解读“读懂学生 读懂教材 读懂课堂”三个读懂

合集下载

“三个读懂”指导下的高效课堂

“三个读懂”指导下的高效课堂
上, 引 导 学 生在 方 格 纸 上 用 数 对 表示 位置 。 本着“ 从 生 活 中 来 到
生活中去 ” 的教学理念 , 在这 节课 的设计上我大胆重组教材 , 在 教学 中创设描述班长的位置 , 让其他教师找到班长的情 境激趣 导入新课 , 引入 探究 式的教法 , 以 自主探究和小组 合作探究 的 形式 ,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主动性 , 让学生有充分 的时 间和机会 , 通过思考 、 分析 、 讨论 等方法 主动地 总结 出“ 数对” 这
距离确定 物体 的位置 。前者是教 材结合具体情境 , 探索确定位
置的方法 , 理解“ 数对” 在确定位置 中的作用 ; 而后者 , 则是在操
我创设 了学生向陌生老师介绍班长位 置的情境 , 使学生经 过思考写 出了描述班长位置的方法。在黑板展示 的过程 中, 最 初 的设计是让学生说 , 我来找 。我注重从学生的角度观察而忽 视 了学生应 该与观察者的位置保持一致 。 观察标准 的不统一导 致观察结果多样 化 , 学生如坠迷雾 。我授课后开始思考如何设 计情境 让学生站在观察者的位置或者 与观察 者统一标准来探 究活动 。于是在用修改后的教 案四稿授课时 , 我有意设计 让学
生 站 在 自己 的位 置 上 用 “ 第几组第 几桌” 这 样 的语 言 描 述 班 长
作活动中 , 使学生能根据方 向和距离确定物体 的位置 。教材从
学生十分熟悉 的座位 表人手 , 通过“ 说一 说小青 的座位 ” , 引出 “ 第几 组第 几个 ” 的话 题 , 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 中 , 通过自 主探索 、 合作交流解决实 际问题 , 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本节课 的教学 目标正是 在学生描述小青 位置 的过程 中探 索出确定位置 的方法 , 再在用“ 数对 ” 确定某一物体位置的基础

数学交流发言稿(多篇)

数学交流发言稿(多篇)

数学交流发言稿(多篇)第1 篇:数学经验交流发言稿数学经验交流发言稿工作几年来我教的向来是小学中低段数学的教学。

虽然很累,很辛苦,但也有一些收获,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有不当之处请指教。

一、爱心、童心使心灵更加接近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需要教师付出全部的关心与爱心,去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用心聆听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然后真正赋予适合他们的匡助。

亲其师、信其道,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

首先得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喜欢,微笑是改不可少的,他感觉到自己是温和可亲的。

我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下课后也喜欢和学生在一起玩,从学生那里也能感觉到他们也喜欢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的老师。

我们变成为了平等的朋友关系,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我。

作为班主任,我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可以知道他们的困惑与快乐,通过交流使我们的心灵更加接近。

这样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每年教师节总能收到学生的一些小礼物,接到他们打来的电话,这时总能感觉自己是最幸福的。

二、课堂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其实许多学生学不好的原因,是他们对这门学科不感兴趣,所以上课时总不能集中精力。

每接一个班时,我都会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做起。

刚开始我教时都教得很慢,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也不是那末难,只要认真是很容易就能学会的,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所以刚开始的课总是进行的很慢。

新课程标准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为了“群言堂”。

后进生敢发言了,不慷慨的学生变得慷慨了,我想,他们的成绩可能进步的不大,不够明显,但至少他们的其他方面有进步了,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这就是最可贵之处。

这种课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有时还有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己。

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

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高效课堂教师必备八大教学素养

高效课堂教师必备八大教学素养

高效课堂教师必备八大教学素养一是回答好三个问题。

任何一位学科教师、任何一节课都必须回答好三个问题:(1)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教师要回答的是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问题:学什么?学到什么水准?(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问题。

(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教师要回答的是学习效果的评价问题。

回答不好这三个问题,一定不是一节好课。

二是具备三种基本水平。

即设计教学的水平(编写学习指导书、编制导学案)、实施教学的水平(构建课堂生态)、评价教学的水平(达标测评、跟踪发展)。

设计教学的水平是基础,实施教学的水平是关键,评价教学的水平是保障。

不具备这三种基本水平的教师,一定不是一位合格教师,也一定不是一位好教师。

三是把握三个前提。

即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

把握不好这三个前提,教学设计就无从谈起。

四是做到三个读懂。

即读懂课标和教材(学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不懂得“课堂,究竟是谁的?”,既是师道问题,又是师德问题。

五是完成六个转变。

即教师变学长、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教材变学材、教案变学案、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思考教学,既是新课程的要求,又是师道的要求。

六是明确课堂方向。

课堂教学,要有效的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有效地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把握教师的引导性,避免教师使命的缺失;既要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要力求避免教学过程的形式化。

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追求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坚持教材是基本资源,灵活使用、扩展、开发、构建多种教学资源;坚持真正“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坚持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追求教学方法多样化。

七是解读课程标准。

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科学设置课堂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是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假如不实行学科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整合教材(学材),从基于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出发,科学设置符合“学情”的学习目标,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实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第1篇:小学道德与法制培训心得体会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福泉市翁下小学:叶志明2021年8月1日我参加了小学《道德与法制》新教材教师培训会。

此次培训会有两个内容:一是彭燕芬老师的对《道德与法制》教材培训的分享,二是彭燕芬老师对新教材《道德与法制》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解读。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色一是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关注儿童的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贴近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低年级教材还适当采用儿童绘本的形式,引导儿童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二是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理布局,整体安排,在开发教育资源、丰富德育内涵、改进道德与法治融入方式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所采用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融入方式,真实自然。

三是研究并遵循儿童道德自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设计,给儿童留下自主思考的学习空间,较好地处理了道德认知必要合理的传授与道德能力自主建构之间的关系,促进儿童在自主学习中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

四是针对儿童探究精神不足的现实,在全面体现课程核心理念和目标的同时,突出了“乐于探究”的要求,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些较有特色的活动,引导儿童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努力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道德与法治》教材框架及说明这一版的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把道德与法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初步了解宪法中的相关规定,是他们树立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在编写时用儿童的童言童语进行编写,展开儿童自己的世界,为学生上课创设情境,更方便他们的理解和学习。

最后采用教学和一的理念,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是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接下来彭燕芬老师又详细的就一年级各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教学误区或教学关键点进行了介绍,使我对教材的把握更准确,更清楚。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及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及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际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改革一下课堂教学模式就能解决。

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这个课题,所做的工作可以归纳成五点:一、一个设想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相应地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逐步做到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把校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爱好特长,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1、为什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十年多了,十多年来,我们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转变了许多教学理念,但是学生的负担依然很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整个社会来看,教育的问题主要是社会问题,不是教育自身完全能够解决的。

比如就业问题和高考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和择校问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成了一道无解的题。

2、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这个定义有如下两方面的含义:(1)强调课堂教学时间的规定性我们提出向课堂要质量是向45分钟要质量。

就是说,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要扎实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把时间前伸后延,利用课下时间预习或做作业,加重学生的负担。

(2)强调教学目标的规定性如果一堂课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很难评价效率的高低。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

(3)怎样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①高水平的教师向课堂要质量;低水平的教师向课后要质量②高水平的教师注重教方法;低水平的老师侧重教知识③高水平的老师整体建构;低水平的老师零打碎敲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两个支点一个支点是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另一个支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果教师本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甚至考试大纲都不能把握,对学生的引领作用也很有限,就像一个对道路本身就不熟悉的人给别人引路,也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效率很低。

在教学方法方面,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即使24小时都在工作,也没法顾及到每个学生,也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023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2023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2023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2023小学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1今天老师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老师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我认为首先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体转为,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

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13月19日在山东临沂参加了和美课堂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有幸聆听了贲友林和张齐华两位大师精彩的课。

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两位大师都非常的幽默,与学生都非常的亲近,而且课堂驾驭能力极强。

最深的体验更是感受到他们的教学魅力,真正做到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当然,听课也好,听讲座也罢,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我听到了什么?而是我学到了什么?首先是著名特级教师贲友林为全体参会教师带来一节精彩的《年月日》。

在这节课上,贲老师以学生为中心,大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卡,说出自己知道的和想知道的,让其他同学来帮助解疑解惑,这样老师很自然地把学生推在前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风采也一次次展现在台下老师的面前。

在张齐华老师的课上我学到举手的智慧:他告诉学生只要老师提出问题,大家都要举手,举手不动表示我还没有准备好;轻轻招手表示我可以试试;快速招手表示我会,快喊我回答。

这虽然看似花销,但其实意义重大。

且不论学生会不会回答,但至少他在思考。

今天在课堂上我也和我的学生分享了举手的智慧,并请他们也这样做一做。

没想到今天的课堂氛围出奇地好。

连很多平时从不举手的学生也向我招手。

听和学只是我们前进的第一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们虽做不成大师,但我们至少能以大师做榜样,学习他们的成功之处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

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2昨天学校为我们安排了小学数学教材培训课,这次培训对我来说太有好处了,一天下来,我真的是受益匪浅,有一种如沐春风、醍醐灌顶的感觉。

培训刚开始,就讲的是我们三年级下册的知识,本来再在了旧版课本后还有些为难,作为一个新老师,很可能会重点把握不当,也可能在讲课过程中存在一些疏忽,教学方法上也会不及前辈。

经过了培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每一单元,都有了一定的宏观把握。

老师的讲解,我总结了三点,在教学中我必须把握的。

一、结合实际生活,让数学更加“接地气”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是《位置与方位》,学到这一点我立马想到了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前几天我有一个快递被寄到了张庄镇,但是我不知道这个地址,我就问了班里的一个小姑娘,实际上她知道怎么去,但是她就是描述不清楚,不知道东南西北,不知道左转右转,所以她对与我的求助也是爱莫能助。

浅析细化解读课标

浅析细化解读课标

浅析细化解读课标㈠.依据2010年10月28日郑州市教育局田保华副局长在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发表了讲话题目是——《全力推进道德课堂建设走好教育生态文明之路》、在讲话中,田局长提到:“新课程所要求的新课堂是个什么模样,那就是、道德课堂。

构建道德课堂,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和境界。

”道德课堂和以往的课堂究竟有什么不同?道德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能够很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课堂。

在这个课堂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换个视角来看待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具备八项基本的教学素养:一.回答好三个具有象征意义的问题。

任何一位教师在上任何一节英语课前,都应该明确的三个问题:(1)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2)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3)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通过这三个问题,明确本节课的目标、精选学习和活动方式,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最终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二.是具备三种基本能力。

即设计教学的能力(如:编制导学案)、实施教学的能力(构建课堂生态)、评价教学的能力(达标测评、跟踪发展)。

三.把握教学设计的三个前提:把握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明确学科课程目标。

四.做到三个读懂:读懂课标和教材(学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即“课堂,究竟是谁的?”)五.完成六个转变:教案变学案,教师变学长、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教材变学材、讲堂变学堂、教室变学室。

㈡.呈现。

一.教案和学案,有什么不同吗?是不是只是换了个名字呢?以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3 Computers中语言知识课为例,让我们来对比一下,大家就看到传统的教案与今日的课标解读之间的区别。

通过比对上述关键词,我们会发现:教案之所以被称为教案,是给教师看的,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的:而课标解读的成果则是给学生看的,从学生角度来看问题,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二.课标解读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呢狭义的课标解读,主要是将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抽象)变成学习目标(具体)。

从四个读懂出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从四个读懂出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从四个读懂出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成长,不仅要求他们在学术上取得优异成绩,更希望他们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当务之急。

从四个读懂是指解读、理解、阅读和读写,这四个方面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如何通过这四个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解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一步,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世界、社会和自己。

解读不仅仅是对文字和图片的理解,更是对事物内在含义的把握。

在解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这样的能力将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对待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

解读也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文化和科学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理解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二步,它是对所解读的信息进行思考和内化的过程。

学生不仅要懂得读懂文字和图片,更要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情感。

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培养自我认识和情感管理的能力,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和情感进行反思和调节。

学生的情感经历和情感管理能力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将有助于学生在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中取得成功。

阅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三步,它是对所解读和理解的信息进行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将不断吸收优秀作品的精华,同时也能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读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后一步,它是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综合加工和运用的过程。

通过读写,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的知识和体验进行深度表达。

读写也是对学生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锻炼,通过写作,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认识钟表》的教学思考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认识钟表》的教学思考

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认识钟表》的教学思考【摘要】要上好一节合格的课,必须在理解教材,了解学生,改革教法等方面下硬功夫。

本文是自己以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认识钟表》为例,谈谈是怎样从“三个读懂”入手来落实数学教学理念的。

【关键词】读懂;教材;学生课堂学校教导处决定,最近要在一年级开展一次课堂教学交流,交流的内容是《认识钟表》。

该年级共四个班,要求四位老师各上一节课,看看谁在理解教材,了解学生,改革教法方面做得好。

接受这一任务后,我想《认识钟表》它既不是计算教学,也不属几何初步知识的研究,但它是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数学。

人们每天起床、睡觉、上班、下班、学生上课、下课等,无不涉及到时间。

所以教好这一内容,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收获,应是我们考虑的问题,然而怎样去组织引导刚起蒙的儿童认识钟表呢?带着这一疑问,几天来,我思虑再三。

个人认为,要想教好,首先自己还得学好。

要当先生,必须做好学生,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因此,我从下面“三个读懂”入手,进行了逐一的分析和钻究。

1读懂教材对于《认识钟表》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共提供了三个部分的画图及文字:(一)整时的认识;(二)半时的认识;(三)相应的练习。

编者为让师生有序地开展教与学,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画图,如:关于整时的认识,安排有主题图一幅,画面上是一学生起床时的情境,学生坐在床头的被子里,妈妈坐在床边,墙头上挂着壁钟一面,形如学生的床头柜上放有台灯一盏,旁边放有的电子表上显示:7:00。

要读懂这部分教材,首先就应理解好编者的意图。

编者的来意就是要读者利用好这幅图,引导学生认识钟表的结构:钟面是由1—12这12个数字和2根长短有别的指针组成。

两根指针中,长针标有”分针”,短的标有“时针”等字样,12个数字间隔相等地围成一圈,这幅图是教学的主题图,它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如何突出这一重点,教者可视校方来定(条件好的可用视屏,条件差的也应有一张挂图,要充分利用直观图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议论,了解钟表的结构。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2023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我通过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使我受益匪浅,更加了解到新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这给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现将这次新课程学习总结如下:(1)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

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

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

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

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3)我们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

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4)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

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吴老师的课太神奇了!”每次听完吴老师的课,我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你看,她的课生动有趣、学生思维活跃,她的课堂朴实又不缺智慧、自然又不失灵动。

为什么吴老师能把枯燥的数学课上得如此好玩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久久找不到答案。

直到读了吴老师团队编写的《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我终于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吴老师尊重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规律,善于从学生的视角思考、设计教学活动,她能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为孩子们送上好吃又营养的数学大餐。

一、读懂学生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是为学生设计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因此要努力读懂学生,树立研究学生的意识。

当今的课堂,仅凭经验教学已经难以捕捉学生的需求。

研究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要。

除了读懂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还要尊重学生,要信任学生,要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

要给予学生客观、公正、平等的学习心理感受,力争把“爱”的阳光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

在吴老师的课堂里我们常常看到下面的场景:课堂上,学生的争论结束后,吴老师会真诚地祝贺获胜者:“祝贺你们,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欢笑。

此时,吴老师并没有忘记那些暂时“败下阵”来的学生,同样深情地握住他们的手说:“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的问题,给全班带来了一次有意义的讨论!你们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善于倾听并接纳同伴的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这是多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呀!”然后,吴老师郑重地向这些学生深鞠一躬,“谢谢!”一次握手,一声感谢,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特别是让那些暂时的“失败者”找回了学习的尊严,认可了自己的价值。

仔细品味吴老师"既好吃又有营养"的课堂教学,原来这一切都源于吴老师用尊重、友善、智慧营造了一个幸福的磁场。

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作者:张树峰来源:《成才之路》 2013年第21期辽宁辽阳●张树峰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化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高效发展的教学过程。

构建高效课堂就是要时刻树立“坚持一中心、两为主、三读懂”的现代教学理念,不断践行“四突出、五做到、六能让”的工作思路,这是我们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坚持一中心,就是以一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为中心,并贯穿在教与学活动过程的始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两为主,即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纽带,以学生为本,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学堂。

教师不再是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同时也是发现者。

三读懂,就是要求教师“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

读懂学生,就是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兴奋点、心理需要、动手能力等心中有数;读懂教材,就是要熟练掌握与教材相关的知识体系、不同教材内容的课型设计与预设、有驾驭和重组教材的能力;读懂课堂,就是要明白当下的课堂应注重实践、注重过程、注重学法、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三读懂也就是常说的把功夫下在走上课堂之前,这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

四突出,就是以“四个突出”为表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突出小组合作;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五做到,就是坚持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成长。

课堂上、日常活动中,一要做到减少教师不必要讲授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探索体验、发现规律、获取新知。

二要做到不再一味地包办代替,不能再唱独角戏,要多想法子创造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多给学生课堂发言,动脑、动口、动笔的活动时间,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读懂、读透、读活-科学教材解读的三个关键词

读懂、读透、读活-科学教材解读的三个关键词

读懂、读透、读活:科学教材解读的三个关键词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教和学的材料”,它是教师展开教学的依据和材料,也是学生学习的文本和载体,它承载着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人类文化的结晶。

现行的科学课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是一个很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主题,主题下又衍生出若干个小课题,这些相互联系的小课题就构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框架。

教材中的图片资料较为丰富,但文字资料比较少。

这样的教材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爱这样的教科书。

但对教师来说,教学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教学目标的确定、重难点的把握、活动的开展等都需要教师细细斟酌。

如何科学地解读教材,提升备课的智慧,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做到“三读”,即读懂、读透、读活教材。

一、读懂教材――有效备课的基础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大树和小草》一课时,为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认识更多的小草,我准备了车前草、黄花酢浆草、牛筋草和狗尾草,在认识每种草的整体后,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进行观察、记录、交流。

最后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我自认为这样的安排能使学生探究到小草这种生命体的特征,能顺利地达成三维目标,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让我大为震惊:①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够;②学生观察粗糙、肤浅,犹如蜻蜓点水;③探究内容过多,每一环节匆匆而过;④汇报交流杂乱无章,毫无科学概念可言。

反思自己的教学,明显感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没有真正读懂教材的用意。

再一次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本课教材,我发现对于小草,教材的意图并不是要求学生一一认识,而是通过借助于某一种小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交流汇报的能力,从而建立起小草也有生命,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这一概念。

恍然大悟之后,我再一次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根据教材的意图和自己的理解,进行第二次的教学。

这一次,笔者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小草,再请他们欣赏我准备的小草,发现小草都有根、茎、叶、果实等,既激发他们观察小草的兴趣,又能发现小草的共性。

教学设计如何做到三个读懂

教学设计如何做到三个读懂

教学设计如何做到三个读懂1、读懂教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师的深度解读,会让教学指向意义探究性的,甚至是建构性的高度。

读懂教材需要把握住三个关键词:深度、整体、细节。

深度——挖掘教材所承载的数学思想和文化,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所承载的思想方法、文化和思维,向学生有机、适时渗透,让学生在更深远、更广阔的高度上建立认知结构,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分析教材时首先要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样就可以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编排意图、主要内容等做到心中有数。

在通读教材时,要对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如这本教材有多少单元、每一个单元需要多少课时,本册教材的主要编写意图、内容有哪些,单元与单元之间前后有些什么联系,重点难点的分布等等。

分析某一课时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时教材作全面分析,如本课时在本单元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探究为主的课还是以传授为主的课、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

二、读懂学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超前自学课本内容,完成书本的习题,每一节课布置一些思考题,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会学习能力。

三、读懂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

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聚焦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发展——以分数的认识为例

聚焦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发展——以分数的认识为例

聚焦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发展——以分数的认识为例今天我们梳理的是“分数的认识”这一内容,核心素养时代,为了学生的成长,在数学课堂上就要依托数学的学科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为此,我们以《聚焦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发展》为主题。

分聚焦读懂教材、聚焦读懂学生、聚焦读懂课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是聚焦教材:分数的产生背景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分数起源于“分”——在进行测量、均分的过程中,有时得不到自然数的结果,便产生了分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前提。

从数学内部来讲,分数的引入意味着“数系”的重要扩展,所以从自然数的角度认识分数,就要有单纯的“分”引向“数”。

知识结构在小学阶段,对于分数的学习,教材一般“显性”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学段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阶段学习“分数的意义”。

但实际上,对于分数意义内涵丰富性的理解,绝不是一两次的教学能全部承载和实现的,需要通过系列设计逐步渗透,多维度建立,将教材中的“显性”和“隐形”知识结合起来。

实际上,分数意义的理解应该贯穿于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孕伏阶段)第二阶段:(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明确阶段)(间隔时间较长)第三阶段:(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再认识阶段)第四阶段:(五年级下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沟通阶段)第五阶段:(5-6年级)分数的运算及解决问题(综合应用阶段)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还应该关注以下两条主线和四个维度。

两条主线是“比”和“数”。

“比”指的是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间的关系(份与倍在学生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指的是以有理数的形式出现的分数——此时的“分数”表示的是计算或度量的结果。

四个维度分别是比率(整体vs部分、部分vs部分“关系”)、度量(分数单位的累积)、运作(转化为运算的过程)、商(转化为除法的结果)。

接着,我们聚焦学生(核心问题):分数的认识是在学生们学习了万以内自然数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学生已经熟识了自然数学习的过程,经历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到了数的丰富意义(计数的数、数量的数、度量的数、计算的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三个读懂
不久前,在衢州举办的“全国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上,北师大教材副主编张丹和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对三个读懂进行的解读,整理如下:
一、读懂教材:
1.北师大版教材副主编张丹老师说: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1)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读教材;
(2)要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读教材;
(3)要怀着质疑好问的态度解读教材;
(4)要抓住数学的本质去解读教材。

2.如何具体地读懂一节教材?
(1)读懂问题情境;(例如:课例中的主题图、试一试等等)(2)读懂每一道习题;(怎么解决?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3)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
(4)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
(5)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是改变教材。

北师大版的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

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

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做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

但是,最好是利用教材作为原型,创设适合自己学生的情景。

但万变不离其中。

只有研读透教材,才能更进一步。

3.关于教材要四读:
(1)读前有思考。

读课标的要求,看结构。

比如:分数这一知识体系是,先出现除法、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再认识、比。

在这里初步认识时产生新数必要性,通过直观学习;再认识时,对产生背景的扩充对整体“1”的学习。

(2)读中想:想教材为什么这么编?
(3)课后思考:估算与精确结果对比
(4)读后体会改造教材
读了未必懂,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遍遍的看教材看教参,却陷入了误区和苦恼的困惑。

读与懂之间必须有“想”这座桥。

多问问自己什么?即为什么?用什么方法?原来在什么地方?要达到什么目的?当自己能够完全说服自己,回答清楚地时候才走出了读懂的第一步。

总之,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是否能挖掘出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否能在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演变历程等等。

二、读懂学生
张丹老师:“老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波利亚
读学生相对于读教材是难了一点。

张教授从重视学生的活动经验谈起对读懂学生进行了解读。

具体如下:
1.为什么要“读懂学生”?
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读懂学生的差异是教学的基础。

差异一:人的认知水平存在纵向的差异;差异二:儿童间存在横向差异。

(一)“读懂学生”什么
(1)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
(2)已有的知识基础;
(3)由经验而来的典型的困难和错因;
(4)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需要;
(5)学生的学习路径。

对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学生知道一点点还是错误的,还不如不知道呢。

不知道的情况下,学生就好象一张白纸,就可以接受新的知识。

(二)如何“读懂”学生
(1)课前访谈;(2)课前问卷;(前测)(3)经验与分析;(4)把目标从“双基”拓展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三)具体怎么做
(1)引导学生思考、发现
(2)协调好实践、活动、思考、探究之间的关系
(3)注重揭示数学本质
(4)树立基于“全面数学”的教学观
读懂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我们每天都是在和学生的心理打交道,而学生的心理又是个变化而精密的体系,要以心换“心”,多关心学生,读懂学生的“心”,就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要知学生的心,把全班学生的心抓住、读懂,就需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每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只有读懂学生,课堂才有根,只有读懂课堂我们的教学才会有实效。

我们要多参加这样有意义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

三、读懂课堂
读和懂之间有一段距离,怎么缩短距离,主要靠反思。

1.读懂教什么?
(1)读: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课堂上有没有实现目标?教师有没有调整目标?有没有新生成的目标?
(2)反思:
a.教的内容是否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特点和核心思想。

b.教的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c.什么情况下要调整目标?如何处理生成性目标?
2.读懂怎么教?
(1)要读懂每个教学活动。

反思:
a.这个教学活动的价值是什么?
b.课堂有没有实现这个教学活动的目标、功能?
c.活动有效吗?
d.这个活动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吗?
(2)读懂教的策略
反思:教师的提问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问题的指向是否明确?是否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的引导、指导、反馈、评价策略有效吗?(3)读懂怎么学
读:a.有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吗?空间如何?效果如何?
b.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
c.学生的参与度怎样?
d.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的机会?
反思:
a.学生思维参与度高或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b.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真正发挥?
c.学生学得怎么样呢?
d.学习有效性高或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特级教师朱德江老师:在教师提到课堂与目标能否兼得时,朱老师形象而风趣的以“鱼与熊掌,能否兼得”打开话题,这是抓鱼还是抓更大的鱼的问题。

在抓住基本的“小鱼”的前提之下,建议老师研究更多好的学习方法,来获得更多的“大鱼”。

由此,使教师们更深体会到“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懂学生”之内涵。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实现不同的目标;如果学生基础良好,是可以总结出一般方法的,如果学生接受一般,就不需要强求了。

但是,当学生遇到了陌生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画图、分析的方法,再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多好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