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教材 用好教材

合集下载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

教师如何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教师如何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一、读懂教材:特级教师XXX老师说: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1)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读教材;(2)要持课程改革的理念读教材;(3)要怀着质疑好问的态度解读教材;(4)要抓住学科的本质去解读教材。

(5)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6)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7)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是改变教材,教材都是以情境来展示教学目标的。

它给了老师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

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其深刻的含义和目的。

做为教师,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明白其中真知。

最好是利用教材作为原型,创设适合自己学生的情景。

万变不离其综,只有研读透教材,才能更进一步。

真可谓: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二、读懂学生(一)为什么要“读懂学生”?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读懂学生的差异是教学的基础。

差异一:人的认知水平存在纵向的差异;差异二:儿童间存在横向差异。

(二)“读懂学生”什么?(1)学生的糊口经历和进修经历;(2)已有的知识基础;(3)由经历而来的典型的困难和错因;(4)学生的兴趣点和进修需要;(5)学生的研究路径。

(三)如何“读懂”学生?(1)引导学生思考、发现(2)协调好实践、感受、体验、探究之间的关系(3)注重揭示学科本质(4)树立基于“品德味”的教学观专家认为,读懂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我们每天都是在和学生的心理打交道,而学生的心理又是个变化而精密的体系,要以心换“心”,多关心学生,读懂学生的“心”,就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要知学生的心,把全班学生的心抓住、读懂,就需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每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读懂教室读和懂之间有一段距离,怎么缩短距离,要靠反思。

1、读懂教什么?(1)读: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课堂上有没有实现目标?教师有没有调整目标?有没有新生成的目标?(2)反思:a、教的内容是否体现了品德讲授的本质特点和核心思想。

读懂教材用好教材

读懂教材用好教材

读懂教材用好教材作者:吴智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3年第11期广西合浦县教育局教研室(536100)吴智教材是“课标“理念的载体,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

读懂教材是有效教学的根本所在。

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在呈现方式上与以往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基本上没有新知识前的复习、准备或过渡内容,都是通过情境、对话、表格、图片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没有呈现结论,只有学生自主活动的建议和过程中的问题提示,为教和学留下了极大的探究和交流空间,同时也给教师读懂教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笔者现就平常教学调研中发现的有关误读教材的现象,在此谈谈研读教材的做法。

一、读懂教材的编写思路首先,多读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可见,课标是教学的准则、依据,是联系课程计划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连贯而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对课程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课程标准的内容很多,怎样才能把它灵活应用到课堂上呢,有一个“笨“方法,“把课程标准中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作为教学指南,经常翻看,温故而知新。

其次,细读《教师教学用书》。

《教师教学用书》简称教参,它是课堂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是教师备课的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教师读教参,实际上是“站在编者的肩膀上”与作者对话,再加上读教材时就好像在独立地与作者对话,二者结合如鹰之两翼,搏击长空。

然而,现在的教师由于有大量的教案资料和网络教案资料可以参考,往往忽视了教参的存在价值。

有的教师为图方便、快捷,草草地浏览教材之后把大量的精力用在研读各种教案上。

其结果是只能领会其形式上的表面而不能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精髓。

只有认真研读教参,才能选择适合自己风格、适合学生实际的有效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作为学生,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新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

一门学科的教材是我们学习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努力吃透教材,将其内涵与知识点完全吸收消化,进而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本文将从吃透教材和把握教材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学习教材。

吃透教材,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全面的研读。

我们可以先通读一遍教材,了解其整体框架和内容安排。

然后逐个章节地细读,仔细品味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和实例。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或者荧光笔标注出重点和难点,加深记忆。

可以画思维导图或者摘写重点句子,帮助理清概念和思路。

在阅读过程中,还要不断思考教材中的问题,并尝试自己给出答案。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

吃透教材还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在阅读完一章或者一节后,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出这一部分的核心概念和要点。

可以将这些总结写在笔记本上,形成自己的知识笔记。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

我们还应该不断地与同学和老师讨论,交流学习的困惑和心得体会。

通过与别人的交流,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是否准确,是否有遗漏的部分,从而更好地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除了吃透教材,我们还需要把握教材,做到熟练运用。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应该通过做习题、进行实践操作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点。

在做习题时,可以尝试多种解题方法,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还要注重灵活运用知识点,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可以用教材中的知识点解释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或者用教材中的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努力研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要进行反思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笔记,加深记忆。

在掌握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进行实践操作,增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吃透教材,把握教材,并在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浅议如何用好新教材——2024新教材培训心得

浅议如何用好新教材——2024新教材培训心得

浅议如何用好新教材——2024新教材培训心得新教材使用是推进新的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精神落地的重要路径。

作为由教材向教学转化的关键,教师要正确理解“用好教材”的意涵,运用已有经验与新教材积极互动;要能认识到教材是课程标准基本精神和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并能在新课标指导下充分挖掘和展现教材的价值。

用好新教材需要所有相关人员深度卷入,形成合力。

2024年9月,与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配套的各科新教材将在小学及初中阶段起始年级投入使用。

中小学教师是新教材使用的关键,他们关心新教材的变化,思量如何才能用好新教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课标研制组、教材编写者、学校管理者等群体则必须回应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资源与支持。

可以说,新教材使用既是对新课标科学性、适用性的检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更是令所有相关者不得不深度卷入的变革实践。

一、正确理解“用好教材”内涵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

教材好不好,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

当然,也只有用好教材,才知道教材是否好用。

这里所说的教材主要指教科书,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依学年(学期)编写的系统教学用书,是一门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工具乃至价值观和态度(可简称为“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师和学生使用和参考的主要教学材料。

教材承载着课标的要求,是课标向教学转化的中介桥梁,没有教材,单凭教师个人甚或教研室的力量与努力,很难保证教学活动的基本质量。

在教材相对统一(如统编教材,按地区、学区统一选用教材等)的背景下,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抓手,用好教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通常相对稳定,基本内容不会有根本性变化(当然,并不排除科学上的最新发现会出现在教材里),变化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结构方式、组织序列、呈现方式以及不同的教学活动要求等方面。

这些变化正要在教材中得以体现。

用好教材,就是要关注这些变化,体会和把握课程标准改革的精神。

如何读懂教材和运用教材

如何读懂教材和运用教材

如何读懂教材和运用教材怎样读懂教材和运用教材要读懂教材,首先要认识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但是,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第一,必须重视其他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第二,要坚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的理想境界。

如何实现“用教材教”呢?潜心阅读、认真钻研教材是唯一出路。

“这法那法,钻研不透教材就没法。

”一、读懂课标。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准则、依据。

把课程标准中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做为“教学指南,经常翻看”,温故而知新。

二、专心读教参。

教参,即《教师教学用书》,是课堂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是教师备课的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教师读教参,实际上是“站在编者的肩膀上”与作者对话,再加上读教材时独立地与作者对话,二者结合如鹰之两翼,搏击长空。

三、读懂教材的编写思路。

教师要通过品读根据课标理念编写的教材,清晰了解全套教材的脉络,这有助于理解课标精神,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从微观审视每册、每单元(课时)的目标要求。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制订出准确而适当的三维教学目标(教什么)比具体的教学过程的执行(怎么教)更为重要。

比如:1、要读懂“例题”。

不管是传统的旧教材还是课改实验教材,例题都是教科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范例。

2、要读懂“做一做”和“练习”。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练习的编排上与普通教材也是有区别的。

从练习内容安排的形式看:有做一做、练习、整理和复习,做一做属于基本练习。

它主要是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它的知识难度和呈现形式都与例题差不多,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练习,它不但具有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的功能,还具有通过练习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功能。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教材是学习的重要工具和资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的
重要方法。

如何才能吃透教材,把握教材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第一,全面理解教材内容。

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要全面理解教材内容,比如文章的主
题思想、结构、蕴涵的意义等。

通过阅读、理解、分析、归纳、总结,全面理解教材内容,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教材。

第二,掌握教材要点。

学生在学习教材时,一定要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阅读
和理解教材,找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适当的钻研,不断巩固和加强对教材要点的掌握,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教材。

独立思考教材问题。

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要养成独立思考教材问题的习惯,不能只停
留在教师讲解教材的层面上,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来思考教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
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第四,灵活运用教材知识。

学生在学习教材时,要灵活运用教材知识,不能仅仅停留
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要善于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运用教材知识,这样才能真正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在学生的学习中,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真正掌握了教材内容,才
能更好地应对考试,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
学习能力,不断吃透教材,把握教材,取得更好的成绩。

读懂教材才能用好教材——修订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公顷的认识”教学感悟

读懂教材才能用好教材——修订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公顷的认识”教学感悟

课堂新探读懂教材才能用好教材一修订版教材四年级上册“公顷的认识”教学感悟□李萍一、理论上“再识”众所周知,如今我们现用的教材,已经历了几 番更新。

印象最深的是2003年使用的《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经过课程改革实施10年之后,2014年又迎来了修订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 学(1 ~ 6年级)》。

每次教材的修订对于我们这些 一线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适应与挑战的过程,一次 次经历着“疑惑陌生一逐渐适应一娴熟运用”的过 程,而在此过程中,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教师们总要花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来吃透教材,从而教学到 位。

但又不得不承认,在一次又一次的课程改革 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教材带来的“较好地处理 了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较好地处理了 倡导新理念与具体措施可行性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体现了严谨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更佳地使教材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下面就以四年级上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中“公顷的认识”一课为例来谈笔者的教学体会。

一-、教材上“对比”与之前学过的面积单位相比,“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建立表象无疑会显得困难,因此《标准(2011年版)》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从第一学段调整到第二学段。

但是对于这两个大的面积单位,在实验教材三下中只用了一个例题来进行教学,在习题中也只出现了一道习题,因为面积单位都集中在一个单元,所以学生掌握得不牢,理解得不深。

但新版教材就分成了两个例题进行了教学,并匹配大量的丰富多彩的习题 进行巩固与深化,效果完全不同。

先让我们对两个版本的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与认识。

实验版教材“公顷和平方千米”的例题与习题, 如下:单位:公顷.平方千米•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枳是丨公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枳是1平方千米《110000+•方束(U —个教室的面枳约5〇平方米.200个这样 的教i .面枳约丨公項.(2>—个足球场的面枳约7000+方米• 140个足球场的面枳约丨+方千米,1. 2平方米>+方分米9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400平方分米=( >+方米5平方千米= < )公項2.在括号里填上追当的单位.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1B•界上最大的广场.3.现察用围物体表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先诂计它们的面枳,得测量并计算.修订版教材“公顷和平方千米”的例题与习题,如下:通过两个版本教材内容的对比,我们不难发 现:在教材的处理上,修订版教材采用“问题情境JIAOXUEYUEKANXIAOXUEBAN教学月刊♦小学版2017/3数学课堂新探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呈现方式,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理念上,新教材设计了十分精美的插图,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暗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这些图作为一个情境线索,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再者,灵活多变的习题演练,突出人文性,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唯有读懂教材,方能用好教材——例谈北师大版教材“情境+问题串”的解读

唯有读懂教材,方能用好教材——例谈北师大版教材“情境+问题串”的解读

唯有读懂教材,方能用好教材——例谈北师大版教材“情境+问题串”的解读作者:汪湘群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8年第6期[摘要]有些教师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4版教材的“情境+问题串”的解读存在偏差,造成课堂教学不顺畅甚至低效的局面。

为此,教师应从读懂情境串、问题串及同一问题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针对性策略。

只有这样,教师方可真正读懂教材,用好教材。

[关键词]教材;问题串;情境串[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8)17-0046-02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4版教材强化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形式,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数学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其目的是,使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相统一。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教师对一组情境(简称“情境串”)、一组数学问题(简称“问题串”)等的解读存在偏差,造成课堂教学不顺畅甚至低效的局面。

本文从读懂情境串、问题串以及同一问题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入手,例谈一些教学策略,与同行们商榷。

一、读懂情境串间的关系,变“面面俱到”为“有所侧重”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情境间的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

笔者认为,如果是并列关系,则前一个情境可作为探索数学模型,后一个则作为解释应用。

如四年级上册第93-94页“数图形的学问”主要情境有两个(如图1、图2)。

■图2这两个情境显然是并列关系。

关于第一个情境,可以先抽象出数线段问题(如图3),再让学生探索出数线段的方法(有序数、分类数),进而归纳出规律。

对于第二个情境,只要引导学生把车站视作点,车站间的距离视为线段,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探索出的数线段的规律来解决单程需要几种车票的问题。

如果把两个情境都用作新知教学,那么教学任务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

吃透教材,活用教材

吃透教材,活用教材

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其蕴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理念,需要教师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处理和有效的组织,才能落实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

特别是在各种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的今天,在新理念下对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读成了每位教师的基本功。

我认为,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怎样才能用好教材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吃透教师用书,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师用书是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专家、学者依据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共同编写的,是广大教师备课时的首选用书(也称教学参考书)。

通过认真阅读它,可以领会编者意图,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怎样理解编者的意图呢?我认为,主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等等。

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如“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概括出3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中通过逐步提示的方式,减缓学生在概括时的思维难度。

本节课教学的建议是:要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完整过程。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

由于学生在概括2和5的倍数的特征时,只注意到了个位数,因此学生在概括3的倍数的特征时,也会很自然地寻找个位上的数的特征。

但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的是3的倍数,有的不是,于是产生认知冲突。

接下来,经过进一步的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各位上数的和,发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于是形成新的猜想: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位上的和也是3的倍数,然后通过正反例子进行验证。

教学离不开教材,“用教材教”的第一层含义就是要用好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中力求还原教材编写的本意,深入感悟教材资源,实现教材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吃透教材,把握教材
学习是人类自身能力的绝佳彰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教材则是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南,是我们掌握知识的最基本的工具。

只有充分吃透、把握好教材,我们才能够从中汲取到最丰富的知识。

首先,我们必须认真研读教材。

每本教材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精心编写、反复修改而成的,里面所呈现的知识点和关键理论都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才给予的。

因此,当我们研读教材时,要仔细阅读每一个知识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和实践,并注重理解每一个例子、案例和实践经验,力图让自己尽可能地领悟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

其次,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教材中所呈现的知识点和理论只是起到指引作用,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还需要我们自己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来进行调整,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和理论进行重新组织和认识,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尤其对于那些自己难以理解或没学过的知识点,要多思考、多问。

最后,我们要进行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教材中的知识点和理论需要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只有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材中的知识点和理论。

同时,实践中也会遇到很多未知的情况和问题,正是通过解决这些困难,我们才能够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和巩固。

总之,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必要的一环,只有通过认真阅读、深入思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优异的表现。

读懂教材才能用好教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体会与教学建议

读懂教材才能用好教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体会与教学建议

61
广西教育 2019.21
理论 专家讲坛
续表 1 单元 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习作主题
第五 单元
生活中的美
体会作者是如何留 心观察事物的
仔 细 观 察 ,把 观 察所得写下来
第六 单元
美丽的祖国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 一段话的意思
尝试围绕一个 主题写作
第七 单元
走进大自然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 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表 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文本编排特点
单元 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习作主题
第一 单元
美丽的校园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 感的词语和句子
体会习作的乐趣
第二 单元
金色的秋天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 词语的含义
学习写日记
第三 单元童话王国源自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尝试编写童话
第四 单元
阅读之旅
一边读一边预测,顺 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尝试续编故事 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
专家讲坛 理论
—— 统 编 小 学 语 文 教 材 使 用 体 会 与 教学建议
□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罗树庚
今年秋季学期,全国小学生将统一使用由教育 部审定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小学 语文教材),这意味着原先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 教材及其他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将退出历史舞 台。此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与以往不同,以 往推出一套新教材,一般是从一年级开始,逐年过 渡,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是从 2016 年秋季学期开始 在一年级新生中使用(有些省、市从 2017 年开始使 用)。其特殊性在于,原先使用其他版本小学语文 教材的四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将要改用统编小学语 文教材,师生们将面临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教学衔接 问题,比如:四年级至六年级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 有部分课文学生已经学过了,对于这些重复出现的 课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对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中出现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学习策略等新内容, 是否需要进行补差补学?假如教师没有读懂教材, 无法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以为“只是更改了一些课 文而已”,那么教学很可能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 现象。笔者于 2016 年开始接触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在学习和使用中有一些体会与感受,在此愿意与广 大语文教师分享,以期抛砖引玉。

精心读懂教材,用心使用教材

精心读懂教材,用心使用教材

精心读懂教材,用心使用教材
陕县杨建平
读懂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更是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

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统一。

我认为赵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确是一节精彩的好课,这节课的亮点很多,但我认为他有两点非常值得我学习:一是,他把教材真正读懂了,找准了教材中的核心思想——函数思想,也就是抓住了这节课的根。

二是,能让学生充分地把问题暴露出来,使学生在研究和交流中感受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价值。

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既好吃,又营养。

在日常教学中,我认为要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潜心解读教材,不仅要读懂教材所蕴含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还要注重教材的核心思想的挖掘,把握住教材背后蕴涵的思想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种比较实惠的精彩课堂。

例如: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我在以教材为本的前提下,补充设计了下面一个表格:
让学生讨论完成。

我有三个目的,(1)完善知识体系:让学生明白所学新知识“比“与旧知识“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3)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核心思想——对应思想。

总之,我觉得:只有精心读懂教材,用心使用教材,才能打造出“既营养又好吃的”高效课堂。

读懂、用对、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读懂、用对、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读懂、用对、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让自己幸福地教,学生充实快乐地学一、在使用中教师存在的问题和困惑1.“穿新鞋走老路”。

或因应对考试无暇顾及,或因评价无要求疏于更新,或因职业倦怠固步自封,或因没读懂新教材无从下手,我们大多情况下手捧新教材,教着老内容。

这是当前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普遍现象。

比如: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新闻单元,我们一看到第一课《消息二则》就想当然的把这一单元的四课兢兢业业的一课一课去讲,又是新闻要素,又是结构的讲,完全忽略了统编本教材活动探究单元的编写意图,仅仅带着孩子们去死扣任务一:新闻阅读,而将新闻采访活动以及延伸出来的新闻写作,完全忽略,导致我们的学生写新闻,找不到题材,提不起兴趣。

我上的两个班中在一个普通班我将任务二:新闻采访简单的用了一节课,先是简单的指导了一下如何编写采访提纲,然后当堂让学生去采访,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写出来的新闻也非常有意思。

而相反,我带的实验班因为一些原因,仅仅完成了任务一,新闻采访这一节没上,写出来的新闻很一般,学生兴趣不大,甚至觉得很枯燥。

2.具体某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争论大,无法统一3.对单元整合教学理念把握不到位有改变的理念,但对单元能力训练点的分步骤、逐层落实把握不到位,没有引导学生把教读中学到的阅读策略和方法用到自读和课外阅读中。

同样,我们继续拿八年级上新闻单元说事。

活动探究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

那么,学习了第一课,学生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后,在二三四课中相关的电头呀、导语呀、结构呀这些内容则就应该由学生自己去完成,我们需要做的则是补充进去一些,除了消息这些特点以外的特写、通讯所特有内容,最后指导学生梳理归纳几者之间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

只有这样,学生在实际考试中遇到新闻阅读才会得心应手。

4.同一单元内的教读、自读课型没区分比如说我们会教教读课文,精讲、精练、精读、精品,但我们困惑的是自读课文怎么上。

在这举肖培东老师的《美丽的颜色》,或许会对我们自读课文的教学有所启示一、猜读,检测自读情况——你猜老师会问什么问题?老师的问题是,这篇自读课文,你读了以后,猜猜看肖老师会问你什么问题。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集体备课解读稿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集体备课解读稿

读懂教材用好教材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教学总是以教材为例子,“教”学生“学”,使学生获得并逐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阅读教材,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语言、激发思考、陶冶情操、精进表达等,总之,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读懂教材,用好教材,“化”教材为应得素养。

一、课标解读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五个方面的内容,但综合性学习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领域,它与其他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不在同一层面上,不具备比较单一的内容目标。

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

从三年级下册开始,统编教材独立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旨在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合理规划活动过程,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以上特点,教师要关注单元的目标定位,关注学习和生活实践学习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我们要整体设计单元教学方案,允许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效的起点教学。

二、教材编排解读(一)单元教材分析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是统编教材在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和“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

这些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拱桥,重点介绍了桥的坚固,同时还介绍了桥的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以及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和古代绘画艺术。

把握教材立意,读懂教材,用好教材 ——浅谈《道德与法治》栏目活动的使用

把握教材立意,读懂教材,用好教材 ——浅谈《道德与法治》栏目活动的使用

把握教材立意,读懂教材,用好教材——浅谈《道德与法治》栏目活动的使用摘要】《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理念是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的:七年级关注个人与集体生活,八年级关注社会与公共生活,九年级关注我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课程设置突出了立德树人的使命。

因此,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一定要全面、正确的领会教材的指导思想、学科依据、课程理念、把握教材立意,读懂教材,用好教材,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落实学科要求,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关键词】教材;栏目活动;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理念是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的:七年级关注个人与集体生活,八年级关注社会与公共生活,九年级关注我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课程设置突出了立德树人的使命。

因此,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一定要全面、正确的领会教材的指导思想、学科依据、课程理念、把握教材立意,读懂教材,用好教材,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落实学科要求,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读懂教材,是开展教学的前提;用好教材,是实现育人的重要路径。

我们《道德与法治》教材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栏目活动丰富多彩。

每一册教材的栏目活动都设置了这几种类型:运用你的经验、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阅读与感悟、方法与技能、拓展空间。

这些栏目活动的功能有:一是正文的辅助、论证、体验或延伸;二是承载课程内容;三是承载“道德知识”的习得、延伸。

因此,用好教材设置的栏目活动,能让我们的课堂既充实又高效。

下面结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浅谈栏目活动的使用。

栏目一:运用你的经验。

属于经验导入型活动。

一般在每一课的第一课时第一栏目就设置了这一栏目活动。

(当然在课程中有需要也有设置,为数不多。

)这一栏目的题材选取聚焦学生生活,选取贴近学生的身边事。

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交流的兴趣,注重学生的个体感受,提倡进行真实对话,从而避免单调、形式化。

在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强,效果直观高效。

这一栏目可以在课堂上引导进行,也可以提前让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

读懂活用,让小学数学教材更显张力

读懂活用,让小学数学教材更显张力

读懂活用,让小学数学教材更显张力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和应用的学科,而小学数学教材则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基础。

有些教材在内容上严谨,但却缺乏生动活泼的展现形式,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

我们需要读懂教材、活用教材,让小学数学教材更显张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一、读懂教材读懂教材,首先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教学内容的重点。

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上通常以数学概念引入为主线,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掌握数学知识。

读懂教材还要关注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和难易程度。

小学数学教材通常分为上、下册,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主题和学习目标。

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要注重教材内容的连贯性,将每个章节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取合适的教材内容进行学习,避免因难度过大或过小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读懂教材还要注意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和实际应用性。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涉及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长度、面积、容积、时间、货币等多个方面,因此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多样性进行理解和掌握。

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实际应用进行考虑和思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对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活用教材活用教材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和特点,让教材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活用教材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过程和生动的教学手段来实现。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活用教材。

可以通过实物教学、示例教学、问答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方式来传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还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来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过程来活用教材。

深度解读教材,合理运用教材,发挥教材最佳作用

深度解读教材,合理运用教材,发挥教材最佳作用

深度解读教材,合理运用教材,发挥教材最佳作用——参加县继续中心培训有感洪山镇双河小学邱兵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专家们精挑细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

在当今的社会形式下,怎样才能使学生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条件下,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更有用的数学知识,同时使学生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教师就应该进一步研究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

新一轮课改教材编排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为每个孩子们提供发展的空间,课堂上体现让每个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了充分理解这一编排意图,有效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应深度解读教材,合理运用教材,懂得用教材去教数学,而不是教教材上的数学,从而发挥教材最佳作用。

一、创造性使用“主题图”,发挥主题图最佳作用。

创设情景是课改教学中每堂数学课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之一,而主题情景图则是创设情景的重要资源。

现行的新课标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主题图、情景图,为我们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丰富的主题教学资源。

现实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紧扣教学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数学知识的内在特征,创造性使用主题情景图,发挥主题情景图的最佳作用。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时,教师是这样处理教材的:结合当地生活实际将教材主题图较复杂的地方做了调整、省略,但又不影响主题图的意义,设计出与学生生活接近的学校运动场景图(多媒体课件展示)。

随着学生这一熟知的情境呈现,让学生有种亲切感,很快就找出图中的各种图形,并且充分感知了四边形。

接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然后根据四边形的特征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判断四边形。

学生有了初步感知到掌握图形的特征的过程,很快就找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四边形。

这位教师真正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明确、懂得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性,知道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部分和空间与图形有关,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才是发展空间观察能力的宝贵资源。

教师通过对教材主题情境图的创造性使用,充分利用好主题图(校园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到理性掌握的四边形的特征,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寻找四边形,体现数学知识来源生活,回归生活。

从正确解读教材到灵活运用教材

从正确解读教材到灵活运用教材

从正确解读教材到灵活运用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和学的依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凭借,是教学过程的支架,也是“课程标准”目标的具体体现。

做好教材的正确解读,才能够较好地把握编者的意图,促进三维目标的达成。

同时现代课程论主张“用教材”,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当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

因而如何正确的解读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就成了教师所面临的新问题。

“解读教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解读文本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我们确立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关系到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解读教材需要注意三方面:一、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理清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设计中前后知识间是交替螺旋上升的,因此,教师在教材解读过程中要做到“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是指处理某一块知识时,除了要解读这部分知识,还要回过头去看看前面的知识,理解已教过的知识,达到复习旧知、深化新知的目的。

所谓“顾后”,就是在处理某一块知识时,不仅要解读这部分知识,而且要放眼于教材后面的知识,以便为今天的知识找到迁移的落脚点、巩固的深化点,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解读教材主情境图,使教材的内涵更有广度和深度北师大版每一课都创设一个情境导入,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师生进行数学解释,解决问题。

大量的情境图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出发,把学生熟悉的小故事、小情境、小游戏等“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背景材料,由于事例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们感觉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愿学、乐学。

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中“可爱的校园”、“跳绳”、“整理书包”等教学内容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或所经历过的活动。

在教学“可爱的校园”时,我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触数,并能数出10以内数的已有知识背景,抓住学生对自己的新校园充满好奇的心理,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排好队,有秩序地按一定的路线参观新校园。

每到一处让学生说说这里有什么、有多少,你是怎样数的?学生边欣赏校园的风景,边主动地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表格。如出现如下的情况 :

4 6

3 2

l l
小 木 块数 量 长 方体 的体 积
l 2 1 2 l 2 1 2
再 让 学 生 思 考 交 流 中 ,还 是 得 出 长 方 体 的 体 积 = 长X
宽× 高。 为什 么没 有 出现 长X 宽÷ 高呢 ? 其 实我 觉得 教学 时应 该 为学 生 提供 质 疑 的机 会 , 再 让学 生 进一 步去 探 讨 、 研究 、 论证, 加深 对新知 识认 识 与理解 , 也 是对 学生缜 密 思维 的培 养, 这 也许 是教材 的另 一种 意 图。
节课 的教学 设计 、 教 学疑 惑及 寻求答 案 的方式 。 譬如 , 五 年级 下册 “ 长方 体的体 积 计算 ” 一课, 教材 体 现
了让 学生 动手 操作 , 自主探索 计算 公式 的意 图 。 在教 学视 导
过程 中 ,教 师都 让学 生利用 小正 方体 木块摆 出不 同的长方 体, 然后 把摆 成 的不 同形 状 的 长方 体的 长 、 宽、 高 的数 据 填
新 课标 教材 的编写 思路 、 每 册教材 的编 写安 排 、 每 个单
元 的知 识 内容 、 每个 内容 的具 体 呈现 , 无处 不 体现 出上 下 、 前后 内容在 外部 看 来 的环环 相 扣和 内部 看 来 的紧 密 结合 。
空。 然而, 现在 的教 师 由于有大 量的教 案 资料和 网络 教案 资
位” 和“ 越位 ” , 既符 合学 生的认 知规 律 , 又 围绕教 学 重点 , 还 有效 突破教 学难 点 , 让教学 更有 效 。 ’
二、 读 懂教 学 内容 的编排 意图 教学 内容可 以从 如下几 个方 面来 思考 :①读 出教 材所 体现 的教学 目标 及设 计意 图 ; ② 读 明对知 识背景 的 了解 , 和





≥ 综合平台‘ 教 海 拾 贝
读 懂 彀 锈
甩 好 毂 锈

广 西合 浦县教 育局 教研 室 ( 5 3 6 1 0 0 ) 吴
教 材是 “ 课标“ 理念 的载 体 , 是重 要的 课程 资源 , 是课 堂
教学 的重要 依托 。 读懂 教材是 有效 教学 的根 本所在 。 小学数 学新 课 标教 材 在 呈现方 式 上 与 以往教 材 有很 大 的不 同 , 基 本上 没有新 知 识前 的复 习 、准备 或过 渡 内容 ,都 是 通过 情 境、 对话 、 表格 、 图片 等方 式 呈现 教学 内容 。 没 有 呈现 结 论 ,
年 段 的教 学 目标 复 印下 来 , 贴 在 备课 本 的首 页 上 ” , 作 为教
学 指南 , 经 常翻 看 , 温故 而知 新 。
其次, 细读《 教师教学用书》 。
《 教 师教 学 用书 》 简称 教 参 , 它 是 课堂 教 学 的直 接 理 论 依据 , 是教 师备 课 的最重 要的 参考 资料 。教师 读教 参 , 实 际
只有 学生 自主活 动 的建议 和 过程中 的问题 提示 。为 教和 学 留下 了极 大 的探究和 交流 空 间 ,同 时也给 教师 读懂 教材 带
来 了一定 的难 度 。笔 者现就 平 常教学 调研 中发现 的 有关 误 读教 材 的现象 , 在 此谈 谈研读 教材 的做 法 。

对学 生学情 的把 握 ; ③读 瞳教 材的 主题 图和旁 注 ; ④读 透 本
上是“ 站在 编 者 的肩膀 上 ” 与作 者 对话 , 再加 上 读教 材 时就 好像 在独 立地 与作者 对话 ,二者 结合 如鹰之 两 翼 ,搏 击 长
三、 读 懂教 材 的上下 结构
同一个 知识 系统 , 了解 这个知 识 点的起 点在 哪 L 9 . 到哪 儿去 ? 找准知 识之 间的 前后联 系 , 有些 知识 在教材 中分 几个 年级 出现 , 编 者意 图是什 么?
料可 以参 考 , 往往 忽视 了教参 的存 在价值 。 有 的教师 为 图方
便、 快捷 , 革 草地 浏览 教材 之后把 大量 的精 力用 在研 读各 种
教案 上 。其 结果 是只能 领会 其形 式上 的表 面而不 能 全面 掌 握知 识 的内在精 髓 。 只有认 真研 读教 参 , 才能选 择适 合 自己 风格 、 适 合学 生实 际的 有效教 学策 略 , 实现 教学 的最优 化 。 再次 , 通 读全 套教材 。 教师 要通 过通 读根 据课标 理念 编写 的教材 ,全 面把 握 教 材的标 准和 教材 内容 ,对全 套数 学教 材的 “ 数 与代数 ” 、 “ 图形 与几 何 ” 、 “ 统 计与概 率 ” 、 “ 实践 与综 合 ” 四个领 域有 所 了解 , 把 握 全套 教 材 的脉络 , 这 有助 于理 解 课标 精 神 , 有 助 于 把握 每册 、 每 单元 ( 课时) 的 目标 要 求 , 有助于 制订 出准 确 而 适当 的三 维教 学 目标 。 最后, 读 懂 教学重 路
首先 , 多读课 程标 准 。 课程 标 准体 现 国家 对 不 同阶段 的 学 生 在知 识 与技 能 、 过程 与 方法 、 情 感态度 与价值 观等 方面 的基 本要 求 , 规定 各 门 课程 的 性质 、 目标 、 内 容框 架 , 提 出 教学和 评价 建 议 。可 见, 课标 是 教学 的准 则 、 依据 , 是联 系 课程 计划 与 课 堂教 学 的 中间桥 梁 , 确保 不 同的教 师有效 、 连贯 而 目标 一致 地 开展 教 学工 作 , 对教 师 的教学 具有直 接 的指导 作用 , 对课 程 质量 有 重要 的影 响 。然 而 , 课程 标准 的 内容很 多 , 怎样 才能把 它 灵 活 应用 到课 堂 上 呢 , 有 一个 “ 笨“ 方法 , “ 把 课程 标 准 中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