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物质的运输管理与操作规范ppt课件
新冠病毒感染者转运感染防控ppt课件
转运过程细节关注
新冠病毒感染者转运感染防控
转运流程
出车接感染者
将感染者安置在救护 车
车辆及设备消毒、脱 摘个人防护用品并做
好记录
01
02
03
04
05
06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感染者戴外科口罩 (病情允许时戴医用
防护口罩)
将感染者转运至接收 医疗机构
03 终末消毒
终末消毒
设置相对独立停车区
急救中心、定点救治医院和新冠病毒感染 者隔离管理机构应当制定相对独立的专门区域 停放转运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护车,洗消区和 清洁停放区分别设置。
医疗舱消毒: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车内所有物体表面(包括仪器、 扶手等)和地面,作用30分钟以上;车外部门把手等应重点消毒,使用 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作用30min以上;最后应用车载臭氧及紫外 线灯持续照射30min 以上。
车体冲洗:车外部冲洗,驶入清洁停放区,开窗通风。
(1)脱医用防护服 ①按照“胶条-拉链-帽
子-正身-下身”的顺序脱下; ②手只接触内侧,不接
触外侧,外侧不可接触到内部 衣物。
③不可一脱到底,边脱 边卷。 (2)脱防护手套、鞋套
防护服、手套、鞋套一并 脱除,有系带的,在脱卸防护 用品前应站定,并解开系带。
05 执行手卫生
防护用品脱卸
防护用品脱卸要点
06
进入二脱间(区)摘除帽子 双手分别插入同侧耳后方取下。
摘除防护口罩
07 (1)不接触内外侧;
(2)挂耳式双手同时捏住系带 摘下,头戴式先摘除颈部系带, 再摘除上部系带摘下。
08 执行手卫生
09 戴医用外科口罩,进入清洁区。
感染物质的采集、运输、存放管理 PPT
4. 标本(菌毒种)的保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十四、十六条规定
第十四条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指定的菌(毒)种保 藏中心或者专业实验室(以下称保藏机构),承担集中储存病原微 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任务。
第十六条 实验室在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 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时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 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管。
SARS冠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布鲁氏菌、立克次体、荚膜组织胞浆菌 • 三类:肠道病毒71型、流感病毒、其他细菌和真菌 • 四类: 6种第四类病毒,缺陷病毒( AAV 1-4 )
弱毒与减毒的菌苗与疫苗株 (BCG) 各种低致病性微生物菌种 (E.coli K12 )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将病原微生物按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分为三类,共收录380种
各类中具体的微生物按照 • 危害程度分类 • 实验室所需生物安全级别 • 运输包装分类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将病原微生物按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分为三类,共380种
目的采集可疑标本 妥善处理:注意温度、药物、消毒剂和射线等因
素的影响,及时送检 注意安全:注意个人防护,不得使感染性材料外
泄,不得病原微生物较多,易于分离,需在发病早期治疗前 取样。
• 不耐热的菌毒种,需立即放入冰箱防止病菌死亡。
• 鼻,咽,眼拭子等标本量少易干,需用带有培养基的试管取 样,
3.标本的运输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
【精】病原微生物运输PPT全面版
水
429ml
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第7类 放射性物品
托运UN2814感染性物质应提交:
文件(填制托运人申报单)
(3) 取得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核发的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菌(毒)种或样本保藏、生物制品生产等的号)
法人资格证明材料(复印件);
2、运输专用名称(感染性物质,可感染人类)
及干冰的净重
UN规格包装标记
这种标记说明此种设计类型的包装已经 成功地通过试验,其标记和包装制造商有关而与使 用无关。
感染性物质应用的UN规格包装标记:
UN规格包装标记实例
菌株的冻存编号(根据实验室自身的情况。 接收单位的有关证明文件(复印件);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运输包装分类为A类的病 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申请表; UN2814类冷藏包装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1、陆路运输时需要有不少于2名接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运送菌株(省内各单位之间、单位到机场); 第1类 爆炸品 1.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运输包装分类为A类的病 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以上应依照DGR和相关国家的法规。 托运方(托运人及其代理人) 2006年1月11日发布 (3) 取得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核发的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菌(毒)种或样本保藏、生物制品生产等的批准文件; 运输审批权限:省级卫生(兽医)部门(省内),部级(省际和国际),出入境检疫机构、航空主管部门 运输审批权限:省级卫生(兽医)部门(省内),部级(省际和国际),出入境检疫机构、航空主管部门 (2) 具备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的实验室; 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
感染性物质运输
感染性物质运输 规章指导感染性物质运输 规章指导世界卫生组织传染病监测和应对司致谢摘录自《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第13次修订版(联合国,纽约和日内瓦,2003)和第14次修订版(联合国,纽约和日内瓦,2005)的部分惠蒙联合国同意复制。
©世界卫生组织2005版权所有。
本出版物采用的名称和陈述的材料并不代表世界卫生组织对任何国家、领地、城市或地区或其当局的合法地位,或有关边界或分界线的规定有任何意见。
地图上的虚线表示可能尚未完全达成一致意见的大致边界线。
凡提及某些公司或某些制造商的产品时,并不意味着他们已为世界卫生组织所认可或推荐,或比其它未提及的同类公司或产品更好。
除差错和疏漏外,凡专利产品名称第一个字母均用大写字母,以示区别。
世界卫生组织已采取了一切合理的预防措施来核实本出版物中所含信息。
但是,本出版物是在没有任何明确或暗示的担保的情况下发行的。
解释和使用本出版物的责任应由读者自行承担。
世界卫生组织对因使用这些信息造成的任何损失概不负责。
前言 (1)国际规定 (1)国家规定 (2)定义和分类 (2)感染性物质 (2)培养物(实验室原培养物) (4)病人/患病动物标本 (4)生物制品 (4)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和生物体 (4)医疗或临床废弃物 (4)豁免 (4)运输前装运的一般准备 (6)基本的三层包装方法 (6)A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标签和文件单据要求 (7)包装 (7)运输标志(唛头) (8)标签 (8)文件单据 (10)B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标签和文件单据要求 (12)包装 (12)运输标志(唛头) (13)文件单据 (13)合装件 (14)制冷剂 (14)培训 (14)对尚未采用联合国系统的国家的建议 (15)运输计划 (15)发货人(寄件人,委托人) (15)承运商 (16)收货人(受托人) (16)航空邮件的要求 (16)溢出物清除程序 (17)事件报告 (17)附件1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其他资料 (18)附件 2 列入A类感染性物质的例子 (19)附件 3 P620包装规范 (21)附件 4 P650包装规范 (22)附件 5 感染性物质及病人标本的分类流程图 (25)本指南为促进所有国内和国际的运输方式遵守针对感染性物质和病人标本运输的现有国际规定提供了实用的指导意见;同时,也收录了2005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规定。
实验室感染性物质运输
医院内交接前准备
• 外送前,发热检验人员按照送检单仔细核对标本数量(每人两份标本及以上)、 信息后,再次确认密封袋内标本无溢洒,排空密封袋中的空气,在发热门诊内侧 门内等待交接。
• 外送人员着白衣,戴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外科口罩及手套运送标本转运箱。仔细 检查样本转运箱(以下简称转运箱)是否符合安全要求,转运箱内的螺口黄盖桶 (以下简称黄桶)垫入适当的纸巾,防溢洒;黄桶放置方向是否正确,并用75% 酒精对转运箱、黄桶的内、外表面均进行消毒。
进行消毒;外送人员将消毒好的黄桶放入大门口外转运箱中,避免触碰转运箱外表面。脱去
手套,弃在医用垃圾桶中;
CDC交接
• 外送人员携带转运箱、标本转运证,专车专人送至CDC指定地点。 • 外送人员打开转运箱,将黄桶取出放入指定的CDC标本转运箱中,换回CDC高压消毒好的空
黄桶(下次用)放入转运箱内,完成样本交接任务; • 外送人员携带转运箱(内装黄桶),回到医院对黄桶及转运箱内外消毒后备用; • 在运输结束后,外送人员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处运输情况。
申请材料
➢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申请表;
申请材料
➢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申请表;
承诺书
容器或包装材料的批 准文号、合格证书( 复印件)或者高致病 性病原微生物菌(毒 )种或样本运输容器 或包装材料承诺书;
申请多次运输
在固定的申请单位和接收单位之间多次运输相同品种高致病 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可以申请多次运输。
转运流程
实验室人员取走标本存放桶。
实验室门禁到检测室的距离: 1. 门禁到检测室可能通过其他实验室,应把标本存放桶放入转运箱运 至检测室。 2. 不通过其他实验室,可直接把标本存放桶放入检测室。
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1PPT课件
❖ (三)干手设施:提倡使用一次性纸巾,或 用干手毛巾(一用一消毒,并干燥),避免 造成二次污染。
❖ (四)配备合格的快速手消毒剂,并放置在 医务人员便于取用的位置,包括流动使用诊 疗车上。
38
二、卫生洗手
❖ (一)洗手用品:洗手液(皂液)、可拆卸 重复使用的皂液容器、固体肥皂及有筛孔皂 盒、一次性抽纸巾或干手毛巾、护肤用品。
简洁明了便于记忆,强调可操作性
4
综合性SOP: 消毒内镜的清洗消毒管理SOP 新生儿病房感染管理SOP 病区环境清洁消毒SOP 医院常用物品清洗消毒SOP 手卫生SOP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及处置SOP
强调主要方面,实用为主
5
❖ 新理念方面: ❖ 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SOP ❖ 静脉置管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 置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 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液污染时,应立即使用lOOOmg/L含氯消毒 剂擦拭; ❖ 3.各室抹布应分开使用,用后清洗消毒, 晾干分类放置;
19
❖ (二)地面 ❖ 1.所有地面包括走道、污物间、洗手间、
储藏室、器材室,每天用清水或清洁剂湿 式擦拭,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超过20m2: ❖ 2.不同区域(污染与半污染区、清洁区) 使用的清洁工具,分开放置,每天 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1次,清洗后悬挂。 ❖ 3.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 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20分钟 ❖ (七)痰盂、便器: ❖ 1.清洗:流动水冲洗、晾干 ❖ 2.消毒:含氯消毒液250mg/L浸泡30分钟,
流动水冲洗或热力消毒900C 3分钟
30
❖ (八)塑料及橡胶类(含超声雾化器、呼吸 机管路、湿化瓶):
❖ 1.清洗:流动水清洗、干燥 ❖ 2.消毒:自动清洗消毒机900C5分钟或新生
如何正确运输感染性物质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信息的频繁
如何正确运输感染性物质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信息的频繁交流,对于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和科研等各方面的需要,运送人体和动物病人标本、生物样本等已越来越普遍,但如何正确运输此类物质很多人不是很清楚,为了确保感染性物质安全及时运送到目的地,现介绍感染性物质的运输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定义1.感染性物质[1,2]:已知或有理由认为含有病原体的物质。
2.A类感染性物质[1,2]:当运输感染性物质时,一旦发生泄漏,可使受到感染的人或动物造成永久性残疾、生命威胁或致命性疾病。
造成人类或人类与动物共患疾病的感染性物质应归于A类,UN2814。
仅造成动物疾病的感染性物质应归于A类,UN2900.3.B类感染性物质[1]:未达到A 类标准的感染性物质应划归B类, UN 3373 生物物质。
4.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2]: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二、运输包装对于一般感染性物质的运输,更强调包装的要求,通过规范的包装,正确的标识,使运输人员知道怎样保护和操作此类物质,避免感染。
1.基本的三层包装系统[4] 这一包装系统适用于所有的感染性物质,由如下所述的三层包装组成。
1.1主容器:用于装标本的水密性、防渗漏的主容器。
该容器用足量的吸附性材料进行包裹,以便在发生渗漏时可以吸收所有液体。
1.2中层包装:第二层耐用的、水密性、防渗漏的包装,把主容器装入其中并对其起保护作用。
几个加缓冲衬垫的主容器可置于同一个中层包装内,但应使用足量的吸收性材料,以便在发生渗漏时可以吸收所有液体。
1.3外包装:中层包装置于外包装内,并加垫适宜的缓冲材料。
外包装应能保护其内容物在运输时不受外界的影响,例如遭受物理性损坏。
外层容器的最小一面的尺寸应至少为10cm X 10cm 。
2.如果使用了干冰或液氮,则应标示制冷剂的技术名称、适宜的联合国编码和净量[3]。
3.运输感染性物质要求A、B类包装,但各有特点,规范的运输包装,详见表1。
感染性物质运输
感染性物质运输 规章指导感染性物质运输 规章指导世界卫生组织传染病监测和应对司致谢摘录自《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第13次修订版(联合国,纽约和日内瓦,2003)和第14次修订版(联合国,纽约和日内瓦,2005)的部分惠蒙联合国同意复制。
©世界卫生组织2005版权所有。
本出版物采用的名称和陈述的材料并不代表世界卫生组织对任何国家、领地、城市或地区或其当局的合法地位,或有关边界或分界线的规定有任何意见。
地图上的虚线表示可能尚未完全达成一致意见的大致边界线。
凡提及某些公司或某些制造商的产品时,并不意味着他们已为世界卫生组织所认可或推荐,或比其它未提及的同类公司或产品更好。
除差错和疏漏外,凡专利产品名称第一个字母均用大写字母,以示区别。
世界卫生组织已采取了一切合理的预防措施来核实本出版物中所含信息。
但是,本出版物是在没有任何明确或暗示的担保的情况下发行的。
解释和使用本出版物的责任应由读者自行承担。
世界卫生组织对因使用这些信息造成的任何损失概不负责。
前言 (1)国际规定 (1)国家规定 (2)定义和分类 (2)感染性物质 (2)培养物(实验室原培养物) (4)病人/患病动物标本 (4)生物制品 (4)遗传修饰的微生物和生物体 (4)医疗或临床废弃物 (4)豁免 (4)运输前装运的一般准备 (6)基本的三层包装方法 (6)A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标签和文件单据要求 (7)包装 (7)运输标志(唛头) (8)标签 (8)文件单据 (10)B类感染性物质的包装、标签和文件单据要求 (12)包装 (12)运输标志(唛头) (13)文件单据 (13)合装件 (14)制冷剂 (14)培训 (14)对尚未采用联合国系统的国家的建议 (15)运输计划 (15)发货人(寄件人,委托人) (15)承运商 (16)收货人(受托人) (16)航空邮件的要求 (16)溢出物清除程序 (17)事件报告 (17)附件1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其他资料 (18)附件 2 列入A类感染性物质的例子 (19)附件 3 P620包装规范 (21)附件 4 P650包装规范 (22)附件 5 感染性物质及病人标本的分类流程图 (25)本指南为促进所有国内和国际的运输方式遵守针对感染性物质和病人标本运输的现有国际规定提供了实用的指导意见;同时,也收录了2005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规定。
[实验室管理课件]感染性物质分类、包装和运输
A类传染性物质包装要求
主容器必须装在辅助包装中,使之在运输过程 中不被破损、刺穿或将内容物泄漏在辅助包装 中。必须使用适当的衬垫材料将辅助包装安全 固定在外包装中。内容物的任何泄漏都不得破 坏衬垫材料或外包装的完好性。 多个易碎的主容器装入一个单一的辅助包装时, 必须将他们分别包裹或隔离,以防彼此接触。
37
多次运输申请
在固定的申请单位和接收单位之间多次 运输相同品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 (毒)种或样本的,可以申请多次运输。 多次运输的有效期为6个月;期满后需要 继续运输的,应当重新提出申请。
38
运输实施
陆路运输 水路运输 民用航空运输:申请单 位应当凭省级以上卫生 行政部门或中国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核发的《可 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 原微生物菌(毒)种或 样本准运证书》到民航 等相关部门办理手续。
24
包装固态物质
主容器必须防泄漏,包装量不得超过外包装的 质量限制; 辅助包装必须防泄漏; 除装有肢体、器官和整个躯体的包装件之外, 每个外包装的内装量不得超过 4kg 。此内装量 不包括冰、干冰、液氮等低温保持材料; 如果有对运输过程中主容器内残留液体的任何 怀疑,都必须使用适于装运液体的包装和包装 吸附材料。
8
B类感染性物质
不符合列入A类标准的感染性物质。 其联合国编号为UN3373。 运输专用名称为诊断标本或临床标本或 生命物质B类。
9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为方便查阅,按照以上分类标准,在卫 生部组织编写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 物名录》中列出了病原微生物及其相关 样本的运输包装类别和联合国编号。
17
冷藏或冷冻的样品
当使用干冰或液氮做低温保持材料时,必须满 足《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的相关 要求。使用冰或干冰时,必须将其置于辅助包 装的外面或置于外包装或合成包装件的里面。 必须有内部支撑物,以保证在冰或干冰消融后 辅助包装仍处于原位。如果使用冰,外包装或 合成包装件必须防漏;如果使用干冰,包装设 计和构造必须留有能排出二氧化碳的孔,以防 产生可能使包装破裂的压力。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及感染性物质的运输管理要求与方法
接收证明
准运证
托运人资质 国家民用航空总局批准的培训机构
➢北京迪捷姆空运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接收单位准备的材料
接收单位应当符合的条件:
1、具有法人资格; 2、实验室具备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 验活动的资格; 3、取得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核发的从事高致 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菌(毒)种或样 本保藏、生物制品生产的批准文件。
《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1985年颁布) 对我国菌(毒)种保藏机构的组成和任务、菌(毒) 种的收集、分类、保藏、供应、使用、领取、邮寄和 国际交流作了相应的规定。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424号令 2004年实施,2018年修订) 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 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对标本的采集、检测做了严格规定 。
➢辅助包装必须防泄漏;
➢除装有肢体、器官和整个躯体的包装件之外 ,每个外包装的内装量不得超过4kg。此内 装量不包括冰、干冰、液氮等低温保持材料 ;
➢如果有对运输过程中主容器内残留液体的任 何怀疑,都必须使用适于装运液体的包装和 包装吸附材料。
A类冷藏或冷冻样品包装
➢ 当使用干冰或液氮做低温保持材料时,必须满足 《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的相关要求 :
审批
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审查不过关者,应当 出具不予批准的决定并说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 ,或者未履行保护义务,导致样本被盗、被抢、丢失 、泄漏的,由县级以上卫生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 ,责令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给予警告;
➢ 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由托运 单位和承运单位的主管部门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撤职、开 除的处分;
感染性物质的运输管理与操作规范ppt课件
第七条 接收单位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具备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 活动资格 的实验室;
(三)取得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核发的从事 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菌(毒) 种或样本保藏、生 物制品生产等的批准文 件。
.
32
第六条、第七条(小结)
申请单位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并提交 申请材料:
第十七条 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依照《病原微生 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六十七 条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八条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 出入境,按照卫生部和国家 质检总局《关于加强医 用特殊物品出入境管理卫生检疫的通知》进行管理。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获得准运证书 分类包装、标识
批准
向原批准部门书面报
相关实验活动 批准文件
运输过程:不少于2人,不得通过市内公共交通 (含 城铁、地铁)
承运单位:批准文件和安全措施
.
22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 物菌 (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
定》
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可感染人类的高致 病 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的 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 保障人 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 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Ⅳ级风险等级生物因子)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Ⅲ级风险等级生物因子)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Ⅱ级风险等级生物因子)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Ⅰ级风险等级生物因子)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
.
6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
卫生部及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运的感染性物质运输的操作程序
卫生部及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运的感染性物质运输的操作程序民航总局下发的《关于协助运输人禽流感样本的通知》,要求民航各单位全力保障运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疑似人禽流感病例样本。
为配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CDC)及时运输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控制疫情,保障公众卫生安全,特制定本操作程序。
在遇到由附件5中列出的各单位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交付运输的感染性物质时,国航各航站及国航各地面服务代理公司必须按此文件指导操作。
一、概念介绍感染性物质:含有或怀疑含有病原体的物质分类:第6.2项,联合国编号:UN2814 , UN3373,感染等级:A级或B级A级感染性物质的联合国编号为UN2814,运输专用名称为英文:Infectious substance,affecting humans中文:感染性物质,对人感染B级感染性物质的联合国编号为UN3373,运输专用名称为英文:Biological Substance,Category B中文:生物物质,B级二、基本要求1、感染性物质必须以货物运输方式进行航空运输。
2、在充分满足此操作程序的前提下,UN2814和UN3373可在国航所有国内航线上运输。
3、交运感染性物质的托运人应在向国航交付货物前不少于8小时通知当地国航营业部门或当地国航地面服务代理及国货航服务管理部(联系方式见附件7),各航站在接到托运人的通知后应立即做好运输前的准备工作并通知国货航服务管理部,报告准备情况。
同时,也应将准备运输的情况通知当地民航主管部门或民航地区管理局。
(联系方式见附件6)4、托运人必须按照国际航协《危险品规则》(IATA DGR)的要求和下述要求进行货物托运。
托运人及其代理人必须满足《危险品规则》的培训要求并取得有效证书。
托运人在发货时必须提供有效的危险品培训合格证书。
完成危险品知识培训的国家及各省CDC的人员名单见附件5。
5、预先通知航空公司所运输货物的种类、性质、件数、重量、始发站、目的站、是否含有制冷剂及提请航空公司需注意的操作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
《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分类和管理
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所采集病原微生物标本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
设备; (二)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 (三)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 (四)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要求:采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过
.
4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二条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 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 条例。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 微生物。
第四条 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 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
病原微生物分类和管理
.
5
第七条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 个 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 分 为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Ⅳ级风险等级生物因子)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Ⅲ级风险等级生物因子)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Ⅱ级风险等级生物因子)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Ⅰ级风险等级生物因子)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
.
6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
列入《名录》的病原微生物 共380种 –法定报告传染病所涉及的病原微生物 –法定报告传染病以外常见传染病病原微生
需要
UN2814
B类
不符合列入A类标准 的感染性物质
或生命物质类 Biological substance, category B
UN3373 不需要
《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第 二 《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第 四
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及其 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 及其
样本;第三类中包装分 类为A 样本;部分第二类病原
.
18
.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二十六条国家建立传染病菌种、毒种库。 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
采 集、保藏、携带、 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 卫 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 检测样本, 确需采集、保藏、携带、 省级 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具体办 法由国务院制定。
.
2
感染性物质定义及分类
感染性物质是那些已知或有理由认 为含有 致病原的
国际民航组织《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 术细则》中将感染性物质分为A、B 两类。
.
3
致病原
能使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 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
次体、放线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和其他因 子,如朊病毒(prions)。
总包装主容器 最大运输量
液体4L、固体4kg
.
液体1L,固体4kg
液体4L、固体4kg
13
A类、B类运输包装的共同点
均为三层包装
完整的三层包装必须能通过《危险物品航空安 全 运输技术细则》规定的跌落试验,跌落高度 不低 于1.2m。
完整的三层包装内主容器最大运输量液体为 4L、 固体为4kg
第一类病原:0 种 第二类病原:10 种
第三类病原:145种 第四类病原:0 种
.
9
表3.真菌分类名录共收录59种 第一类真菌:0 种 第二类真菌:4 种 第三类真菌:55种 第四类真菌:0 种
.
10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病原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第四类 种数
表1 160 29
物 –国外新发现和已消灭传染病病原微生物 (不需要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只有枯草芽
孢杆菌、酵母菌)
.
7
表1.病毒分类名录
共收录160种病毒
第一类病毒: 29种 第二类病毒:51种
第三类病毒: 74种 第四类病毒:6 种
.
8
表2. 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 次体、螺旋体分类名录共收录155种
51
74
6
附录
6
0
5
10
表2 155
0
10 145
0
表3
59
04Βιβλιοθήκη 550合计 380 29
70
275 6
.
11
A、B类感染性物质及包装区别
区别
定义
运输专用 名称
英文运输 专用名称
UN编号 UN专用标
记 运输对象
A类
对人或动物致死 或永久致残 可感染人的感染性物质
Infectious substance, affecting humans
类的病原微生物菌 (毒)种及
微生物样本;
其样本
.
12
A、B类感染性物质及包装区别(续)
(续)
区别
A类
B类
次级容器 防水、防穿刺、防泄漏 防水、防破损
外包装
最小边长≥100mm
危险品申报单 标识
需要
至少有一个表面≥ 100mm× 100mm
不需要
UN3373
主容器单包装 液体50mL、固体50g
最大运输量
辅助容器必须能承受在-40℃至+55℃温度范围 内95kPa的内部压力而无渗漏。 外包装上标识、联系人、地址清楚
.
14
主容器
.
15
辅助容器(吸收材料)
A类防水,防穿刺,防泄漏
防破损、防泄漏
B类防水,防破损、
.
16
A类外包装(制冷器件、衬垫材料
制冷器件、衬垫材料)
.
17
B类外包装(制制冷冷器器件件、、衬衬垫垫材材料料)
运输过程:不少于2人,不得通过市内公共交通 (含 城铁、地铁)
承运单位:批准文件和安全措施
.
22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 物菌 (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
定》
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可感染人类的高致 病 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的 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 保障人 体健康和公共卫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 规定,制定本规定。
感染性物质的运输管理与操作规范
-理解和执行生物安全政策、法 规和标准
.
1
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
(毒) 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相关文件:
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国际 民航组织《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 则》
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的来源、 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
.
21
第十条~第十三条
运输方式:陆路(首选)、水路(没有选择余地)和 航空(紧急)
具备基本条件:符合规定、运输容器、生物危险标 识
运输审批权限:省级卫生部门(省内),省间需出 发地省级卫生部门初审和卫生部批准,通过航空主 管部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