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

合集下载

《三亚红塘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亚红塘湾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规划背景在2006版总体规划调整时,此前作为旅游发展备用地的海棠湾、红塘湾以及亚龙湾二线的储备地提前启用。

从海南省委、省政府到三亚市委、市政府,都对海棠湾、红塘湾的建设大力支持,并提出了严格要求和美好愿景。

而红塘湾原有控规囿于权属原因,两块用地分别编制,且完成于国际旅游岛战略生效前夕,编制时未能有效衔接二三线腹地开发,两块用地的衔接也不充分,急待整合与优化。

因此,三亚规划委员会于09年11月正式决定重新编定该控规,将红塘湾旅游度假区置于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前,置于大三亚发展蓝图里,联系天涯镇地区的广大腹地开发,重新确立发展定位和路径,充分体现红塘湾旅游度假区作为三亚西部重心的重要价值和地位,确定最优化的综合开发模式。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规划区用地呈东西长而南北短的狭长带状,北至225国道,南至红塘湾海岸最高潮位线,东至天涯镇,西至高尔夫球场西侧边缘,总占地面积390.7公顷。

东西向长约6公里,南北向纵深300-500米,最宽处为800米。

三、现状分析1、区位条件。

红塘湾地处三亚近郊,毗邻三亚西部两大著名景点,东邻天涯海角景区,西接南山佛文化旅游区,三面环山(东为马岭、西为红塘岭),南部面向广阔南海,更有通达的各类交通设施,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距离三亚市中心区15公里。

距离天涯海角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1.5公里。

距离国家4A级南山佛文化旅游区约10公里。

目前通过该地区的外部公路交通干道有225国道和西线高速公路。

建设中的环岛铁路也经过此地。

距离凤凰国际机场约8公里。

此外,在东西两侧的天涯海角风景区和南山旅游区,都设有旅游码头,沟通水上航线十分便捷(见区位分析图)。

2、社会经济条件规划区内目前没有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分布有隶属天涯镇的几个自然村,经济形态来源单一、与旅游发展隔绝、财政收入及人均收入偏低。

四、定位和规模1、规划定位红塘湾旅游度假区是大三亚湾西部旅游组团的核心片区,以个性化、主题化、人文化为特色,依托天涯文化发展衍生主题社区,依托国际游艇港和滨海高尔夫等积极延伸发展离岸度假休闲功能,是面向国际国内高端市场的综合性高端旅游度假区。

关于地下停车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地下停车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于地下停车场可行性研究报告公共地下停车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4)(一)项目背景 (4)(二)项目概况 (7)(三)问题和建议 (9)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11)(一)项目建设背景 (11)(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12)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14)(一)地理位置 (14)(二)用地及建设状况 (15)(三)交通现状 (16)(四)气象条件 (16)(五)地形地貌 (16)(六)地质 (17)(七)水文 (19)(八)供水供电条件 (19)第四章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 (21)(一)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面积 (21)(二)建设方案 (22)第五章节能措施 (44)(一)项目概况 (44)(二)项目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44(三)项目建筑节能措施情况 (45)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 (49)(一)环境质量标准依据 (49)(二)建设地址环境现状 (49)(三)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49)(四)综合治理措施 (50)(五)环境影响评价 (51)第七章消防措施及安全措施 (53)(一)消防措施 (53)(二)安全措施 (54)第八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55)(一)组织机构 (55)(二)人力资源配置 (56)第九章工程招标 (57)(一)招标依据 (57)(二)招标原则 (57)(三)招标组织形式 (57)(四)招标方式 (57)(五)招标内容和范围 (57)第十章项目实施计划和进度表 (58)(一)项目实施计划 (59)(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59)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0)(一)投资估算 (60)(二)资金筹措 (65)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66)(一)概述 (66)(二)国民经济评价 (66)第十三章社会效益评价 (70)(一)社会效益 (70)(二)社会评价结论 (72)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72)(一)结论 (72)(二)建议 (73)第一章总论(一)项目背景1.1项目名称xxxx停车场工程1.2 项目建设单位xxxx有限公司1.3 编制单位xx公司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xx有限公司关于本项目的设计要求;(2)xx委员会及规划局提供的关于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3)《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之----房屋建筑部分》2(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7)《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98)(2001年);(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10)工程设计合同;(11)国家和海南省、三亚市相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法规。

三亚海棠湾规划方案

三亚海棠湾规划方案

三亚海棠湾规划方案一、引言海棠湾位于中国海南省三亚市,是一处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海棠湾的优势,提升其旅游资源价值,特制定了本规划方案。

本方案旨在基于海棠湾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合理规划并开发旅游景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设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促进海棠湾旅游市场的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本规划方案的目标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打造海棠湾成为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

具体目标如下:1.提升海棠湾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2.开发和建设高品质的度假酒店和度假村,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供便捷和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4.保护和改善海棠湾的自然环境,提升生态保护意识。

5.提升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三、规划内容3.1 景区规划根据海棠湾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将景区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区域:1.海滩区:清澈的海水、洁净的沙滩,提供游泳、晒太阳和沙滩活动等。

2.海岛区:规划建设一些环境优美的海岛,提供浮潜、海钓等活动。

3.滨海公园:建设公园和步行道,供游客散步、观景和休闲等。

4.历史文化区: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展示当地的文化遗产。

5.娱乐休闲区:规划建设娱乐设施和休闲场所,如水上乐园、高尔夫球场等。

3.2 旅游设施规划为了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本规划方案还包括以下设施规划:1.酒店和度假村:在景区内规划建设多个高品质的酒店和度假村,提供舒适的住宿和休闲设施。

2.餐饮设施:在景区内提供多样化的餐饮选择,包括当地特色美食和国际化餐饮服务。

3.商业中心:建设商业中心,提供购物、娱乐和休闲设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

4.交通设施:修建道路、停车场和公共交通站点,方便游客的交通出行。

3.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了保护海棠湾的生态环境,本规划方案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升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

2.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限制过度开发和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

1.总则 1.1编制背景国际旅游岛建设: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三亚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必须承担先锋的角色与义务; 海南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和相关省域规划要求,在海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中,三亚要发挥带头作用,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区,并进一步强化南部中心城市的职能;农垦体制改革:2008年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农垦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原则,三亚垦区将纳入三亚市统一规划和管理;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即将到期; 1.2指导思想深刻认识三亚区位及资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认识生态环境是发展的根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贯彻国际旅游岛建设思路和精神,按照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旅游及相关产业,明确城乡整体空间结构,合理有序发展; 以人为本,统筹考虑游客等外来人口和本地常住人口需求,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设施,保障城市发展惠及广大民众;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调政府在战略性资源管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1.3规划期限2008年--2020年; 近期为2008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 1.4规划范围本次总体规划分为市域、滨海地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三亚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市域内国营农场辖区,总面积1919.6平方公里; 滨海地区:东起藤桥、西至梅山沿海各滨海乡镇行政辖区,总面积约1250平方公里,包括了三亚主要的城市建设及重要基础设施用地、风景旅游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及近海水域等; 中心城区:中心城区西起海坡、东至田独和榆林湾、北接绕城高速公路,面积约188平方公里,是总体规划的重点地区,也是计算城市用地汇总表等规划技术指标的范围区域; 1.5城市规划区整个三亚市行政辖区1919.6平方公里作为城市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的一切规划建设活动,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符合本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1.6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性质: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职能:国际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及旅游度假胜地,国家南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平台及门户城市;国际旅游岛海南省以旅游综合服务为主的南部中心城市;1.7人口与用地规模合理控制常住人口的增长;在生态环境容量内,鼓励旅游人口和相关配套服务人口的增长; 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86万人含一年以上暂住人口,其中城镇人口约65.5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约75%左右; 预测2020年市域接待游客人数为1600万人次,平均停留时间4天计,折合日平均游客人数约为17.5万人/日; 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约48万含一年以上暂住人口,城市建设用地约70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约146平方米左右;2.发展目标与策略 2.1城市发展总目标世界着名、亚洲一流的国际性热带海滨风景旅游城市,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基地和宜居城市,海南省改革创新和城乡统筹试验示范区;努力把三亚市建设成为旅游度假胜地、天涯文化源地、创新创意高地; 2.2经济发展目标近期2015年GDP达到385亿元,年均增速14%,人均GDP达到68520元;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11.9%、20.3%和67.8%; 远期2020年GDP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速8.5%,人均GDP达到78000元;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5%、22%和73%; 2.3空间发展策略中心城市做强做精做实,完善和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塑造国际一流旅游品牌,发挥三亚作为海南省南部中心城市对周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市域空间做厚做优做特,深入挖掘自然、人文资源特色,强化腹地资源的保护、管控和合理利用,提升腹地价值,统筹城乡发展; 2.4产业发展策略以高端产业为取向,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创新创意产业、商贸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现代农业、海洋产业等为支撑,鼓励和培育与旅游相关的其他各类产业,构建符合三亚市发展需要的现代产业体系; 2.4区域统筹协调策略三亚应充分体现中心城市职能,海南省南部应以三亚为中心,辐射和带动周边市县,重点发展酒店住宿业、文体娱乐、疗养休闲、商业餐饮等产业;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布局建设特色旅游项目,培育一批文化节庆、会展活动和体育赛事;建设好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将三亚打造成为世界级热带滨海度假旅游城市;重点从生态环境保护、整体发展空间结构、综合交通系统、重点旅游线路组织等方面加强与区域的统筹和协调,发挥三亚热带滨海旅游目的地的集聚、辐射作用,形成山海互补特色,带动周边发展; 3.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3.1市域空间管制禁建区:包括水源一级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河湖水系,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生态林地及坡度25%以上山体区域,后退最高潮位线控制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主要铁路、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廊道地区,大型基础设施廊道等;禁建区内原则上禁止与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不同区域应严格遵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禁建区面积约1533.1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约79.9%; 限建区:包括风景名胜区内可建设地区,水源二级保护区,一般农田用地及园地,一般山林地及坡度25%以下缓坡地区等;限建区内应严格限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城镇建设应尽可能避让;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应符合相关规划要求,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谨慎进行开发建设,避免与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冲突;限建区面积约159.9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约8.3%; 适建区:包括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和低易发区,城镇周边、旅游区及独立工矿等其它适宜建设的区域;适建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开发模式、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适建区面积约134.7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约7.0%; 已建区:包括城市以及乡镇建成区、农村居民点和区域性交通、水利等大型基础设施用地;已建区是已经建设的区域,应结合城市定位目标,进一步完善各类设施配置,优化景观环境,提高综合品质;已建区面积约92.0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约4.8%; 3.2城乡统筹策略和空间结构1城乡统筹发展策略目标导向,高端战略:国际性热带滨海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向乡村腹地延伸,通过高端战略合理利用全域资源和环境; 旅游主导,城乡统筹:统筹全域城乡资源,以城带乡、以旅促农、城乡互动、统筹发展,推动以旅游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项目支撑,系统保障:结合空间规划落实重大旅游项目,大力推进和完善城乡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保障系统;2城乡发展空间结构采取“山海相连,指状生长”的空间结构模式,构筑东西带动两翼,南北串联山海,滨海地区和内陆腹地兼顾的“一城三湾、三脊五镇”的带状组团式空间结构:“一城”指三亚中心城区包括凤凰镇区、田独镇区;“三湾”指结合滨海地形围合划分的大三亚湾、海棠湾、崖州湾;“三脊”指依托联系腹地山区的主要交通干线所形成的三条发展脊线;分别是天涯镇经育才镇立才农场至乐东一线,凤凰镇经高峰南岛农场至保亭、五指山一线,田独镇沿海榆中线至保亭一线;“五镇”指市域范围内的5个具有中心镇职能的功能核心:崖城镇含南滨农场场部、天涯镇、育才镇含立才农场场部、高峰含立才农场南岛分部、海棠湾镇含南田农场场部;3城镇等级规模三亚市域城镇体系由中心城区、中心镇和主要旅游组团构成,农场场部纳入城镇统一考虑;中心城区:48万人,包括河东、河西区以及田独镇区、凤凰镇区、南新农场场部;建议未来将田独、凤凰两镇行政区划并入市区;中心镇5个:包括崖城镇含南滨农场场部,育才镇含立才农场场部,高峰含立才农场南岛分部,天涯镇,海棠湾镇含南田农场场部;主要旅游组团:海棠湾、亚龙湾、红塘湾、南山等;4城镇职能中心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社会服务中心,全市的旅游服务中心;中心镇本区域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服务中心,同时也是周边风景旅游区的服务基地;旅游组团是相对独立的,具有品牌特色的旅游专业服务地区;3.3风景名胜区及主要旅游区规划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主要旅游区的发展应坚持生态优先、普惠民生、科学规划、打造精品的原则;1风景名胜区规划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是以热带海滨风光为特色,以度假、观光、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内的发展建设必须符合风景名胜区条例及相关规划的要求;亚龙湾景区:以热带海滨风光为特色,国际一流的海滨度假旅游胜地;保护亚龙湾独特的生态系统和景观资源,坚持按国际高标准开发建设,完善购物、餐饮、夜间娱乐等配套休闲服务设施;天涯海角景区:具有南疆历史文化内涵和热带滨海特色,以风景游览和文化活动为主的具有国家意义的风景名胜游览区;优化景观环境,提升并强化主题形象,禁止不符合景区主题定位的项目开发建设;南山--海山奇观景区:以奇特秀丽的海景、山景、石景和历史悠久的名人胜迹为特征,以风景游览和宗教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风景旅游景区,包括南山、大小洞天等;强化宗教文化主题和养生休闲文化,进一步在外围完善各项配套公共设施,同时与三美湾、红塘湾良好衔接;落笔洞: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万年前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规划落笔洞地区为三亚的文化教育产业园区和文化主题旅游度假区,以保护文物古迹及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挖掘古人类遗址文化,营造优良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环境;鹿回头:以游览观光为主、具有黎族文化和爱情文化主题内涵的风景点;优化公园景观环境,保护山体绿化,严格控制山边开发的强度与高度,禁止在山腰地带开发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强化文化内涵,与鹿回头半岛度假区及南边海地区联动、协调发展;崖州古城:崖州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应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大力优化景观环境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形成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环境优美、自然与人文良好融合的文化主题旅游区;椰子洲:保持原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保护、修葺伊斯兰古墓群,保持椰子洲自然野趣的湿地生态风光,开展以生态观光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建议申报国家海岸湿地公园;2主要旅游度假区规划海棠湾“国家海岸”旅游度假区:世界级的度假天堂,多元化的热带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国家级海洋科研、教育、博览基地;重视自然生态保护和原居民的安置、就业,完善旅游度假配套设施和项目,创造高质量、多元化的度假休闲环境;南田温泉旅游度假区:具有热带风情特色、生态友好、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国际一流的温泉旅游度假区;保护优良生态环境,挖掘温泉文化,与海棠湾“国家海岸”建设良好衔接;坎秧湾旅游度假区:环境优越的顶级旅游度假区;生态环境优先,充分利用独特的景观资源和私密环境,发展以自然体验为主的山地生态休闲体育公园、游艇俱乐部及游艇码头、滨海山地酒店等项目;半岭温泉旅游度假区:具有热带田园风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温泉旅游度假区;保持优良生态环境,挖掘文化内涵,与落笔洞文化旅游区良好衔接,规划主题酒店、生态公园、文体娱乐等功能;槟榔河乡村文化旅游区: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乡村文化旅游区;保护自然山水和田园景观,挖掘民俗文化资源,结合城乡统筹及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成为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娱乐、购物餐饮、温泉养生、主题公园等功能的文化旅游区;凤凰小鱼温泉旅游区:乡村特色温泉旅游区;利用温泉资源,结合田园环境和自然风光,规划建设成为集田园观光、温泉度假、民俗文化、商业餐饮等功能的旅游区;红塘湾主题旅游度假区:以文化、运动休闲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挖掘文化内涵,规划建设包括主题酒店、度假村、文体娱乐、商业购物、游艇俱乐部等功能的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中需要注重与南山文化旅游区、天涯海角景区的衔接;三美湾旅游度假区:具有文化内涵的顶级主题性滨海旅游度假区;生态环境优先,充分利用独特的景观资源和私密环境,规划建设中要注重与南山文化旅游区的衔接;高峰--南岛山地旅游度假区:突出生态养身、民俗风情主题的山地生态民俗旅游区;生态环境优先,深入挖掘山地、水库、民俗等旅游资源,依托交通干道,发展主题性强、特色突出的旅游小镇、主题公园、主题酒店、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民俗村寨、田园观光等项目和功能;育才--立才山地旅游度假区:突出山地风情、运动休闲主题的山地运动休闲旅游区;生态环境优先,深入挖掘山地、水库、河流等旅游资源,依托交通干道,发展主题性强、特色突出的旅游小镇、运动休闲、山地探险、丛林漂流、会议休闲、民俗村寨等项目或功能;3建设用地规模管控规范旅游用地成片开发,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防止土地圈占和闲置浪费;加强旅游建设项目管理,严格实行土地利用指标控制,核定真实用地需求,明确建设时序,分区分片开发;3.4三亚国营农场规划1规划指导思想及发展策略按照“体制融入社会、管理融入地方、经济融入市场”的要求,遵循城乡统筹的思路,打破农场与地方界限,城乡一体,因地制宜,将农场发展及规划建设整体融入三亚市统筹考虑;结合农场自身资源特色,在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推动农场产业转型,实现城镇与农场互动、协调发展;2农场发展建设类型规划三亚农场发展为3种类型:城市组团型、特色小城镇型、主题游乐区型;确定农场辖区内重点发展建设地区为“2处城市功能组团,4个风情旅游小镇,10大特色主题游乐区”;2处城市功能组团:南新农场的荔枝沟城市功能组团、迎宾路中段旅游服务组团;4个风情旅游小镇:南滨农场场部旅游服务小镇、立才农场场部山地运动休闲小镇、立才农场南岛分部山地养生度假小镇、南田农场场部温泉风情小镇;10大特色主题游乐区:南滨生态农庄主题游乐区、南滨山地运动主题游乐区、立才滨水会议度假休闲区、南岛山地民俗风情村寨区、南岛热带主题公园游乐区、南岛山地主题酒店游乐区、南新东方太阳城主题公园区、南新温泉谷主题游乐区、南新半岭主题城堡游乐区、南新凤凰山寨民俗风情游乐区;3.5总体城市设计指引总体城市设计框架:遵循“山海相连、指状生长”的空间结构模式,强化对山、海等重大公共资源以及山海之间各类廊道生态廊道、河流廊道、景观道路廊道的保护与管控,重点管控山地区域、滨海片区、山海通廊及标志性景观地区;改善和强化城乡建设用地与滨海、滨河、山地区域之间的可达性和通视条件,形成山、海、河、田园、各类绿化廊道等生态景观要素与城乡建设用地有机融合的总体格局;3.6城乡项目管控1项目管控原则基于城乡统筹思路和三亚发展战略定位,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加强对各类项目的管控与指引:大力支持旅游及旅游相关项目的发展建设,鼓励符合三亚发展战略定位、主题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的引入和建设;优先保障本地社会民生类项目,积极推进各类公共设施类、保障性住房类项目的发展和建设;加强对房地产项目的引导和管控,避免侵占重要公共性资源,适度发展满足避寒、疗养等需求的度假旅居型房地产;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不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有效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并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前提下,合理布局,规范发展高尔夫旅游项目;谨慎发展工业项目,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的前提下,适度、集约发展新型环保型工业和与旅游相关的加工业;2城乡项目管控以城乡统筹的思路指引和管控城乡项目,重要项目进入必须符合相关前提,项目规划建设也必须符合城市设计管控原则性要求;项目准入前提:①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包括符合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法经过相关程序;②选址布局和规模必须符合“山海相连,指状生长”的空间结构模式,符合市域空间管制要求;③必须保障山、海等城市重要公共性资源的公共性和开放性;④符合三亚发展目标定位,有利于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保障社会民生;城市设计管控要求:①功能性质:主题鲜明、定位明确,保障项目功能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原则上严禁占用公共性资源开发私有化、封闭性项目;②开发规模及强度:设定项目规模限制条件,指引项目发展时序,杜绝圈地屯地等投机行为,山边海边等景观环境敏感区域建设地块开发强度应严格控制;③特色性:应充分体现三亚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民俗特色等;④形制、形态及形式:形制:公共性资源地区规划建设的建筑及建筑群的布局、规制应保障开放性、公共性;形态:建筑应与环境良好协调、尺度适宜,山边河边海边等敏感地带要严格管控建筑及建筑群形态,保障“山海相连”和“显山露水”;形式:建筑色彩、造型、风格等应与周围环境相适宜,鼓励地方特色;⑤开发搭配:应按照开发量、投资额或人口容量等,配建相应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并提供面向本地居民的就业培训、就业岗位;3.7综合交通规划积极推进以航空为核心的对外交通一体化发展,促进公交优先,强化专业化旅游交通系统建设,构建展现“可欣赏、可游览、宜生活”特色风貌的旅游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打造具有滨海旅游城市独特气质的生活方式;1对外交通系统规划构建以航空为龙头、高铁为骨干、公路为主体、海上航运为补充的开放性、多元化和一体化对外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期末对外运输满足8250万人次的对外客运总需求,并逐步实现对外运输结构优化:推进航空运输快速发展,满足近3000万人次/年的航空客运需求;努力促进铁路、水路等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方式发展,水路、铁路满足共1600~1800万人次/年的运输需求;充分发挥公路短途运输优势,规划年公路客运规模达到3600万人次;航空运输体系规划:机场定位为国际旅游岛门户机场、服务于琼南地区的区域性旅游航空枢纽;规划期内,设施扩容,发挥一条跑道最大容量;提升服务品质,特色化发展;将东线城际铁路按照海南岛西线高铁规划线位向西延伸至机场,并在机场北部设站,加强机场集疏运;研究现三亚机场迁址问题,在西部区域或近海海域考虑机场选址建设可能性;港口运输体系规划:推进完成三港分离规划建设工作,积极促进三亚区域性航运枢纽建设;重点打造凤凰岛客运港,建成国际一流的邮轮港,同时也作为邮轮母港预选址之一;在凤凰岛对岸建设旅游换乘枢纽,构建便捷的集疏运体系,加强凤凰岛邮轮港与高铁站、机场以及旅游景区的联系;在崖城保港建设中心渔港、游船游艇母港及邮轮港“三港合一”工程,在南山继续完善南山货运码头,沿三亚滨海地带建设系列游艇港等,形成由陆出海的一系列港湾基地;在此基础上,强化海上旅游线路及交通组织;铁路运输体系规划:形成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及普速铁路于一体的铁路客运通道体系;西线高速铁路:推进西环高速铁路规划建设工作,在崖城镇设站,带动海南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对外公路运输体系规划:衔接航空、铁路和港口,实现与周边县市及旅游景区的快速便捷联系,打造大三亚1小时旅游出行圈;构建双“”形对外快速联系通道;打造高品质、特色化的南北纵深旅游通道;联合保亭、乐东,促进区域东西向联系通道的构建;2市域城乡统筹交通规划重点发展市域公共交通和旅游交通体系,支撑三亚1小时旅游出行圈建设;构建布局合理、便捷畅通的市域公路网系统和舒适高效、组织有序的城乡公交系统,保证市域乡镇进入中心城区平均时耗不超过1小时,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支撑城乡统筹发展;市域公路网规划:形成衔接组团、沟通内外、满足不同群体功能需求的市域公路网络;调整海榆东线中心城区段、海榆西线凤凰镇段以及海榆西线崖城段的通道线位,协调市域快速联系通道与城镇区道路关系,增强区域过境功能;落实对外公路衔接及对外交通枢纽集疏运系统,构建山区旅游通道,增强市域东西向联系;结合市域旅游景区建设,利用既有县乡道路打通山区腹地东西向联系,建立市域组团联络通道,强调可达性与景观性;结合村庄优化重组,新增乡村道路,保证“村村通公路”;城乡公交系统规划:建立分区分级的城乡公交网络,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3.8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及环境保护规划按照符合国际水准目标定位和满足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出发,确定三亚市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设施数量与规模配置充分体现旅游城市特点,满足需求、适度超前、近远结合,构建大三亚区域市政设施规划建设方案;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供电工程、通信工程、燃气工程、环境保护等;市政设施既是重要的城市支撑系统,同时还应是旅游城市特色展现的一部分;设施建设中鼓励有特色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等技术的运用;4.滨海地区规划4.1规划原则和空间布局1规划原则生态优先,环境优化;严格管控山海相连的生态、景观廊道;恢复改善河道、泻湖等天然水系及湿地;将区域内林地、田园、水系等要素串联成为环境优良的整体生态景观网络;区域带动,城乡统筹;明确中心和重点,强化大三亚湾地区及中心城市对周边乡镇及腹地纵深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强化特色;突出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特色,差异化发展,统筹安排各类功能,发展建设丰富多元而各具特色的旅游组团或片区;2空间结构。

[海南]海湾概念性总体规划景观设计

[海南]海湾概念性总体规划景观设计
制约
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特定时间、特定区域的主观判断、盲目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 区域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国民收入的不平均导致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呈广泛多样性,高、中、低端旅游产品常常 复合存在与同一区域,相互制约,限制区域发展
当前资金缺乏的局面制约了旅游业发展 博敖国际会议中心及周边区域的分流作用
50% 40% 30% 20% 10%
0%
法国 西班牙 美国
-10%
中国 意大利 英国 中国香港
背景研究
中国旅游产业近年来进 入高速发展期
中国旅游业在全球旅游 市场的地位日益提高
中国未来十年旅游行业 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旅游产业研究——海南省旅游发展背景
背景研究
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把海南省建成中国旅游名省、强省, 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国际性热带海岛度假休 闲旅游胜地。
位于东亚和太平洋旅游板块的中心位置,有自全区 各旅游客源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辐射到这里的 旅游客流;
开辟了极多的国际航空线路,交通可进入性十分便 捷;
当地特色:打开心灵之门的草裙舞; 世界一流的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
背景研究
旅游产业研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例
城市综合背景研究——三亚市城市发展方向分析
背景研究
向东发展方向 向西发展方向 向北发展方向
受地形和机场的限制, 城市可拓展和发展方向 (向西和向北)与城市 主导产业的扩散方向 (向东)不一致,由于 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城 市产生了向东部跨越发 展的需求。
城市产业经济的升级, 对三亚市城市空间发展 提出了新的要求
背景研究
海棠湾旅游资源以热带滨海自然旅 游资源最为突出,海湾、沙滩、蜈 支州岛、椰子州岛、南田温泉等都 是品质较高的景观资源,且大部分 都还处于未开发状态,这些资源是 海棠湾旅游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 础和前提。

太古三亚海棠湾方案设计

太古三亚海棠湾方案设计

太古三亚海棠湾方案设计目录1.太古三亚海棠湾背景介绍2.方案设计内容3.方案设计优点4.项目发展前景正文太古三亚海棠湾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旅游度假区,这里是三亚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度假区之一。

海棠湾拥有美丽的海滩、清澈的海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太古三亚海棠湾方案设计旨在打造一个集休闲、度假、娱乐和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胜地。

方案设计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对海棠湾旅游度假区进行总体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组织等方面,为后续开发建设提供指导。

2.酒店群规划与设计:在海棠湾建设一系列高品质酒店,包括五星级酒店、度假酒店、商务酒店等,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休闲娱乐设施规划与设计:规划建设一系列休闲娱乐设施,如海滩浴场、水上乐园、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等,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娱乐体验。

4.文化旅游规划与设计:结合三亚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设计开发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如主题公园、博物馆、艺术中心等,让游客在度假的同时了解和感受三亚的文化魅力。

5.配套设施规划与设计:规划建设一系列配套设施,如商业街、购物中心、医疗中心等,为游客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

太古三亚海棠湾方案设计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利用了海棠湾的旅游资源,发挥了区域的比较优势。

2.方案设计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设计内容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太古三亚海棠湾项目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将成为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C6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C6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C6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MDS ARCHITECTUREDSA ARCHITECTS INTERNATIONAL2007.12.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范围...................................................................................................................................................第2条规划依据...................................................................................................................................................第3条功能定位...................................................................................................................................................第4条规划原则...................................................................................................................................................第5条规划期限...................................................................................................................................................第二章总体结构和功能布局 ......................................................................................................................................第6条总体结构...................................................................................................................................................第7条功能布局...................................................................................................................................................第三章发展规模 ..........................................................................................................................................................第8条人口规模...................................................................................................................................................第9条用地规模...................................................................................................................................................第10条建筑容量...................................................................................................................................................第四章土地使用规划 ..................................................................................................................................................第11条居住用地...................................................................................................................................................第12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第13条绿化用地...................................................................................................................................................第14条道路广场用地...........................................................................................................................................第15条市政设施用地...........................................................................................................................................第16条水域及其他用地.......................................................................................................................................第17条空间管制...................................................................................................................................................第18条近期建设...................................................................................................................................................第19条土地使用兼容性.......................................................................................................................................第五章开发强度规划 ..................................................................................................................................................第20条建筑高度控制...........................................................................................................................................第21条开发强度控制...........................................................................................................................................第22条地块变更原则...........................................................................................................................................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23条综合交通规划策略...................................................................................................................................第24条规划原则...................................................................................................................................................第25条道路交通系统...........................................................................................................................................第26条交通设施...................................................................................................................................................第27条交通组织...................................................................................................................................................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28条供水 ..........................................................................................................................................................第29条排水 ..........................................................................................................................................................第30条燃气 ..........................................................................................................................................................第31条供电 ..........................................................................................................................................................第32条通信、邮政...............................................................................................................................................第33条环卫 ..........................................................................................................................................................第34条 市政设施设置要求 (9)第八章 防灾规划 (9)第35条 消防 ........................................................................................................................................................................................................................................................................................................ 9 第36条 易燃易爆设施 . (9)第37条 消防管网 (10)第38条 消防取水 .............................................................................................................................................................................................................................................................................................. 10 第39条 消防通道 . (10)第40条 抗震标准 (10)第41条 抗震疏散 .............................................................................................................................................................................................................................................................................................. 10 第42条 减灾防护 . (10)第43条 防风工程 (10)第44条 人防工程 .............................................................................................................................................................................................................................................................................................. 10 第45条 防洪标准 . (11)第九章 绿地系统规划 (11)第46条 规划原则 .............................................................................................................................................................................................................................................................................................. 11 第47条 绿地系统组成 .. (11)第十章 城市设计 (12)第48条 城市设计原则 ...................................................................................................................................................................................................................................................................................... 12 第49条 总体城市设计 .. (12)第50条 滨水界面控制 (12)第51条 道路景观控制 ...................................................................................................................................................................................................................................................................................... 12 第52条 公共开敞空间控制 (12)第53条 建筑形体与色彩控制 (13)第54条 广告与标识物的控制 .......................................................................................................................................................................................................................................................................... 14 第55条 无障碍设计 (14)第十一章 竖向设计 (14)第56条 道路竖向设计 ...................................................................................................................................................................................................................................................................................... 14 第57条 场地竖向设计 .. (14)附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及重点片区控规修编

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及重点片区控规修编

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及重点片区控规修编摘要: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开发建设进程中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特别是在200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后,随着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地位的提升,各地都如火如荼的开展了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解决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对已编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提升的方法,三亚中心城区控规整合及修编重点体现“整合、衔接、提升”三项工作:一是整合梳理中心城区已编制的29个控规和23个专项规划,协调差异,录入GIS信息管控平台;二是衔接《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三亚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对开发边界内的管控要求,落位近期实施的重大项目;三是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承载力,支撑自贸区、自贸港及总部经济区的建设,开展重点片区的控规新编与修编。

修编共协调与已编控规及专项规划的374处冲突内容,与《三亚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图斑差异1879处,开展了十一个重点片区的控规编制工作。

关键词: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重点片区控规修编;三亚市中心城区是向东联动海棠湾、向西联动崖州湾发展的核心枢纽,是全市及大三亚旅游经济发展圈的综合服务主中心,是承载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核心功能区,亟待厘清发展现状,明确发展方向,盘活规划资源,服务与支撑自贸区自贸港建设。

本次规划从中心城区开发边界内统筹考虑发展定位、功能业态与空间布局,重点体现“整合、衔接、提升”三项工作。

一、规划背景2015年6月,海南省被列为省域空间规划改革试点,三亚市随之开展《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多规合一”)的编制工作。

海南省空间规划改革制定了以市县总体规划为总范围,开展开发边界内新一轮的规划编制工作机制。

世联_三亚海棠湾项目定位物业发展建议及启动区策略_157PPT.ppt

世联_三亚海棠湾项目定位物业发展建议及启动区策略_157PPT.ppt
户型面积
2006年70%左右的新增需求是建筑面积在100平 米以下的产品.
11
1.国家新政策的实施 2. 三亚市地产发展 3. 当地房地产的市场变化 4. 项目资源变化
典型楼盘分析:特色一线海景住宅小区销售一空,产权式
酒店公寓越销越旺,大盘五星酒店复合社区主题经营性强
楼盘名
海航国际会议中 心
套数 476
各企业发展规模大小
单位面积:平方公里
香港盈科地产(17.02万) 上海家化集团(9.14万) 香港保利集团(8.84万)
中粮集团(4.13万)
海南翰星实业投资有限公司(2.3万)
新加坡星狮集团(1.5万)
美国泰威集团(1.41万)
已启动项目:海南翰星公司=====南中国海影视文化生态园
总投资12亿元,分二期进行。以影视拍摄、温泉度假为主题的 影视拍摄、影视制作、影视培训及相关活动接待、旅游观光、
7
1.国家新政策的实施 2. 三亚市地产发展 3. 当地房地产的市场变化 4. 项目资源变化
20071月1日起,城镇 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 税额在原规定的基础上 提高2倍,外商投资企 业和外国企业也纳入了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 范围 。
土地转让使用权,建 筑物,及土地价值增长 等都被纳入土地增值税 缴税范围。
项目二期: S2=389044.84平方米
建筑面积: 121399.37平方米
III 期
II 期
I 期
19
1.国家新政策的实施 2. 三亚市地产发展 3. 当地房地产的市场变化 4. 项目资源变化
20
本报告需要着重点
四角度体现变化后,如何重新定位本项目。 由于新的土地增值税政策直接影响,如何设 立本项目的开发目标,开发次序,盈利模式。 面对周边资源的规划发展为本项目带来了机 遇和竞争,如何在物业发展及启动策略上展现 核心竞争力,区域价值最大化。

三亚海棠湾国际养生度假地项目策划报告及原方案

三亚海棠湾国际养生度假地项目策划报告及原方案

三亚海棠湾国际养生度假地项目策划报告及原方案目录1. 项目策划报告总览 (2)1.1 项目概述 (3)1.2 项目背景与定位 (4)2. 市场分析 (5)2.1 目标市场分析 (7)2.2 竞争对手分析 (8)3. 项目规划与设计 (9)3.1 总体规划布局 (10)3.2 产品规划与设计 (11)3.3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规划 (13)4. 建筑设计与建筑方案 (14)4.1 建筑风格与设计理念 (15)4.2 单体建筑设计 (17)4.3 配套设施设计 (19)5. 运营管理计划 (20)5.1 运营目标与策略 (21)5.2 营销推广计划 (23)5.3 客户服务与体验 (24)6. 财务分析 (25)6.1 投资估算 (27)6.2 融资计划 (28)6.3 财务预测与评估 (30)7.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31)7.1 项目风险识别 (33)7.2 风险分析 (35)7.3 风险应对策略 (36)1. 项目策划报告总览本项目策划报告旨在全面阐述三亚海棠湾国际养生度假地的定位、发展目标、项目内容、市场分析、投资估算、融资计划、实施步骤和风险评估。

以下是报告的总览概述:三亚海棠湾国际养生度假地位于中国海南省三亚市的滨海旅游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一区域正具备成为国际一流养生度假目的地的潜质。

本项目的开发旨在打造一个集养生、休闲、娱乐、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度假地,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同时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成为高端国际养生休闲目的地,引领健康旅游趋势。

具体目标包括:市场分析方面,我们将调查国内外养生度假市场的需求趋势,分析潜在的目标客户群,评估竞争对手的优势与不足,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额为XX亿元人民币。

融资计划将结合项目投资结构和市场发展趋势,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贷款、私募融资、政府扶持资金等。

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

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

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时间:2011-05-23 来源:中国城乡规划行业信息网作者: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2013年4月29-5月5日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长沙天心城市设计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一、项目背景2005年海南省政府、三亚市政府提出开发海棠湾旅游度假区设想,受到国内外数家大型开发企业的认同和参与,为加快推进海棠湾开发建设进程,2006年3月,三亚市政府委托中规院编制该区域的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

从项目组首次进入现场开始,到过程中多次向三亚市和海南省政府进行沟通汇报,直到2006年12月下旬,规划成果顺利通过海南省组织的专家委员会评审,项目组的高效率、高质量工作获得了包括政府、专家、开发企业等多方面的认同和好评。

二、海棠湾概况海棠湾位于海南岛南端、三亚市东部,距市区28公里,区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旖旎。

虽然和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崖洲湾并列三亚五大名湾,海棠湾的沙滩却像一个美丽的少女一直在耀眼的阳光下沉睡。

区域西北多为山地,东南临海为较宽平坦的河流冲积地和滨海平原,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98.78平方公里,现状人口约3.8万人,海岸线总长度21.8公里,其中沙滩岸线长18.7公里。

三、定位及功能布局本次规划对海棠湾的总体定位为:“国家海岸”——国际休闲度假区。

海棠湾应当具备三大核心功能:包括国际顶级品牌滨海酒店带、世界级游艇休闲社区和国家级海洋科研博览中心。

海棠湾总体规划结构为:“一点、一带、三区、六片、五楔”。

其中:一点:蜈支洲岛——构建成为具有观光、游览功能的海岛热带雨林公园。

一带:沙坝酒店带——世界顶级酒店及海滩公共设施集中区。

三区:南、中、北三个大区,分别定位为综合休闲游憩区、高端休闲度假区和多元文化度假区。

六片:是指从南到北结合场地特征划定的各个功能片区,分别是区域公共服务休闲中心、现代旅游服务小镇区、高端品牌休闲度假区、国际主题度假社区、综合观光休闲度假区和海洋主题科教博览区。

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4 年 6 月

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4 年 6 月

三亚市2024年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方案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4年6月目 录一、工作原则及依据 (1)(一)工作依据 (1)(二)工作原则 (1)(三)数据来源 (1)二、优化情形 (2)三、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方案 (2)(一)城镇开发边界优化总体情况 (3)(二)城镇开发边界调入地块基本情况 (3)(三)城镇开发边界调出地块基本情况 (14)四、局部优化方案合理性分析 (16)(一)拓展倍数符合性分析 (16)(二)划定规则符合性分析 (16)(三)优化方案影响分析 (17)一、工作原则及依据(一)工作依据1、《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城镇开发边界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3〕193号);2、《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关于规范城镇开发边界管理的通知(试行)》(琼自然资函〔2024〕432号);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5、《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6、《三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二)工作原则1、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优先序,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做好开发与保护;2、坚持局部优化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3、严格落实省下达的规划控制指标,确保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不突破;(三)数据来源1.三亚市“三区三线”成果(部下发版)2.2024年三亚市核实处置后部备案永久基本农田数据3.三亚市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4.三亚市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5.三亚市域范围内自然资源部备案批准建设用地数据二、优化情形根据自然资源部和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要求,在确保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和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不突破的前提下,可对以下几种情形的城镇开发边界进行局部优化。

(1)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实施、重大政策调整、重大项目(含省预备重大项目)建设,以及行政区划调整涉及城镇布局调整的;(2)因灾害预防、抢险避灾、灾后恢复重建等防灾减灾确需调整城镇布局的;(3)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过程中确需统筹优化城镇开发边界的;(4)已依法依规批准且完成备案的建设用地,或已办理划拨或出让手续的建设用地,或已核发建设用地使用权权属证书,或已报自然资源部备案通过的历史围填海处理方案范围内的用海,确需纳入城镇开发边界的;(5)已批准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确需优化调整城镇开发边界的;(6)规划深化实施中因用地勘界、比例尺衔接等需要局部优化城镇开发边界的(项目范围界线与城镇开发边界100平方米以内的误差,视为符合城镇开发边界,无需开展局部优化)。

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1)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框架规划先行建设实施制度保障总规专项专题研究建设策略建设目标用地控制协调落实城市水系绿地系统排水防涝道路交通其他专项地块控制目标综合指标单项指标指导设施规模空间布局技术选择施工图设计城市道路人行道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化带可渗透铺装建筑小区公共绿地绿色屋顶雨水湿塘雨水蓄水池水系整治雨水湿地水系植被缓冲带透水性广场、停车场下沉式绿地其他组织保障项目验收组资金保障社会资本合作政策性贷款引导开发企业和个人业主投入考核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按效果付费制度控规地块控制指标设计地方政府预算中央补贴运营维护组项目建设组规划编制组图1-2规划思路图2-1三亚市区位图图2-2 三亚市域地形分析图图2-6三亚市主要河流水系图图2-72007-2013年三亚市生产总值及增长率图2-8三亚市行政区划图图2-9三亚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图2-12市域红树林分布图图2-13市域城乡空间结构规划图图2-14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图图2-15海棠湾用地规划图图2-16海棠湾用地规划图图2-17中心城区一级生态空间控制线规划图图2-18三亚“双修”——河的修复图2-19三亚市供水系统规划图图2-20三亚市中心城区污水系统规划图图2-21三亚市蓝线控制图图2-22三亚市中心城区绿地规划图图3-1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技术路线图图4-1中心城区现状水系图图4-2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图4-3三亚市典型地勘剖面图图4-4中心城区卫星影像图图4-5 中心城区排水体制雨污分流地区污水管网未完善地区雨污合流地区污水管网未完善地区图4-6中心城区雨水排水分区图4-7三亚河防洪堤建设现状图图4-8三亚中心城区水系水质情况图4-9三亚河部分河段排污口及水质情况。

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二、 规划内容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覆盖规划中的各层次和多个专业。根据《海绵城市建设 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试行)》,并统筹三亚市已编制的专项规划情况,确定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主要 规划内容。
三亚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优先考虑“山水林田湖”等城市“大海绵”的建设,并转变传 统土地开发方式,将低影响开发等分散“小海绵”的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系统,从而实现 三亚市海绵城市的建设。
(2) 指导海绵城市设计体系 主要针对低影响开发城市“小海绵”建设,对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及城 市水系四大类用地的低影响开发措施类型、低影响开发具体指标等方面内容进行设计指引。
(3) 规范海绵城市管理体系 主要为海绵城市建设保障措施的相关内容,包括全流程规划体系的建立以及施工监管体 系的建立,如将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纳入“两证一书”的发放环节,并将海绵城市的相关内 容纳入后期的施工监管、竣工验收、运行评估考核中。
技术 选择
空间 布局
设施 规模
施工 图设计
图1-1 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框架
四、 规划期限
依据《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本规划期限为 2015-2020 年。
5
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5-2020)
五、 规划依据 (1)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 号); 《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 号);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 145 号); 国家、省、市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控规HT08-09-01地块土地调查有关事项的通知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控规HT08-09-01地块土地调查有关事项的通知

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控规HT08-09-01地块土地调查有关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11.01•【字号】三府办〔2023〕168号•【施行日期】2023.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控规HT08-09-01地块土地调查有关事项的通知海棠区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单位:根据三亚市城市规划,经市政府同意,对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控规HT08-09-01地块用地进行调查。

为做好该项土地调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该用地位于海棠区内,用地调查面积约70067平方米(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具体的土地调查范围四至及坐标详见土地调查红线图。

土地权属均为龙江村委会;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用地约50155平方米(其中灌木林地约11373平方米、果园约17745平方米、旱地约5740平方米、坑塘水面约343平方米、其他园地约4991平方米、水田约9963平方米),农村宅基地约19912平方米;该项目用地在《三亚海棠湾国家海岸休闲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中,规划性质为旅馆用地。

上述用地涉及的耕地在办理农用地转用时,从我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中统筹安排。

待完成占补平衡任务后,由海棠区政府按要求提供用地报批材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其列入当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并办理农转用及征收报批手续。

二、为做好该项土地调查工作,由海棠区政府负责发布拟征收土地预公告(附件1),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拟定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方案进行公告(附件2),并组织实施该项目用地上的清点青苗、丈量地上附着物、丈量土地面积等土地补偿审核以及土地补偿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对集体土地范围内的调查工作进行指导。

在调查工作中,土地调查范围内的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阻挠。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2024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的通知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2024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的通知

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2024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三亚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0•【字号】三府〔2024〕104号•【施行日期】2024.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2024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育才生态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三亚市2024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于2024年3月28日经八届三亚市人民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三亚市人民政府2024年3月30日三亚市2024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一、编制目的、意义和编制依据(一)编制目的充分发挥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推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三亚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用地保障。

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要素,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拓宽用地来源渠道,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力促进乡村振兴,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二)编制意义制定实施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产业用地发展政策及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重要保障。

通过实施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有利于确保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和稳定土地市场预期,促进全市产业升级、协调和统筹城乡发展。

制定实施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是政府科学把握和灵活调控区域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结构、布局和时序的有效措施。

通过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可合理安排政府投资项目、有力引导社会投资项目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及计划有序落地、建设发展。

制定实施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是建设诚信政府、规范土地市场的有力举措。

制定实施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将有效避免土地资源供应的随意性和不规范做法,确保土地资源配置取得最大效益,有利于建立规范有序、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市场。

(三)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2.《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等国务院有关土地管理的规定;3.《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第39号令)、《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第21号令)、《划拨用地目录》(第9号令)等原国土资源部关于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管理的规定;4.《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两个暂停”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琼府〔2017〕76号);5.《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宏观调控提升土地利用效益的意见》(琼府〔2018〕3号);6.《关于实施产业项目发展和用地准入协议的指导意见》(琼国土资规〔2018〕8号);7.《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产业项目发展规划和用地保障的意见》(琼府〔2021〕44号);8.《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完善海南自由贸易港住房保障体系的指导意见》(琼府〔2022〕25号);9.《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办法的通知》(琼府〔2023〕9号);10.关于印发《海南省产业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琼自然资用〔2023〕12号);11.《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办函〔2023〕141号);12.《三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亚市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三府办〔2023〕77号)。

城市规划实例之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实例之海棠湾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

分区规划范围:南起亚龙岭⼭边,北⾄三亚市⾏政边界,西起东线⾼速公路,东⾄海边,包括南⽥温泉⽚区和蜈⽀洲岛,规划区⾯积约为98.78平⽅公⾥。

分区规划期限:2006年—2020年。

职能与规模 海棠湾总体定位为“国家海岸”—— 国际休闲度假区。

海棠湾职能:的旅游度假天堂,⾯向国内外市场的多元化热带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国家海洋科研、教育、博览综合体。

海棠湾可容纳居住⼈⼝规模为:规划期末(2020年)25万⼈。

其中,过夜游客14万⼈左右(包括酒店和度假公寓),服务⼈员7万⼈左右,原住民4万⼈左右。

⽤地结构与布局结构 海棠湾总⽤地⾯积98.78平⽅公⾥,其中城市建设⽤地⾯积51.6平⽅公⾥,占总⽤地⾯积的52.2%。

海棠湾的⽤地结构为:居住⽤地占总城市建设⽤地的17.5%,公共设施⽤地占城市建设⽤地的29.5%,绿地占城市建设⽤地的44.2%,道路⼴场⽤地占总城市建设⽤地的6.1%。

海棠湾的⽤地布局结构为:“⼀点、⼀带、三区、六⽚、五楔”。

其中: ⼀点:蜈⽀洲岛,⽤地⾯积约1.12平⽅公⾥,构建成为具有观光、游览功能的海岛热带⾬林公园。

⼀带:沙坝酒店带,世界酒店及海滩公共设施集中区。

三区:南区:南起铁炉港,北⾄林旺⾼速联络线,主要功能定位为综合休闲游憩区(游艇港、⾼档酒店、旅游⼩镇、⼭前度假村等);中区:包括⼤⼩龙江塘和指状湿地范围,主要功能定位为⾼端休闲度假区(酒店、国际会议中⼼、游艇社区等);北区:南起指状湿地,北⾄三亚市界,包括藤桥镇、椰洲、风塘等多个场地单元。

主要功能定位为多元⽂化度假区(本⼟与异域⽂化主题酒店、椰洲观光、温泉度假、传统旅游⼩镇等)。

六⽚——是指从南到北结合场地特征划定的各个功能⽚区,分别是: 铁炉港⽚区:区域公共服务休闲中⼼;林旺⽚区:现代旅游服务⼩镇区;龙江塘⽚区:⾼端品牌休闲度假区;风塘⽚区:国际主题度假社区;椰洲⽚区:综合观光休闲度假区;⼟福⽚区:海洋主题科教博览区 五楔:指的是顺应⼭势、通向海滨的五条主要绿化通廊,或结合⾼尔夫、或结合道路隔离绿化、或结合公园绿地,成为保障区内公共开敞空间有效落实、组团之间有效隔离的重要⽣态绿楔空间。

三亚海棠湾概念性总体规划

三亚海棠湾概念性总体规划

三亚海棠湾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单位:EDSA1. 基址环境(1)区域概况海棠湾位于三亚市东北部滨海地带,距三亚市区仅28公里。

规划用地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平均宽约8.4公里,规划用地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行政区划由三亚市海棠湾镇的海棠湾和陵水县英洲镇的土福湾组合而成。

区内气候受海洋气候的影响较大,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5.4ºC,冬季月平均最低气温17.4ºC至21ºC,区内常年主要风向为东北风。

(2)基址分析此次概念性总体规划的规划实际规划范围西侧以境内海榆东线公路为界,东至海边,面积约为90平方公里。

l在规划范围之内,南部主要为铁炉港泻湖,泻湖面积约8平方公里;中部为以龙江塘为核心的湿地,龙江塘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北部为椰子洲和土福湾。

其中椰子洲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内的一个景点,面积约2平方公里。

基地内包括两块重点自然保护用地,南部的红树林和北端的藤桥河湿地保护区。

红树林已经受到严重破坏,濒临灭绝。

在今后的开发建设中需要重点保护。

地形海棠湾地势总体上由西向东倾斜,西部多为山地,东部主要为宽阔平坦的河流冲积和滨海平原。

规划区域内除局部山地外,坡度较平缓,周边山地坡度较陡。

高敏感地区和重要栖息地淡水资源:饮用水库及主要水库,这些水域为动、植物提供了水生环境,也是该地区重要的淡水资源。

河口生态系统: 椰子洲, 河口生态系统属于敏感系统,是许多水生动物的重要生境之一。

湿地资源: 红树林湿地,湿地资源在水循环、碳循环过程起到重要作用,是许多鸟类和其它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沙坝、沙滩生态系统: 自然海岸线资源,是长期自然演替的结果。

(3)用地适宜性分布根据以上分析,得出三类用地类型,即可开发用地、不可开发用地和可适度开发用地。

可开发用地是指开发本身不会对环境产生太多影响,而且土地适于开发;不可开发用地指具有环境特质性或受到人为影响后容易在质量退化或对整个区域的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这类土地作为保护型用地;可适度开发用地是指这类用地的开发对环境有负面影响或建设用地安全性需要予以重视,这类土地如果开发要考虑更多的安全性以及环境影响,在建筑密度、数量、布局上要多予考虑。

停车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停车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亚市海棠湾椰洲公共地下停车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2021年12月10日目录第一章总论 (4)〔一〕工程背景 (4)〔二〕工程概况 (7)〔三〕问题和建议 (9)第二章工程提出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11)〔一〕工程建设背景 (11)〔二〕工程建设必要性 (12)第三章工程选址及建设条件 (14)〔一〕地理位置 (14)〔二〕用地及建设状况 (15)〔三〕交通现状 (16)〔四〕气象条件 (16)〔五〕地形地貌 (16)〔六〕地质 (17)〔七〕水文 (19)〔八〕供水供电条件 (19)第四章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 (21)〔一〕工程建设内容和建设面积 (21)〔二〕建设方案 (21)第五章节能措施 (43)〔一〕工程概况 (43)〔二〕工程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标准 (43)〔三〕工程建筑节能措施情况 (44)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 (48)〔一〕环境质量标准依据 (48)〔二〕建设地址环境现状 (48)〔三〕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48)〔四〕综合治理措施 (49)〔五〕环境影响评价 (50)第七章消防措施及平安措施 (52)〔一〕消防措施 (52)〔二〕平安措施 (53)第八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53)〔一〕组织机构 (54)〔二〕人力资源配置 (54)第九章工程招标 (56)〔一〕招标依据 (56)〔二〕招标原那么 (56)〔三〕招标组织形式 (56)〔四〕招标方式 (56)〔五〕招标内容和范围 (57)第十章工程实施方案和进度表 (57)〔一〕工程实施方案 (58)〔二〕工程实施进度表 (58)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8)〔一〕投资估算 (59)〔二〕资金筹措 (64)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65)〔一〕概述 (65)〔二〕国民经济评价 (65)第十三章社会效益评价 (69)〔一〕社会效益 (69)〔二〕社会评价结论 (70)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71)〔一〕结论 (71)〔二〕建议 (72)附图:附图一总平面布置图附图二负一层平面图(平时)附图三负二层平面图(平时)附图四负一层平面图(战时)附图五负二层平面图(战时)附图六停车库剖面图附件:工程建议书的批复文件三亚市海棠湾管理委员会关于三亚市海棠湾椰洲公共地下停车场工程工程的批复—三海管委[2021]182号三亚市海棠湾椰洲公共地下停车场工程现状照片第一章总论〔一〕工程背景1.1工程名称三亚市海棠湾椰洲公共地下停车场工程1.2 工程建设单位三亚市海棠湾开发建设三亚市海棠湾开发建设位于中国南端城市三亚市五大名湾之一国家海岸•海棠湾开发区,是三亚市政府全资注册成立的市直属国有独资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注册资本金2亿元,主要从事海棠湾开发建设及配套根底设施建设,并负责政府投入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以及海棠湾区域市政配套设施的运营、综合效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
时间:2008-04-10 作者:
1. 规划背景
1.1 规划整合的背景与依据
2006-2008 年期间,由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共同完成了海棠湾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

2008 年以来,海棠湾的开发建设已经全面展开,在过程中遇到了片区控规指标错漏、片区之间基础设施无法衔接和路网错位等方面的技术问题。

为更好的落实国际旅游岛战略,整合原有规划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更全面的给具体建设项目提供管控参考,海棠湾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市政
府授权的市一级行政审批权的派出机构)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

通过本次规划,整合与修正原有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深化相关的建设管控内容,作为原有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的补充。

1.2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年10 月28 日)
2 .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4 月1 日)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
4.《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重大调整》
5.《三亚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 上报)
6. 关于同意编制《三亚市海棠湾规划整合》的批示
国家相关规范及三亚市相关地方法规。

1.3 规划目标
为保障”国际海棠湾,文化海棠湾,生态海棠湾,低碳海棠湾,梦幻海棠湾“的建设理念的落实,有效对接海棠湾管委会“科学性、高标准、高效率、精致化”的建设管理,指导纷繁复杂的多维度建设过程。

本次规划整合确立四大工作目标:
一、承接国家战略;深入研究国际旅游岛宏观战略的要求,结合目前海棠湾发展的具体情况,深化与细化各片区的旅游产品定位,落实国际旅游岛的宏观战略。

二、落实统筹发展;把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落实在规划工作中。

三、建立惠民途径;建立民生与国际化旅游项目的政策桥梁,实现国际化标准和民生标准合一。

四、贯穿建设管控;在管委会的规划管理机制下,给重点项目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管控要求,确保具体项目建设与海棠湾总体定位的有效衔接。

1.4 规划整合技术路线和指导思想
技术路线:
规划整合的技术路线从梳理有待解决的三大问题“整合、提升、对接”入手,提出三个方面的核心工作,分别是:梳理与优化已有规划,结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提升相关工作的深度和内容,形成适用的项目落实和建设控制标准。

最终,确立适合于海棠湾管理模式下的纲领。

指导思想:
一、有效应对关键问题:集中针对开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关键问题,运用技术手段在规划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把握重点形成纲领:把握关系海棠湾核心功能、核心结构和核心影响力的要素,形成重点的实施管控的纲领;
三、直接指导详细设计:在分区规划定位的基础上,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平台,提出指导详细设计的管理导则,指导和引导项目的详细设计;
四、跟踪指导重点项目:在管委会的机制下,规划参与重点项目的协调,跟踪重点项目设计与实施。

1.5 区位分析
海棠湾位于海南岛南端、三亚市的东部,距离市区28 公里,具有良好的旅游区位条件。

在《三亚市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0)》确定的“一城三湾、三脊五镇”的空间结构中,海棠湾是三大海湾之一。

总规定位海棠湾为“国家海
岸”旅游度假区,世界级的度假天堂,多元化的热带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国家级海洋科研、教育、博览基地。

1.6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整合的范围与已经批复的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范围基本一致,规划范围南起亚龙岭,北至三亚市界,西起东线高速公路,东至滨海一线,同时覆盖南田温泉和蜈支洲岛。

规划整合范围不包括北部由陵水县管辖的土福湾小部分用地,总面积为98.17 平方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