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概论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期末论文
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分析现在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贾跃华土木21班2120702010摘要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过度解析、过度细化等问题,从人居环境科学的角度给予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充分突出人居环境科学的思想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体系形成所起到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居环镜科学整体观城市规划人类聚居引言“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区域及国家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人居环境的研究核心是人,倡导“以人为本,和谐人居”建设为目标。
1 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观”思想内涵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关于整体与整体性的科学”,强调从整体出发思考人居环境,追求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利益,其思想内涵可以概括为“整体观”。
1.1从概念解释看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 ,以下简称道氏) 认为人类聚居是“人类生活其间的聚居”。
根据这种宽泛甚至有些模糊的解释,只要是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是人类聚居,而不论其位于何处、结构和形态如何,不论其尺度、层次如何,不论其设施标准、所包含的物质内容如何。
简而言之,人居环境就是人类居住的地方,这是一个整体概念。
1.2从内容构成看“居住”是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住房本身,而是几乎包含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自然基础、人类生活其间的实体空间等物质层面内容,也包括人和社会因子活动产生的精神和社会层面内容,同时还牵涉到人与环境关系的价值取向。
正如道2氏所指出的,人类聚居就是“我们的生活系统”。
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往往会对人居环境构成内容进行划分,如吴良镛先生将其分解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五大系统,但这只是一种研究的手段,人居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构成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
1.3从层次构成看层次观念是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层次人居环境单元居民量和具体内容不同,更重要的是在复杂程度和发展变化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
人居环境概论
浅谈城市规划2011城市规划甲班 师浩辰2011年的夏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在这里,我将要渡过5个春夏,学习着有关建筑和规划的点点滴滴。
大学之前,我并没有过多的了解建筑,但是我喜欢创作的感觉,我喜欢看着我的作品真真正正的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我选择了城市规划--凝固的艺术。
①初识城市规划专业课的真正开课,是在国庆以后,除了建筑设计基础这门课之外,还有人居环境概论这门专业理论课。
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我们也逐步建立了一种对于建筑、城市规划以及景观的初步认识。
在我眼中,城市规划是一种比建筑理性却又不失艺术感的设计。
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每一种城市规划都有其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然而,每一个城市设计的背后,都有着一定的相通性,这不仅包括形式美的基本原则,更有一种以人为尺度,从人的活动角度考虑的问题。
例如,唐代的坊市制和宋代不划分坊市区别的开放街市制度。
唐代形成坊市制度的根本原因是其还不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
另外,唐代社会风气的重农轻商观念也是原因之一。
而到了宋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商品交易次数越来越多,那么,也就必然要求城市拥有足够开放的场地来促使商业的发展,于是坊外围的墙变成了商店,城市也更加多元化。
虽然城市的形态不同,但是都是从人的尺度和需求去改变城市的规划设计,人们需要交易,自然市就会多。
而且,出于人们不同角度的需求考虑,城市规划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波士顿曾经出现过一轮城市改造高潮,主张把类似于中国传统四合院的旧城区改造为全部是高层住宅,高层办公楼的新型城市,以便引进更多的阳光,空气。
同时营造更大范围的公共绿地,让城市变得更加开阔,更加适宜人们居住。
但是,经过了10年,甚至是20年的发展,有许多人们都认识到了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变大了。
许多邻里之(右图为唐代坊市制规划,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可充分反应宋代商业与居住规划)——从人的角度考虑规划间并不互相认识,在高楼大厦的分隔中,人们很难找回当初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自然也满足不了人们的交往需求。
《人居环境》课件2
聚居地区;工业区和港区主要是工作区;长途
客运站属于交通用地。第 (2)题,自然系统是在
自然环境中形成的,排除①;人类系统也有部
分自然形成的,排除②。
答案:(1)A
(2)D
影响房地产开发的地理区位因素 知识精析
地理区位值潜力。在满足 经济利益的前提下,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典雅的 环境、安全舒适的居所和便利的交通,应是房 地产开发追求的永恒主题。
各类学校、近邻亲朋、文化氛围、个人发 展、物质需求
构成 要素 社会
评价内容 景观规划、文化娱乐设施、社区文化、社 区治安、公共管理、邻里和谐、就业状况、 社会福利 房型设计、隔音设施、建筑质量、通风状 况、阳光采光、管道设施、结构布局、楼 层高度、建筑密度、住宅间距、住宅特色、 防火材料 室温控制、电力供应、卫生设施、垃圾处 理、电信服务、医疗保健、商业网点、排 水系统、智能网络系统
思考 3.住宅区和人居环境有什么区别? 【提示】 住宅区和人居环境都是指地球表面的 某一空间地域,人居环境这一空间地域可以大到 整个城市和整个乡村,小至家庭或邻里之间。而 住宅区仅仅指城市中用于居民生活居住的功能区, 城市除了住宅区,还有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 和文化区等空间地域。 住宅区是从土地利用方式角度界定的空间地域, 而人居环境却是从人地关系角度,强调以人为中 心,确定其内涵。
建筑
支持 网络
学以致用 1. 日照市提报的“日照市海滨生态绿化建设项 目”在荣获 2006 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的基础上,2008年又被建设部推荐申报“2008 年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完成 (1)~(2)题。 (1)为申请“2008年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 范例奖”成功,日照市政府应从哪些方面建设 人居环境( )
人居环境ppt课件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要点一
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生 态平衡。
要点二
可持续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
05
人居环境改善的实践案 例
绿色建筑案例
总结词
绿色建筑在人居环境改善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详细描述
城市规划
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交通和公 共设施配置,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公共设施建设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如公园、图书馆、体育 馆等,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社区文化建设与居民参与
社区文化建设
培育社区文化,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居民参与
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人居环境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人居环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它经历了从原始的穴居、村落到现代的都市的发展历程 。
详细描述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居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始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 人居环境也不断地得到改善和发展。未来,人居环境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智能化等方面, 以满足人们更高的生活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03
人居环境的质量指标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指数(AQI)
用于评估空气质量状况,包括PM2.5 、PM10、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 水平。
健康影响
改善措施
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工业废气治理、 提高车辆排放标准等。
空气质量差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心 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水质
01
02
03
第一章 人居环境概论
第一章人居环境概论1.1人居环境的概念1、人居环境:也叫“人类住区”或者叫“人类聚居”,是指人类生存、从事生存、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所在的环境。
包括生活环境、工作环境、社会公共环境和地球环境。
2、吴良镛院士指出:人类住区不仅仅是指住房、一个城市、小镇或乡村的体形,它所指的是人类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居住、工作、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以及维护这些活动而进行的实体结构的有机结合。
(吴良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
)1.2人居环境及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萌生1、发展过程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起, 环境和生态平衡开始遭到破坏。
随着20世纪石油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的兴起和人口增长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迅速恶化。
学术界: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该书用生态学原理分析了杀虫剂对人类环境的毒害。
提出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环境污染”问题开始被人类关注。
1968年“罗马俱乐部”,麻省理工学院丹尼斯教授《增长的极限》书中对人类采取的高生产、高消费、高排放的经济方式首次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民间:1970年,美国参议员 G·纳尔逊“地球日” , 尼斯·海斯响应并组织游行 4月22日全美的“地球日”。
联合国:1972年6月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1992年6月3日巴西《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2、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1976年联合国召开第一次人类住区国际会议, 正式接受了人类聚居的概念并成立“联合国人居中心”。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宗旨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类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
标志着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
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
《21世纪议程》中,专设了“人类住区”一个章节,集中讨论了关于改善人类住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以及所有人的,特别是城市和乡村贫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等问题3、我国1994.3.25 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包括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四个部分,并在其中设立了“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一章,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人居环境的高度重视。
第一章人居环境概论
第一章人居环境概论人居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包括居住区、工作区、商业区等。
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与人居环境有密切关系。
因此,改善人居环境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人居环境的定义、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改善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人居环境是指人类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场所。
人居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居住条件和工作效率。
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清洁卫生、空气新鲜、水质优良、安全舒适等。
而恶劣的人居环境可能导致人们生活不便、健康问题甚至事故发生。
其次,改善人居环境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可以提供舒适和安全的居住条件,还可以降低生活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增加社会交往机会等。
此外,良好的人居环境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居环境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势、土地利用等。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而地势和土地利用则决定了居住和工作区域的布局和规划。
其次是人为因素,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设施等。
城市规划要合理布局,建筑设计要考虑舒适和安全因素,交通设施要方便快捷。
最后是社会经济因素,如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卫生设施等。
社会经济因素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条件和服务水平。
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合理规划城市,优化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控制污染源,改善空气和水质,保护自然资源。
再次,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系统等,提供便捷的交通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此外,加强社会管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人们的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人居环境是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改善人居环境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人居环境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人居环境概论试题
人居环境概论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人居环境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大系统组成。
2. 人类聚居活动的特征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类聚居环境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4. 广义的人居环境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层次。
5. 人居环境建设的目标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居环境的范畴?
A. 住宅
B. 道路
C. 农田
D. 城市
2. 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居环境的构成要素?
A. 人类
B. 建筑物
C. 土地
D. 政治体制
3. 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居环境的类型?
A. 乡村
B. 城市
C. 森林
D. 沙漠
4. 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居环境的层次?
A. 微观层次
B. 中观层次
C. 宏观层次
D. 巨观层次
5. 下列哪项不是人居环境建设的目标?
A. 生态良好
B. 经济繁荣
C. 社会和谐
D. 政治稳定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人居环境的概念是什么?
2. 人居环境建设的原则有哪些?
3. 人居环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人居环境概论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
主讲人:杨淑梅
教材分析
参考教材:《人居环境科学 导论》,吴良镛主编,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0
教学目标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 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科学。它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像城市规划学、 地理学、社会学那样,只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某个侧 面。本课及本书目的是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可 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该书是编者基于多年的理论思考及建设实践而著。内容 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人居环境科学释义”,阐述人居环 境科学的由来、人居环境的构成、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观念、 人居环境科学的方法论,以及在保护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 居环境方面的研究实例。第二部分“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 介绍”,是吴院士指导研究生章肖明等对希腊学者道萨迪亚 斯人类聚居学思想研究的综述。
园林植物与生态景观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方法
(一)、章节讲述 (二)、视频欣赏
第一章·探索人居环境科学的缘由与过程
一、 园林植物与生态景观 1.1 相关概念 1.2 环境条件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影响 1.3 园林植物群落景观
二、植物景观设计程序与步骤(* *)
2.1现状调查与分析 2.2功能分区 3.3植物种植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
第二部分:道萨迪亚斯“人类聚居学”介 绍
第7章人类聚居学概说 7.1思想和理论的形成过程 7.2学科的研究对象——人类聚居 7.3人类聚居学的基本框架 第8章人类聚居基本事实分析 8.1静态分析 8.2动态分析 8.3聚居病理学研究 第9章人类聚居学理论研究 9.1聚居的基本原理 9.2人类需要与聚居的评价标准研究 9.3聚居的结构与形态 9.4动态城市预测研究 9.5未来城市预测研究 9.6在生态学上的探索 第10章人类聚居建设行动的研究与建议 10.1“安托邦”的设想 10.2建设人类聚居的工作步骤 第11章道氏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研究实践 11.1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实践活动 11.2人类聚居学思想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
人居环境概论
认识与理解
Human settlements
人居环境 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 交往的空间场所。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包括乡村、城镇、城市 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 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 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 综合地加以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 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Human settlements
Human settlements
Human settlements
Human settlements
Human settlements
Human settlements
Human settlements
我国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发展历史
先秦时期:原始的人居环境结构较为简单,但已有了初步的分区。 (原始社会、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开始建设。 魏晋至隋唐时期:这一时期对于城市人居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城市 基础设施得到重要改善。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加强对城市自然环境的映了各帝国主义占据下的半殖民地城市的特征。
居住 系统 •环境整体性 •系统总原则 •能源情况 •经济情况 •人居环境 居住 系统
居住 系统
居住 系统
Human settlements
人居环境科学刚刚在国内提出,本书旨在构建一个人居 环境科学的框架,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以及具体方法 和内容的研究方向。 本书中的思想是对人居环境这一学科的初步构想,书中 充满了对未来的展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这本书已成书十多年,其中很 多理念仍然具有活力与指导意义。
Human settlements
人居环境概念的提出
人居环境概念的主要要点
人居环境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人们对于城市环境、住宅和社区的质量问题开始关注。
人居环境概念的提出旨在强调人类居住环境与人的健康、幸福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了对于一个良好人居环境所应具备的要素和标准。
人居环境概念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将人的需求和福祉置于设计和规划的核心地位。
以下是人居环境概念的主要要点:
1. 健康与安全:人居环境应当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优质的饮用水、光线和声音的合适控制,以及保障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设施。
2. 社交与文化:人居环境应当促进社交交流和社区凝聚力,提供公共空间和设施,鼓励邻里互助、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
3. 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应当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资源利用的节约与循环利用、低碳排放、生态建设、城市绿化和自然保护等。
4. 可达性与便捷性:人居环境应当有良好的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系统,保证人们的出行便利,并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5. 美学与文化景观:人居环境应当注重建筑设计、街道布局、公园绿地等方面的美学价值,塑造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城市风貌。
人居环境概念的提出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社区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将人的需求和幸福感放在首位,人居环境的概念推动了城市发展朝着更加人性化、健康、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为人们创造了更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人居环境概论》讲义简本
《人居环境概论》讲义简本《人居环境概论》讲义简本第一讲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引言: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一刻也离不开环境。
1. 环境的概念: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环境:围绕人类生存的各种外部条件或要素的总体,包括非生物要素和人类以外的所有生物体。
《环境科学概论》: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法中》中第一章第二条的环境概念:“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的构成:自然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对人类的影响是根本性的。
人工环境:人类根据生产、生活、科研、文化、医疗、娱乐等需要而创建的环境空间。
需要指出,关于环境系统,各组分和过程间的相互关系。
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因素。
环境要素: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自然环境要素。
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土壤与岩石圈,宇宙外圈(阳光)?人们一般把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两大类。
通常指的环境要素是自然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岩石、生物、阳光和土壤等。
一些环境要素的特点:最差(小)限制率:(比较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桶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
但是马队赛马成绩的好坏却并不取决于最慢的那匹马!人的才能展示,扬长避短!);等值性:任何一个环境要素,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只有当它们处于最差状态时(什么是最差?),才具有等值性。
4.环境分类有不同的一些分类方法,如主体、范围、要素、利用、功能等。
我们介绍一种按环境的范围由近及远的分类: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人居环境概论》读书报告
《人居环境概论》读书报告《人居环境概论》读书报告自从来到清华高校建筑系开头,好像就不断的有老师和同学在耳边提到“人居环境”这个名词,但是本科阶段懵懂的我对“人居环境”只有一个模模糊糊的熟悉,知道人居环境不仅仅是建筑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的问题,记得曾经选过几门和人居环境有些瓜葛的课程,向系统的学习这么学科,但是听过课之后却令我更加的迷惑:到底什么是人居环境,怎么讨论人居环境,老师的课上讲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棰”几乎什么都有,几乎什么都要考虑。
在我的观念中,又好像觉得人居环境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能解决的问题。
但是,看了《人居环境概论》这本书之后,我的思想最终清楚了。
原来自己的熟悉并没有什么错误的地方:“人居环境科学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是围绕城乡进展诸多问题进行讨论的学科群,因此我们称之为‘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 Settlements〕,而不是人居环境学。
”“在讨论方法上进行融会贯穿的综合讨论,即先从中国建设的实际动身,以问题为中心,主动地从所涉及的主要相关学科中吸取才智,有意识的查找城乡人居环境的新范式〔paradigm〕,不断地推动学科的进展。
”这是吴良镛教授写在本书前面的一段话,读到了这段话,我立时觉得眼前清楚了起来,这是很长时间都没有听说过的说法了,以前受到的理科的训练,都是要讲究简化、建立基本模型、对某些东西忽视不计……一句话,要把冗杂的世界别的简洁,但是这里给我们供应的则是一个更加实事求是的做法:冗杂的东西,就应当用冗杂的方法来解决。
这里,我突然想起了很早以前老师说过的一句关于读书的很简洁的话:“书要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
”其实不光是读书,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由冗杂归于简洁,又要由简洁回到冗杂。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的后半段,提到了钱学森先生所提出的开放的巨系统的观念,这更加令我觉得兴奋,第一次看到自己始终以来近乎直觉得的观念,被权威人士述诸笔端,并且得到了其……。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论文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论文人居环境科学概论的论文本文对人居环境科学概论进行概念的介绍和阐述;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分类,概念进行介绍和界定;结合当今国内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历程及当今概况,包括大雁塔广场,书院门街区等实例来阐述其营造方法与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联系;最后,提出在人居环境科学观指导下,我们如何进行建筑学科的设计和研究。
0导言随着人们环境科学意识和需求的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众人瞩目。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工作和休息之余的重要场所,它是城市的客厅,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更是展现城市精神文化面貌的重要地方。
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对于建筑学及规划中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方面有哪些意义?针对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中出现的众多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思想和方法原则去处理这一问题?1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与实践的起源希腊建筑师C.A.杜克塞迪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研究人类聚居的理论,又称城市居住规划学、人类环境生态学。
1965年在希腊雅典成立人类聚居学世界学会。
建筑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仅仅各自研究涉及人类聚居的某一侧面,而人类聚居学则要吸收上述各学科的成果,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类聚居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
一方面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体系和方法,了解和掌握人类聚居的发展规律;一方面要解决人类聚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创造出良好的人类生活环境。
杜克塞迪斯按规模大小把人类聚居分成15级层次单位:个人、居室、住宅、住宅组团、小型邻里、邻里、集镇、城市、大城市、大都会、城市组团、大城市群区、城市地区、城市洲、全球城市。
这15级单位上下互相联系构成人类聚居系统,要想解决各层次中的问题,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研究。
2当今城市空间的意义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当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一方面由于社会模式的变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减少,人际关系变得冷漠,因此在建筑学科上,比如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中,人们迫切需要一些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
01人居环境概论
真正含义:人类
建筑材料
DDiaiaggrraamm 22
人居环境
生存、从事生产、 进行各种社会活 动所在的环境!
课程宗旨
综合地阐述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的 关系,从资源、能源、环境、人与自然 的协调等角度论述建筑材料应具有的性 能和未来发展方向,使同学们了解如何 在建筑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4
课程内容
建筑材料与人居环境
主 讲:李坦平
无机非金属材料教研窒
联系方式
• 手机:13873472368 • 办公电话:0734-3452021 • QQ:744348607 • 邮箱:QQ邮件 • 办公地点:一号楼1402
课程介绍
• 为什么选这门课?
1、是专业的需
要
人
2、是社会的需
要 简单理解:就是
人类的居住环境。
• 第 10 章 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
设6个方案领域:
– A.城市化与人类住区管理
B.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人类住区功能 C.改善人类住区环境 D.向所有的人提供适当住房 E.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F.建筑节能和提高住区能源利用效率
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 1996年6月,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又召开了第二次人 类住区国际会议。(人居二)的目标是探讨两个具有 同等全球性重要意义的主题:“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 “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人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 1968年:“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 1970年:4.22“地球日” • 1972年6月:人类环境会议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 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 • 1976年:第一次人类住区国际会议
——“联合国人居中心” •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大一致通过决议,确
北城院环境学概论课件第7章 人居环境
3. 人文环境:物质环境、城市文化
人工环境
概念:
为了满足人类的需 要, 在自然物质的基础上,通 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 劳动,加工和改造自然物 质,创造物质生产体系, 积累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 环境体系
人工环境的分类
人工环境的分类
人工环境的特点
技术景观:采矿冶炼、重型加工、交通运输、仓储
园林城市模式(中国)
生活用地与生产用地合理,有联系又有隔离 生产用地在外层但不完全封闭,不影响城市发展 适宜放射环状道路系统组织交通 园林绿地系统电、带、面相结合,”园中有城,城中有
园”
3. 人居环境的类型和差别
类型:城市、城镇、农村 差别:
镇—城市 城市化:当前城市化的特点
进程加速,1950城市化水平29.2%,2010年将 达51.8%
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以乡村想城市移民为主
2. 理想人居环境的模式
组合型城市结构模式(格伦)
城市景观:居住、轻工、行政管理、文化娱乐、教 育科研、商务
第7章 人居环境
7.1 人居环境概述 7.2 城市人居环境 7.3人居环境宜居度评价
概念:
人居环境是人类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 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
7.1 人居环境概述
1. 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 2. 理想人居环境的条件 3. 人居环境的类型
1. 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
形成:原始—农耕—劳动分工—早期城镇 发展:自然—人工环境、人口从农村—小城
交通:方便安全的交通系统 生活服务设施:能满足生活和文化需求,具
有合理的服务半径 绿地:满足环境、美化、游憩的需求,住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底“风水”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意见,不同的专家对此都有别样的解释,英 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经说过,“风水 是准科学。”这样的解释也是有一定的合理 性的,我觉得风水是指导人们如何确定建筑 的位臵、朝向、布局、营建等一系列主张和 方法并以此获得好运或心理满足的一种术数 和技巧,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建筑环境的选择 与处理。
得我们钻研学习的一门学科,“风水”一学科,正 在以自己的形式传播着,继承着,发展着,扩充着, 创新着,我相信,只要我能以合理的方式认识它, 学习它,应用它,改进它,它会是我们的世界更加 和谐,更加的天人合一。
学习本门选修课程能让我更加有兴趣去了解有关人居环境、 风水方面的知识,例如古代建筑大门前摆放着一缸水,原因 是水缸在此不仅仅有干燥救火、美化环境、湿润空气的作用, 还有一个是聚财的原因,风,随风而行,遇水则止。另外, 在我们的右手位的位臵,是有很多禁忌的。右手位属于白虎 位臵,它忌陷,就如我们的地下车库入口就是这个道理了, 如何破解了,这时候就可以放一缸水在门口侧部。它忌高, 原因很简单,因为白虎不能抬头。诸如此类的知识让我受益 匪浅。 风水深深影响并制约着中国传统建筑,一些建筑因风水 而生,按风水规则布局,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城镇,到处都有 风水的烙印,许多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受到风水的影响,很多 看似奇特或者无法理解的建筑格局,只要深究其因,总能在 风水学说中找到答案,风水并不是一门迷信的学说,而是值
一部珍贵的建筑文化史。民居是古老而悠长的文 化追忆,是文明进步和历史变迁的思索。 建筑实物在岁月的磨砺中可能会渐渐褪色与 老去,但其所沉淀的文化内涵和隐含其中的人性 化东西,却成为今人的历史、民俗、哲学等等参 照物。文明的碎片、历史的碎片,永远散发着独 特魅力。
我国疆域辽阔,各地民居民俗纷繁各异,本 书涉及介绍的民居有数十种,接下来我将以 自己最感兴趣的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民居 做描述。
气尽它传四 派显的统合 皇整的院 城体住是 下布宅北 的局形京 庄开式人 严阔,民 ,
本书主要从大院布局、悠久历史、独特魅力、异地 对比来介绍四合院 大院布局:四合院的“四”表示的是东南西北 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意思。里面的建筑布局 在封建宗法礼教的支配下,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 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行制是分居 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 成四合,开一个门,可大致分为大四合、中四合、 小四合。受古代风水学说的影响,四合院大门都不 开在中轴线,而开在八卦的巽位或者乾位,例如路 北住宅的大门开在住宅的东南角
陕北窑洞民居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是陕北农民的象 征,是陕北特有的民居形式。生生不息的陕 北人创造了独特的窑洞艺术。本章主要从窑 洞形式和窑洞分类来叙述。
窑洞形式:劳动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 凿洞而居,由于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而 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所以窑洞一般都是 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了它的稳固性。陕北取黄土 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 洞建筑。一般窑洞为用石头或者砖头砌,窑洞上面 覆盖厚厚的夯实的黄土,规模大的可做成并列多间 或上下多层,外部也可另建房屋形成院落。 窑洞分类:(1)靠崖式,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 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 的建筑艺术效果,(2)下沉式,下沉式窑洞就是地 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 利用的地区。(3)独立式,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 的拱形房屋
悠久历史:早在辽代时期,四合院就已经初成规模, 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 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独特魅力: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 街门,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 家居住,院落宽敞,院内可植树摘花,饲鸟养鱼, 分享自然赐予的美好 异地对比: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看基本为一 个正方形,但是山西、陕西一带的四合院院落是南 北长而东西窄的纵长方形,四川等地的四合院又多 为横长方形
作者:云中天
本书是对中国传统民居做全面的阐述,首先对南北 民居的特点和差异及其原因进行描述。其次是以
,
章节的形式详细介绍北京四合院、岭南客家 民居、山西民居、陕北窑洞民居、上海石库 门、徽州民居、江南水乡民居、四川民居、 东北民居、少数民族民居以及最后一章关于 民居的思考。
云中天/编辑推荐:(1) 一部中国的民居史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