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学概论——对“居”的理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居类型的划分
中国古代生活居住方式—— 以居住形式而言:穴居、巢居、楼居、岩居、山居、茅居、舟居、土 居、木石居、水居等。 以社会等级而言:帝居、吏隐居等。 以集合关系而言:自居、同居、家居、里居、群居、寄居、屯居、乡 居等。 以生活情趣而言:出居、闭居、隐居、静居、禅居等。 以居住活动而言:索居、谪居、迁居、定居、侨居等。
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
吴良镛于1993年8月在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大 会的学术报告上阐释了“人居环境学”这一学术观念 和学术系统:“人居环境学”是建立和发展以环境和 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为基点,研究从建筑到城镇的 人工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发展”的学科。 2001年,吴良镛发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提出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为核心学科,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 从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等多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 研究,集中体现整体、统筹的思想。
感谢您的关注
目录
建筑学的定义——广义建筑学 “人居环境学”概念的提出 对“居”的理解——类型的区分
广义建筑学
由吴良镛先生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 观: 从对建筑学科如何发展、如何适应时代、 如何为人类服务的深刻思考和不懈探索 等方面出发,包括聚居论、地区论、文 化论、科技论、政法论,业务论、教育 论、艺术论、方法论和广义建筑学的构 想等10个方面,于20世纪末形成的完 整理论体系,系统地论述了广义建筑学 的体系内容并围绕其展开思考。
现代化的洞穴住宅通常由两部分组成,洞穴以及由洞穴延伸出来的室 外部分。这样居住在其中的人们就能两全其美,洞穴,以及自然。一 般来说,客厅明亮通风,位于靠近门口的位置,而卧室则常位于山洞 间,以确保安静、清新、幽暗,与自然融为一体。住在洞穴里的人们 普遍认为,洞穴具有镇静效果,与早期人类的记忆有关,能使得人趋 于宁静平和的心理状态。
现代穴居
天然的地下矿泉饮用水,完全不依靠空调系统的洞内恒温(全年维持 在大约13至18 wenku.baidu.com C),绝无甲醛超标的家用石材,保障系数超高的 防雷防震防空中袭击能力,强大的自然静音功能,开阔的自然野趣视 野等等,如若加装了精心设计角度的采光系统、除湿通风系统以及现 代化的家居电器等等,就更加完美无缺,堪称豪宅中的战斗机。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人居环境构成要素:
住房——建筑 周边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 配套设施——服务于人、建筑和环境,保障人工作、生活等的舒适性
人居环境理论强调文化内涵,要求建筑与环境能从精神层面增加空间 的吸引力,加强居民的认同感、自豪感和满足感,进而强化其归属感 和幸福感。
提出背景
社会背景——1>居住问题仍是当代重大问题:人口激增、环境问题等。 2>传统建筑学观念难以适应当今世界的广泛问题
人文背景——建造师研究的重点应是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解决不同 人们的多方面生活、生产活动的需要。
聚居论的提出
人类生活的基本形式——聚居:包括原始时期的树巢土穴到后来的村 镇和城市,人们都以聚居的形式进行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
建筑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房舍处于自然之中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相 互穿插渗透。(如:马厩、堆场、菜圃、池塘、道路、树林等。)
综上所述: 建筑设计和建筑活动必须以聚落和环境为前提。 建筑活动=人+建筑+环境
人类的居处=人工构筑部分+自然构成部分 广义建筑学的5个核心要素:聚居+地区+科技+文化+艺术。
干栏式建筑多见于我国西南 部各少数民族地区。
当代中国人居类型: 按住宅功能分:独户、四合院、联合、多层公寓及高层公寓等类别。 按建筑气候分区标准:严寒(如哈尔滨)、寒冷(如北京)、高寒 (如西宁)、夏暖冬寒(如上海)、干寒(如乌鲁木齐)、湿热(如 广州)、温和(如昆明)等区。 按地形地貌分:山地建筑、丘陵建筑、平原建筑、滨海建筑、湖滨建 筑等。 按聚居类型分:城市人居、乡村人居、城乡一体化人居等。 按居住层次分:房室、套宅、单元住宅(栋)、复合住宅、院落、组 团、小区(社区)、居住区(街道)、城市、城市群、国家、洲、全 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