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教案

合集下载

《雅舍》教案教学教案

《雅舍》教案教学教案
阐述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如清雅、闲适、淡泊名利等 ,以及这些追求在《雅舍》中的体现。
古代家居陈设与审美
介绍古代家居陈设的特点和审美标准,如简洁、自然、和谐等,以 及这些审美标准在《雅舍》中的体现。
类似作品比较分析
《陋室铭》与《雅舍》比较
分析两篇作品的异同点,如主题、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 以及它们所体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
06
课后作业与评估
阅读相关篇目,撰写读后感或评论
01
选择与《雅舍》主题相关的篇目 进行阅读,如梁实秋的《雅舍小 品》等,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和感受。
02
撰写读后感或评论,可以从作品 的主题、情感、语言、艺术手法 等方面进行阐述,表达自己的看 法和感受。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根据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包 括阅读理解、文学常识、语言运用等 方面的题目。
热爱生活、享受当下
尽管生活条件简朴,但作者却能从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展现出一 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思想鼓励人们热爱生活、珍惜当下、享受 每一个瞬间。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文化背景介绍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简要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如四合院、江南水乡等,以及它 们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文人雅士的生活追求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巩固所学的知识 点,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运用 能力。
参与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估
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 论和发言,展示自己 的学习成果和思考能 力。
通过评估了解自己的 学习状况和不足之处 ,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和策略。
按时完成并提交课后 作业,根据作业完成 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 和反馈。
关键语句理解与赏析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雅舍”形象,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学会欣赏美,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会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描述事物。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雅舍”形象。

(2)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展示课文《雅舍》,引导学生思考:“雅舍”是什么样的地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雅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全班交流:作者是如何描绘“雅舍”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美好事物的看法。

四、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心中的雅舍”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美好事物的图片或文章,进行交流分享。

(2)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相机或画笔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拓展作业:评价学生在收集、交流和分享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雅舍”的喜爱之情,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2)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雅舍”,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房子可以被称为‘雅舍’?”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雅舍”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4. 品味语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对“雅舍”的喜爱之情。

5. 知识拓展介绍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画你心中的“雅舍”。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雅舍”这篇课文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价值。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雅舍”,让学生领悟到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感受“雅舍”的意境。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时代背景介绍:介绍课文作者及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雅舍”的文学价值。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与解析。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领悟课文所传达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雅舍”的意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作者及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雅舍》教案设计

《雅舍》教案设计
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梁实秋先生的生平、文 学成就及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 解作者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 握《雅舍》一文的基本内 容、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 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 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其阅 读和鉴赏能力。
氛围。
文本风格与美学价值
朴实自然的风格
文章以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为特点,不刻意追求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而是以 平实的语言展现雅舍的美好之处,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自然。
深厚的美学价值
文章通过对雅舍的细致描绘和深入剖析,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审 美追求。雅舍虽然简朴,但却蕴含着深厚的美学价值,它所代表的是一种返璞 归真、追求自然和和谐的生活理念。
关键句段解读及意义
“雅舍虽比不得进士第,但也有窗是窗、门是门”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雅舍的喜爱和认可,虽然雅舍不是进士第那样的高贵府邸,但它也 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窗是窗,门是门,意味着雅舍虽然简朴,但并不失规矩和秩序。
“树与人终日殷勤相对,弄清风明月,却相顾无言”
这句话通过树与人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在雅舍中享受自然之美的惬意和宁静。树与人虽 然无法言语交流,但却能通过清风明月等自然元素进行沟通,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美好的
创设多元化的阅读情境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诵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创设多元 化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究文本的 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05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视野
探讨中西方居住观念差异

雅舍小品阅读教案

雅舍小品阅读教案

雅舍小品阅读教案【篇一:雅舍精品教案】《雅舍》教案作者:梁实秋教案设计者:张星晨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欣赏作者的语言特色,学会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

(3)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不管遇到什么困境,都要积极勇敢地面对,要豁达地看待,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2)同时让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写作方法。

三、学生、教材、师情分析(1)高一的学生由于刚从初中毕业,还习惯初中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

因此我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文是梁实秋的闲适小品文,篇幅不长,却意义深刻,整篇文章告诉我们不管身处什么困境,只要积极勇敢地去面对,从精神上去享受它,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启发教学为主,配以问答法和讲授法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设想课文通过描写作者曾经居住的一所简陋的房子,作者并不认为其简陋不堪,反而觉得它很雅致。

本文虽然不长,但是却意义深刻,授课时应重点让学生了解:我们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去面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不管遇到什么困境,都要积极乐观勇敢的去面对,而不是逃避和抱怨。

要知道:困难你越怕它,它就越黏着你。

五、教学时间安排二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和作品,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雅舍》这一课,在这之前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陋室铭》吗?下面齐读《陋室铭》。

刘禹锡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因主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而高雅之气弥漫其中。

一千多年后,梁实秋写了散文《雅舍》,那么,这“雅舍”又如何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欣赏梁实秋的《雅舍》,一起走进“雅舍”。

关于雅舍文章教案

关于雅舍文章教案

一、教学要求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

2.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

3.了解与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二、教学设想1.重点指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言简意丰、谐趣横生语言特点。

2.安排2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一1987),北京人,原籍浙江省杭县。

名治华,字实秋,笔名秋郎、子佳、程淑。

1915年进清华学校,1923年留学美国,曾入哈佛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光华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青岛大学、中国公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教授;1949年到台湾,历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教授。

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研究所主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编辑译馆馆长。

一生著作甚丰,散文有《雅舍小品卜、二、三集行世,文学批评论文集多种,经近40年的时间独力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40卷。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

1939年4月随国民政府教育部教科用书编委会迁来重庆北碚,1940年同社会学家吴景超夫妻在北碚主湾(今梨园村)购置平房一栋,以吴景超夫人龚业雅之名,命名为“雅舍”。

1943年梁的夫人程季淑车子女也由北京来此团聚。

“难舍”系砖杆木架,瓦顶尖壁,有尽6间,分高低两蹬,梁实秋佳一室一厅,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

然而.梁实秋住进后,却宾客盈门。

一批骚人墨客,经常聚会于此,吟诗作画,弹琴对今,热闹非凡。

梁实秋在雅舍寓居了7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为其成名之作,名噪于世,久传不衰。

1949年梁实秋去台湾,将在此写作的34篇雅舍小品汇编成专集出版,仍定名为《雅舍小品),深受读者欢迎,后再版达60余次,成为全世界的畅销书。

梁实秋在台湾又继续写作出版了《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三集》、《雅舍小品四集》,并以难舍为名,系列出版了《雅舍杂文》、《难舍译丛》、《雅舍怀旧》等专集,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难舍小品》流传。

职业高中教材《雅舍》教案

职业高中教材《雅舍》教案

《雅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雅舍》的内容;(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技巧;(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并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文中优美语句的欣赏和分析;(3)文中成语和典故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文中某些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3)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理解课文;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4. 写作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3. 欣赏与分析: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优美语句,分析并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5.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6. 课堂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练习,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4.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雅舍教案
梁实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领悟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

(2)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2.能力目标
(1)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内容,提高学生筛选和处理信息能力
(2)通过体会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

培养学生在逆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学生用美的心灵去审视世界。

二.教学重点
1. 由形入神地把握文章内蕴,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
2. 指导学生欣赏作品的简洁恬淡中韵味深长,典雅清朗中谐趣横生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如何化“简陋”为“雅趣”?领会心中要有精神支柱,身上要有点文化底气,才能在苦涩的物质条件下开掘精神生活的谐趣之泉的深刻涵义。

四.教法
1.讨论法
2.朗读法
3. 比较鉴赏法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1.解决字词障碍
2.了解作者与作品
3.品味文章内涵:多诵读、多琢磨
(二)导入新课(图片展示)
(三)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识“雅舍”不雅(插入图片)
(教师点拨:阅读1-5段,找出居室特征的词语,圈画即可,重于体验)
建筑构造:孤零零、竹蓖墙、泥灰、瘦骨嶙峋、单薄、不能避风雨——简陋
周围环境:半山腰、高粱竹林、水池粪坑——荒僻
室内环境:地板高低、邻声干扰、鼠子瞰灯、聚蚊成雷、大雨惶悚——恶劣
家居陈设:一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简朴
2、引导学生认识“雅舍”不俗。

教师抛出阅读任务,学生展开讨论:既为“陋室”又何来“可爱”?何来之“雅”?从文章中体会作者之“雅”在哪里?
(教师点拨:阅读1-5段,找出“雅”之内容及语句,圈画即可,重于体验)
友访:志同道合——雅兴
月夜:尤为幽绝
雨景:亦复有趣——雅趣
陈设:极具个性
语言:活泼幽默、谐趣横生——雅味
3、比较“不雅”与“不俗”,认识作者的个性情趣
重点品读第六段,结合时代背景,仔细体会作者深意,理解文章深刻内涵。

(四)提升认识
主旨:心中要有精神支柱,身上要有点文化底气,
活的谐趣之泉
(五)布置作业
以“我的书房”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运用本课中学到的语言表达技巧。

课前预习
一、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一1987),北京人,原籍浙江省杭县。

名治华,字实秋,笔名秋郎、子佳、程淑。

1915年进清华学校,1923年留学美国,曾入哈佛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光华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青岛大学、中国公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教授;1949年到台湾,历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教授。

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研究所主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编辑译馆馆长。

一生著作甚丰,散文有《雅舍小品卜、二、三集行世,文学批评论文集多种,经近40年的时间独力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40卷。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

他的代表作便是散文集《雅舍小品》,以后又出版了三本续集再加合集,奠定了梁实秋作为散文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而《雅舍小品》开宗首篇便是《雅舍》。

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

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

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

二、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国民党政府成立国民参政会,梁实秋被聘为参政员。

北京落入日本侵略者的虎口之后,他离别一家老小,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由香港到汉口又由汉口到重庆。

与此同时,他被国民党政府教育次长张道藩聘为教育部教科书编辑委员会中小学教科书组主任。

此后入国立编译馆,开始抗战八年在重庆的生活。

“雅舍”是梁实秋在北碚时的居所。

关于它,梁实秋自己曾有过一个简要的介绍:“因为要在北碚定居,我和业雅、景超便在江苏省立医院斜对面的山坡上合买了一栋新建的房子。

六间房,可以分为三个单位,各有房门对外出入,是标准的四川乡下的低级茅舍。

窗户要糊纸,墙是竹篾糊泥刷灰,地板颤悠悠的吱吱作响。

烽火连天之时有此亦可栖迟。

没有门牌,邮递不便,因此我们商量,要给房屋起个名字。

我建议用业雅的名字,名之为“雅舍”。

……”(《白猫王子及其它·北碚旧游》)
三、词语解释
奢望:因要求过高而难以实现的希望。

榛zhēn莽:茂盛,茂密;盛多。

岑cén寂:高而静;清冷。

猖獗jué:①凶恶而放肆②失败;倾覆。

躬受亲尝:亲自动手做。

喁喁yú细语:低声说悄悄话。

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逆旅:客舍;旅店。

无俚lǐ:百无聊赖;没有寄托。

咿yī唔wú:象声词,读书声。

隐忍:将事情藏在内心,强力克制忍耐,不作表示。

俨yǎn然:①形容整齐。

②形容特别像。

③形容庄重严肃。

惶悚sǒng 不安:形容惊慌害怕,心神不宁。

数shuò见不鲜xiān:多次见到,并不新鲜。

疏落参差:稀疏零落;稀稀落落;排列不整齐,互相错杂。

滂沱pāngtuó:①形容雨下得很大。

②比喻眼泪流得很多,哭得厉害。

砉然huā:象声词。

常用以形容破裂声、折断声、开启声、高呼声等
蜀shǔ黍shǔ奇葩pā纤xiān尘吮shǔn汤瞰kàn灯
四、就居住条件而言,梁实秋先生的住所是一所怎样的房子?看看它是否也符合我们认为的
“雅”的标准?阅读1-5段,请按照顺序从以下几方面找出居室特征的语句,圈画即可,并用一个词概括
建筑构造——
周围环境——
室内环境——
家居陈设——
五、这样一所房子,简陋到遮蔽风雨都显得有些困难,更不用说室内装饰了,然而却被作者
冠之以“雅舍”之名,这又是为什么呢?(找出文中原话)
六、既为“陋室”又何来“可爱”?何来之“雅”?从文章中体会作者之“雅”在哪里?阅
读1-5段,请按照顺序从以下几方面找出“雅”之内容及语句,并反复阅读体会作者感情。

建筑构造——
周围环境——
室内环境——
家居陈设——
七、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
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八、有感情朗读第六段,仔细体会作者深意,并写出自己对此段文字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