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教材《雅舍》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课《雅舍》说课稿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课《雅舍》说课稿

《雅舍》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梁实秋的《雅舍》(板书)。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雅舍》是语文出版社中职新教材基础模块(上)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该单元以“把握内容要点”为主题展开。

上好本课,对于整个单元以及后续的语文教学有着奠基和蓄势的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分析,考虑到高一新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达成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品味作品典雅、隽永、幽默风趣、活泼自然的语言。

(2)学习和掌握归纳方法,培养学生准确、快速地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3)体会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

语文课程不同于其他科目,它兼具了工具性和人文性。

所以这情感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没有板着面孔的说教与深沉凝重的社会思考,像传统的古典散文;没有写景状物、抒情叙事的模式,像大多数现代散文作品。

梁实秋的文章大都以人为对象,写人世众相、人情百态,充溢其间的是轻松活泼的戏谑与玩笑,嘲他与自嘲。

所以透过文本归纳、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刚上职高的学生而言,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国难时期,生活困顿,衣食不安,蜗居简陋与困扰的“雅舍”,却不怨不怒,心平气和,随遇而安地玩味起个中情趣。

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这对老师来讲也需凝神一思,对职高的学生来讲,更不是件易事了。

二、说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诵读、吟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课堂互动,考虑差异,面向全体,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情分析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雅舍》教案教学教案

《雅舍》教案教学教案
阐述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和追求,如清雅、闲适、淡泊名利等 ,以及这些追求在《雅舍》中的体现。
古代家居陈设与审美
介绍古代家居陈设的特点和审美标准,如简洁、自然、和谐等,以 及这些审美标准在《雅舍》中的体现。
类似作品比较分析
《陋室铭》与《雅舍》比较
分析两篇作品的异同点,如主题、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 以及它们所体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
06
课后作业与评估
阅读相关篇目,撰写读后感或评论
01
选择与《雅舍》主题相关的篇目 进行阅读,如梁实秋的《雅舍小 品》等,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和感受。
02
撰写读后感或评论,可以从作品 的主题、情感、语言、艺术手法 等方面进行阐述,表达自己的看 法和感受。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根据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包 括阅读理解、文学常识、语言运用等 方面的题目。
热爱生活、享受当下
尽管生活条件简朴,但作者却能从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展现出一 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思想鼓励人们热爱生活、珍惜当下、享受 每一个瞬间。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文化背景介绍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简要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如四合院、江南水乡等,以及它 们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文人雅士的生活追求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巩固所学的知识 点,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运用 能力。
参与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估
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 论和发言,展示自己 的学习成果和思考能 力。
通过评估了解自己的 学习状况和不足之处 ,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和策略。
按时完成并提交课后 作业,根据作业完成 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 和反馈。
关键语句理解与赏析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雅舍”这篇课文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价值。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雅舍”,让学生领悟到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感受“雅舍”的意境。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时代背景介绍:介绍课文作者及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雅舍”的文学价值。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与解析。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领悟课文所传达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雅舍”的意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作者及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雅舍》教案设计

《雅舍》教案设计
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梁实秋先生的生平、文 学成就及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 解作者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 握《雅舍》一文的基本内 容、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 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 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其阅 读和鉴赏能力。
氛围。
文本风格与美学价值
朴实自然的风格
文章以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为特点,不刻意追求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而是以 平实的语言展现雅舍的美好之处,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自然。
深厚的美学价值
文章通过对雅舍的细致描绘和深入剖析,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审 美追求。雅舍虽然简朴,但却蕴含着深厚的美学价值,它所代表的是一种返璞 归真、追求自然和和谐的生活理念。
关键句段解读及意义
“雅舍虽比不得进士第,但也有窗是窗、门是门”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雅舍的喜爱和认可,虽然雅舍不是进士第那样的高贵府邸,但它也 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窗是窗,门是门,意味着雅舍虽然简朴,但并不失规矩和秩序。
“树与人终日殷勤相对,弄清风明月,却相顾无言”
这句话通过树与人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在雅舍中享受自然之美的惬意和宁静。树与人虽 然无法言语交流,但却能通过清风明月等自然元素进行沟通,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美好的
创设多元化的阅读情境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诵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创设多元 化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究文本的 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05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视野
探讨中西方居住观念差异

职业高中教材《雅舍》教案

职业高中教材《雅舍》教案

《雅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雅舍》的内容;(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技巧;(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并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文中优美语句的欣赏和分析;(3)文中成语和典故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文中某些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3)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理解课文;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4. 写作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3. 欣赏与分析: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优美语句,分析并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5.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6. 课堂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练习,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4.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教育《雅舍》教案

职业教育《雅舍》教案
巩固
练习
小结
作业
课后练习第二题?
本文命名为“雅舍”,实际上是记述半山腰的一间陋室。明明是“陋”,却偏要称“雅”,这表现了作者对所处战争年代的无奈,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自嘲、自讽,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情致和心态。
练习册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回答
25
4
1
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雅舍
梁实秋
一、作者介绍:二、结构
注重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通过“美读”的方式,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咏(特别是对课文的第三、四段),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将对作品语言文字的玩味、鉴赏寓于无穷的审美享受之中。
对于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不宜多讲,但求让学生简单了解,或点到即止。
教学
步骤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时间
分配
设计意图
4.记叙“雅舍”的三景。(月夜幽绝、细雨有趣、大雨惶悚--个性之三)
5.记叙“雅舍”的陈设(简朴)。(个性之四)
7.说明“雅舍小品”的写作因缘。
主旨:抒写“雅舍”于我似家似寄之感。
二、赏析 “雅舍”自有它的个性和风格。
三、欣赏作品的语言特点。
思考回答
教师引导
学生熟读
学生讨论作品的语言特点
3
2
10
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生活情趣:以清贫为乐,以简陋为美、诗意化、艺术化看待生活。。
人生态度:一对物质需求不存奢望,也不追求完美的知足常乐; 二在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作幽默的豁达乐观; 三是坚守独立的人格,不攀附权贵,不从俗的个性。。
学生思考梁实秋的相关知识。
朗读课文
交流讨论
思考回答
8
4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雅舍”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好,品味人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作者写作技巧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文章深层次思想的挖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3. 利用情感共鸣法,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梁实秋及课文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对照注释,自主解决生僻词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描绘方法等。

(2)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情感共鸣:(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感悟。

(2)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

2. 强调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及其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3.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

八、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九、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

2. 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雅舍》教案

《雅舍》教案

《雅舍》教案第一篇:《雅舍》教案《雅舍》教案教学目的: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作品典雅、隽永、幽默风趣、活泼自然的语言。

3体会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

教学内容:一、导入语:余光中在怀念自己恩师梁实秋时候,这样讲道梁实秋:梁实秋的贡献,无人不知,莎翁全集的浩大译绩。

他的水准始终在那里,梁实秋的文章与他的前额并高。

文坛上,一直流传着两句这样的大俗话:娶女要看祝英台,嫁君要选梁实秋。

梁实秋真能侃,再小的芝麻粒的事儿,经他的笔一转一化,汩汩淌出一大洼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

梁先生淡雅从容,典型一绅士,持杖岸立,口衔烟斗,含笑窥乐。

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掩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示出来。

抗战次年,即1938年,梁先生内迁重庆,与吴景超夫妇一起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幢,命曰雅舍,一住就是整整八年。

他的雅舍,虽然简陋素朴,但也青砖黑瓦,在绿树环抱之中。

这房子和梁先生有何渊源呢,能够给他以家的感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文章吧。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雅舍》1940年写于重庆。

此时,国难当头,战乱频仍。

处于大动荡时代的梁实秋,虽说也关注时势,忧患深重,甚至还参与政事,为国效力,履行国民职责,但他毕竟是个自由主义者,力图超然独立,安时处顺,自谋心境的平和豁达,不再介入现实纷争。

在散文创作中,他回避时行题材,不为时局所左右,而我行我素,自辟蹊径,专注于日常人生的体察与玩味,着眼于人性的透视和精神的愉悦,潜心营造闲适幽默的境界。

他的小品轻功用,重意味,节制情感,发掘理趣,删芟枝蔓,追求雅洁,形成了独特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

开篇之作《雅舍》就显示了梁实秋的个人风格,奠定了这一系列小品文的基调。

作者在文中虽然涉及国难时期的住房问题,如实描述雅舍的简陋与困扰,却不怨不怒,心平气和,随遇而安地玩味起个中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舍》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能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2、能领悟托物言志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把握文章传达的思想感情。

3、能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学会
在逆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用美的心灵去审视世界。

【学习重点】
1、能由形入神地把握文章内蕴,能理解雅舍之‚陋‛和‚雅‛。

2、能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如何化‚简陋‛为‚雅趣‛?领会心中要有精神支柱,身上要有点文化底气,才能在苦涩的物质条件下开掘精神生活的谐趣之泉的深刻涵义。

【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⑴梁实秋(1903-1987):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

字,笔名秋郎、子佳,学名梁治华。

现代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⑵梁实秋先生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涵丰富,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

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

2、简介背景
雅舍,是梁实秋在四川定居的住宅名。

抗争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1939年5月,梁实秋随教育部迁至重庆北碚,与友人吴景超、龚业雅夫妇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栋,并以友人龚业雅名字中的‚雅‛字命名为‚雅舍‛。

在这里蛰居7年,期间编写教材,创作散文,翻译莎士比亚作品。

他的代表作是散文集。

本文命名为‚雅舍‛,实际上是记述半山腰的一间陋室。

明明是‚陋‛,却偏要称‚雅‛,这是为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奢.望()蜀黍.()奇葩.()纤.尘()吮.汤()
滂.沱()砉.然()咿.唔()岑.寂()榛.莽()
猖獗.()斑斓.()无俚.()俨.然()瞰.灯()
2、解释下列词语。

①躬受亲尝:
②喁喁(yú)细语:
③惶悚不安:
④数见不鲜:
⑤疏落参差:
⑥长日无俚:
三、合作探究
1、学生朗读课文。

2、本文的写作对象是什么?
3、什么是‚雅‛?
4、作者为何称他所住的地方为‚雅舍‛?
5、通读全文,说说在你眼里,‚雅舍‛是否名副其实?在作者眼里,他的房子是‚雅‛
还是‚不雅‛?
6、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得知,‚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陋‛
是实情,‚雅‛是情趣。

那么它‚陋‛在哪里,‚雅‛在哪里?
7、作者对于‚雅舍‛有着怎样的情感?
8、对于如此恶劣的环境,作者却称其‚有个性‛‚可爱‛,这表现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9、文章结束语引用刘克庄《玉楼春》中的名句‚客里似家家似寄‛,有何用意?
四、课堂测评
1、梁实秋的所谓‚雅舍‛,实际上是一个的寓所。

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将雅舍的月夜与雨夜形成对比,是为了表现抗战期间,国难当头时知识分子漂浮不定的人生遭遇。

B梁实秋的散文于朴实、恬淡中深藏着深厚的功力。

文中并不奢谈人生的大道理,淡淡的氛围中自有一种韵味,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C本文笔触细致入微,语言典雅隽永又活泼自然。

D作者在幽默风趣中体现闲适,充分体现了中国散文历来讲究的含蓄的美。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随遇而安的乐天性格。

E雅舍之美在于它雅而不俗,虽简朴而实用。

人处其间,能化孤寂,能解惶恐。

五、拓展延伸
你能描绘一下自己心目中的雅舍吗?
六、课后作业
阅读第3段,回答问题。

1、这段主要突出雅舍的‚闹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

3、‚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使得人不得安枕‛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作者为了突出雅舍的蚊风之盛,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5、‚我没有法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6、‚聚蚊成雷‛‚累累隆起如玉蜀黍‛运用了什么修辞?
7、‚但是我仍安之‛一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性格?
8结合全段内容,分析最后一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

2、什么是托物言志手法?
二、合作探究
㈠归纳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㈡研读第1段
1、请学生朗读。

2、作者认为四川人建造房屋的特色是什么?
3、作者笔下的四川人是如何经济地建造房屋?
4、对待这样一座在风雨中‚飘摇‛的房子,作者最初的要求是什么?
5、那客观情况是否满足了作者的要求呢?
6、这段中哪句话体现了雅舍的简陋?
㈢把握情感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文章如何运用托物言志。

㈣揣摩字句,把握语言特点。

(结合文后练习二)
1、本文语言有哪些特点呢?
2、练习讲评(见书)
三、课堂测评
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拓展延伸比较阅读《雅舍》和《陋室铭》,体会在情趣和理念上的异同。

五、课后作业
阅读第6-7段,回答问题:
1、‚我非显要,……亦不能张我四壁‛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为什么说‚‘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后又说‚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3、作者引用刘克庄的名句‚客里似家家似寄‛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4、作者为何称他所住的地方是‚雅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