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教案
《雅舍》教案教学教案

古代家居陈设与审美
介绍古代家居陈设的特点和审美标准,如简洁、自然、和谐等,以 及这些审美标准在《雅舍》中的体现。
类似作品比较分析
《陋室铭》与《雅舍》比较
分析两篇作品的异同点,如主题、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 以及它们所体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
06
课后作业与评估
阅读相关篇目,撰写读后感或评论
01
选择与《雅舍》主题相关的篇目 进行阅读,如梁实秋的《雅舍小 品》等,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和感受。
02
撰写读后感或评论,可以从作品 的主题、情感、语言、艺术手法 等方面进行阐述,表达自己的看 法和感受。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根据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包 括阅读理解、文学常识、语言运用等 方面的题目。
热爱生活、享受当下
尽管生活条件简朴,但作者却能从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展现出一 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思想鼓励人们热爱生活、珍惜当下、享受 每一个瞬间。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文化背景介绍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简要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如四合院、江南水乡等,以及它 们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文人雅士的生活追求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巩固所学的知识 点,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运用 能力。
参与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估
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 论和发言,展示自己 的学习成果和思考能 力。
通过评估了解自己的 学习状况和不足之处 ,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和策略。
按时完成并提交课后 作业,根据作业完成 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 和反馈。
关键语句理解与赏析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雅舍”形象,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学会欣赏美,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会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描述事物。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雅舍”形象。
(2)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展示课文《雅舍》,引导学生思考:“雅舍”是什么样的地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雅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全班交流:作者是如何描绘“雅舍”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美好事物的看法。
四、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心中的雅舍”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美好事物的图片或文章,进行交流分享。
(2)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相机或画笔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拓展作业:评价学生在收集、交流和分享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雅舍”的喜爱之情,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2)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雅舍”,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房子可以被称为‘雅舍’?”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雅舍”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4. 品味语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对“雅舍”的喜爱之情。
5. 知识拓展介绍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画你心中的“雅舍”。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雅舍”这篇课文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价值。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雅舍”,让学生领悟到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感受“雅舍”的意境。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时代背景介绍:介绍课文作者及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雅舍”的文学价值。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与解析。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领悟课文所传达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雅舍”的意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作者及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雅舍》教案设计

简要介绍梁实秋先生的生平、文 学成就及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 解作者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 握《雅舍》一文的基本内 容、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 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 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其阅 读和鉴赏能力。
氛围。
文本风格与美学价值
朴实自然的风格
文章以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为特点,不刻意追求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而是以 平实的语言展现雅舍的美好之处,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自然。
深厚的美学价值
文章通过对雅舍的细致描绘和深入剖析,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审 美追求。雅舍虽然简朴,但却蕴含着深厚的美学价值,它所代表的是一种返璞 归真、追求自然和和谐的生活理念。
关键句段解读及意义
“雅舍虽比不得进士第,但也有窗是窗、门是门”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雅舍的喜爱和认可,虽然雅舍不是进士第那样的高贵府邸,但它也 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窗是窗,门是门,意味着雅舍虽然简朴,但并不失规矩和秩序。
“树与人终日殷勤相对,弄清风明月,却相顾无言”
这句话通过树与人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在雅舍中享受自然之美的惬意和宁静。树与人虽 然无法言语交流,但却能通过清风明月等自然元素进行沟通,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美好的
创设多元化的阅读情境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诵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创设多元 化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究文本的 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05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视野
探讨中西方居住观念差异
高一语文必修二《雅舍》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必修二《雅舍》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雅舍》这篇课文,使学生能够: 1. 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形象描写和语言运用;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评论能力,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解析《雅舍》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2.分析文学作品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艺术;3.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评论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艺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写下自己对这幅画的感受和想象;•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感情和描绘形象的能力。
2. 阅读理解(25分钟)•教师分发课文《雅舍》,学生静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后,回答以下问题:–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是什么?–文章中有哪些形象描写和环境描写?你认为这些描写有何作用?–作者通过哪些手法和语言艺术来表达情感?•学生讨论并与同桌分享自己的答案。
3. 分析探究(2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任务:–小组一:分析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小组二:分析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小组三: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艺术和情感表达。
•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分析结果。
4. 文学鉴赏(2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文学评论,学生阅读并选择一篇进行阅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对这篇评论的看法,并写下自己的评论;•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评论,展示不同的观点。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雅舍》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和表达方式;•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总结,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堂作业1.以《雅舍》为题,写一篇感受文章,包括对课文中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的理解(300字左右);2.阅读其他上下文相关的文学作品,并写下自己的评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雅舍》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并通过分析探究提升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职业高中教材《雅舍》教案

《雅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雅舍》的内容;(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技巧;(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并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文中优美语句的欣赏和分析;(3)文中成语和典故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文中某些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3)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理解课文;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4. 写作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3. 欣赏与分析: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优美语句,分析并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5.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6. 课堂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练习,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4.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雅舍”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好,品味人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作者写作技巧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文章深层次思想的挖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3. 利用情感共鸣法,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梁实秋及课文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对照注释,自主解决生僻词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解析:(1)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描绘方法等。
(2)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情感共鸣:(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感悟。
(2)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
2. 强调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及其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3.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
八、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九、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
2. 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舍》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
2.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了解与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在雅舍中寄予的情怀、志趣教学难点:1.体会梁实秋的语言风格2.重品梁实秋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可是平时我们忙于学习,没有充足的时间踏上旅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有时二者是可相互并通的。
足迹虽不能至,但我们的心可向往之,穿越时空的限制让心灵去旅游。
今天我将作为各位的导游,带着大家一起去参观一位文学大师的故居——梁实秋《雅舍》。
下面就开始我们的旅程吧!二、听朗诵大家初看题目“雅舍”,可否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住所呢?学生回答下面我们来听一下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任志宏先生的朗读,初临雅舍,看看“雅舍”是否名副其实呢?看视频三、刚才“外聘导游”任志宏向我们介绍了“雅舍”,同学们觉得“雅舍”雅吗?明确:非但不雅,实乃“简陋”的寓所,缺点极多:(1)结构简陋;(2)风雨难避;(3)地点荒凉;(4)行走不便;(5)门窗不严;(6)鼠子瞰灯;(7)蚊子猖獗;(8)陈设简朴四、如此陋室,梁实秋先生却起名“雅舍”,肯定有他的道理。
表面上是因为同住者龚业雅之名,事实上有没有“雅”的地方呢?明确:(1)“舍”之“雅”在于:一是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二是陈设简朴,易于安排,能满足主人翻新布局的雅兴;三是常有客到——主雅客来勤。
五、本文的“雅”不仅体现在作者的情怀上,还体现在语言上,请同学们品读课文(3—4),体会本文的语言。
①骈散结合:对偶、排比句式几乎每段都有。
如第1自然段:“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等等。
足见梁先生语言老到,舒卷自如,行云流水,正体现他吐纳之间的泰然自若、心境高远。
②雅俗共赏:主流词藻典雅,又有浅俗的口语。
体现了梁先生在雅俗之间出入自如的能力。
如有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粪坑”、“鼾声”、“喷嚏”等。
又有描写月夜、细雨的充满诗意的文词。
③引用自如:各种资料信手拈来。
如“聚蚊成雷”的活用;巧妙引用《诗经》中的“相鼠有牙”;引李渔《闲情偶记》,只引其题,不征其句,有意雪藏;引李白的文、刘克庄的词,只引其句,不述其题,惜墨如金。
体现了梁先生的饱学多识。
④幽默丛生。
幽默诙谐,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表达手段,它体现的作者的智慧和胸襟。
如对雅舍不避风雨的描写,充满风趣之词,而不是抱怨;又如对蚊鼠的描写,令人回味无穷……六、对于如此恶劣的环境,梁实秋却称其有“个性”、“可爱”,并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娓娓道来,请大家齐读6、7两节,看看本文体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随遇而安的达观、开朗脱俗的心境和安适自乐得生活态度。
七、课堂总结:梁实秋的散文篇篇各呈异彩,令人爱不释手,一切诸如清丽隽永、简洁深遽、独具风采之类的评语,都不足以对它评头品足,它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房屋简陋,但是因为梁先生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却也陋中见雅。
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转为烦恼。
有时候,只要把心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
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其丑恶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呢?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旅途就要结束了,还记得我开始说的一句话吗?读书也可以是一种旅行。
望同学们能步入文学的殿堂,饱览美丽的风景。
八、作业由于文学主张与意识形态的问题,梁实秋的文学地位一度被贬抑。
今天的中学课本里已经没有《论资本家的乏走狗》这篇文章了。
在该文中,鲁迅指名道姓“痛斥”梁实秋,同时也让梁实秋的大名妇孺皆知。
随着这篇文章的消失,梁实秋的世俗名声显然弱化不少。
但梁实秋的文字还在,标签化的梁实秋消失了,真实的梁实秋有了浮出水面的可能。
课后请大家阅读我发的资料,也可利用图书馆、网络进一步了解这位文学大师,给其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九、板书设计雅舍梁实秋雅陋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结构简陋便于欣赏自然美景;风雨难避陈设简朴,易于安排,地点荒凉能满足主人翻新布局的雅兴;行走不便常有客到——主雅客来勤。
门窗不严↓鼠子瞰灯蚊子猖獗生活态度:超脱、豁达、安时处顺资料链接:作家介绍: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余杭)。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理论批评家、作家、英国文学史家、文学家、翻译家。
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
文学主张:他是国家社会党党员,否认文学有阶级性。
早期梁实秋专注于文学批评,坚持将描写与表达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作为文学艺术的文学观,批评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的“硬译”,不同意鲁迅翻译和主张的苏俄“文艺政策”,主张“文学无阶级”,不主张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反对思想统一,要求思想自由。
这期间和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梁实秋曾被鲁迅先生斥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毛泽东也曾把他定为“为资产阶级文学服务的代表人物”。
从1927年到1936年,论战持续了八年之久。
1936年10月19日鲁迅不幸逝世,对垒式论战也自然结束。
但是,这场论战所产生的影响既深且远。
它不因鲁梁论战的结束而结束。
论战所产生的影响实体已超出鲁梁本身,论战性质也已逾越了文学范畴,其余波扩涟到后来年代,以至于今。
抗战年间,发生在重庆的那场“与抗战无关”的论争,虽不能说与这场论战有直接的关系,但也不能否认它们之间有着微妙的关联。
写作背景:1939年4月,日寇飞机开始大举轰炸重庆。
当时梁实秋正在教育部教科用书编委会任职,遂随机关疏散到远郊北碚。
其时,他的夫人子女尚在北平,梁实秋孤身一人,初时暂借居于办公室楼上。
及到秋天,他与朋友吴景超、龚业雅夫妇合资在山坡上购置了一栋平屋,共六间,梁居其二。
为了便于朋友寻访和邮差送信,他特意在路口立一木牌,顺便用龚业雅名中一字为题,上书“雅舍”。
以后,他便在这雅舍中,写出一篇篇脍炙人口的“雅舍小品”。
重品梁实秋(读文识人)柔韧之妙莎士比亚有一名句:“脆弱”呀,你的名字叫做“女人!”但这脆弱,并不永远使女人吃亏。
越是柔韧的东西越不易摧折。
──《雅舍小品•女人》陈酿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
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
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
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
──《雅舍小品•中年》会心的微笑“蒙娜丽莎”的微笑,即是微笑,笑得美,笑得甜,笑得有味道,但是我们无法追问她为什么笑,她笑的是什么……会心的微笑,只能心领神会,非文章词句所能表达。
──《雅舍小品续集•读画》福到了暴发户对于室内装潢是相当考究的。
进得门来,迎面少不得一个特大号的红地洒金的福字斗方,是倒挂历着的,表示福到了。
如果一排五个斗方,当然更好,那些是五福临门。
──《雅舍小品三集•暴发户》代沟自从人有老少之分,老一代与少一代之间就有一道沟,可能是难以飞渡深沟天堑,也可能是一步迈过的小渎阴沟,总之是其间有个界限。
沟这边的人看沟那边的人不顺眼,沟那边的人看沟这边的人不像话,也许吹胡子瞪眼,也许拍桌子卷袖子,也许口出恶声,也许真个的闹出命案,看双方的气质和修养而定。
──《雅舍小品三集•代沟》玩人从小到老都是一直在玩,不过玩具不同。
小时候玩假刀假枪,长大了服兵役便真刀真枪;小时候一角一角地放进猪形储蓄器,长大了便一张一张支票送进银行;小时候玩“过家家”,“搀新娘子”,长大了便真个的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有人玩笔杆,有人玩钞票,有人玩古董,有人玩政治,都是玩。
──《西雅图杂记•模型》朋友富兰克林说:“有三个朋友是忠实可靠的──老妻,老狗与现款。
”妙的是这三个朋友都不是朋友。
倒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最干脆:“我的朋友啊!世界上根本没有朋友。
”这些话近于愤世嫉俗,事实上世界里还是有朋友的,不过虽然无需打着灯笼去找,却是像沙里淘金而且还需要长时间地洗炼。
一旦真铸成了友谊,便会金石同坚,永不退转。
人需友谊只有神仙与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
──《秋室杂文•谈友谊》风俗外国的风俗永远是有趣的,因为异国情调总是新奇的居多。
新奇就有趣。
不过若把异国情调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家里来,身体力行,则新奇往往变成为桎梏,有趣往往变成为肉麻。
基于这种道理,很有些人至今喝茶并不加白糖与牛奶。
──《雅舍小品•洋罪》下棋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
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得你觉得索然寡味。
君子无所争,下棋却是要争的。
当你给对方一个严重威胁的时候,对方的头上青筋暴露,黄豆般的汗珠一颗颗的在额上陈列出来,或哭丧着脸作惨笑,或咕嘟着嘴作吃屎状,或抓耳挠腮,或大叫一声,或长吁短叹,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词,或一串串的噎膈打个不休,或红头涨脸如关公,种种现象,不一而足,这时节你“行有余力”便可以点起一枝烟,或啜一碗茶,静静的欣赏对方的苦闷的象征。
我想猎人困逐一只野兔的时候,其愉快大概略相仿佛。
因此我悟出一点道理,和人下棋的时候,如果有机会使对方受窘,当然无所不用其极,如果被对方所窘,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状,因为既不能积极的给对方以烦恼,只好消极的减少对方的乐趣。
──《雅舍小品•下棋》诗难卖诗不能卖钱。
一首新诗,如拈断数根须即能脱稿,那成本还是轻的,怕的是像牡蛎肚里的一颗明珠,那本是一块病,经过多久的滋润涵养才能磨练孕育成功,写出来到哪里去找顾主?──《雅舍小品•诗》陈酿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年轻的时候愣头愣脑的,浓眉大眼,生僵挺硬,像是一些又青又涩的毛桃子,上面还带着挺长的一层毛。
他们是未经琢磨过的璞石。
可是到了中年,他们变得润泽了,容光焕发,脚底下像是有了弹簧,一看就知道是内容充实的。
他们的生活像是在饮窖藏多年的陈酿,浓而芳冽!对于他们,中年没有悲哀。
──《雅舍小品•中年》梁实秋妙言摘录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
以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
“与朋友交,久而敬之”。
敬也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呢。
要注意的是,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
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
我一向不相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眼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