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学习教案.docx
《雅舍》教案(苏教版高一).doc

《雅舍》教案(苏教版高一)一、学习目标:1.抓住关键句,理解“雅舍”之“陋”以及雅舍之“雅”。
2.理解文句,体会作者的人生旨趣,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
3.欣赏本文生动、诙谐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由“形”入“神”,把握文章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一)1.导入新课:(板书:陋室——雅舍)投影1:《陋室铭》齐读。
刘禹锡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因主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而高雅之气弥漫其中。
一千多年后,梁实秋写了散文《雅舍》,那么,这“雅舍”又如何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欣赏梁实秋的《雅舍》。
2.自读“阅读提示”,出示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投影2)(二)课文导学1.朗读全文《雅舍》全文之精髓便着一“雅”字上,如此“雅致”之文又岂可不读?我们不妨请几位同学来为大家读读。
这么有味道的文章,我也忍不住读上两段。
(学生个别朗读1、2、3段,老师范读4、5两段,全班一起读6、7段)2•正音,出示几个难理解的词语解释(投影3),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3.此文既题为“雅舍”,则作者写作重点自为“雅舍”,那么大家能否快速浏览第一段,找出一句最能体现“雅舍”特点的语句来?(学生读读,找找,划划)明确: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有个性就可爱,这“个性”两字足以概括雅舍的特点,因而这两字也就成了全文的文眼所在。
3.既然“雅舍”的可爱之处在于它有个性,那么“雅舍” 到底具有怎样的个性呢?提示:综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极其有趣的现象, 文中所有出现的“雅舍”两字上都标有引号,大家有没有思考述这引号是否和“雅舍”的个性有关?“雅舍”到底是“雅”还是“陋”呢?请大家跳读全文,品味雅舍之独特个性。
找找雅舍之“陋”与雅舍之“雅”分别体现在哪里?请同学找找体现“雅舍” 之陋及“雅舍”之“雅”的语句,并作简要的概括。
——学生找划,讨论,交流(投影3)雅舍”不雅邙函)1)外形:结构简陋,不蔽风雨(第1段)2)地点:荒凉,地势偏高(第2段)3)隔墙传声、鼠子瞰灯、聚蚊成雷(第3段)4)大雨倾屋、满室狼藉(第4段)5)陈设简朴(第5段)小结:这不就是一栋典型的陋室吗?这样一个居所究竟“雅”在何处呢?——学生找划,讨论,交流(投影4)雅舍实雅(雅)(1)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夜,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
《雅舍》教案教学教案

古代家居陈设与审美
介绍古代家居陈设的特点和审美标准,如简洁、自然、和谐等,以 及这些审美标准在《雅舍》中的体现。
类似作品比较分析
《陋室铭》与《雅舍》比较
分析两篇作品的异同点,如主题、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 以及它们所体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
06
课后作业与评估
阅读相关篇目,撰写读后感或评论
01
选择与《雅舍》主题相关的篇目 进行阅读,如梁实秋的《雅舍小 品》等,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和感受。
02
撰写读后感或评论,可以从作品 的主题、情感、语言、艺术手法 等方面进行阐述,表达自己的看 法和感受。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根据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包 括阅读理解、文学常识、语言运用等 方面的题目。
热爱生活、享受当下
尽管生活条件简朴,但作者却能从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展现出一 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种思想鼓励人们热爱生活、珍惜当下、享受 每一个瞬间。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文化背景介绍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简要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如四合院、江南水乡等,以及它 们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文人雅士的生活追求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巩固所学的知识 点,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运用 能力。
参与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估
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 论和发言,展示自己 的学习成果和思考能 力。
通过评估了解自己的 学习状况和不足之处 ,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和策略。
按时完成并提交课后 作业,根据作业完成 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 和反馈。
关键语句理解与赏析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雅舍”形象,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学会欣赏美,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会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描述事物。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雅舍”形象。
(2)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展示课文《雅舍》,引导学生思考:“雅舍”是什么样的地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雅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全班交流:作者是如何描绘“雅舍”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美好事物的看法。
四、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心中的雅舍”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美好事物的图片或文章,进行交流分享。
(2)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用相机或画笔记录下来。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拓展作业:评价学生在收集、交流和分享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

小学课文《雅舍》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雅舍”的喜爱之情,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2)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分析课文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雅舍”,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房子可以被称为‘雅舍’?”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雅舍”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4. 品味语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让学生体会作者对“雅舍”的喜爱之情。
5. 知识拓展介绍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画你心中的“雅舍”。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

雅舍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雅舍”这篇课文的作者、时代背景及文学价值。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雅舍”,让学生领悟到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感受“雅舍”的意境。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时代背景介绍:介绍课文作者及时代背景,使学生了解“雅舍”的文学价值。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与解析。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领悟课文所传达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雅舍”的意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作者及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句式。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雅舍》教案设计

简要介绍梁实秋先生的生平、文 学成就及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 解作者的文学地位和影响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 握《雅舍》一文的基本内 容、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 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 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其阅 读和鉴赏能力。
氛围。
文本风格与美学价值
朴实自然的风格
文章以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为特点,不刻意追求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而是以 平实的语言展现雅舍的美好之处,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自然。
深厚的美学价值
文章通过对雅舍的细致描绘和深入剖析,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审 美追求。雅舍虽然简朴,但却蕴含着深厚的美学价值,它所代表的是一种返璞 归真、追求自然和和谐的生活理念。
关键句段解读及意义
“雅舍虽比不得进士第,但也有窗是窗、门是门”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雅舍的喜爱和认可,虽然雅舍不是进士第那样的高贵府邸,但它也 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窗是窗,门是门,意味着雅舍虽然简朴,但并不失规矩和秩序。
“树与人终日殷勤相对,弄清风明月,却相顾无言”
这句话通过树与人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在雅舍中享受自然之美的惬意和宁静。树与人虽 然无法言语交流,但却能通过清风明月等自然元素进行沟通,营造出一种和谐而美好的
创设多元化的阅读情境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诵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创设多元 化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究文本的 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05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视野
探讨中西方居住观念差异
[精品]雅舍教案设计.doc
![[精品]雅舍教案设计.doc](https://img.taocdn.com/s3/m/6678bac1aaea998fcd220e82.png)
《雅舍》教学设计成都市树德中学徐玉秀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句,理解“雅舍”之“陋”以及雅舍之“雅”。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培养学生在逆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心灵小屋的主人,诗意地享受现实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由形入神地把握文章内蕴教学难点:1、由形入神地把握文章内蕴2、引导学生用美的心灵去审视世界。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活动:朗读、讨论、交流、质疑问难、写作教学过程:一、导入(二选一)由现实中对中国人与房子的关系导入(引出“房奴”这个词及房价高造成中国人幸福感缺失的现状,与本课教学目的中“做心灵小屋的主人,诗意地享受现实生活的人生态度”相照应)(幻灯片1)二、整体感知,筛选整合信息,结合预习,概括作者描写了雅舍哪些方面的什么特点。
问题一:此文既题为“雅舍”,则作者写作重点自为“雅舍”,那么大家能否快速浏览第一段,找出一句最能体现“雅舍”特点的语句来?请简要概括其特点(幻灯片2)1、摘句:纵然不能避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有个性就可爱。
2、展示作者写作的角度,学生用简要的字词概括其特点(幻灯片3)3、结合雅舍简陋的特点,介绍雅舍的由来(幻灯片4)三、提取关键信息,体会雅舍个性中的可爱之处,理解雅舍之“雅”。
问题二:雅舍之雅就在于它的可爱,作者描写了雅舍哪些可爱之处?(幻灯片5)其中要补充的内容有:1、客雅一联系《陋室铭》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及雅舍宾客来访的事实。
2、景雅一物质形态未能尽如人意,作者就从自然界去找快乐,觅情趣。
这种在困境中发现诗意,欣赏诗意的雅兴其实源于豁达乐观的态度,比起一碰到逆境就沮丧、颓废,总是要积极得多。
(幻灯片6)3、情雅一布置俱不从俗,自由写作,情趣高雅。
四、深入思考,通过几个难句的理解来体会本文中蕴藏的作者的人生旨趣。
问题三:如此个性突出的陋室,作者身居于此却处之泰然,还欣欣然命名为”雅舍”,这其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态度?(抓关键语段,自由朗读,思考寄寓其中的情感、批注,交流)(幻灯片7)1、显示关键句:(幻灯片8)(1)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的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 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
职业高中教材《雅舍》教案

《雅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雅舍》的内容;(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优美的语言和表达技巧;(3)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并掌握文中的修辞手法;(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文中优美语句的欣赏和分析;(3)文中成语和典故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文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文中某些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3)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入理解课文;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4. 写作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3. 欣赏与分析: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优美语句,分析并掌握其中的修辞手法;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5.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6. 课堂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练习,了解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4.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舍》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感知,理解雅舍之“陋”及雅舍之“雅”的具体表现。
2.评点赏析,明确作者的人生旨趣:超然、从容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
3.品读句段,体味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诙谐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1.由形入神,把握文章内蕴。
2.重点指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言简意丰、谐趣横生语言特点。
【课前准备】(课前 3 分钟播放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关于梁实秋的介绍)梁实秋,浙江人。
著名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
曾任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教授;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教授。
1987 年在台湾去世。
主张“文学无阶级”,不主张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反对思想统一,要求思想自由。
曾和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梁实秋曾被鲁迅先生斥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梁实秋一生著书丰厚: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40 卷;著成100 万字的《英国文学史》,写有《雅舍小品》及其续集五部。
其中《雅舍小品》奠定了梁实秋散文大家的地位,至今无人比肩。
【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认识作者:走近华语世界一代文学宗师教师导入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文大家梁实秋的一篇经典散文《雅舍》。
说到散文,我们无法绕开梁实秋,因为在中国浩瀚的现代散文世界中,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至今无人比肩。
人们这样评价梁实秋和他的《雅舍小品》:---------(屏幕)20世纪华语世界一代文学宗师。
世界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雅舍小品》存在。
朱光潜:《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著作之上。
译介沙翁之事,可由他人承担,但书写《雅舍小品》,则鲜有替人。
周国平:今人的散文,我最喜欢梁实秋的《雅舍小品》。
他的散文寄至味于平淡。
而平淡不仅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
为此,中国书籍出版社把他的《雅舍》收录到《人要读的60 篇散文》。
过渡语:评价如此之高,当然是先睹为快。
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文本,说说雅舍之雅。
二、自读感知:说说“雅舍”之“雅”解题:雅舍,是梁实秋先生在四川定居的住宅名,他的代表作便是散文集《雅舍小品》,以后又出版了三本续集再加合集,奠定了梁实秋作为散文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
而《雅舍小品》开宗首篇便是《雅舍》。
本文命名为“雅舍”,实际上是记述半山腰的一间陋室。
明明是“陋”,却偏要称“雅”,这表现了作者对所处战争年代的无奈,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自嘲、自讽,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情致和心态。
代文人写自己居住的楼、室、、园的文章很多。
尽人皆知的《陋室》字数不多,着重在表心迹,至于刘禹的陋室究竟如何陋?非“醉翁” 之意,不若“雅舍”本身描淋漓尽致,使者身其境。
1.要求:以文本依据,“雅舍”雅在哪里?2.。
( 3―― 4 分)3.明确“雅舍”之“雅”体在哪几个方面。
渡:抗期,梁秋被国民党政府聘中小学教科写主任。
日占北京后,局危,雨,梁秋辞一家老小,只身一人随教科写来到重北碚。
并与人在一半山腰合几破房,就是文中所的雅舍。
完全文,我可以雅舍之“陋” 在多多:(学生分析,大致形成以下)1. 构陋,不蔽雨(第 1 段)2. 地点荒凉,地偏高(第 2 段)3. 隔声,鼠蚊(第 3 段)4. 大雨屋,室狼藉(第 4 段)5. 朴,毫无新奇(第 5 段):得直白一些,就像民工住的“ 易房” 。
那么一个居所到底“雅” 在哪里呢?学生明确,教充:1.雅友至――(第2段)“ 笑有儒,往来无白丁”。
(梁秋住后,冰心,老舍,吴祖光,亦代,雪林等常来坐客品茶,文)2.景色雅致――“开窗莫妙于借景”(李《情偶寄》)。
室内陋,但窗外美景,秀色可餐。
李白云:“清朗月不用一”;曰:“惟江上之清,与山之明月,耳得之而声,目遇之而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不俗―― (第 5 段)屋内朴却脱俗,透出主人思想情趣之雅。
4、既然称其雅舍, 作者什么又致的描述了它的" 陋"? 它 " 雅在哪里 "?" 陋 " 在哪里 ?、运用欲先抑的手法,后文写雅舍之“雅”和自己“雅舍” 的喜蓄。
(意即可)5、作者从几方面描“雅舍”的美?四个方面:位置、居室、月夜、。
每个方面都于平中奇,凡中美,并且都由幽默的眼睛和心灵“ ”出其特殊性来的。
第三、四三、探究意旨:心灵减!1.引:《雅舍》,明明是破房却偏称“雅舍”,居于陋室却能得雅意。
常人以忍受的,而梁秋却一住 7 年。
而且文中多句表明了梁秋雅舍的看法。
如:① 建造房屋最是。
⋯⋯我的好感油然而生。
② 屋内坡度甚大⋯⋯鼓腹而下⋯⋯我久而安之。
⋯⋯亦不有大不便。
③ 鼠蚊侵⋯⋯但是我仍安之。
2.你能用一二个准确概括作者的人生姿?(学生答,教板)3.教延伸:人生感言。
余秋雨《霜冷长河》中有一篇文章《为自己减刑》,说现实生活中,往往一点小小的不如意,常常会成为一个人“心造的监狱”,让自己的人生困顿不堪。
所以,人要善于给自己减刑。
论雅舍的物质环境,与一座“牢狱”相似,但梁实秋却以他平和、达观的心态,化简陋为朴雅,化苦涩为意趣。
梁实秋以豁达的心胸,不就是在为心灵减负,为自己“减刑”吗?(屏幕)柏拉图说过:境由心造。
人的心灵是一个特别的地方。
当你患得患失时,它是痛苦的枷锁;当你知足常乐时,它是幸福的天堂。
陶渊明义挣脱官场尘网,走向了使自己心灵空明澄澈的大自然,他为自己心灵“减负” ,文学史上因此多了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
李白寄情山水,尽情享受着心灵的舒畅与放达,他也为自己的心灵“减了负”,文学史多了一位“诗仙”。
他们给我们的启示在于:面对困境,每个人都要做好人生的减法,只有丢掉心灵的负重,疲惫的脚步才能变得轻盈。
人,要学会为心灵减负,给自己“减刑”!4.过渡语:下面我请大家听读第三四段朗读录音。
同学们可以跟读。
再次感受梁实秋达观平和的人生境界。
同时,也请大家关注一下本文的语言: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本文语言的特点。
四、品读文段:评点梁实秋的说话艺术1.听读第三四段。
2.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诙谐学生说出特点,教师要求举例,并让学生试读。
幽默诙谐用词诙谐:“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一是用词幽默。
“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
―――夸张,比喻,形象幽默。
用整句写破败:“有窗而无玻璃,,雨来则渗如滴漏”。
――用整饬雅致的骈句写房屋的破旧、残损。
屋顶湿印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这里的描写不觉凄惨,也不慌乱惊惧,反觉情趣横生。
破败的东西成了观赏对象。
这是一种幽默之术。
问:为何用幽默之语?----学生理解:对苦涩的稀释,为心灵减负典雅教师举例对比,让学生感受典雅:―――(屏幕)教师:文言词藻和文言句式。
----梁文的主流词汇是典雅的文言词藻。
古文句法使文句典雅庄重,而且词约意丰,音韵和谐。
板书:典雅板书:一种语言风格:诙谐典雅3.学生品读。
①教师过渡:听人家读,我们自己也试一试。
选一段你最喜欢的文段,读一读。
再次感受经典散文的魅力。
(选一个最好的学生。
配音)②学生默准,教开始播放音,造气氛。
③指名朗。
④略作点。
五、感悟:“因它在那里”!1.教教学束:“因它在那里!” 句出自英国登山家治洛里之口。
1924 年 6 月 8 日,当第一屡曙光照耀在喜拉雅山北坡上的候,第三次攀登珠穆朗峰的英国登山家治洛里在距离峰峰差 610 米的候失去了生命。
把穆朗峰身的梦想和敬仰虔都留在了8 千多米的山。
事先,曾有人他:你已两次境,什么那么著?” 治洛里平静地:“因它在那里!”就那么,只是“因它在那里”。
同,与珠峰等高的梁秋,30 年代迅称之“ 家的本家的乏走狗”,50 年代毛把他定性“反文人”。
梁秋的名字在大消失了几十年。
而今,半个世去了,月没有磨反而更增加了梁秋散文的魅力。
什么是典?典就是光磨洗之后剩下的最有价的西。
今天我学梁秋的散文,也无需解,因,在浩瀚的散文世界中,梁秋,他在那里!2.推荐:梁秋小品集《雅舍菁》。
如果有趣的学生,可以一些梁秋和迅的文,如梁秋的《迅》一文,此文甚至可以学生一步懂必修二中《祝福》篇小。
板一种人生度:达平和心灵减陋 ----→雅一种言格:典雅苦稀既然称其雅舍,作者什么又致的描述了它的" 陋"?它 " 雅在哪里 "?" 陋 " 在哪里 ?1、运用欲先抑的手法,后文写雅舍之“雅”和自己“雅舍”的喜蓄。
(意即可)2、雅舍陋:1)外形:构陋,不蔽雨(第 1 段)2)地点荒凉,地偏高(第 2 段)3)隔声、鼠子瞰灯、聚蚊成雷(第3段)4)大雨屋、室狼藉(第 4 段)5)朴(第 5 段 )雅舍雅:(1)若地点荒凉,月明之夕,或雨之夜,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路乃情(第 2 段)(到如此荒凉之所友的必是主人的知己,俗“人以群分”,梁秋乃是典型的文人,客想必定是雅客,如此一群雅人点此居所,何陋之有呢?)(2)“雅舍”最宜月夜——地高,得月先⋯⋯此尤幽。
(3)雨蒙蒙之,“雅舍”亦复有趣(第 4 段)(面月夜幽之景、雨生趣之情,我油然想到的是⋯⋯的情景不就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雅)(4)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
(5)“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
(第 5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