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社会管理模式初探(张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型社会管理模式初探

区委党校培训科张兵

服务型管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服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根本改变,即由行政管理为本的管理模式向以服务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模式的转变。社会管理则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服务式管理实现了从宏观指导到微观服务的转变,对于政府社会管理创新有着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它将宏观层面的政府管理引到了微观层面的为民服务,实现了管理模式的转型和管理体制的变革。

一、服务型社会管理模式的内涵及特征

(一)服务型社会管理模式的内涵

社会管理通常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在内的社会管理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领域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服务式社会管理则是把服务环节提升,使之能发挥组织、协调以及监督和控制的功能,从而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它是在现有的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按照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进和改革,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服务式社会管理是对传统管理理念的更新和改进,是社会管理创

新的一种新思路和方法,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服务型社会管理模式的特征

服务式社会管理模式相较于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性:

1.鲜明的时代性。服务式社会管理是在中央提出服务型政府口号下相伴而生的,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臵政府于服务者角色,并按照公民意志建立起来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服务式社会管理就是服务型政府的首要和中心任务,政府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等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人民谋福祉,服务人民,使建设成果能惠及普通百姓。脱离了这个根本,整个社会建设就失去了方向,有可能变成少数人谋福利的工具,使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服务式社会管理与服务型政府的理念相辅相成,顺应了社会发展规律,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有效承接了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使社会管理进入科学化、人性化的正确轨道。

2.突出人本管理的思想。人本管理最早见诸于企业管理,是指把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以员工的能力、特长等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最大限度地开发员工的潜力,达到最佳的工作绩效。服务式社会管理将人本管理穿插其中,通过有效积聚社会资源特别是广大群众资源,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建立遍及社区的群众自治组织,比如邻里守望点,社区老年巡逻队、纠纷调解员等使民众作为社会管理

的主体,缓和改善了邻里关系,丰富充实了老年生活,在使民众受益的同时使社会管理实现了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

3.管理主体多元化。服务式社会管理的主体不仅有包括基层、中层、高层在内的各级政府组织,还包括村民自治组织、社区自治组织以及其他社团组织。服务式社会管理通过合理地资源调配,将它们进行有机结合,使之互为补充,共同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出谋划策,为危机的源头治理和防范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多元化的社会管理主体以服务为宗旨,在行动上高度地统一,及时有效地将社会管理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

二、施行服务型社会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施行服务型社会管理的可行性

1.高度统一的管理主体为服务型社会管理奠定了组织基础。服务式社会管理要真正落到实处,就不能上欺下瞒,政出不行,朝令夕改,而是要遵从一个共同的管理宗旨和目标,统一行动,使管理产生高效。纵观当今中国,各级行政主体都在党委领导下工作,自治组织也都有明确的宗旨和目标,工作受上级行政组织的指导。也就是说,中国的社会管理主体是高度统一的,在日常社会管理中能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社会管理目标。这是中国行政集权制的一大优势,也为服务式社会管理模式的推行奠定了组织基础。

2.充足的资金和人才保证为服务型社会管理奠定了物质和智力基础。随着中国迈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行列,财政资金预算也水涨船高,行政支出的加大也为服务式社会管理模式的推行奠定了物质基

础。不断发生的信访事件、社会暴力事件等等仅靠司法、检察、公安等系统来解决力量甚微,现如今严重的“警民冲突”、“官民冲突”就反映了传统的强制性执法手段的低劣和不合时宜。服务式社会管理不是放弃了用司法等手段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是在有效化解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将“情”不能解决的问题诉诸于“法”,推进法治进程的前进。中国有大量的法律、管理类的人才,吸收他们进入社会管理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有效利用了丰富的人才资源的同时,也为服务式社会管理奠定了坚实智力基础。

3.以和为贵的中华文化精髓为服务型社会管理奠定了历史基础。中华文化在儒家精神的指引下前行了几千年,以和为贵的精髓深入人心。放之全世界,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胡锦涛同志也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思想。服务式社会管理就是要在和谐社会里,充分运用管理者的智慧进行情感疏导,用“君子和而不同”的理念去感化和教育人,从而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而这一切,在一个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国度里,一个善武好斗的国度里能够达到吗?以和为贵的中华文化精髓为服务式社会管理奠定了厚实的历史基础。

(二)施行服务型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1.是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当今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复杂,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传统的偏重政府强制推行式的社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社会治理,人民群众对于政府的要求和利益诉求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这其中一部分可能是

因为部分党员干部不作为、甚至乱作为所导致的,另一部分则是传统的强制命令式的管理方式,比如强制拆迁、强制征地等都严重损害了“官民关系”、“警民关系”,这都是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不同步的突出表现。胡锦涛书记也认为“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他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都在觉醒,网络的普及、信息的发达,都使服务式社会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2.是适应不断提升的社会诉求的需要。近些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飞跃上升期,老百姓在吃饱穿暖的同时,对政府的意见也不断增多,群众与干部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凸显出来了。人民群众的社会诉求在提升,群众愿望在升级。各级行政执法机构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走上了经济小康,但是在精神小康方面却准备不足,远远落在了后头。胡锦涛书记也在重要会议上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防止精神懈怠的危险”,精神懈怠就会准备不足,准备不足群众就会起来和你闹。尤其是随着社会公众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过去遗留的一些问题都在现今凸显,过去坚不可摧的合法性基础都失去了依据。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过去总以为发展慢了不行,现在看来,发展起来之后,发展快了问题更多,更棘手、更复杂。”这句话正好反映了当今社会管理中遇到的尖锐矛盾,服务型社会管理就是适应了现今不断提升的社会诉求应运而生的,有着极强的时代性特征。

3.是解决不断增加的社会冲突的需要。市场经济初期以及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