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二章系统可靠性模型01

合集下载

05第二章系统可靠性模型03

05第二章系统可靠性模型03
第 二 章 系统可靠性模型
1
内容提要
§ 2—3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一、定义和特点 二、可靠性框图 三、数学模型 四、提高串联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2—4 并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一. 定义和特点 二、可靠性框图 三、数学模型 四、提高并联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2-5 混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一、 串并联系统(附加单元系统) 二、并串联系统(附加通路系统) 三、较复杂的混联系统
一、 串并联系统(附加单元系统),图2—20。 27
20
上图串联了n个组成单元,而每个组 成单元由m个基本单元并联。
28
设每个组成单元的可靠度为Ri(t),则 RS1(t):
n
Rs1(t) 1 (1 Ri (t))m (2-18) i1
(括号里为每个并联系统的可靠性)
二、并串联系统(附加通路系统),图2-21
17
求: (1) 滤网堵塞时的可靠度、失效率、
21
平均寿命;
(2) 滤网破损时的可靠度、失效率、 平均寿命。
解 :(1 ) 滤网堵塞时系统的可靠性框图2-18, 为串联系统。
18
由于 λ = 常数,所以其为指数分布。
22
故有:
2
s i 5105 1105 i1
6 10 5 h-1
RS (1000) est e61051000 e0.06 0.94176
1 2 1 2
1 5 105
1 1105
1 (5 1) 105
10333.3h
25
S
(t)
e1t 1
e2t 2
e1t e2t
(1 2 )e(12 )t
e(12 )t
5105
e51051000 1105 e11051000 (5 1) 105 e e e 51051000 11051000 61051000

《可靠性模型》课件

《可靠性模型》课件

确定失效后果和影响
评估每种失效模式可能导致的后果和影响,以便在 可靠性模型中考虑相应的可靠性参数和指标。
进行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 (FMEA)
通过FMEA方法,对每种失效模式进行风险 优先度评估,以便优先处理对系统可靠性影 响较大的失效模式。
确定可靠性参数和模型假设
选择合适的可靠性参数
根据系统特性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可靠性参数,如平均故 障间隔时间(MTBF)、故障率等。
模型评估指标
准确率
衡量模型正确预测的比例。
召回率
衡量模型发现真正正例的能力。
F1分数
准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数,综合衡量模型性能。
AUC-ROC
衡量模型在所有可能阈值下的性能,常用于分类问题。
04 可靠性模型的应用
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
通过分析产品中潜在的故障模式,评估其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从而在设计阶段预防和减少故障。
在维修决策中的应用
维修计划制定
根据可靠性模型预测设备或系统的故障 率,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降低维修成 本。
VS
维修策略优化
通过分析设备或系统的可靠性数据,优化 维修策略,提高维修效率和设备可用性。
在可靠性预测和评估中的应用
可靠性评估
通过可靠性模型对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进行 评估,为产品设计、生产和维修提供依据。
确定系统的边界和约束条件
02 确定系统的边界和约束条件有助于将可靠性模型的范
围和限制条件明确化。
建立系统结构图
03
通过建立系统结构图,可以直观地表示系统中各组成
部分之间的连接和依赖关系。
确定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
分析可能的失效模式
分析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失效模式,包括硬 件故障、软件错误、人为操作失误等。

第二章系统可靠性模型

第二章系统可靠性模型
其文氏图为
图 De Morgan 律 ② 文氏图
(5)覆盖律
15
①A∪A'B=A∪B
覆盖律文氏图为。
图 覆盖律 ① 文氏图
② A(A'∪B)= AB
覆盖律文氏图为。
图 覆盖律②文氏图
16
③ AB∪A'C∪CB = AB∪A'C
覆盖律文氏图见下图
图 覆 盖 律 ③ 文 氏 图
17 ④ (A∪B)(A'∪C)(C∪B) = (A∪B)(A'∪C) 覆盖律文氏图见下图 所示。
P (x x x )
Pr ( x1 ) Pr ( x2 ) Pr ( x3 ) Pr ( x1 x2 ) Pr ( x1 x3 ) Pr ( x2 x3 ) Pr ( x1 x2 x3 )
30
即 Pr ( x1 x2 x3 )
Pr ( x1 ) Pr ( x2 ) Pr ( x3 ) Pr ( x1 x2 ) Pr ( x1 x3 ) Pr ( x2 x3 ) Pr ( x1 x2 x3 )
逻辑代数有三大分支:① 以集合为研究对象的称集合代 数;② 以开关线路分析的形式表示的称开关代数;③以命题 为研究对象称命题代数。 由于产品失效或成功是由零、部件失效或成功的集合形成 的,所以研究产品失效,首先应研究集合的运算。
1. 集合的并、交、补运算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总体或全体。 为分析直观起见,用文氏图来说明集合的运算。 (1)集合的并仍为集合,如图2-7(a)中阴影部分
12
A∩B = A· B = AB
书中讲了布尔代数的七个定理 : (1) 基元互补律、(2) 双 补律、(3)德· 摩根定律(De Morgan律)、(4) 等 幂律、(5) 复盖律、(6)归并律和(7)对偶性定理。

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的可靠性
1
2
n
Se Sw
待机单元
工作单元
检测装置
装换装置
第三讲 系统的可靠性
第三讲 系统的可靠性
如系统中失效检测和装换装置可靠度为1,各单元元件在储存期内不影响其寿命,当各单元失效率相同时,系统的可靠度为: (3-17) 如果旁联系统分别由1和2两个单元组成,其失效检测和转换装置的可靠性为Rsw,则该旁联系统的可靠度为: (3-18) 并联系统和表决系统都是工作冗余,也叫热储备,而旁联系统为非工作冗余,也叫冷储备。
第三讲 系统的可靠性
第三讲 系统的可靠性
第三讲 系统的可靠性
若各单元的寿命均服从指数分布,即Ri(t)=e-it,式中i为第i个单元的失效率,则: (3-2) 式中s为串联系统的失效率: (3-3) 串联系统的平均寿命定义为: (3-4)
如各单元的失效率均相等,则有: s=n (3-5) MTTFs=1/n (3-6) 串联系统的可靠度好象链条的可靠度,只要链条中任一链环断裂,链条就坏,所以,链条的寿命是由强度最差,寿命做短的链环来决定,所以,串联系统又叫链条模型。 [例题] 如果一个串联系统由10个失效率 均等于10-5/h的单元组成,且已知各单元的寿命均服从指数分布,试求该系统的失效率,平均寿命MTTFs及工作到104h时的可靠度Rs(104h). 解:将n=10, =10-5/h代入式(3-5)可得: =1010-5/h=10-4/h MTTFs=1/ s=1/(10-4/h)=104h 将 s,t=104h代入式(3-2)可得 Rs(104h)=e-10-4 104=e-1=0.368
第三讲 系统的可靠性
第三讲 系统的可靠性
若各单元的寿命均服从指数分布,即R(t)=e- t, 为各单元的失效率,则系统可靠度Rs(t)为: (3-14) 所以: (3-15) 用归纳法可证明:

系统稳定性设计: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系统稳定性设计: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系统稳定性设计: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一章:引言1.1 问题的背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各种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等等。

这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用户和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如果系统经常出现故障或不稳定,将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用户流失。

因此,设计一个稳定和可靠的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1.2 目标与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设计稳定的系统,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分析系统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和策略,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开发人员和系统管理员更好地设计和维护系统。

第二章:系统稳定性的关键要素2.1 硬件硬件是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是确保系统稳定性的重要一步。

首先要考虑的是硬件的可靠性和性能。

选择具有高可靠性和性能的硬件设备,可以有效减少硬件故障导致的系统崩溃。

另外,还需要考虑硬件的容错性和扩展性,以应对故障和系统需求的变化。

2.2 软件软件是系统稳定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选择合适的软件平台和工具是确保系统稳定性的关键。

首先要考虑的是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选择经过充分测试和验证的软件,可以减少软件漏洞和错误导致的系统崩溃。

另外,还需要考虑软件的兼容性和可维护性,以便后续的系统更新和维护工作。

2.3 系统架构系统架构是系统稳定性的基石。

一个良好的系统架构应该具备高可用性、容错性和可扩展性。

首先要考虑的是系统的可用性。

通过设计冗余和负载均衡机制,可以确保系统在一个组件或节点故障的情况下仍然可用。

另外,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容错性和可扩展性,以应对故障和系统需求的变化。

第三章:系统稳定性的设计策略3.1 容错设计容错设计是确保系统稳定性的重要策略之一。

容错设计可以在系统出现故障时保持系统的可用性。

容错设计包括冗余设计、备份设计和故障转移设计等。

通过在系统中引入冗余组件和备份数据,可以在一个组件或数据出现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组件和数据,从而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3.2 负载均衡设计负载均衡设计是确保系统稳定性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系统可靠性模型

系统可靠性模型

第二节 布尔代数,容斥原理和不交型 算法简介
► 二 容斥原理 ► 容斥原理是集合数学中的一个命题。从生
活中的实例可以知道,容斥原理算法,通俗 地说,就是一种加加减减,逐项逼近问题的 正确解答的算法。
► 为方便解决这类问题,我们介绍下容斥原 理公式
第二节 布尔代数,容斥原理和不交型 算法简介
► 1 集合相容和不相容 ► 若集合A与集合B有公共元素,则称为A与B
参照书中实例2-1,2-2
第二节 布尔代数,容斥原理和不交型 算法简介
► 三,不交型算法 ► 1 不交型布尔代数及其运算规则 ► 对于一般情况(若有n个变量)的不交并计
算公式如下:
► 同上述的集合代数及布尔代数一样,不交 型布尔代数也有以下规律及定理
第二节 布尔代数,容斥原理和不交型 算法简介

► 学习书中例子2-3
第四节 并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一个系统由n个单元A1,A2,…An组成,如 果只要有一个单元工作,系统就能工作,或 者说只有当所有单元都失效时,系统猜失效, 我们称为并联系统。
► 由于公式较多,所以希望认真看看书本内容 以及例子2-4
第五节 混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1 串并联系统(附加单元系统)
第八节 一般网络的可靠性模型
► 五 不交最小路集法 ► 不交最小路法,即是首先枚举任意网络的
所有最小路集,列出系统工作的最小路集表 达式,利用概率论和布尔代数有关公式求系 统的可靠度。 ► 见书中例2-11
第三章 可靠性预计和分配
► 第一节 可靠性预计概述 ► 第二节 元器件失效率的预计 ► 第三节 系统的可靠性预计 ► 第四节 可靠性分配
第四节 可靠性分配
► 一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分配 ► 1 等分配法 ► 2 利用预计值的分配法 ► 3 阿林斯分配法 ► 4 代数分配法 ► 5 “努力最小算法”分配法

《系统可靠性分析》PPT课件

《系统可靠性分析》PPT课件

d t
0
假设n(t)表示t时刻失效的产品数,△n(t)表示在(t, t+△t)时间内失效的产品数。
累 积 失 效 概 率 为 : F ˆ(t)= 到 t时 试 刻 验 失 产 效 品 的 总 产 数 品 数 = n N (t)
失效概率密度为:
3、失效率
(1)失效率定义
失效率(瞬时失效率)是:“工作到t时刻尚未 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t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 的概率”,也称为失效率函数,记为λ(t)。由失 效率的定义可知,在t时刻完好的产品,在(t, t+△t)时间内失效的概率为:
5、寿命方差与标准差
平均寿命能够说明一批产品寿命的平均 水平,而寿命方差和寿命标准差则能够反映 产品寿命的离散程度。产品寿命方差的定义 为:
2 ( t -) 2f(t)d t t2f(t)d t2
0
0
如果n个产品抽样测试的寿命分别为t1,t2,…, tn,产品寿命平均值与方差分别为:
可修产品平均寿命MTBF估计值为:
MTTF
1
n
nj
tij
N i1 j1
式中:N为测试产品所有的故障数; ni为第i个测试产品的故障数;
如果仅考虑首次失效 前的一段工作时间,
tij为第i个产品第j-1次故障到第j次故障 的工作时间,单位为h。
两者平均寿命θ估
计值为:
所 有 产 总 品 的 总 故 的 障 工 数 作 时 间 N 1iN 1ti
P(t)=P(T>t) P(t)具有下面三条性质: (1)P(t)为时间的递减函数; (2)0≤ P(t) ≤ 1; (3)P(t=0)=1;P(t=∞)=0 系统或设备的可靠性是一个与时间有密切关系的 量,使用时间越长,系统越不可靠。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第一章引言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应用范围广泛,覆盖了政府、企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不断涌现出新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因此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分别从安全性和可靠性两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二章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指在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对系统中包含的信息进行保密、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保密性保密性是指信息系统中包含的信息只被授权的用户所知晓,未经授权的人无法获取其中的内容。

在信息系统的构建中,必须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和权限控制,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有权限访问的内容,从而保证系统中信息的保密性。

2.2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信息系统中包含的信息不被篡改、损毁等,即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信息系统必须对信息进行保护,确保其不被未经授权的人修改、删除等操作。

2.3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信息系统对于授权的用户在合理的时间内能够正常使用。

信息系统必须具有高可用性,能够在受到攻击时迅速恢复,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2.4安全威胁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如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

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机制,对这些安全威胁进行识别和防御。

第三章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在面对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仍能够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能力。

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容错性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例如硬件故障、软件故障等。

信息系统必须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修复,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3.2可拓展性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信息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拓展性,能够随时扩大系统容量或增加新的业务需求,满足企业或个人的需求。

3.3可恢复性信息系统在受到攻击或其他因素的破坏时,需要能够尽快地恢复系统,确保数据能够得到及时的还原和恢复。

可靠性工程每章基本概念及复习要点

可靠性工程每章基本概念及复习要点

复习要点:❖可靠性❖广义可靠性❖失效率❖MTTF(平均寿命)❖MTBF(平均事故间隔)❖维修性❖有效性❖修复度❖最小路集及求解❖最小割集及求解❖可靠寿命❖中位寿命❖特征寿命❖研究可靠性的意义❖可靠性定义中各要素的实际含义❖浴盆曲线❖可靠性中常见的分布❖简述串联系统特性❖简述并联系统特性❖简述旁联系统特性❖简述r/n系统的优势❖并-串联系统与串-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关系❖马尔可夫过程❖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性❖建立可靠性模型的一般步骤❖降额设计的基本原理❖冗余(余度)设计的基本原理❖故障树分析优缺点广义可靠性:包括可靠性、维修性、耐久性、安全性。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时期内规定条件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功能能力。

耐久性:产品在规定的使用和维修条件下,达到某种技术或经济指标极限时,完成规定功能能力。

安全性:产品在一定的功能、时间、成本等制约条件下,使人员和设备蒙受伤害和损失最小的能力可靠度R(t):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累积失效概率F(t):也称不可靠度,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失效的概率失效概率密度f(t):产品在包含t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失效率λ(t):工作到t时刻尚未失效的产品,在该时刻t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基本:实验室条件下。

应用:考虑到环境,利用,降额和其它因素的实际使用环境条件下。

任务:元器件在执行任务期间,即工作条件下的基本不可修产品平均寿命MTTF:指产品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时间可修MTBF:指相邻两次故障间的平均工作时间,称为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或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维修性: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的可维修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能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维修度M(t):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的产品发生故障后,在规定的时间(0,t)内完成修复的概率。

修复率μ(t):修理时间已达到某一时刻但尚未修复的产品在该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完成修理的概率。

第二章可靠性的数学基础及系统可靠性

第二章可靠性的数学基础及系统可靠性

∑ σˆ
2
=
1 n −1
n i =1
(ti
− t)2
∑ σ =
命的数学期望E(T),记作θ。
可靠性特征量-寿命特征量
不可修复产品
设N个不可维修产品在同样条件下试验,测得全部寿命数 据(每次失效时间)为t1,t2,… tn,则平均寿命为:
∑ t = MTTF
=
1 N
n
ti
i =1
4. 寿命特征量
若子样比较大,即N很大,则将数据分成ti为中值的 m组,每组的失效数为 ∆ri ,则
产品的可靠度是时间的函数,随着时间的增长, 产品的可靠度会越来越低,它介于1与0之间,即0≤ R(t) ≤ 1。
R(t) 1
t
0
对于不可修复的产品,可靠度的观测值的计算:
Rˆ (t) = ns (t) = 1 − nf (t)
n
n
♦ 式中,n——开始投入工作产品总数;
♦ ns(t)——到t时刻完成规定功能的产品数,即残存数; ♦ nf(t)——到t时刻未完成规定功能的产品数,即失效
♦ (1)定义的对象 “产品”的具体含义(范围)——零件、元器 件、部件、设备或系统。
♦ (2)规定的条件
规定的条件是指: ① 使用和维护条件,动力、负载条件,使用方法,使
用频次,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维修方法;
② 环境条件;
③ 贮存条件包括运输、保管条件等。
♦ (3)规定的时间
♦ 规定的时间是以时间为尺度度量产品的可靠性 特性,它是可靠性区别于产品其他特性的重要 特征。
♦ 寿命是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对不可修复的产品 指失效前的工作时间,而对可修复的产品而言 指相邻两故障间的工作时间。

可修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可修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背景介绍
可修系统是指那些 在出现故障时可以 通过修复或更换故 障组件来恢复功能 的系统。这类系统 在现实生活中非常 常见,如电力网络、 通信系统、交通网 络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复杂系统在各个领域得到 广泛应用,如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等。这些系统通 常由许多组件组成,其中任何一个组件的故障都可能 导致整个系统的失效。因此,对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 至关重要。
定义
可修系统是指那些在出现故障时能够 进行修复的系统,其可靠性分析需要 考虑系统的故障、维修和可用性等方 面。
与不可修系统的区别
与可修系统相对应的是不可修系统,不 可修系统在出现故障后无法修复,只能 进行更换或报废处理。
可修系统与可靠性工程的关系
可修系统与可靠性工 程的关系
可靠性工程
可靠性工程是一门研究产品可靠性的学科,它涉及 到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和维护等全过程。
可 修 系 统 的 可 靠 性 分 析
目 录






CATALOGUE























引 言












可 靠 性








估化念方源自法目 录壹





CATALOGUE


第二章 第三节 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第二章  第三节 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R(t ) R1 (t ) R 2 (t ) F3 (t ) R1 (t ) F2 (t ) R3 (t ) (3-1-16) F1 (t ) R 2 (t ) R3 (t ) R1 (t ) R 2 (t ) R3 (t )
如单元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即


Ri (t ) e i t
Ri (t ) P( X i t ) , i 1,2 ,n ,
且它们相互独立。由定义知系统寿命X等于各单元寿命
X max( X 1 , X 2 , , X n ) 。 Xi中的最大者,即 所以并联系统的可靠度函数为 (3-1-8)
R(t ) P( X t ) P[max( X 1 , X 2 , , X n ) t ] 1 P[max( X 1 , X 2 , , X n ) t ] 1 P( X 1 t , X 2 t , , X n t ) 1 II[1 t ) 2R0 (t )
1 1 1 1 1 2 2 3 1 3 1 2 3
(3-1-19)
特别,当各单元失效率都为时,有 3t 2 t
F (t ) 1 2e
3e
(3-1-20)
4.1 系统可靠性框图的建立
在分析系统可告靠性时,常常要将系统的工程
结构图转换成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再根据可靠 性框图以及组成系统各单元所具有的可靠性特 征量,计算出所设计系统的可靠性特征量。 系统的工程结构图是表示组成系统的单元之间 的物理关系和工作关系,而可靠性框图则是表示 系统的功能与组成系统的单元之间的可靠性功 能关系。可靠性框图与工程结构图并不完全等 价。
第四章 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03第二章系统可靠性模型01

03第二章系统可靠性模型01

3
减速机,虽在电力系统 例如汽轮厂生产的减速机 减速机 中仅是一个组合件,但也可看做是一个由轴、 齿轮、机座、机壳、螺栓、螺母、垫圈、零件、 轴承等零部件组成的系统 系统。 系统 但是应该指出的,我们该章研究的并不是 上面的狭义系统(产品等级中的一个固定等 级),而是相应于单元概念的系统,如由许 多电子元器件组成的电子整机也可以看成一 个系统等。
17
其流体系统的可靠性框图(混联 混联)为图2-4所示。 混联
再如,一个液压系统如图2-5所示。 1 - 电动机 , 2-泵, 3 - 滤油器 , 4 - 溢流阀 , 5 、6 - 单向阀 , 7 - 蓄能器 , 8 - 三位四通电 磁换向阀 , 9 - 工作油缸 。
18
19
为保证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其系 统的可靠性框为图2-6所永。
R = P ( E ) = P(1∩ 2∩ 3∩ 4) = P (1) P (2) P (3) P (4)
= R1R2 R3 R4
(二)四个灯至少亮一个 至少亮一个 (1) 产品:同前,仅失效条件为四灯全不亮 。 (2) 可靠性框图(见图3) 只要一个灯泡可 靠,系统就可靠。 (3) 线路可靠度的 概率表达式: R1 R2 R3 R4
15
从可靠性关系来看,L和C中有一个失效, 和 中有一个失效 中有一个失效, LC振荡器就失效 振荡器就失效。因此,可靠性框图为串联系 振荡器就失效 串联系 统,如图2-2所示。
16
又如,由一个泵1和两个抑制阀2、3串联 串联组 串联 成一个流体系统。抑制阀的作用 抑制阀的作用是: 抑制阀的作用 泵不工作时且倒流压力超过顺流压力,也能 阻止水倒流,其功能原理图(串联 串联)如图2-3所 阻止水倒流 串联 示。
图2-6 液压系统可靠性框图

《可靠性模型》课件

《可靠性模型》课件
参数法是根据已知的设备参数、性能指标和故障率等数据,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建立可靠性模型。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历史 数据和准确的参数信息,适用于有充足数据支持的场景。
统计法
基于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法是通过收集大量的设备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设备失效的规律,进而建立可靠性模型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长期、稳定运行数据的场景,能够反映设备的长期可靠性。
CHAPTER
02
可靠性模型的分类
概率可靠性模型
总结词:基于概率论的可靠性模型,用于描述随 机事件的不确定性。
概率可靠性模型通常用于描述复杂系统或产品的 失效行为,以及评估其可靠性指标,如可靠度、 故障概率等。
详细描述:概率可靠性模型使用概率论和随机过 程理论,对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定量描述。 它考虑了各种可能性和不确定性,能够预测产品 或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模糊可靠性模型的建立需要 专业的模糊数学知识和经验 ,以及对具体问题的深入了 解。
灰色可靠性模型
01
总结词:基于灰色系统的可 靠性模型,用于处理不完全 信息的情况。
02
详细描述:灰色可靠性模型 是一种处理不完全信息或不 确定性的模型。它使用灰色 系统理论,通过已知信息来 推导未知信息,从而评估产 品或系统的可靠性。
可靠性模型的重要性
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可靠性模型评估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可以发现潜在 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 产品质量。
降低维护成本
通过可靠性模型预测产品或系统的性能和寿命,可以制定 合理的维护计划,减少不必要的维修和更换,降低维护成 本。
提高竞争力
可靠性是产品或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通过建立可靠 性模型可以提高产品或系统的竞争力,赢得市场份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第一节 产品定义和可靠性框图的建立
一、产品定义和分级--------------------------- (3) 二、系统可靠性框图的建立------------------ (5) 三、建立可靠性模型的程序------------------ (6) 四、建立可靠性模型的示例------------------ (10)
设计优劣、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
4
产品的分级是相对的,例如汽轮厂生产的减速机,虽在电 力系统中仅是一个组合件,但也可看做是一个由轴、齿轮、 机座、机壳、螺栓、螺母、垫圈、零件、轴承等零部件组成 的系统。
但是应该指出的,我们该章研究的并不是上面的狭义系 统(产品等级中的一个固定等级),而是相应于单元概念的系 统,如由许多电子元器件组成的电子整机也可以看成一个系统 等。
第二步 是规定产品及其分系统的性能参数及 容许界限。
7 例如表2-1中第2、3和第4列举例说明了某产品性能参数清单及其容 许界限。
表2-1
性能参数及容许界限
(1)性能参数
(2)测量单位
(3)规定的要求及 容许的界限
(4)以性能超限为 标准的失效分类
1.功率输出
P0
2.信道容量 n
kW 信道数目
P0 500 500 20%
1
第二章 系统可靠性模型(1)
系统(复杂产品)是指完成特定功能的综合体,是由若干协调工作 单元的有机组合。
系统和单元的概念是相对的。例如由许多元器件组成的电子整机可 以看成一个系统,在大型复杂系统中也可以看成产品。
本章仅从系统、单元的相对意义上进行讨论,介绍各类型的系统可 靠性模型。
建立系统可靠性模型的目的:是为建立系统可靠性特征量与组成其 单元可靠性特征量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已知单元的可靠性特征量求系统 可靠性特征量。
第四步 是确定构成任务失效的条件;
失效是指产品不能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的任务。应该确定和 列出构成任务失效的条件。
例如完成任务的一个条件是发射机输出功率不能<200kw。如果导致 P0<200kw的硬件或软件失效,必然导致任务失效。表2-1第4列中举例说 明了失效判据的定义。
9
第五步 是确定寿命周期模型。
3
第一节 产品定义和可靠性框图的建立 一、产品定义和分级: 1. 产品定义 —
产品是指作单独研究和分别试验对象的任何元件、器件、设 备或系统,可以表示产品的总体、样品等。
2. 产品分级 — 生产出来的物品,分零件、部件、组合件、单机、机组、
装置、分系统、系统八个等级。 因为最终是系统在工作,因此人们认为系统可靠性是衡量
~220V
图1 工作室照明线路图
11 由于工作需要对该线路有下列两种要求:
(1)四个灯必须全亮; (2)四个灯至少亮一个。
设四个电灯的可靠度分别为
R1、R2、R3、R4 。
试建立这两种情况线路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解:(一)四个灯必须全亮情况: (1) 产品:用于工作室照亮的电工线路。灯泡为220V灯泡,电压保证百分之 百正常供电,连接导线工作绝对可靠。
5.误差范围 dm
m
dm
0
100 0
大偏差:10 dm 20 极大偏差:dm 20
第三步 是确定产品的结构界限和功能接口;
8
① 结构界限:如最大尺寸、最大重量、安全规定,人的因素限制, 材料允许能力以及其他。
② 功能接口是指只要考虑的产品包括在另一产品,产品的相互关系 就必须协调一致(兼容性)。例如人—机关系,与控制中心、功率源、 数据要求的关系等。
构成任务失效的条件为:四灯全不亮 。
(2) 可靠性框图
R1
只要一个灯泡可靠,系
统就可靠,可靠性框图为并
R2
联系统,如图3所示。
R3
R4
图3
图1
~220V
构成任务失效的条件:
1个至4个灯泡不亮 (每天天黑不亮灯)。
图1
~220V
12 ( 2) 确定产品可靠性框图
由于要求四个灯必须全亮,所以四个灯泡 必须都可靠,即可靠性框图为串联系统图(见
图2 )。
R1
R2
R3
R4
图2
图1
~220V
只要1个灯泡失效,产品(系统)就失效;或灯泡必须全可 靠产品才可靠。
(2)方框连线:方框的连线没有可靠性值(绝对可靠性值 当1处理)。
返回 2
6
三、建立可靠性模型的程序
建立可靠性 模型的程序
(1) 规定产品定义
(2) 确定产品可靠性框图 (3)确定计算产品可靠性的概率表达式
(可靠性数学模型)
1. 规定产品定义—规定产品定义有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 是确定产品目的,用途或任务;
1. 寿命周期模型是指全面描述从产品接收到报废期间的所有事件和 环境。
2. 确定产品可靠性框图
3.确定计算产品可靠性的概率表达式 (可靠性数学模型)
下面举例说明建立可靠性模型的程序:①规定产品定义,②确 定产品可靠性框图,③确定计算产品可靠性的概率表达式(可靠 性数学模型)。
返回 2
10
四、建立可靠性模型的示例 例1.设有一个工作室的照明线路如下(见图1):
可见,从事以上各种产品生产的单位都应懂得系统可靠性 的基本知识。
返回 2
5
研究系统可靠性首先应会建立可靠性框图。
二、系统可靠性框图的建立
1.建立原则: 用简明扼要的直观方法表示出产品每次使用能成功完成任务时所有元
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2.可靠性框图的组成
① 方框
② 连线
(1) 方框:每个方框只代表一个单元或功能的可靠性值, 且各单元或功能的可靠性相互独立。
n = 40+0
大偏差: 200 P0 400 极大偏差:P0 200
大偏差 : 24 n 48 极大偏差: n 24
பைடு நூலகம்
3.电压增益 A 4.侦察范围 H
dB
n mile
A 40 3
H
300
0 50
大偏差 : 30 A 37 极大偏差: A 30
大偏差 :150 H 250 极大偏差: H 150
13 (3) 确定计算产品可度度的概率表达式:
设产品的可靠事件为E,电灯可靠的事件分别为1、2、3、4 。
R1
R2
R3
R4
图2
根据可靠性框图可得
R P(E) P(1 2 3 4)
P(1) P(2) P(3)P(4)
R1R2 R3R4
14 (二)四个灯至少亮一个
(1) 产品(同前):用于工作室照亮的电工线路。灯泡为220V灯泡,电 压保证百分之百正常供电,连接导线工作绝对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