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子理论的浅谈

合集下载

单子理论_精品文档

单子理论_精品文档

单子理论单子理论是莱布尼茨认识论的基础,莱布尼茨有关认识论的所有逻辑和推理思路都可以从单子理论上找到源头,在继承笛卡尔唯理论的基础上对单子理论进行扩展和充实,也鲜明的体现了莱布尼茨的唯理论者特征,下面从单子论开始,我们来探寻一下莱布尼茨的认识论是经历怎样一个过程之后最终完善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莱布尼茨单子论。

莱布尼茨的认识论,是同他的单子论一脉相承的。

他从单子的等级出发,贬低感性,抬高理性,把感性认识看做纯粹动物的认识。

正因如此,他反对经验论,尤其是洛克的经验论。

他的《人类理智新论》,就是专门为了反对洛克的《人类理智论》而写的。

他认为经验论只抓住了个别事物,不能把握普遍的、必然性的东西。

如果仅凭经验,是动物行为。

莱布尼茨从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与个别偶然的感觉经验的区分的角度对经验论作了批判。

关于认识的主体是物质还是精神实体这一问题,莱布尼茨反对洛克关于上帝可能给物质以思想力的观点。

他认为,精神性的单子是惟一的实体,不存在物质实体,认识的主体自然不可能是物质实体。

在真理观上,莱布尼茨认为有两种真理:“推理的真理”和“事实的真理”。

他在确定两者的区别时,叙述了它们的原则。

一个是矛盾原则,由于这一原则,我们才认为其中隐藏矛盾的东西是谬误的,而与谬误相对立的东西则是真实的。

他在《人类理智新论》中,比较详细地叙述了矛盾原则:任何一个判断要么是真实的,要么是谬误的。

这包含两个真实的判断:1、一个判断不可能既是真实的同时又是谬误的;2、一个判断不可能既不是真实的又不是谬误的,莱布尼茨主张唯理论的真理观,认为推理的真理是以心灵为其源泉的,而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在莱布尼茨看来,对实际事物的认识中,由于人类找不到最终的即充分的理由,因而这些事物以及与它们相符合的真理都是偶然的。

莱布尼茨强调,“偶性”是仅对我们人类而言的,因为人类无法找到事实。

真理之实在性的充足理由;对上帝来说,一切真理都是直觉的,推理的真理与事实的真理之间并无差异,因为这个世界及其原则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能看到一切。

单子论的名词解释

单子论的名词解释

单子论的名词解释单子论是一种哲学观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中个体化、疏离感的反思,试图从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中寻找出一种新的平衡点。

尽管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适用方式,但单子论的核心观点是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一、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单子论首先关注的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往往被大环境所塑造,缺乏自我独立性。

单子论试图从这种关系中解放出来,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个体应该不被外界约束,能够自主思考、自由选择,并独立行动。

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单子论认为,自由意志是个体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基础。

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和能力做出自己的决策,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社会的规范和期望。

个体的自由意志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资源,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

三、个体的独特性单子论主张,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应该被认可和尊重。

个体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外部特征上,还包括个体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等内在特质。

单子论提倡个体展示自己的独特性,追求真实的自我,不随波逐流。

四、自律与责任尽管单子论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它并不等同于放任自由。

单子论认为,个体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并且有责任去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道德和伦理规范。

该观点认为,自律是实现个体自主性的基础,也是个体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基石。

五、个体关系的多样性单子论不仅关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还强调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见。

单子论鼓励人们之间进行对话、交流,并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彼此。

个体关系的多样性是社会的财富,也是个体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体现。

六、实现个体价值的探索单子论本质上是一种尊重个体的哲学观念,但它并不是一种孤立、排他的理念。

单子论认为,个体的价值和自主性应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的参与来实现。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不断变化和交织,单子论鼓励个体在这种关系中寻找、发现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单子理论

单子理论

单子理论是莱布尼茨认识论的基础,莱布尼茨有关认识论的所有逻辑和推理思路都可以从单子理论上找到源头,在继承笛卡尔唯理论的基础上对单子理论进行扩展和充实,也鲜明的体现了莱布尼茨的唯理论者特征,下面从单子论开始,我们来探寻一下莱布尼茨的认识论是经历怎样一个过程之后最终完善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莱布尼茨单子论。

莱布尼茨的认识论,是同他的单子论一脉相承的。

他从单子的等级出发,贬低感性,抬高理性,把感性认识看做纯粹动物的认识。

正因如此,他反对经验论,尤其是洛克的经验论。

他的《人类理智新论》,就是专门为了反对洛克的《人类理智论》而写的。

他认为经验论只抓住了个别事物,不能把握普遍的、必然性的东西。

如果仅凭经验,是动物行为。

莱布尼茨从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与个别偶然的感觉经验的区分的角度对经验论作了批判。

作为一个唯理论者,莱布尼茨企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理论,莱布尼茨继承了笛卡尔的唯理论,主张“天赋观念”论。

他认为,单子没有可供外界事物出入的窗户,不能接受任何外来事物的影响,因此,认识也就不可能有任何客观来源,而只能是天赋的。

不过,莱布尼茨并不赞成笛卡尔所主张的人的心灵生来就有清楚明白的天赋观念。

在他看来,天赋观念并非总是从一开始就是清楚明白的,而是从比较模糊的天赋知觉逐渐发展。

莱布尼茨在宣传天赋观念论时,强调天赋的观念的“潜在”性。

他在叙述如何使潜在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时,强调了感觉经验的作用。

莱布尼茨把人的心灵比作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

大理石上的纹路虽不是现成的形象,但大理石已有的纹路决定了它适合于雕琢成什么样的形象。

一方面,莱布尼茨和笛卡尔一样,主张“天赋观念”论;另一方面,他与笛卡尔又有区别,认为观念是潜在地天赋的,即观念一开始是人心中潜藏着的不清晰的知觉,需要经过理性的加工琢磨,才能变成清晰的观念。

这里,莱布尼茨陈述了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这一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也表明他的唯理论是向经验论让步的唯理论。

关于认识的主体是物质还是精神实体这一问题,莱布尼茨反对洛克关于上帝可能给物质以思想力的观点。

莱布尼茨单子论的潜意识心理分析

莱布尼茨单子论的潜意识心理分析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3, 13(9), 3879-3883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p https:///10.12677/ap.2023.139487莱布尼茨单子论的潜意识心理分析宋其恩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贵州 贵阳收稿日期:2023年7月28日;录用日期:2023年9月7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21日摘要 潜意识学说是心理学史上重要的理论之一。

在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思想中,就已经可以看到潜意识理论的雏形,尽管他本人并未察觉到这一理论,但却对潜意识学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单子论作为莱布尼茨重要的理论之一,认为宇宙世界是由无数多杂乱且封闭的单子构成,而且单子之间存在等级差距,最低级的单子只具备“微觉”,稍高一级的单子具备“统觉”,最高级的单子则是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

本文旨在从莱布尼茨单子论入手,对其潜意识心理思想进行分析,进而论述这一思想在哲学史、心理学上的贡献及意义。

关键词单子论,微觉,前定和谐,潜意识Subliminal Psychoanalysis of Leibniz’s MonoletsQi’en SongSchool of Philosophy,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Received: Jul. 28th , 2023; accepted: Sep. 7th , 2023; published: Sep. 21st , 2023AbstractThe theory of the subconscious mi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ories in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 The prototype of the theory of the unconscious can already be seen in the ideas of the 18th-century German philosopher Leibniz, and although he himself was not aware of this theory, he mad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the unconscious. As one of Leibniz’s impor-tant theories, monadism believes that the universe is composed of countless chaotic and closed lists, and there is a hierarchical gap between the lists, the lowest list only has “micro-awareness”, the宋其恩slightly higher list has “unified awareness”, and the highest list is the all-knowing, all-powerful and all-good God. This paper aims to start from Leibniz’s monoton theory, analyze his subconscious psy-chological thought, and then discuss the contribu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idea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and psychology.KeywordsMonadism, Microsense, Pre-Set Harmony, Subconsciousness Array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当下对潜意识问题的探究仍然是心理学和哲学发展所不可忽视的一环,当我们回溯18世纪的德国哲学,会发现原来莱布尼茨早已发现了人的潜意识能力,只是他当时并未察觉到这一理论,所以才未将其系统化地整理归纳。

单子哲学含义

单子哲学含义

单子哲学含义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单子哲学含义这档子事儿。

你说啥是单子呢?这就好像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小世界。

咱就拿细胞来打个比方吧,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它们相互配合,才组成了咱们这复杂又奇妙的身体。

单子就有点像这细胞,单个儿看好像不起眼,可组合起来那力量可大了去了。

你想想看,咱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儿,每一个小决定,是不是都像一个单子呀?比如说今儿早上你纠结是吃包子还是油条,这看似小小的选择,其实也能反映出你的喜好、你的习惯。

这一个个小单子堆积起来,可不就成了你的生活嘛!再比如说交朋友,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单子,有着自己的性格、爱好和想法。

你和朋友相处的过程,不就是不同单子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过程嘛!有时候会有摩擦,就像两个单子在磨合;有时候会特别合拍,那就是找到了能完美契合的单子呀。

那单子哲学对咱有啥用呢?这用处可大啦!它能让咱更珍惜每一个小细节、每一次小经历。

别小看了那些日常的琐碎,它们都是组成你人生单子的一部分呢!你对待每一个单子的态度,都决定了你人生这个大拼图的样子。

你要是马马虎虎对待那些小单子,那最后你的人生拼图可能就会缺这儿少那儿的。

但要是你认真对待每一个选择、每一个瞬间,那你的人生拼图肯定是丰富多彩、美轮美奂的呀!而且,单子哲学还能让咱更包容。

每个人都是一个单子,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咱不能要求别人都跟咱一样呀。

就像不同的单子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咱得学会欣赏这种多样性。

你说,要是这世界上全是一模一样的单子,那多没意思呀!正是因为有了各种不同的单子,这世界才变得这么有趣、这么有活力。

咱自己也是一个独特的单子呀,咱得好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自己这个单子闪闪发光。

别总是去羡慕别人的单子,你自己的也很棒呀!要相信自己的价值,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总之呢,单子哲学含义可深了去了,咱得慢慢体会、慢慢琢磨。

它就像生活中的一盏明灯,能照亮咱前行的道路,让咱更加清楚自己该怎么走、怎么活。

【最新精选】单峰偏好理论

【最新精选】单峰偏好理论

单峰偏好理论单峰偏好理论(Single Peak Preference Theory)单峰偏好理论简介单峰偏好理论是由邓肯·布莱克(Duncan Black)在1958年出版的《委员会与选举理论》一书中做出的。

拟通过修正阿罗五原则解决投票悖论。

其内容是限定每个选民的偏好只能有一个峰值。

所谓单峰偏好,是指选民在一组按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方案中,有一个最为偏好的选择,而从这个方案向任何方面的偏离,选民的偏好程度或效用都是递减的。

如果一个人具有双峰或多峰偏好,则他从最为偏好的方案偏离时,其偏好程度或效用会下降,但之后会再上升。

布莱克证明了如果假设各个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偏好,那么最终投票的结果就可以避免阿罗悖论,社会成员个人的偏好之和可以得出确定的唯一的社会总体偏好,而这种社会总体偏好恰好是个人偏好处于所有选民偏好峰的中点上的选民,高于他偏好的选民数量和低于他偏好的选民数量正好相等,这也就是著名的中间投票人模式(median voter models)。

布莱克由于对这个问题的开创性研究而被戈登·塔洛克(Gordon Tullock)称为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人。

邓肯·布莱克认为,通过对个人的偏好进行适当限制,使其适合于某一种类型,则多数决策结果就满足可传递性假定。

布莱克对个人偏好提出的特殊类型就是具有单峰形状。

这种单峰形状的个人偏好类型可被说明如下(表1):表1单峰形状的个人偏好我们可以对A、B、C三种选择目标进行比较:当A与B相比较时,B将胜于A;当B与C 比较时,B仍将胜于C;当A与C比较时,C将胜于A。

这样,在以上例子中,给定一个特殊的个人偏好结构,多数决策的结果满足可传递性,社会选择的偏好顺序将是BpCpAp(这里p表示“偏好(prefer)”,即前者比后者更可取)。

为什么称上表所示的个人偏好类型为单峰型呢?可以用下图加以说明。

(图1)假定有三个人l、2、3,每人共同面临A、B、C三种选择,A代表政府高水平的预算,B代表中等水平的预算,C代表低水平的预算。

简述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简述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简述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是指他对于宇宙的探讨和哲学理论,认为宇宙是由许多单子构成的。

这些单子是没有分割的、不可分的实体,是物质和精神的基本单位。

同时,莱布尼茨也认为这些单子具有自主性,能够自主行动和互相作用。

他认为,宇宙中的一切现象都可以解释为单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

这种哲学理论被称为单子论,是莱布尼茨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莱布尼茨而言,单子论不仅是宇宙的本质,也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基础。

他的单子论也对后来的自然哲学和科学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1 -。

试论《单子论》中的自为主体性实体观念

试论《单子论》中的自为主体性实体观念

试论《单子论》中的自为主体性实体观念摘要: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一般被认为是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核心,即围绕形上学实体的一次系统论述,但关于莱布尼茨具体思想的整体连贯性和分散独立性的特质仍存有很大争议。

通过对莱布尼茨晚期的《单子论》一文中以单子为核心的庞杂而有机联系的思想进行逻辑思辨性的分析整合,可以理清阐明文本中内在的思想形上学淡出实体之自为主体性立足点与其中所蕴含的合理思想图景,进而由此对有关《单子论》及莱布尼茨哲学思想的一些争论和误解作出自己的一些初步性的解答或澄清。

关键词:实体;表象;单子;主体;自为中图分类号:B51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20)11-0096-10(北京语言大学,北京100083)余绮作者简介:余绮(1976—),女,哲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讲师。

基金项目:北京语言大学院级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YJ010301)。

湖北社会科学2020年第11期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涉及神学、逻辑、认识论、物理学、心理学、政治、宗教等领域,而支撑他们的则是莱布尼茨在全部哲学思考上所致力寻求的形上学原则,即表象世界自身的实体。

而有关莱布尼茨的“单纯实体(simple substance )”思想的文本论述则集中于他逝世两年前的《单子论》手稿(成文于1714年),可以说是其晚期形上学思想的凝结点,在此之前的《新系统》(出版于1695年)、《神义论》(出版于1710年)等著作都未对“实体(substance )”这一概念做确切深入的论述,[1]仅是从不同侧面讨论相关的表象世界的关联。

由此使得《单子论》成为莱布尼茨哲学思想整体中一个隐含的制高点,本文正是力图辟清《单子论》中展现出的单纯实体即单子与其复合表象之间在形上学层次上的关系,从而为剖开莱布尼茨全部哲学庞杂的思想图景提供一个有力的切入点。

《单子论》90条内容主要着力于解决表象世界与其自身形上本原的关系如何进行有效界定的问题。

莱布尼茨的哲学

莱布尼茨的哲学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莱布尼茨通晓古希腊罗马哲学、经院哲学,熟悉他所处时代的哲学学说和科学成就。

他认为,不论是古希腊罗马哲学家,还是笛卡尔、斯宾诺莎、培根、洛克等人都没有解决“一”与“多”这一哲学家们始终面临的问题。

莱布尼茨倾向于原子理论,但他不接受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理论。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构成万物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实体。

而在莱布尼茨看来,作为物质实体的原子无论多小,都是空间的一部分,而占有空间一部分的东西是不可能不可分的,而可分的东西必定由部分组成,所以不可能是终极的实在。

因此莱布尼茨认为,万物由原子构成,但不是德谟克利特的物质的原子,而是精神原子,莱布尼茨称之为“单子”。

他说:“我们在这里所要讲的单子,不是别的东西,只是一种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在没有部分的地方,是不可能有广袤、形状、可分性的。

”他认为,单子才是万事万物真正的原子,因为单子没有部分,不占有空间,是绝对不可分的,这样的原子才是终极的实在。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具有以下基本性质:1.由于单子没有部分,是不可分的,因此,它不能以自然的方式,通过各个部分的结合而产生,或通过分解而消灭。

他认为,单子的开始和终结只能一下子发生,它只能通过被创造而获得开始,只能通过被消灭而告之终结。

他说,单子只能“突然产生,突然消灭,这就是说,它们只能凭借创造而产生,凭借毁灭而消灭”。

2.单子是非物质的精神性的东西。

他认为,精神实体不具有形体,因而是单纯的、不可分的。

3.单子的数目是无限的,单子有质的区别。

他认为,只承认惟一无限的实体,是无法解释其与杂多的样式之间的联系,因此,必须承认实体的杂多性。

单子在性质上还具有多样性。

他说:“每个单子必须与任何一个别的单子不同。

因为在自然中决没有两个东西完全相似,在其中不可能找出一种内在的差别或基于一种固有特质的差别。

”在莱布尼茨看来,样式的差别来自单子的差别。

4.单子有知觉。

他说:“一切单纯的实体和被创造出来的单子都可以称为灵魂。

莱布尼茨单子论及其意义

莱布尼茨单子论及其意义

莱布尼茨单子论及其意义“我们所知道的最令人惊奇的事实是,世界是由不可分割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在空间中没有可探测的形状。

”这是莱布尼茨在17世纪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莱布尼茨单子论”。

这个理论为我们理解微观世界,提供了一把独特的钥匙。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认为,世界是由一种称为“单子”的粒子组成的。

这些单子没有形状,不可分割,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

单子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可见的世界。

每种物体都有其独特的单子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物体的性质和行为。

单子的种类繁多,每种单子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特征。

例如,物质单子、能量单子、意识单子等。

这些单子在相互作用中共同演化,形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并非纯粹的物理理论,它还涉及到哲学、科学和宗教等多个领域。

莱布尼茨单子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的世界。

在哲学层面,它打破了传统的物质观,将物质和意识纳入同一个框架下,为后来的哲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科学领域,它为微观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在宗教方面,它试图将宗教信仰和科学解释融合在一起,为宗教信仰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能。

为了更好地理解莱布尼茨单子论的实际应用,我们不妨以一个具体事例为例。

比如,我们可以运用单子论来解释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

根据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波和粒子的本质都是单子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

波是一种连续的单子状态,而粒子则是一种离散的单子状态。

这种解释不仅简化了我们对量子力学的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探究微观世界的新途径。

莱布尼茨单子论在理解我们的世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看待物质、意识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

它的意义不仅限于科学领域,还包括哲学、宗教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我们可以对世界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当我们越过众多的哲学理论,我们可能会发现,莱布尼茨的单子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思想和影响深远而广大。

闲谈《亚当理论》

闲谈《亚当理论》

闲谈《亚当理论》上周拿到了《亚当理论》,不算厚的一本书,但却有着极好的思想和别具一格的理念。

我看了几遍,觉得有收获,愿意在此随便说说亚当理论。

《亚当理论》的作者是韦尔德(J·W·Wilder) ,对搞技术分析的人来说,韦尔德应该是一位有名的人物了,尤其在技术指标领域称之为鼻祖也仿佛不过分。

韦尔德曾经是个机械工程师,精于数学分析,他于 1978年出版的《技术交易系统新概念》一书,是有关技术指标的经典之作。

就象大多数技术分析派人士一样,在开始阶段,韦尔德热忠于技术指标的测市系统,凭着自己深厚的数学底子和执著的钻研,他发明了一系列技术辅助指标:相对强弱指数(RSI)、抛物线(PAR)、摇摆指数(SI)、转向分析(DM)、动力指标(MOM)、变异率(VOL)等等。

上述技术指标尤其是相对强弱指数(RSI)大行其道,深受技术派人士的欢迎,因而使他一举成名,奠定了韦尔德在技术分析尤其是技术指标测市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

现在有谁要谈技术指标问题,韦尔德的《技术交易系统新概念》是绕不开的。

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位“指标大师”却在不久之后就发表了自打耳光的言论。

1980年,韦尔德在香港演讲时说了这么一番话:“过去7年来,这是一套卓越的系统(指其发明的指标系统),但要记住一点,交易系统具有一种难以捉摸的能力,每当我们教授该系统之后,它便会暂时停止发挥功能”。

7年后,韦尔德摈弃了他亲手发明的包括相对强弱指标在内的指标系统,创立了主张顺势而为的亚当理论,标志即为我们现在看到的于1987年出版的《亚当理论》。

《亚当理论》开篇以一则童话故事说明顺势买卖的重要性:精确先生是“波浪理论”专家,以测市准确驰名于世。

某日,根据波浪理论,估计指数短期上冲,于是购入股指合约。

但之后股指连续下跌,并跌破技术支持位。

精确先生感到不妙,临近收盘仍呆坐于办公室内,面对图表不知所措。

这时,精灵小姐(精确先生的女儿,5岁)推门而入,见精确先生状,问“爸爸你感到不舒服?”“哦,没事,你不懂。

谈单思路与技巧

谈单思路与技巧

谈单思路与技巧
单思路指在写作或演讲时,把一件事情或一个主题分解为一个个单独的点或角度进行思考和阐述。

技巧则是指在实践中,如何合理运用这种思路,以达到表达清晰、逻辑结构合理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谈单思路与技巧的建议:
1. 确定主题:在开始谈单之前,你需要先确定要表达的主题或话题。

这可以是一个观点、一个理念、一个事件或一段历史。

主题必须是明确的,而且需要在整个谈单过程中贯穿主线。

2. 列出要点:把主题拆分成若干个要点,每个要点都是单独的话题,都可以依据一定的顺序排列。

这些要点需要将你想说的话涵盖在内,同时可以围绕主题展开阐述。

3. 确认重点:在每个要点中,你需要确认你想要强调的重点。

这可以是事实、数据、分析、案例或实例等。

关键是要使每个要点都与主题相关,并使得听众或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价值。

4. 编排内容:在你确定每个要点和重点后,你需要将这些内容编排成一个具有合适逻辑的结构。

你可以按照时间顺序、重要程度、原因和结果或其他顺序来排序。

无论你选择什么方式,确保你的观点清晰和逻辑通畅。

5. 添加举例:在每个要点中,添加一些实例或案例可以帮助支持你的观点。

这些实例可以是真实的事件,也可以是虚构的情境。

无论如何,用实例来解释你的观点,可以帮助听众或读者更好地理解你的论点。

6. 总结概括:在结束时,确保你将每个要点和重点总结概括一遍。

这可以帮助听众或读者更好地理解你的主题,并加深他们对你的观点的认识。

同时,你还可以重申你的主题,或以一个有力的结论作为结束。

莱布尼茨单子论

莱布尼茨单子论

德国近代哲学家G.W.莱布尼兹的著作。

《单子论》原文为法文,本无标题。

1720年克勒曾发表了本篇的德译文,1721年迪唐又据德译转译为拉丁文,1840 年J.E. 爱尔特曼在莱布尼兹手稿中发现原文,收入所编《莱布尼兹哲学全集》中,并加上了标题。

本文是莱布尼兹把自己在许多哲学著作中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高度浓缩的作品。

篇幅虽短而内容丰富。

全文共90节,大体可分为两部分:1~48节主要论述一切实体的本性,包括实体应是构成复合物的最后单位,本身没有部分,是单纯的东西,即精神性的单子;实体本身应具有内在的能动原则等等。

49~90节主要论述实体间的关系,包括前定和谐及这个世界是“一切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世界”的学说等等。

莱布尼兹的单子论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有向宗教神学妥协的倾向,但也包含一些合理的辩证法因素,如万物自己运动的思想等。

1.我们这里要说的单子不是别的,只是一种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

2.既然有复合物,就一定有单纯的实体;因为复合物无非是一群或一堆单纯的东西。

3.在没有部分的地方,是不可能有广延、形状、可分性的。

这些单子就是自然的真正原子,总之,就是事物的原素。

4.也根本不用害怕它们会分解.根本就不能设想一个单纯的实体可以用什么方式自然地消灭。

5.根据同样理由.也根本不能设想一个单纯的实体可以用什么方式自然地产生.因为它是不能通过组合形成助。

6.因此可以说,单子是只能突然产生、突然消失的,这就是说,它们只能通过创造而产生、通过毁灭而消失,至于复合物则是通过部分而产生成消失的。

7.也没有办法解释一个单子怎样能由某个别的创造物在它的内部造成变化或改变,因为在单子里面不能移动任何东西,也不能设想其中可以激起、引导、增加或减少任何内部运动,这在复合物中是可以的,那里有部分之间的变换。

单子并没有可供某物出入的窗户。

偶性不能脱离实体,不能漂泊在实体以外,象过去经院学者们的"感性形相"那样。

胡塞尔对莱布尼茨单子论的改造--从目的论的观点看

胡塞尔对莱布尼茨单子论的改造--从目的论的观点看

单子论能够成为一门学说,无疑要归功于莱布尼茨,他在《单子论》中阐明了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形而上学系统。

胡塞尔在其诸多著作和研究手稿中对单子论也有分散的论述,其单子论显然是对莱布尼茨形而上学资源的借鉴和发展。

本文试图详细说明胡塞尔单子论的内涵,其对莱布尼茨单子论的改造以及这种改造对现象学的意义。

一、莱布尼茨单子论:一个决定论的系统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它所阐明的单子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仍属完备。

在《单子论》开篇,莱布尼茨即给出了单子的特点:单子作为简单实体没有部分,亦即没有广延、没有形态、不可分(§3);a 单子不会以自然的方式产生和灭亡,只能通过创造而突然产生,通过毁灭而突然消失(§4-6);单子没有窗户(§7);诸单子之间有质的差异,而无量的区别(§8);出于其内在的原则,单子是连续变化的(§10-11)。

接着,莱布尼茨论述了单子的能力。

他首先区分了单子的知觉和统觉:除了有意识的统觉活动外,单子还有未被意识到的知觉。

其次,还有一般灵魂与精神的区别。

具体而言,灵魂是“那些具有比较清晰的知觉而且有记忆伴随着的单纯实体”(§19);而“使我们与单纯的动物分开、使我们具有理性和各种科学、将我们提高到认识自己和上帝的东西,则是对于必然和永恒的真理的知识。

这就是我们之内的*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目的论思想研究”(GD17YZX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徐立文,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广东 广州,510090)。

a 参见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476-493页;G. W. Leibniz, Monadologie und andere metaphysische Schriften (Französisch-Deutsch ), U. J. Schneider (Hrsg.), Hamburg: Felix Meiner Verlag, 2002, S.110-151. 为了简便,下文对莱布尼茨《单子论》的引用直接在引文后标明小节。

单子论名词解释(二)

单子论名词解释(二)

单子论名词解释(二)单子论名词解释1. 什么是单子论?单子论是一种主张,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单一或基础的元素组成的。

它是一种简化和归纳事物的方式,通过将复杂的现象分解为基本的单元来进行理解和解释。

2. 单子论的相关名词原子原子在单子论中指的是物质的最小单位,不可再细分的基本粒子。

根据元素周期表,目前已知的原子有118种。

例如,氧原子(O)是构成水分子(H2O)的基本单位之一。

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组合而成的粒子。

它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参与者。

例如,水分子(H2O)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组织结构。

它包含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

例如,人体由成千上万个细胞组成。

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包含质子和中子。

它是原子的稳定核心,负责维持原子的结构和稳定性。

例如,氢原子的核只包含一个质子,而氦原子的核包含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

基因基因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

它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和生理功能。

例如,人类基因组中的基因数量估计约为2万至万个。

数据数据是收集和记录的事实或信息的表示形式。

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等形式。

例如,一个电子表格中的销售数据可以包括日期、产品名称、销售数量等信息。

代码代码是一种计算机程序的书写形式,用于实现特定功能。

它由一系列指令组成,是计算机软件和应用的基础。

例如,下面是一个简单的Python代码段:print("Hello, world!")语言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

它由词汇、语法和语义组成,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例如,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之一。

网络是连接多个计算机设备的通信系统。

它允许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例如,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发送和接收的电子信件。

它是一种快速、方便和廉价的沟通方式。

例如,Gmail是一个受欢迎的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

近代欧洲理性主义思想家,莱布尼茨的“单子论”,究竟讲了什么?

近代欧洲理性主义思想家,莱布尼茨的“单子论”,究竟讲了什么?

近代欧洲理性主义思想家,莱布尼茨的“单⼦论”,究竟讲了什么?⼤家好,这⾥是⼩播读书,今天要带⼤家了解的是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近代三⼤理性主义思想家之⼀:莱布尼茨。

近代西⽅哲学思想主要分为两派: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的代表⼈物主要是英伦三岛的:洛克、贝克莱和⼤卫休谟;⽽理性主义的代表⼈物主要是欧洲⼤陆的: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

前⾯我们分别介绍了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接下来,我们开始介绍三⼤理性主义的最后⼀位: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在数学史和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数学上,他和⽜顿先后独⽴发现了微积分,⽽且他所使⽤的微积分的数学符号被更⼴泛的使⽤,莱布尼茨所发明的符号被普遍认为更综合,适⽤范围更加⼴泛,甚⾄莱布尼茨还发明并完善了⼆进制。

关于莱布尼茨发现⼆进制,流传有两种说法:说法⼀:莱布尼茨先发现了⼆进制,后来看到了中国的先天⼋卦图,先天卦序正好体现了他刚发现的⼆进制的进位规律。

所以他认为是英雄所见略同,中国古圣先贤早就发现了⼆进制。

说法⼆:莱布尼茨在看到中国的先天⼋卦卦序后,受到启发,从中领悟了⼆进制进位规律。

莱布尼茨是最早接触中华⽂化的欧洲⼈之⼀,他从⼀些曾经前往中国传教的教⼠那⾥接触到中国⽂化。

但实际上,这更可能是⼀个错误的神话。

郭书春在《古代世界数学泰⽃刘徽》⼀书中指出:“事实是,莱布尼兹先发明了⼆进制,后来才看到传教⼠带回的宋代学者重新编排的《周易》⼋卦,并发现⼋卦可以⽤他的⼆进制来解释。

”因此,并不是莱布尼茨看到阴阳⼋卦才发明⼆进制。

在莱布尼茨眼中,“阴”与“阳”基本上就是他的⼆进制的中国版。

他曾断⾔:“⼆进制乃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最完美的逻辑语⾔”。

今天在德国图林根,著名的郭塔王宫图书馆内仍保存⼀份莱⽒的⼿稿,标题写着“1与0,⼀切数字的神奇渊源。

”其实,个⼈认为,国⼈没有必要强⾏把莱布尼茨发现的⼆进制和周易、⼋卦联系起来。

⼋卦的先天卦序、乃⾄六⼗四卦按⼆进制规律排的卦序,这个和⼆进制的吻合,这是⼀种宇宙规律的必然,也可以说是⼀种巧合。

莱布尼兹单子论

莱布尼兹单子论
[2]加勒特•汤姆森.On Leibniz.李素霞、杨富斌译,莱布尼兹[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Leibniz.自然哲学著作选.祖庆译,莱布尼兹自然著作选[M].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5. [4]江畅.自主与和谐-莱布尼兹形而上学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2-116.
问题:这种互不相关的实体是如何协调一致的?
莱布尼兹的回答:这是上帝预先安排的结果。
莱布尼兹的这一回答,就表明了前定和谐系统是上帝存在的 一种证明。
总之,我们看到莱布尼兹的这种思想带有很明显的目的论色彩,万物都 有欲求。
3. 反思
1. 每个单子都反映着所有其他单子,这种观点强调了这样 一种表象:单子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因果相互作用。但是, 根据莱布尼兹单子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那么任何一个单 子的变化如何能在任何其他的单子的变化状态中得到反映 呢?
总结论:物质不可能是实体,实体必定是不占空间的单子。
实在和实体的关系:
根绝莱布尼兹的哲学思想,实在仅仅是由没有广延的无数单子及其精 神状态所组成的。实在由实体所构成,这些实体必定是简单的。
一种不是真正存在的东西不是一种真正的存在。 莱布尼兹给阿诺尔的信中写到(1687年4月)
这句话有两方面的含义: 1.物质客体不是实在的 2.单子像精神一样,没有空间广延性

Hale Waihona Puke 乙如果物质的本性就是只
有广延性,那么甲撞击
乙以后二者将保持相同
的速度一起前行,而实
际上乙或者是阻止了甲
的运动,或者使它减速
第二,实体不是唯一的。
实体是众多的,并不是像斯宾诺莎所认为 的仅有一个上帝的实体。实体在某种意义 上就是个体,只不过,它是每个个体自身 最终的本原和原则。他说:“当我在说我 的时候,我所说的是一个单独的实体,但 是,一支军队,一个羊群,一个鱼塘,却 永远是许多实体的集合体。”

《单子论》翻译、注释

《单子论》翻译、注释

The Monadology,1714translated by Robert Latta 1898桑靖宇翻译注释 2008年初第一部分单纯实体(第1节——第9节)1. The Monad, of which we shall here speak, is nothing but a simple substance, which enters into compounds. By ‘simple’ is meant ‘without parts.’ (Theod. 10.)我们这里所要谈论的“单子”,不是别的而是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指的是“没有部分”。

(参见《神正论》第10节)2. And there must be simple substances, since there are compounds; for a compound is nothing but a collection or aggregatum of simple things.一定存在着单纯实体,因为有复合物存在;复合物只是单纯物的集合或堆积。

3. Now where there are no parts, there can be neither extension nor form [figure] nor divisibility. These Monads are the real atoms of nature and, in a word, the elements of things.在没有部分的地方,不可能有广延、形状和可分性。

这些单子是自然的真正的原子,即事物的元素。

解释:“实体”是西方哲学传统中的核心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指,在事物变动不居的现象后面有一个不变的东西。

莱布尼茨的实体概念强调“没有部分”的“单纯性”,即不具有量的规定性(广延、形状和可分性等),这是对早期近代哲学建立在机械力学基础上的物质实体学说(物质是广延或物质是原子)的批判,表现出了莱布尼茨对古代哲学的尊重和继承。

《单子论》译文

《单子论》译文

莱布尼茨:单子论1.我们这里要说的单子不是别的,只是一种组成复合物的单纯实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

2.既然有复合物,就一定有单纯的实体;因为复合物无非是一群或一堆单纯的东西。

3.在没有部分的地方,是不可能有广延、形状、可分性的。

这些单子就是自然的真正原子,总之,就是事物的原素。

4.也根本不用害怕它们会分解.根本就不能设想一个单纯的实体可以用什么方式自然地消灭。

5.根据同样理由.也根本不能设想一个单纯的实体可以用什么方式自然地产生.因为它是不能通过组合形成助。

6.因此可以说,单子是只能突然产生、突然消失的,这就是说,它们只能通过创造而产生、通过毁灭而消失,至于复合物则是通过部分而产生成消失的。

7.也没有办法解释一个单子怎样能由某个别的创造物在它的内部造成变化或改变,因为在单子里面不能移动任何东西,也不能设想其中可以激起、引导、增加或减少任何内部运动,这在复合物中是可以的,那里有部分之间的变换。

单子并没有可供某物出入的窗户。

偶性不能脱离实体,不能漂泊在实体以外,象过去经院学者们的"感性形相"那样。

因此不论实体或偶性都不能从外面进入一个单子。

8.然而,单子一定具有某种性质,否则它们就根本不是存在的东西了。

单纯的实体之间如果没有性质上的差别,那就没有办法察知事物中的任何变化,因为复合物中的东西只能来自单纯的组成部分,而单子没有性质就会彼此区别不开来,因为它们之间本来没有量的差别。

因此,既然假定了"充实",每个地点在运动中就只会接受与它原有的东西等价的东西,事物的一个状态就无法与另一状态分清了。

9.而且,每一个单子必须与任何一个别的单子不同。

因为自然界决没有两个东西完全一样,不可能在其中找出一种内在的、基于固有本质的差别来。

10.我还认为毫无疑问,一切创造出来的东西部有变化,因此创造出来的单子也是这样,而且这种变化在每个单子里都是连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谈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莱布尼茨生活的17世纪,德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与其他西欧各国相比落后得多。

但由于德国在地理及文化上与发达国家英、法、何接近,贸易往来也十分密切,这些国家的先进思想和科学文化对德国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当时德国资产阶级正处在酱原始积累时期,在珠条件下,力图和封建势力妥协,借助所谓开明专制制度取得经济和政治的权利。

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

莱布尼茨是从同情机械唯物主义开始的,后来才创立了自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这个体系基本上是形而上学的,但也饱含辩证法的因素。

莱布尼茨从唯心主义立场出发,反驳洛克和托兰德的唯物主义,批判笛卡儿的唯物主义的物理学,反对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和比埃尔的怀疑论。

从而创立了自己的单子论学说。

单子学说是莱布尼茨哲学和核心。

莱布尼茨是一个多元论者。

他承认有无限多的精神实体,这些实体叫做“单子”。

这一学说是他在许多哲学著作、首先是《单子论》一书中阐述的。

莱布尼茨认为,单子是不可分的实体,是“物的元素”。

单子是绝对单纯的,它具有活力、独立性;每一个单子都不同于所有其他的单子。

单子不是物质的,它没有广延性,根本不存在于空间,因为空间可以无限地分割,而单子是不可能的。

单子既不是空间的点,也不是物理学上的点,它们的本性纯粹是精神的,是形而上学的活动中心。

单子是不断由“神发射出来”的,而神就是构成万物最终基础的原子单子。

按照单子发展的阶段,可心把单子分为心下几种:只具有模糊表现的简单的单子;能感觉、能复制的立时——灵魂;单子——精灵,既具有想象能力的理性生物,也不是人的“智者”。

单子“没有”通向外界的“窗户”,每一个单子都是“一个自为的世界,每一个单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统一体”。

莱布尼茨的唯心主义体系是自相矛盾的。

一方面,在这一体系里肯定了单子的完全独立性,另一方面,又肯定了单子对神的依赖性。

单子和内部世界并不相互影响,因果律也不适用于它们,但是它们的行动却上一致的。

为论证单子的这种一致性,莱布尼茨在他的体系中运用了“先定的和谐”这一神学概念;好象神在创造单子的时候已经保证了它们的一致与和谐。

每一个单子都是一个完整的宇宙,它被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所干扰,它们的个性饮食着似乎处于萌芽状态的无限的东西,它逐渐地变成了一面“生动的宇宙镜子”。

“先定的和谐”是莱布尼茨哲学中最为保守的东西。

它为现在的制度辩护,说的现在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从而歌颂“造物主”。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学说也包含着辩证法的因素——实物的能动性原则,对单一和普遍、单一事物和整个世界联系的理解,以及接近于物质和运动相互联系的原则的观念。

莱布尼茨用理性认识来反对狭隘的经验论,但他对更改认识所作的解释却是唯心的。

他认为,更改认识所具有的普遍性以及与它密切联系的必然性不是导源于感性经验,而是根植于理性本身,根植于我们自身内丰的“必然真理”的原则。

他指出灵魂不是腊块,不是白板;他把灵魂比做一块大理石,它上面已经有用线条勾划好了的未来雕象的轮廓。

他把经验论的因素与唯理结合起来,认为除了不能用经验方法确定并且具有逻辑必然性的理性真理外,还有事实真理,这些真理不用经验方法并借助于归纳而确定的。

莱布尼茨的罗逻辑方法为仅为数学的发展,而且也为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解答了关于作切线于曲线的问题是基本问题,提出了既适用于代数函数又适用于其他各种函数的统一的和一般的方法,代替了当时局部的方法。

还发现了两种基本的分析运算(微分和积分)之间的关系。

同时还解决了当时理论数学和应用数学中的许多困难。

照莱布尼茨的意见,逻辑和数学和一切真理属于理性真理,自然科学的真理属于事实真理。

理性真理是必然的,感性真理是“偶然的”。

有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及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就足以发现理性真理,但对于事实真理还需要充足理由律,他写道:“我们的推断根据两个伟大的原理,矛盾的原理……和充足理由的原理,由于充足理由的原理,我们就会看出,如果没有充足理由来说明事情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那么任何现象都不可能是真正的或实在的,任何诊断都不可能是正确的……”。

莱布尼茨认为,充足理由论是寻求现象链接的指示,链条上每一个环节都是上一环节的充足理由,整个链条的末端是万物的充足理由——神。

这样一来,认识的方法便与机械的因果联系的观念完全相符合了,他的不间断性原则与“自然界没有飞跃”说法的矛盾便暴露出来。

莱布尼茨企图创立一种新的普遍的逻辑,它可以借助符号来表达思维一一切基本对象,由于有了符号这种象征,只要运用符号就可以反映这些现象一切可能的联合。

逻辑符号应当能够发现概念的错误结合,这样逻辑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计算法,变成了“普遍鉴定”。

根据这种逻辑,莱布尼茨要求研究概念所概括的事物本身的结构,要分析任何一门学科的范畴的基本概念。

他以解剖学为例,解剖学家应当各个关节,否则他就不是解剖身体,而是破坏身体。

莱布尼茨的逻辑方法运用于数学,虽然解决了当时理论数学的应用数学的许多困难问题,但始终都没有超出神秘性。

莱布尼茨把不间断性原则运用于生物学中,认为一切动物和植物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血缘关系,所有的生物都和无机界有联系。

但需要指出,莱布尼茨还没有历史地去理解有机界和无机界中各个现象间的血缘关系和联系,因为他是从神学和唯心主义出发论证他的不间断原则的,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由神有目的地预先安排好的。

莱布尼茨的哲学里含有合理的辩证法,而他的单子论中却包含着神秘的唯心主义色彩。

凡是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两种互不相干的精神和物质的观点,都可以归结到二元论或多元论,所谓宇宙间的精神(实则是人大脑的功能)终究还是人脑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