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思路(优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基本
思路
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思路
为了更好地反映世界德育改革的大趋势,体现德育新理念,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一、实现由约束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的转变
以往的德育较多关注学生的认知或知识层面,而较少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精神成长,忽视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情感体验,用既定的道德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发展性德育强调要以发展人为目的,以发
展人为主体,以发展人为过程,通过发展人的德性,以使人的整体得到发展,并进而关心人的未来发展,帮助人对其一生发展进行筹划,使之成为和谐、自由发展的人。
二、实现由单向式德育向双向互动式德育的转变
单向灌输式德育存在的一个前提性假设是,教育者是道德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和持有者,学生是道德的低能儿或违反道德的存在者。这种假设存在的合理性在以往的德育理论界和德育实践者那里已经很少受到怀疑了。但是社会发展至今,“反哺文化”的出现,已客观地打破了教育者原有的权威,教育者越来越遭受到来自青少年儿童的种种质问和反叛。“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在今天应是一个值得大力倡导的德育以至整个教育的新观念。这揭示了德育的过程实质是互动的过程,在双向互动中,也只有在互动中,才可能促进情感意识与尊重意识的成长,促进相互的理解与
价值观的认同和包容。
三、实现由单一德育模式向多样化和个性德育模式的转变
德育模式的建构,是现代德育理论研究和德育实践探索所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学校德育模式建构得如何,不仅从根本上反映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的成熟度,而且也直接决定着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以往,在我国存在着把德育模式理解为一成不变的固定格式的观念,不仅学校德育的理论模式和实践模式比较单一,而且在实践操作上把德育模式的应用程式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实践中创造出了丰富的经验,它们既符合世界德育改革与创新的基本精神,又充分结合本地、本校和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取得了良好实效。理论工作者将此概括为情感教育模式、德育体验模式、活动德育模式、主体参与模式等四种基本德育模式。
四、实现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的转变
以(往)住的德育范(模式)式是由封闭的观点支配的,把学校德育视为一个封闭的、孤立的系统。这就使学校德育与外部世界丧失了复杂性联系,从而使之(失去)推动了活力和魅力。从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主要体现为:一是由学校和教科书向社会大系统开放。重视家庭教育,形成家校联系、社区联系网络;二是向新生活、向未来开放。使德育不断地挑战新问题,应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充满活力;三是由既定标准向个体生命开放。传统的德育(模式)范式从既定的标准出发,认为价值观“只有一种最好”或“只有一种正确”,排斥其他一切存在样式。而开放式德育(模式)范式则主张价值观是多元的,生命的存在样式是多样的,承认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