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教师自身修养是属于个体品德的范畴,是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体品质的产物,其构建要通过持续不断地内化和外化的过程。
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教师本身不懈的努力,自觉地进行修养和锻炼,才能形成良好的师德风尚。
因此,我个人认为教师应该这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修养:一、应该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同于社会的其他活动,它的显著特点是塑造人、培养人、改造人,即把一个活生生的自然人塑造成为一个社会人,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可以说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是一种特殊教育手段。
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影响学生求知的观念和态度,正所谓“师表,人之模范也”、“博学为师,德高为范”这些名言,都说明了教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是具有巨大的教育影响。
1.要贯彻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身为教师要首先提高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要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
可以通过学习他们这些先进模范典型,可以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不断地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师德认识和师德修养,积极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经常以师德榜样鞭策自己、评价自己,自觉遵守和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完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制度和管理制度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培训和管理内容之一,制定研修计划,确定研修内容和学时,考核合格计入相应学分,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还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考核。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1、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2.强调教师成长..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3、重视以学定教..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①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②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③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④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⑤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考或创意..⑥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增强;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新课程改革下的新理念、新观点的主要内容1.新的课程观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经验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然即课程..分门别类的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因素;只有在和其他因素整合起来;成为课程“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时;这个因素才发挥应有的作用..新的课程观是生成的课程观;整合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新课程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儿童是课程的主体;“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课程是儿童通过反思性、创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根本;教师和学生不是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生者..2.新的学生观新课程认为;学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驱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内在价值的独特存在;学生即目的..每一个学生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学生首先是人;需要走向生活的人;学生是“文化遗产中的人”;学生是“生活世界的人”“关系中的人”;学生是“时代中的人”;学生是“世界背景中的人”..3.新的发展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发展”的涵义:全体学生的发展;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学生为本”的涵义: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4.新的知识观新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合理地承认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认为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人主观创造的暂定性的解释、假设..知识有多种: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原理性知识;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书本知识与经验知识;规范知识与本土知识..5.新的学习观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自主的参与者..学习不是简单复制和印入信息;而是主动解释信息;建构知识的意义..教学不是产品的传递;而是创设一定的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者的学习是第二次创造;自主理解就是创造..知识是在自己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知识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建构起来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情境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或生活中的“对应物”..学习的结果不仅在于知;而且在于信;在于课内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统一..6.新的教学观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观:A、整合教学;B、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C、构建素质教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体系结论和过程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D、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7.新的教师观新课程中教师的新角色:A学习者;B研究者;C组织者学习D引导者学习;E催化者学生;F促进者学生;G实践者反思性;H开发者课程新课程条件下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A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B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C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的转变;D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E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F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G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8.新的课堂观课堂是对话、沟通、交往、合作、探究、展示的平台..课堂是新认识的生长点;新激情的鼓动器;学生带着疑问进课堂;带着更多的疑问出课堂..9.新的“课标”观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并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深层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替、教育视角的切换..“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是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要求..“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习阶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课程标准”做出的规定应具体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可望不可及的..“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有弹性的;其范围应涉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也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消极教授者;而是教学方案积极设计者..10.新的教材观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载体;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工具..标准是课程的“灵魂”;教材是课程的“肉体”..标准是“罗马”;教材是“道路”条条道路通罗马..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唤起教学活动的“目标”意识;反对“教总比不教好;教多总比教少好;教得越多越好”的经验主义做法..11.新的评价观评价是一个过程;评价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评价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评价是一个共建的过程;评价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评价是民主、平等和科学的过程..12.新的作业观在作业功能上;应强调形成性和发展性;在作业内容上;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在作业形式上;应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在作业容量上;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在作业评判上;应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13.新的目标观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4.新的方法观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倡导有利于形成这三种学习方法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
一、注重学生发展
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意味着,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强调课程整合
传统的课程体系往往将各个学科割裂开来,缺乏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
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课程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学科之间应该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这意味着,教育应该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倡导自主学习
传统的课程体系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教育应该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意味着,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四、关注评价改革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采用单一的考试方式,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
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
这意味着,教育应该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基本思想和发展方向。
它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课程的整合和自主学习,关注评价改革。
这些理念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2023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2023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2023新课程改革的三大基本理念是:
1. 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
课程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2. 素质教育为核心:新课程改革将素质教育作为核心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除了传授知识外,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3. 教育公平与个性发展并重:新课程改革倡导教育公平,强调每个学生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同时,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课程设计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评价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完整版)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一、确立“课程是经验”的新型课程观。
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
而新课程改革奉行的课程观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促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这意味着:1.课程是一种经验,强调体验。
这意味着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身的理解,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使给定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堂”。
2.课程是一种过程,强调参与生成。
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外在于课程,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换言之,课程不仅包括知识,而且包括学习者占有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所以说,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二、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
“整体的人”包括两层含义: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
人是一个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生活的完整性表明人与世界的其它构成——自然、社会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
1.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传统课程忽略乃至割裂了儿童的整体性。
一方面,把学习等同于“读书”,读“专家编的书”,特别是几本要考试的“书”,而忽略了非学术性知识,如儿童的生活环境、经验、阅历,从而导致了学生片面发展。
另一方面,机械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割裂了个体知识学习和精神构建。
新课改基本理念大全
新课改基本理念大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
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下面是新课改基本理念,欢迎阅读。
新课改基本理念大全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3、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的内容如何兼顾知识、儿童和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涉及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书)的编写。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6、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新课改的三大基本理念
新课改的三大基本理念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教育也在悄悄地变革。
说到新课改,大家可能会想,这究竟是个什么鬼?其实,它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学习更有趣、更有效,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得更畅快。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新课改的三大基本理念,保证让你听完后豁然开朗。
1. 以学生为中心1.1 学生是主角首先,咱们得说说“以学生为中心”。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真的是大刀阔斧地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以前,老师就是台上说教的权威,学生们坐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偶尔抬头看看钟,盼着下课铃声响起。
而现在,老师变成了引导者,学生们则成了学习的主角。
想想,谁不想在课堂上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呢?这样的课堂活脱脱就像一场热闹的聚会,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
1.2 激发兴趣再说了,学生们的兴趣可得放在首位。
想象一下,今天的课程是关于古代历史的,如果老师只是干巴巴地讲课,谁还愿意听呢?而如果老师用游戏、角色扮演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参与其中,保证大家都乐得不行。
这样一来,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真是“乐在其中”啊!2. 促进全面发展2.1 知识与能力并重接下来,咱们聊聊“促进全面发展”。
这可不是光学习书本知识,大家都知道,光有知识没有能力,跟纸上谈兵有什么区别?所以,新课改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比如实验、实地考察、社会服务等等,帮助学生们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想象一下,学生们在野外露营,自己搭帐篷、煮饭,那感觉真是比上课有趣多了!2.2 培养综合素质当然,除了知识和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新课改提倡的就是这样的理念,学生们不再单纯追求分数,而是要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比如,参加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志愿服务,这些都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
这样一来,孩子们将来走出校门,能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真是“百炼成钢”!3. 强调实践与创新3.1 理论与实践结合最后,咱们来谈谈“强调实践与创新”。
完整版)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完整版)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的三大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和重视以学定教。
在关注学生发展方面,课堂教学评价应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这一理念应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同时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研究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在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是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和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能动性。
强调教师成长是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
课堂教学评价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重视以学定教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要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情绪状态方面,评价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研究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研究情绪;研究过程是否愉悦,研究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注意状态方面,评价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参与状态方面,评价学生是否全员参与研究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
交往状态方面,评价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
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1、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2.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
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①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②注意状态: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③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习。
④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
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及讲解四篇.doc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及讲解四篇第1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这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个学生。
关注的本质是尊重、关心、关心。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快的情感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发展。
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展示各种道德因素,还要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各种道德表达和道德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树立爱、同情、责任感。
以下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方式、教师角色等方面阐述了新课程改革的几个重要概念。
一、确立了“课程即经验”的新课程观。
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
然而,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课程理念是学校教育环境中的教育体验系统,旨在使学生获得教育体验系统,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意味着1、课程是一种体验,强调体验。
这意味着本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对每个人都不一样。
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个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己的理解,从而不断地改变和创新给定的内容,使给定的内容能够不断地转化为“自己的课程”。
2、课程是一个过程,强调参与和生成。
教师和学生不再是课程的外部,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他们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他们一起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换句话说,课程不仅包括知识,还包括学习者拥有和获得知识的主要活动过程。
因此,自然是课程,生活是课程,自我是课程。
2 、关注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
“完整的人”包括两层含义:人的完整和生命的完整。
人是一个智能和人格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生命的完整性表明人和世界的其余部分构成自然+社会是一个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1、寻求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和谐发展。
传统的课程忽视甚至分离了孩子的完整性。
一方面,学习等同于“阅读”,阅读“专家编的书”,特别是几本“书”进行测试,而忽视非学术知识,如儿童的生活环境、经验、经验,导致学生片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新课程的定位,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重视教材的整体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这正是新课程所体现的课程理念。
(1)个性创新。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谁拥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谁就将领导世界的潮流。
(2)目标转变,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
(3)主动学习。
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回归生活。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和改变了过于留意书本知识的状况。
把课程回归现实生活。
新课程改革将留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本与生活的结合。
体现为以活生生的情景为背景设计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5)学科综合。
现代科学发展越来越呈现综合化的趋势,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各学科之间往往相互渗透,产生新的边缘学科。
(6)发展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要求就是以评价促发展,因此评价学生的学习要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水平。
(7)全球概念。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我们需要对世界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需要给学生提供一种全球性的知识背景,因而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意识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及其基本含义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及其基本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新课程改革日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最终版)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最终版)第一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最终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新课程的定位,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重视教材的整体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这正是新课程所体现的课程理念。
(1)个性创新。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谁拥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谁就将领导世界的潮流。
(2)目标转变,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
(3)主动学习。
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回归生活。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和改变了过于留意书本知识的状况。
把课程回归现实生活。
新课程改革将留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本与生活的结合。
体现为以活生生的情景为背景设计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5)学科综合。
现代科学发展越来越呈现综合化的趋势,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各学科之间往往相互渗透,产生新的边缘学科。
(6)发展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要求就是以评价促发展,因此评价学生的学习要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水平。
(7)全球概念。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我们需要对世界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需要给学生提供一种全球性的知识背景,因而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意识的一代新人。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
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新课改基本理念大全_文秘知识
新课改基本理念大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
橙子特意为大家提供了新课改基本理念,欢迎阅读。
关于新课改基本理念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3、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的内容如何兼顾知识、儿童和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涉及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书)的编写。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1 / 8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6、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7、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
下面,就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方式、教师角色等方面阐述新课程改革的几个重要理念。
一、确立“课程是经验"的新型课程观。
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
而新课程改革奉行的课程观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促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这意味着:1、课程是一种经验,强调体验。
这意味这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身的理解,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使给定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2、课程是一种过程,强调参与与生成.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外在于课程,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换言之,课程不仅包括知识,而且包括学习者占有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所以说,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二、关注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
“整体的人”包括两层含义: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人是一个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生活的完整性表明人与世界的其它构成——自然、社会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
1、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
传统课程忽略乃至割裂了儿童的整体性.一方面,把学习等同于“读书”,读“专家编的书”,特别是几本要考试的“书”,而忽略了非学术性知识,如儿童的生活环境、经验、阅历,从而导致了学生片面发展.另一方面,机械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割裂了个体知识学习和精神构建.A、制定国家课程标准,替代一直沿用的教学大纲,为学生的经验进入课堂打开了方便之门。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一. 引言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教育发展,适应社会变革和学生需要的新要求。
本文将探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包括其核心思想、目标和实施方式。
二. 核心思想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获取,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 目标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国民。
具体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培养他们成为有创造力的社会成员。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和场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倡导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四. 实施方式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
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引入探究性学习。
推崇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积极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强调实践教育。
加强实践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通过实验、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综合素质。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能力和跨学科的应用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5.推动教育评价改革。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注重评价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减少对知识记忆的单一评价,鼓励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五. 结论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国民。
通过设立明确的目标和实施方式,我们可以推进教育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化,注重知识、情意、能力的一体与整合。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就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她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瞧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就是知识的“容器”与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与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生本教育理念:尊重每个学生,使之充满自信,抬头走路;相信每个学生,相信她们通过努力,会发现自己的潜能;关爱每个学生,保持其脆弱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每个学生,帮助其合理设计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欣赏每个学生,为她们的每个进步而喝彩。
3、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的内容如何兼顾知识、儿童与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涉及课程标准与教材(尤其就是教科书)的编写。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就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与考试命题的依据,就是国家管理与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与评价建议。
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与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
念是什么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的定位,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重视教材的整体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这正是新课程所体现的课程理念。
(1)个性创新。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谁拥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谁就将领导世界的潮流。
(2)目标转变,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
(3)主动学习。
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回归生活。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和改变了过于留意书本知识的状况。
把课程回归现实生活。
新课程改革将留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书本与生活的结合。
体现为以活生生的情景为背景设计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5)学科综合。
现代科学发展越来越呈现综合化的趋势,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各学科之间往往相互渗透,产生新的边缘学科。
(6)发展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要求就是以评价促发展,因此评价学生的学习要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水平。
(7)全球概念。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我们需要对世界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需要给学生提供一种全球性的知识背景,因而新课程理念强调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意识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