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专题复习整合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节教材文言重点篇目梳理1、《张衡传》南北朝: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衡乃拟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为..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左右。
尝问天下..,讽议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征拜..尚书。
..,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2、《指南录后序》(节选)〔宋〕文天祥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024年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基本语法知识点总结1. 词语的音形义: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语的音形义,包括偏旁部首、字义、读音等。
2. 词性和词类: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词性和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搭配。
3. 词的变化和构词法:掌握文言文中词语的变化规则和构词法,如动词的时态、前缀、后缀等。
4. 语法结构: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常见的语法结构,如主谓结构、并列结构、从句结构等。
5. 语法关系:掌握文言文中词语和词组之间的语法关系,如主谓关系、宾补关系、定状关系等。
二、文言文阅读技巧知识点总结1. 理解句子结构: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2. 理解修辞手法: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对仗、排比等,理解修辞手法对文意的影响。
3. 辨析词义:通过上下文的提示和其他语法手段,准确理解生词的词义。
4. 揣摩作者意图:通过阅读文言文的整体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情感。
5. 拆解长句:对于长句,可以拆解成短句,逐步理解其中的语法结构和词语意义。
三、文言文名句和典故知识点总结1. 名句传唱: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名句,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等。
2. 典故了解: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典故,如《左传》中的“黍离”、“丧胄”、“孟孙”等,以及这些典故的由来和含义。
3. 名篇赏析:鉴赏文言文名篇,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汉书》中的《张良传》等,理解其中的语言功底和思想内涵。
四、文言文作文技巧知识点总结1. 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文言文材料,如名句、典故、短文等,进行作文。
2. 表达技巧:运用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升作文的表达力和文采。
3. 文章结构:构建合理的文章结构,包括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衔接紧密,层次清晰。
4. 理论联系实际:在作文中联系实际,运用文言文知识和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高考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大全
高考文言文知识梳理高中文言文知识大全高中文言文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许多同学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头疼。
但只要我们系统地梳理和掌握相关知识,就能在高考中应对自如。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下高中文言文的知识要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理解实词的含义对于读懂文言文至关重要。
1、古今异义有些实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在古代是“更不用说”的意思,现在则表示“不管、不论”。
2、一词多义一个实词往往有多个意思。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非兵不利”),也可以指士兵(“赵兵果败”),还可以指战争(“兵者,国之大事”)。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有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本为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驻军”)、名词作状语(“相如廷叱之”,“廷”意为“在朝堂上”)、动词用作名词(“追亡逐北”,“亡”“北”指逃亡的人、败北的人)、形容词用作动词(“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意为“使……变绿”)等。
4、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比如“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说”通“悦”(“秦王不说”)。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1、而“而”的用法多样,可以表示并列(“黑质而白章”)、承接(“温故而知新”)、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修饰(“吾尝跂而望矣”)、假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关系。
2、以“以”常见的用法有:表示凭借(“以勇气闻于诸侯”)、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用(“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等。
3、之“之”的用法有:作代词(“君将哀而生之乎”)、助词(“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动词(“吾欲之南海”,去、到)等。
4、于“于”常表示在(“战于长勺”)、到(“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对、对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等。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教案为题,用中文写一篇3000字文章。
在高三语文备考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好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于取得好成绩十分关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文言文,以下是一份文言文复习教案。
教案名称:文言文复习教案适用年级:高三主要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2. 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训练3. 文言文写作技巧训练一、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1. 字词的理解与运用:复习常用文言词汇、古文常用语法词汇、文言虚词等。
2. 句子的结构与翻译:复习文言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结构、并列结构、状语结构等,并能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3.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复习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等,并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解释。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技巧训练1. 理解古文篇章结构:通过多篇古文的阅读,培养对古文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包括开篇、承接、递进、高潮、结尾等部分。
2. 掌握古文重点句子分析:通过对古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分析,包括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状语等,帮助理解整篇古文的意境。
3. 整体思维理解古文:通过阅读古文,培养对整体思维的运用能力,包括整体把握、推理分析等。
同时,注意借助上下文的提示,理解古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三、文言文写作技巧训练1. 古文翻译训练:通过训练,掌握古文的翻译技巧,包括句子的翻译、句型的转换等。
2. 古文仿写训练:学习古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古文仿写,模仿古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古文赏析和演讲:阅读分析古文,并能够进行赏析和演讲,深入理解古文背后的思想和文化。
四、综合练习和模拟考试1. 综合练习:进行一些综合性的文言文练习,包括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等,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2. 模拟考试:进行文言文的模拟考试,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提前适应考试的要求,并及时总结分析自己在文言文方面的不足,作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
高三文言文专题复习整合
高三文言文专题复习整合(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三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做谓语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有仙则名名:出名2.名词带上宾语或补语(名+名/代,名+后置状语)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指:用手指;目:用眼看。
左右欲刃相如。
刃以刃杀,用刀杀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舍:建房子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会、当、该、须、愿、要、肯、敢、”等能愿动词或“不、非、已、将、未、乃、毋、无”等副词后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前:向前,上前不蔓不枝蔓:生藤蔓;枝:长枝杈公将鼓之。
鼓:击鼓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果:实现。
4.名词与“所、者”组合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5.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
高之下之,小之巨之,不外是矣。
(使他处于高位,使他卑下,使他渺小,使他做臣子,不外是这样)(二)名词做状语(在动词前却不能支配后面的动词)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从隧道或用打洞的办法)二、动词的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处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这个动词就活用为名词了。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入:国内出:国外。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伏:伏兵三、形容词的活用(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一、实词
1. 通假字
- 整理方法:在学习文言文时,遇到难以理解的字,如果根据上下文解释不通,就要考虑是否为通假字。
通假字的读音一般按照所通字的读音来读。
2. 古今异义
- 感情色彩变化:如“爪牙”,古代指得力的助手,是褒义词,现在指坏人的帮凶,是贬义词。
3. 一词多义
- 以“绝”为例:
二、虚词
1. 之
- 助词:
- 代词:
2. 而
3. 其
- 代词:
- 语气词:
三、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2. 被动句
3. 宾语前置句
4. 定语后置句
5. 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识别方法:当名词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并且这个名词的意义不能按照正常的名词意义来理解时,就要考虑是否为名词作动词。
2. 名词作状语
- 类型:
3. 形容词作名词
- 识别方法: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或性质的意义时,往往活用为名词。
4. 形容词作动词
- 识别方法:当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或者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并且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动作行为时,就要考虑形容词作动词。
5. 使动用法
6. 意动用法。
(完整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推荐文档
第一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烛之武退秦师》Ⅰ、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今老矣, 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了)共其乏困(“共”通“供”, 供给)夫晋, 何厌之有(“厌”通“餍”, 饱、满足)秦伯说(“说”通“悦”, 高兴)失其所与, 不知(“知”通“智”, 明智)二、古今异义:⒈敢以烦执事古义: 对对方的敬称今义: 掌管某项工作(的人)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 请客的主人⒊行李之往来古义: 出使的人今义: 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 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⒈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 秦军南驻军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既东封郑以……为疆界与郑人盟结盟⒉名词作壮语:夜缒而出在夜间朝济而夕设版焉朝: 在早上;夕: 在晚上既东封郑向东⒊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君亦无所害损害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年轻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国家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以乱易整, 不武乱: 混乱相攻;整: 联合一致四、特殊句式:⒈省略句:⑴省主语辞曰许之夜缒而出……⑵省宾语敢以烦执事……⑶省介词“于”晋军函陵, 秦军南……⒉倒装句:⑴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言于郑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⑵宾语前置夫晋, 何厌之有?⒊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蔽之, 不仁⒋固定句式:焉……(为什么要……、何必……)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五、一词多义: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似乎、好像及郡下, 诣太守, 说如此: 叙述、陈述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假如说故为之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文体余悲之, 且曰: 若毒之乎: 你秦伯说, 与郑人盟: 通“悦”, 高兴辞曰: 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推辞言语粗鄙: 粗俗辞停数日, 辞去: 告别鄙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 以…为边邑不辞劳苦:推托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浅陋人微言轻: 轻微辍耕之垄上: 到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暗暗地之子犯请击之: 代词, 他们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但微颔之: 稍微是寡人之过也: 的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主谓之间济朝济而夕设版焉: 扶助敝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扶危济困: 渡河敝帚自珍: 破遂率子孙负担者三夫: 成年男子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 因为夫夫晋, 何厌之有: 发语词, 无义以若亡郑以陪邻: 连词, 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那、那个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 介词, 用许之: 答应与秦伯说, 与郑人盟: 介词, 同、跟杂然相许:赞成、赞同失其所与, 不知:结交、亲附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约计的数量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表示处所问渠哪得清如许: 如此这样Ⅱ、文学常识⒈《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知识梳理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
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
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通“智”。
(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也可以借代。
例:《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的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早”是本字,“蚤”是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3)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例:《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受”字是古字,“授”是今字。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引申义为“方向、方法、道理”。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语。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大致包括词意扩大、词意缩小、词意转移、词意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实词1. 古今异义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词义缩小:如“臭”,古义指气味,今义指难闻的气味。
词义转移:如“走”,古义指跑,今义指行走。
2. 一词多义本义:词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用打比方的方法形成的新的意义。
3. 通假字同音通假:如“蚤”通“早”。
形近通假:如“说”通“悦”。
4.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名词作状语:如“吾得兄事之”中的“兄”,名词作状语,意为“像兄长一样”。
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北”,动词用作名词,意为“逃亡的人”“败逃的人”。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与……交好”。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二、虚词1. 而表并列:如“蟹六跪而二螯”。
表递进: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承接: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表转折: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假设:如“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表修饰:如“吾尝跂而望矣”。
2. 何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等。
副词,“多么”。
3. 乎表疑问语气:“吗”“呢”。
表测度语气:“吧”。
表感叹语气:“啊”“呀”。
介词,“于”。
4. 乃于是,就。
才。
竟然。
是,就是。
代词: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指示代词(这、那)。
副词:表推测(大概)、表反问(难道)、表祈使(一定)、表商量(还是)。
连词:表假设(如果)、表选择(是……还是……)。
6. 且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而且)、表让步(尚且)。
副词:“将要”“暂且”。
7. 若动词:“像”“比得上”。
代词:“你”“你们”“这样”。
连词:“如果”“或者”。
8. 所与“为”组成“为……所……”表被动。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统编版高三总复习专题04: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23.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齐助楚攻秦, 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 齐、楚之交善, 惠王患之, 谓张仪曰:“吾欲伐齐, 齐、楚方欢, 子为寡人虑之, 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 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 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 敝邑欲伐之, 而大国与之欢。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 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 方六百里。
若此, 则是北弱齐, 西德于秦, 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 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楚王大说, 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 方六百里。
”群臣闻见者毕贺, 陈轸后见, 独不贺。
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 而患必至也。
”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 以王有齐也。
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 是楚孤也, 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 后责地, 必受欺于张仪。
是西生秦患, 北绝齐交, 则两国兵必至矣。
”楚王不听, 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 以待吾事。
”楚王使人绝齐。
张仪反, 秦使人使齐, 齐、秦之交阴合。
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
张仪知楚绝齐也, 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 广从六里。
”使者反报楚王, 楚王大怒, 欲兴师伐秦。
陈轸曰:“伐秦, 非计也。
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 与之伐齐, 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
”楚王不听, 遂举兵伐秦。
秦与齐合, 楚兵大败于杜陵。
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 仅以救亡者, 计失于陈轸, 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下对文中划线都分的断句, 正角的项是()A.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B.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诺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C.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D.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 “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总结+课件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 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 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 王太傅。
(2020·新课标Ⅰ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的一项是( ) A.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 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 罪/轼尽奏逐之/B.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 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 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 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 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三年/权知礼 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风格,终成一代文宗。
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他自幼聪颖,文才出众,深受赏识; 他不畏当权派,直言上书,又因势利导,利用新法
便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他重视科举,爱护士子,端正考风; 他直面饥疫,尽心竭力,救民于水火; 他天赋异禀,创作得心应手,行云流水,终成大家。
(三)左光斗
分层 圈词
梳理 事件
概括 性格
(四)其他文体——纪事本末
(2021·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 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 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 ,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 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 ,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 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 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复习资料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复习资料总结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的复习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复习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2、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二、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三、一词多义1、传: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2、师: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3、从: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4、也: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5、则: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6、于: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③不拘于时(介词,被)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7、乎: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8、所以: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四、词类活用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以……为耻)2、吾从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5、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五、古今异义的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所用来……;今义:因此,因果连词)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目的连词)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六、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3、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5、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七、难句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篇一】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虎丘记》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蔀(bù)屋:指穷苦人家昏暗的房屋,这里指贫民。
2、栉:木梳。
3、角:较量,竞比。
4、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
5、竹肉:这里指箫管与歌喉。
6、皂隶:衙门中的差役。
7、识(zhì):记着。
二、通假字1、倾城盍户(通”合”,全)2、不知尚识余言否耶?(通”志”,记着)三、一词多义1、以:①独以近城故(因为)②竞以新艳相角(用)2、去: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动词,距离)②他日去官(动词,离开)3、之:①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助词,凑音节,无实义)②远而望之(代词,代这种情形)③乌纱之横(助词,的)四、词类活用1、妆、服:莫不靓妆丽服(名作动,戴着……妆饰,穿着……衣服)2、栉:栉比如鳞(名作状,像梳齿一样)3、丘:檀板丘积(名作状,像山丘一样)4、云:樽罍云泻(名作状,像云一样)5、状:无得而状(名作动,形容,描述)6、下:壮士听而下泪矣(名作动,流下)7、觞:最可觞(shāng)客(名作动,劝人饮酒)8、吏:吏吴两载(名作动,作官)五、句式1、置酒(于)交衢间(省略句)2、已而明月浮(于)空(省略句)3、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介词结构后置)4、有不听曲(于)此石上者(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5、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主谓倒装)六、难句翻译1、衣冠士女,下迨(dài)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译:上至官绅淑媛,下至下层百姓,没有谁不佩戴着美丽的妆饰,穿着华美的衣服,游客们席地而坐,在去虎丘的大道上摆上酒筵。
2、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译:不久明亮的月亮在空中升起,山石反射光如同白练,一切粗俗的歌声,都停下来,悄无声息。
3、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
译: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的原因,想要在堂中供奉韦苏州、白乐天等人,但不久我的病发作了。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导语】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共8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高三语文文言文精选知识点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样)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一样)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④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南,向南)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⑥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内,对内;外,对外)⑦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2.名词作动词①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牖,当作窗户;枢,当作门轴)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③外连横而斗诸侯(连横,采取连横的策略)④履而至六合(履,登上)⑤将数百之众(将,带领)⑥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使……依次序排列)⑦会盟而谋弱秦(盟:结盟)(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军队)2.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相斗)②伏尸百万,漂橹(漂,使……漂浮)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亡,灭亡)④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⑤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⑥约从离衡(离,使……离散)(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崤函之固(固,险固的地势)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利,有利的形势)2.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变小;弱,削弱)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弱,削弱)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昧)③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弯,使……弯)篇2: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精选一、词类活用1.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使……来)2.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来;使……安定下来)3.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使……来)二、特殊句式1.何以伐为(宾语前置)2.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疑问句式,恐怕……吧?)三、重点实词解释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
[高中语++文]高三课本文言文复习+登泰山记+
②
太阳,阳光
例句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表面上,假装
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汉书》)
④生,活 ⑤温暖 ⑥明亮
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庄子》)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诗经》) 于昭明堂,明堂孔阳(班固《东都赋》)
【识记方法】 “阳”的本义是“山南或水北”。这个地方正是阳光照 得到的地方,故又引申出“日光,阳光”义;后又借作“佯”,意义是 “表面上,假装”。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
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
(第3段)戊申晦,五鼓,与子颍 这6时.解大释风加扬颜起色的的积词雪语扑面打来。日 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
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 依①稀极可天见(云天中边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
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 似②的或东(西有,的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 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
戊申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五鼓(五更),与子颖坐(省“于”,在) 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稍(逐渐) 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尽,尽头)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 采(同“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有人)曰:此 东海也(句式:判断句)。回视日观以西峰,或(有的)得日或否,绛(红 色)皓(白色)驳(错杂)色,而皆若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 一我小在半乾段隆,三越十过九中年岭十,二又月沿着,从 京西城面的冒山着谷风走雪,启就程到,了经山过顶齐。河、 长古清时候两登县泰,山穿,过是泰沿山着西东北面面的的山 谷山,谷进越去过,长路城上的有界个限天,门到。达泰安。 (得分点:以、乘、至于)
高三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三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五篇】高中语文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掌握好高中语文的文言文对于大家进行整个高中语文学习非常有帮助。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7、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8、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高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高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本店铺高三频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六月梦!1.高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词类活用: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2.高三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1、衣冠士女,下迨(dài)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高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课件(90张PPT)
❖ “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 ❖ 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名词 ❖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孰:同“熟”;仔细。形容词 ❖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 文:同“纹”;纹路,纹理。名词 ❖ “因击沛公于坐 。” ❖ 坐:同“座”;座位。名词
二、古今异义
这一类实词,从字面上看与今词意义相 同,而实际上意义不同甚至相反。学习、复 习时可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褒贬色 彩的转换、单双音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辨析, 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为:像……一样。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为:当作……一样。
第三、表示处所。
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 译为:在……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函封之
译为:用(乘,凭借)……
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考试内容:一词多义、词类活 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 副词。
一、通假字
❖ 通假字包含:本字和借字 ❖ 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说:本字——悦 ❖ 借字——说
通假字的类型
❖ 1、双声通假:借字和本字声母相同 ❖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
约束者也”: ❖ 缪:同“穆” 温和,恭敬。例句中为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译为:善待。 译为:说坏话。 译为:穷尽。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译为:善于。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译为:变小变弱。
特殊的 动宾关系
使
动
为动
用
用法
法
意动
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文言文专题复习整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三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做谓语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有仙则名名:出名2.名词带上宾语或补语(名+名/代,名+后置状语)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指:用手指;目:用眼看。
左右欲刃相如。
刃以刃杀,用刀杀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沛公军霸上。
军:驻军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舍:建房子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会、当、该、须、愿、要、肯、敢、”等能愿动词或“不、非、已、将、未、乃、毋、无”等副词后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前:向前,上前不蔓不枝蔓:生藤蔓;枝:长枝杈公将鼓之。
鼓:击鼓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果:实现。
4.名词与“所、者”组合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5.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
高之下之,小之巨之,不外是矣。
(使他处于高位,使他卑下,使他渺小,使他做臣子,不外是这样)(二)名词做状语(在动词前却不能支配后面的动词)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从隧道或用打洞的办法)二、动词的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处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这个动词就活用为名词了。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入:国内出:国外。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伏:伏兵三、形容词的活用(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将军身披坚执锐坚:坚固的铠甲;锐:锐利的兵器。
晓看红湿处红:红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百废具兴废:荒废的事业。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名/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四、使动用法宾语使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发生某个动作或具有某种性质和状态。
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
(一)动词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饿其体肤饿:使……饥饿聚室而谋聚:把……召集起来(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苦:使……痛苦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使……变绿殚其地之生殚:把……都拿出去五、意动用法(名/形+名)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当作宾客对待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可图侣/鱼虾而友麋鹿。
把……看作/当作……/以……为……粪土当年万户侯。
粪土:把……看作粪土(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奇怪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以……为奇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小:认为……小六、数词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二三:使……二三其一犬坐于前一:一只狼(名词)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动词)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形容词)附:高中课文此类活用《鸿门宴》1、名作动沛公军霸上(驻军)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吾得兄事之(侍奉)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若入前为寿(上前)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道芷阳间行(取道)沛公欲王关中(称王)2、名作状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道芷阳间行(从小路)3、使动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进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4、意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为王)5、形作名素善留侯张良(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把……看作一样,数词活用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
穷尽,副词活用作动词○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舞,使动用法;//使……泣,使动用法○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方位名词活用作状语○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攻占,名词活用作动词;东,向东进发,名词活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打鱼,砍柴,名词活用作动词○侣鱼虾而友糜鹿。
侣、友:以……为侣、为友,名词用作动词○不知东方之既白。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白色○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侧,从旁边,名词活用作状语)○由上以上五六里。
上,向上走,名词活用作动词○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深度,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穷,穷尽,走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见,看到的景象,动词活用为名词○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作动词用○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弄错○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取名,命名,称呼。
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
名,命名,称呼。
用为动词○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险远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到达的人,动词活用为名词○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形容词,这里指幽暗得使人迷惑的地方。
形容词作名词○今我来思,雨(yù)雨,作动词,下(雪)雪霏霏。
○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
鞿羁:名作动,约束○谣诼谓余以善淫。
淫:动作名,淫荡的事○鸷鸟之不群兮。
群:名作动,合群○伏清白以死直兮。
死:为动用法,为……而死○屈心而抑志兮。
屈、抑: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步余马于兰皋兮。
步:使动,使……步行○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使动,使……加高○长余佩之陆离。
长:使动,使……加长○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下: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受委屈《寡人之于国也》○填然鼓之。
/鼓,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
敲起鼓。
(句意是:咚咚地敲着战鼓。
)○树之以桑。
/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
种植。
(句意是:<在住宅场地上>种上桑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上。
(句意是五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
)○谨庠序之教。
/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句意是: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然而不王者。
/王,名词受副词“不”的修饰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过秦论》1)名词活用为动词:○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帝王:称帝称王○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瓮:用瓮作;绳:用绳子系○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招致2)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名词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席:用席子;包:用包;囊:用口袋。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内:对内;外: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执敲扑而鞭鞭:用鞭子笞天下。
○乃使蒙恬北北:在北方筑长城而守藩篱。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名词作状语。
云: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像影子那样3)形容词用作名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固:险固的地势。
○尊贤而重士。
贤:贤能的人。
○因利乘便。
“利、便”都解释为:便利的条件。
4)形容词用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弱”:变小、变弱。
○尊贤而重士。
形容词作动词。
重:敬重、看重5)动词用作名词:○追亡亡:逃走的军队逐北。
6)使动用法○外连衡而斗斗:使……斗诸侯。
○流血漂漂:使……漂浮橹。
○伏伏:使……倒在地上尸百万。
○却却:使……退却匈奴七百余里。
○序八州而朝使:使……朝拜同列。
○吞二周而亡亡:使……灭亡诸侯。
○会盟而谋弱弱:使……削弱、削弱秦。
○士不敢弯弯:使……弯、拉开弓而报怨。
○焚百家之言,以愚愚:使……愚昧黔首。
○以弱弱:使……弱、削弱天下之民。
《师说》A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前一个“圣”,圣人;前一个“愚”,愚人。
B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以……为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耻,以……为耻○而耻学于师。
耻,以……为耻《廉颇蔺相如列传》⑴名词作动词○舍相如广成传舍。
舍,安置住宿○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杀○乃使其从者衣褐。
衣,穿○于是相如前进缶。
前,走上前⑵名词作状语○而相如庭斥之。
通“廷”,在朝廷上○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西,向西⑶使动用法○完璧归赵。
完,使……完○秦王恐其破璧。
破,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碎○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承担○毕礼而归之。
归,动词使动用法,使……回去⑷意动用法○且庸人尚羞之。
羞,以……为羞耻○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先,以……为先;后,以……为后⑸形容词作动词○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劝学》1、輮使之然也輮动词用作名词,指用火熨使物弯曲这道工序。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3、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4、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步名词用作动词,跨步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词用作状语,“向上”、“向下”。
《陈情表》1.夙遭闵凶。
凶:名词用作动词,不幸的事2.猥以微贱。
贱:形容词用作名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3.凡在故老。
老:形作名,年老之人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形作动,离5.则刘病日笃。
日:名作状,一天天地6.谨拜表以闻。
闻:使动,使皇上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