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在癌症治疗中的不同作用FrontBioengBiotechnol
北联世纪:科学家使用间充质干细胞辅助治疗癌症的不同方法概
间充质干细胞(MSC)通过刺激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和调节受体的免疫反应,在恢复组织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响应炎症细胞释放的化学引诱分子,迁移到受损组织、创伤或炎症部位。
同样,肿瘤环境由大量免疫细胞组成,它们与肿瘤细胞一起分泌可溶性因子来吸引间充质干细胞。
在肿瘤形成和生长的部位积累后,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化成基质细胞(例如与癌症相关的成纤维细胞)而成为肿瘤基质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中的确切作用可能因肿瘤类型、肿瘤发展阶段和其他因素而异。
虽然一些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进肿瘤的作用,但其他研究表明其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
这双重性肿瘤微环境中,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强调了它们与癌细胞和周围组织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释放MSC潜力:精准癌症治疗策略尽管有报道称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进肿瘤的特性,但其独特的特点对于癌症治疗应用方面也有很大作用:1.肿瘤趋向性: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向肿瘤部位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肿瘤向性。
该特性可用于将治疗剂靶向递送至肿瘤。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向间充质干细胞装载抗癌药物、溶瘤病毒或其他治疗有效负载的方法,以实现更精确和局部的治疗。
2.免疫调节: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可用于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反应。
人们正在研究这一特性在免疫治疗方法中的潜力。
间充质干细胞可被改造以增强其免疫抑制作用,促进不利于肿瘤生长的环境。
3.低免疫原性:由于缺乏共刺激分子表达,MSC具有低免疫原性的显着特征。
这一特征消除了同种异体移植过程中免疫抑制的必要性。
4.组织修复和再生: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各种细胞类型,包括参与组织修复和再生的细胞类型。
人们正在癌症治疗的背景下探索这种再生潜力,特别是在解决放射和化疗等癌症治疗引起的组织损伤方面。
5.肿瘤微环境的调节: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多种因子影响肿瘤微环境。
虽然这可能具有促进肿瘤的作用,但它也被作为改变肿瘤微环境使其更不适合癌症生长的潜在手段进行研究。
北联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MSC)可作为脑肿瘤药物的输送载
癌症是一种由于细胞过度分裂而可以在我们身体的任何地方发展的疾病。
位置和细胞类型会影响病因、症状、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
在脑肿瘤中,超过75%的成年人受到胶质母细胞瘤的折磨,诊断后的平均生存率只有两年,治疗策略的进展有限且具有挑战性。
这些主要是由于血脑屏障(BBB)阻塞,使得静脉内的化疗化合物难以通过,而且这类癌症相对罕见,因此很难吸引制药公司大力研发此类药物。
目前,手术、放疗和化疗是抗击脑癌的一线治疗方法。
然而,这些疗法经常导致患者的健康状况恶化、肿瘤复发或扩散到其他器官。
这些和其他因素促使研究人员改进脑肿瘤治疗方法。
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传递系统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脑癌治疗方法。
尽管BBB阻止白细胞通过它,但它在炎症期间会受到损害,从而使这些细胞被运输并定向到发炎部位。
同样,静脉注射的MSCs可以通过BBB并从其归巢特性中靶向受伤部位。
由于其非侵入性给药途径和归巢特性,研究人员开始对MSCs产生兴趣并将其用作药物递送方法。
基于MSC的药物输送系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策略(见图)。
例如,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改造的MSC可用于直接触发癌细胞凋亡;用化疗药物引发的MSCs表现出抗肿瘤和抗血管生成作用;MSCs表达免疫调节物质如IL-2和IFN-β可以减缓肿瘤生长;腺病毒和麻疹病毒是溶瘤病毒,优先在肿瘤细胞中繁殖,通过再感染阶段增加抗肿瘤作用;组织或肿瘤特异性前药,使用某些酶工程MSC将非活性物质转化为可以破坏肿瘤的物质。
总之,巨大的研究努力已经产生了各种尖端的治疗方法。
然而,安全保证、非靶向细胞的归巢问题、大量人群研究和长期随访也是使研究人员能够研究和开发MSCs药物递送治疗的重要方面,以确保患者的缓解和健康.。
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药物递送策略。
【干货】间充质干细胞功能及应用
负面消息(包括无效)的特点
1,活性差、功能低的间充质干细胞(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2,脐血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不是monocytes)冒充间充质干细胞 (部分医院和企业) 3,干细胞制剂里添加各种药物(激素) 4,治疗方案没有经过优化 5,各种忽悠的干细胞类型,比如:外周血干细胞(外周血含有少量的间充质 干细胞,但目前无法扩增到临床所需的细胞数)、母乳干细胞(退一步说,即 使母乳里含有干细胞,但经过胃酸和肠道消化,早就死翘翘了)、植物干细胞、 心脏干细胞(专业上有心肌干细胞)等
Biology of Blood and Marrow Transplantation 13:1477-1486, 2007
评价MSC的质量
克隆形成能力 细胞大小 免疫调节能力
分泌细胞因子的量
HGF、TGF-β1、PGE2、IDO
VEGF165、
抗凋亡
FGF-2、HGF 因子
免疫调 节因子
趋化因 RANTES、SDF-1α、
endogenous: Hsp, DNA, RNA, TNF,CD40L exogenous: unmethylated CpG sequences in microbial
?? Safe signals
意义:能够解释更多免疫学现象,成功地解释了坏死细胞为何能诱导免疫应答反应。
chronic phase acute phase
J Tissue Eng Regen Med 2011;5(2):146-150.
风险控制
基因组 • 体外扩增导致 稳定性 的基因突变
稳定性评价
微生物
• 病毒 • 细菌 • 支原体
辅料素
• 内毒素 • 胎牛血清残留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临床应用
Human gene therapy, 2015, 26(8): 506-517.
MSCs have been shown to exert profound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n almost all the cells of the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systems via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notably cytokine and chemokine secretion.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和显著的免疫调 节效果,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调控机制几乎对固有免疫 和获得性免疫所有的免疫细胞都具有调节作用,最显著 的调节机制是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 Cytokines most commonly do not directly affect the target cells but interact with other biologically active factor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immunosuppression. 细胞因子通常不直接作用于靶细胞,而是通过与其 它的生物活性物质相互作用来达到免疫抑制的效果。
MSCs exert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by both cell-to-cell contacts and by secreting b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growth factors,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以及 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等行使其免疫调节的作用。 It should be pointed out that the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MSCs are jointly executed by both secretory factors and direct cell-to-cell contacts. 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是通过分泌生物活性 物质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两者联合来起作用的。
干货间充质干细胞功能及应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Annu Rev Pathol 2011;6457-478
无处不在
牙髓
外周血
脐带
MSC
胸腺 羊膜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骨髓
脂肪
脐带血
富含MSC的人体组织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图片来自网络
年龄与骨髓MSC含量的变化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稳定性评价
P30
Although hUC-MSCs with genomic alterations do not undergo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periodic genomic monitoring and donor management focusing on genomic stability are recommended before these cells are used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 (Cell Death Dis 2013;4e950)
稳定性评价
微生物
• 病毒 • 细菌 • 支原体
辅料素
• 内毒素 • 胎牛血清残留
生产工艺
稳定性评价
P14
P18 Array-CGH and cytogenetic analyses showed that BM-MSCs expanded in vitro did not show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hTERT transcripts were not expressed in any of the examined cultures and telomeres shortened during the culture period. (Cancer Res 2007;67(19):9142-9149)
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充质干细胞是中胚层发育的早期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细胞,广泛存在于已分化组织中。
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 cells,MSCs) 是一种无造血功能的干细胞,广泛存在于胎儿和成人的各种组织和脏器中,其中骨髓中的含量最多。
MSCs 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及多项分化潜能,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等,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创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MSCs 不仅能转化成恶性肿瘤细胞,并且对肿瘤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有影响。
MSCs 在肿瘤局部的作用可表现为促进肿瘤生长,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肿瘤凋亡,刺激血管生成、增殖,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
而MSCs 具有向肿瘤组织趋化迁移的特性,可以将MSCs 作为肿瘤治疗的载体,通过病毒载体将各种对肿瘤有抑制作用的基因转染到MSCs 来达到抑制甚至杀死肿瘤的作用,因此MSCs 与肿瘤的关系成为近期研究热点。
本文就MSCs 生物学特性、肿瘤趋向性及与肿瘤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1 . MSCs 的生物学特性人类MSCs 是基质干细胞的成纤维细胞样子集,可以从许多间充质来源的组织中分离,可以分化成不同类型的间充质组织细胞。
2006 年国际细胞治疗学会将MSCs 定义为: ( 1) 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且呈漩涡状贴壁生长; ( 2) 细胞表型符合CD11b-或CD14-、CD19-或CD79a-、CD34-、CD45-、人类白细胞抗原-DR-、CD73 +、CD90 + 和CD105 + ; ( 3) 可向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三系分化。
MSCs 最多见于骨髓,骨髓衍生的MSC 可以在体外分化为主要的中胚层谱系,包括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和脂肪细胞,并且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能够分化成神经细胞、胰腺细胞和肺泡细胞。
MSCs 不表达白细胞谱系的生物学标志,却和单核/巨噬细胞及上皮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家族中的几个成员) 拥有相似的生物学标志。
间充质干细胞影响肿瘤细胞增殖及其分子机理
间充质干细胞影响肿瘤细胞增殖及其分子机理秦翔;宋关斌;罗庆;石轶松【摘要】问充质干细胞MSCs(mesenchymal stem cells)与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近年来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纤维母细胞或肌肉细胞等多种间充质细胞的能力.MSCs 在肿瘤细胞中表现出的归巢和转移能力为其成为潜在的抗肿瘤工具奠定了基础,MSCs转移到肿瘤细胞后参与重塑肿瘤微环境,并对其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MSCs重塑肿瘤微环境后对肿瘤细胞的增殖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相关文献报道有很大的争议.基于相关研究近况,主要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eells)参与重塑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就已知的分子机理做一简要介绍.%The interac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and tumor cells has become a hot point of cancer research. MSCs are multipotent stem cells that can differentiate into several mesenchymal cells, such as osteoblast, chondrocyte, adipocyte, fibroblast and muscle cells. The innate tropism of MSCs to tumors makes MSCs uniquely destined as a potential antitumor weapon. The homing mechanism of MSCs was involved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molding and regulating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tumor cells. However, there were still no consistant results reported. Here, the influence of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on tumor proliferation and tumor environment remolding is reviewed, as well a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possible mechanisms towards the discrepancy.【期刊名称】《生命科学研究》【年(卷),期】2011(015)005【总页数】6页(P460-465)【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肿瘤;微环境;增殖【作者】秦翔;宋关斌;罗庆;石轶松【作者单位】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中国重庆 400044;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中国重庆 400044;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中国重庆 400044;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中国重庆 4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1癌症(cancer)是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失控性生长所致的一类恶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是目前人类主要致死病因之一.对癌症发生机理、预防和治疗的研究一直是各国科学家争相探索的热点.尽管人们对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但由于肿瘤病因本身的复杂性、研究技术和相关知识积累不足等各种原因,该领域的进展仍然比较缓慢,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目前仍然是临床科学家面临的巨大挑战.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如骨髓、肌肉、脂肪、发囊、牙根、胎盘、脑膜、真皮、软骨膜、脐带、肺、肝和脾[1].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因此对MSCs的研究多集中于骨髓MSCs[2].尽管MSCs在骨髓中相对其他单核细胞极其稀少,约只占所有单核细胞的0.01%到0.001%,但由于其在适宜的体内、外环境下具有分化为包括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外皮细胞、网状纤维母细胞,甚至神经细胞在内的间充质细胞的能力,以及具有来源广泛、免疫相容性、较强的扩增能力和不涉及伦理问题等突出优点而备受关注[3].随着对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机理、预防治疗策略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MSCs生物学特性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发现MSCs与肿瘤细胞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MSCs被募集到肿瘤组织参与肿瘤微环境的重塑,二者之间的交互对话(crosstalk)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侵袭和转移等力学生物学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4].对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研究,也已经从单纯针对肿瘤细胞相关基因或蛋白的研究转向了介导肿瘤细胞对重塑微环境中基质信号响应的基因或蛋白的研究.恶性肿瘤的构成除了恶性的上皮细胞本身外,还包括周围其它种类的非癌性细胞、胞外基质和可溶的信号分子[5],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肿瘤细胞的微环境.肿瘤细胞通过释放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生物信号募集来自骨髓或其它组织的MSCs进入肿瘤间质,进入间质的MSCs与肿瘤细胞通过直接对话或旁分泌信号因子相互作用,通过分化形成微环境中各种基质细胞,释放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基质水解酶和免疫调节因子等方式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行为[6].当机体出现炎症、组织损伤或肿瘤等诸多病理学性状时,MSCs受机体释放的生物信号招募优先集中于损伤组织,并通过分化为不同类型的基质或受损的细胞类型进行修复[7,8].肿瘤作为一种特别的损伤模型,其生长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从而诱导MSCs的靶向迁移[4].多种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均能促进MSCs向肿瘤细胞迁移,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能诱导 MSCs归巢到胶质瘤模型的肿瘤位点[9].有强烈免疫原性的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肝细胞生长因子HGF(hepatocyte growth facto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和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platelet derived growthfactor)等也能招募MSCs到早期肿瘤中[10,11].研究发现,MSCs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等生物学行为呈现双向影响,有的实验发现MSCs促进了多种类型肿瘤细胞的增殖[12~16],有的实验则发现MSCs通过重塑肿瘤微环境改变基质信号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相关的分子机理也已逐步阐明[17~22].有报道以胎源人间充质干细胞hMSCs(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和成体hMSCs与结肠癌细胞系F6和SW480共同皮下注入BALB/c裸鼠体内,发现胎源hMSCs和成体hMSCs均能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病理学检查发现肿瘤组织的血管分布密集,周围正常组织出现大量的凋亡或坏死,提示肿瘤细胞在这种环境下有着强烈的增殖和侵袭能力.皮下移植hMSCs后结肠癌细胞展现出强大的增殖、血管生成和高转移能力,成体hMSCs相比胎源hMSCs有更强大的促进增殖能力[12].Shinagawa等[13]研究裸鼠移植hMSCs和结肠癌细胞KM12SM发现hMSCs的参与导致肿瘤体积的增大,荷瘤鼠的存活率也由于hMSC的注入而大幅降低.Karnoub等[14]通过免疫不全鼠皮下注射hMSCs与绿色荧光标记4种人乳腺癌细胞(MCF/Ras、MDA-MB-231、MDA-MB-435、HMLER) 证实hMSCs加速了乳腺癌细胞(MCF/Ras)的增殖,促进了上述4种人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在3D情况下,卵巢癌条件培养基促进hMSCs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 tor-β)和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IL-6)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15].Li等证实hMSCs条件培养基hMSCs-CM(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conditioned medium)促进高转移肝癌细胞系MHCC97-H的增殖,抑制其侵袭转移能力[16].对于不同的肿瘤细胞类型MSCs均展现出了促进其增殖的能力,由此可见MSCs并非特异促进某种肿瘤细胞增殖,而是能在特定的条件下促进多种类型肿瘤细胞的增殖.与上述结论背离,也有很多报道指出MSCs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Lu等[17]将小鼠骨髓来源MSCs与小鼠肝癌细胞系 (H22)、淋巴瘤(YAC-1和EL-4)及大鼠胰岛瘤(INS-1)细胞系共培养发现MSCs对鼠瘤的生长起抑制作用,并且抑制效果与MSCs的量成正比.Khakoo等[18]也发现MSCs对卡波济氏肉瘤的抑制是剂量相关的.MSCs相对肿瘤细胞的高比例更倾向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提示MSCs对肿瘤细胞的抑制行为可能呈现出剂量依赖关系.胎源hMSCs降低了人肝癌细胞系 (H7402和HepG2)增殖、集落形成的能力和致癌基因c-myc的表达、下调 Wnt通路β-catenin、Bcl-2、C-myc、survivin等靶基因表达[19],hMSCs还能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研究发现hMSCs与人MCF-7乳腺癌细胞共培养后MSCs β-catenin水平下调,DKK-1表达水平上升.DKK-1是Wnt信号通路的强有力抑制剂,抗体阻断或基因沉默MSCs中DKK-1表达则削弱了MSCs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20].由于β-catenin是Wnt信号通路的重要成员,提示Wnt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3,24].Khakoo等[18]证实hMSCs可通过与卡波济氏肉瘤的直接接触降低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蛋白激酶活性,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移植的hMSCs能特异地向大鼠胶质瘤细胞迁移,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部分MSCs分布于胼胝体间,阻碍胶质瘤细胞向其它组织转移,从而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长;Nakamura等还将MSCs作为细胞载体基因改造为MSCs-IL2,携带IL2的MSCs展现出了更为强大的抑制胶质瘤细胞的能力[21].皮下注射MSCs到黑色素瘤鼠内发现肿瘤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其生长也受到明显抑制[25].Cousin等[22]通过体内实验和体外间接共培养发现MSCs均能抑制胰导管腺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间接共培养模型中基质胶仅允许细胞因子间的接触,细胞与细胞间存在不直接接触的交互作用(crosstalk).3.1.1 促进血管和脉管组织形成对于大多数实体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13,26].MSCs能通过分化为外膜细胞或内皮细胞直接促进肿瘤血管和脉管系统的形成.肿瘤细胞能招募大量的内源或外源MSCs以改变其微环境.被招募到微环境中的MSCs通过分泌高浓度的旁分泌生长因子,如VEGF-A、IL-8、TGF-β1、EGF、PDGF 等[27],协同中胚层细胞促进血管发生.Karnoub[14]等报道了低转移性乳腺癌细胞刺激MSCs过表达趋化因子CCL5并以旁分泌的形式作用于肿瘤细胞,增强其运动性、促进侵袭和转移.此外,MSCs还能诱导连接蛋白的表达,增加毛细血管系统的完整性[28].3.1.2 MSCs分化为肿瘤相关成纤维母细胞一些研究者认为MSCs主要通过分化为肿瘤相关成纤维母细胞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参与重塑肿瘤微环境[12,15,29,30].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吸引MSCs进入其微环境,MSCs整合入肿瘤相连基质且与机体间充质前体细胞竞争增殖,在肿瘤周围形成纤维胶囊状结构[31],进而分化为一种能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的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肿瘤相关成纤维母细胞TAF (tumor-associated fibroblasts),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4].TAF通过分泌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通过免疫抑制机制等在结构和功能上为肿瘤细胞提供了一个促进其发展的微环境:刺激毛细血管和基质网络的形成,释放促进肿瘤生长的旁分泌因子[15].TAF富含肿瘤生长促进因子、前血管原因子,表达肌纤维母细胞的特性,这些特性维持了肿瘤细胞的发展[32].因此,MSCs获得TAF表型是在肿瘤基质中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证据.3.1.3 免疫机制MSCs是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一种多能干细胞.MSC介导的免疫反应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33]和树突细胞DC(dendritic cells)成熟、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natural killer cells)[34]和B细胞[35]发挥作用.处于肿瘤微环境中的MSCs的免疫抑制特性使得肿瘤的增殖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MSCs的免疫调节功能是影响肿瘤细胞发展的重要因素.MSCs不仅支持造血作用,同时也具有主要进攻T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机制.MSCs通过分泌可溶因子诱导同种异体T细胞的免疫应答促进肿瘤生长[36].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均具有强烈的免疫抑制力,这种抑制力是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与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α 或IL-1β协同引发的[37].IFN-γ是由激活T细胞分泌的促炎因子,它直接作用于MSCs,通过抑制干细胞表面T细胞增殖促进蛋白(B7H1)活性进而引发免疫抑制功能[38],IFN-γ还与促炎因子协同作用促进T细胞向MSCs迁移及MSCs一氧化氮合酶iNOS(induct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的高表达,MSCs进而通过NO抑制与其接触紧密T细胞的免疫应答[37].3.2.1 Wn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是近来研究较多的一条信号通路,它在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方面起重要作用.MSCs表达的Wnt信号通路是经典Wnt/β-catenin通路.DKK-1(dickkopf-1)是Wnt信号通路的上游可溶抑制剂,也是MSCs介导肿瘤抑制的重要工具.DKK-1在大多数肿瘤中下调或丢失以形成一个促进肿瘤生长的微环境,如DKK-1在结肠癌细胞中CpG岛甲基化而失活[39].Wnt受体通过粘附于卷曲蛋白(Frizzled)受体及其共同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蛋白5/6(LRP5/6)激活Wnt/β-catenin通路.Wnt信号的正常激活能促进肝癌细胞和乳腺癌细胞的增殖[19,20].DKK-1与Wnt受体竞争LRP5/6位点以抑制Wnt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40].MSCs是一类高表达DKK-1的多能干细胞,据此推测MSCs 能通过分泌Wnt抑制剂如DKK-1抑制肿瘤细胞中的Wnt信号进而抑制其增殖.3.2.2 改变肿瘤细胞周期Akt信号通路能调节肿瘤细胞周期影响其增殖,抑制Akt磷酸化会直接影响到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活性从而阻止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行为[18].CyclinD1的水平对细胞周期G1/S期转换至关重要,该蛋白的减少或降解使细胞增殖受到抑制.研究发现,MSCs能通过与肿瘤细胞间直接接触抑制大部分肿瘤细胞Akt蛋白激酶活性.体内MSCs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与Akt 活力呈现剂量依赖型关系,且能通过结合E钙粘素抗体而解除[18].鉴于Akt信号通路在调节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上的重要作用,MSCs导致Akt信号通路受阻的精确机制将可能是未来这方面研究的焦点.MSCs还能上调细胞周期负调控因子p21和凋亡相关蛋白酶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降低DNA合成和细胞活力,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阻滞于G0/G1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17].MSCs还能通过改变肿瘤细胞周期强烈抑制胰导管腺癌的增殖,并对其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影响[22].3.2.3 MSCs作为细胞载体MSCs能响应肿瘤细胞的生物信号靶向迁移,是研究抗肿瘤因子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的良好载体.经过基因改造的MSCs能携带目的基因或抗瘤药物归巢或转移到肿瘤部位起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破坏肿瘤细胞的目的.基因改造后的MSCs不仅维持着其干细胞特性,且其存活能力和迁移能力也能获得提升[41].表达重组TNF相关凋亡诱导受体 (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的MSCs具有强大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能力[41].Mader[42]通过MSCs携带溶瘤麻疹病毒在乳腺癌中成功逃逸肿瘤对病毒的中和作用,MSCs-IL2在胶质瘤细胞中[21],MSCs-IL12在肾癌细胞中也获得了较强的抑瘤效果[43].自杀基因(suicide gene)是一类可用于肿瘤生物治疗的基因,其编码产物可专一性将无毒(或低毒)的前药(prodrug)转变为有毒代谢产物.导入该基因后给予相应前药,可杀伤分裂期的肿瘤细胞.将单纯性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herpes simplex virus-thymidine kinase)导入MSCs后通过与前体药物更昔洛韦GCV(ganciclovir)共同作用能导致胶质瘤细胞毒性,其生存能力下降,细胞凋亡明显增加,MSCs与胶质瘤细胞还能形成间隙连接有助于旁观者效应.这种效应形成后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不仅可以杀伤转导基因阳性肿瘤细胞,还可以杀伤转导基因阴性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的增殖受到严重抑制[44].成体细胞逆分化(reverse differentiation)为干细胞样细胞是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又一热点和前沿.非干细胞是否可以逆向分化为干细胞样细胞是尚存争议的问题.尽管以前人们认为分化成熟的细胞很难逆向分化为干细胞,但现在已有研究结果证实了在特定条件下这种逆分化现象的存在.Takahashi[45]和Yu[46]分别用4个外源基因诱导完全分化的人成纤维细胞获得了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这说明已分化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逆分化行为是可能发生的.MSCs参与重塑肿瘤微环境后通过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在这种重塑的肿瘤微环境下,肿瘤细胞是否发生逆分化及其规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MSCs参与重塑肿瘤微环境对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等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深层次的原因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MSCs对肿瘤细胞增殖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MSCs与肿瘤细胞及其周围细胞存在相互作用,导致肿瘤微环境的改变是产生差异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中使用的外源MSCs 大都来源于贴壁培养的BMSCs,尽管维持着多能性,但对MSCs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导致MSCs的差异也是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MSCs注入早期肿瘤细胞更趋于促进血管形成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以达到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提示MSCs注入体内的时间也与肿瘤细胞增殖促进有关[37,47].肿瘤微环境下MSCs分泌的可溶因子是促进肿瘤细胞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可溶因子的调控可能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起到一定的作用.MSCs向肿瘤细胞的靶向迁移能力为其成为潜在的抗肿瘤工具奠定了基础,通过其自分泌、旁分泌或基因改造控制肿瘤细胞增殖可能会成为今后MSCs抗肿瘤领域研究的方向.深入研究MSCs对肿瘤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不仅能更好地认识肿瘤细胞在MSCs重塑肿瘤微环境后的行为,而且能为MSCs发展成为安全有效的抗肿瘤工具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相关文献】[1]BIANCO P,ROBEY P G,SIMMONS P J.Mesenchymal stem cells:revisitinghistory,concepts,and assays[J].Cell Stem Cell,2008,2(4):313-319.[2]TZARIBACHEV N,VAEGLER M,SCHAEFER J,et al.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a novel treatment option for steroid-induced avascular osteonecrosis[J].Israel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08,10(3):232-234.[3]PITTENGER M F,MACKAY A M,BECK S C,et al.Multilineage potential of adult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J].Science,1999,284(5411):143-147.[4]BERGFELD S A,DECLERCK Y A.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J].Cancer Metastasis Review,2010,29(2):249-261.[5]ALBINI A,SPORN M B.The tumour microenvironment as a target for chemoprevention[J].Nature Reviews Cancer,2007,7(2):139-147.[6]ZHANG W.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cancer:friends or foes[J].Cancer Biology and Therapy,2008,7(2):252-254.[7]SHI Y,HU G,SU J,et al.Mesenchymal stem cells:a new strategy for immunosuppression and tissue repair[J].Cell Research,2010,20(5):510-518.[8]HALL B,ANDREEFF M,MARINI F.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M].New York:Springer,2007.263-283.[9]SCHICHOR C,BIRNBAUM T,ETMINAN N,et al.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 contributes to glioma-induced migration of human marrow stromalcells(hMSC)[J].Experimental Neurology,2006,199(2):301-310.[10]FENG B,CHEN L.Review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tumors:executioner or coconspirator?[J].Cancer Biotherapy and Radiopharmaceuticals,2009,24(6):717-721. [11]SPAETH E,KLOPP A,DEMBINSKI J,et al.Inflammation and tumor microenvironments:defining the migratory itinerary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J].Gene Therapy,2008,15(10):730-738.[12]ZHU W,XU W,JIANG R,et al.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bone marrow favor tumor cell growth in vivo[J].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Pathology,2006,80(3):267-274. [13]SHINAGAWA K,KITADAI Y,TANAKA M,et al.Mesenchymal stem cells enhance growthand metastasis of colon canc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010,127(10):2323-2333.[14]KARNOUB A E,DASH A B,VO A P,et al.Mesenchymal stem cells within tumour stroma promote breast cancer metastasis[J].Nature,2007,449(7162):557-563.[15]SPAETH E L,DEMBINSKI J L,SASSER A K,et al.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ition to tumo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ontributes to fibrovascular network expansion and tumor progression[J].PLoS One,2009,4(4):e4992.[16]LI G C,YE Q H,XUE Y H,et al.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hibit metastasis of a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odel using the MHCC97-H cell line[J].CancerScience,2010,101(12):2546-2553.[17]LU Y R,YUAN Y,WANG X J,et al.The growth inhibitory effect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tumor cells in vitro and in vivo[J].Cancer Biology and Therapy,2008,7(2):245-251. [18]KHAKOO A Y,PATI S,ANDERSON S A,et al.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ert potent antitumorigenic effects in a model o f Kaposi’s sarcoma[J].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2006,203(5):1235-1247.[19]QIAO L,XU Z,ZHAO T,et al.Suppression of tumorigenesis by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a hepatoma model[J].Cell Research,2008,18(4):500-507.[20]QIAO L,XU Z,ZHAO T,et al.Dkk-1 secreted by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hibits growth of breast cancer cells via depression of Wnt signalling[J].Cancer Letter,2008,269(1):67-77.[21]NAKAMURA K,ITO Y,KAWANO Y,et al.Antitumor effect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a rat glioma model[J].Gene Therapy,2004,11(14):1155-1164. [22]COUSIN B,RAVET E,POGLIO S,et al.Adult stromal cells derived from human adipose tissue provoke pancreatic cancer cell death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J].PLoSOne,2009,4(7):e6278.[23]EISENBERG L M,EISENBERG C A.Wnt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myocardium[J].Developmental Biology,2006,293(2):305-315.[24]REYA T,CLEVERS H.Wnt signalling in stem cells andcancer[J].Nature,2005,434(7035):843-850.[25]OTSU K,DAS S,HOUSER S D,et al.Concentration-depen-dent inhibition of angiogenesis by mesenchymal stem cells[J].Blood,2009,113(18):4197-4205.[26]TORSVIK A,ROSLAND G V,SVENDSEN A,et al.Spontaneous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eflects cross-contamination:putting the research field on track-letter[J].Cancer Research,2010,70(15):6393-6396.[27]KINNAIRD T,STABILE E,BURNETT M S,et al.Marrow-derived stromal cells express genes encoding a broad spectrum of arteriogenic cytokines and promote in vitro and in vivo arteriogenesis through paracrine mechanisms[J].Circulation Research,2004,94(5):678-685.[28]ZACHAREK A,CHEN J,CUI X,et al.Angiopoietin1/Tie2 and VEGF/Flk1 induced by MSC treatment amplifies angiogenesis and vascular stabilization after stroke[J].Journal ofCerebral Blood and Metabolism,2007,27(10):1684-1691.[29]RAMASAMY R,LAM E W,SOEIRO I,et al.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hibit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tumor cells:impact on in vivo tumor growth[J].Leukemia,2007,21(2):304-310.[30]STUDENY M,MARINI F C,DEMBINSKI J L,et al.Mesenchymal stem cells:potential precursors for tumor stroma and targeted-delivery vehicles for anticanceragents[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04,96(21):1593-1603.[31]STUDENY M,MARINI F C,CHAMPLIN R E,et al.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s vehicles for interferon-beta delivery into tumors[J].CancerResearch,2002,62(13):3603-3608.[32]QUANTE M,TU S P,TOMITA H,et al.Bone marrow-derived myofibroblasts contribute to the mesenchymal stem cell niche and promote tumor growth[J].CancerCell,2011,19(2):257-272.[33]PLUMAS J,CHAPEROT L,RICHARD M J,et al.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duce apoptosis of activated T cells[J].Leukemia,2005,19(9):1597-1604.[34]RUTELLA S,DANESE S,LEONE G.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cytokine modulation comes of age[J].Blood,2006,108(5):1435-1440.[35]CORCIONE A,BENVENUTO F,FERRETTI E,et al.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odulate B-cell functions[J].Blood,2006,107(1):367-372.[36]DJOUAD F,PLENCE P,BONY C,et al.Immunosuppressive effect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avors tumor growth in allogeneic animals[J].Blood,2003,102(10):3837-3844. [37]REN G,ZHANG L,ZHAO X,et al.Mesenchymal stem cellmediated immunosuppression occurs via concerted action of chemokines and nitric oxide[J].Cell Stem Cell,2008,2(2):141-150.[38]SHENG H,WANG Y,JIN Y,et al.A critical role of IFNgamma in priming MSC-mediated suppression of T cell proliferation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B7-H1[J].CellResearch,2008,18(8):846-857.[39]ETHERIDGE S L,SPENCER G J,HEATH D J,et al.Expression profil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wnt signaling mechanisms in mesenchymal stem cells[J].StemCells,2004,22(5):849-860.[40]BROTT B K,SOKOL S Y.Regulation of Wnt/LRP signaling by distinct domains of Dickkopf proteins[J].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2002,22(17):6100-6110.[41]SASPORTAS L S,KASMIEH R,WAKIMOTO H,et al.Assessment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fate of engineered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cancer therapy[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PNAS),2009,106(12):4822-4827.[42]MADER E K,MAEYAMA Y,LIN Y,et al.Mesenchymal stem cell carriers protect oncolytic measles viruses from antibody neutralization in an orthotopic ovarian cancer therapy model[J].Clinical Cancer Research,2009,15(23):7246-7255.[43]GAO P,DING Q,WU Z,et al.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roducing IL-12 in a mouse xenograft model of renal cell carcinoma[J].CancerLetter,2010,290(2):157-166.[44]MATUSKOVA M,HLUBINOVA K,PASTORAKOVA A,et al.HSV-tk expressing mesenchymal stem cells exert bystander effect on human glioblastoma cells[J].Cancer Letter,2010,290(1):58-67.[45]TAKAHASHI K,TANABE K,OHNUKI M,et al.Induc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adult human fibroblasts by defined factors[J].Cell,2007,131(5):861-872.[46]YU J,VODYANIK M A,SMUGA-OTTO K,et al.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lines derived from human somatic cells[J].Science,2007,318(5858):1917-1920.[47]SUDRES M,NOROL F,TRENADO A,et al.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uppress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in vitro but fail to prevent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inmice[J].Journal of Immunology,2006,176(12):7761-7767.。
间充质干细胞与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与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肖恒【摘要】肺癌是世界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已成为癌症致病死的最主要原因.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无造血功能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分化为脂肪、软骨、骨等多种组织.近年的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能促进肺癌组织的血管生成、肺癌的转移能力及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抵抗能力,但目前其在肺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尚不明确,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间充质干细胞和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Lung cancer is the world's highest incidence of malignant tumor, which has become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are a kind of non-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hey have the potential to differentiate into multiple tissues such as fat, cartilage and bone.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MSCs can promote the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 ability of lung cancer as well as the drug resistance of tumor cells, but its specific mecha-nism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lung cancer is not clear. In this paper, recent advances i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lung cancer are reviewed.【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7(028)010【总页数】4页(P1641-1644)【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肺癌;进展【作者】肖恒【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安徽蚌埠 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大部分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手术的机会,导致肺癌的病死率较高。
间充质干细胞
2004年,Le Blanc等报道了首例半相合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GVHD获得成功,其后又报道了异基因配 型不合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GVHD的有效性,并且认为在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GVHD不需要严格的配型,其后 又有多篇异基因未经配型的MSC治疗GVHD、促进造血重建的报道,其MSC来源涉及骨髓、脂肪、牙周等。美国FDA 已批准了近60项临床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迄今的研究表明,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不但能够成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理想替代物,而且具有更大的 应用潜能。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多种胚胎干细胞的特有分子标志,具有分化潜力大、增殖能力强、免疫原性低、 取材方便、无道德伦理问题的限制、易于工业化制备等特征,因此有可能成为最具临床应用前景的多能干细胞 。
发现过程
一、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具有分化为肌细胞、肝细胞、成骨细 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基质细胞等多种细胞的能力。
二、具有免疫调节功能,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细胞因子抑制T细胞的增殖及其免疫反应,从而发挥免 疫重建的功能。
中国学者发现间充质干细胞促进乳腺癌转移新机制
中国学者发现间充质干细胞促进乳腺癌转移新机制2016年7月4日,英国《自然》旗下《癌基因》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罗格斯-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医学院、新泽西儿童卫生研究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激活的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招引中性粒细胞促进肿瘤转移的新机制。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机体大部分组织中的成体干细胞。
除了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外,间充质干细胞还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
在肿瘤发生时,间充质干细胞可从骨髓等组织器官迁移至肿瘤微环境中,调控肿瘤发生、发展。
前期研究发现肿瘤中的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分泌大量趋化因子如CCL2、CCL7、CCL12等,招引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到达肿瘤部位,促进肿瘤生长。
此外,肿瘤部位大量存在的肿瘤坏死因子α可激活间充质干细胞,使其具有与肿瘤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调节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能力以及促肿瘤生长的特性。
然而,间充质干细胞调控肿瘤转移的机制尚未阐明。
该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激活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进乳腺癌转移的能力。
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坏死因子α激活后会上调多种趋化因子的表达,包括CCL5、CCR2配体以及CXCR2配体。
利用CCL5基因敲除小鼠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或CCR2抑制剂均并不能阻断肿瘤坏死因子α激活间充质干细胞的促肿瘤转移能力。
然而,阻断CXCR2却可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激活间充质干细胞的促肿瘤转移能力。
趋化因子受体CXCR2主要表达在中性粒细胞上,肿瘤坏死因子α激活的间充质干细胞借以分泌的高水平CXCR2配体(CXCL1,CXCL2和CXCL5)招引中性粒细胞至肿瘤部位。
此外,特异性去除中性粒细胞可抑制激活间充质干细胞的促转移能力。
研究发现,CXCR2阳性中性粒细胞可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促进促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
间充质干细胞与癌症的发展
间充质干细胞与癌症的发展间充质干细胞(MSCs),也称为间充质基质细胞,是具有高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多能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如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肌细胞和脂肪细胞,可以产生多种间充质组织。
因此MSC被认为是组织稳态的重要调节剂并促进组织完整性。
近期,发表在一篇Seminars in Cancer Biology杂志(IF=9.658)上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在癌症中的多方面作用。
该文首先介绍了MSCs在促肿瘤和抗肿瘤中的作用,随后重点从MSCs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促肿瘤转移、抑制免疫调节、以及促耐药性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最后概述了MSCs在癌症治疗中的潜力。
下面小编用一张图带大家了解MSCs在癌症发展中的作用。
Fig. 1. 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肿瘤进程.1.促进血管生成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诱导循环内皮祖细胞(CEPs)的募集,并分化为周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从而分别促进血管生成,血管发生和血管稳定。
2.促进肿瘤细胞转移MSCs分泌诱导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因子。
MSC还具有分化成癌症干细胞(CSC)或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的能力,这反过来又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性。
3.免疫抑制MSCs通过抑制Th1细胞,B细胞和NK细胞,激活T调节细胞(Treg)和Th2细胞,并使巨噬细胞向M2表型倾斜来抑制抗肿瘤免疫。
4.耐药性 MSCs保护癌细胞免受抗癌药物的细胞毒作用。
MSC还在治疗后富集和保护抗性CSC群体或直接转分化为CSC。
也正是因为MSCs诱导免疫抑制环境及其再生潜能的能力,MSCs 被视为癌症治疗中的有效工具。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细胞疗法和对MSC遗传修饰的方法。
前者将MSC定位为有效的抗癌递送剂来改善肿瘤特异性和降低全身毒性,后者通过对MSC遗传修饰后使其过表达的选择免疫调节细胞因子,从而发挥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该综述概述了MSCs在肿瘤进程中的作用机制,同时强调其作为有效的癌症治疗工具。
间充质干细胞与卵巢癌的相互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与卵巢癌的相互作用高彤【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与肿瘤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MSCs可趋化到肿瘤局部,参与间质形成,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表明,MSCs 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肿瘤干细胞化等抑制或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与卵巢癌细胞发生交互作用,促进或抑制卵巢癌的侵袭和转移;MSCs还可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骨形成蛋白4/Hedgehog(BMP4/HH)信号通路增强卵巢癌化疗耐药性;可利用MSCs对肿瘤组织的趋向性将其作为载体构建靶向给药系统对卵巢癌进行靶向治疗.因此,MSCs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但具体作用及机制仍存在较多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can be chemotaxis to tumorsite,participate in the formation of stroma and interact with tumor cells.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ports,MSCs can promote ovarian cancer cells proliferation by secreting cytokines and promote tumor stem cells differentiation;different types of MSCs can interact with ovarian cancer cells and promote or inhibit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ovarian cancer;MSCs can promote the chemotherapeutic drug resistance of ovarian cancer by activating PI3K/Akt and BMP4/HH signaling pathways;MSCs can also be used as carriers to construct a 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SC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varian cancer and give us new research ideas,but the specific role and mechanism is still controversial and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7(044)002【总页数】4页(P129-132)【关键词】卵巢肿瘤;间质干细胞;细胞增殖;肿瘤侵袭;肿瘤转移【作者】高彤【作者单位】20009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正文语种】中文(J Int Obstet Gynecol,2017,44:129-132)卵巢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2009—2013年统计数据表明,虽然目前卵巢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下降,但每年新发病例仍有11.9/10万,死亡率达7.5/10万,是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1]。
快讯大开眼界!间充质干细胞还能这样阻止癌症的发展
快讯大开眼界!间充质干细胞还能这样阻止癌症的发展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优秀”的抗癌药物“搬运工”,能够有效地递送药物到达受损部位,并且这样的概念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和试验证实。
Science新研究| 为什么说间充质干细胞是下一个抗癌利器?快讯| 下一代抗癌药物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成主流然而,间充质干细胞在癌症治疗中发挥的作用可不止这些。
《干细胞转化医学》(Stem Cell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的新研究告诉人们,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成分来减缓癌症的进展。
也就是说,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对阻止癌症也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减少癌症的生长。
一举两得:既保护健康组织又不让肿瘤生长在这项新研究中,科学家们确定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实体肿瘤进展的影响。
他们以结直肠癌为例,并在大鼠模型中进行了测试。
结果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给药不仅能够减少放疗后健康组织的损伤,还能减少肿瘤的生长。
这种功效主要得益于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比如调节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rTh17细胞、Th17细胞以及CD8+淋巴细胞的活性或含量。
图片来自Stem Cell Translational Medicine也就是说,间充质干细胞调节免疫成分的能力对减缓癌症生长以及保护健康组织免受影响发挥重要作用。
从这项研究的数据来看,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以使肿瘤的数量和大小减少一半,从而延长试验动物的存活时间。
这些有益的影响在最后一次间充质干细胞给药后的一年被观察到,科研人员认为这最有可能是由于驻留的间充质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极化所致。
因此他们认为,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成分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具有持久的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安全和创新的选择”根据这项研究结果,科学家们认为,在癌症放疗后,对于治愈组织来说,给予间充质干细胞可能的一种安全和创新的治疗选择。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数据,全球每年确诊的癌症新病例超过1400万例,其中一半可以从放疗中受益。
间充质干细胞双向调节肿瘤疾病
赵江豪 崔世聪 河北北方学院,【摘要】间充质干细胞据来源不同,可以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成为用于细胞治疗和促进组织修复的候选细胞。
然而,忽视。
该文回顾近年来关于制或者促进作用机制和规律,【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中图分类号】Bidirectional Adjusting Effect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为重要的作用。
MSCs表面包含许多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肿瘤细胞利用自分泌或旁分泌等方式产生一些可溶性因子,进而使MSCs更方便、更快速地靶向肿瘤的细胞,加强了MSCs归巢进入肿瘤细胞的能力[2]。
然而,MSCs在某些情况下对肿瘤细胞的促进作用也不能忽视。
因此,本文综述MSCs对于肿瘤疾病促进或者抑制作用,为科学合理地开展MSCs的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1 ADSC对肿瘤疾病的双向调节1.1 ADSC促进肿瘤细胞生长ADSC可以促进多种癌症的发展,腹部肥胖,脂肪增多,会导致瘦素中几个基因改变,进而影响MSCs在肿瘤微环境里面的生物学特性,使ADSC演变为加快肿瘤发育的成纤维细胞,促进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发生[3]。
ADSC和肿瘤的微环境也有很大关联,癌症或炎性细胞产生分泌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以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1 derived factor-1,SDF-1),加强ADSC归巢能力从而迁移到肿瘤微环境中,促进癌症细胞的生长与转移。
进入肿瘤微环境的ADSC进而产生血小板衍生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两个因子表达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和趋化因子加快了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肿瘤新血管的生成,促进肿瘤生长与发展。
《间充质干细胞恶性分化及对肺癌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间充质干细胞恶性分化及对肺癌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一、引言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再生医学和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MSCs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生恶性分化,并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尤其是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间充质干细胞的异常分化与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恶性分化的机制及其对肺癌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
二、间充质干细胞的恶性分化1. 恶性分化的定义与特点间充质干细胞的恶性分化指的是在特定环境刺激下,MSCs 发生异常的、不可控的分化过程,最终形成具有肿瘤特性的细胞。
这种分化过程通常伴随着基因表达和表型的改变,以及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增强。
2. 恶性分化的机制目前研究认为,间充质干细胞的恶性分化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突变、微环境变化、信号转导异常等。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MSCs发生异常的基因表达和细胞行为改变。
三、间充质干细胞对肺癌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1. 促进肺癌移植瘤的生长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的恶性分化可以产生大量促进肿瘤生长的因子,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
这些因子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促进其增殖和生存,从而加速肺癌移植瘤的生长。
2. 促进肺癌移植瘤的转移间充质干细胞的恶性分化还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通过分泌多种酶类、细胞外基质降解酶等物质,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此外,恶性分化的MSCs还可以通过免疫抑制作用,降低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为肿瘤的转移创造有利条件。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对间充质干细胞恶性分化的研究,我们了解到这一过程在肺癌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对于间充质干细胞恶性分化的具体机制以及如何阻断其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未来可以通过深入研究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调控机制,为开发针对肺癌等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同时,还需要关注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其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全面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
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唐香玲;张钰;刘雄昊;刘慕君
【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22(47)10
【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
由于其具有肿瘤组织趋向性、易于工程化操作等优势,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研究。
但MSCs的促瘤或抑瘤效果颇具争议,尤其对于未修饰的MSCs。
因此,研究者们更倾向于以MSCs为载体,对其进行工程化修饰。
随着对囊泡认识的深入,发现以MSCs来源的囊泡作为载体更具优势。
目前,MSCs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已经进入临床,但其在临床应用之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总页数】10页(P1444-1453)
【作者】唐香玲;张钰;刘雄昊;刘慕君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实验室;医学遗传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血液学基础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
【相关文献】
1.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2.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在肿瘤治疗中靶向肿瘤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前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基因表达谱分析
人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基因表达谱分析乔玲;赵铁军;山长亮;叶丽虹;张晓东【期刊名称】《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年(卷),期】2007(23)12【摘要】干细胞移植治疗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用人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H7402肝癌细胞,拟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为今后应用人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肿瘤细胞治疗奠定理论基础.应用胎儿真皮来源的Z3间充质干细胞和胎儿骨髓来源的BMMS-03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作用于H7402肝癌细胞,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观察H7402细胞的克隆形成、增殖和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显示,H7402细胞在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下,克隆形成和增殖受到了明显抑制;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H7402细胞在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下有23个基因上调表达,17个基因下调表达,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细胞的转录调控、新陈代谢、信号转导、细胞周期、应激反应和细胞粘附等功能相关.本实验结果表明,人间充质干细胞对H7402肝癌细胞的克隆形成和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有多种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这些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参与了对上述肿瘤细胞的抑制.【总页数】8页(P1037-1044)【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肝癌细胞;克隆形成;增殖;基因表达【作者】乔玲;赵铁军;山长亮;叶丽虹;张晓东【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育部生物活性材料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4.7【相关文献】1.转染IL-12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和对裸鼠体内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J], 赵雯红;程建新;史鹏飞;黄军岩2.人间充质干细胞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J], 乔玲;叶丽虹;张晓东3.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比较 [J], 贺文凤;石庆之;华建媛;李剑;李洁;吴琼4.人干细胞生长因子-α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协同rhGM-CS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作用 [J], 彭鑫磊;任哲;周向荣;陈海佳;马岩岩;荣靖;赵振岭;韩波;陈伟;向阳飞;刘秋英;王一飞5.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异基因肝移植大鼠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J], 李秀东;刘雅娟;陈强;宋祥福;张红梅;陈玉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间充质干细胞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潜能
间充质干细胞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潜能
瞿海龙;梁璐;边剑飞;张冰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与教育》
【年(卷),期】2015(032)005
【摘要】干细胞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与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天然免疫豁免特性、向肿瘤细胞迁移的能力、多系分化的潜能,使其成为抗肿瘤的一种生物制剂.在肿瘤生长微环境下,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双重作用:促肿瘤形成和抗肿瘤形成.哪种作用占优势,取决于间充质干细胞的类型及来源,肿瘤细胞的类型,干细胞与机体免疫细胞、癌细胞的相互作用等.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脐带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癌细胞共培养,可促进干细胞表达该配体,具有抗肿瘤作用.对间充质干细胞的促肿瘤形成和抗肿瘤形成的特性进行综述.
【总页数】5页(P93-97)
【作者】瞿海龙;梁璐;边剑飞;张冰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北保定071000;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北保定0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分化潜能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J], 张玉琳;王静文;石予白;于纪棉;曾斌
2.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治疗中的应用潜能 [J], 褚晓倩;王丽;Paulina Duya;边育红
3.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向分化能力的应用及潜能 [J], 韩朝;宋琳;邹伟;刘晶
4.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向分化能力的应用及潜能 [J], 韩朝;宋琳;邹伟;刘晶;
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及临床应用价值 [J], 杨乃龙;林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充质干细胞在癌症治疗中的不同作用FrontBioengBiotechnol间充质干细胞(MSCs) 是再生医学中最常用的细胞类型之一。
大量研究表明,基于 MSC 的疗法对治疗不同疾病具有有益效果,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缺血、糖尿病以及骨骼和软骨疾病。
然而,MSCs 在癌症中的治疗潜力仍然存在争议。
虽然一些研究表明 MSCs 可能有助于癌症发病机制,但新的数据报道了 MSCs 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由于这一现实,在计划基于 MSC 的癌症治疗之前,需要持续努力了解 MSC 何时促进或抑制肿瘤发展。
在此,我们概述了 MSC 在再生医学中的治疗应用以及协调组织修复的过程,特别强调了癌症,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此外,我们将讨论有关 MSC 在肿瘤治疗中的双刃剑的当前证据以及基于 MSC 的抗癌剂递送系统的最新进展。
本文原文此前发表在Front Bioeng Biotechnol 发表,原文作者Abdelkrim Hmadcha、 Alejandro Martin-Montalvo等来自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分子生物学和再生医学中心(CABIMER),文章内容节选如下。
Image Credit: PromoCell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潜力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量研究在临床前研究中使用基于 MSC 的疗法来治疗许多不同的病理,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心脏缺血、糖尿病以及骨骼和软骨疾病。
MSCs 的治疗潜力首先是由它们向受损组织迁移的固有能力介导的。
然后,移植的细胞分泌具有免疫抑制、抗凋亡、抗纤维化、血管生成和抗炎作用的生物活性介质,例如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囊泡。
例如,一项使用新生中风大鼠模型的研究表明,鼻内递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少梗塞面积、灰白质损失和运动障碍。
这些有益效果部分可以通过移植大鼠缺血半球细胞增殖增加来解释。
在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的小鼠模型中,鞘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释放与神经元存活有关的神经营养因子 Neurotrophin-3、Neurotrophin-4 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来改善运动功能并延缓神经退行性变。
源自脐带的人MSCs 通过改善猪心肌缺血模型的心室功能显示出益处。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描述了 MSC 治疗的猪在缺血性心脏中表现出血管生成增加、细胞凋亡减少和纤维化减少。
骨髓来源的 MSC 还显示出改善与 2 型糖尿病大鼠 GLUT4 表达增加相关的胰岛素敏感性的益处。
最近,发现人类脂肪来源的MSCs 的鼻内应用可以预防小鼠颅内辐射引起的神经认知障碍。
鼻内递送的MSCs 的神经保护作用是通过限制促炎过程、限制氧化损伤积累和减少放射后神经元损失来介导的。
另一项研究报告了脐带来源的 MSC 提取物通过降低 T 细胞反应对小鼠模型中的特应性皮炎产生的有益作用。
这些报告揭示了决定其治疗潜力的 MSC 的两个主要特性;向病变部位迁移的能力和修复受损组织的能力。
Image Credit: PromoCell向受损组织迁移先进治疗药物产品的成功最初取决于其到达目标组织的能力。
间充质干细胞对受损部位具有固有的趋向性,受多种因素和机制控制,包括化学引诱信号。
例如,C-X-C 基序趋化因子配体 12 (CXCL12) 是损伤部位的常见触发因素。
已经证明,MSCs 的一个亚群表达4 型C-X-C 趋化因子受体(CXCR4),该受体与其配体 CXCL12 结合,以介导细胞迁移。
除了CXCR4,MSC 还表达其他趋化因子受体,例如CCR1、CCR2、CCR4、CCR7、CCR8、CCR9、CCR10、CXCR1、CXCR2、CXCR3、CXCR4、CXCR5、CXCR6 和 CX3CR1。
这些受体对于响应损伤部位的触发因素至关重要。
此外,MSCs 还表达细胞粘附分子,包括CD49d、CD44、CD54、CD102 和CD106 。
这些趋化因子和细胞粘附分子以与白细胞类似的方式协调MSC 向损伤部位的动员。
MSC 动员是一个多步骤过程,包括游离循环 MSC 在血流中的附着,在内皮细胞之间迁移,最终目标是迁移并移植到目标组织。
组织修复能力一旦在受伤部位被招募,MSCs 通过激活多种机制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多效性,这赋予了它们巨大的治疗潜力。
为响应损伤信号,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多种组织修复介质,包括抗凋亡、抗炎、免疫调节、抗纤维化和血管生成剂。
在多效性作用中,抗炎和免疫调节特性主要负责MSCs 的治疗益处。
作为炎症的传感器,间充质干细胞释放可溶性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吲哚胺 2,3-双加氧酶 (IDO)、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 10 和干扰素γ (INFγ),它们会干扰与免疫系统并改变炎症环境。
关键研究表明,MSCs 抑制 T 细胞和 B 细胞的增殖,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化,并防止单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的产生和成熟。
此外,MSCs 能够促进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的调节性T 细胞。
尽管可溶性因子在MSCs 的免疫抑制活性中起关键作用,但细胞间的接触也会影响免疫反应。
例如,MSCs 和促炎性巨噬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已被证明可以通过诱导肿瘤坏死因子刺激的基因6 (TSG-6) 产生来诱导免疫耐受。
MSC 介导的免疫反应调节启动了重要的炎症过程,通过驱动愈合、疤痕和纤维化显着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间充质干细胞在癌症治疗中的不同作用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益处促使它们在基于细胞的策略中用于治疗包括癌症在内的不同疾病。
与受损组织类似,肿瘤对MSCs 产生化学引诱作用,影响它们向肿瘤部位的募集。
CXCL12/CXCR4 轴是 MSCs 动员到肿瘤微环境中最常研究的信号通路之一。
然而,MSCs 向癌组织迁移的能力也受到其他药物的控制,包括可扩散的细胞因子如IL8、生长因子如TGFβ1 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以及细胞外基质分子如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一旦达到肿瘤生态位,MSCs 通过影响肿瘤发展的直接和间接机制与癌细胞相互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功能是参与癌症调控的主要机制之一,由多种因素介导,包括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
这些旁分泌因子影响涉及肿瘤细胞周期(即细胞增殖)、细胞存活、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免疫调节的细胞过程,使 MSC 能够调节癌症。
旁分泌剂可以直接分泌到细胞外空间或包装到细胞外囊泡中以在肿瘤环境中扩散。
MSCs 与肿瘤细胞周期的相互作用是MSCs 发挥其治疗作用的最普遍接受的过程。
通过抑制增殖相关的信号通路,例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 B (PI3K/AKT),MSCs 可以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并减少癌症生长。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会产生促肿瘤和抗肿瘤作用,从而引发肿瘤临床应用的安全问题。
MSCs 促进或抑制肿瘤发展能力的差异可能归因于实验肿瘤模型、MSC 组织来源、MSC 治疗的剂量或时间、细胞递送方法、选择的对照组和其他实验条件的差异。
在这方面,一项研究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之间的直接(细胞间接触)或间接(释放的可溶性因子)相互作用对细胞生长、侵袭和迁移产生不同的影响。
此外,将MSCs 应用于癌症患者是一个更复杂的情况,其中必须考虑其他因素。
例如,每位患者的病理状况可能会导致 MSC 发生细胞和分子变化,从而干扰其治疗效果。
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对待我们从一项关于 MSCs 在癌症中的治疗效果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
抗肿瘤活性尽管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MSCs 具有促肿瘤作用,但这些细胞也具有有效的肿瘤抑制作用,已被用作癌症治疗剂。
先前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释放细胞毒剂,例如TNF 相关的细胞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可选择性地诱导不同类型癌症的细胞凋亡。
最近,一份报告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下调PI3K/AKT 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胶质瘤U251 细胞的生长。
同样,在卡波西肉瘤小鼠模型中发现静脉内移植的 MSC 通过阻断 AKT 激活来抑制肿瘤生长。
在乳腺癌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抑制 ERK1/2 和 AKT 激活减弱细胞生长并引发细胞凋亡。
Wnt 信号通路也参与了 MSCs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能力。
MSCs 对乳腺癌细胞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表明,MSCs 释放的蛋白质 Dickkopf-1 (Dkk-1) 通过抑制 Wnt 信号传导来阻断肿瘤生长。
与描述MSCs 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相反,MSCs 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抗肿瘤活性也已被证明。
一项研究报告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下调PDGF/PDGFR 轴来限制ΔGli36 胶质瘤异种移植物中的血管生长。
特别是,当用 MSCs 处理时,PDGF-BB 蛋白在肿瘤裂解物中的表达显着降低,这与活化的 PDGFR-β 及其下游靶标 AKT 的活性同种型水平降低相关。
在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移植的MSCs 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血管生成,导致肿瘤生长减少。
体外验证性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作用是由于 MSC 诱导的毛细血管变性。
此外,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释放炎症介质(如多功能细胞因子TGFβ)引发抗肿瘤免疫反应。
与几种信号分子类似,TGFβ 在癌症发展中发挥双重作用。
除了上述促肿瘤功能外,TGFβ 信号传导在癌症中表现出抑制作用。
事实上,虽然 III 型TGFβ 受体(TβRIII) 的表达在乳腺癌进展期间降低,但恢复TβRIII 表达会抑制致瘤性。
间充质干细胞在癌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过去十年见证了用于肿瘤学应用的基于细胞的疗法的快速发展,MSCs 处于这一新趋势的最前沿。
除了抗癌作用外,MSCs 与基于细胞的个性化治疗特别相关,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微创手术轻松获得并迅速大规模扩展。
迄今为止,在 上注册了25 项临床试验,旨在将 MSCs 用于各种癌症状况。
在这些研究中,有 14 项试验使用 MSC 作为治疗剂直接治疗癌症。
这些试验中的大多数是正在进行的 1 或 2 期研究,正在评估 MSC 在癌症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2013 年完成的 I/II 期临床试验,该试验研究了使用感染溶瘤腺病毒 ICOVIR5 (CELYVIR) 的骨髓来源的自体 MSC 治疗儿童和成人的转移性和难治性实体瘤 (NCT01844661)。
这项探索性研究评估了静脉输注CELYVIR 后的不良反应(时间范围:每次输注后 48 小时)和临床结果(时间范围:最后一次输注后长达 2 个月)。
作者得出结论,多剂量 CELYVIR 具有出色的安全性和有益的抗肿瘤作用。
有趣的是,他们记录了一个儿科病例在CELYVIR 治疗 3 年后完全缓解。
此外,还有九项注册临床试验评估了MSCs在治疗癌症治疗的各种副作用方面的应用,例如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肌病(NCT02509156)、放疗引起的口干症(NCT03874572)、顺铂诱导的急性肾功能衰竭(NCT0250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