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优秀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宋辛弃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内容分析《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五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首词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在写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这本来是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然而作者把它们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
在写人方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翁媪饮酒聊天,大儿锄草,中儿编鸡笼,小儿卧剥莲蓬。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安排,就把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清新悦目的感觉。
上阙第一句,作者只用了淡淡一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
第二句形象地再现了一对白发翁媪和谐温暖的幸福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具有一家的典型意义。
下阙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闲居江西上饶农村时写的。
从作者一生始终关心宋朝恢复大业来看,他向往这样的农村生活,因而更会激起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
在艺术结构上,全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从词的意境来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
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四句,连用了三个“溪”字,使得画面的布局紧凑。
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词结构上起着关键作用。
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
《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村居》,并背诵全词。
•理解词中描绘的乡村生活图景,体会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并欣赏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感受古诗词的韵味美。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词人的人生态度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词意,感受词人描绘的田园生活画面。
难点:领悟词人通过描绘田园生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播放田园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描述所看到的景象,感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提问:你们向往这样的田园生活吗?为什么?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清平乐·村居》,注意词的节奏和韵律。
•初步感知:词中提到了哪些人和事?词人通过哪些词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画面?3.3 讲解探究•教师讲解词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古诗词。
•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如白描、动静结合等。
•小组讨论:你最喜欢词中的哪一句?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3.4 拓展延伸•分享其他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田园生活的不同表达。
•创作练习: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发挥想象力。
3.5 总结提升•总结词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强调词人通过描绘田园生活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情感。
•引导学生体会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鼓励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四、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清平乐·村居》。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心中的田园生活,并尝试运用词中的修辞手法。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通过欣赏词中的田园生活画面和领悟词人的思想感情,我们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清平乐·村居》。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
诗中通过描绘草屋、小溪、青草、菜花等景物,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同时,诗中还蕴含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清平乐·村居》,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词,复习古诗的朗读和鉴赏方法。
(2)向学生介绍《清平乐·村居》的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0分钟)(1)让学生自主朗读《清平乐·村居》,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课堂讲解(15分钟)(1)讲解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4. 课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运用所学,尝试分析其他古诗词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分享,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朗读与背诵(10分钟)(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清平乐·村居》,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巩固学习成果。
1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清平乐·村居》。
(2)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3)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感受诗词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所作,诗中描绘了农村一片和平、安宁的生活景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词的朗读、背诵,诗词大意的理解,修辞手法的分析,作者情感的体会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诗词。
(2)理解诗词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词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清平乐·村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农村景色的特点。
(2)简介诗人辛弃疾,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词,注意读准字音,停顿恰当。
(2)学生结合课本注释,理解诗词大意。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想象诗词描绘的农村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畅谈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看法,珍惜亲情,尊重劳动者。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 | 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 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 | 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 | 溪头卧剥莲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抄写《清平乐·村居》,注意字迹工整,规范。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清平乐·村居》部编版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对诗句解析和朗读展示非常感兴趣,但有些小组在展示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个问题,我会在下一次活动中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培训,鼓励他们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清平乐·村居》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乡村,感受过那里的宁静与美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乡村生活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清平乐·村居》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清平乐·村居》(部编版)主要围绕课文《清平乐·村居》展开,教学内容包括:
1.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课文描绘的乡村景象和村民生活。
2.词汇学习: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如“村居”、“茅檐”、“鸡犬”等,掌握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清平乐·村居》这首古诗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歌,通过对比城市与乡村,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它是辛弃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也是我们了解古代乡村生活的重要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了解作者如何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描绘乡村景象,以及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
(1)诗歌节奏与韵律: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对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
四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
四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锄、剥”等4个生字,会写“茅、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清平乐·村居》。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中描绘的乡村生活画面,体会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学习词人描写乡村生活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词意,背诵这首词。
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教学难点理解词中“无赖”等词语的含义,体会词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乡村生活的图片或视频,引出乡村生活的话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乡村生活宁静而美好,充满了诗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一起走进乡村,感受那里的生活气息。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
2.初读词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词,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再读词,思考:这首词主要描写了哪些人物和景物?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这首词描写了一对老夫妻和三个儿子,以及茅檐、小溪、青草等景物。
3.精读词文,理解词意学习上阕。
指名读上阕,说说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描绘了一座矮小的茅屋,屋旁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乡村氛围。
学习下阕。
默读下阕,说说下阕描写了哪些人物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分别描写了大儿子在溪东锄豆,二儿子在编织鸡笼,小儿子在溪边卧着剥莲蓬的情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悠闲和自在。
重点理解“亡赖”一词,体会词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
4.体会情感,感悟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情感。
让学生说一说从这首词中感受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总结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以及对一家人温馨生活的赞美。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篇古诗文。
这是辛弃疾所作,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农村景象。
全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诗中的关键词有:茅檐、小溪、青草、翁媪、锄豆、织鸡笼、亡赖、相媚、醉里、吴音、亡赖、无赖、最喜、溪头、卧剥、莲蓬。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但对于这首诗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来理解诗文,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理解诗文大意,了解诗文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理解诗文大意。
2.难点:理解诗文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2.朗读感悟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文。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诗文。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好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农村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农村生活的印象。
然后播放《清平乐·村居》的配乐朗读,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文的意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解释诗文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心情。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如“茅檐”、“小溪”等,理解这些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1《清平乐·村居》(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清平乐·村居》的内容;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关注自然和谐的意识。
教学内容:《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田园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清平乐·村居》的内容。
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理解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清平乐·村居》的作者辛弃疾,简单介绍他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清平乐·村居》,注意字的发音和停顿。
2. 学生通过查阅课本注释,理解诗歌中遇到的生词和难点。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理解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描绘。
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和完善。
四、讲解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朗读与背诵(5分钟)1. 学生集体朗读《清平乐·村居》,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2. 学生自主背诵诗歌,教师进行抽查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5分钟)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田园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意象:草屋、小溪、杨柳、桃花、牛羊意境:宁静、美丽、和谐作者情感:热爱、向往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解分析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清平乐·村居》的意象和意境,理解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平乐·村居》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篇古诗词。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景物和农村生活的诗歌,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通过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农村的宁静和美丽,理解农村生活的简单和快乐。
同时,这首诗也蕴含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词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词,并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朗读和背诵。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意境和诗人情感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清平乐·村居》。
2.能够理解诗的基本意思,感受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能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
2.难点: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写作法:通过写作,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诗的朗读录音,以便在课堂上播放。
2.准备相关的人物、景色插图,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诗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的人物、景色插图,让学生初步理解诗的内容。
3.朗读与讨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诗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4.操练与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巩固学生对诗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6.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朗读和背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第1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词的内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培养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并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激发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教学过程:(一)温故导入,激发兴趣请学生背诵描写农村生活的古诗。
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墨客留恋于农村,寄情于田园,各自用诗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词,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文体及作者学生分享交流有关词的知识,了解辛弃疾。
明确:清平乐,词牌名。
词是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长短句”。
辛弃疾,南宋词人。
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这首词选自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
2、重要字词翁媪剥莲蓬亡赖3、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
比比看谁读得又好又准?教师相机指导。
4、析题看到“村居”,你想到了什么?明确:乡村、人家……(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朗读上片,想一想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写乡村人家的?明确:茅檐,草,溪,翁媪2、这些景是怎样的?明确:茅檐:低小;草:青青(溪:清清);翁媪:白发3、想象一下,茅屋、青草、小溪,这是一幅怎样的乡村图画呢?明确:清幽、宁静、秀美……4、默读下片。
村居的“景”是美的,而村居中的“人”更美,词中都写了哪些人?明确:大儿、中儿、小儿5、在作者眼里,最快乐、最喜悦的是谁?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小儿。
“喜”、“亡赖”、“卧剥”。
6、想象一下,小儿各种卧姿可能会怎样剥莲蓬?怎样吃莲蓬?明确: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7、读完这首词,你最喜欢、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明确:大儿、二儿、小儿、翁媪均可,言之有理即可。
8、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生活?作者内心是怎样想的?明确:安适、悠闲。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人教部编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词中的一种自然景物,如“梅”、“雪”等,探讨其在诗词中的作用和意义。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学生们将尝试仿照《清平乐·村居》的风格,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短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词。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诗词中的意象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词中的写作技巧,并启发他们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诗词的基本内容,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了诗词的意境和创作技巧。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于心,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通过分析“疏影横斜”一词,让学生了解其表达的诗意,学会运用类似的词汇描绘自然景色。
(3)意境欣赏与创作:培养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尝试模仿诗词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举例: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梅”、“雪”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难点
(1)诗词背景的把握:学生对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相对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柳宗元及其代表作。
2.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写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感。
3.学会读懂诗歌的注释和韵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古诗词《清平乐·村居》的意境和写实手法。
2.理解诗歌中的文学特点和修辞。
3.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难度词语及古文结构。
2.领会诗歌意境,增进审美情感。
三、教学过程导入•利用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引入古诗词《清平乐·村居》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解唐代诗人柳宗元及其代表作,让学生对诗歌有初步了解。
学习细节1.课文赏析–朗读课文,并讲解生字词的意思。
–讲解诗歌的背景故事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2.诗歌韵律–分析诗歌的韵律结构,让学生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请学生读诗歌,领会诗歌的韵律美感。
3.赏析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赏析诗歌的题目,并展示自己的见解。
–教师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拓展训练1.诗歌填空–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空白部分,巩固诗歌内容和语感。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2.诗歌创作–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词有了初步认识,能够读懂《清平乐·村居》这首诗歌,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通过诗歌这种形式进行情感教育和语感培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以上是对《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的详细解读和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清平乐村居》教案6篇
《清平乐村居》教案6篇《清平乐村居》教案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有关词的学问。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根底上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感悟田园生活的奇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
[教学预备]1、投影2、范读磁带3、配乐磁带4、收集辛弃疾和有关“词”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
1、出示插图、筝曲。
2、图中描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3、这幅图就是依据辛弃疾写的一首词而创作的。
4、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
引入诗,范读。
二、读准课文,理解词义。
1、听课文录音,留意几个字音。
2、布置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板书:读准4、检查:指名读,准音。
“乐”“媚”、“翁媪”、“笼”、“剥”、“莲蓬”5、简介:词是诗的一种。
6、连续读,想想能够明白什么意思。
7、相机沟通、理解:(1)“锄豆”、“卧”、“茅檐”、“无赖”、“吴音”、“相媚好”等词的意思。
(2)词牌名与题目的文体学问,“村居”的意思。
8、质疑。
9、几杯酒下肚,老爷爷、老奶奶微微有点醉,心理快乐,他俩就闲聊起来。
想想,他们在聊些什么呢?10、过渡:通过朗读和自学就能把意思读懂(相继板书)。
固然,不但要读懂,还要把这首词读好。
(相机板书)三、体悟意境,内化表达。
1、把这首词读好,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读。
布置自渎。
2、创设朗读情境,自由朗读。
3、激情:老爷爷、老奶奶在茅檐下看看风光,聊谈天。
感觉怎么样?4、齐读课文。
5、展现画面。
理清挨次。
练习背诵。
6、指名试背。
7、读得这么好,大家是不是可以写写什么。
人物,环境,感受皆可,有感而发就行。
8、沟通文章。
9、总结:就让我们永久记住辛弃疾为我们描写的这首清爽安静的词吧!齐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词《清平乐 村居》课程教案
《清平乐·村居》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2. 理解词的基本意思,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词的意思,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
2. 品味词中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田园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的宁静和美丽。
2. 提问:你们喜欢这样的生活吗?为什么?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词——《清平乐·村居》。
二、初读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教师正音,并示范朗读。
3. 齐读,初步感受词的韵律美。
三、细读理解1. 分组合作学习,讨论词的意思。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中的生字新词。
(2)讨论每句词的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 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解释“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等词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四、深入品读1. 引导学生品味词中的语言美。
(1)找出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其生动形象。
(2)讨论词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受其表达效果。
2. 体会作者的情感。
(1)提问:从这首词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引导学生从词中的描写和语言中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五、拓展延伸1. 播放更多关于田园风光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2.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3. 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词,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田园生活的短文。
六、课堂小结1. 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传统文化,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品味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感受这首词的美妙之处。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清平乐 村居》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4.指名学生朗读。
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
7.讨论交流。
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
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
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
(生练习读)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1.品读乡村美景。
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美丽的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2.品读人物画面。
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
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五、多层朗读,品读诗词1.带着感情来朗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
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4、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清平乐·村居读题。
2、解题:“清平乐”是词牌名,“乐”要读成“yuè”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字,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
3、“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人家”。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⑴生字正音。
茅檐醉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⑵理解上述词语。
⑶指名试读课文。
三、练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听清节奏。
2、学生试读。
3、学生分组齐读。
4、全班齐读。
四、学写生字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齐读全文。
二、讲读课文1、学习上片四行:⑴学生读。
⑵指名解说,教师补充:茅檐低小:茅屋又低又小。
溪上青青草:河边上长着青青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带着酒意操着吴语两人谈得很亲热。
吴音指吴地的方言。
白发谁家翁媪:是哪一家的白发夫妻二老。
⑶小结。
⑷齐读上片四行。
2、学习下片四行:⑴指名读。
⑵指名解说,教师补充:大儿锄豆溪东: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里锄草。
中儿正织鸡笼: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鸡笼是圈养鸡鸭的半球形罩子,平底,用竹篾编织,顶上有孔。
看图理解。
最喜小儿无赖: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
“无赖”本意是指游手好闲、品德不好的人,这时作“顽皮”来解释。
溪头卧剥莲蓬: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吃。
⑶小结。
⑷齐读下片。
3、连起来讲说:⑴各人自练。
⑵同座位互讲。
⑶指名讲说。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出《清平乐》、《登高壮志》、《春晓》三首诗歌;2.通过学习,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思想和文化背景;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4.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每首诗歌的含义和背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即将学习的三首诗歌:《清平乐》、《登高壮志》、《春晓》的创作背景、诗歌内容等,并展示诗歌的图片或视频。
2. 学习三首诗歌(35分钟)(1)学习《清平乐》让学生先听一遍诗歌的朗读或演唱,然后向学生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辛弃疾。
让学生看诗歌原文,教师朗读或让学生跟读。
让学生识别关键词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诗意,例如:何处、何人、相思等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让学生逐句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通过讲解和活动,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旨,例如:让学生了解诗歌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关注。
(2)学习《登高壮志》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讲解诗歌中的生动意象,例如:“万象森罗尽画中”。
让学生看原文,反复模仿跟读,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导入活动,让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意象及其启示。
(3)学习《春晓》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孟浩然,以及诗歌表达的意象。
让学生跟读诗歌,同时通过活动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思想。
3. 诗歌创作(20分钟)借鉴三首诗歌中的语言、思想和意象,引导学生自由发挥,构思、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作品。
4. 诗歌朗读(10分钟)学生轮流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通过诵读增强对文学的感知和体验。
5. 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老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创作成果。
四、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在体育课上登高,感受《登高壮志》中的壮志豪情;2.学生可以开展乡村文化活动,了解清平乐式的文化传承;3.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背诵等活动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气息。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词三首《清平乐 村居》优质教学设计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四年级下册教材版本部编本课题名称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难点名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词的内容通俗易懂,重点引导学生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县城学生大部分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对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没有直观感受。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想象画面法,想象词中描写的画面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村居的景美和人美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一、导入词牌、词题,初识宋词。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和乡村生活有关的。
(板书:词)(2)读准词牌名字音。
①板书:清平乐·村居。
②师指名读,相机正音:“乐”读“yuè”。
(3)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①师引导:清平乐是词牌名。
那么什么是词牌名呢?(出示课件)②师指导:那么“村居”是什么呢?“村居”就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
(板书:题)(4)简介作者。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自主朗读,检查预习1.生自由朗读,自学生字。
(1)师引导: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拿起课本,用洪亮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词,圈出词中生字,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词读正确,读流利。
(2)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3.检查课文朗读。
二、品读赏析,感悟词境1.引导想象画面,体会词境。
师引导: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引导了解词的意思,品味词境。
(1)师引导:我们通过想象,基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
但是,还不够。
有人说,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品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
所以,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
那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吧。
让我们一起再读课题。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
2.学习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2 教学重难点1.了解和掌握《清平乐·村居》的内容和主题。
2.学习理解词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学会吟诵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1.3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第一步: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在课堂开头给学生播放一段描述村庄景色的视频或图片,并向学生们谈论关于村庄的印象。
同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清平乐·村居》的作品背景。
第二步:词汇学习(10分钟)教师给学生介绍本诗词中涉及的一些词语,并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
例如:舂、柴禾等词语。
第三步:诗词学习(4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理解、背诵《清平乐·村居》这首古诗。
学生可以配合教师的指导,分段、分句、分字进行背诵,在背诵过程中,学生可以理解诗句和情感表达,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步:情感落实(15分钟)在学习完《清平乐·村居》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表达诗句中给自己带来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转化、情感分析,帮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第五步:总结巩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学习情况,让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表达对本课学习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学习策略。
1.4 教学评价评价标准:1.学生理解《清平乐·村居》的情感表达。
2.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否进步和提高。
3.学生是否有了更广泛的阅读视野。
1.5 教学资源1.《清平乐·村居》古诗2.视频或图片资料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这次教学有以下亮点:1.通过情境导入,我成功的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了教学主题。
2.在词汇学习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理解整首古诗的词语,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词汇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学习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抒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4.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抒情。
3.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激趣导入1.观察图片2.走近作者: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主要作品:《青玉案·元夕》《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重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重点)3.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三、初读感知1.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
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茅:矛字上边横撇要扁小、末端有一点,下边的横要长,竖钩的竖稍有弧度。
檐:左窄右宽,詹字要紧凑,厂字竖撇要长、下边的八字要小,言字上横最长。
翁:公字要扁、撇和捺分开,羽字稍宽、右边习字的折竖稍长、行笔有力。
赖:束字要窄、口字要扁、居中、下边撇长点要小,贝字的撇行笔要轻点有力。
剥:扁框上边两横要短、下横要长,下边与水字不同、竖钩左右四笔要紧凑。
四、品读释疑1.清平乐·村居【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意: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词的题目?这是一首宋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是词牌名,“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3.前两句诗词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诗人开篇用白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
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吴音,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
从“媚好”看出他们生活的愉快。
4.后两句刻画了哪些人物?重点刻画了谁?“喜”和“卧”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
重点刻画了小儿子。
“喜”字不单解,作“喜欢”,它可以说是词的点睛之笔。
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样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
“卧”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劲和盘托出,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5.拓展提升以《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村居》为例,说一说诗和词的区别。
一、时间上: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诗从《诗经》开始就有。
二、题目方面: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词必须有词牌名。
三、词最主要的特性是音乐性。
四、形式方面:诗句式整齐划一,而词又叫长短句,五、风格意境方面:诗比较庄重,而词比较妩媚。
6.这三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热爱、羡慕与向往。
五、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清平乐·村居》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画面,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表达出作者对农村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
3.课堂小结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古诗,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并结合注释、搜集的资料理解了诗意,感受到诗人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热爱、羡慕与向往。
六、课堂拓展推荐阅读:《四时田园杂兴(一)》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清平乐.村居》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整首词清新质朴,浅显易懂。
词的上阕开篇写景,构成了清新优美的农村环境,下阙写了老夫妇三个儿子的活动,整首词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内容简单易懂,为了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初读、默读、读出韵律、边读边想象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再此基础上提示学生抓关键词,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而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生情况: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古诗了,对古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古汉语文本有畏难情绪。
他们往往能把一篇古诗背下来,但却不能很好的体会和分析文章美在哪里,但他们对朗读文本还是很感兴趣的。
鉴于此,课堂上我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朗读为平台,引导学生品析《清平乐·村居》,并能向同学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
教学方式: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读,按照上下阕的顺序逐段理解想象,从整体角度理解大意,在理解大意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练习表达,从而体会“村居”的整体意境。
教学手段:根据学生对词的理解,以及已有的认知,结合词人的生活经历,赏评交流进行体验。
技术准备:制作PPT课件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3. 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阅读法、讲授法、实践法、自学—辅导法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知宋词1、同学们,中华民族历来被成为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对于古诗,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到文化的长河中采撷另一颗璀璨的珍珠——词。
2、关于词的相关知识你了解哪些,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学生自由汇报)。
3、课件: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是伴乐歌唱,所以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曲子词,词萌发于隋朝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所以我们也称之为长短句。
词的曲调名称作词牌。
二、初读感知,读通读顺,明晰词的形式特点1.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出示)——清平乐村居。
齐读课题。
2、正音:乐(yuè)齐读课题。
(简介)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读课题时,中间的间隔号注意停顿,再一起读一遍。
词牌名还有《满江红》《虞美人》《卜算子》等。
过渡: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的这首词——清平乐·村居。
1.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
2. 学生自读课文。
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
3. 检查初读。
谁来都给大家听?(读得正确即可,教师相机正音。
)4、教师相机正音,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指名学生朗读。
齐读全词。
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词的特点: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词有上下片;词是押韵的。
)6. 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没有哪个字、哪个词语、或是哪个句子不理解。
有问题吗?有了问题,怎么办?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
学生自主学习。
7. 交流释疑。
我们先来说一说,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预设:“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翁”字上面是一个“公”字,那就是说“翁”指老公公。
“媪”字左边一个“女”字,就是指老婆婆,老奶奶。
翁媪就是指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
预设:谁知道“溪东”这个词的意思?预设:“锄豆”这个词可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得联系上下文。
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锄豆就是锄豆子地里的杂草)我们可不能被文字的表面意思所迷惑。
不过,我们总是在错误中长大的。
四、再读课文,感受韵律之美1. 我们理解了一部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生齐读。
2. 听到你们读,老师也非常想读。
师努力用清新的语调读,力求读得入情入境。
3. 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吗?“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
“小”“草”“媪”(课件让这三个字闪烁),发现了什么?(第一二四句末尾三个字韵母都相同,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
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
大家把词的上阙读读,感受一下。
(生读)我们看词的下阙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
这首词有意思吗?我们再读一读。
五、放飞想象,浸润静谧之美1. 孩子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生简介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2. 品环境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
下面我们就细细品来,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
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
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看到了什么景物?词人为什么说是“青青草”,而不是“青草”?赏景不仅仅要用眼睛,还要学会用耳朵来聆听!(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这样的美景属于你,美美地读一读吧。
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给你们产生这样美的感觉呢?老师告诉你们: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
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
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
生齐读。
3. 品人物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面。
这一家一共有几口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品小儿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
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我说:“你是个无赖,你高兴吗?”为什么?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是“无赖”呢?(活泼、可爱)是的,古代有许多词的意思到了现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差别,今后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词。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可爱呢品“卧”。
“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能想象出来吗?(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一会儿还会仰着,高兴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师生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师引说:他是多么——快活、愉快、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世上最可爱的就是孩子”,就是你们,就是这个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