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失调症的西医治疗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曾遭遇过胃肠道功能紊乱带来的困扰,如胃胀、胃痛、腹泻、便秘等。
胃肠道功能紊乱并非一种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但却会对我们的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法。
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为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胃肠综合征的总称。
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饮食不规律、精神心理因素、肠道菌群失调、胃肠道感染等有关。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诊断胃肠道功能紊乱主要依靠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手段。
症状方面,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这些症状往往反复发作,且持续时间较长。
体格检查一般无明显阳性体征,但在部分患者中可能会有腹部压痛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粪便常规、生化检查等,有助于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影像学检查如胃肠钡餐造影、胃镜、肠镜等,可直观地观察胃肠道的形态和结构,以确定是否存在病变。
在治疗方面,西医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例如,对于腹痛、腹胀明显的患者,可能会使用解痉药如山莨菪碱;对于腹泻的患者,会给予止泻药如蒙脱石散;对于便秘的患者,则可能使用通便药如乳果糖。
此外,还会使用调节胃肠道动力的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同时,对于存在精神心理因素的患者,如焦虑、抑郁等,可能会给予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
中医认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属于“胃脘痛”“痞满”“泄泻”“便秘”等范畴。
其病因多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脾胃虚弱等有关。
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胃肠道功能的紊乱往往是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来诊断胃肠道功能紊乱。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闻诊包括听声音、嗅气味;问诊则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饮食、睡眠、情志等情况;切诊通过触摸脉象来判断病情。
中医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治疗方面,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菌群失调症的名词解释
菌群失调症的名词解释
菌群失调症,又称为“菌群失衡症”,是指肠道中菌群数量或组成结构的改变,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症状。
肠道内的菌群的改变会影响人体的营养吸收、身体免疫力的整体变化,最终导致人体出现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症状。
菌群失调症可能的原因有:
1、抗生素治疗:长期服用抗生素会对肠道有害菌群产生副作用,使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构发生改变,造成菌群失衡症。
2、肠道传播病毒:由病毒引起的大肠炎可以使肠道内菌群失衡,导致肠道疾病。
3、改变饮食习惯:长期不吃蔬菜水果等营养食物,或过多摄入快餐、油炸食物,都会使肠道内菌群失衡。
4、精神压力:持续的精神压力,会影响肠胃功能,也会导致菌群失衡的症状。
治疗菌群失调症有:
1、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可以通过服用益生菌或吃益生元,改善肠道内细菌的组成和数量,从而恢复菌群平衡。
2、改善饮食:坚持每天吃蔬菜水果,减少油炸食物的摄入,调整饮食习惯,改善肠道环境,帮助菌群恢复平衡。
3、保持良好心态:常保持良好的心情和情绪,避免精神压力过大,这样能有利于肠道内菌群的恢复和维持。
- 1 -。
肠道菌群失调的危害与预防
河北医学院附属三院张琳等报告急性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中双 歧杆菌、类杆菌、乳杆菌、肠球菌明显减少(P<0.01),肠杆菌数量 增加(P<0.05),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比值(B/E值)降下。随着腹泻症状 消退伴有肠道正常菌群建立,但厌氧菌的上升速度缓慢,与症状的 恢复是同步的,但菌群恢复速度较临床症状好转速度为慢,而且菌群 失调程度与临床症状轻重有关。
五肠、道消菌群化→3系13篇疾(1病994与~2肠008)道菌群失调
消化系疾病→73篇
1、急、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肠炎、痢疾时常伴胃肠道 菌群严重比例失调,常住菌(如拟杆菌、 双歧杆菌、肠杆菌)数量减少,外袭病菌 异常增多。慢性腹泻原因较复杂,常见的 有肠易激综合征、急性菌痢后腹泻、吸收 不良综合征及原因不明等,与肠道菌群失 调互为因果。
人体中定居的细菌
人体的皮肤、口腔、肠道、阴道中都有细菌长期存在, 被称为正常菌群。
成人体内的细菌数为1.2千克,约100万亿(1015) 人体携带的微生物主要在肠道,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约
80%,细菌种类约400-500种,粪便重量的1/3~ 2/5是微生物。这些细菌可分为3类:
有益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 中间菌:粪链球菌、大肠杆菌 有害菌:葡萄球菌、假单孢菌
消化道细菌的分布
口腔:菌群高度复杂,经过胃被胃酸破坏,对 胃肠道影响很小。
胃:除了幽门螺杆菌或相关的菌种外,大多数 是革兰阳性的需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 奈瑟菌、乳酸杆菌和念珠菌,细菌浓度通常 小于103/ml,在无酸的胃中细菌数会明显增 多。幽门螺杆菌是真正的胃内细菌,它是引 起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是溃疡病的重要致 病因子。
侯晓华,张锦坤等报告慢性腹泻病人粪便菌 群的检测结果以肠杆菌、粪杆菌、双歧杆菌群 失调有关。
肠道菌群失调
老年女性,慢性腹泻,不成型便。G+杆菌(呈粗棒状 )增多,G-杆菌减少,G+和G-球菌大部分消失,似纯 培养涂片
稀便,细菌数减少,G-杆菌明显减少,G+双球菌占优 势,可见到棒状杆菌
细菌总数略减少,G+和G-杆菌明显减少,G+球菌增多,可 见多量脂肪球。
III度菌群失调
临床表现:急性腹泻,二重感染,可出现低热 和白细胞升高 粪便外观:稀或黏液便,常呈黄绿色或黑色; 大便常规可见大量白细胞及脓细胞,大便隐血 呈阳性 涂片所见:细菌总数显著减少;原有细菌大多 被抑制;一种细菌或真菌占优势:葡萄球菌, 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艰难梭菌,绿脓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应做细菌培养及分离
停广谱抗菌素,或改为窄谱 抗真菌药物:
非侵袭真菌性肠炎:制霉菌素50-100万U qid 7-10天; 侵袭性真菌或肠外真菌:氟康唑50-100mg qd 14-30d
G+球菌性肠炎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是首选 临床也有选用罗红霉素取得较好效果的病 例。
我院60例抗菌素相关性腹泻患者 资料统计
选择1996-2005年在我院住院期间使用抗
菌素后出现腹泻,且大便常规、涂片、培养 等临床资料完善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49 例患者有肠道菌群失调。1度菌群失调10例 ,2度菌群失调14例,3度菌群失调25例。 其中14例做了肠镜,9例发现结肠炎症性改 变。
所使用的抗菌素以三代头孢菌属类为最多(32 名患者曾使用),有6名患者使用了泰能,也有 曾使用了喹喏酮类(24名)和氨基糖甙类(9名 )抗菌素的,多数患者在短期内合并或交替使 用多种抗菌素。有44例患者除感染性疾病以外 ,还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背景,如恶性肿瘤(15 例)、糖尿病(6例)、器官移植术后(3例)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例)等,占总例数的 73%。
炎症性肠病患者应用英夫利西单抗干预对肠道菌群平衡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炎症性肠病患者应用英夫利西单抗干预对肠道菌群平衡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12-29T10:38:59.62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7期作者:石欣[导读]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
石欣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10003摘要: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2年6月的6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
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参照组,采取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表法,2组各32例,分别采取英夫利西单抗干预、常规治疗方法。
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与比较,主要指标为肠道菌群平衡、炎性因子水平。
结果:治疗前,2组的肠道菌群、炎性因子相关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肠道菌群、炎性因子相关指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英夫利西单抗;肠道菌群;炎性因子炎症性肠病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该病具有起病缓慢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腹泻、腹痛以及血便等[1]。
免疫调节生物治疗,是炎症性肠病的最新治疗方案,英夫利西单抗便是一种常用的药物。
为探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效果,现对6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分组实验。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2年6月的64例炎症性肠病患者。
本研究的纳入标准为:符合相关诊断标准;资料完整;沟通正常。
本研究的排除标准为: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严重过敏体质;严重脏器功能异常;中途退出。
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参照组,采取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表法,2组各32例。
试验组:男18例(56.25%),女14例(43.75%);年龄45~77岁,平均(52.48±3.65)岁;病程1~7年,平均(4.11±0.56)年。
医学检验中的肠道菌群异常指标解析
医学检验中的肠道菌群异常指标解析肠道菌群是指生活在人类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正常的肠道菌群平衡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可以影响消化吸收、免疫系统、代谢调节等多个方面。
然而,当肠道菌群失去平衡时,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为了评估肠道菌群的健康状况,医学检验中有一些常见的指标可以用来解析肠道菌群的异常情况。
1. 菌群丰富度指标菌群丰富度指标是用来评估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程度的。
常见的丰富度指标包括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测量肠道菌群中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数量和丰度,从而反映菌群的多样性。
当这些指标值较低时,可能表示肠道菌群的丰富度不足,需要进一步关注。
2. 指示菌群失调的标志物菌群失调可以导致具体菌种的增多或减少,这些菌种的异常可能与特定疾病的发生相关。
医学检验中常用的指示菌群失调的标志物包括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等。
如果检测结果显示这些菌种的数量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肠道菌群发生了异常变化,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3. 菌群代谢产物指标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而检测这些代谢产物可以帮助解析肠道菌群的异常情况。
例如,短链脂肪酸(SCFAs)是菌群代谢产物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见的SCFAs包括丙酸、乙酸和丁酸等。
这些有机酸对维持肠道黏膜健康、调节免疫功能和抑制病原微生物有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可以判断肠道菌群是否异常。
4. 其他指标除了上述提到的指标外,医学检验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指标可以用来解析肠道菌群的异常情况。
例如,肠道菌群的抗生素敏感性指标可以评估特定菌种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而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肠道黏膜屏障指标可以检测肠道屏障功能的健康状况,评估是否存在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肠道菌群异常指标的解析应该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
常用西药处方大全
常用西药处方大全西药处方是医生用于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工具,其中包含了各种常用的西药信息。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常见的西药处方,并对其适应症、用法用量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介绍。
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正确使用常用的西药。
一、感冒类药物1. 常用退烧药:布洛芬片【适应症】适用于发热、头痛、咽喉痛等感冒症状。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口服1片,每日3次。
儿童:按体重酌情用药。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溃疡病患者慎用。
2. 常用咳嗽药:氨溴索片【适应症】适用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口服10毫克,每日3次。
儿童:按体重酌情用药。
【注意事项】哮喘患者慎用,口服前应先咨询医生。
二、消化系统疾病药物1. 常用胃药:奥美拉唑片【适应症】适用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口服1片,每日2次。
儿童:按体重酌情用药。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2. 常用肠道药:乳酸菌素片【适应症】适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便秘等症状。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口服2片,每日3次。
儿童:按体重酌情用药。
【注意事项】感冒期间不宜服用。
三、心脑血管疾病药物1. 常用降压药:缬沙坦片【适应症】适用于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疾病。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口服1片,每日1次。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慎用。
2. 常用抗凝药:阿司匹林片【适应症】适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口服1片,每日1次。
【注意事项】溃疡病患者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四、呼吸系统疾病药物1. 常用支气管舒张剂:沙丁胺醇气雾剂【适应症】适用于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吸入1口,每日3次。
儿童:按体重酌情用药。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慎用。
2. 常用抗过敏药:氯雷他定片【适应症】适用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口服1片,每日2次。
葛参汤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研究
葛参汤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失调采用中药葛参汤治疗的临床前景。
方法将9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口服葛参汤)和对照组(45例,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时间两组均为2周。
观察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药物安全性及疾病复发率。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1);中医症候疗效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方面对照组高于试验组(p<0.05)。
结论葛参汤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安全有效的方剂。
关键词:肠道菌群失调;中医疗法;葛参汤;临床研究;【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prospects of using Chinese medicine Geshen Decoction to treat intestinal flora disorders.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ho met the crite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est group (45 cases, oral Geshen Decoction) and a control group (45 cases, oral Pefikang). The treatment time for both groups was 2 weeks. Observe the effectiveness, symptom score, symptom efficacy,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d relaps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est group was 91.11%, which was higher than 7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The symptom score and symptom efficacy of the tes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1).The curative effect of TCM symptom in test group is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Geshen Decoc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prescription for treating intestinal flora disorders【Key words】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Chinese Medicine Law;Geshen Decoction;Clinical research;肠道菌群有“人体肠道元基因组”之称,指生活在在人体肠道内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群,它们繁多的种类、庞大的数量使其具有了多样性、复杂性、特异性等多种特征,能够参与体内多种营养物质的合成与代谢,与机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对于维持宿主机体的生理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3]。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疗效分析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2-06-08T10:28:31.39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月1期作者:舒耀东[导读]舒耀东(江苏省武进区嘉泽镇嘉泽卫生院;江苏常州213100)【摘要】目的:研究胃肠道功能紊乱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的疗效。
方法:随机纳入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共计62例,其中实验组纳入31例,实施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纳入其余的31例,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比较对照组,实验组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更短,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胃肠道功能紊乱采用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疗效确切。
【关键词】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疗效Efficacy analysis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Shu Yaodong Jiaze Health Center, Jiaze Town, Wujin District, Jiangsu Province, Changzhou, Jiangsu 213100【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2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which 31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o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remaining 31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ifidobacterium triple viable bacteria enteric-coated capsules.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as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symptom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remission tim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has a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Key words】Combination 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Curative effect 对胃肠道功能紊乱进行临床分析,主要临床症状是便秘、腹泻、腹痛、腹胀等,是胃肠综合征,解释时无法用理化异常、器质性病变来阐述疾病,这一疾病发生率以及就诊率均高。
肠道真菌感染治疗方法
肠道真菌感染治疗方法
肠道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一些生活方式调整。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根据具体情况由医生开具处方,按照医嘱使用。
2. 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调整:避免高糖、高淀粉的食物,限制酵母类食物如酵母面包、啤酒等。
-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肠道清洁,经常洗手,避免将污染的手指放入口中。
- 减少应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增加真菌感染的风险。
- 加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在接受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症状的变化,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如果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或有恶化的趋势,应及时咨询医生。
肠道菌群移植的疗效和潜在风险
肠道菌群移植的疗效和潜在风险肠道菌群移植,又称为粪便微生物移植,是将健康捐赠者的粪便注入到接受者的消化系统中,以改善接受者肠道菌群失调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近年来,肠道菌群移植备受关注,并被认为可能是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新方法。
一、肠道菌群移植的疗效:1. 治疗顽固性艰难梭菌感染:顽固性艰难梭菌感染是一种严重且难以治愈的细菌感染。
传统抗生素治疗对该感染无效时,肠道菌群移植成为一种有效可行的选择。
通过引入健康捐赠者的微生物群落,可以恢复宿主体内正常的微生态平衡,从而治愈该感染。
2. 缓解易患结肠炎型炎症性肠病:肠道菌群移植被广泛应用于缓解易患结肠炎型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的症状。
这些疾病常伴随着肠道菌群失调,而通过移植健康的菌群可以重建菌群多样性,并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3. 减少胰岛素抵抗:最近的一些临床试验表明,肠道菌群移植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对2型糖尿病产生积极影响。
一项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实验证实了该治疗方法可以降低血液中长期血液血红蛋白A1c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二、肠道菌群移植的潜在风险:1. 染色体和基因突变:由于接受粪便捐赠者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细菌,其中某些细菌可能会带来风险。
一些基因和染色体突变与特定类型的癌症和其他疾病有关。
因此,通过肠道菌群移植引入这些突变进入宿主体内可能会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
2. 传播传染性疾病:如果粪便中存在传染性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如艰难梭菌等,肠道菌群移植可能导致该传染性疾病在接受者中的传播。
因此,在进行肠道菌群移植之前,确保对捐赠者进行详细的筛查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3. 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一些接受肠道菌群移植的人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
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但仍需引起注意。
在选择健康捐赠者时,严格遵循安全筛查标准是减少这种风险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肠道菌群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具有巨大的潜力来改善多种与肠道菌群相关的疾病。
肠道菌群失调症
谢谢!
疾病因素
:恶性肿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 亢进,肾炎,肝炎,外伤,烧伤,休克及极 度营养不良等重症患者因存在不同程度的免 疫功能低下或防御功能缺陷而疾病。 年龄因素:老年人和新生儿易患本病,可能 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胃肠道免疫功能障碍因素
病理 1、细菌生长过盛 2、细菌产生IgA分解酶 3、肠道菌从与结核癌
临床分型
根据致病菌的不同,可分为白色念珠菌性肠 炎,葡萄球菌肠炎,产气荚膜杆菌性急性坏 死性肠炎,铜绿假单胞菌肠道感染,变形杆 菌肠道感染,肺炎杆菌肠道感染。
临床表现
本症以急性腹泻或慢性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1、症状 以急性腹泻或慢性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 , 在应用抗生素过程中,如突然发生腹泻, 或原有腹泻加重,即有可能发生本症。 可伴有腹胀,腹痛,呕吐,严部有局限性压痛,伴肠鸣音亢进。 3、辅助检查 菌群分析为主要检查方法 1)定性分析 2)定量检查 结肠镜检查 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
治疗
一、治疗原则 支持治疗,对症治疗,恢复肠道正常菌群。 二、保守治疗 1、内治 辩证论治 湿热下注证 脾虚湿困证
西医治疗 1)全身支持治疗 2)病因治疗 3)调整菌群治疗 .饮食调节 抗菌药物应用 活菌制剂 菌群促进剂 耐药性肠球菌制剂 2、外治
疗效判断
1、治愈 大便恢复正常,便质成形,粪便涂鸦 无异常菌群。 2、显效 大便次数明显减少,体温下降。 3、无效 症状无改变
预防与调护
合理运用抗生素,对年老体弱者,慢性消耗性疾 病者,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时,严格掌握适应症, 最好能做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最敏感的抗生素。 对老幼及病后体弱者,在用抗生素的同时配合使 用乳酸菌素或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及维生素B族或维 生素C等,以预防肠道菌群失调。 在大手术前,应注意配合全身支持疗法,如加强 营养,输血,肌内注射丙种球蛋白,服用维生素 等。
菌群失调症的名词解释
菌群失调症的名词解释
菌群失调症是一种指人体内微生物群落异常变化的疾病,也称为肠道菌群紊乱或肠道微生态紊乱。
菌群失调症是指肠道内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失去平衡,导致肠道内的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数量增加的疾病。
菌群失调症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因素、使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免疫系统异常等。
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对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饮食不均衡、喜欢高脂食物、缺乏膳食纤维等都可能导致菌群失调。
此外,环境因素也能改变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如长期暴露在恶劣环境下,容易使微生物群落紊乱。
抗生素是造成菌群失调的重要因素,抗生素能杀死人体内的有益菌,并增加肠道内的有害菌的数量。
菌群失调症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如腹胀、胃肠胀气、腹泻或便秘、消化不良、肠道不适等。
由于微生物群落的失衡,人体吸收营养的能力减弱,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引发肠胃炎、肠道疾病、过敏等疾病。
针对菌群失调症,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
首先应避免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加有益菌的数量。
其次,应避免不必要的使用抗生素,只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此外,也可以通过口服益生菌来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有益菌的数量。
总之,菌群失调症是指人体内微生物群落异常变化的疾病,主要由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因素、使用抗生素等多个因素引起。
菌群失调症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并增加感染的风险。
针对菌群失调症,主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避免不必要的使用抗生素以及口服益生菌来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
肠道菌群失调症疾病研究报告
肠道菌群失调症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肠道菌群失调症所属部位:腹部就诊科室:消化内科病症体征:恶心,粪便带绿色,消化不良,腹痛,水样便疾病介绍:肠道菌群失调症是怎么回事?健康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那么,什么是肠道菌群失调症呢?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各菌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特点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而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其正常生理组合被破坏,而产生病理性组合,引起临床症状就称为肠道菌群失调症(ALTERATION OF INTESTINA FLORA),本症的发生率约为2%~3%症状体征:肠道菌群失调症有哪些症状?肠道菌群失调症以严重腹泻或慢性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在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如突然发生腹泻,或原有腹泻加重,即有可能发生本症。
一、腹泻多为淡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如蛋花样。
真菌感染可呈泡沫样稀便,有腥臭味,脓血便;葡萄球菌感染可排黄绿色稀便,每日3~20余次,伴有腹胀,腹痛一般不著,吐泻严重者可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升高、血压下降;二、白色念珠菌感染一般多从上消化道开始,蔓延到小肠甚至肛周,鹅口疮常是白色念珠菌肠炎最早的信号,如小肠粘膜糜烂或溃疡可引起多次的无臭粘液脓性粪便,有时可呈水泻,伴有消化不良,如治疗不及时,可扩散至呼吸道、泌尿道甚至脑组织;绿脓杆菌感染能产生蓝绿色荧光素使粪便带绿色,但并不经常引起腹泻,个别病例粪便中有粉一般腹痛轻,少数伴恶心、呕吐、多有水、电解质紊乱,重症可发生休克。
有些旅游者可能因气候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肠道菌丛失调俗称水土不服。
近年来,由于冰箱的普及使用,有的家庭储存大量的肉食品及疏莱,过久的储存使食物变质,食用后引起肠道菌群失调,造成呕吐、腹泻,有地出现精神不集中甚至精神恍惚。
临床常见肠道菌群失调症有什么症状?㈠白色念珠菌性肠炎:是肠道菌群失调症最常见的一种。
肠道菌群失调症的中医辨治经验
肠道菌群失调症的中医辨治经验
肠道菌群失调是指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异常变化,导致
肠道功能紊乱,引发一系列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认为,肠道菌群失调
与脾胃虚弱、气滞湿阻、肝胆不和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辨治肠道
菌群失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补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是消化系统的关键器官,对肠道菌群
的生长和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
脾胃虚弱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因此,要通过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
可采用中药调理脾胃,如四君子汤、理中汤等。
2.理气化滞。
肝胆功能失调,容易导致气滞湿阻,阻碍肠道菌群
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中医建议通过理气化滞,促进气血畅通,有助于
改善肠道环境。
常用的中药有枳实汤、香附丸等。
3.调节肝胆。
肝胆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对肠道菌群的生长和
代谢有着重要影响。
若肝胆功能不佳,会引起消化系统紊乱,诱发肠
道菌群失调。
因此,应通过调节肝胆,促进胆汁分泌,有助于改善肠
道环境。
中药中以柴胡汤为代表。
4.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调理是呵护消化系统的重要一环。
应注意饮食清淡、多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饮酒
和吸烟。
综上所述,中医辨治肠道菌群失调,需要综合施治,采取个性化
治疗方案,既要注意病灶治疗,又要全面调理,注重饮食与生活方式
的调整,从而达到修复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消化系统功能的目的。
肠道菌群失调症中西医治疗方
证候:腹痛隐隐,喜温喜按,泻下清稀,甚或完谷不化,手足欠温,口干不渴,舌淡,苔白,脉细缓。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泻下清稀,腹痛隐隐,口干不渴,脉细缓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阳不足,中焦虚寒,运化不力,故泻下清稀,腹痛隐隐,口干不渴。
5.脾肾阳虚:
证候:黎明之前,脐腹隐痛,肠鸣即泻,泻后稍安,腹部畏寒,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一、辨证选方:
1.感受寒湿: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浊。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10克,紫苏10克,白芷10克,川朴6克,大腹皮10克,半夏6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若表邪重者可加荆芥、防风;胸闷纳呆,苔白腻,宜加苍术、泽泻。
2.湿热下迫: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15克,黄连9克,黄芩9克,甘草6克。可加银花、木通、车前子助其清热利湿,使表里双解,湿热分消,泄泻得止。湿邪重者可加藿香、佩兰、厚朴;热邪偏重者,可加连翘、栀子、马齿苋。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本症的检查是通过有关微生物实验室检查,即菌群定性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与一般微生物检查相同,如葡萄球菌肠炎粪便涂片,革兰氏染色可发现成堆的阳性葡萄球菌及中性多形核细胞,粪便培养可有大量的葡萄球菌生长。白色念珠菌性肠炎,可采用病理材料直接涂片,经氢氧化钾溶液处理并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成簇的卵圆形白色念珠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胞内着色不均匀,细菌培养可形成奶油色表面光滑细菌样菌落,带有酵母气味。但定性检查除三度比例失调(即菌群交替症)能检查出外,其它比例失调则难以分析,尚需进一步作定量检查,以判断数值是否正常。定量检查首先需将粪便均质化,并按一定比例稀释,培养后须计算各类细菌菌落计数,以求出细菌总数值,手续比较麻烦,一般细菌实验室很少采用。定性定量检查相结合,分析致病菌的类型。
肠道菌群失调症的中西医治疗最佳方
肠道菌群失调症的中西医治疗最佳方肠道菌群失调症的中西医治疗最佳方:中药治疗:中医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急性泄泻病多偏实,责在脾胃;慢性泄泻病多为虚,每及脾肾。
前者当清热化湿,后者应高补脾肾。
中药中的清热解毒药对体液免疫有影响,如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能促进抗体生成,鱼腥草能提高备解素浓度,而备解素、C3、Mg++组成的备解系统对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有一定杀灭作用,是机体产生抗体前的一种重要的非特异性的免疫防御功能。
在应用中医辩证论治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时,均应考虑以上药物的作用,于清热化湿、补气健脾、和胃渗湿、温肾健脾等法中,适当配伍应用则效果比较理想。
1.感受寒湿证候:发病较急,腹痛肠鸣,大便清稀甚至如水样,口不渴,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肢体酸楚,舌苔白,脉濡。
治法:解表散寒,芳香化浊。
方药:霍香正气散《和剂局方》加减。
霍香10克,紫苏10克,白芷10克,川朴6克,大腹皮10克,半夏6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
若表邪重者可加荆芥、防风;胸闷纳呆,苔白腻,宜加苍术、泽泻。
2.湿热下迫证候: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心烦口干,小便短赤,或兼发热恶风,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芩连场《伤寒论》加减。
葛根15克,黄连9克,黄芩9克,甘草6克。
可加银花、木通、车前子助其清热利湿,使表里双解,湿热分消,泄泻得止。
湿邪重者可加藿香、佩兰、厚朴;热邪偏重者,可选添连翘、栀子、马齿苋。
3.脾胃虚弱证候:大便溏泻,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脘闷,纳差,食后即欲大便,面色萎黄,精神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则:益气健脾。
方药: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加减。
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山药12克,扁豆15克,莲肉10克,陈皮10克,砂仁6克,苡仁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若脾虚运化呆钝,食积气滞者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加神曲、山楂、厚朴;若久泻气虚下陷者可用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提,止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菌群失调症的西医治疗
肠道菌群失调症的西医治疗
肠道菌群失调症一经确诊,应积极采取措施,调整肠道菌群。
根据粪便中菌群种类,可采取不同治疗措施。
应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
轻者常不治自愈,重者需予适当治疗。
对老、幼、衰弱患者,可用全身支持疗法如补充营养与维生素,必要时少量输血。
根据粪便中交替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必要时给予适当抗生素口服治疗。
另外,可口服乳酶生等乳酸杆菌的活菌制剂。
葡萄球菌性伪膜性肠炎可采用正常人粪便悬液灌肠治疗。
也可采用促进乳酸杆菌生长的物质如半乳糖-果糖,以扶植正常菌群。
1.饮食调整:发酵性腹泻应限制碳水化合物,腐败性腹泻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2.抗菌药物:立即停用抗菌素,应根据菌群分析,以及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选用合适的抗菌素以抑制过度繁殖的细菌,从而间接扶植肠道不足的细菌。
此外还可以采用广谱抗菌素,将肠道大部分细菌消灭,然后再灌入正常肠道菌群的菌液,或健康人的大便,以使其恢复。
3.活菌制剂:目前常用的活菌制剂有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酸乳杆菌、芽胞乳杆菌、分叉乳杆菌、类链球菌、大肠杆菌、类杆菌和枯草杆菌等。
其中以分叉乳杆菌制剂疗效最好。
枯草杆菌制剂疗效也较好,其疗效机理可能是由于该菌是需氧的,能吸收氧气,降低肠腔氧化还原电位,支持厌氧菌(类杆菌、乳杆菌)的生长,从而间接地扶持了正常菌群。
还可以用正常人大便悬液做成复方活菌制剂用来治疗葡萄球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收到较好的疗效。
用乳酸链球菌制成的乳酶生,临床上广泛应用效果亦好。
选用肠道正常菌群中繁殖不足的耐药菌株做成制剂,以利定殖,亦是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的有效方法。
实践证明,以活菌制剂为主的菌群调整疗法,可使部分腹泻病人得到缓解或治愈。
4.菌群促进剂,常用乳糖扶植大肠杆菌、用叶酸扶植肠球菌,儿
科常用分叉杆菌因子促进分叉乳杆菌生长。
应用半乳糖甙-果酸,受细菌分解后形成乳酸或醋酸,使pH值降低,抑制其它细菌,而支持乳酸杆菌生长。
5.日本目黑氏等采用增量传代培养法获得了耐链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的肠球菌--类链球菌BI0-4R株。
经动物和人体试验表明,本菌有耐多种抗菌素性,故能阻止其它菌群异常繁殖,克服菌群失调,改善大便形状异常,且比以往单用抗菌素治疗疗效迅捷,并能防止链球菌B10-4R株的耐药因子向大肠杆菌K-12株转移。
6.免疫治疗:对先天性免疫或防御机能缺陷的菌群失调,在调整菌群的同时,还应针对免疫缺陷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注射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