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2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22,分数:44.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的是( )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分数:2.00)

A.社会文化

B.家庭环境

C.自然物理

D.早期童年经验√

解析:解析:3岁和7岁都是人的童年时代。

3.脑功能定位说始于( )和斯柏兹姆提出的颅相学。

(分数:2.00)

A.潘菲尔德

B.鲁利

C.弗罗伦斯

D.加尔√

解析:解析:脑功能定位说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提出的颅相学,加尔检查了颅骨的外部特征,并将这些特征与行为的某些方面联系起来。

4.下列对人的大脑两半球描述错误的是( )。

(分数:2.00)

A.右半球略大于和重于左半球

B.右半球的灰质多于左半球√

C.左右半球的颞叶不对称性与丘脑的不对称性有关

D.左右半球的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是不平衡的

解析:解析:大脑两半球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明显的差异,A、C、D三项都是正确的描述,但左半球的灰

质多于右半球。

5.下列有关听觉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频率理论强调基底膜不同部位的神经纤维的长度对辨别音调的作用

B.共鸣理论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赫兹时,听神经的个别纤维的反应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

C.行波理论认为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人耳因而得以实现对不同频率的分析√

D.神经齐射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频率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

解析:解析:选项A是对共鸣理论的描述;选项B是对神经齐射理论的描述;选项D是对频率理论的描述。

6.人们认为月光下的粉笔仍是白色的,这是因为( )。

(分数:2.00)

A.错觉

B.幻觉

C.明度恒常性√

D.颜色恒常性

解析:解析:照明条件改变,物体的相对明度仍然保持不变,这体现了明度恒常性的作用。“仍”字体现了照明条件的改变。注意题干中“月光下”三个字,突出了其照明条件。

7.在再认测验中,个体对低频词的再认成绩比对高频词的再认成绩( )。

(分数:2.00)

A.更差√

B.一样

C.更好

D.无规律

解析:解析:在再认测验中,单词的使用频率高,对单词的觉察阈限就低,识别单词的时间就短。相反,单词的使用频率低,对单词的觉察阈限就高,识别的时间就长。这就是单词识别中的频率效应。

8.有心理学家告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避免为了提高孩子的某些行为(如完成阅读、做家务事等)的频次,而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因为这有可能会降低孩子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这种由于外在动机的增加而使得内在动机减少的现象被称为( )。

(分数:2.00)

A.附加价值策略

B.低球技术

C.过度理由效应√

D.“登门槛”效应

解析:解析:附加价值策略是指,向对方提出一个请求,在对方尚在考虑时马上提供一个小的诱因来使得对方更可能同意自己的请求。低球技术是指先让对方看到答应后的好处,等对方答应后再让对方得知之后的附加代价。过度理由效应是由于更具吸引力的外在原因,使得行为者低估了内在原因引发该行为的可能性,降低了行为者的内在动机。“登门槛”效应是指先提出一个小的要求(先把一只脚放在门槛内),从而使得别人接受较大要求的可能性增大。

9.没去过滕王阁的人,吟诵《滕王阁序》,在脑海里形成一幅美景。这属于( )。

(分数:2.00)

A.表象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解析:解析:根据定义即可判断这是再造想象。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上有一个《沁园春.雪》的例子与此类似。

10.( )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分数:2.00)

A.动机

B.需要√

C.意志

D.意识

解析:解析:这个就是需要的定义。

11.有这么一种现象,当你和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你的表现会比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好很多。这个例子与以下哪个选项一致?( )。

(分数:2.00)

A.社会比较理论

B.社会助长√

C.社会交换论

D.公平理论

解析:解析:当有旁观者在场的时候,个人往往会有超常的表现,这就是一种社会助长效应。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促进只适应于难度较低的任务,霍桑效应也一样,请联系动机部分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理解。社会比较指个体利用他人作为比较的尺度进行自我评价。

12.“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体现出人们从众的原因是( )。

(分数:2.00)

A.行为参照一定向的需要

B.对偏离的恐惧√

C.与群体融合的需要

D.群体的凝聚力

解析:解析:此格言原是比喻才能或品行出众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责。在此可以引申为个人对群体的偏离,会面临群体的强大压力乃至严厉制裁。在一些情境中,人们为了被人喜欢和避免被拒绝而选择从众。

13.特瑞斯曼提出的解释注意选择功能的理论是( )。

(分数:2.00)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理论√

C.后期选择理论

D.多阶段选择理论

解析:解析:过滤器理论是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的,多伊奇等人提出了后期选择理论,约翰斯顿等人则提出了多阶段选择这个较灵活的理论。衰减理论的提出者则是特瑞斯曼。

14.五岁的小树很好奇,家里的电扇平时看起来有三片叶片,打开时却看到一个整体的圆盘在旋转,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

(分数:2.00)

A.视觉掩蔽

B.视觉适应

C.运动后效

D.闪光融合√

解析:解析:本题为视觉基本现象概念的例子,仔细分辨概念之间的区别,留心观察生活,便不难得出答案。

15.小明为了记住“书桌”“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词语,使它成为“书桌上放着一块巧克力”这样的易记语句,他运用的记忆策略是( )。

(分数:2.00)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复述策略√

D.对偶策略

解析:解析:复述分为机械性复述和精细复述,精细复述包括联想编码、组织编码、心象编码等,能帮助个体更有效地记住所接受的信息。在进行词汇学习时,个体需要对词汇进行精细复述,小明采用的策略属于精细复述里的联想编码。(顺便一提,编这道题的人叫小明,是华南师大的研究生。)

16.一个戴过眼镜的人换了一副新眼镜后,刚开始会觉得不舒服,过了不久,不舒服的感觉就消失了,这属于( )。

(分数:2.00)

A.知觉的理解

B.知觉恒常性

C.知觉适应√

D.深度知觉

解析:解析:这属于知觉适应。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变化前的状态。

17.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

(分数:2.00)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生成技术

解析:解析:只是为了拨号,信息并不需要进入长时记忆,最好的策略是复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