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跨国并购融资实例剖析(一)

合集下载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

跨国并购案例及详细分析
一个经典的跨国并购案例是2016年中国化工集团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业化学品公司先正达(Syngenta)的案例。

这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收购案之一。

首先,中国化工集团是一家国有企业,致力于化工和农业领域的发展。

而先正达是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公司,拥有广泛的农药和种子产品。

这次并购案的目标是为中国化工集团提供更多的农业科技和产品,以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农业需求。

此外,该并购还为中国化工集团提供了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和技术专长。

然而,这个案例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是先正达的股东们对中国化工集团的收购表示担忧,担心其会削弱先正达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

其次,由于农业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领域,涉及到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因此该并购案还面临着监管审批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化工集团在并购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承诺保持先正达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并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其次,他们与先正达的股东们进行了广泛的沟通和协商,以解决其担忧。

最后,他们与相关监管机构进行了积极的合作,以确保并购案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这个案例展示了跨国并购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积极的沟通,中国化工集团成功地完成了这次并购,为其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机会。

法律跨境并购案例研究(3篇)

法律跨境并购案例研究(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境并购已成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企业参与跨境并购的案例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成功的典范。

本文将以中国T集团收购美国A公司为例,从法律角度对跨境并购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跨境并购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及应对策略。

二、案例背景1. T集团简介T集团是一家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民营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酒店管理、金融投资等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T集团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2. A公司简介A公司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一家美国知名的科技公司,主要从事高端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A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专利技术,市场份额位居行业前列。

3. 收购背景2016年,T集团决定收购A公司,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经过长达一年的谈判,T集团最终以约100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A公司。

三、案例分析1. 法律问题(1)反垄断审查在跨境并购过程中,反垄断审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T集团收购A公司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在收购过程中必须遵守各国的反垄断法律法规。

(2)税收筹划跨境并购涉及跨国税收问题,企业需要合理筹划税收,以降低税负。

T集团在收购过程中,如何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3)知识产权保护A公司拥有众多专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成为跨境并购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T集团需要确保收购后,A公司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4)劳动合同法A公司员工众多,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劳动合同法成为跨境并购过程中的又一重要问题。

T集团需要确保收购后,A公司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 应对策略(1)反垄断审查T集团在收购过程中,积极与各国反垄断监管部门沟通,充分了解各国的反垄断法律法规,确保收购符合各国要求。

同时,T集团对A公司业务进行拆分,降低并购规模,以减少反垄断审查的风险。

(2)税收筹划T集团在收购过程中,与税务专家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各国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税负。

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融资初探

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融资初探

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融资初探摘要:近年来,包括国企和民营企业在内的中资企业掀起了海外并购的浪潮。

这一方面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中资企业出于自身发展需求而做出的战略性选择。

本文浅析了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融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资企业;并购融资1 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动因分析(一)”走出去”国家战略为了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国政府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并把该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二)企业自身战略需要从中资企业自身发展的微观角度来说,开展海外并购是企业扩张式成长的必然选择。

企业仅靠有机成长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而扩张式成长是快速扩大资产规模、实现协同效应的有效途径,也是跨国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培育中国本土的跨国企业必须要走海外并购的道路。

海外并购也是中资企业开辟新市场、获取现有品牌和专有技术的有效途径。

2 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融资现状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融资采取的方式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一)内源融资内源融资指企业使用在经营过程中积累的自有资金进行海外并购的方式。

内源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等特点,并且不会稀释原有股东权益。

内源融资的局限性在于融资的规模受限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积累。

由于海外并购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内源融资方式主要适用于小规模的海外并购。

(二)外源融资(1)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中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采用的最重要的外源融资方式。

由于国企,特别是央企信用度高,可以从银行获得海外并购所需的大额贷款,所以银行贷款是国企海外并购融资的最常用方式。

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在海外并购中广泛使用了国内银行贷款。

民营企业由于一般不具备国企的信用等级很难从银行获得海外并购所需的大额贷款。

但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融资方面也获得了银行的支持。

例如,2009年四川汉龙集团以2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钼矿公司MML55.49%的股权,其中1.4亿美元来自进出口银行成都分行的贷款。

跨国并购法律分析案例题(3篇)

跨国并购法律分析案例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跨国并购案例,我们将从法律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案例简介:我国某知名家电企业(以下简称“我国企业”)拟收购全球知名家电品牌(以下简称“外国企业”)的一部分股权。

经过多轮谈判,双方达成初步协议,我国企业计划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外国企业20%的股权。

该并购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外国企业所在国以及交易双方总部所在地。

二、法律问题分析1. 反垄断审查跨国并购往往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审查。

以下是对我国和外国企业所在国反垄断审查的法律分析:(1)我国反垄断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我国企业收购外国企业股权可能触及反垄断审查。

审查内容包括:- 市场份额:审查交易双方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是否达到垄断程度。

- 市场集中度:审查交易后的市场集中度是否超过法定标准。

- 垄断协议:审查交易是否可能导致垄断协议的形成。

(2)外国企业所在国反垄断审查外国企业所在国的反垄断法可能存在与我国不同的规定。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法律问题:- 外国企业所在国的市场份额和集中度标准与我国不同。

- 外国企业所在国的反垄断审查程序和标准与我国不同。

2. 跨境数据传输在跨国并购过程中,涉及大量跨境数据传输。

以下是对跨境数据传输的法律分析:(1)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根据我国《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跨境传输数据需符合以下要求:- 数据安全: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

- 隐私保护:确保个人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

(2)外国企业所在国数据传输法律外国企业所在国的数据传输法律可能存在与我国不同的规定。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法律问题:- 数据传输限制:外国企业所在国可能对数据传输实施限制,如数据本地化存储等。

- 数据传输合规性:确保数据传输符合外国企业所在国的法律要求。

3. 劳动法问题跨国并购可能涉及劳动法问题,以下是对劳动法问题的法律分析:(1)员工安置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和外国企业所在国的劳动法,跨国并购可能涉及以下问题:- 员工安置:确保员工在并购过程中的权益得到保障,如工资、福利、岗位等。

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5、吉利拥有职业的收购运营团队
以李书福为首,包括顾问公司的团队,吉利为并购案组织 了200多人的全职运作团队,骨干人员中不乏业界巨擘

6、低成本优势巨大 中国出口产品的低成本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事实.其中中国 的劳动力成本大大低于国外,几乎所有的本土企业都享用 着这样的廉 价资源,虽然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但对比其
吉利收购沃尔沃
吉利公司的优势
公司背景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 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连续六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连续四年进入中 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 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 的企业。 沃尔沃选择吉利的原因 首先,沃尔沃轿车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 其次,选择吉利其实是选择了中国。 当然,吉利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知识产权的尊重、 吉利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已经有8年多了,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讨论这 个问题,也将近3年多了。
并购雅虎中国,这个是一个向国际市场进军的信 号。 阿里巴巴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领先的B2B业务及亚 洲领先的拍卖和网上安全支付体系,此次并购完成 后,阿里巴巴将获得雅虎领先的搜索技术和平台支 持,以及强大的产品研发保障,有可能很快在拍卖 等领域迅速处于领先地位 。
结成同盟先发制人 从雅虎控股阿里巴巴40%股份来看,在国际上享誉 盛名的雅虎和阿里巴巴无疑形成了坚强的同盟军。 这样面对未来本土中国电子商务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提供了足够高的壁垒。 而中国的本土市场开发到一定程度以后,中国的电 子商务公司走向国际化,进入国际市场是必然要发 生的事情。阿里巴巴与雅虎的结盟无疑将沉重打击 中国电子商务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信心,为其在将 来的竞争添加了一个大大的砝码。

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融资的风险与管理——以双汇并购SmithField为例

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融资的风险与管理——以双汇并购SmithField为例

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融资的风险与管理——以双汇并购Smith Field为例摘要:市场经济模式下,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或者追求资本价值最大化,会通过并购模式对其他公司进行兼并。

跨国并购给企业带来了并购效益,同时也伴随着诸多不确定性,由于融资处于并购交易中的关键环节,融资风险也备受业内关注。

本文以双汇集团通过跨境并购实现海外市场的布局,以较少的自有资本成功收购美国大型肉食品加工商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为例,剖析其在并购中存在的融资风险,并就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提出政策建议,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借鉴。

关键词:跨国并购;融资风险;风险管理当前国内各个领域、各个产业的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国家也不断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向海外发展,虽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金额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亏损率高达20%,提早识别海外并购引发的威胁,降低不能足额的筹集到企业并购需要的大量资金以及筹集的资金对并购后企业的负面影响。

一、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德尔的案例介绍(一)并购双方介绍双汇集团的母公司双汇国际公司也是双汇集团的控股公司。

双汇国际的核心业务包括金融运输、国际贸易等诸多方面。

史密斯菲尔德是世界第一大生猪生产商,产销量远超于其他竞争对手,是美国猪肉出口供应商中的龙头企业。

(二)并购过程双汇集团的收购意向追溯于2009年,在此次并购中,双汇国际选择了杠杆并购的方式,使用自有资金不超过8.14亿,收购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其中以双汇国际及史密斯菲尔德全部资产为抵押,取得了中国银行团提供的40亿美元贷款,中介机构摩根士丹利向双汇国际提供了39亿美元的贷款,其中包括7.5亿美元循环贷款、16.5亿美元定期贷款以及15亿美元过桥贷款,最后双汇以71亿美元收购史密斯菲尔德,双汇集团的此次并购历时四年,过程中受竞争对手、股东的约束,最终成功完成该项并购。

此次并购后,双汇集团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猪肉生产商与供应商。

(三)双方并购动机1、协同性动因简单来说,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经营协同、管理协同和财务协同三个方面。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寻找国际并购机会,尤其是在美国市场。

本篇文章将分析几个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案例,探讨其中的原因、利益和挑战。

第一个案例是中国保险集团公司(China Insurance Group)和美国远洋保险公司(Ocean Insurance)的并购案。

在这个案例中,中国保险集团公司通过收购美国远洋保险公司,成功进入美国市场,增强了其国际竞争力。

中国保险集团公司希望通过这一并购案进一步扩大其国际业务,提高品牌知名度,并加强其在全球保险市场的话语权。

该并购案还有助于中国保险行业获得更多的投资渠道和运作机会。

这个案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文化差异、监管制度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另一个案例是中国移动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合作。

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而通用电气是美国一家知名的多元化公司。

双方在2015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主要涉及智能能源、智能家居、智能城市等领域。

这个合作案例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共同开发智能化技术和产品,并共享市场资源。

中国移动希望通过与通用电气的合作,进一步推动其智能化转型战略,并提高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对于通用电气而言,这个合作协议也能够帮助其进一步渗透中国市场,并获得更多的商机。

最后一个案例是美团和Uber中国的合并。

美团是中国最大的外卖平台之一,而Uber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网约车服务提供商。

双方在中国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力,通过合并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共同抵御竞争对手。

对于美团而言,这个合并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其用户规模和市场份额,提高运营效率。

对于Uber而言,这个合并则是在面临中国市场困境之后的一个解决方案,可以通过与美团合并来减少损失,并在中国市场继续发展。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的分析表明,中国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并获得更多的商机和资源。

并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文化差异、监管制度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地区为例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运用跨国并购融资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近几年来,企业跨国并购浪潮风靡全球,它已成为全球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种内在动力。

本文提到浙江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跨国并购融资,而并购融资中企业一定会进行风险防范。

但因为社会政府和自身的原因,并购融资风险防范也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浙江十二家跨国并购融资典型案例,来找到问题所在及原因。

这些问题会带给企业利益的损失,所以需要研究浙江企业并购融资风险防范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具体对策,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提供更为切实的建议。

为浙江省跨国企业提出更多更好的风险防范措施,提高企业跨国融资的质量。

加强风险防范,提高跨国并购融资的能力,从而提高浙江省跨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增强浙江省的经济实力。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和分析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现状,列举了浙江省比较有名的11个公司跨国融资的现状并对风险进行了分析。

本文第二部分详细说明了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存在的五大方面的问题。

本文第三部分从三个不同层面分析了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每一个层面都给出了更加具体的原因分析。

本文第四部分针对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跨国并购;风险防范;对策;并购融资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enterprises use cross-border M & A financ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In recent years, cross-border M & A wave swept the world, it has become the world's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 internal driving force.This article refers to the growing number of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choose cross-border M & A financing, an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financing companies will be risk prevention.But because of the social government and its own reason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financing risk prevention problems also exist.Through analysis of Zhejiang Province, 12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ypical case of financing, to find the problem and the reasons.These problems will bring losses to the interests of enterprises,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problems of Zhejiang M & A financing risk prevention and put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to provide more practical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For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put forward more and better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ross-border financing.Strengthen risk prevention, improve cross-border M & A financing capacity, thereby enhancing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 Zhejiang Province to enhance economic strength.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ross-border m&a financ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lis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nsnational financing of 11 compan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analyzes the risks.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financing of cross-border m&a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third part of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financing problems of cross-border m&a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three different levels, and gives more specific reasons for analysis on each level. The fourth part of this paper give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the financing problems of transnational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province.Key words:Cross - border M & A;Risk prevention;Countermeasures;M & A financing目录一、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现状 (1)1.浙江省十一家企业跨国并购案例样本 (1)2.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及风险防范现状 (1)(1)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中融资方式风险及防范 (1)(2)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中融资结构风险及防范 (2)二、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 (4)1.并购融资中资金需求量大且难以及时到位 (4)2.并购融资中自身或监管部门法律审核依据不够完善 (4)3.并购融资中员工的权益得不到较好的保障 (5)4.并购融资中制定的战略不够长远 (5)5.并购融资后企业不能及时有效整合后期经营困难 (5)三、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 (6)1.企业自身原因分析 (6)(1)跨国并购目的不够“单纯” (6)(2)并购经验不足 (6)(3)浙江省企业对国外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7)2.我国及并购方国家政府政策原因分析 (7)(1)并购方国家关于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自我保护政策 (7)(2)国内外政治体制的差异带来的风险 (8)(3)国内外不同的法律体系对并购带来的风险 (9)3.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高级人才缺失和国内外文化差异 (10)(1)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所需的高级人才缺失 (10)(2)浙江省与国外企业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10)四、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问题的对策 (12)1.拓宽融资渠道 (12)2.明确跨国并购目标正确选择并购对象 (12)3.保证利益 (12)4.增强自身的企业内部管理能力 (13)5.做好并购后的整合工作 (13)五、总结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5)一、浙江省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现状1.浙江省十一家企业跨国并购案例样本表1-1 浙江省跨国企业并购案例序号公司名称并购案例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收购瑞典汽车品牌沃尔沃2 杭州中瑞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美国意联科技3 浙江创新汽车空调公司并购美国福瑞吉特空调配件公司4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并购加拿大镁瑞丁5 万向集团并购美国A1236 宁波华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德国Sellner公司7 慕容集团并购美国杰妮芙股份有限公司8 浙江富丽达股份有限公司并购加拿大纽西尔特种纤维素有限公司9 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并购奥地利ATB10 阿里巴巴集团收购美国FirstDibs公司11 开元旅业集团收购德国郁金香饭店上表中吉利收购沃尔沃摘自汽车凤凰网,中瑞思收购意联科技摘自网易财经,创新汽车空调并购福瑞吉特摘自新浪网,万丰奥特并购镁瑞丁摘自和讯网,万向并购美国A123摘自网易财经,华翔收购Sellner摘自和讯网,慕容并购杰妮芙摘自人民网,富丽达并购纽西尔特种纤维摘自新浪财经,卧龙并购ATB摘自网易财经,阿里巴巴收购FirstDibs摘自网易财经,开元收购郁金香摘自每日商报。

法律跨境并购案例分析题(3篇)

法律跨境并购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企业间的跨境并购日益增多。

近年来,我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寻求海外并购机会。

2016年,我国化工巨头中化集团成功收购瑞士农业科技企业先正达,成为我国企业跨境并购的典型案例。

本文将从中化集团收购先正达的案例入手,分析法律跨境并购的相关问题。

二、案例分析1.并购双方基本情况(1)中化集团中化集团成立于1950年,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商业企业集团之一,主要从事化工、能源、农业、地产、金融等领域。

近年来,中化集团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2)先正达先正达成立于1960年,总部位于瑞士,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公司,主要从事农药、种子、植保等业务。

先正达在全球农业科技领域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市场份额。

2.并购过程(1)谈判阶段2016年,中化集团开始与先正达进行谈判。

双方就并购条款进行了多轮协商,最终达成一致。

(2)审批阶段并购协议达成后,双方向相关监管部门提交了并购申请。

我国商务部、欧盟委员会、美国司法部等监管机构对并购案进行了审查。

(3)并购完成经过多轮谈判和审批,2017年6月,中化集团正式完成对先正达的收购,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科技公司。

3.法律问题分析(1)反垄断审查跨境并购过程中,反垄断审查是关键环节。

中化集团收购先正达案涉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需要遵守各国反垄断法律法规。

在审批过程中,中化集团与先正达积极应对各国监管机构的要求,提交了详细的市场分析报告,最终获得批准。

(2)税务筹划跨境并购涉及税收问题,中化集团在并购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税务筹划。

通过与瑞士政府协商,双方达成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了并购成本。

(3)知识产权保护并购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至关重要。

中化集团在收购先正达时,对先正达的知识产权进行了全面评估,确保了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4)员工安置并购过程中,员工安置问题不容忽视。

中化集团在收购先正达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确保员工权益得到保障。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

跨国并购成功案例分析_跨国并购经典案例跨国并购是当代企业国际拓展的重要形式,也是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流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把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策略。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中国企业跨国成功并购案例分析,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中国企业跨国成功并购案例分析篇12014年11月12日,锦江国际和美国喜达屋集团联合公布:双方就喜达屋资本出售卢浮集团和子公司卢浮酒店集团100%股权签署相关协议。

经此一役,锦江国际旗下酒店将超过2800家,34万间客房分布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并由此跻身全球酒店排名前8位。

卢浮酒店集团成立于1976年,是欧洲和法国第二大连锁酒店集团,其100%股权由喜达屋资本通过旗下私募股权基金持有,截至2014年6月,卢浮酒店集团布局全球46个国家,拥有、管理和特许经营1115家酒店,91154间客房。

6大酒店品牌覆盖1—5星级,在欧洲的核心市场具高知名度,位于全球领先地位。

锦江国际与其谈判完成后,向旗下经营酒店的上市公司锦江股份发函征询是否作为收购方参与该项目。

锦江股份决定收购并在上市公司履行完成法定程序后即与喜达屋签署了《股份购买协议》。

2015年1月14日,停牌两个多月的锦江股份发布公告,拟以百亿人民币巨资收购卢浮集团100%股权,以期拓展国际化战略。

这是国内酒店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也是中国证监会于2014年四季度放开上市公司现金并购政策以来,交易金额最大的一起并购案例。

1月30日,锦江股份股东大会以高达99%的赞成率高票通过此项并购案。

锦江股份的战略投资者弘毅投资当日表示,基于对有限服务型酒店行业的看好以及对锦江股份和收购标的管理团队的高度肯定,弘毅投资认可本次收购,并将在未来发展中积极履行股东职责。

“品牌管理协同和客源优势带来看点,通过跨国收购分享出境游市场蛋糕。

预计此次收购有望增厚锦江股份2015年净利润1350万—3800万欧元,按照最新汇率计算,可以增厚公司净利润0.96亿—2.71亿元人民币。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分析

提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开始以跨国并购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

本文在对国际跨国并购发展历程进行简短回顾的基础上,以TCL集团先后三件跨国并购实际案例为样本,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企业在今后参与跨国并购有所帮助。

一、世界跨国并购发展历程跨国并购的基本涵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

跨国并购是跨国收购和跨国兼并的统称。

跨国收购是指在已经存在的当地和外国附属企业获得占有控制权的份额;跨国兼并是指在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合并后建立一家新的实体或合并成为一家现有的企业。

本文所提到的跨国并购主要是指跨国收购而不是跨国兼并。

因为跨国收购的目的和最终结果是改变目标企业的产权关系和经营管理权关系,而不是改变公司(即法人)的数量。

跨国兼并却意味着两个以上的法人最终变成一个法人,这种情况在跨国并购的案例中是十分罕见的。

跨国并购是近半个世纪来,伴随着企业并购的深入和向外拓展而产生并发展壮大的。

20世纪六十年代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萌芽和产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的舞台从国内拓展到国际空间,跨越国界的并购活动也逐渐多了起来。

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跨国并购浪潮蓬勃兴起,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1989年的跨国并购占全世界企业并购总数的36%,九十年代至今,跨国并购逐渐成为整个企业并购浪潮中的焦点。

参与并购的企业的规模都非常大,它们之间的“强强联合”使企业的竞争力迅速提高。

从国际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的情况看,以跨国并购方式流入东道国的国际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在1987~1992年6年中约为52%,1993~2001年猛增至79%。

1987~2001年15年中,以跨国并购方式流入东道国的直接投资所占比重约为74%,也就是说,这15年中投向全体东道国的国际直接投资主要是以跨国并购的方式进行的。

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法律问题及案例简析

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法律问题及案例简析

HiLEGAL实录: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法律问题|高杉LEGAL李楠“HiLEGAL”实务精要系列研讨会,系「高杉LEGAL」&「威科先行法律信息库」联合打造的精品项目,旨在汇集业内最有洞见的专业人士,为律师、企业法务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极具价值的学习与交流平台。

高杉按语:“HiLEGAL”实务精要系列研讨会(第四场),已于2016年1月22日下午在北京海航万豪酒店及线上同时成功举办。

本期特邀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Paul Hastings LLP)合伙人、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楠律师主讲,详解中国企业境外并购中的法律问题并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实操分析,助力中国买家走出去的法律问题解决。

高盛直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朱斌先生、通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小满律师两位嘉宾现场点评。

感谢大家的热情参与,也要特别感谢荷兰威科集团Jessica Zhang、Amelie Yu、Marina Lu三位女士对此次活动的倾情投入与大力支持。

“HiLEGAL”实务精要系列研讨会第四场——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法律问题及案例简析主讲人:李楠律师,美国普衡律师事务所(Paul Hastings LLP)合伙人及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李律师多年来在大型跨境企业融资及并购方面积累了丰富广泛的经验。

李律师主办的著名并购包括双汇收购Smithfields(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商),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的世纪合并等。

李律师拥有香港和美国纽约州的律师执业资格,并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及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

一、近年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主要趋势及2016年趋势预测1、近年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主要趋势•2009年至2015年中国已公布的跨境并购交易一览表(资料来源: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兼并收购报告)金融危机后,中国跨境并购的数量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

全球范围内的并购额在2015年突破了2007年的高位,无论全球并购额、亚洲区内的并购额,还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并购额,都达到了历史上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企业境外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境外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境外并购案例分析2009-4-29 全球品牌网《法人》在走出国门的大旗下,境外并购一直是中国企业热衷的模式。

相对于缓慢的产品(含服务)出口模式,并购具有见效快、影响大的特点。

而且,并购可以利用股权的杠杆效应,达到以小搏大的效果,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失为一条捷径。

然而,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成果如何呢?我们先来看看两个案例吧:案例一:平安并购富通2007年11月27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斥资约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欧洲富通集团(Fortis)9501万股股份,约合富通总股本的4.18%,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后增持至4.99%。

中国平安第一次买进富通为每股19欧元,初始总投资成本约为238.38亿元人民币。

从2008年5月份开始,富通股价从17欧元左右一路下滑:到7月初,股价已经跌落至10欧元;到10月3日富通股价为5.41欧元,已经跌去约70%;后曾一度成为“仙股”,股价跌至0.88欧元。

这导致平安的投资几乎损失殆尽,浮亏额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富通集团在欧洲遭到数千名客户集体起诉,索赔总额高达40亿欧元。

而且从2008年9月末开始,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政府未经股东大会表决,分别对富通实行了国有化措施。

平安这个最大单一股东的权益遭到全盘漠视和侵害。

尽管当地时间12月12日,比利时上诉法院暂停国有化的方案并要求进行股东大会表决,但平安的投资巨亏,已是不争的事实。

案例二:上汽并购双龙2004年10月28日,中国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与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在汉城签署了双龙汽车公司部分股权买卖协议。

上汽集团成功收购双龙汽车公司48.9%的股权(目前已达到51.3%),双龙汽车公司股权以每股1万韩元(约1130韩元合1美元)成交,总收购价格约为5亿美元。

本轮金融危机令本已受伤的双龙汽车更加伤痕累累,据统计,2008年11月份,双龙汽车公司仅销售3835辆汽车,同比下降63%。

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近三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风险控制解析摘要: 随着后经济危机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各国的经济遭受着不同的影响。

中国在此次危机中实现“走出去”战略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近三年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海外并购的一些案例的分析,提出了一些风险防范的意见,以供借鉴。

关键词:海外并购失败案例并购风险2008年上半年,以美国一些大的投资银行的倒闭为标志的次贷危机的到来,使得美国的股市动荡,楼市走低,大批的投资银行、保险等公司倒闭,随即波及到全球,冰岛破产、希腊债务危机等,西方国家陷入了经济停滞甚至是负增长时期。

如果说,2008年全球经济的主旋律是非理性恐慌,那么,2009年中国企业家们普遍暴露的则是一种非理性狂躁——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让过去穷疯了、苦惯了的中国企业家们看到了机会,许多过去根本无法企及的世界知名企业、世界知名品牌,由于资金链紧张不得不纷纷放下身段,被迫以低姿态应对。

在这样的诱惑面前,要让“年轻”的中国企业家们彻底抑制住“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冲动,似乎有些不现实。

但是,走出去的路并不平坦。

TCL 收购汤普逊溃败而归、深圳平安收购富通集团损失惨重等血淋淋的惨痛教训摆在眼前,让我们看到海外并购本身的复杂性与高风险性。

如何避免让中国企业家们的血性成为血淋淋的教训,值得所有人好好思索。

毕竟,海外并购并不等同于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更像一桩实实在在的婚姻——它并不排斥浪漫与冲动,但更需要理性与谨慎来做坚强的后盾。

中国随着对外开放的战略的实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往的加深,也或多或少的在其中受到了一些影响。

中国在近三年中在海外投资和并购的过程中有失败也有成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案例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投资并购案例法律分析(3篇)

投资并购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国投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

本案例选取一家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投资并购的实例,旨在分析此类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为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提供参考。

案例简介:某中国企业(以下简称“中国企业”)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公司。

为实现业务拓展和产业链延伸,中国企业决定收购一家位于欧洲的新能源企业(以下简称“欧洲企业”)。

经过双方多次谈判,最终达成协议,中国企业以1.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欧洲企业100%的股权。

二、法律分析(一)尽职调查在投资并购过程中,尽职调查是确保交易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本案例中,中国企业应重点关注以下法律问题:1. 目标公司法律地位:核实欧洲企业的法律地位,确保其具备合法的法人资格和经营许可。

2. 知识产权:调查欧洲企业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状况,确保收购后不会侵犯他人权利。

3. 合同及债务:审查欧洲企业与第三方签订的合同,了解其债务状况,避免收购后承担不必要的债务风险。

4. 税务问题:了解欧洲企业的税务状况,评估收购后的税务负担。

5. 劳动法:调查欧洲企业的员工状况,了解其劳动合同、薪酬福利等,确保收购后符合当地劳动法规定。

(二)交易结构1. 股权收购:本案例中,中国企业以1.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欧洲企业100%的股权。

在股权收购过程中,应注意以下法律问题:- 收购价格:确保收购价格公允合理,避免后续纠纷。

- 股权交割:明确股权交割时间、程序及条件,确保股权顺利过户。

- 协议条款:制定详细的协议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避免后续纠纷。

2. 资产收购:若中国企业选择资产收购,则需关注以下法律问题:- 资产清单:确保资产清单完整、准确,避免收购后出现资产遗漏。

- 资产评估:聘请专业机构对目标资产进行评估,确保收购价格公允合理。

- 资产过户:明确资产过户时间、程序及条件,确保资产顺利过户。

(三)法律文件1. 股权转让协议:明确股权转让价格、交割时间、违约责任等条款。

跨国并购法律案例分析(3篇)

跨国并购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一体化,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实现快速扩张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本案例选取了一家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并购的实例,旨在分析跨国并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及应对策略。

案例简介:某中国知名家电企业(以下简称“中国公司”)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决定收购一家位于欧洲的家电制造商(以下简称“欧洲公司”)。

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双方于2019年达成初步收购协议。

然而,在并购过程中,双方在法律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导致并购交易陷入僵局。

二、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1. 反垄断审查跨国并购往往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法规。

本案例中,中国公司和欧洲公司的并购交易需分别经过中国和欧盟的反垄断审查。

(1)中国反垄断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并购交易涉及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中国公司在并购交易前,需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申报,并提交相关材料。

(2)欧盟反垄断审查欧盟反垄断法规要求,若并购交易可能对欧盟境内的市场竞争产生重大影响,经营者需向欧洲委员会申报。

本案例中,由于欧洲公司业务范围涉及多个欧盟成员国,其并购交易需经过欧盟反垄断审查。

2. 跨境数据传输在跨国并购过程中,数据传输是一个重要环节。

本案例中,中国公司收购欧洲公司后,需要将欧洲公司的客户数据、财务数据等传输至中国境内。

然而,跨境数据传输涉及到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跨境数据传输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公司在进行跨境数据传输时,需确保数据安全,并取得相关数据主体的同意。

3. 劳动法问题并购交易可能引发员工安置、劳动条件调整等问题。

本案例中,中国公司收购欧洲公司后,需考虑以下劳动法问题:(1)员工安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合并、分立、迁移工作地点等情形,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范文)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范文)

跨国并购案例分析: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 石油公司一、引言2009 年8 月中国石化集团敲定迄今为止中国公司海外油气资产收购的最大笔交易。

2009年8 月18 日中石化宣布以82.7 亿加元(约合人民币511 亿元)成功收购瑞士Addax 石油公司。

此次并购的过程如何、其中存在什么样的阻碍及对于中石化公司将有什么样的意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的分析。

二、相关背景介绍(一)公司背景Addax 石油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独立石油公司,在多伦多和伦敦上市。

其普通股股数为1.576亿股,现有员工860多人。

其主要资产位于非洲和中东地区。

除了在伊拉克有2 个区块总计为138200 英亩的石油资源之外,该公司大部分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喀麦隆,其中在尼日利亚有独资和合资项目共计11 个,在尼日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合作开发区(下称”JDZ”)就有4 个合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在JDZ 的合资项目中有一个面积为24500 英亩的石油区块,是与中国石化直接合作的,Addax 持股14.33%,中国石化负责项目运营。

Addax 石油公司油气资产集中在尼日利亚、加蓬和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拥有25个勘探开发区块,其中勘探区块15 个,开发区块10 个;17个位于海上,其余8个在陆上。

Addax 石油公司拥有权益2P石油可采储量5.37亿桶,权益3P石油可采储量7.38亿桶。

另外,尚有111 个待钻圈闭,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2009 年二季度的数据显示,Addax石油公司平均原油日产量为14.3万桶,约合每年700万吨。

其中尼日利亚产量占72.2%,加蓬占19.5%,库尔德占8.3%。

根据初步开发方案设计,近期产量将达每年1000万吨以上。

2008 年Addax 的总收入为37.62 亿美元,净利润7.84 亿美元,目前负债总额为28.65 亿美元。

由于石油价格一季度下跌,因此公司第一季度净利润率只有1.01%,而去年全年净利润率高达20.84%。

吉利跨国并购融资的案例分析

吉利跨国并购融资的案例分析

吉利集团跨国并购融资案例分析吉利控股集团在系列跨国并购过程中成功地探索出融资创新“I-A-I”模式:内部资本市场—战略联盟—金融创新,同时也引发了是否存在财富转移、后续高投资等难题。

吉利控股系列跨国并购及其融资路径从2006年到2011年的5年间,吉利控股共成功完成了3次跨国并购及融资。

(一)吉利汽车并购英国锰铜与澳洲DSI的融资路径在并购英国锰铜和澳洲DSI过程中,吉利控股都是聘请著名投资银行洛希尔公司为并购顾问,通过上市公司吉利汽车这一融资窗口,在香港资本市场增发新股融资。

2007年2月16日,吉利汽车在香港股市实现配售现有股份及认购新股份6亿股,从而为并购锰铜融资6.36亿港元,然后出资约4.2亿港元现金控股合资公司上海英伦帝华。

并购DSI交易资金为5400万美元,后续流动资金为1800万美元。

吉利控股最初试图通过在澳洲进行两个债权银行融资,但澳洲当地银行提出超过10%并购贷款利率的苛刻条件。

吉利控股随即通过吉利汽车在香港股市迅速成功融资。

如果吉利控股在中国内地融资,融资后再换成外币,那么所有审批的程序至少耗费2—5个月。

2009年5月20日,吉利汽车以先旧后新配售8亿股普通股,共筹集资金1.39亿美元(约合9.5亿港元),不仅及时有效地完成了DSI并购项目,而且还利用3.66亿港元提早赎回了2006年发行的5年期可转股债券余额。

(二)吉利控股并购沃尔沃的融资路径从2007年开始,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为收购沃尔沃着手进行融资准备,首先,他将吉利控股多年赚取的利润慢慢存起来,没有再用于吉利控股的滚动发展,而吉利汽车发展所需的资金,也通过引入高盛的投资来实现。

2009年9月,高盛通过认购可换股债券和认股权证向吉利汽车注入25.86亿港元,这笔钱被吉利汽车用于济南、成都、杭州等多个项目的新建、扩建。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终于完成对沃尔沃的全部股权收购。

2亿美元票据加上13亿美元现金,吉利控股最终按照调减机制支付了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2亿元)并购交易价格,比先前签署股权收购协议时少了3亿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资企业跨国并购融资实例剖析(一)
本文通过对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杠杆收购、以“小鱼”吃“大鱼”完成并购的案例进行分析,给中国企业参与跨国并购以启示。

跨国并购资本结构杠杆收购
2003年2月京东方终于成功地抱得美人归——京东方收购韩国HYNIX 半导体株式会社所属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TFT-LCD业务,收购价格约为3.8亿美元。

由于中国企业的整体规模较小,可融通资金少,并购的融资就成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瓶颈,很多企业因无法筹集并购所需资金而只能望“洋”兴叹。

白白失去机会!我们也许会从京东方跨国并购的案例中得到启示。

并购双方背景
京东方是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制造和销售,并投资于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以及发展自有房产的物业管理项目的国有独资上市公司。

早在五年前,定位于显示领域的京东方即开始设立专门的项目小组跟踪和研究TFT-LCD技术,对主流的显示器厂商保持着密切地关注。

在本项收购
完成后,TFT-LCD整体业务将成为京东方新的利润增长点,京东方乐观估计其主营业务收入年增长将达50亿元以上,从而迅速提高其在世界显示行业的市场份额。

现代电子产业株式会社(HYNIX的前身)创立于1983年,于1996年上市,主营业务包括半导体、通讯、LCD三大部分。

因债务原因,2000年现代电子产业株式会社更名为韩国HYNIX半导体株式会社(HYNIX),并对业务进行了调整,决定将通讯(已出售给韩国公司)和LCD业务独立出来分别出售,只保留并专注于半导体业务发展。

2001年7月,HYNIX设立全资子公司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并将与LCD和STN相关的业务全部转至HYDIS(其中STN-LCD和OLED部分已于2001年被京东方和韩国半导体工程株式会社联合购并重组)。

TFT-LCD目前广泛应用于台式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车载导航系统、PDA及移动电话等产业。

并购过程
2001年11月,公司在韩国合资设立控股子公司韩国现代液晶显示株式会社,收购韩国现代半导体株式会社所有STN-LCD及OLED业务。

该项收购于2002年第一季度全部完成。

目前,韩国现代液晶显示株式会社运营良好,为京东方2002年度利润增长主要贡献点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