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易)
小学数学讲题稿
新文学校小学数学讲题稿——董婷婷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讲题交流。
我的讲题交流分为这样四部分:选题背景、选题分析与解法、拓展以及反思。
一、选题背景。
我这个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八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17 例1”。
四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选这道题来和大家交流,我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它也是一个需要自主探究的问题。
3、可以让学生了解“复杂问题简单化”、“一一对应”等数学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
4、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选题分析与解法1、首先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从手上寻找看到的数字,除了有5个手指,还有4个空,解释“间隔”“间隔数”的意义,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在短距离上整体感知、确定研究方向为两端都栽的条形植树问题。
3、课件出示题目: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通过仔细分析观察题目: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猜想。
可能会出现100÷5=20(棵)、100÷5+1=21(棵)、100÷5+2=22(棵)等等多种猜想结果。
通过分析几种不同的猜想结果,都用到了100÷5=20,这个20是表示100米里面有20个5,也就是说20是表示间隔数,从而我们知道棵数与间隔数有关系,那么要求棵数就必须知道棵数和间隔数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先请学生们猜一猜它们的规律,要验证这些猜想是对还是错。
这就需要学生自主探究。
怎样探究这个问题,马上就有学生想到我们以前常用的方法——画图。
画线段图的确是研究数学好方法,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发现在长距离上一颗一颗种树太麻烦了。
小学数学说题讲课讲稿
什么是“说题” “说题”的意义
“说题”的内容
范 例
范例
说题目 说思想 说学情分析
说解题策略
反思拓展
说学情分析
在教学时,老师最好在之前进行同类问 题基础关系题型的铺垫。例如: 一列火车长200米,它以每秒10米的速度穿 过200米长的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 离开隧道共需要_______时间. 在此铺垫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分析解决这 道题目,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说题”的内容
范 例
范例
说题目 说思想 说学情分析
说解题策略
反思拓展
说题目
本题是数学行程问题中的“火车过 桥”的问题,这类题不出现在教材内, 但其知识点的运用和题意的分析适合 五六年级学生解答。本道题涉及到的 知识目标是会转化时间,能计算经过 时间,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求速度 的方法。
什么是“说题” “说题”的意义
如转化的思想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假设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代换思想方说题的内容说解题策略说学情分析反思拓展什么是说题说题的意义根据要求分析学生的相关知识状况能力状况以及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情况说如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说需要学生做什么知识上的准备预习
小学数学说题
什么是“说题”
“教师说题”比赛是教师依据教材,从教材、考卷、 练习册等资料中选择一道题目,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 讲题目的背景与分析,讲学情分析与对策,讲题目的解 法与步骤,讲题目的拓展与变化,讲解题的收获与反思 等等。
什么是“说题” “说题”的意义
“说题”的内容
范 例
说题目
“说题”的内 容
反思拓展
说思想 说学情分析 说解题策略 反思拓展
结合学情,正确把握学生现有发展区, 根据试题的发散点,拓展迁移,利用一 般化、特殊化等方法,或利用类比等思 想,通过对题目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换, 从而对题目进行变式、推广与拓展等。
小学数学说题稿(武)
小学数学说题稿(武)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关于小学数学说题的稿件,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说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讨论和解释数学问题,学生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2. 说题示例
以下是几个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说题示例:
2.1. 问题描述
某个数的四分之一是12,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2.2. 解题思路
我们可以采用逆推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知道四分之一是12,那么这个数的四倍就是48。
因此,这个数是48。
2.3. 答案验证
我们可以通过验证来确认我们的答案是否正确。
48的四分之一是多少?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48的四分之一是12,与题目中的条件相符,说明我们的答案正确。
3. 小结
通过数学说题,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通过讨论和验证答案提高数学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课程要求设计适合的数学说题,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注意:以上为示例文档,请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
小学数学讲题稿
小学数学讲题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小学数学中的一道经典题目,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题目如下: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他又买了4个,现在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们来分析一下题目。
小明最初有10个苹果,这是我们的起始数量。
然后,他给了小红3个苹果,这部分是减少的数量。
接着,他又买了4个苹果,这是增加的数量。
现在,我们用数学模型将这个问题进行建模。
假设起始数量为a,减少数量为b,增加数量为c。
那么,最终的数量应该是 a - b + c。
根据题目,我们知道 a = 10, b = 3, c = 4。
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些数值代入公式,得出最终的数量。
计算结果为:小明现在有11个苹果。
希望这个讲解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不仅要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还要用正确的数学模型进行建模和计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我想提醒大家,数学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能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数学,发现它的乐趣和价值。
谢谢大家的聆听!小学数学教师演讲稿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今天我站在这里,深感荣幸和责任重大。
我要感谢学校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在这个神圣的职业中发挥作用。
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同事们,是你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的学校充满了学术的生机和活力。
数学,这门历史悠久而又充满智慧的学科,是我们教育的重要基石。
它不仅在科学、技术、工程和医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因此,我们有责任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这门学科,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更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些能力是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数学说题稿
小学数学说题稿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
我说题交流分为这样七部分:原题再现、题目来源、学情背景、解析过程、考点分析、题目价值及反思。
一、原题再现。
王大叔从河西村到河东村,每分走60米。
⑴出发10分后,他大约在什么位置?(用△在上图做标记)⑵王大叔9:15出发,走完一半路程时是什么时间?二、题目来源这道题出自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第6课《路程、时间与速度》练一练第6题。
题目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教材创设的情境是学生很熟悉的,而且是小学阶段典型的行程问题。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三、学情背景路程、时间与速度,总价、数量与单价,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两个重要的数量关系,也是乘法的模型,这两个数量关系不仅仅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奠定基础。
引导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进行概括、总结,体会这些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让学生经历体验数量关系,提炼归纳与应用的机会。
以培养学生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奠定基础。
四、解析过程1.通过读题与分析,我们发现,这一题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能力要求包括:A.这道题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是典型的行程问题。
B.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具体含义。
使学生感悟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模型化数学思想方法。
C.巩固练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除法,在学生心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策略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解题过程先来看第(1)小题,先读题。
(1)题解题方法:从题目中提取信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速度×时间=路程60 ×10 = 600(米)标记:将全长2400平均分成四份,每份就是600,大约在处。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说题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环节。
通过说题,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道常见的小学数学题目:小明有 10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比小明多 5 个,请问小红有几个苹果?这道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它却涵盖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和数量关系的理解。
在讲解这道题时,我会先引导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我会问学生:“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让学生明确知道小明有10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与小明有关系,并且是比小明多 5 个。
接下来,我会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比如,我会在黑板上画出小明的 10 个苹果,然后再一个一个地加上 5 个,边画边说:“小明有 10 个,小红比他多 5 个,那我们就一个一个地加,11、12、13、14、15,所以小红有 15 个苹果。
”通过这种直观的演示,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看到数量的变化和增加过程。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还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或者画一画,亲身体验数量的变化。
然后,我会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小红比小明多 5 个,所以用小明的 10 个加上多的 5 个,就是 10 + 5 = 15(个)。
”在学生掌握了这道题的基本解法后,我会进行拓展和延伸。
比如,我会问:“如果小红的苹果数是小明的 2 倍,那小红有几个苹果?”或者“小明给了小红 3 个苹果后,两人的苹果数一样多,原来小红有几个苹果?”通过这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举一反三,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再来看另一道题: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8 厘米,宽是 5 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对于这道题,我同样会先让学生读题,理解周长的概念。
我会问学生:“什么是周长?”引导学生回忆周长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然后,我会让学生观察长方形,思考长方形的周长应该怎么计算。
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也就是 8 + 5 + 8 + 5= 26(厘米)。
小学数学说题稿
小学数学说题稿尊敬的各位听众,今天我要说题的内容是小学数学。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小学数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未来小学数学教育的展望。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它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初步了解,更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基础培养。
同时,小学数学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比如物理、化学等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
因此,学好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方法、数量关系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互动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游戏化教学: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未来小学数学教育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数字化技术和在线教育将更加普及和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
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将更加注重与生活的和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课件
说题教学法在未来的应用与拓展
应用范围扩大
0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说题教学法将在
更多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应用。
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
02
说题教学法可以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以更好地满足学生
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到其他学科
03
随着说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成功应用,未来也可以尝
说题教学法鼓励师生之间 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建 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02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梳理
数的认识与运算
数的认识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基 本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数的读 写方法。
数的运算
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 和运算律,以及简便运算的方法 。
图形与几何初步认识
平面图形
小学高年级说题案例
总结词
综合性题目设计
详细描述
设计一些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题目,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有助 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
资料,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05
说题实践与反思
说题实践的组织与实施
01
02
03
04
明确说题目标
按照解题思路逐步解答 ,注意解题步骤的逻辑
性和条理性。
总结
对解答过程进行总结, 提炼解题方法,帮助学
生形成解题经验。
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
提问与引导
小组合作讨论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 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组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 、分享思路,促进知识的共同进步。
鼓励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精品课件20230702164804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精品课件20230702164804一、教学内容1. 两位数的加法运算2. 两位数的减法运算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和运算规律。
2.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鞭。
2. 学具:学生用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例题讲解(1)两位数的加法运算通过课件展示例题,讲解运算步骤,引导学生理解运算规律。
(2)两位数的减法运算同样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减法运算的步骤和规律。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两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两位数的加法运算a. 对齐数位b. 从个位开始相加c. 如果满十,向前一位进一2. 两位数的减法运算a. 对齐数位b. 从个位开始相减c. 如果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4 + 5798 4563 + 2872 36小明有35元,他想买一本价值29元的书,还剩下多少钱?2. 答案(1)计算题答案:34 + 57 = 9198 45 = 5363 + 28 = 9172 36 = 36(2)解答题答案:小明买书后剩下:35 29 = 6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数学说题稿
x轴,点B在第四象限. ∴OC=1,BC=a. ∵△BOC的面积是1. ∴S△BOC =×1×a=1.∴a=2. ∴点A〔-1,2〕.将点A〔-1,2〕代入直线与双曲线得m=-2,n=-2.⑵∵点B的坐标是〔1,-2〕, BC⊥x轴. ∴点C的坐标是〔1,0〕.设直线AC的解析式是:y=kx+b(k≠0).那么: 解之得∴直线AC的解析式:y=-x+1.评析:这种解法先从点与点的中心对称开始,思路与解法二:从△BOC的面积是1这一条件出发,设点B〔x,〕,运用“数形结合〞。
解法如下:解:⑴设点B〔x,〕,那么OC= x,BC=.∵△BOC的面积是1. ∴S△BOC =×x×()=1即n=-2.∴双曲线的解析式是. 将点A〔-1,a〕代入中求得a=2.即点A〔-1,2〕. 将点A〔-1,2〕代入直线中得m=-2.∴m=-2, n=-2.⑵∵点B的坐标是〔1,-2〕, BC⊥x轴. ∴点C的坐标是〔1,0〕.设直线AC的解析式是:y=kx+b(k≠0).那么: 解之得∴直线AC的解析式:y=-x+1.评析:这种解法先从设未知数,利用三角形面积开始,四、总结提炼运用了假设存在、由条件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等解题规律。
五、题目变式题目: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A〔-1,a〕、B两点,BC⊥x轴,垂足为C,△BOC的面积是1.〔2〕求直线AC的解析式.1、改变条件: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2〕、B两点,BC⊥x轴,垂足为C.〔1〕求直线AC的解析式;〔2〕求△BOC的面积.2、改变结论: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A〔-1,a〕、B两点,BC⊥x轴,垂足为C,△BOC的面积是1.〔1〕求m、n的值;〔2〕求出AB的长度.小结:本小题在原题根底上有了拓展,但条件改变后,六、教学设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呢?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教师发言稿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教师发言稿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同事们、亲爱的家长们、亲爱的学生们: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数学教师XXX。
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发言,为大家分享一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经验和理念。
首先,我想谈谈为什么要在数学课堂中提问。
毫无疑问,提问是教师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提问,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数学是一门需要动脑筋的学科,通过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数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首先,我认为提问应该是多样化的,既要有开放性的问题,也要有封闭性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鼓励他们思考、表达,如:“你们能举出还原法解决问题的例子吗?”而封闭性问题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比如:“在30以内,有几个数字能被5整除?”同时,在提问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引导他们提出问题,互相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提问的内容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感。
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学习层次,我们可以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的能力。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题,如加法、减法,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如借位、进位等,帮助他们理解数学运算的本质和规律。
此外,提问的过程应该是渐进式的。
我们可以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学生参与,然后逐渐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我们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语言,要简洁明了,尽量避免使用复杂的术语和难懂的语句,以免给学生造成困扰。
最后,提问的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的思考和学习,而不仅仅是为了测验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
(完整)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颜)
《行程问题》说题稿小学部数学组颜瑜慧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我准备从学情分析、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
首先请看习题:两列火车从相距57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甲车每小时行11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
经过几个小时两车相遇?一、学情分析:本题出自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练习十七的第11题,属于第二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
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学习了用方程解决问题后的一个习题,要求学生能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能用方程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在三年级就已接触到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间的数量关系。
相遇问题的学习为六年级学习工程问题能进行知识迁移。
二、题目分析:本题的设计意图是三维的:一是考查数学思想:如: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与方程的思想。
二是要考查数学能力:如:解决问题时要用到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和运算求解的能力;三是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
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3、不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解题指导:因此,在学生解题时,我会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指导学生完成习题:1、认真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本题已知总路程与甲、乙火车的速度,求相遇的时间,审题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两车的行进方向是同时同向而行。
)2、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式。
(指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抽象的文字信息用线段图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
算术法: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方程法:甲车行进路程+乙车行进路程=总路程)3、通过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找出解题方法,选择对应数据进行计算,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的说题
小学数学的说题篇一: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易)科学《地球的内部》说题稿小学部科学组易向华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很高兴我能站在这里,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地球的内部》,《地球的内部》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我准备从地球的结构、火山的分类、以及地震来时的自我保护,等方面进行说题。
首先请看题目:1、地球的内部结构是(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这是以填空题出现的,大部分同学会很快写出答案,有的同学没记住,写不出来,还有的同学会说不会写,如写成了(地壳)、(地慢)、(地该)。
2、有时是以选择题出现的,如: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里依次是()、()、()。
A、地壳、地幔、地心B、地幔、地心、地核C、地表、地心、地核D、地壳、地幔、地核像这种选择题有的同学一眼就能看中选好,有的同学模棱两可,选A选B还是选C都有地心呀,有的干脆乱懵。
第二个方面是以火山出题,如: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三部分。
像这种问题平时在课堂上讲过并会出现各类火山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火山的认识。
第三个出题意向就是地震,地震时的自我保护如:假如地震来了,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A、跳窗逃生B、躲在桌子底下C、躲在卫生间的墙角D、远离高压电线在这道题中,一定要看清题目,做法不正确的是,有很多的同学会选C,这是由于审题不清,正确答案是B、C、D,不正确答案是A,所以应该A。
二、解题反思:设计这些题的原因是因为它有值得学生去思考探究的因素,第1题地球的内部结构,既是一个记忆性题目又是一个操作、实验的题目,地球就像鸡蛋、地球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鸡蛋分为蛋白、蛋清、蛋黄,第2题火山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很好记,一死一活一休眠,第3题地震时的自救,地震来时,请莫慌,跳窗逃生不理想,远离和躲是要方,掌握方法是关键。
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往往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这种情况,解决此类题时,要让学生认真审题,解决实际的问题。
小学数学讲题稿
小学数学讲题稿篇一:小学数学讲题稿(董婷婷)新文学校小学数学讲题稿——董婷婷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讲题交流。
我的讲题交流分为这样四部分:选题背景、选题分析与解法、拓展以及反思。
一、选题背景。
我这个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八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17 例1”。
四年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选这道题来和大家交流,我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它也是一个需要自主探究的问题。
3、可以让学生了解“复杂问题简单化”、“一一对应”等数学思想在数学中的运用。
4、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选题分析与解法1、首先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从手上寻找看到的数字,除了有5个手指,还有4个空,解释“间隔”“间隔数”的意义,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在短距离上整体感知、确定研究方向为两端都栽的条形植树问题。
3、课件出示题目: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通过仔细分析观察题目: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提出自己的猜想。
可能会出现100÷5=20(棵)、100÷5+1=21(棵)、100÷5+2=22(棵)等等多种猜想结果。
通过分析几种不同的猜想结果,都用到了100÷5=20,这个20是表示100米里面有20个5,也就是说20是表示间隔数,从而我们知道棵数与间隔数有关系,那么要求棵数就必须知道棵数和间隔数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先请学生们猜一猜它们的规律,要验证这些猜想是对还是错。
这就需要学生自主探究。
怎样探究这个问题,马上就有学生想到我们以前常用的方法——画图。
画线段图的确是研究数学好方法,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发现在长距离上一颗一颗种树太麻烦了。
小学数学说题稿
小学数学说题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进行说题交流。
我的说题交流分为这样六部分:题目背景、题目分析、思路解法、指导策略、拓展以及反思。
一、题目背景。
我今天说题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01页,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中数学思考例2,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逻辑推理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要用到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2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第二条: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新课程标准还对推理能力做了这样的解释,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二、题目分析。
这道题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进一步让学生感知推理的方法和依据,构建推理框架,同时也是利用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掌握这一类型题的解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心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策略。
例2这个逻辑推理问题,需要借助列表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
此题让学生体会逻辑推理的常用策略“排除法”,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我们也可以首先先不列表,先排除,在经历不同学生的思维碰撞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大胆设想,动手操作展示,另外动脑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要途径。
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积累学习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路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最活跃的因素,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教师发言稿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教师发言稿尊敬的校领导、教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数学老师。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向大家分享一下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的方法。
首先,大家都知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是高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提问,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深化理解的机会。
因此,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提问的目的。
提问的目的可以是引导学生思考、归纳规律、解决问题,也可以是检验学生的理解和加深学生的记忆。
只有明确提问的目的,才能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和问题难度,以及制定相应的反馈策略。
其次,我们要注意提问的技巧。
首先,问题要简洁明确,让学生清晰地知道何时回答。
其次,问题要有序,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拓展。
这样有利于学生逐步建立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
此外,问题还要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最后,我们要注重提问的时机和环境。
提问的时机应该是在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之后,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同时,提问的环境也要温馨和谐,给学生一种安全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除了上述的提问方法和技巧以外,为了使提问更加有效,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手段。
比如,可以利用教学媒体,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激发学生的热情。
还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要强调,提问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它和其他教学手段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一个有效的教学环境。
当然,我们提问的问题不仅侧重于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
亲爱的同学们,小学数学课堂离不开老师的提问,而老师的提问正是为了增强你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你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王贞--说题稿
《加减法验算》说题稿京博希望小学王贞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加减法的验算》问题,通过学习数学核心素养,我认识到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培养的重点,下面我准备从题目背景、题目分析、解题指导、变式练习、拓展探究、解题反思等方面进行说题。
首先请看习题:一、题目背景:本题出自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加减法的验算”自主练习第2题,属于第一学段小学数学“数与代数”中的内容。
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学习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在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加减法。
为后续学习《大数的认识》打好基础。
此题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基础上进行练习,练习的目的一方面是巩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另一方面是渗透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也就是加减法验算的理论依据。
通过解答此题帮助学生分清在加、减法数量关系中哪个是大的数字,哪个是小的数字,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二、题目分析:题目中要求分别求表格中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减数、被减数;学生已经学过的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有: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一个加数,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被加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在本题中,重点让学生推理并理解: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一个加数,差=被加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主要出现的问题如下:1、审题不清。
2、找不准题目的数量关系式。
3、容易加减混淆。
因此我认为这道习题的重点在于学生理解加、减法算式中等量关系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小组讨论、简单的推理,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字之间的等量关系,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以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说题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一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把一块铁块放入这个容器后,水面上升2厘米,这个铁块的体积是多少?一、题目背景:本题出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一单元圆柱的体积中练一练的第5题,属于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测量部分的内容。
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初步感性认识了圆柱,能够辨认圆柱物体。
在学习了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圆柱的体积计算也是后面学习圆锥知识的基础。
此题是在学生掌握了圆柱体概念和特征,学习圆柱体的体积后的一个习题,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是圆柱体的体积计算,要求学生要掌握其解题方法,并能灵活解决此类型的问题。
通过这题的练习使学生理解其隐含的体积等量关系,正确运用圆柱体的体积知识,并进一步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二、题目分析:这道题是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为载体,稍稍加以变化后,利用隐含的一个等量关系来计算出不规则物体体积。
求解铁块的体积其实还是求圆柱体的体积,看似简单,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难度,比如:所求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水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
因此,我认为这道习题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所求铁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的关系,上升的那部分水形成了什么样的形状,上升部分形成的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容器半径的关系。
三、指导策略:要使学生彻底弄清楚题意,能正确解题,就要在帮他们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圆柱体表象,但老师的讲解说教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不能代替学生的空间想象。
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该题型的解题思路。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解题中,我会安排通过四个步骤去指导学生完成习题: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想象并尝试画一画立体图形来表述题意,让学生读题、理解、思考,运用已有的相关经验,画一画水体变化的草图,从而促进学生更清晰地、更正确地理解题意。
数学说题稿
数学说题稿芜湖市第三十三中学中学吴昌柏一、试题来源:此题来自新人教版轴对称知识的一道改编综合题,在知识点整合上很经典,作为期末复习检测题,非常有探索性和价值性。
如图,在等边△ABC中,D是△ABC形外一点,且BD=CD,∠BDC=120°,点M、N分别在AB,AC上.试说明:(1)AD垂直平分BC ;(2)若MD平分∠BMN,则ND平分∠MNC吗?二、题目立意:1、本题知识点涉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的判定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2、重在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变式与拓展经历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建模思想、化归思想、函数思想.三、试题解法:1.分析题目:(1)已知等边△ABC中,可得每个角都等于60°,AB=AC,又BD=CD.可直接利用对称或全等做.(2)角平分线联想到做垂直或翻折这一思路。
解法见课件2.小结(1)结论中证明垂直平分的关系,从学生的角度看,很容易想到垂直平分和等腰三角形相联系,与全等有关。
从心里上不会有所畏惧,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解题由浅入深。
3.小结(2)本题的重点是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判定定理,角平分线性质等知识求解。
难点是如何构建全等三角形。
可采用角平分线作垂直、翻折突破它。
其中包含了构建模型思想,综合性较强。
四、.变式与拓展:在等边△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N,D为△ABC外一点,且BD=DC. ∠BDC=120°,∠MDN=60°探究:当M、N分别在直线AB、AC上移动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及△AMN的周长Q与等边△ABC的周长L的关系(1)如图1,当点M、N边AB、AC上,且DM=DN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此时,Q:L 是;(2)如图2,点M、N边AB、AC上,且当DM≠DN时,猜想(I)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3)如图3,当M、N分别在边AB、CA的延长线上时,若AN=x,则Q= (用、L表示).1.已知条件略有变化,M、N在AB、AC所在直线上且在两直线上移动,增加了∠MDN=60°2.结论也有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地球的内部》说题稿
小学部科学组易向华
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晚上好,很高兴我能站在这里,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地球的内部》,《地球的内部》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的内容,我准备从地球的结构、火山的分类、以及地震来时的自我保护,等方面进行说题。
首先请看题目:
1、地球的内部结构是(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这是以填空题出现的,大部分同学会很快写出答案,有的同学没记住,写不出来,还有的同学会说不会写,如写成了(地壳)、(地慢)、(地该)。
2、有时是以选择题出现的,如:
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里依次是()、()、()。
A、地壳、地幔、地心
B、地幔、地心、地核
C、地表、地心、地核
D、地壳、地幔、地核
像这种选择题有的同学一眼就能看中选好,有的同学模棱两可,选A选B还是选C都有地心呀,有的干脆乱懵。
第二个方面是以火山出题,如:
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三部分。
像这种问题平时在课堂上讲过并会出现各类火山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火山的认识。
第三个出题意向就是地震,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如:假如地震来了,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跳窗逃生
B、躲在桌子底下
C、躲在卫生间的墙角
D、远离高压电线
在这道题中,一定要看清题目,做法不正确的是,有很多的同学会选C,这是由于审题不清,正确答案是B、C、D,不正确答案是A,所以应该A。
二、解题反思:
设计这些题的原因是因为它有值得学生去思考探究的因素,第1题地球的内部结构,既是一个记忆性题目又是一个操作、实验的题目,地球就像鸡蛋、地球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鸡蛋分为蛋白、蛋清、蛋黄,第2题火山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很好记,一死一活一休眠,第3题地震时的自救,地震来时,请莫慌,跳窗逃生不理想,远离和躲是要方,掌握方法是关键。
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往往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这种情况,解决此类题时,要让学生认真审题,解决实际的问题。
结语:
通过本次说题活动,我觉得我们的科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渗透科学思想,让学生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学会审题,灵活做题,以上是我的说题内容,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