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方法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在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之后,进一步提出: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另外也体现了中和反应的重要性,是酸的能通性的发展和延伸,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重要纽带,为盐的学习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系实际。
(2)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是中和反应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 探究酸碱反应的过程(难点)4.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难点)四、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联系生活、活动实践。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玻璃片、纸巾等投影仪、pH试纸。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稀硫酸、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回顾常见的酸和碱有哪些及酸和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投影图片]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蚊虫叮咬现象,引入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学生]1.能2.不能我们可能都被蚊虫叮咬过。
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
如果涂一些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或肥皂水,就可减轻痛痒。
[教师]能否反应,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方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一课时 示范教案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并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2.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三、教学用具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石蕊、酚酞、碳酸钙、氧化铜、锌粒、硫酸铜、温度计、试管、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火柴等。
四、相关资源《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微观)》视频资源、《放热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视频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展示】图片胃酸如果胃酸过多该怎么办呢?一般我们可以用复方氢氧化铝片治疗,其中的原理涉及到本节课所学的酸碱中和反应。
下面,我们就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吧。
【新知讲解】一、中和反应【过渡】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呢?一部分同学说能反应,一部分同学说不能反应,还有另外一些同学说不知道。
那下面就从老师提供的药品中选择,设计方案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提供的药品】NaOH溶液、盐酸、无酚酞试液、紫石蕊试液。
【方案设计】(1)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恰好变成无为止。
(2)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石蕊溶液,用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恰好变成紫为止。
(3)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稀盐酸,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恰好变成红为止。
(4)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稀盐酸,滴入几滴石蕊溶液,用滴管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恰好变成紫为止。
【强调】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并且还要边滴边搅拌,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在上述实验中,什么时候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讲解】在上面的实验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
化学初中酸碱反应教案

化学初中酸碱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酸和碱的定义。
2. 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
3. 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酸碱的定义及常见的酸碱反应。
难点:酸碱反应的特点及如何判断酸碱的强弱。
教学准备:
实验室用具:试管、试管架、试剂瓶等。
实验试剂: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等。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1. 通过提问引出酸和碱的定义。
2. 让学生观察一些物质,让他们思考哪些是酸,哪些是碱。
3. 提出酸碱反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酸和碱之间的反应规律。
第二步:实验操作
1. 将一些稀盐酸滴入试管中,然后加入少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
2.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第三步:实验总结
1. 让学生用实验结果总结酸碱反应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讨论酸碱反应的平衡过程。
第四步:知识拓展
1. 讲解一些酸碱反应的应用,例如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利用酸碱反应来解决问题。
第五步:小结
1. 总结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及特点。
2.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解答。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初步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知识,理解酸和碱的定义,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掌握不同酸、碱的性质和分类,了解酸碱反应的产物及特征。
二、实验原理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物质,酸碱反应是一种在水中进行的化学反应。
酸有酸味、酸性、腐蚀性,能与碱中和,具有与金属反应的特性。
碱具有碱味、苦味、具有碱性、腐蚀性,能与酸中和,具有与酸中和的特性。
酸碱物质的分类:常见的酸有无机酸和有机酸。
无机酸主要有硫酸、盐酸、硝酸等。
有机酸主要有柠檬酸、乙酸等。
碱物质可分为强碱和弱碱,常见的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弱碱有氨水等。
三、实验步骤实验一:酸与金属反应1.取一个皮革蓝瓶,将一根锌条放入其中,加入少量的盐酸,观察反应情况。
2.将一根铜条和硫酸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反应情况。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1.将盐酸、氢氧化钠分别稀释到一定浓度(使用试剂架上的药架样量瓶),然后取两个小杯,分别滴入适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并记录滴入的滴数。
2.观察两个杯子里的溶液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3.将滴加的酸、碱溶液分别滴入酚酞指示剂中,研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实验三:碳酸和盐酸反应1.将小苏打依次加入盛有少量硝酸、盐酸、海盐酸溶液的试管中,研究反应的变化。
2.将发泡的试管口用酚酞指示剂蘸一下瓶口,看是否变成红色。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一:酸与金属反应1.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锌溶解。
化学反应式:Zn + 2HCl → ZnCl2 + H2。
2.硫酸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化学反应式:Cu + 2H2SO4 → CuSO4 +2H2O + SO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1.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反应式:HCl + NaOH → NaCl +H2O。
观察到杯子中物质从酸性逐渐转化为中性,且呈现无色的状态。
2.滴加的酸和碱分别与酚酞指示剂产生变化,盐酸滴入后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滴入后变成紫色,滴入的滴数相等,表示酸与碱完全中和。
初中化学碱跟酸反应教案

初中化学碱跟酸反应教案主题:碱与酸的反应教学目标:1. 了解碱和酸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碱和酸反应的基本规律;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验证碱和酸反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1. 碱和酸的定义和性质;2. 碱和酸反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观察和记录碱和酸反应的释放气体等现象;2. 如何进行实验验证碱和酸反应的特点。
教学准备:1. 实验用具:酚酞指示剂、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试管、试剂瓶等;2.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的准备;3. 液晶投影仪、蓝牙音箱、平板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碱?什么是酸?碱和酸之间有哪些反应?引导学生思考碱和酸的性质和特点。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碱和酸的定义和性质,以及碱和酸反应的基本规律;2. 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示碱和酸的反应过程和释放气体等现象。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释放气体和颜色变化的现象;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分析。
四、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碱和酸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结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碱和酸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并选择实际例子展示碱和酸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操作来观察和验证碱和酸的反应特点,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和互动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促进其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是贯穿酸碱盐知识的一个重要纽带,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从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悟酸碱中和的结果——酸和碱各自特性都消失;感悟酸碱之间的对立统一;明确中和反应的热效应,感悟化学变化中有能量变化。
接着,教材通过中和反应的产物引出盐的学习,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为此,我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变化;2.了解盐的组成特点,能初步判断怎样的物质属于盐类;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2、在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感受探究的成功与喜悦。
教学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判断是否发生中和反应。
二、教法选择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知识应“让学生自己找出来”。
我认为“让学生自己找出来”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
否则学生就不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就没有发现问题、发展能力的机会,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呢?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主要选择了引导探究法,通过创设情景、设计实验以及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来探究中和反应,从探究中层层启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适时营造学生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他们的学习添加“助推剂”。
因此做好每一个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探究情景,提供动手练习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教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中物质的消失与生成
实验目的:通过此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中物质的消失与生成规律,增强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反应,当强酸与强碱按化学计量比混合时,会产生中和反应。
在此过程中,酸和碱相互中和,生成水和盐。
实验材料:
1. 盐酸溶液
2. 氢氧化钠溶液
3. 酚酞指示剂
4. 试管
5. 坩埚
实验步骤:
1.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在每只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3. 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盐酸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4. 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观察到颜色维持不变为止。
5. 用坩埚进行热分解干燥,观察物质的变化。
实验记录:
实验前后物质的性质和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
1.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
2. 酚酞指示剂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粉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淡紫色,在中性溶液中呈现无色。
3. 在中和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相等,同时生成物质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实验讨论:
1. 酸碱中和反应中,物质的消失与生成的规律是怎样的?
2. 哪些指标可以用来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了?
3. 修改实验条件,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实验总结:
通过此实验,我们深入探究了酸碱中和反应中物质的消失与生成规律,加深了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9
C
10
C
11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HCl + NaOH = NaCl + H2O
酚酞溶液在pH<8.2时溶液显无色,溶液仍有可能显碱性
NaCl、HCl
12
HCl + NaOH = NaCl + H2O =
NaCl、HCl
13
6
三、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良酸性土壤 eg:根据土壤酸碱性的情况,加入适量酸或碱(熟石灰)中和土壤的 酸碱性
7
2、处理工厂废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eg: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物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印染厂的废水呈碱性,可以加入硫酸进行中和
8
3、中和反应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1)服用氢氧化铝、碳酸镁、碳酸氢钠等,可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结论】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5
【注意事项】 1、实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使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 反应迅速、完全 2、实验时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便于控制加入酸的量,同时也为了 清楚地看出指示剂颜色变化 3、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 为无色时,立即停止滴加,防止盐酸滴加过量
HCl + NaOH = NaCl + H2O
溶液由红色
空白对照实验
15
四、pH图像问题 1、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1)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不足时。 pH <7 ,溶液显 酸性 , HCl 有剩余。
(2)氢氧化钠溶液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时。 pH =7 ,溶液显 中性 。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 酸和碱和中和反应(第1课时 中和反应)教案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中和反应一、教学目标1.根据酸和碱的性质,能设计出有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酸和碱能发生化学反应;2.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并能书写常见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
难点:从离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表演的小魔术吗?(教师往黑板上贴一张白纸(预先用酚酞溶液写好NaOH),然后请一名学生用小喷壶往上喷氢氧化钠溶液,瞬间鲜艳的大红字“NaOH”跃然纸上。
)现在我们继续这个魔术。
用小喷壶往红色字迹“NaOH”上喷盐酸溶液,一会儿,红色的字迹消失了,再次喷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的字迹又出现了。
【过渡】我们知道在常见的酸溶液中都存在有H+,而在碱溶液中都存在有OH-,那么你能结合上面的魔术现象推测,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探究实验】用两支试管分别取少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起倒入小烧杯中,搅拌,并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注意操作要点和安全。
)【问题】1.观察到什么现象。
(没有明显现象。
)2.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不能。
)为什么?(没有明显现象能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或原有的物质减少消失。
)【交流讨论】如何能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这两种物质确实发生了反应?【总结与交流】证明无现象反应的发生实验设计思路:1.证明反应物被消耗(HCl或NaOH被消耗)2.证明有新物质生成【讲解】猜写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 + HCl= NaCl +H2O。
基于我们对氯化钠化学性质了解的有限性,如果从证明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即证明有氯化钠的生成)的角度,证明此反应发生,需要找与氯化钠反应有明显现象的物质,暂还没有学到。
如果想证明此反应产物水的生成,也比较困难,因为整个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无法证明水的生成。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考点精讲精练原卷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知识精要】一、酸碱指示剂1.遇到酸或碱的溶液反应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这类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
2.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试液和试液,它们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显示的颜色如下表:【要点诠释】a.酸碱指示剂只能对溶液的酸碱性做出一个定性的推断,对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的判断则需测溶液的酸碱度。
b.酸碱指示剂跟酸或碱溶液反应显示不同的颜色。
变色的是,不是。
c.显酸性的溶液是酸溶液,显碱性的溶液是碱溶液。
例如NaH SO4溶液显酸性,但不是酸;Na2CO3溶液显碱性,但它不是碱。
二、几种常见的酸1.酸的概念:在中电离时产生的的化合物叫做酸。
2.盐酸、硫酸的性质及用途:3.浓盐酸的特性:浓盐酸具有。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会观察到瓶口有出现,那是因为挥发出的与空气中的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故在开启的瓶口处形成白雾。
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应。
4.浓硫酸的特性:(1)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
所以浓硫酸可以用来干燥某些气体,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但不能干燥等碱性气体。
(2)浓硫酸的腐蚀性(脱水性):浓硫酸能使蔗糖、淀粉、纤维素等物质失水碳化,并不是因为浓硫酸吸取了有机物内部所含有的水分(结晶水),而是把组成有机物成分里的氢、氧元素的原子按2∶1的比率(水的组成比)从有机物里夺取出来,形成硫酸的水合物,同时剩下有机物组成中的碳。
对浓硫酸来说,它起了脱水作用,对有机物来说,则发生了碳化现象。
(3)浓硫酸的腐蚀性(强氧化性):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铁、铝等金属;时,浓硫酸可以与除金、铂之外所有金属反应,且是生成,而不生成氢气。
(4)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与水混合时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沿着容器内壁注入水中,并用不断搅拌。
反之,若将水倒入浓硫酸,由于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于水后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导致浓硫酸液滴飞溅。
故正确的稀释应为:酸入水,沿器壁,缓慢倒,不断搅5.使用浓硫酸注意事项: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溶液。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精品课件

A
B
C
D
B. ①是苯,②是CCl4,③是酒精
【答案】D
5. 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加入的试剂分别是
A. 改变温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的范围:3a mol≤n≤5a mol
考点:考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
Ⅱ.取100 mL废水,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生成2.33 g白色沉淀。
中和反应的应用 (3)在医药领域
含蚁酸
被蚊虫叮咬后可涂稀氨水止痒,碱性物质能与蚊虫分泌的蚁酸中和。 也可以涂风油精或者用牙膏、肥皂水清洗
中和反应的应用
(4)日常生活中
实验操作 食 实验现象 用实验皮结论蛋 时 常 加 入 一
(27)锌和稀硫酸:Zn+H2SO4 ZnSO4+H2↑[现象同(25)]
些食醋就可以将其含有的 6.(1)铜丝表面变黑
100
44
(2)2Pd+O2+4HCl 2PdCl2+2H2O
(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 2P2O5(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碱性物质中和,从而使涩 [解析] (2)题图中M所代表的物质类别是金属单质,金属单质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由表中数据可知,黄铜中铜的质量是6.4 g,则该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分数为(10" " g"-" 6"." 4" "
【解析】
④根据亚铁离子易被氧化为铁离子结合溶液的酸碱性分析判断。
【解析】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2NaOH+H2SO4=Na2SO4+2H2O
化学初中酸碱反应教案及反思

化学初中酸碱反应教案及反思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酸碱的定义和特性。
2. 学习酸碱中常见的实验现象。
3. 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重点:
1. 酸碱的定义和特性。
2. 酸碱中常见的实验现象。
3. 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理解酸碱反应的化学过程。
2. 学生掌握酸碱反应的判断方法。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
2. 实验步骤: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让学生观察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2. 实验操作: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用红色石蕊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进行判断。
3. 实验讨论:让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酸碱反应的特点。
4.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强调酸碱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酸碱反应的作文。
七、反思范本: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酸碱反应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实验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下节课我会使用更多的实验案例和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同时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酸碱反应的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10-2中和反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10-2中和反应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并能够描述中和反应的特征;2.掌握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表达式;3.了解常见的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描述中和反应的特征;2.学生能够正确表达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实验试剂;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实验报告本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酸和碱的应用场景?”请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回忆已学过的知识。
2.教师向学生解释中和反应的概念:“酸和碱发生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步骤二:说明实验(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操作的过程和实验材料,包括酸和碱的浓度、实验步骤等。
2.教师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保证学生的安全。
步骤三:实验操作(20分钟)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记录实验所用的试剂、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
步骤四: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1.学生依据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讨论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表达式,归纳总结。
步骤五:实际应用(10分钟)1.教师通过实际应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酸和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钱币清洁、草酸去锈等。
2.学生针对实际应用进行思考,讨论如何合理利用中和反应来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六:小结反思(5分钟)1.教师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复习时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2.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反思,回答教师提出的反思问题。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2.思考酸与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应用案例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对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兴趣,并增强了他们对酸碱化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通过小结反思环节,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和总结,巩固了本节课所学内容。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和反应
1、定义: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溶液中的 H+ 和碱溶液中的 OH-结 合生成水的过程。
H+ + OH- = H2O
HCl + NaOH = NaCl + H2O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盐酸与氢氧化铝: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②盐酸与氢氧化镁:2HCl + Mg(OH)2 = MgCl2 + 2H2O ③硫酸与氢氧化钙:H2SO4+2Ca(OH)2=CaSO4+2H2O ④硫酸与氢氧化钠:H2SO4+2NaOH=Na2SO4+2H2O
3、中和反应的应用
(1)在农业领域 加入熟石灰 植物生长需要在一定酸碱性的土壤中生长, 但由于化肥,或酸雨的形成,破坏了土壤 的酸碱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应怎样改 良土壤的酸性?
【思考】是否可以选用氢氧化钠来改良酸性土壤?
不可以,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2)工业领域
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物质
2、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的原理的是( D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 D、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3、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C )
A.Zn+2HCl=ZnCl2+H2↑ B.CuO+2HCl=CuCl2+H2O C.Ba(OH)2+H2SO4=BaSO4↓+2H2O D. AgNO3+HCl=AgCl↓+HNO3
化学有趣实验教案模板初中

化学有趣实验教案模板初中
标题:颜色变化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红色石蕊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试管、试管夹等。
实验步骤:
1. 将红色石蕊试剂滴入一只干净的试管中。
2. 再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3. 将盐酸溶液滴入试管中,再次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
1. 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时,红色石蕊试剂变成了蓝色。
2. 当盐酸溶液滴入试管中时,蓝色溶液又变成了红色。
实验原理:红色石蕊试剂发生了两种不同的化学反应,一种是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蓝色溶液,另一种是与盐酸反应产生红色溶液。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使用化学试剂时应戴手套和护目镜,注意安全。
2. 实验结束后,将试管等实验器材清洗干净。
3.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延伸实验:可以让学生尝试在实验中改变试剂的比例或浓度,看看会出现什么样的颜色变化。
通过本实验,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到化学反应中颜色变化的神奇,还能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希望本实验能为学生带来学习上的乐趣和启发。
初中化学原创实验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原创实验教案模板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实验材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PH试纸、玻璃棒、试管、试管夹等。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架起来,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2. 使用PH试纸测试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记录下来。
3. 将玻璃棒取出盐酸溶液试管中的液体,搅拌均匀。
4. 将玻璃棒沾满盐酸溶液后,缓慢地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同时用PH试纸测试液体的PH值。
5. 持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PH值接近7,即为中和反应完成。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需细心谨慎,避免溶液飞溅造成伤害。
2. 注意控制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速度,避免过量导致反应失控。
3. 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处理干净,试管清洗干净并归还实验室管理员。
实验结果:盐酸和氢氧化钠经过中和反应后,PH值接近7,产生氯化钠和水。
实验拓展: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其他酸碱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比较不同酸碱溶液中和反应的速度和结果。
实验评价:本实验设计简单易操作,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方法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蜜蜂蛰伤、蚊虫叮咬时,在蚊子的口器中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在家庭中可用浓肥皂涂抹可迅速止痒。
这利用了什么原理呢?
当时我们借助了什么试剂验证了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演示实验: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在试管中然后缓慢的滴加稀盐酸
在滴加酚酞
现象无现象
说明溶液中无氢氧化钠
结论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
我们知道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定、能量的变化(放热、吸热、发光)等。
那么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对于没有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借助其它的试剂去验证反应是否发生。
那么,在这个实验中为了验证氢氧化钠反应完了,滴加盐酸的量有几种情况?
操作的注意事项:
要想验证反应物其中一种不存在,那么我们添加另一种反应物的量要么适量要么过量。
在前面学习过酸和碱,酸和碱各有什么性质?
还能用什么方法验证氢氧化钠反应完了?
能不能验证盐酸反应完了来判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呢?怎么验证盐酸反应完了?
(学生活动)
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及操作注意事项,自行设计方案
友情提示:
1、请爱护自己和公物,不要和药品亲密接触哦!
2、相互协作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障。
接下来请同学们在15分钟内,运用我为大家准备的药品,以四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可行的验证方案,然后实验验证,并做好实验记录。
方案一NaOH +HCl
+FeCl3
现象无沉淀
说明无NaOH
结论NaOH能与HCl反应
方案二NaOH +HCl
+CuSO4
现象无沉淀
说明无NaOH
结论NaOH能与HCl反应
方案三HCl +NaOH
+Zn
现象无气泡
说明无HCl
结论NaOH能与HCl反应
方案四HCl +NaOH
+CaCO3
现象无气泡
说明无HCl
结论NaOH能与HCl反应方案五
HCl +NaOH
+Fe2O3
现象无现象
说明无HCl
结论NaOH能与HCl反应方案六PH试纸
汇报方案可能情况
1.与与相一致
2.与预想相反分析原因
小结:1。
得出判断NaOH能与HCl反应的方法
2.保持对未知事物强烈的探究冲动
3.化学式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试验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