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判断
【中考化学】2023届第一轮复习分类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及成分确定(基础篇)含解析
【中考化学】2023届第一轮复习分类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及成分确定(基础篇)一、选择题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B .用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水C .用灼烧方法区分棉纤维和合成纤维D .用硬水洗涤衣服有利于节约肥皂2.向溶液X 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则溶液X 中一定含有的微粒是A. Cl - B.C. Ca 2+D.23CO -4NH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除杂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试剂及方法A KCl MnO 2加水溶解、过滤、蒸发B H 2HCl 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C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D CO 2CO将气体点燃A. AB. BC. CD. D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二氧化锰和木炭粉观察颜色B鉴别尿素[CO(NH2)2]和硝酸钾加碱混合研磨闻气味C除去硝酸钠溶液中的硫酸钠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D除去氯化钾中的氯酸钾加适量的二氧化锰,加热A. AB. BC. CD. D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试剂或方法A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溶解、过滤、蒸发B验证铜与银的金属活动性稀盐酸C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灼烧闻气味D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过量铁粉、过滤A. AB. BC. CD. D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集气瓶中CO2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B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K2SO4滴加适量Ba(OH)2溶液后过滤C鉴别CH4、H2两种无色气体点燃气体,分别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D鉴别稀盐酸和蒸馏水取样,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A. AB. BC. CD. D7.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A KCl MnO ₂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 O 2H 2O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C Cu Fe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DNaCl 溶液BaCl 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A. AB. BC. CD. D8.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猪肝中的铁元素”,进行了以下实验:选用新鲜猪肝,如图操作I 将猪肝中的铁转化为铁离子,再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硫氰化钾溶液遇铁离子变红色)。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经典习题(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下列总结不正确的是()A.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C.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先进行验纯D.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D解析:DA、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符合题意;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C、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先进行验纯,不符合题意;D、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7,但是碳酸钠属于盐,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与中和反应无关的是()A.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B.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处理工厂的硫酸D.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B解析:BA、酸碱之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是中和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碳酸氢钠属于盐,胃酸中含有盐酸,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不是中和反应,此选项符合题意;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用熟石灰处理工厂的硫酸,是中和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稀氨水属于碱,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是中和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气体B.用含A1(OH)3的药物中和胃液中过多的胃酸C.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锈D.用氢氧化钠溶液干燥氧气D解析:D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正确;B、Al(OH)3属于碱类,能够和人体胃中过多的胃酸中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故正确;C 、稀盐酸可以和金属表面的锈的主要成分(大多数为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故正确。
D 、能干燥氧气的是氢氧化钠固体,而不是氢氧化钠溶液,故错误; 故选:D 。
酸和碱反应
≈7 A. 向稀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pH=1的稀盐酸至过量 B.用水稀释pH=1的硫酸溶液 C. 向稀硫酸中逐滴滴入Ba(OH)2溶液至稍过量 D.向镁粉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Ba(OH)2+H2SO4=BaSO4↓+2H2O Mg+H2SO4=MgSO4+2H2↑
4、某市发生了一起盐酸泄漏事件。盐酸泄漏的瞬间,酸雾 弥漫,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酸味,泄漏的酸液顺势流入低 洼的村庄,酸雾导致十余人住院观察。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应邀参与这一事故的处理,同学们展开 了激烈的讨论: (1)小明提出用可溶性碱来处理,例如 NaOH或Ca(OH)2或K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一种具体物质) (2)小丽提出不同意见,她认为在污染面积较大且不能使 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无法确定碱是否完全反应,因为 反应无明显现象 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讨论,大家决定用盐类物质处理酸液,例如 CaCO3 _________________( 填写一种具体物质)
2KOH + H2SO4 == K2SO4 + 2H2O
Ca(OH)2 + 2HCl == CaCl2 +2 H2O
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② 2KOH + H2SO4 === K2SO4 + 2H2O ③用稀盐酸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 氧化镁) CaCO3 + 2HCl === CaCl2 +H2O + CO2 Mg(OH)2 + 2HCl === MgCl2 + 2H2OC )小结Fra bibliotek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完整版)初三化学实验题有关.氢氧化钠的性质docx
1。
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改良酸性土壤,治疗胃酸过多等。
小明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盐酸一会,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明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放在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振荡,观察到酚酞试剂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2)下图是小明同学绘制出的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请你另设计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2。
(6分)某同学对盐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按下图所示过程进行探究:(1)填充实验过程空格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①取适量NaOH溶液放入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步骤②用胶头滴管将稀盐酸慢慢逐滴滴入到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直至到无色。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步骤③当滴加稀盐酸至发生上述现象出现,立即停止。
步骤④将③所得溶液移入广口瓶,并与盛有浓硫酸的广口瓶用导管连接导通,放置一段时间。
..(2)模型探究:对上述过程采用微观模型加以认识,如下图:A B C D①.。
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反应中消失的离子有:①。
上图微观模型所反映的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3. (2010西城区一模)有的化学反应伴随明显现象,有的化学反应则没有明显现象。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溶液的pH,若测得溶液的pH (填序号),则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a.逐渐增大并≥7 b.逐渐减小并≤7 c.始终不变并等于7方案二: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考总复习 第10单元 酸和碱 含答案及解析
第十单元酸和碱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1浙江宁波中考)不同品牌洗手液的pH一般不同,25 ℃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B.洗手液b的酸性比洗手液a的酸性弱C.洗手液c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D.洗手液d和洗手液a的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答案:A2.(2021广东深圳中考)小明在探究稀硫酸性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稀硫酸与紫色石蕊溶液反应后,溶液变蓝B.若能与X反应制取H2,则X是CuC.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有盐和水生成D.若与Y发生中和反应,则Y一定是NaOH答案:C3.(2020辽宁本溪中考)某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铜B.该物质一定是纯碱的水溶液C.可以将pH试纸放入该物质的稀溶液中测其pHD.向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一定变小答案:D4.(2021湖北荆州中考)物质X与Ba(OH)2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Ba(OH)2 BaSO4↓+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可能为氯化铁B.X只能为硫酸C.Y可以为氢氧化铜D.Y不一定是水答案:D5.(2021福建中考)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乙丙。
在不断搅拌下,往装有甲溶液的容器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依次发生了①②反应,同时测定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强度(液体越浑浊,透光强度越小),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乙难溶于水B.甲可能是NaOHC.QM段对应的反应是②D.E、F对应的液体组成不同答案:B6.(2020吉林中考)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分别加入少量Mg(OH)2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B.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NaOH固体和NaCl固体C.分别加入Ba(OH)2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答案:C7.(2019四川自贡中考)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怎样验证发生了化学反应教学内容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怎样验证发生了化学反应◇因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可以用酸碱指示剂证明其发生了反应,如无色的酚酞试液。
先在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这时溶液呈现红色(因为无色的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呈红色)。
然后在上述红色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会发现红色逐渐退去至无色(溶液不是红色了,说明溶液不显碱性了,既而说明氢氧化钠反应掉了,也就是说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当红色突然变成无色是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盐酸的话,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采用酸碱滴定法,去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加入几滴酚酞,见溶液变红,然后慢慢的滴加稀盐酸,见溶液从红色变为无色,即证明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酸碱指示剂除了酚酞为可以用石蕊指示剂等。
试题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NaOH+HCl═NaCl+H2O.(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 小于7.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2)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分别是除去溶液中的氧气除去溶液中的氧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3)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碱性;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4)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过一会红色消失.再向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观察现象.②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又变成红色.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猜想与事实验证;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分析:方案一测定溶液的pH要将待测液涂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时,如果盐酸过量,则导致溶液的pH小于7.方案二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因为氧气是不易溶于水,所以空气中的氧气有一少部分会溶于水,加热可把水中的氧气除去.植物油浮在水面上,能防止氧气进入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用稀释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检验浓氢氧化钠能使变红的酚酞试液的红色消失.解答:解:方案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填:NaOH+HCl ═NaCl+H2O;(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故填: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2)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故填: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方案二(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填:2NaOH+CO2═Na2CO3+H2O;(2)水中溶有少量的氧气,加热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氧气,滴加植物油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故填:除去溶液中的氧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3)碳酸钠虽然是盐,但是它的水溶液显碱性,故填:碱;(4)可以采用向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的方法来证明,故填:①实验方法: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过一会红色消失,再向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观察现象.②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又变成红色.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酸碱性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的情况,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物质性质的识记,以便灵活应用.(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2) 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方程式是:NaCO3+HCl=NaCl+H2O+CO2 (气体符号)由此可见,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没有气体生成,而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有气体生成。
2020年河北省中考化学一轮复习限时训练26 实验探究题
限时训练26实验探究题(时间:50分钟)1.(2019邯郸二模)小组同学发现如图所示的两个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
为判断两支试管中是否发生了反应,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
探究一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然后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的情况是:先变红,然后变为无色。
【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探究稀盐酸和硫酸镁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明决定通过探究试管②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种类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将试管②的溶液分成两份)【实验2】实验现象结论(1)测试管②中溶液的pH pH<7 试管②中溶液含有氢离子(2)向一份试管②的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试管②中溶液含有:Mg2+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向另一份试管②的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试管②中溶液含有:SO2-4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4)向(3)所得溶液中加入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试管②中溶液含有氯离子银溶液【结论】稀盐酸与硫酸镁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交流与评价】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谨,其理由是步骤(3)中氯化钡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为此小亮提出应将小明实验中某一步加入的试剂调整为另一种盐溶液,按照小亮的修改方案,最终得出“稀盐酸与硫酸镁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小亮的修改方案是将步骤(3)中氯化钡溶液换为硝酸钡溶液。
2.(2019唐山丰南区二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大理石与4%的稀盐酸做二氧化碳制取实验,请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当观察到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小组同学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作出猜想】猜想1:盐酸已经完全反应。
猜想2: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猜想3: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很重要的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在土壤里,由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土壤风化产生的酸性物质 以及空气污染造成的酸雨等,都可以使土壤呈酸性,从而不利于作物的 生长。这时,在土壤中使用适量的碱,如熟石灰,可以中和土壤中的 酸,从而利于作物的生长。 状元笔记 改良酸性土壤一般用氢氧化钙而不用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的腐蚀 性太强。 2.处理工厂的废水 工厂的废水常显酸性或碱性,若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所以需进行 处理后才能排放。碱性污水需用酸来中和,酸性污水需用碱来中和。如 硫酸厂的污水中常含有硫酸等酸性物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改良。 反应方程式为 Ca(OH)2+H2SO4====CaSO4+2H2O。 3.用于医药卫生 人的胃液因含有盐酸而呈酸性,当胃液的pH为0.9~1.5时,有助于食 物消化。如果胃酸过多,超出正常pH范围,会很痛苦,需服用碱性药 物如Mg(OH)2、Al(OH)3等,使碱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无毒 中性物质,从而调节胃酸的pH达到正常范围。反应方程式: Mg(OH)2+2HCl====MgCl2+2H2O Al(OH)3+3HCl====AlCl3+3H2O。 另外,当我们被蚊虫叮咬后,由于这类昆虫的分泌物是一种酸性物 质,会使我们感到又痛又痒。这时你可以涂上稀氨水、肥皂水或牙膏等 物质来消痛止痒,因为这类物质是碱性的,可中和昆虫分泌的酸。 状元笔记 治理胃酸过多不能用熟石灰或烧碱,因为这两种物质腐蚀性强。一般
(1)小于 降低 (2)甘草
了解当地空气污染的状况。雨水的pH越小,酸性越强,说明空气污染
越严重。
状元笔记
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引起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氮的氧化物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判断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判断来,用来冲厕所".虽然这个回答很简单,但是接近生活,是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可以做到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才是最大的收获.学生2回答:我们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坚决反对乱占耕地,坚决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块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在我国新疆地区耕地面积本来就少,我们应该保护土地资源,尽量做到少污染.不乱占用,把每一寸土地用好,管好.学生3补充:有关数据表明:工业锅炉每燃烧一吨标准煤,就产生二氧化碳2620公斤.二氧化硫8.5公斤,氮氧化物7.4公斤.通过这位学生展示我感触到我们不仅可以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还可以用图片,漫画,视频,数据等更为形象,生动的特殊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呼吁大家保护自然资源,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做起,为保护我们的资源和环境作出贡献.建议学生在班内或学校内开展例如垃圾分类,收集废旧电池,节约水宣传等方面的实际行动.,三,教学反思小组竞赛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觉实践的过程;小组竞赛的教学过程是建立在自学基础上的,给学生提供自学的空间,训练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在思维领域不断扩大,发挥更大潜力;小组竞赛式教学方式对学生速度的训练非常直接,能帮助学生提高速度,寻求更有效的学习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小组竞赛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学习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解决个别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发挥了集体力量,取长补短,齐心协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小组竞赛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但也要注意几个问题:1.争取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讨论之中,主动探究学习,掌握知识.2.对学生鼓励性评价的方式要到位,评价的语言要精彩,评价方式要灵活,富有特色.3.注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学会聆听,学会尊重别人.4.生活是课堂的延伸,要把学生学到的知识,方法用到生活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作者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一中学)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Ij断,文,吴峰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课堂设计不一致的时候,如何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笔者在此做了一些尝试.关键词:意料之外;方案;实验;交流;拓展;反思'●【课堂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方案一:使用指示剂来判断.: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可在学习沪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章第三节:方案二:使用pH试纸来判断.:以选择哪个实验方案?有了之前的实验以及交"酸和碱反应"的内容时,我向学生出示稀盐酸;方案三:使用镁,铝,锌,铁等较活泼金属来-流,学生很快回答出使用方案一,甚至有学生提和氢氧化钠溶液后提问:这两种溶液分别是什:判断.:出由于紫色石蕊试液在"红色一紫色"以及"蓝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类别物质的溶液?它:方案四:使用氧化铜或氧化铁来判断.:色一紫色"的颜色变化现象不够明显,不利于及们各自可以和哪些物质发生反应?这些问题学r方案五:使用碳酸钠或碳酸钙来判断.一时准确地作出酸和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判生都较好地回答出来.我再问:它们之间是否能:方案六:使用硫酸铜或氯化铁来判断.:断,基于此原因本实验指示剂应该选用无色酚够发生化学反应?对于这一问,学生不能准确地:方案七:使用氯化铵或硫酸铵来判断.:酞试液.对于稀盐酸和氢氯化钠溶液滴加的先回答了.我提示到,解决这个问题,较好的方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后问题经过学生的讨论并通过实验验证也很好就是进行实验.于是取样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学-第二节课,按照学生课前设计的实验方案,一地解决了.最终学生总结出实验方案:向盛有氢生观察到无明显现象.我继续提问:它们混合后:我把学生分为七个小组,自由组合分组进行实: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加2~3滴无色酚酞无明显现象,是否说明它们没有发生化学反应?:验探究.: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刚变成无色学生都回答说:不一定.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1.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的试管: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你有没有什么方法来判断稀盐酸和氢氯化钠溶?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试?【教学反思】'液是否发生了反应?学生纷纷议论,有的同学: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观: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很希望学生的思建议使用指示剂或pH试纸,也有的同学建议:察现象.:维能够跟着教师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使用铁,镁等较活泼金属,还有的同学建议使用: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的试管: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学生的思维氧化铜,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也有学生认为可,中,逐滴加人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在此过一和教师的课堂设计不一致的时候,这时需要教以使用碳酸钠,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铁等盐进:程中,不断测其pH,观察现象.:师转变观念,灵活地改变教学思路,以尊重学生行判断.在本节刚上课复习盐酸和氢氯化钠的:3.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加人氢氧化钠:发展为首要目的.在本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性质时,我就特别强调稀盐酸和氢氯化钠溶液:溶液,再放人一块铁片,观察现象.:思维认识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的思维与指示剂作用时呈现_出不同的颜色现象.所以一 4.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加人氢氧化钠?得到较好的发展,并且依照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我以为当我问这个问题时,学生会一致地想到:溶液,再加人氧化铜粉末,观察现象.:分组实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以教师传使用指示剂来判断,这样很轻松很自然地就可5.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授为主,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的方式,而是让学以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稀盐酸和氢氯化钠溶液-溶液,再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生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并且最终反应的实验演示,进一步介绍"中和反应"并以:6.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得出结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不仅培此展开学习.但从同学们的反应来看,他们对:盐酸,再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求于盐酸和氢氯化钠的性质各自有了一定的认:7.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异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操识,为了加深对于酸,碱知识的理解,我决定因-盐酸,再加入氯化铵溶液,观察现象.t 作能力.从课堂整体效果来看,基本达到我所势利导,不急于去讲授"中和反应"一节,而是:【学生讨论与交流】:希望的效果,而且部分学生对于酸,碱中和反布置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组合,分成: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实验探究观察到:应中指示剂的选择着实让我刮目相看.另外本小组讨论研究,并设计出相关实验方案,安排:的现象,并相互分享本小组实验探究出的结论.: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动手做实验有下一节课去实验室通过分组实验对各小组方?最后由学生对这七个实验方案进行比较,哪个-很大的兴趣,参与积极性较高.但由于没有提案进行探究.:较好?为什么?哪个方案不能达到目的,为什么?:前给学生分好组,而是上课时学生自由组合进【设计方案】:学生通过实验,交流,分析,比较,关于稀盐酸和:行实验,且各组实验进度并不一致,所以学生在课后学生将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上交,我: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判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实验室有些乱,如何使学生在实验课上活而不请实验老师于第二节课安排好各组实验所需要?【思维拓展】t乱,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的实验用品.:我在学生交流讨论结束后.继续提问:要想:(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娴市九里中学)。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单选题专训及答案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单选题专训及答案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单选题专训1、(2020.九上期中)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盐酸的烧杯中,测得烧杯中溶液的 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图中 a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Cl 和 NaOHB . 由 a 点到 b 点的 pH 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C . 由 b 点到 c 点的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加D . 向图中 c 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2、(2020慈溪.九上期末) 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
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
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实验方案使用的试剂判断的方法A 铁粉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B pH试纸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C 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D 紫色石蕊试剂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3、(2019宁波.中考模拟) 夏季是水果盛产的季节。
水果内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多汁、酸甜,深受人们再爱。
下列出现的几种水果中酸性最强的是()A . 苹果pH≈4.9B . 葡萄pH≈4.2C . 柠檬pH≈2.1 D . 猕猴桃pH≈6.54、(2019临海.中考模拟) 根据现象,下列推测合理的是()现象推测A 街边的路灯同时亮灭路灯一定是串联的B 无色酚酞滴入某溶液不变色该溶液呈中性C 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D 轻质球a、b靠近时相互吸引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A . AB . BC . CD . D5、(2019鄞州.中考模拟) 很多水果酸甜可口,富含维生素C,能有效防止坏血病。
下列水果中酸性最强的是()A . 苹果pH≈4.9B . 凤梨pH≈4.0C . 香蕉pH≈6.6D . 荔枝pH≈5.06、(2019台州.中考模拟) 人体内一些体液的正常pH值范围如下表,据此表判断正体液尿液胃液血浆胰液pH 4.7~8.4 0.9~1.5 7.35~7.45 7.5~8.0胰液一定呈碱性 D . pH试纸能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值7、(2018浙江.中考模拟) 用数轴表示一些科学知识时直观、形象、简明。
初中化学无现象化学反应的探究证明
1例1: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奥妙无穷.在一次化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以下空白。
(1)如何用实验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第一组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一:①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强调只有测得的pH ≥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②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第二组同学在做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后,为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了实验方案二:此时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
为此,还需要选择 (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解:(1)①只有p H≥7才能说明硫酸已经反应掉了,从而排除了因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引起稀硫酸被稀释而引起pH 变大的情况; ②HCl+NaOH=NaCl+H 2O(2)有蓝色沉淀产生;因为当稀硫酸过量时,滴加硫酸铜也没有明显现象。
锌粒或碳酸钠粉末等。
总结:一般,对于这类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是否发生的问题,证明思路为:一、证明反应物的消失或减少用此法时,必须排除生成物对反应物鉴别的干扰。
二、证明生成物的存在用此法时,要注意生成物应具有反应物没有的性质。
三、证明反应过程中有明显的能量变化通常借助于测量体系的温度变化来反映能量变化情况。
四、创设对比实验,使本无现象的化学变化之呈现出明显的现象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例题:例2: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同学通过图1所示的实验,证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依据的23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通过图2所示的实验,也证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暑期自测(易)——2023-2024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含答案)
第一章暑期自测(易)——2023-2024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含答案)九上第一章简单题自测一、单选题1.在以下探究氢氧化钙溶液性质的实验中,还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是()A.B.C.D.2.下图是硫酸铜溶液与适量铁粉反应前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的微观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图中代表的离子是SO42-C.该反应结束后,固体的质量不会变化D.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为铁原子变成了铁离子,铜离子变成了铜原子3.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的是()①用食盐腌制食品②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③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④用氢氧化钠除掉石油中的硫酸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氢氧化钠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如图,其中能反应且观察到蓝色沉淀的是()A.B.C.D.5.在研究稀硫酸性质时,分别将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入盛有锌粒、氧化铜粉末、氢氧化铜粉末和氯化钡溶液的4支试管中。
有关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中有气泡产生B.反应②中铜的化合价升高C.反应③中将生成蓝色溶液D.反应④属于复分解反应6.下列选项中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的是()A.银、水银、Ag B.碳酸钠、纯碱、Na2CO3C.氧化钙、生石灰、CaO D.氢氧化钠、苛性钠、NaOH7.在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K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KOH溶液的质量的关系是()A.B.C.D.8.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稀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B.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C.4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NaOH和NaClD.在20s到40s之间某一时刻,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9.为研究碱的化学性质,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中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溶液呈红色B.有白色沉淀生成C.无明显变化D.有蓝色沉淀生成10.“酸”对我们来说一定不陌生。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判断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判断【课堂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在学习沪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反应”的内容时,我向学生出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后提问:这两种溶液分别是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类别物质的溶液?它们各自可以和哪些物质发生反应?这些问题学生都较好地回答出来。
我再问:它们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对于这一问,学生不能准确地回答了。
我提示到,解决这个问题,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实验。
于是取样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学生观察到无明显现象。
我继续提问:它们混合后无明显现象,是否说明它们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学生都回答说:不一定。
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什么方法来判断稀盐酸和氢氯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学生纷纷议论,有的同学建议使用指示剂或pH试纸,也有的同学建议使用铁、镁等较活泼金属,还有的同学建议使用氧化铜、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也有学生认为可以使用碳酸钠、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铁等盐进行判断。
在本节刚上课复习盐酸和氢氯化钠的性质时,我就特别强调稀盐酸和氢氯化钠溶液与指示剂作用时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现象。
所以我以为当我问这个问题时,学生会一致地想到使用指示剂来判断,这样很轻松很自然地就可以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稀盐酸和氢氯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演示,进一步介绍“中和反应”并以此展开学习。
但从同学们的反应来看,他们对于盐酸和氢氯化钠的性质各自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加深对于酸、碱知识的理解,我决定因势利导,不急于去讲授“中和反应”一节,而是布置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组合,分成小组讨论研究,并设计出相关实验方案,安排下一节课去实验室通过分组实验对各小组方案进行探究。
【设计方案】课后学生将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上交,我请实验老师于第二节课安排好各组实验所需要的实验用品。
方案一:使用指示剂来判断。
方案二:使用pH试纸来判断。
方案三:使用镁、铝、锌、铁等较活泼金属来判断。
方案四:使用氧化铜或氧化铁来判断。
方案五:使用碳酸钠或碳酸钙来判断。
初中化学(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同步测试: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如图所示,鱼、肉的新鲜度不同,其浸出液的pH会不同。
鱼、肉的浸出液pH变大,其新鲜度的变化情况为()A.越来越新鲜B.趋向腐败变质C.没有发生变化D.无法判断2.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A.MgB.H2OC.NaOH溶液D.CaCO33.下列是几种液体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食醋—3.0B.酸雨—5.4C.酸奶—4.5D.果汁—6.04.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某同学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pH试纸上,测定其pHB.服用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治疗胃酸过多C.生活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D.为使农作物高产,鼓励农民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5.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溶液呈酸性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C.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6.紫甘蓝汁性质稳定,其颜色随pH改变而发生如下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紫甘蓝汁可用做酸碱指示剂B.将紫甘蓝汁加入不同碱度的溶液中,可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C.与石蕊溶液相比,紫甘蓝汁可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小D.向滴有紫甘蓝汁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溶液变色则说明一定恰好完全反应7.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当加入熟石灰a 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若改用b g氢氧化钠与相同量的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填“>”“<”或“=”)7。
8.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现取10 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实验探究
教学信息新教师教学化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而化学实验就属于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酸碱反应是无机化学学习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复分解反应,其中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最具有代表性。
但是它们之间的反应和一般的化学反应不同,没有明显的现象。
那如何才能确定两者之间发生了反应,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一、实验探究过程1、教师指导稀盐酸、氢氧化钠以及两者反应后的产物都是无色物质,所以即使两者已经发生化学反应了,也没有明显的试验现象体现出来。
那么,我们可以采取酸碱指示剂的方法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比如使用无色的酚酞指示剂。
因为无色的酚酞试剂遇到碱性溶液会变红色,所以先在参加反应的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此时溶液变红色。
然后在上述红色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会观察到原来的红色的液体逐渐褪色直至无色(既然溶液已经没有颜色,证明其不再呈现碱性,说明溶液中不再含有氢氧化钠了,继而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确发生了化学反应!)当红色突然变成无色是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盐酸的话,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采用酸碱滴定法进行试验,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加入几滴酚酞,见溶液变红,然后慢慢的滴加稀盐酸,见溶液从红色变为无色,即证明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酸碱指示剂除了酚酞以外,我们也可以采用用石蕊指示剂等。
2、实验小组开始实验笔者所在学校1405班的同学为证明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设计方案一(第一小组制定):测PH 值在进行氢氧化钠与盐酸两者的化学反应前,先用PH 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 值,再进行滴加盐酸的试验操作,边滴加盐酸边振荡试管,保持混合液的均匀,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 ,如果测得的pH 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酸碱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
这个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反应之一,也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反应之一。
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将介绍其中的几种。
1. pH值变化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产生的产物是氯化钠和水。
氯化钠是一种中性盐,不会对溶液的pH值产生影响,而水的pH值为7。
因此,如果在反应前测量溶液的pH值,然后在反应后再次测量,如果pH值发生了变化,就可以证明反应已经发生了。
2. 热量变化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来证明反应已经发生了。
如果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发生了变化,就可以证明反应已经发生了。
3. 气体的产生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会产生氢气。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
是否有气泡产生来证明反应已经发生了。
如果反应过程中有气泡产生,就可以证明反应已经发生了。
4. 沉淀的产生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会产生氯化钠和水。
如果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
质参与反应,就会产生沉淀。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是否有
沉淀产生来证明反应已经发生了。
如果反应过程中有沉淀产生,就可
以证明反应已经发生了。
综上所述,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是一种非常基础的酸碱反应,可以
通过多种方法来证明反应已经发生了。
在化学实验中,这个反应是非
常常见的,也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之一。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新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7
(培优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同步分层作业7.4酸碱中和反应一.选择题(共15小题)1.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两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溶液的烧杯中D.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2.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10%稀盐酸,相关量的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点对应的溶液显碱性B.b点表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C.c、d点对应的溶液均含有氯化钙和氯化氢D.m的值为203.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了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向20mL0.4%的NaOH溶液(预先滴入3滴酚酞试液)中逐滴滴入0.4%的稀盐酸。
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绘制出溶液pH 随所滴入稀盐酸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杯中的溶液在a点时显红色B.在b点时溶液中H+和OH﹣恰好完全反应C.在c点时溶液加入碳酸钠粉末,有气泡产生D.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里Na+、Cl﹣逐渐减少4.为测定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室温下用pH计测得锥形瓶中溶液pH变化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锥形瓶中溶液为无色时其pH=7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C.b点时所用的盐酸与NaOH的质量一定相等D.c点溶液的溶质有NaCl和NaOH5.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下列图像与该反应事实不相符的是()A.B.C.D.6.下列图象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将浓盐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B.向稀硫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D.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之间的质量关系7.如图所示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规律的坐标曲线图。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怎样验证发生了化学反应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怎样验证发生了化学反应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怎样验证发生了化学反应◇因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可以用酸碱指示剂证明其发生了反应,如无色的酚酞试液。
先在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这时溶液呈现红色(因为无色的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呈红色)。
然后在上述红色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会发现红色逐渐退去至无色(溶液不是红色了,说明溶液不显碱性了,既而说明氢氧化钠反应掉了,也就是说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当红色突然变成无色是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盐酸的话,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采用酸碱滴定法,去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加入几滴酚酞,见溶液变红,然后慢慢的滴加稀盐酸,见溶液从红色变为无色,即证明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酸碱指示剂除了酚酞为可以用石蕊指示剂等。
试题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NaOH+HCl═NaCl+H2O.(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2)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分别是除去溶液中的氧气除去溶液中的氧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3)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碱性;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4)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过一会红色消失.再向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观察现象.②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又变成红色.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猜想与事实验证;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分析:方案一测定溶液的pH要将待测液涂在pH试纸上,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时,如果盐酸过量,则导致溶液的pH小于7.方案二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因为氧气是不易溶于水,所以空气中的氧气有一少部分会溶于水,加热可把水中的氧气除去.植物油浮在水面上,能防止氧气进入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用稀释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方法检验浓氢氧化钠能使变红的酚酞试液的红色消失.解答:解:方案一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填:NaOH+HCl═NaCl+H2O;(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故填: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2)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故填: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小于7.方案二(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填:2NaOH+CO2═Na2CO3+H2O;(2)水中溶有少量的氧气,加热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氧气,滴加植物油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故填:除去溶液中的氧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3)碳酸钠虽然是盐,但是它的水溶液显碱性,故填:碱;(4)可以采用向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的方法来证明,故填:①实验方法: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色,过一会红色消失,再向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观察现象.②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又变成红色.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酸碱性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的情况,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物质性质的识记,以便灵活应用.(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2) 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方程式是:NaCO3+HCl=NaCl+H2O+CO2 (气体符号)由此可见,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没有气体生成,而碳酸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有气体生成。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微观示意图
【提出问题】你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
发生反应了吗?说出你的猜想。
【我的猜想】
【猜想1 】二者没有发生反应。
【猜想2 】二者反应了,但现象不明显。
【思考】你能设计出可行的方案证明猜想吗?
供选择的实验仪器、药品:
仪器:试管 胶头滴管 玻璃棒 烧杯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
2HCl+Ca(OH)2 = CaCl2 + 2H2O H2SO4+2NaOH = Na2SO4 + 2H2O
酸+ 碱 →盐 + 水
知识点一:
中和反应: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 + OH H2O。 酸中的 H 和碱中的 ,结合生成了_____
+
知识点二: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HCl→H+ + ClNaOH→ OH-+ Na+
H2O
化学方程式:
NaCl
HCl+NaOH = NaCl+H2O
结合刚才所学到的知识,你能写出H2SO4 和 NaOH反应、HCl 和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吗?
化学方程式:
H2SO4 + 2NaOH = Na2SO4+2H2O 2HCl+Ca(OH)2 = CaCl2 +2H2O
想一想
下列反应有何共同特点?
HCl+NaOH = 2HCl+Ca(OH)2= H2SO4+2NaOH = 金属离子
Na Cl
+ H2O
Ca Cl2 + 2H2O Na2SO4 + 2H2O
2020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专题五 实验探究题(中考第35题)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中考第35题)类型一有关物质成分或物质性质的探究例1 (2019,鸡西)实验小组将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钾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了滤液M,同学们对滤液M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下:【猜想与假设】①含有KOH;②含有__KOH和Ca(OH)2__;③含有KOH、K2CO3;④含有KOH、K2CO3和Ca(OH)2。
【设计与实验】(1)大家认为猜想__④__一定不正确,其原因是__K2CO3和Ca(OH)2不能共存__。
(2)甲同学取滤液M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稀盐酸__,不产生气泡,则猜想③不正确。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Ca(OH)2===2NaOH+CaCO3↓[或K2CO3+Ca(OH)2===2KOH+CaCO3↓]__。
【解析】【猜想与假设】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钾溶液混合发生反应:K2CO3+Ca(OH)2===2KOH+CaCO3↓;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KOH;当氢氧化钙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KOH和Ca(OH)2;当碳酸钾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有KOH、K2CO3,故②含有KOH和Ca(OH)2。
【设计与实验】(1)因为K2CO3和Ca(OH)2可以发生反应,故不能共存,所以猜想④一定不成立。
(2)由于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故猜想③错误,溶液中的溶质没有K2CO3。
(3)碳酸钠(或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若猜想②成立,可以通过加入碳酸钠溶液(或碳酸钾溶液)来检验氢氧化钙的存在。
所以取一定量滤液M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或碳酸钾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验证猜想②成立。
【交流与反思】因为滤液M呈碱性,直接倒入下水道,会污染水源(或地下水、污染环境)等。
对应训练1 (2019,唐山路北区三模)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判断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课堂设计不一致的时候,如何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笔者在此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意料之外;方案;实验;交流;拓展;反思
【课堂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
在学习沪教版化学九年级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反应”的内容时,我向学生出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后提问:这两种溶液分别是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类别物质的溶液?它们各自可以和
哪些物质发生反应?这些问题学生都较好地回答出来。
我再问:它们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对于这一问,学生不能准确地回答了。
我提示到,解决这个问题,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实验。
于是取样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学生观察到无明显现象。
我继续提问:它们混合后无明显现象,是否说明它们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学生都回答说:不一定。
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什么方法来判断稀盐酸和氢氯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学生纷纷议论,有的同学建议使用指示剂或ph试纸,也有的同学建议使用铁、镁等较活泼金属,还有的同学建议使用氧化铜、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也有学生认为可以使用碳酸钠、碳酸钙、硫酸铜、氯化铁等盐进行判断。
在本节刚上课复习盐酸和氢氯化钠的性质时,我就特别强调稀盐酸和氢氯化钠溶液与指示剂作用时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现象。
所以我以为当我问这个问题时,学生会一致地想到使用指示剂来判断,这样很轻松
很自然地就可以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稀盐酸和氢氯化钠溶液反应
的实验演示,进一步介绍“中和反应”并以此展开学习。
但从同学们的反应来看,他们对于盐酸和氢氯化钠的性质各自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了加深对于酸、碱知识的理解,我决定因势利导,不急于去讲授“中和反应”一节,而是布置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组合,分成小组讨论研究,并设计出相关实验方案,安排下一节课去实验室通过分组实验对各小组方案进行探究。
【设计方案】
课后学生将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上交,我请实验老师于第二节课安排好各组实验所需要的实验用品。
方案一:使用指示剂来判断。
方案二:使用ph试纸来判断。
方案三:使用镁、铝、锌、铁等较活泼金属来判断。
方案四:使用氧化铜或氧化铁来判断。
方案五:使用碳酸钠或碳酸钙来判断。
方案六:使用硫酸铜或氯化铁来判断。
方案七:使用氯化铵或硫酸铵来判断。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第二节课,按照学生课前设计的实验方案,我把学生分为七个小组,自由组合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1.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观察现象。
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盐酸)的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在此过程中,不断测其ph,观察现象。
3.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放入一块铁片,观察现象。
4.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氧化铜粉末,观察现象。
5.向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6.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7.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氯化铵溶液,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与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实验探究观察到的现象,并相互分享本小组实验探究出的结论。
最后由学生对这七个实验方案进行比较,哪个较好?为什么?哪个方案不能达到目的,为什么?学生通过实验、交流、分析、比较,关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判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思维拓展】
我在学生交流讨论结束后,继续提问:要想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可以选择哪个实验方案?有了之前的实验
以及交流,学生很快回答出使用方案一,甚至有学生提出由于紫色石蕊试液在“红色→紫色”以及“蓝色→紫色”的颜色变化现象不够明显,不利于及时准确地作出酸和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判断,基于此原因本实验指示剂应该选用无色酚酞试液。
对于稀盐酸和氢氯化钠溶液滴加的先后问题经过学生的讨论并通过实验验证也很
好地解决了。
最终学生总结出实验方案: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刚变成无色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很希望学生的思维能够跟着教师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进行。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学生的思维和教师的课堂设计不一致的时候,这时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灵活地改变教学思路,以尊重学生发展为首要目的。
在本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思维认识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并且依照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分组实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的方式,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并且最终得出结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从课堂整体效果来看,基本达到我所希望的效果,而且部分学生对于酸、碱中和反应中指示剂的选择着实让我刮目相看。
另外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动手做实验有很大的兴趣,参与积极性较高。
但
由于没有提前给学生分好组,而是上课时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实验,且各组实验进度并不一致,所以学生在实验室有些乱,如何使学生在实验课上活而不乱,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九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