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 探索化学变化的神奇世界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它揭示了物质变化的奥秘。
而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正是化学变化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通过这一反应,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还能感受到化学反应中那种令人兴奋的火花。
当氢氧化钠溶液(NaOH)与盐酸溶液(HCl)相遇时,我们会看到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化。
首先,溶液会迅速发生热量释放的反应,这是由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放热性质所致。
这种放热反应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现象,可以产生一定的温度变化。
除了热量释放外,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还会产生显著的化学变化。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加入酚酞指示剂来观察变化。
酚酞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它的颜色会在酸碱溶液中发生变化。
在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中,酚酞会从无色转变为粉红色,这说明氢氧化钠中和了盐酸。
这个过程发生的原因是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
氢氧化钠是一种碱,它能够释放氢氧根离子(OH-)。
而盐酸则是一种酸,它能够释放氯离子(Cl-)。
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时,氢氧根离子将与盐酸中的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盐(NaCl)和水(H2O),这就是所谓的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不仅发生在实验室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比如,当我们用碱性的肥皂或牙膏与酸性的污渍(例如柠檬汁)接触时,它们会中和彼此,使污渍变得更容易清洗。
这也是因为酸碱中和反应的作用。
除了酚酞指示剂的色彩变化,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还有一些其他有趣的特点。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到反应产生的气体。
这种气体被称为氢气(H2),它会以气泡的形式冒出反应溶液。
氢气是一种非常轻的气体,它在空气中上升,因此我们可以将一个点燃的火柱接近气泡,观察到它会发出哗哗的爆炸声。
这个实验中还可以注意到反应溶液的pH值的变化。
当氢氧化钠和盐酸之间达到中和点时,溶液的pH值会接近中性(pH = 7)。
这是因为氢氧化钠的碱性和盐酸的酸性在反应中抵消了彼此,产生了中性的效果。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学期 第七单元第3--4节 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1.“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扑灭因电线老化短路引起的失火,应在断电后使用干粉灭火器B. 用铁锅炒菜可以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使用铁锅后应保持洁净、干燥C. 去除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炉具清洁剂等碱性物质D. 健康人的体液必须维持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如血浆的pH在7.35〜7.452.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A. 氯化钠溶液B. 盐酸C. 氯化铵溶液D. 氢氧化钠溶液3.某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铜B. 该物质一定是纯碱的水溶液C. 可以将pH试纸放入该物质的稀溶液中测其pHD. 向该物质的水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的pH一定变小4.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测定溶液pHB. 给液体试剂加热C. 称量固体D. 稀释浓硫酸5.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 图A是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B. 图B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 图C是测定溶液的pHD. 图D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6.下列操作和目的都正确的是()A. AB. BC. CD. D7.与以下三个实验操作相对应的溶液pH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①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②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③盐酸中加水。
A. a、b、cB. c、a、bC. b、c、aD. a、c、b8.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花盆内的土壤显酸性,可加草木灰中和其酸性B. 酱油是显碱性的食品C. 肥皂液和厕所清洗剂的混合液--定能使石蕊试液变红D. 胃酸过多的人可多吃柠檬和橘子9.下表是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 胃液B. 唾液C. 胰液D. 胆汁10.一些物质的近似pH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鸡蛋清的碱性比肥皂水的碱性强B. 厕所清洁剂不会腐蚀大理石地面C. 人被蚊虫叮咬后,在肿包处涂抹牛奶就可减轻痛痒D. 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不能混合使用11.酸性土壤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A. 茶树(适宜pH:5.0~5.5)B. 棉花(适宜pH:6.0~6.8)C. 水稻(适宜pH:6.0~7.0)D. 甘草(适宜pH:7.2~8.5)二、填空题(共2题;共10分)12.H2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北京师大附中2023届初中化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2023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工业燃煤进行脱硫脱硝处理,主要目的是降低()A.酸雨危害B.白色污染C.PM2.5浓度D.温室效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He)A.能表示原子核内含2个质子1个中子的热核聚变的重要原料氦3(32B.若已知化学反应:甲+乙→丙+丁,且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丙或丁一定有一个是气体C.可用火碱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D.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后,得到的是纯净氯化钠3.下列图象不能反映客观事实的是()A.往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B.往等质量的铝和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C.往CaCl2溶液加入Na2CO3溶液D.等温条件下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可以组成混合物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硅元素C.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D.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5.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利用它与液氨的反应可减少其排放。
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反应中涉及到的含氮化合物有3种C.发生反应的液氨和一氧化氮的分子个数比为2:3D.参加反应的液氨与生成水的质量比为17:18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验溶液酸碱B.熄灭酒精灯C.倾倒液体D.溶解固体7.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C.D.8.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该反应生成物全部为化合物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未改变D.该图示能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9.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物质的溶液和乙物质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原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10.科学家提出了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根据该循环体系说法错误的是A.该循环是一种环保绿色,反应中没有污染物生成体系B.该循环体系通过化学反应可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C.在此循环中只有化合反应发生,因此是环保的D.在此循环中氢气与氧气是中间产物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在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学情反馈化学试题(含答案)

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学情反馈 化学试题命题人:审题人: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1-13单选,每题2分,共26分)1.随着哈牡快速铁路的建成,一条从哈尔滨市—佳木斯市—牡丹江市—哈尔滨市环线电气化双线快速铁路的完成。
大大带动了黑龙江省经济发展。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铁的开通大大方便了沿线人民的交通出行B.高铁的轨道材料是采用韧性好、硬度大的锰钢制成C.高铁运行时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电能转化为为机械能D.车体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美观2.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①指示剂遇酸或碱变色 ②浓硫酸写字 ③氢氧化钠溶液制叶脉书签 ④氢氧化钠潮解 ⑤洗涤剂除油污A.①③④B.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⑤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用湿润的试测定溶液的酸碱度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C.滴加液体药品D.稀释浓硫酸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试纸测定白醋的为为7.8B.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H 1-O 16-Na 23-S 32-Cl 35.5-Cu 64-pH pH pHD.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5.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用稀盐酸除铁锈B.浓硫酸干燥氨气C.硫酸用于铅蓄电池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6.碘是人体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是B.碘的原子结构中的数值是是8C.碘原子质子数为53D.碘是金属元素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蚊虫叮咬后,在患处涂抹食醋以减轻痛痒B.用炉具清洁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加水配制农业上的杀菌剂波尔多液D.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可以用食醋来洗净8.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中和反应B.工业制二氧化碳 分解反应C.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复分解反应D.制取熟石灰: 化合反应9.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A酒精溶液不能导电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粒子B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颜色不同两种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不同126.9g X ()323Al OH 3HClAlCl 3H O ++32CaCO CaO CO +高温3242SO 2NaOH Na SO H O ++()22CaO H OCa OH +C 溶液、溶液均显碱性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D液化石油气被压缩到钢瓶中分子间隔变小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氮气的含量最多B.印染厂的废水呈碱性,加入适量硫酸进行中和C.自制指示剂:取几片牵牛花的花瓣,放在研钵中捣烂,加入蒸馏水浸泡即可D.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11.实验室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个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待区分物质方法一方法二A 浓盐酸和浓硫酸滴在试纸上观察打开瓶盖闻气味B 氯化钠和硝酸铵品尝味道观察颜色C 氢氧化钠溶液与石灰水在空气中看能否潮解滴加无色酚酞溶液D空气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12.如图是、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B.℃时,等质量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中混有少量,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D.、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降温到℃时,所得、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试剂及操作方法A 硫酸铜溶液硫酸加入过量的氧化铜,过滤B加入足量的镁粉,过滤C 氧化铜木炭隔绝空气加强热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二、非选择题(请根据题意填写空白)14.(4分)化学源于生活,我们的身边化学无处不在,请回答下列问题。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5届初三5月质检化学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2025届初三5月质检化学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分类回收垃圾B.随意焚烧秸秆C.爱护花草树木D.绿色低碳出行2.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A B.B C.C D.D3.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干冰用作制冷剂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Al>Fe>Cu>Ag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u+FeSO4═Fe+CuSO4可以发生,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Fe+2AgNO3═2Ag+Fe(NO3)2可以发生,属于置换反应C.反应Cu+2AgNO3═2Ag+Cu(NO3)2可以发生,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蓝色D.反应2Al+3CuSO4═3Cu+Al2(SO4)3可以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5.“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荷泽市多地已经开始实行电动公交出行,推广太阳能路灯,升级改造燃煤锅炉。
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B.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减少“白色污染”C.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D.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6.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稀有气体D.可吸入颗粒物7.CO和CO2的混合气体10g和足量的O2反应后,所得气体的质量比原来增加了4g,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A.20%B.30%C.60%D.70%8.如图是某有机物的分子模型,该有机物是一种高效食品防腐剂。
九年级化学(下)《酸与碱的化学性质》实验中考真题含答案

【解析】
(1)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若把酚酞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
(2)反应②是氢氧化钠与酸的反应,若酸是盐酸,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图可知,随着酸的加入,溶液的温度是先升高后降低,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实验一说明NaOH溶液没有变质B.实验二H)2D.实验三说明NaOH溶液部分变质
【答案】D
【解析】
实验一说明溶液呈碱性;实验二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溶质中含有碳酸钠;实验三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为氯化钡和碳酸钠生成的碳酸钡沉淀,且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已将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过滤沉淀后,向滤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故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虽然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7.(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为认识酸和碱的性质,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20℃时,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
①用图中仪器完成实验,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填名称),玻璃棒在配制实验中的作用是___。
B.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D.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铁锈,溶液变为黄色
【答案】A
【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溶质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证明naoh和hcl发生了反应的方法

证明naoh和hcl发生了反应的方法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1. 酸碱指示剂: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会变成红色。
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观察到溶液的红色逐渐变浅,最终变无色。
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之间发生了反应。
2. 测定pH:使用pH试纸或者酸度计,测量氢氧化钠溶液的pH,其值应该接近14。
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测定溶液的pH。
当pH值降到7左右时,说明两者已经发生了反应。
3. 观察生成物:当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后,可以通过观察生成物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
产物是氯化钠和水,没有沉淀和气体产生。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化学书籍或咨询化学专家。
例谈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

例谈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作者:任春华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3年第10期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一类复分解反应,其中又以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最具代表性。
但是他们之间的反应和一般的化学反应不同,没有明显的现象。
如何确定盐酸和氢氧化钠之间发生了反应,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在各种考试中也常常出现。
现将实验方法及典型习题归纳如下。
一、借助酸碱指示剂图1方法: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
现象:红色逐渐消失。
方程式:HCl+NaOH=NaCl+H2O解析:一开始出现红色是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电离出OH-,当盐酸加入,OH-+H+=H2O,所以红色会逐渐消失。
并且当红色恰好消失时说明加入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二、测pH值方法: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并测定在滴加不同滴数溶液后混合体系的pH值。
现象:盐酸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盐酸图2图3解析:图2表示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pH的变化过程。
初始溶液pH7。
图3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盐酸,初始为碱溶液pH>7;随着酸的加入,发生酸碱反应pH减小;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时,pH=7;酸过量时,pH三、测定反应前后的温度图4方法: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测定滴加不同滴数后混合体系的温度。
现象:如图4所示。
解析:由于酸和碱的反应是中和反应,且反应放热,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温度逐渐升高。
当温度为最大值时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以上是最常规的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
但也不乏其他的方法,比如:【例1】(2010·上海)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①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20℃)。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消耗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常见的酸碱反应之一。
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反应类型之一,也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实验之一。
在这个反应中,盐酸是一种强酸,氢氧化钠则是一种强碱,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相应的盐。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消耗量是指在反应过程中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例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1。
根据摩尔比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物质的质量或浓度来计算未知物质的质量或浓度。
本文将通过实验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消耗量,并从实验结果中分析消耗量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以及了解化学实验中的计量关系。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酸碱反应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在意义。
这对于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对于学术领域中对酸碱反应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逐步介绍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原理、实验条件和反应过程,然后计算消耗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最后,我们将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展望一下可能的研究方向。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消耗量计算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提供对本实验的概述,包括简要介绍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背景和重要性。
同时,引言部分还会介绍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正文部分主要涵盖了反应原理、实验条件和反应过程。
在反应原理中,我们会详细介绍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机制。
实验条件部分包括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设备,以及实验的环境条件。
反应过程部分则描述了实验的具体步骤和观察结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实验的重要结果和发现。
其中,消耗量计算方法会详细介绍如何计算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消耗量,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2022年安徽省中考化学---酸和碱中和反应探究

2022年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酸和碱中和反应探究》1、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_性。
【实验验证】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用试管取溶液1mL-2mL,滴入1滴-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无色酚酞溶液变________ 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溶液是_______【分析与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_(填写微粒符号)。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方案一: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__________,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三:取样,加入氧化铜,若_____,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实验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同学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甲溶液由红色变成_____色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乙U形玻璃管中_________边的红墨水液面下降(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忽略不计)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丙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后再测定溶液的pH最后溶液的pH________(填“≥7”“≤7”或“不变)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1)乙同学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时 中和反应(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时中和反应(351)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不同离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氯离子B.“”表示钠离子C.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D.此反应的实质是“”和“”结合生成水分子2.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用盐酸除铁锈B.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的含碱废水3.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溶质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点溶液为酸性B.b点恰好完全反应C.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4.“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请结合图所示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图中C方框内甲、乙两种粒子的符号:甲、乙。
(3)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上述反应的实质是(填粒子符号,下同)和结合生成H2O。
5.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内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图中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6.某同学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3)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字母)。
A.滴加石蕊试液,搅拌后溶液变蓝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D.加入金属锌片,产生气泡7.某兴趣小组在准备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考试时,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
2020年河北省中考化学一轮复习限时训练26 实验探究题

限时训练26实验探究题(时间:50分钟)1.(2019邯郸二模)小组同学发现如图所示的两个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
为判断两支试管中是否发生了反应,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
探究一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然后再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的情况是:先变红,然后变为无色。
【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探究稀盐酸和硫酸镁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明决定通过探究试管②溶液中所含有的离子种类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将试管②的溶液分成两份)【实验2】实验现象结论(1)测试管②中溶液的pH pH<7 试管②中溶液含有氢离子(2)向一份试管②的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试管②中溶液含有:Mg2+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向另一份试管②的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试管②中溶液含有:SO2-4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4)向(3)所得溶液中加入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试管②中溶液含有氯离子银溶液【结论】稀盐酸与硫酸镁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交流与评价】小亮认为小明的实验不够严谨,其理由是步骤(3)中氯化钡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为此小亮提出应将小明实验中某一步加入的试剂调整为另一种盐溶液,按照小亮的修改方案,最终得出“稀盐酸与硫酸镁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
小亮的修改方案是将步骤(3)中氯化钡溶液换为硝酸钡溶液。
2.(2019唐山丰南区二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大理石与4%的稀盐酸做二氧化碳制取实验,请你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当观察到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小组同学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作出猜想】猜想1:盐酸已经完全反应。
猜想2: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猜想3: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2022年全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5 常见的酸和碱(原卷版)

【猜想与假设】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的溶质作出了如下五种猜想。
猜想一: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aOH;
猜想二: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a2CO3;
猜想三:滤液中的溶质只有Ca(OH)2;
猜想四:滤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2;
猜想五:滤液中的溶质是。
【小组讨论】同学们分组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A.检测:用pH试纸或pH计检测污水的酸碱度
B.原理:处理酸性污水的实质是消耗污水中的氢离子
C.验证:取水样,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处理未达标
D.应用:可与造纸厂排放的碱性污水混合,达标后再排放
4.(2022湖南株州中考)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对于生活、生产以及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常温)如下:
A.唾液6.6-7.1B.胃液0.9-1.5C.乳汁6.6-7.6D.胆汁7.1-7.3
19.(2022山东聊城中考)学习复分解反应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稀盐酸、CaCO3粉末、Na2SO4溶液、BaC12溶液之间的反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大家一致认为试管①中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 ______。
他们继续向溶液M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发现只有白色沉淀产生,无其它实验现象。由此可知,溶液M中除了含有酚酞外,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提出问题】反应最终所得溶液N的溶质成分是什么(不考虑酚酞)?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NaCl、BaCl2
乙同学猜想:NaCl
丙同学猜想:NaCl、Na2CO3
A.苹果汁和葡萄汁显酸性
B.牛奶和鸡蛋清显碱性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复习_第五章_初识酸和碱_单元评估检测试卷_(有答案)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下册复习第五章初识酸和碱单元评估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30分,)1. 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各种各样的饮料和水溶液中不可能是酸性的是()A.柠檬汁B.汽水C.果珍饮料D.肥皂水2. 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浓硫酸和浓盐酸,若把它们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则烧杯内()A.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B.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C.浓盐酸对杯底的压强变大D.浓硫酸对杯底的压强变大3. 有关专家提出了“以废治废”的治理污染新思路,并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如冶炼钢铁时,为减少煤中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造成的污染,在煤燃烧时添加生石灰或石灰石进行固硫(主要是利用氧化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根据这一原理,有人将造纸厂回收的碱白泥(主要成份:和)掺进煤中进行固硫.用碱白泥固硫时,下列所写的化学反应会发生的()①点燃②高温③④⑤高温.A.①②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⑤4. 饮用水的在之间,符合健康标准.由于受酸雨影响(在我国酸雨中一般含有少量的硫酸),目前我国天然水体大多呈弱酸性.要使低于的天然水达到饮用水的酸碱度范围,下列处理方法最可行的是()A.加热B.加入适量纯碱C.加入适量氯化钡D.加入适量明矾5. 下列不适合制取硫酸镁的一组物质是()A.镁和稀硫酸B.碳酸镁和稀硫酸C.硝酸镁和稀硫酸D.氧化镁和稀硫酸6. 下列能说明醋酸具有酸性的是()A.有刺激性气味B.常温下醋酸是无色液体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D.易溶于酒精和水7. 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诸多用途,但就是不能用于()A.制肥皂B.造纸C.除锈D.纺织、印染8. 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A. B. C. D.9. 保存或使用浓盐酸的合理方法是()A.密封保存在阴凉处B.与氢氧化钠溶液放在同一个药品橱里C.用烧杯存放浓盐酸D.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浓盐酸的气味10. 物质的保存方法是由物质性质决定的.根据固体氢氧化钠具有的以下性质:①白色固体;②易吸收水分;③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推测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所依据的上述性质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1. 已知氢氧化锂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能与稀硫酸反应D.能和氯化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12. 可用于治疗胃酸(含有盐酸)过多的物质是()A. B. C. D.13. 如图所示为某物质溶于水后测溶液导电性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甲、乙均为带电粒子.若已知乙为,则下列有关此水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B.未通电时,甲和乙均分散于水中而且是静止不动的C.在此溶液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多于阳离子带正电荷总数D.通电后,甲粒子会向电极移动,乙粒子会向电极移动14. 下列物质中存在自由移动氯离子的是()A.氯酸钾溶液B.氯化钠晶体C.液态氯化氢D.食盐水15. 滴有酚酞的石灰水与足量的下列物质充分反应,酚酞仍显红色的是()A.稀硫酸B.盐酸C.硫酸铜溶液D.碳酸钾溶液二、多选题(本题共计 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15分,)16.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
初中化学无现象化学反应的探究证明

1例1: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奥妙无穷.在一次化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以下空白。
(1)如何用实验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第一组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一:①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强调只有测得的pH ≥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②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第二组同学在做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后,为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了实验方案二:此时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
为此,还需要选择 (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解:(1)①只有p H≥7才能说明硫酸已经反应掉了,从而排除了因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引起稀硫酸被稀释而引起pH 变大的情况; ②HCl+NaOH=NaCl+H 2O(2)有蓝色沉淀产生;因为当稀硫酸过量时,滴加硫酸铜也没有明显现象。
锌粒或碳酸钠粉末等。
总结:一般,对于这类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是否发生的问题,证明思路为:一、证明反应物的消失或减少用此法时,必须排除生成物对反应物鉴别的干扰。
二、证明生成物的存在用此法时,要注意生成物应具有反应物没有的性质。
三、证明反应过程中有明显的能量变化通常借助于测量体系的温度变化来反映能量变化情况。
四、创设对比实验,使本无现象的化学变化之呈现出明显的现象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道例题:例2: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同学通过图1所示的实验,证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依据的23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2)小明同学通过图2所示的实验,也证明了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1.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醉翁亭记》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 风霜高洁B. 水落石出C. 临溪而渔D. 酿泉为酒2. 生活中的下列物品,主要是用合成材料制作的是( )A. 陶瓷餐具B. 铜质火锅C. 塑料水杯D. 纯棉衬衣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B. 量取液体C. 收集氧气D. 测溶液的pH4.电视节目《荒野求生》中的生命吸管(如图所示)是一种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吸管装置。
其中加碘树脂主要起杀菌消毒的作用,活性过滤层可以除去99.3%的细菌和病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滤器可以除去水中难溶性和可溶性杂质B. 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还能海水淡化C. 生命吸管可以将水净化,得到纯净的水D. 生命吸管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5. 下列化肥中,利用其物理性质即可与其它化肥区别开的一种是( )A. 磷矿粉B. 氯化钾C. 硫酸铵D. 硝酸钾6. 乙炔在氧气中燃烧可达360℃,常用于气焊和气割。
使用氧气的目的是( )A.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B. 供应足量的助燃剂,使乙炔充分燃烧C. 降低乙炔的着火点D. 减小乙炔分子间间隙7.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
下列行为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 火力发电厂冷却用水重复使用B. 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C. 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D.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8. 将某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混合后溶液的pH<7B. 混合后溶液中水的质量大于混合前两种溶液中水的质量之和C. 混合后溶液的质量是混合前两种溶液的质量之和D. 混合后溶液为氯化钠溶液9. 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相关的是( )A.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 活性炭用于吸附色素、异味C. 氮气用作食品包装袋中的填充气D. 氢气用作高能燃料10. 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常常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B.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熔点非常高,不容易熔化C. 多数情况下,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金属的硬度要小D. 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态的11. 2022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主题为“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实验探究

教学信息新教师教学化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而化学实验就属于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酸碱反应是无机化学学习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复分解反应,其中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最具有代表性。
但是它们之间的反应和一般的化学反应不同,没有明显的现象。
那如何才能确定两者之间发生了反应,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一、实验探究过程1、教师指导稀盐酸、氢氧化钠以及两者反应后的产物都是无色物质,所以即使两者已经发生化学反应了,也没有明显的试验现象体现出来。
那么,我们可以采取酸碱指示剂的方法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比如使用无色的酚酞指示剂。
因为无色的酚酞试剂遇到碱性溶液会变红色,所以先在参加反应的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此时溶液变红色。
然后在上述红色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会观察到原来的红色的液体逐渐褪色直至无色(既然溶液已经没有颜色,证明其不再呈现碱性,说明溶液中不再含有氢氧化钠了,继而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确发生了化学反应!)当红色突然变成无色是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盐酸的话,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
采用酸碱滴定法进行试验,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加入几滴酚酞,见溶液变红,然后慢慢的滴加稀盐酸,见溶液从红色变为无色,即证明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酸碱指示剂除了酚酞以外,我们也可以采用用石蕊指示剂等。
2、实验小组开始实验笔者所在学校1405班的同学为证明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设计方案一(第一小组制定):测PH 值在进行氢氧化钠与盐酸两者的化学反应前,先用PH 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 值,再进行滴加盐酸的试验操作,边滴加盐酸边振荡试管,保持混合液的均匀,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 ,如果测得的pH 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 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2020年11月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教材培训------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方法教学课件

2Na2SO3 + O2
2Na2SO4
【猜想与假设】一瓶未知的Na2SO3样品的成分存在几种可能的情况?
拓展探究:亚硫酸钠样品的变质程度
【猜想与假设】一瓶未知的Na2SO3样品成分可能存在几种情况?
样品的变质程度
1
未变质
2
完全变质
3
部分变质
样品的组成
Na2SO3 Na2SO4 Na2SO3、Na2SO4
剩余 足量H2SO4溶液
Fe2+
固体 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 固体 分别检验
Fe3+
证明有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发生
【仪器分析方法】X射线衍射仪测定物质成分
证明有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发生
【实验2】FeCl3和FeCl2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探究】①向盛有2 m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 少量铁粉,振荡试管。充分反应后,滴入几滴 KSCN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SO2↑ + H2O
【实验操作】向0.1 mol/L 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取反应
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
红溶液中,观察现象。
现象:加入稀盐酸后,产生了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SO2气体。
探究SO2和NaOH能否发生反应?
【实验设计2】设计依据:SO2气体显著减少导致体系中压强降低
【思路】定量角度设计实验:
证据:镁条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①>②
探究: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
【思路】定量角度设计实验: 1.镁条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
证据:比较产生 2.试管口套上一个气球,气球膨胀的快慢。 气泡的速率不同 3.相同时间内,试管中物质总质量的变化量。
4.……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1. 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C.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D.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洁净干燥的空气属于纯净物B. 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时发生物理变化,利用氮气和氧气的密度不同C. 在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氮气可以延缓食物变质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B. 量取液体C. 收集氧气D. 测溶液的pH4.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之用:水是一种常见溶剂B. 水之大: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C. 水之净:活性炭可吸附水中所有可溶性杂质D. 水之变:水汽化时分子的体积变大5. 化学基本观念是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总观性认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微粒观:NaCl可以表示1个氯化钠分子B. 转化观:氧气转化为臭氧发生物理变化C. 结构观:盐酸、硫酸有相似的通性,是因为酸中有共同的氢离子D. 守恒观:3.2g硫与1.6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4.8g二氧化硫6. 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B. 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容易生锈C. 硬铝(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D. 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7. 下列应用的原理、化学方程式和基本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A. 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HCl=FeCl3+H2O复分解反应B. 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H2O复分解反应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化合反应D. 验证铁和铜的活动性: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8. 有关CO2、CO的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A. 鉴别CO2、CO: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B. 鉴别CO2、CO:将气体通过紫色石蕊溶液C. 除去CO中的C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炭粉D. 除去CO2中的CO:将气体点燃9. 史学家陈寿的著作《三国志》中记载: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