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摘要】一个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最后弄懂。
但是学生已习惯了只学不问,任何问题只求一个标准答案。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质疑的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质疑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鸟儿飞过天空,流下一道美丽的痕迹,你可曾看见?暮色漫过原野,晚风的歌声在轻轻流淌,你可曾听见?疑问划过脑海,留下一个个不解的弥团,你可曾提问;黑夜中,只要你抬起头,星光月色能照亮你幽幽梦想;学习中,只要你敢于问,智慧的钥匙为你打开知识的大门!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
一、启发——提出问题
牛津英语教材课文内容丰富多样,信息量大,贴近社会生活和实际。
在平时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观察语言材料的异同,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让学生“会问”,以问引问。
教师可以以某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矛盾之处的注意,使其产生疑问的策略。
如果教师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来进行提问,
往往容易为学生所忽略或者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
造动机。
但是,如果教师以问题的形式集中精力来进行引问的话,可使学生进入一种疑难情境,使得他必须集中精力来进行思考,并调动自己的所有知识储备和潜能来分析问题。
如:在牛津5a教材中学到了some和any的用法,我在教授两者之间的区别时首先出示一个肯定句there are some flowers in the garden.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把这个句子改成疑问句或否定句吗?学生很快就改
出来are there any flowers in the garden?there aren’t any flowers in the garden.接着老师又问:谁能说出这三个句子的区别呢?学生很自然的就提出同样是表示一些,为什么第一句用some,而第二、三句用any呢?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已被导向深入,故能在原本无疑之处发现新的问题。
2.让学生“会问”,引而不发。
教师决不掩饰自己在某些知识领域是无知的。
也不可以似是而非的回答遏制了学生的创新。
教师需要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需要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不能让问题止于自己,通过让学生“会问”,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获得已有的结论,而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
即是说,教师不是给学生灌输知识和答案,而是经常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问,不断地否定和超越自己。
3.让学生“会问”,提出要求。
学生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提高学生的提问质量,教师应从三个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一是不要为提问而提问,提问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晶,是思维成果的一种外显表现形式,而非教学任务。
应避免使学生形成一种错误观念,认为提问是课堂发言的必需,每节课都得有所表示。
否则提问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变得形式化。
二是不要一疑就问、每疑必问。
让学生在深入思考之后再提问,那些能通过自身努力,或借助工具书,或通过相邻同学互相咨询、讨论得以解决的问题,则不必提出。
这样,可避免学生的问题流于肤浅和表面化。
三是问题的表述要尽可能地清楚明白。
清晰的表达不仅可使问题明朗化,还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解决提供契机。
4.让学生“会问”,引入竞争。
课堂教学是让学生“会问”的主阵地。
它需要营造一个开放的大环境,需要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
它需要教师创造宽松、民主、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有自我表达的勇气;它也需要增加学生多方面的学识,因为学生的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与他们学识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它还需要告知学生“疑”与“问”的价值,只有当学生领悟到提问的价值时,才能自觉主动地从问题中求取智慧,获得发展。
这对教师既是一种促进,又是一种挑战。
二、引导——思考问题
在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
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在课文教学时,我常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牛津5a教材中c、d部分的句型有一些是课文中没有出现的,但我通过与学生的自然交流由一个句子的学习,从而掌握多个句子。
如课文中有你会…吗?can you … ?那他会…吗?can he…? 他们会…吗?can they… ? 学生很自然的知道句型不变只是换个人称。
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适时设问,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训练,那么,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传授——解决问题
朱熹说:“始读,未知有疑”。
要想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就只有熟读课文,钻研课文,熟读才能多思。
为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一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要让学生了解质疑的范围,如:生字和新词、词语和句子的选用、结构的安排、材料的选择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三是要培养学生在难点处求疑,困惑处求疑,关键处求疑,易错处求疑的技能。
在课外,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把能否找出问题当作检查学
生是否对新课进行预习的标准。
对学生在课外预习中所提出的语音、词汇、文章内容的理解等方面的问题,应先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解答,对解答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写在纸条上,在课上进
行集中解答。
这样学生在“质疑—释疑—再质疑”的过程中学会了质疑的方法,提高了质疑的能力。
四、鼓励——质疑问题
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对于那些在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来加以引导,并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切不可强行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深信不疑,按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
质疑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取的“探索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心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良好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