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写我心,我言抒我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手写我心,我言抒我情”
生活作文教学研究
姓名:张育鸽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写出漂亮的文章,是每个语文老师的心愿。但是,我们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注重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而忽视学生习作的自主性和个性发展;只注重作文要写有意义的内容,而忽视儿童平时的生活体验。学生在老师诸多条件限制下习作,犹如“戴着镣铐跳舞”。于是,作文本上内容、格调完全相同的作文屡见不鲜。内容空洞,不实在,千人一面,没有特点。
关键词:素材、观察、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小学生、生活实践、写作兴趣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写出漂亮的文章,是每个语文老师的心愿。但是,我们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只注重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而忽视学生习作的自主性和个性发展;只注重作文要写有意义的内容,而忽视儿童平时的生活体验。学生在老师诸多条件限制下习作,犹如“戴着镣铐跳舞”。于是,作文本上内容、格调完全相同的作文屡见不鲜。内容空洞,不实在,千人一面,没有特点。
俗话说:“文出自人,应接外物,发自于心,方能见之于文”。而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习作目标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我校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关注个性体验,快乐生活作文”的课题研究,试图从“快乐生活”和“个性体验”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
一、注重生活体验,创造快乐源泉
毛泽东同志当年曾对文学艺术家们提出一条真理,那就是“生活是唯一的创作源泉”。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
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题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在这一点上,小学生和文学家、艺术家并没有什么两样。因此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校园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积累素材,构建学生自己的习作素材库。这素材就是可写作的题材。我们告诉学生:有意义的素材当然好,但只要你认为值得写的东西都可成为素材。
1、走向校园,在校园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五彩斑斓,就以我们学校来说,除了同学们每天的上课、做操外,我们每年开展的运动会、庆祝“六一”活动、演讲比赛、等等各种活动,以此来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许多学生以校园生活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佳作。
2、走向家庭,在体验家庭生活中写出真情实感。童年时代,每个学生除了在学校读书、生活外,呆的时间最长的要算是家庭了。家是一个屋檐,是一张小床,家是阳光,是父母温暖的阳光。平时我们要求学生用心去体会家庭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甜酸苦辣,或与爸爸妈妈一起去买买菜,一块儿干干家务活;或与爸爸妈妈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心,去体会家庭的温馨快乐,去体会家庭中的亲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走向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每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校园、新村或野外观察景物、
动植物、自然现象等。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对那些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产生深刻的认识。这样写好作文就容易了。孩子们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情趣,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既丰富了学生的阅历,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4、走向社会,到社会上搜集作文素材。我们常常鼓励学生走进社会,用自己一双慧眼去洞察社会中的真、假、美、丑。活动中,教师注意尽可能让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培养他们的真情实感,让他们从平凡的社会生活中,体察人物的情感,希望他们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二、引导学生观察,体会生活乐趣
《课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说过:“应当久久注视你所要表现的东西,发现过去任何人没有看到过和说过的形象和式样。”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为什么写不具体、写不生动呢?是没有内容吗?不是,而是这些学生平时对生活留心不够,他们不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
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呢?平时领学生到校园走走看看,同时启发学生: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就是通过观察,要有一定的结果和收获;观察要善于抓住它的不同地方,抓住与众不同的地方进行观察,才能对重要部分看得细,体会得深,写成的文章才会有特色;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表达时才能做到层次清楚。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激趣开始
《诗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说明感情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一个人只有在“情动于衷”的时候,才能有“欲罢不能”的表达欲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一是采取措施,培养一批写作积极分子,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
二是贯串减少束缚、放开手脚、自由倾吐、整体推进的思想,调动每个学生的写作热情。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乐于写话;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丰富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在老师的平时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从来不吝啬赞美与激励,从口头表扬到评语褒奖,从佳作加星到打出满分,从采编学生优秀作文小集子到鼓励学生投稿,参加作文竞赛,抓住每一个机会,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愉快的写作氛围,主动拿笔,开心作文。
四、创新教学方法,倡导个性化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与表达”。“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一是注意习作教学的即时生成性。就是在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变化,及时调整和创造习作的契机和题材,让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二是开始重视习作的个性化。习作的共性化是过去学生习作中常见的现象,这与教师的单一的命题、格式化的指导有关,这种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习作的灵气。在“生活作文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了营造良好的习作氛围,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深入体验,努力捕捉生活体验中的灵感(或某一点深刻的感受),并以此来组织材料。另外,我们在作文课上出作文题目时,定位在实实在在的普通生活之中,多出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让学生自己命题。还倡导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三是提倡多样化的评价。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仅要用传统的通过书面形式对习作及其过程、态度、方法评价,而且还采用口头评价、同学互相评价、自己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习作作出多方面的评价。评价中,我们还倡导形成性评价,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搜集起来,形成个性化的习作选。这样既可看到自己习作进步的历程,同学间也可相互观摩、学习。
总之,厚积才能薄发。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方法,更重要的是发展个性,快乐作文。让他们在写作中自由翱翔,感受快乐,让我们的学生童心焕发,自鸣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