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贵在真实

【内容摘要】真实地作文,尊重生命的本真,激发倾诉的欲望,在自己心灵的原野上纵情歌唱。同时感悟自然,关注社会,阅读人生。

【关键词】真实个性激情感悟自然关注社会

近几年作文浮华靡美之风盛行。华丽的辞藻,精美的结构,作文中堆砌项羽、李白、李清照、王昭君等名人材料的作文比比皆是,《高考优秀范例》,《高考制胜兵法》等似乎成为老师、学生取胜高考的法宝,作文模式化大行其道,中学作文教学走入八股文式的死胡同。作文的本我呢?在青少年的作文中难觅踪迹,只剩下一堆死气沉沉的枯骨或他人的残渣冷炙,毫无生命力可言,更遑论感染力。2008年四川发生了触目惊心的汶川地震,当年,四川高考作文题出了《坚强》,也是情理之中的,遭遇如此大灾难的四川人乃至中国人应有切肤之体会,人生灵魂之触动吧,可是一些刊登在报刊上的优秀作文却令笔者深思,几个名人剪贴,一篇美文立就。以此反观我们作文的评判和教学的导向失误。但可喜的是这种风气已引起有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忘记了自己的语言的人是痛苦的,被迫用别人的语气、思路去说话也是痛苦的。正如邯郸学步一样悲哀。”作文即是写“我”,“言为心生”,如果作文忽视了个人的情感的表达,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一种失败。

为什么不写我自得之见,抒我自然之情,用我自由之笔,显我自在之趣?我们完全可以对中学生如是说:你写的作文是否丰富生

动,首先不在于语言的丰富生动,而在于内容的丰富生动;你写的文章是否深刻,首先不在于语言是否深刻,在于是不是具有真情实感。

因此,笔者以为中学生作文应提倡真实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善于获得真实的感受,表达真实的情感。真实是作文的内容,是思想,是情感,是自我的影像,是个性的体现。强调作文的真实,是尊崇人本思想。就一篇好的文章而言,内容与形式,总是统一的;就写作过程而言,内容与形式也应是统一的。内容又常常对形式起着制约的作用:内容的真实丰盈伴随的是表达的流畅,内容的虚假做作便产生表达的枯竭和无奈。中学生一旦冲破命题作文的桎梏,就会如鱼得水,就会焕发出满腔的激情,就会自觉而又满怀热情地去阅读社会,阅读人生。一、珍惜真实的生命冲动,激发倾诉欲望

倾诉是人的本能需求。一个人从懵懂初开到越来越多的明晓事理,伴随着生理成长的还有情感经历、心路历程,爱与恨、乐与苦、喜与忧、崇拜与蔑视、向往与鄙弃······郁结于胸,一吐为快,这本是常理常情,但是,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常常压抑学生这种倾诉的快乐,而另设一些所谓有积极意义的、有正确道德价值观的、与政治形势相一致的作文题,逼着学生编造故事,说假话、大话。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中不时冒出的莫名的忧伤,他们对社会、对老师、对亲人们的一些真实想法,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无数困惑却无处诉说,即使说了,也常常受到成年人(老师、家长们)

的冷漠甚至指责,于是作文便成了他们编谎言,说假话、空话的阵地。学生心里有话要说(不管这话与成人的价值取向是否相悖),这是一种生命的冲动,我们有必要珍惜它、保护它,甚至引导他说出来。一篇作文用“观点不正确”的棍子去打煞,这是没有道理的。不准说不等于这些话就在他们心里消失了,至于不成熟或太片面,那有待于这种思想和感情与他们的生理一同成长。既然写作是一种生命形式,不是政治说教的工具,那么生命形式本身是无所谓对与错的。

让作文充满原汁原味,带着露水花香,在自己心灵的原野上纵情歌唱,作文就是一种快乐的精神旅行。

二、从自然中汲取作文的源泉

当然一味书写自我,只会囿限在自我的天地,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教学者,应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自然,体察人生。大自然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从浩瀚的宇宙到微小的虫蚁,都会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思索与启迪。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四季更替的自然现象,引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滚滚东流之水引发时光飞逝、生命短暂的感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给人以启示:客观事物是个多面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看到不同的景象,得出不同的结论。

昆虫学家法布尔说过:单纯的文字技巧,无论怎么高妙,并不一

定能产生深刻动人的作品。如果是发自内心的欣赏造物之美,又何必借妙笔来生花,弄巧反成拙呢?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只有朴素而真实的描写才配得上大自然的美,打动任何一颗热爱生命的心。再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再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再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自然中有着赏心悦目的美丽,有着生命的体会与感慨,有着人生的哲理与智慧。

只要学生认真思索,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奔涌眼底,让思维的触角多方接触,并用心去和大自然沟通,把自然属性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与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会给我们的写作提供无限契机,并在与自己的心灵碰撞中撞击出真实的思想火花,从而写出立意深远的习作来。“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欧阳修的《秋声赋》、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峻青的《秋色赋》、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等都是很好的范例。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自然多加观察,多加留心,要用心灵去与自然对话交流,因春天小草透出新绿而感悟到新的生命诞生,因夏天清荷吐蕊感受生命力的蓬勃,因秋天落花而感悟到美好的一切都是那么容易消逝,因冬日的冷寂明白希望在孕育。抬头是诗,俯身是歌,打开自己的胸怀去拥抱大自然,这样,学生就有可能打开思路,写出意境优美、立意深刻的作文来。

三、一心不唯圣贤书,两耳要闻窗外事

学生学习紧张,观察了解社会和深入社会实践的时间有限,而且他们的生活空间比较狭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生活空间只是教室一一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因此,有些学生写作的时候取材的范围不广,视野不宽,总是写一些学校琐事、总是套用“别人嚼过的馍”,内容陈旧老套、既缺乏可读性,立意也很难深刻。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我们似乎应该原谅学生。但实际上,身处社会之中,学生又怎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与社会完全隔离呢?再仔细想想,学生难道真的没有时间了解社会?平时看报刊、听新闻,不正是了解社会的好时候?课余时间,同学们三五成群,谈论天下时事,不正是拓展视野、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提高认识的时候?

各国大选,法航空难,西部开发、北京奥运、道德模范评选等等。这些热点问题,学生能够不闻不问?“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才是我们时代的要求。所以,不是学生不了解社会,关键的问题是,学生在构思写作的时候,会不会有意识地去关注社会现实,思考社会现象。有没有这种社会意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选材角度与思考力度。所以,平时作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这种关注社会意识的训练。

真实作文会不会与教学大纲、应试作文相背离?笔者以为不是,它恰恰真实体现教学大纲、应试作文的核心,符合新时代作文教学的本质。珍惜个性,抒发真情是真实作文的理念。无源之水就是再清澈,也是一潭死水;无根之木就是再枝繁叶茂,也是生存不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