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功法中华昆仑仙宗道功研究会

合集下载

道家三元功:摄取天地之正气,吸收日月之精华

道家三元功:摄取天地之正气,吸收日月之精华

三元功源于道家,历经七代宗师的精心提炼总结,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完整、系统的功理功法。

它由动功入手,性命双修。

最后以静养完成三炼实功,结成圣胎,以达尽性至命、健德全形的上乘功法。

三元功包括太元功,采元功和养元功,通过三功不同次第的修炼,可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的上乘境界。

此功简单易学,上手快,气感强而明显,不论男女老少都很容易掌握,月余便可达到内气外放、外气内收之效。

太元功是以锻炼筋骨、疏通经络、活跃气血、聚精全神、收发外气为主。

采元功是以摄取天地之正气,吸收日月之精华,补自身不足,培养充实自身元气为主,为了更高层次(天人合一、特异功能的开发)的修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养元功是属于更高层次的修炼功夫,以养元为主。

太元功预备功,升清降浊定身心双足开立,与肩同宽,略呈后八字,双膝微曲,两手自然下垂体侧,要求头顶白会穴(在两耳往上联线之中点)与会阴穴(前后阴之间凹陷处)和脚后跟中间联线之中点,上中下三点成一垂直线,以自然舒适为宜。

口微闭,舌体自然顶于上腭,用鼻自然呼吸,目视地面三米远处一点,待心情平静下来后,意念由头部开始往下放松全身,直至脚底涌泉穴(在前脚掌三分之一处中间)。

待身体松静后,双手自然抬起,手心朝上,由小腹经胸前缓慢托起至头部上方,有如托着一物,继之翻掌朝下照住百会穴、待头部出现微晕感后,意念由百会穴灌人,通过身经涌泉穴入地三尺排除病浊上气,同时双手经面胸腹下降,落于身体两侧。

接做一卜势。

力推两山双沟通双手掌心朝上由身体两侧慢慢托起至胸齐,双掌心朝胸部往里画弧定于胸前,曲肘,手心朝前,指尖向上。

此时意念双手内劳宫慢慢向前推出至不能再推时,肘微曲,意念劳宫穴,收回双掌至胸前,再向前推出,如此九次日月相交炼真精按上式手掌推出后不动,故平手掌,掌心朝下分两臂宽于肩,转掌心朝里相对曲肘,意念劳宫穴向里合掌至相距10厘米后,两掌用意向外撑开宽于肩,再向内挤合,如此九次。

双手托起星辰月按上式双掌合住后,翻转手掌心朝上,意念有如托起一物缓慢上行于头部上方,接着向外转掌,指尖向后,接做下式,唯有此式只做一次。

道家养生十二式

道家养生十二式

道家养生十二式道家养生,注重平衡身心,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道家养生理念中,有十二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第一式:顺应自然。

道家认为人体与自然息息相关,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以此调养身体,保持健康。

第二式:饮食调理。

道家养生强调饮食调理,主张清淡饮食,避免油腻和过饱,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平衡。

第三式:运动养生。

道家提倡适量运动,如太极、气功等,以柔和的方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第四式:调节情绪。

道家认为情绪波动会影响身体健康,建议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消沉,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第五式:养生保健。

道家养生注重预防和保健,倡导每日锻炼身体,保持规律作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第六式:睡眠养生。

道家认为充足的睡眠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上十点前入睡,早晨五六点起床,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第七式:精神修养。

道家强调修身养性,注重修炼内心,修养精神,保持心境平和,远离烦恼和纷扰,保持身心平衡。

第八式:适度劳逸。

道家认为适度的劳动可以锻炼身体,但过度劳累会伤害身体,建议工作之余适当休息,保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第九式:戒除不良习惯。

道家主张戒除不良习惯,如抽烟、酗酒、熬夜等,有害身体健康的行为,要及时改正,保持身体的清净。

第十式:调理气血。

道家认为气血畅通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建议通过调理呼吸、锻炼身体、保持情绪稳定等方法,促进气血运行,保持身体健康。

第十一式:保持心态年轻。

道家认为心态年轻是延年益寿的关键,建议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第十二式:与自然共生。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共生,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身心健康。

道家养生十二式是一套综合性的养生方法,涵盖了饮食、运动、情绪、睡眠、精神、劳逸等多个方面,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道家养生气功养生气功功法

道家养生气功养生气功功法

道家养生气功养生气功功法道家养生气功养生气功功法,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道家养生气功养生气功功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道家养生气功混元气功是道家传统养生功法,各类派别的气功都以此为基础功法。

汇元气功养生馆主授课程:“汇元五行养气功”是由章志斌老师总结三十多年练功经验,以道家混元气功功理为根本,以行气导引、动静结合为途径,以强身祛病、固本调元、延年益寿为宗旨的系列功法。

“混元气里有神奇,万两黄金买不去。

练功先练丹田功,太祖功夫它第一”。

丹田混元气功,是太祖门第一功,所有功夫皆以此为基础,此功不成,余也难成。

其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以求丹田内气,兼得腰力内劲。

养生气功功法“先天元气生丹田,师传秘法来修炼。

调动先天真元气,再加后天成混元”。

元气是人生来就有的,故称“先天元气”。

它来源于父母,由先天之精生化而来,是人体生命的原始动力。

元气和人呼吸之气(后天气)关系甚密“太祖气功有秘传,练门选在下丹田。

太祖丹田是一片,不是穴位不是点。

上至脐位下至阴,丹田位在两中间”。

太祖气功首从丹田练起,因为丹田是“先天之本”、“元气之根”,此处有命门穴、气海穴、会阴穴等人体大穴,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等经脉聚汇,有肾、肾上腺、生殖系统、肝、肠、膀胱等重要器官,有大量的植物神经和神经节,能生气、存气,故把丹田作为气功练门。

“练成后天气混元,丹田好似火药弹。

不怕生来力量小,瘦子也能倒嵩山”。

混元气是指在人体元气的基础上,通过练功获得的一种内气,首先产生于丹田,故称“丹田混元气”,丹田混元气,随意念受人精神影响,可以运行于体内,是一种集中的内在动能,具有强大的能量,一旦练成,运到手节,通过手节,可以产生惊人劲力。

道家养生法

道家养生法

道家养生法第一部序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淮南子原道》说:“道者,一立万物生矣”。

“道生—,一生二,一就是宇宙间气的总称,二就是阴阳。

”古代唯物主义者把事物的普遍规律,物质性的,气的变化过程,都称之为道。

道,是道教的简称。

道教里有道人、道士之分。

道人,指有道术之人;道士,分出家、在家两种。

出家道士,为全真道士;在家道士,为俗家道士又称正一道士(火居道士)。

古代,道士多以宗教为职业。

象天文、历法、神仙术(超脱生死,变幻其测)、占卜(用火灼龟甲后,观其裂纹而测示凶吉)、遁甲(谈演阴阳、八卦)、堪舆(察看风水)等。

故,道家是具有一定政治思想体系的,他们受教制,有宗旨,有学问;并博览大自然,观察其变幻,道家是古代中华民族中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大团体。

道家者,多主静而不宜动。

生活简陋而洁,饮食清淡而贵。

然,绝大多数道家先辈学识渊博,品格高雅,寿延年考。

道家养生法学是值得研究的,因为它有益于今天人类。

一、认识道家认识也谓之了解。

世俗间不外乎三个字,即:击,贬,褒。

对这类人的评论,切不可怪罪,实属历史渊流。

道教本是中国之国教。

但从历史至近史以来,没有受到权贵尊视。

绝大多数富豪绅士,信奉其它的教。

权寅绅士虽占中国人总数里不多,但尤其在混浊的社会里,势权金钱便能左右一切……。

其它宗教在中国占住了市场,道教当然受到排挤,这是其一。

其二,中国至清代后,道教经受摧残。

毁宫焚观,累遭剿灭……,致使幸存者不几。

因为权势是得罪不起的!这是攻击的一方面。

代有贬意的一面,实也可怜。

他们一不了解道及道家,听戏言而悚然,借一攻百,只认是歪门邪教而贬之。

也有褒的一面,这些善良之辈实也可叹:他们尊道崇教,然由于种种因果,加之历来道教门户严谨,追无踪,行无迹,但仍然暗中求护,不敢公开言道……。

其实,道在人间。

道与宇宙共生存!至高无尚的道是不会因受贬、击而灭去的。

衰的过程必然导致兴旺。

道家者,闻云孤鹤,向来与世无争。

国家体委导引养生功十二法讲解

国家体委导引养生功十二法讲解

国家体委导引养生功十二法讲解国家体委导引养生功十二法讲解一、前言国家体委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是一套古老的养生保健方法,融合了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被认为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珍宝之一。

通过对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深入探讨和讲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养生的理念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达到保健延年的目的。

二、概述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又称十二段锦,是一套有气功养健功能的传统体育功法。

十二法分别是导引、活脑、再五脏、消心火、和胃气、振颈项、逆系腰、缓愁思、活肾精、顺心志、健肺气和长肠络。

每一法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可以针对不同的身体部位和器官进行调理和保健。

三、深度评估导引养生功十二法1. 导引导引是十二法的第一法,其作用是引导全身经络气血畅通,激发体内阳气,提高身体的自愈能力。

通过导引,可以帮助人们调理气血,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2. 活脑活脑是导引养生功的第二法,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头部动作,来调理脑部气血,增强大脑功能,提高智力和记忆力。

3. 再五脏再五脏是针对五脏六腑进行调理的功法,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法,来促进五脏功能平衡,增强脏腑功能。

4. 消心火消心火是针对情绪调理的功法,主要是通过放松和调整情绪,减少焦虑和紧张,达到心火平衡的效果。

5. 和胃气和胃气是通过一系列腹部动作和呼吸调理,来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减少胃肠道疾病。

6. 振颈项振颈项是通过颈部活动,来调理颈椎和肩颈部位的气血流通,达到缓解颈椎病和肩周炎的效果。

7. 逆系腰逆系腰是通过腰部活动,来调理腰椎和腰部肌肉,改善腰部疼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8. 缓愁思缓愁思是通过调整心态和情绪,来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保持心情舒畅。

9. 活肾精活肾精是调理肾脏功能的功法,主要是通过锻炼腰部和腰肾部位,来增强肾脏功能,延缓衰老。

10. 顺心志顺心志是通过调理心脏功能,来保持心脏健康,提高心脏功能和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11. 健肺气健肺气是通过呼吸锻炼,来增强肺活量,改善肺部功能,减少呼吸系统疾病。

秘传道家养生功——补肾功,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

秘传道家养生功——补肾功,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

秘传道家养生功——补肾功,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人体内的左肾为阳, 右肾为阴。

左肾司六腑之功能, 右肾辖五脏之运行。

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xu ) 、滋润、濡(ru )养、激发等作用。

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

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

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

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 精力下降, 脱发皮皱等现象。

肾阳虚衰, 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 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

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

可见个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自身补肾法,就是外劳宫补肾法。

具体方法是: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 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

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 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

常酗酒的人,脑门还会渗出汗珠,有的腰部会出汗。

这是因为人的两手外劳宫紧贴二肾后,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 将肾内虚寒之气逼出,通过运行,变成汗水排出体外。

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 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温煦了二肾。

不论是晚上, 还是白天, 只要你躺在床上, 坚持两手背紧贴两肾半小时, 便可收到奇效。

若你腿脚冰凉、麻痛,可将左腿架于右脚脖子上, 20分钟后,腿脚便会变热。

倘若每晚再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摩两腿根部的“气冲”穴, 并反复揉擦两脚心的“涌泉”穴,反复拍打、叩击、推揉、按摩两腰出的“肾俞”穴,则效果更佳。

坚持运用外劳宫补肾法, 再加上小指头提水法的锻炼(手指头有许多神经末梢,联结五脏六腑,例如右小指头通肾,主宰生长、发育、生殖、强壮,开窍于二耳与二阴;左小指头通膀胱,是人体主持水液的代谢, 它通肺、通胃、通肾) 。

关于道教养生

关于道教养生

第六章道教养生两千五百年前,老子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开创了道家练养的先河。

道家养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道法自然”、“重人贵生”、“少私寡欲”、炼丹术等一系列养生方法。

去追求现世的和超越的人生价值,把延年益寿、长生不死作为探求的终极目标,表现了道家先哲渴望掌握生命规律、延长寿命的人生价值取向,第一节:道教养生一、什么是道教养生道教养生是指通过修炼道教中一些养生术,来达到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一种养生方法。

常见的道教养生方法包括:众术和修,性命双修,运动养生,清净养生。

二、道教养生的主要内容道教养生的内容,修炼方法包括养生术、房中术、健身术、内丹术、服饵、导引、行气、存思、坐忘、守一等。

1、导引:导引是一种动力健身方法。

它主张通过运动四肢,实现形神统一,以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2、内丹术:通过某些特定的炼养方法,将人体内的精、气、神合炼成“内丹”。

不仅使炼养者健康长寿,甚至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

3、守一:“一”指的是道,“虚无”或者“万物之元”的元气。

是维持精神稳定,维持阴阳协调,达到精神活动集中。

4、坐忘:坐忘是炼神的根本大法,是道教养生的一种静功。

忘却自己,不受尘世干扰,进入虚空忘我的境界。

5、服饵:服饵,顾名思义,指的是服用一些特殊的食物和药物,从而过到延年益寿、治疗疾病的功效。

6、房中术:通过房事养生的方法。

房事是一种自然规律,注意有所节制,只有适度,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道教养生的指导思想道教养生无论对于疾病治疗还是延长寿命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道教养生以惜精、爱气、养神为主要原则,具体指导思想以下几个方面。

1、“重人贵生”以生为本。

道教养生认为,生命是长寿的资本,只有生命存在,才有资格讲养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老子》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将人与道、天、地同等。

道家主张“重人贵生”,认为人应该重视躯体和热爱生命,因此炼养身躯以求健康,就成了道家养生和宗教行为的目标。

道家养生13法(2)

道家养生13法(2)

道家养生13法(2)道家养生功法道家养生功功法第一步收心求静法诀初打坐,练静动,全身内外要放松。

二目垂帘守祖窍,舌闭天池津自生。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两忘万籁寂,形神俱妙乐在中。

掐子午,除杂念,祖炁修足玄关现。

脸似蚁爬丹田暧,口满津液要吞咽。

下座拂面舒筋气,浑身上下搓一遍。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功法详解收心求静,是道家的修身养性、打坐参禅,也是性命双修基本功。

入坐前,先将衣服上的钮扣解开,宽衣解带,全身内外放松,心里预先要有一种愉快感,用舒畅愉快、乐在其中的情绪来帮助入静。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上、椅凳上皆可。

身上披的衣服应根据自己的身体以及气候变化增减,慎勿着凉感冒。

打坐时的面向:面向正东或正南,夜间要面向窗户亮光处,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领:盘膝端坐,脚分阴阳,手掐子午,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心。

闭口藏舌,舌顶上腭,呼吸绵绵,微降丹田。

心神意念守祖窍,三花聚顶秋月圆。

下座拂面熨双睛,浑身上下搓一遍。

伸臂长腰舒筋气,静极而动一阳现。

要领详解如下:盘膝端坐:盘膝有单盘、双盘、五心朝天之分。

初学者可采用自然单盘膝,不要勉强。

所谓端坐,是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与会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

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

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脚分阴阳: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为阳抱阴,但不是绝对的,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换。

对此不要太拘泥。

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右手大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两手相抱放在小腹部,这为阴抱阳。

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掐诀念咒。

因子午这两道脉通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掐子午是为减轻动脉撞心的力量,使其少生杂念,有助于入静。

丹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是也。

二目垂帘:即是二目似闭非闭,微开一线同观鼻尖,看似对眼。

太闭则神气昏暗,太光则神光外驰。

故古人有云:“日月合并,金木和合,回光返照,返观内视。

白鹤道长谈道家养生

白鹤道长谈道家养生

白鹤道长谈道家养生(一)编者按:生命是什么?灵魂是什么?养生养的是什么?中华道家数千年来坚韧不拔对生命的探索,形成了看似“玄之又玄”的生命理论,无限的逼近着生命的真相。

生命的本质就是阴阳!掌握并驾驭了这个规律,道家修证、创造了无数个生命奇迹:每个朝代,修道之人的寿命均是当时社会平均寿命的3~5倍,甚至不乏“成仙”的传说。

在道家眼中,生命阴阳是一切认识生命、改造生命的母体,在生命学中具有至高无上的统摄地位。

而这一切似乎均与宗教无关……白鹤道长简介:昆仑玄天白鹤道长,许真观当家主持;武当三丰自然派传人。

至尊大德,以“道式生活”渡人。

一、养生从“贵生”“安神”开始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要明白生命的可贵,注重生命的可贵,并用好的方法维持可贵的生命,这是自然赋予我们生灵的本能,生命要顺其自然,顺的就是这个“贵生”的自然。

现代人往往在“贵生”问题上背道而驰,逆“自然”而为,滋生了无数的生命障碍,反而又皮毛的追求养生之术,实在可怜可笑。

“神”是什么?神是我们生命阴阳的“大本营”,生命是由道化一气而产生的,表现在生命中是维持生命的阴阳体系。

任何一个生灵,其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道在赋予生命诞生的同时,也播下了毁灭生命的种子——欲望!人的欲望会不断甚至无度地膨胀,从而产生烦恼、纷争,闹得“神”不安,“阴阳”不宁,生命就会逐渐走向衰亡。

在一个摇摇晃晃的房屋下,谁能安心睡觉、生产、培育呢?生命也是如此,不安好“神”,是无法追求健康、长寿的。

当今很多企业家英年早逝,其根本原因就是其长期的神不安,导致阴阳失去依靠而亡!道家用“修”的手段去控制、减少甚至消灭我们不当或过度的欲望,让心静神定,阴阳安宁,这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二、养生要洞悉阴阳之道遵从生命规律现代人们眼中的“阴阳”是个很玄的东西,甚至是封建迷信,但又常处于矛盾之中。

比如“灵魂”(道家阴阳与灵魂是分不开的),大多数人相信其存在,但又看不见,抓不到!其实早在两万多年前,人类就有了灵魂的观念,知道肉体之中还有一个“我”,这个“我”有强烈的物质性格。

道家养生功法之研究

道家养生功法之研究

道家养生功法之研究本文旨在探讨道家养生功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和健身方法的独特价值和实用性。

通过深入了解道家养生功法的历史渊源、相关著作和研究报告,我们将系统地分析道家养生功法的主题,包括其特点、优势和实际应用案例。

最后,我们将对道家养生功法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

一、道家养生功法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道家养生功法,又称“道教气功”,源于中国古代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养生功法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身心合一、动静结合,追求内在的和谐与平衡。

通过调节呼吸、意念和身体运动,道家养生功法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素质、延年益寿,同时也能改善心理健康,增强内在的修养和智慧。

二、道家养生功法的特点与优势1、强调内在平衡:道家养生功法注重内在的平衡和协调,通过调节呼吸、意念和身体运动,达到身心和谐的状态。

这种平衡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还涉及到心理和精神的层面,有助于减轻压力、改善情绪,使人更加宁静和自信。

2、适应性强:道家养生功法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和体质的人群,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炼。

此外,道家养生功法还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以与其他运动和健身方法相结合,形成个性化的修炼方案。

3、综合性:道家养生功法不仅注重身体的锻炼,还强调心理和精神层面的修养。

通过综合性的修炼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智慧水平,实现全面的发展。

三、道家养生功法的实际应用案例1、改善身体健康:许多研究表明,道家养生功法对身体健康有显著的益处。

例如,练习气功可以降低高血压、减轻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症状,还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生病的机会。

2、提升心理健康:道家养生功法对心理健康的改善也有显著效果。

通过调节呼吸和意念,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使人更加平静和自信。

同时,练习道家养生功法还可以提高人的专注力、记忆力和创造力。

3、促进长寿:研究表明,道家养生功法可以帮助人们延年益寿。

练习气功的人通常寿命较长,且生命质量也较高。

武学藏书-昆仑仙宗要义讲记(繁体,5册)

武学藏书-昆仑仙宗要义讲记(繁体,5册)

武学藏书-昆仑仙宗要义讲记(繁体,5册)
台湾省中华昆仑仙宗道功,乃刘培中先生所传,秉承三清教下玉虚门人仙宗昆仑派玄门之道家精神,融汇儒释道诸家之经典奥秘,极其有关身心健康之法,传授仙宗昆仑教义及科学静坐道功拳剑等。

道功是修炼如何加强人体的真气。

人体的真气的交泰生化在关窍。

由于天地关窍的灵气和人体关窍的真气,都是相通。

所以道功静坐,先期是修炼如何沟通人体电路,集中人体极限以内的真气,来增强人体的真气。

到了后期是修炼如何增加人体关窍吸收和放射真气的功能,以吸收天地的灵气,来增加人体整体的真气。

因此,道功的修炼,是修炼关窍的吸收和放射真气的功能。

道功修炼的基本原理要点:
阴阳合一为道,道生万物。

成仙易尔耳,须知返本还源。

大道的修炼,千言万语,寻根求源,要诀只在动静二字。

道家养生动功原理

道家养生动功原理

道家养生动功原理第一讲动功引导我们要学养生,必须要明白一些养生的道理。

不然,你不知道它的本质和内涵,只能落在皮毛的形式之上。

那么,可能你一生追随了很多师傅,练了许多许多的功法,到头来却没有多大的养生效益。

顶多也不过象其他练体操和舞蹈的一样,有一些因为肢体长期活动,而取得的“活动”性强身健体之效,但无法从根本上预防疾病和消除疾病。

而还有不少人,却因为不知养生的本质和内涵,盲目地学功练功,练的功越多,受的害越大,反而把身心练坏了:精神上,大脑不是变成偏执,便是精神分裂和成了精神病。

生理上,往往没病得练出一些病来;有小病反而练成多病和重病。

有鉴于此,所以儒、释、道门的正统功法传授,必须要采取和经过“穷理尽性,以致于命”的手法和实践过程。

也就是先学道理,把理论搞明白,然后再去练功,这样就会避免盲目性,就会少走弯路少出偏。

道家的仙学内丹养生功法,最终目标追求的返老还童、长生不死、飞身成仙,永远无限享受生命的自由和幸福快乐。

但这种远大目标,却要从最基本的现实做起。

比如攀登天梯,第一步要从地面迈起。

同时,道家修炼最高最神奇的证果,却也要从最初最低最平淡无奇处入手。

这也如同修造高楼大厦,不仅要先打基础,打基础之前还要平整场地。

总之要从最基础一步一步修炼,不要好高骛远,不可急功近利,不可浮躁轻慢。

步步讲实修实证,不能自欺欺人。

道家养生的功诀是性命双修,动静兼练,以这种不二的原则为指导,曾在历史上形成了千姿百态的众多门派。

然而门派再多,性与命,都要从基础修起,即都要从动功着手。

性功的动功,就是要从平时断杂念,断烦恼做起。

这个专题不是本课的专题,留待以后再讲。

明功的动功,是要先从伸拔筋骨,开关展窍、调节五脏六腑、舒活经脉气血做起。

而动静兼练,有两层意思:一是培育元气、滋养生命本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从内气而言:内气的萌发、锻炼都是倾向于动;内气的收敛、封存、保养都是倾向于静的。

因后者属于静动的形式,外部形体看不到动,而内里的元气却在动静循环。

道家三元功:摄取天地之正气,吸收日月之精华

道家三元功:摄取天地之正气,吸收日月之精华

三元功源于道家,历经七代宗师的精心提炼总结,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完整、系统的功理功法。

它由动功入手,性命双修。

最后以静养完成三炼实功,结成圣胎,以达尽性至命、健德全形的上乘功法。

三元功包括太元功,采元功和养元功,通过三功不同次第的修炼,可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的上乘境界。

此功简单易学,上手快,气感强而明显,不论男女老少都很容易掌握,月余便可达到内气外放、外气内收之效。

太元功是以锻炼筋骨、疏通经络、活跃气血、聚精全神、收发外气为主。

采元功是以摄取天地之正气,吸收日月之精华,补自身不足,培养充实自身元气为主,为了更高层次(天人合一、特异功能的开发)的修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养元功是属于更高层次的修炼功夫,以养元为主。

太元功预备功,升清降浊定身心双足开立,与肩同宽,略呈后八字,双膝微曲,两手自然下垂体侧,要求头顶白会穴(在两耳往上联线之中点)与会阴穴(前后阴之间凹陷处)和脚后跟中间联线之中点,上中下三点成一垂直线,以自然舒适为宜。

口微闭,舌体自然顶于上腭,用鼻自然呼吸,目视地面三米远处一点,待心情平静下来后,意念由头部开始往下放松全身,直至脚底涌泉穴(在前脚掌三分之一处中间)。

待身体松静后,双手自然抬起,手心朝上,由小腹经胸前缓慢托起至头部上方,有如托着一物,继之翻掌朝下照住百会穴、待头部出现微晕感后,意念由百会穴灌人,通过身经涌泉穴入地三尺排除病浊上气,同时双手经面胸腹下降,落于身体两侧。

接做一卜势。

力推两山双沟通双手掌心朝上由身体两侧慢慢托起至胸齐,双掌心朝胸部往里画弧定于胸前,曲肘,手心朝前,指尖向上。

此时意念双手内劳宫慢慢向前推出至不能再推时,肘微曲,意念劳宫穴,收回双掌至胸前,再向前推出,如此九次日月相交炼真精按上式手掌推出后不动,故平手掌,掌心朝下分两臂宽于肩,转掌心朝里相对曲肘,意念劳宫穴向里合掌至相距10厘米后,两掌用意向外撑开宽于肩,再向内挤合,如此九次。

双手托起星辰月按上式双掌合住后,翻转手掌心朝上,意念有如托起一物缓慢上行于头部上方,接着向外转掌,指尖向后,接做下式,唯有此式只做一次。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

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道家养生,强调“养生须知天人合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道家养生理论中,提出了许多养生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二十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饮食调养,道家认为饮食是养生的基础,主张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避免过度饮酒。

2. 气功养生,通过练习太极拳、气功等运动,调和气血,增强体质。

3. 静坐养生,通过静坐冥想,调整心态,舒缓身心,增强抵抗力。

4. 按摩养生,按摩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

5. 药膳养生,选用中药食材,炖煮成药膳,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6. 穴位保健,按摩穴位,促进经络畅通,调和阴阳。

7. 禅修养生,通过禅修,修身养性,净化心灵,增强意志力。

8. 草药养生,采用中草药,泡水喝或熬汤服用,调理脏腑功能。

9. 水疗养生,利用水的温热、冷热等特性,进行水疗保健,促进血液循环。

10. 拔罐养生,通过拔罐,促进经络畅通,排除体内湿气。

11. 足浴养生,用草药水泡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调整体内阴阳平衡。

12. 饮水养生,每天保持足够的饮水量,促进代谢,排除体内毒素。

13. 艺术养生,欣赏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陶冶情操,调整情绪。

14. 瑜伽养生,通过瑜伽练习,增强身体柔韧性,调整呼吸,舒缓压力。

15. 太极养生,练习太极拳,调和气血,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16.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不悲不喜,平和处世,减少心理压力。

17. 水果养生,多吃新鲜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

18. 茶道养生,饮茶有益健康,清热解毒,提神醒脑。

19. 步行养生,多走路,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健康。

20. 睡眠养生,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充分休息,恢复体力,增强抵抗力。

以上就是道家养生二十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道家养生强调调整身心,顺应自然,注重预防保健,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道家养生功》

《道家养生功》

《道家养生功》专辑:《道家养生功》•《顾重石:武当道家专集》 17 206,614••陈式(养生功)太极拳分解 8 15,241•12 太极内功养生功 16 1,110,005•太极养生功第二阶段太极热身法 3 179,073收藏专辑万行上师莲花生动功-强身健体(前有小段讲解) 淮上清风40道家龙门功法--逍遥步淮上清风189武当三丰养生太极拳淮上清风565坐盘功-王子清演练淮上清风40八卦九功桩—王子清演练淮上清风29沙国政健身益气法淮上清风24太极拳坐式腰功(背面)淮上清风太极拳坐式腰功(正面)淮上清风30金蝉行功青龙太乙十三式-王子清淮上清风19武当道门五行养生秘功《刘德义》淮上清风55凌尘道家养生太极拳淮上清风43武当玄武派陈理圣道长龙形养生功武当功夫,道家养生教学频道298太极内养功淮上清风43太极内养功(上)淮上清风43岳武武当养生筋经八法八宝桩淮上清风413岳武武当养生筋经八法教学1 淮上清风370岳武武当养生筋经八法教学2 淮上清风岳武武当养生筋经八法教学3淮上清风255岳武武当养生筋经八法教学4淮上清风408道教全真龙门派《金刚功》、《长寿功》1不凡10392万行上师莲花生动功-强身健体(前有小段讲解) 道家龙门功法--逍遥步武当三丰养生太极拳坐盘功-王子清演练八卦九功桩—王子清演练沙国政健身益气法太极拳坐式腰功(背面)太极拳坐式腰功(正面)金蝉行功青龙太乙十三式-王子清武当道门五行养生秘功《刘德义》凌尘道家养生太极拳武当玄武派陈理圣道长龙形养生功太极内养功太极内养功(上)岳武武当养生筋经八法八宝桩岳武武当养生筋经八法教学1岳武武当养生筋经八法教学2岳武武当养生筋经八法教学3岳武武当养生筋经八法教学4道教全真龙门派《金刚功》、《长寿功》1道教全真龙门派《金刚功》、《长寿功》2道教全真龙门派《金刚功》、《长寿功》3华山派全真道教长寿术1势回春功(服气养肾悠功) 华山派全真道教长寿秘术 2 上元功〔挤阴功〕华山派全真道教长寿术3势龙游功(三环功)中国道家宫廷回春养生长寿秘术4蟾游功(小环功) 中国道家宫廷回春养生长寿秘术5龟缩功(复环功)中国道家宫廷回春养生长寿秘术6卧功华山派全真道教长寿秘术(1-6完整教学)少林坐式八段锦(文八段)少林消脂功少林益智功少林壮骨功少林养心功佛字功法国洋弟子热爱武当道家秘传五行养生功(1)法国洋弟子热爱武当道家秘传五行养生功(2)【梁惟朝大师】十二地支养生功法武当养生功法八段锦.flv武当纯阳养生十八掌演练灵珠子道家无极养生功养生功道家无极养生功道家无极养生功养生:太极拳武当道家传统武术馆太乙气功武当养生内功-颈椎练法武当道教养生功凌尘道家养生太极拳武当养生太极拳套路演练武当养生内功-功前热身练法道家秘传养生功梁惟朝大师《十二地支养生功法》龙门太极拳养生十八式三山五岳养生会大师张至顺教授长寿功第一部《窃吃昆仑长生酒》道家太和养生拳道家养生功法—平衡阴阳,延年益寿。

道家秘传养生功

道家秘传养生功

道家秘传养生功道家秘传养生功据说是由武当山内家拳的创始人张三丰所创。

此功法结合了中医阴阳五行平衡和奇正相生学说。

整套动作简单易学,有利于强身健体。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道家秘传养生功,希望你喜欢!道家养生功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

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

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xu)、滋润、濡(ru)养、激发等作用。

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

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

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

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

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

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

可见个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自身补肾法,就是外劳宫补肾法。

具体方法是: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

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

常酗酒的人,脑门还会渗出汗珠,有的腰部会出汗。

这是因为人的两手外劳宫紧贴二肾后,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将肾内虚寒之气逼出,通过运行,变成汗水排出体外。

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温煦了二肾。

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坚持两手背紧贴两肾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

这个方法对过度疲劳、精神不好,睡眠不足的人效果最管用。

道家的修炼养生之道第一,是“吃”的内容、形式,素食为好,烹饪以粥为善。

在道书《积功归根五戒》中提出的第一戒律就是不得杀生,第二戒是不得荤酒,所以道士的饮食习惯是食素。

道家久交不泄的方法

道家久交不泄的方法

道家久交不泄的方法道家久交不泄的方法是修炼内观、养身养性和心境修持。

首先,修炼内观是道家久交不泄的基础之一。

内观是指对自身的内在觉知和观察。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常常处于外部环境的干扰中,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和情绪所影响。

而内观则是通过专注于自身的呼吸、身体感觉和情绪变化,以培养自我觉知的能力。

只有通过内观,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欲望,并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

通过内观的修炼,我们可以更好地平衡自己的情绪,从而避免交流中的泄露。

其次,养身养性也是道家久交不泄的重要方法之一。

养身养性是指通过调节自身的身体和能量,以维持身心健康。

在道家思想中,人体被视为一个微缩的宇宙,身体和精神之间相互影响。

只有通过养护身体,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高效的交流能力。

养身养性的方法包括正确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和合理的休息,以及修炼能量功法,如太极、气功等。

通过养身养性,我们可以保持身心的平衡,提升自身的能量和自律能力,从而减少在交流中的泄露。

最后,心境修持也是道家久交不泄的重要方法之一。

心境修持是指通过调整自己的内在心态和情绪,以提高交流的质量。

在交流中,心境的平和与开放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在交流中心怀不安,情绪波动大,很容易被外界的负面情绪所影响或泄露自己的情感。

因此,通过修炼心境,我们可以培养内在的平静与喜悦,理解和包容他人的观点和情绪,并在交流中保持内心的稳定。

心境修持的方法包括冥想、正念、感激与宽容,以及学会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

通过心境修持,我们可以提升自身的情商和交流能力,从而久交不泄。

综上所述,道家久交不泄的方法主要包括修炼内观、养身养性和心境修持。

通过内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欲望;通过养身养性,我们可以保持身心的平衡;通过心境修持,我们可以提高交流的质量。

这三种方法相辅相成,相互强化,能够帮助我们在交流中保持内心的稳定和自律,从而久交不泄。

道传秘宗---回龙功(炼精化炁保丹兴阳术)

道传秘宗---回龙功(炼精化炁保丹兴阳术)

道传秘宗---回龙功(炼精化炁保丹兴阳术)
自然宗师万籁声大师嫡传于民国奇人刘神仙养生秘法,为道家秘功是为仙传。

此功可谓保丹养生不传之秘,对体弱内损的修养有奇效。

虚弱之体一味施以药饵补品是治标不治本,外有功授良法才可促进体质机能的提高,内使正伤丸得以校正改进病灶的好转,双管齐下标本兼治方可收效神速。

真诀:
保精壮元以养气,固肾起萎以养神;
回精补脑以填髓,养精固气以健肾;
强筋壮骨精气足,贯通脉络气血畅;
精足逆行化气血,守神益气壮阳道;
养生健身之法宝,延年益寿之秘方。

功效:治疗头晕肾亏、筋骨酸痛、体弱耳鸣、精气不足、遗精、早泄等症状有良效,是为养精、固气、健肾、兴阳之神方。

功法:
1、站式:站桩、展臂、虎扑、鹿蹦、打弓、摇臀、快走。

2、坐式:静坐定、摩龙泉、抚丹田、摸龙尾、转乾坤。

3、卧式:揉、捏、托、搓、摇、弹、按、塞、割。

正伤丸:
蛇床子,五味子,兔丝子各为末,炼蜜为丸如梧子,每服三十丸,早晚温酒送下!渐渐丸数可以增加,以效为度。

效后,又间数日一服,可以减少丸数;同时又可以蛇床子等量,煎浓汁薰洗,每晚一次,有效,隔三日洗一次,旬余极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傳班教材「道家養生功法」架構道理郭德孟(轉載自中華崑崙仙宗道功研究會101年會刊)(壹)空氣、炁與煉氣煉氣功夫就是氣功,氣是真氣古字為炁,空氣與炁不同,空氣是用口鼻呼吸的大氣,用肺呼吸由肺部換氣,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氧氣在血液中運輸交換,完成新陳代謝,順暢的呼吸,會讓血液補充足夠的氧氣,以供應身體的使用,保證生命的正常運行。

炁是電磁波,是電能,是浩然正氣通行於身體,可在經絡中測試到。

而煉氣時腦波與經脈系統、心臟脈波產生共振,活化全身細胞。

進一步當體內的電磁波與體外的電磁波發生共振,人體的能和地球的頻率、電磁場,以及宇宙的電層產生相應,就是古人所講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靜坐煉炁就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空氣經由呼吸,真氣經由共振,維持生命的正常運行。

用肺呼吸道家稱後天氣,道家稱真氣為先天氣,由腹式呼吸激發真氣是煉氣功夫,煉氣功夫就是氣功或炁功。

(貳) 道家、佛家靜坐與煉氣靜坐是一種功夫,是坐功,但須身靜、心靜才可靜坐,身心不靜,必生雜念無法靜坐。

雜念來自慾望,修養心性,戒貪、嗔、癡,使心平氣和精神愉快才可靜坐。

道家玄門講坐靜,用吐納、咒語、內視意守、意念導引去除雜念入靜,靜而後定,定能生慧。

佛家空門講坐禪,四大皆空,坐禪用念佛、數息、用眼觀鼻,鼻觀心等方法入靜,進入無我境界,靜而後定,定能生慧。

佛家坐禪道家坐靜殊途同歸,都要求靜坐入靜,進入無我境界時,無雜念,無雜音,渺渺冥冥,是天人合一。

道家玄門靜坐時用吐納、咒語、內視意守、意念導引等方法去除雜念入靜,去除雜念入靜的過程就是煉炁。

道家玄門靜坐先煉炁健身後,求定而生慧。

吐納即是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激發氣感,腹式呼吸法係指吸氣時讓腹部凸起,吐氣時壓縮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

咒語即屬音頻共振,內視意守即“返光內照”,方法是內視意守身體內部穴位、關竅,激發強化體內該點的能量,該點穴位能量會擴大到整條經脈。

為單獨強化腦部的能量,可內視意守於腦部中心,腦下垂體,松果體或四丘體等部位。

意念導引即導氣運行,在人體內部不同穴位關竅,用內視或意念導引由點連成線,由線而面,由面而體來強化人體內部原有的能量輸送的基本系統,在能量輸送的基本系統的路徑上導氣運行,能量輸送的基本系統有經絡系統,骨骼系統,骨髓系統,神經系統,這些能量輸送系統都通達腦部,腦細胞活化不會得老人失智症。

我們可以導氣運行經絡幫助氣血循環,氣行骨骼骨質不疏鬆,氣行骨髓活化造血功能內臟安康,氣行神經思緒清晰身體不酸痛,導氣運行全身就是俗稱大周天,即體內的電磁波全身共振。

本書「道家養生功法」為中華崑崙仙宗道功的普傳功夫,上述修煉功法未列在本書,即在進階修煉課程中。

(參)現代科學的論述與驗證(一) 人體器官的共振及頻率;近年來在血液循環的基礎理論上,中研院物理所王唯工教授,發表了共振的理論。

(1)氣即共振,血液循環的原動力。

我們的心臟和壓力對於循環系統來說,相當於一個加壓站,就像發電機產生血流對動脈系統加壓,主昇動脈像一個變電廠,有升壓並輸送的功能。

主昇動脈彎在動脈弓處,心臟所打出的是衝量,在主昇動脈弓經過一百八十度轉彎之後,動量通過轉換成位能─壓力位能,心臟像是在打鼓,它一擠出來的時候,血就去撞主昇動脈,所以主昇動脈就像打鼓一樣,一敲就開始振動了,這個振動就會沿著血管一直傳下去,能量也一直傳下去。

而這個振動就是我們所謂的氣,壓力波真正產生振動的地方是在主昇動脈上面的位置,也就是膻中穴,心臟雖然是發電機,但是心臟打出來的是流量到了膻中穴這個大彎,才把流量變成壓力波的,這個壓力波就是氣,所有的氣都是從膻中穴的振動發生,心臟與動脈血管、微血管就形成共振狀態血液因共振而輸送,心臟打出很多壓力波具不同的共振頻率的諧波分到不同的經絡跟器官去。

壓力波經共振沿著經絡一直傳到全身,血液循環也沿著血管一直傳到全身,完成體內新陳代謝循環。

(2)人體共有十二條經絡,每一條經絡跟它的器官之間有一個共振關係,而一條經絡就相當於一條動脈帶著一條靜脈,加上許多穴道,都有一個特定的共振頻率,器官是掛在兩條經絡中間的,而每一個器官就負責把經絡跟經絡串連起來,譬如一條腎經一條脾經,腎臟是掛在這兩條經絡中間的。

一條動脈血管有個分叉出來再分成很多細的血管,然後流到靜脈去,中間這微血管網的部位就是穴道。

器官或穴道與動脈因為耦合振動進而產生分頻現象,每個器官就有了自己的共振頻率。

將相同諧波共振之器官歸為一類,則自然得到內臟與經絡關係。

五臟及其經絡各屬一個低頻,所以屬陰;六腑及其經絡,各屬一個高頻,所以屬陽。

而五臟六腑及十二經絡,五臟是心、肝、脾、肺、腎,六腑是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及膽。

這五臟六腑包含了器官及其經絡。

五臟六腑及其組成血管穴道經絡具有不同共振頻率,所以肝經、腎經、脾經、肺經、胃經、膽經、膀胱經、大腸經、三焦經、小腸經、心經之振頻各自不同。

穴道是以一定的距離在經絡中排列,因為微循環特別豐富,所以也成為局部電阻最小的點,這個地點有很多的神經。

一個穴道若是屬於某條經絡,這個穴道的共振頻率也就是這一條經絡的共振頻率,可以測量得到。

穴道是振動的最大點,也就是反節點,而壓到穴道抑制振動,就會抑制大動脈中傳送的壓力波。

內臟是把經絡耦合起來,穴道是小耦合共振腔,要共振腔共振就一定要放鬆,控制穴道的鬆緊彈性,影響振動彈性,也就影響能量的傳送分配。

(3) 神經大部份都是跟著動脈血管在走,距離很近,所以經絡不只與動脈有關,與神經也有關,身體的神經血管經絡的配線,有如機器的配線,將很多條電線一起配成匯流排。

而我們的感覺都是從神經來的,如酸麻脹痛癢等,練氣功「得氣」,是人體對於能量在身體上的感覺,不同於麻痛癢,是如脈動的。

每個內臟與經絡有一個共振頻率,如足少陰腎經與腎是同一個共振頻率,當人靜坐或靜躺著時,身體能放鬆,一切放下,身體的自動控制系統,指示心臟做最好的輸出,那裡虛血循環就會自動去補那裡,如果一直想一個東西,就跟守竅門一樣放不下的時候,就等於大腦皮層某一個部位,一直在工作,就會干擾身上自動控制循環的系統。

(摘取自(氣的樂章)作者/王唯工)(二) 人體的電磁波共振人體的電磁波是能,當體內的電磁波與體外的電磁波發生共振,就能由宇宙的能來補充人體的能,得到舒曼效應。

物理學上所講的舒曼效應,是指我們身體的能場,如果能達到8赫茲或12赫茲,就可以和地球的頻率、電磁場,以及宇宙的電層產生相應,就有辦法達到古人所講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地球磁場與外太空外圍的離子層互為陰陽,電離層的變化都會造成地磁的干擾,電離層有一個大約8赫茲左右的共振頻率,叫舒曼波,它所造成磁場變化會影響人體,這是由一位名叫舒曼的人發現的。

(三) 腦波與氣感-之關係科學實驗量測腦波之振幅與「氣感」之關係(1)一般人活動時,腦中出現30 Hz β波。

(2)練氣時,腦部呈現「α波」,經磁波共振傳導至身體內部,身體內部呈共振態時出現8-13 Hz α波之低頻振波。

(3)身體內部磁波共振後,有能力與天地宇宙的能共振,在這天人合一境界的共振態時,腦中出現低於8 Hz之低頻振波。

(4)靜坐至入靜態後,心中無我無物,渺渺冥冥,昏昏默默,進入天、地、人三才合一,腦波從8 Hz趨近0 Hz。

(四) 科學實驗激發氣感的方法以刺激法導引氣感之產生的快速思想法或閃光刺激法因此我們設計使用外在刺激的方法(如閃光)及內在刺激方法(如快速的思想)去激發氣感。

實驗發現在每次成功的練氣過程中,不論用閃光或思想,均能瞬間大幅增強α波之主峰振幅,並在5分鐘內即引出「氣感」。

而氣感之出現,也可以由腦波副峰振幅之突然而氣感之出現,也可以由腦波副峰振幅之突然增強而證實。

因此而增強8-13 Hz α波的方法,可用8-13 Hz之外在信號來刺激人的視覺、聽覺或觸覺,當信號送入腦部時可與腦之α波達到共振而增強。

例如:(1)用發光二極體發8-13 Hz之光刺激雙眼。

(2)用電子電路方式產生耳朵可以聽見之聲音(頻率從100 Hz到10 kHz),再加以8-13 Hz之調變後送入耳朵,刺激聽覺。

(3)製作電子放大器,將8-13 Hz之信號經放大後送入低音喇叭,放出聲波,直接刺激觸覺,經神經回饋到腦產生共振。

(4)甚至可以經由內在之刺激如快速之思想來激發共振。

(以上摘取自國立台灣大學工程學刊第四十六期作者/李嗣涔)(五)醫學對腹式呼吸之論述(1)胸式呼吸與腹式呼吸的功能差異?一般人大都只用胸式呼吸,胸式呼吸時,吸氣時胸腔上下起伏,空氣大多進入肺臟的上半部,呼吸程度較淺,空氣不易深入肺葉下端,只使用到肺泡壁面積約70平方米的1/3。

如果運用腹式呼吸法進行呼吸,肺就能夠完全被使用。

腹式呼吸能夠讓體內充分取氣,同時攝取足夠的氧氣。

腹式呼吸攝取的氧氣約男3500毫升/女2500毫升,約為胸式呼吸八倍,如此一來,既可淨化血液,更能促進腦細胞活性化,由此可見,正確的呼吸對人健康之重要性,故腹式呼吸應為人們所使用及學習。

意識之下既緩且深的呼吸法是造就α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腹式呼吸法可使腦波維持在12赫茲以下,就大腦生理而言,就是α波最容易出現的時候,同時它能增進腦內啡的分泌,有助於創造力的開發。

氣功狀態的共振波是α波,腹式呼吸是煉炁的基本。

詳細如文末附件(腹式呼吸)(2)腹式呼吸在醫療方面的具體好處?(2-1)會增加腹壓,按摩內臟,增加腸蠕動,使腹腔血液流暢分布,並加強體內毒素的排除。

(2-2)使得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負責興奮功能)活動慢慢被壓抑,同時副交感神經的功能(放鬆作用)逐漸地加強,所以有放鬆身心的良好作用,對於恐慌發作與焦慮有很好的預防功效。

(2-3)持續練習一段時間後,還可以治療疲勞、免疫力失調、腰酸背痛,對於便秘、大腸激躁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潰瘍、壓力性頭痛等身心症皆有很大的幫忙。

(肆)本書「道家養生功法」道理解析:道家靜坐練氣是練炁、煉真氣、身體磁場本來微弱,經過靜坐煉氣排除體內的電阻,強化身體磁場,把身體內在的、消失潛藏的電能再激發放大出來。

在人體內部由點而線,由線而面,由面而體來強化人體內部原有的能量輸送的基本系統。

道家玄門練氣先從胎元及六神竅靈台,玄關,心竅,腎竅,仙骨,陰蹻修煉六神(靈,性,神,意,魄,魂),由人體關竅開始修煉,先激發氣感強化點的能量,再以音頻或意念導引連點成線,找回人體內部能量輸送路線,在能量輸送的基本系統的路徑上導氣運行,然後修煉人體感應能量,吸收能量,養氣與溶化能量的功能。

以下依強化身體磁場順序方法,分別說明(一) 激發氣感(二)導氣運行(三)養氣與溶化,驗證本書是合乎科學醫理的道家煉炁功法。

(一)激發氣感:(1)靜坐由點開始修煉,激發放大點的能量及敏感度,由胎元及六神竅開始。

靜坐目的在修煉先天氣,是修煉胎息,就是為歸根找本,找回先天呼吸,靜坐修煉胎息後,靈臺部位又會開始振動如同小嬰兒一般,就是找回先天呼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