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线索,理解文章内涵。

2、启发引导,深入文本,多元解读。

3、体会作者的情感,树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重点:

结合托物言志,体会“绿”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囚”,这是一个会意字,据形推义,一个人被束缚,是为囚。囚的形象多见于电视剧中那些穿着囚衣,戴着枷锁,坐着囚车......的人。但是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囚”的却不是一个人,而是“绿”。

二、新知学习

(一)文本梳理,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尽量用原文作答):

1、“囚”的绿是什么?

2、为何“囚”?

3、怎样“囚”?

4、“囚”后如何?

明确:

1、第四段:圆窗外面的一枝常春藤。

2、第八段: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喜欢、爱

直接抒发喜欢之情的句子:

◎第五段:我怀念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第六段: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第七段: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3、第八段: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4、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绿,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第九段: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第十段: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第十一段: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的心中生长了。)

齐读以上三句话。

(二)深入研读

◎思考:最终到底有没有“囚”住这抹绿?阅读9-11段,思考为什么。

明确:没有。“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质疑:怎样理解绿的枯萎?)

分析文本关键语句,从“绿”的变化揣摩“绿”的象征含义。

1、“它依旧伸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

三个“依旧”写出了常春藤对自己被囚之事浑然不觉,依然像往日一样尽情生长,蓬勃旺盛(板书)的生命力,这是常春藤当时的真实状态,作者说,“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但是,作为读者的我们真的感受到这种欢喜了吗?还是莫名的感伤?悲壮?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为何会感伤。

常春藤此时的命运已经被逼进绝路,但它却浑然不知地生长,这就好像旁观者明知我们的努力和奋斗是无望的,而我们却依然执着地坚持着,很有点像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但也正是这种无望中的坚守,真正地诠释了生命的顽强。因为有些时候,生命价值的体现不一定在于一个圆满的结果,而是奋斗的过程(如田径场上的跑步)。

再接着看这抹被囚的绿,“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也许这时它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却依然不变方向,不改初衷,全部身心都在做着顽强不屈的抗争。直到青苍变成柔绿,变成嫩黄;直到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它渐渐枯萎了,却让人感受到了无比的倔强与坚贞(板书)。

回首人类社会前行的历史,许多生命的个体像这枝常春藤一样在黑暗中在逆境中作无望的抗争,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刺客荆轲,如“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刘和珍。这种抗争是生命的本能,却总令人肃然起敬。这就是生命最终的价值和意义。

小结:回顾板书

分析到这里,这抹绿还是普通的绿吗?它已经被赋予了更多深刻的含义。

它是美丽的、蓬勃的,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它是葱茏的爱和幸福,它是猗郁的年华。

同时,它更是倔强的、坚贞的,即使被囚,也不改初衷;即使枯萎,也抗争到底。

一抹常春藤,折射一种坚贞不屈的精神,这是什么手法?

象征: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比如梅兰竹菊。

托物言志亦可,就是借着这层象征义来表达主观思想感情,侧重“志”。

那么再回头看看刚才的问题:真的囚住了吗?囚不住。

(板书)囚不住的生命,摧不垮的精神。

(多媒体展示)这不是一抹普通的绿,它的蓬勃是生命的展示,它的枯萎亦是最后的抗争。心若向阳,无畏悲伤,更无惧何方。囚不住,不是因为作者最终无奈的放手,而是因为生命中有些东西根本是无法囚住的,比如对自由的向往,对阳光的渴望,比如希望,比如信仰。

接着看文章最后的三段,我们还能从中捕捉到什么信息呢?时代背景。

补充1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一年之后。当时,北平沦陷,作者移居上海。

补充2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肃认真的老实人。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

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杀害。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府,他回答不赞成。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

◎思考:本文托物言志,作者借“囚绿”这件事抒何心声?现实意义何在?

明确:借“这抹绿”来再现当时国人的处境;

借“这抹绿”来表达生命不屈的抗争;

借“这抹绿”来坚信个人乃至民族春天的到来。

三、拓展延伸

走出课文,走进人生,我们会发现,芸芸众生中,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抹绿。春光明媚时,我们向阳而生;暴雨袭来时,我们浴水而长。野火烧不尽的绿,春风吹又生的心。现实中,亦有很多无形的囚笼,如贫穷,如疾病,试图锁住我们的脚步,禁锢我们的心灵,但更有一些顽强的生命,敢于冲出囚笼,挣脱束缚,坚定地抒写着生命的执着和坚韧。你能说出一二吗?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1934年始赴美学习,1950年开始争取回国。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因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但他依然不屈不挠地斗争,历经五年终于回到了祖国。

古人: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课堂总结:一篇《囚绿记》,一曲生命的赞歌。一篇好的文章,它所馈赠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情感的丰富,心灵的升华。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人生路上,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带着这份感动和执着,走好每一段旅途。

四、牛刀小试

为我们生命中那些敢于冲出人生囚笼,挣脱生命束缚的英雄们写几句相送的话吧。可以是近在身边的父母,可以是远在天边的偶像,也可以,是我们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