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及温室效应读书报告
温室气体排放

• IPCC 对全球 N2O 总量的评估表明,来自于土壤源(包括农业土壤与
• 其次,森林系统向农田和牧场的转变过程对 N2O 排放通量有重要影
温室气体的环境效应
一般来说,在自然状态下,地球的温度基本上是保持不变的,保持着 自身的平衡。在自然过程中,大气温度是变化的,有的时间段温度高, 有的时间段温度低,冷暖变化的时间尺度变化很大,可以从几年到万 年以上。至于人类活动对于全球范围的温度造成的显著影响,则是近 一百多年的事。 全球年平均温度变化有两个趋势: 其一是短时期的冷暖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界过程的影响; 其二是一百多年来的温度上升趋势,人们多归结为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活动主要是改变了大气中原有的组分,或者增加了一些新的组分, 从而对气候造成影响
引言
摘要
• 要想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治理好污染,就要研究其机理,要想控制好
温室气体,就要了解温室气体的源和汇。
• 随着关注度的提高,研究调查的深入,发现温室气体的确在地球上有
着自调能力,但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打破了它的机制,原先温室气 体的汇变成温室气体的源,温室气体处于逐渐累积的过程,温室气体 的处理也迫在眉睫
• 水蒸气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但与二氧化
•
地球系统的自然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维持在 适宜人类生存的范围内。但研究表明:1906~ 2005 年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增加了约 0.74℃, 引发了海平面升高、冰川融化等一系列后果。 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是地球大气中三种重 要的温室气体,其中 CO2 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占 所有温室气体的 60%; 尽管与 CO2 相比, CH4 和 N2O 只是大气中的 两种痕量气体,但是百年尺度内,大气 CH4 和 N2O 的增温潜能分别是CO2的 25 倍和298 倍, CH4 和 N2O 在大气中的滞留时间分别长达 8.4 年和 114 年,因此, CH4和 N2O所产生的温室 效应也不容忽视。
温室气体排放报告

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温室气体排放一直是全球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地球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倡导。
首先,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活动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
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形成“温室效应”,加剧了地球表面的气温升高,引发了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威胁。
其次,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深远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干旱、洪涝、飓风等自然灾害加剧,给农业、水资源和人类居住地带带来极大影响。
同时,极端气候事件也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现象,使贫困地区的人们更加脆弱。
再次,为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各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加强工业和交通排放标准等。
此外,国际社会也积极开展了碳交易、减排协议等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最后,我们应当意识到,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采取更加有力的行动,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综上所述,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日益凸显,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采取更加有力的行动,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希望本报告能够引起各界对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重视,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温室气体排放报告

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温室气体排放一直是全球环境问题的焦点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包括能源生产和消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以及城市垃圾处理等。
其中,能源生产和消费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所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
工业生产中的生产过程排放的氟利昂、三氟甲烷等气体也对温室效应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交通运输尾气排放、农业活动中的甲烷排放以及城市垃圾填埋和焚烧产生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
其次,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导致了地球气候的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飓风等,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构成了严峻挑战。
针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各国政府应加强立法和监管,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
其次,工业企业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此外,交通运输部门应推广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和技术,减少尾气排放。
农业部门应推动科学种植和畜牧业生产,减少甲烷排放。
城市垃圾处理部门应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总之,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是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希望本报告能够引起各界的重视,促进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解决。
关于温室效应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温室效应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某些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增加会导致地球的表面温度上升的现象。
人类活动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温室效应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温室效应的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温室效应的原理、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将介绍温室效应的原理。
温室效应的原理是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并将部分辐射能量重新辐射到地球表面。
这种重新辐射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形成类似于温室一样的效应。
温室气体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强,进而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
其次,我们将讨论温室效应的影响因素。
温室效应的增强主要受到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影响。
工业发展、能源消耗、交通运输以及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加速了温室效应的发展。
另外,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太阳辐射和植被变化等也会对温室效应产生一定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温室效应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一系列问题。
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将受到温室效应带来的挑战。
例如,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物种灭绝、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等,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
最后,我们将介绍温室效应的应对措施。
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被广泛认为是最有效的应对措施之一。
通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改善能源效率、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等措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科学家还在研究和开发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创新方法来应对温室效应的挑战。
综上所述,温室效应是一个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挑战。
通过对温室效应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原理和影响因素,为应对温室效应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希望本报告能够增加人们对温室效应问题的关注,促进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篇一:研究性学习温室效应原因与防治温室效应原因与防治开题报告: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研究过程: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气温的升高,也出现了许多异常的天气现象。
如:20XX 年从1月10日开始,一场持续近1个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了中国南方十九个省区市,其影响范围之广、所造成的灾害之重为历史罕见,属五十年一遇,部分地区为百年一遇。
此次灾害天气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受拉尼娜极端气候影响所致。
此外,温室效应造成的危害就连南极洲也不能幸免于难。
由于大气和海水温度的升高,南极洲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
如果这种现象加剧,将会造成海平面显著上升。
这些冰川正在以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时两倍的速度消融,每年融化的体积为250立方千米,比它们的年积雪量还高60%。
这些冰川消融成水,每年会造成海平面上升0.2毫米。
结题报告:应该指出,大气中少量温室气体的存在和恰到好处的温室效应,对人类是有益的。
要是没有温室气体,近地层平均气温要比现在下降33℃,地球会变成一个寒冷的星球。
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城市增多、森林砍伐等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显著增加,导致天气频繁发生,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对此各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注,许多国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
只有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才能逐步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使气候走上正常变化的轨道。
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

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一种物理现象,即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发出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氧气等)导致地球上的温度升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温室效应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吸引了全球的研究人员的关注。
本文将分析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引用专家的观点,以探讨温室效应的问题。
一、温室效应的机制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太阳辐射、再辐射到地面的过程而产生的。
太阳辐射中的大部分被地球反射,但是一小部分被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并重新发射向空间,这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然而,如果温室气体的浓度过高,吸收的辐射量也会增加,致使地球表面温度持续升高。
二、温室气体的类型和来源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气、氮气等,它们的来源有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
自然过程主要指生物和地球化学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包括植物腐烂、沼气发酵、火山爆发等。
但是目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升高。
例如,工业过程中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每年都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
三、温室效应引起的影响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气候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例如:1.极端气候事件:全球各地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暴风、热浪和干旱等。
这些灾害性天气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存。
2.海平面上升:温室效应引起的海洋温度升高导致海水膨胀,再加上冰川及冻土融化,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海平面上升不仅对海岸线和沿海地带的生态系统造成威胁,而且还会对人类居住的沿海城市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3.生态平衡破坏:全球气候变化会使得许多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负面影响,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四、最新研究成果近年来,国内外的科学家针对温室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1.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据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秘书处的数据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8年达到新高,为41.5亿吨,比2017年增加了2.7%。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
温室效应是一个自然现象,它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得以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加强,进而引发气候变化问题,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最新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例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在过去200年里持续上升,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根据国际气候变化专家的预测,如果继续保持该趋势,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超过2℃以上,这将对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如食品安全、水资源、森林资源等方面。
除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变暖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以及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等影响,并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不断加强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
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制定在巴黎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通过全球共同努力,限制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在2℃以内,尽可能将上升幅度降到1.5℃以下。
然而,气候变化问题仍然十分复杂,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参与,协同推进解决方案。
对此,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清洁能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提供良好的环境。
温室效应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温室效应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标题:温室效应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温室效应及其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通过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地球表面温度变化、气候模型的应用以及各种可能的应对措施进行综合分析,本报告提供了对温室效应的深入理解和解决方案的建议。
引言: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温室气体吸收并再辐射回地球表面的能量所导致的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现象。
随着工业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温室效应加剧,并对气候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方法:本研究使用了大量的气象数据、观测数据和气候模型来探讨温室效应的影响。
通过对过去几十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之间的相关性。
此外,我们还使用全球气候模型来研究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的气候变化和预测。
结果:研究表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过去几十年来,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导致了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进一步引发了气候变化,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和海平面上升等。
讨论:对于温室效应的应对,本报告提出了以下建议: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使用清洁能源、改善工业排放和加强能源效率等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2.增加碳汇:通过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系统等方法增加大气中的碳汇,以吸收和储存温室气体。
3.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合作,制定并遵守国际环保标准,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结论:温室效应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碳汇,并加强国际合作,我们有望减缓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变化,并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
关键词: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地球气候变化,应对措施,气候模型。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研究报告_完整版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研究报告_完整版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研究报告(一)概论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天然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
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乱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
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渐缩小,降水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条件,破坏了二氧化碳生成与转化的动态平衡,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长,就使地球气温发生了改变。
但是有乐观派科学家声称,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不及火山等地质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他们认为,最近地球处于活跃状态,诸如喀拉喀托火山和圣海伦斯火山接连大爆发就是例证。
地球正在把它腹内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
所以温室效应并不全是人类的过错。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无法解释工业革命之后二氧化碳含量的直线上升,难道全是火山喷出的吗,在空气中,氮和氧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它们都可以透过可见光与红外辐射。
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过红外辐射。
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
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会比目前降低20 。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就会使地球仿佛捂在一口锅里,温度逐渐升高,就形成“温室效应”。
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阻碍doc

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的产生与阻碍
篇一:温室效应的研究性学习篇二:关于全世界气候变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关于全世界气候变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初一(7)班组长:邱恒志小组成员: 林润康 于颖 区健瑜蔡权星 李沃霖前言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超快的生咱们的世界每分每秒都在转变,人类对科学的期望和追求为自身带来许多宝贵的回报。可是当咱们正跨着大步向前走时,却伴随着对大自然贪婪的,毫无控制的掠夺,而且规模庞大让人无法想象,在咱们呼吸的刹时,或许就有许多大树倒下,在咱们转头之间,或许就有一条河流干枯,在太阳西下后,或许就有一个物种灭绝??这一切都给大自然造成了无可弥补的创伤,从而致使了一系列恐怖的后果,其中最为明显之一的,是全世界气候变暖。调查流程:一、 问题的提出二、 研究方式
概念:指全世界的平均气温慢慢升高的现象。其缘故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气候转变周期、温室效应等。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地学(二级学科)上网:大体资料:全世界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刻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若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目前世界范围内以为要紧缘故极可能是由于温室气体(代表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量造成。近100连年来,全世界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四次波动,总的看气温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世界气温明显上升。全世界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犹如一个庞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必然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咱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爱惜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能够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
关于温室效应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温室效应研究性学习报告温室效应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地球温度上升,从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并解决温室效应带来的挑战,本报告将对温室效应的原理、影响和应对措施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温室效应是地球上一种自然现象。
类似于温室内热量无法迅速散发出去,地球上的温室气体也会阻碍地球热量向外散发,从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它们会吸收太阳辐射并将部分热量传递回地球表面,造成地球温度升高。
其次,温室效应对地球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温度升高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
其次,温室效应还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损失,许多物种面临生境丧失和灭绝的威胁。
此外,温室效应还对农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降雨模式的变化可能导致农作物收成减少和荒漠化等问题。
面对温室效应带来的挑战,全球各国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降低温室效应。
各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其次,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具有低排放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可以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公众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并倡导环保意识。
然而,要解决温室效应带来的问题,仅仅依靠国家或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每个人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做出贡献。
作为个体,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例如,减少驾车出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共享出行方式;节约用水和用电,减少浪费;推广垃圾分类和再生利用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和环保组织,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温室效应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解决。
本报告通过研究温室效应的原理、影响和应对措施,强调了各级政府、国际组织和个人责任的重要性。
温室气体排放报告

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温室气体排放一直是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温室气体排放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将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来源。
工业生产中的燃烧和化学反应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交通运输中的汽车尾气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而能源消耗则直接导致了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这些温室气体排放不仅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影响生态平衡。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它们具有较长的大气停留时间,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表面的热量,形成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地球的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飓风等。
同时,温室气体排放还会导致大气污染,影响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针对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首先,应该加强对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监管,推动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绿色化改造,减少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
其次,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应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认识,促进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挑战。
温室气体排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解决。
各国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温室气体排放的减排目标和措施,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温室气体排放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们应该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监管和管理,推动绿色生产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发展,共同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努力。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探讨了温室效应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我们首先介绍了温室效应的定义和原理,然后讨论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增温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分析了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如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等。
最后,我们讨论了应对温室效应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1. 引言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阻止部分地球表面辐射逃逸到外太空,从而导致地表温度上升的现象。
主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
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工业化和人类活动的推动下逐渐增加,加剧了温室效应的程度。
2. 温室气体排放与增温人类活动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
工业生产、能源生产和运输等过程中使用的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中产生的甲烷排放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此外,森林砍伐和土地利用变化也导致了温室气体的释放。
这些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
3. 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温室效应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化。
气候变暖是温室效应的最明显体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持续上升。
此外,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和飓风也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
这些变化对生态系统、农业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应对温室效应的挑战应对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难题。
首先,意识到温室效应的严重性和紧急性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许多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仍较为模糊,缺乏足够的行动意愿。
其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和协调。
国际社会需要达成共识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此外,替代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也是应对挑战的重要方面。
5. 可能的解决方案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太阳能和风能。
这些能源来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
其次,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
通过使用更高效的设备和技术,可以降低能源需求。
此外,改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方式,减少甲烷的排放也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

关于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过,夏天越来越热,冬天也不像以前那么冷了。
这可不是老天爷在闹脾气,而是“温室效应”这个小捣蛋鬼在捣乱呢!先来说说啥是温室效应。
您可以把地球想象成一个超级大的温室。
太阳光就像热情的访客,直直地照进来。
一部分阳光被地面吸收,让地球变得暖和。
可问题来了,地面反射出去的热量,却被大气中的一些气体,像二氧化碳、甲烷等等给拦住了,出不去。
这就好像给地球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让地球越来越热,这就是温室效应。
就拿我前段时间的一次经历来说吧。
那天我去公园散步,明明是四月天,却热得跟往年的六月似的。
公园里的花花草草也好像有点“不知所措”,本该循序渐进开放的花朵,都挤在了一块儿争奇斗艳。
我和旁边浇花的园丁大爷聊起来,大爷一边擦着汗一边说:“今年这天儿啊,太反常了,我种了这么多年的花,都有点摸不准它们的花期啦!”可不是嘛,这都是温室效应搞的鬼。
温室效应带来的麻烦可不少。
海平面上升就是其中一个大问题。
随着温度升高,两极的冰川和冰盖开始融化,大量的水涌入海洋,海平面也就慢慢上升了。
您想想,那些美丽的沿海城市,可能会被海水一点点“吞噬”,多可怕呀!而且,气候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有时候长时间不下雨,土地干裂,农作物缺水没法生长;有时候又连着下暴雨,引发洪涝灾害。
这就好比老天爷的“心情”变得捉摸不定,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咱们人类可就遭殃啦。
再说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好多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都被打乱了。
比如一些候鸟,它们迁徙是根据气候来的,可现在气候乱了套,它们都不知道该啥时候出发,往哪儿去了。
还有一些依赖特定温度和环境的动物,可能会因为栖息地的改变而面临灭绝的危险。
那这温室效应是咋来的呢?咱们人类的活动“贡献”可不小。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像是煤炭、石油、天然气,会释放出好多二氧化碳。
还有砍伐森林,树木少了,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也就下降了。
另外,工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活动,也会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
要应对温室效应,咱们也不是没办法。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研究报告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的研究报告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太阳辐射,部分地反射回地球表面,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这些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碳化物等。
温室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工业生产、能源消耗、交通运输等活动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
此外,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变化也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这些温室气体积累在大气层中,吸收并重新辐射地球表面的热量,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温室效应的影响十分广泛。
首先,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气温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更频繁的热浪、干旱、暴雨等,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其次,温室效应还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冰川融化不仅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还会导致海岸城市面临洪水威胁。
此外,海平面上升还会淹没一些低洼地区,并引发更多的自然灾害。
温室效应还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导致物种灭绝加速。
最后,温室效应还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影响农业产量、能源供应和水资源可用性等。
为了应对温室效应带来的影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巴黎协定》,旨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限制全球气温上升在2摄氏度以内。
此外,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效、促进可持续农业等也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课题研究报告范文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本报告主要研究了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影响以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潜在威胁。
通过分析温室气体的来源、大气中的温室效应机制以及温室效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温室效应的策略和措施。
一、引言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等)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和辐射过程,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人们对温室效应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探讨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影响以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潜在威胁,为应对温室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二、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1. 自然原因:地球大气层中本身就存在一定量的温室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它们可以吸收和辐射太阳辐射能,形成自然温室效应。
此外,地球自身的辐射能平衡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温室效应。
2.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
工业化进程加速,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此外,农业、交通、建筑业等领域也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
三、温室效应的影响1. 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2. 生态环境恶化:温室效应加剧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失衡。
例如,珊瑚礁受到酸化、热浪等威胁,极地熊等珍稀物种面临生存困境。
3. 人类健康风险:温室效应加剧导致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粮食安全、空气质量等方面,进而影响人类健康。
例如,热浪、干旱、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疾病传播等问题。
四、应对温室效应的策略和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等手段,减少化石燃料燃烧,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温室效应研究报告

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
低温室气体排放。
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生态 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 使用,降低甲烷等温室气
体的排放。
气温上升:预计 未来几十年全球 气温将继续上升, 导致极端天气事 件频繁发生。
海平面上升:由 于冰川融化,海 平面可能会上升, 对沿海城市造成 威胁。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气候变化可能导 致物种灭绝和生 态系统崩溃,从 而影响生物多样 性。
农业生产受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导 致干旱、洪涝等 极端天气事件, 对农业生产造成 影响。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各国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鼓励各国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以替代化石燃料。 提高能源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建立全球合作机制:推动各国政府、企业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共同制定应对温室 效应的国际政策
分享各国应对温室 效应的技术和经验
加强国际间的科研 合作,共同研发更 高效的减排技术
推动国际间的碳交 易市场,促进各国 共同参与减排行动
未来展望
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 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利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依
赖。
碳捕获和储存技术:通过 技术手段将排放到大气中 的二氧化碳捕获并储存起 来,降低温室气体浓度。
感谢您的观看
海平面上升威胁人类生活和经 济发展。
海平面上升 生物多样性减少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农业产量受到威胁
气候变化导致动植物栖息地的丧失和迁移 海洋酸化影响珊瑚礁和海洋生态系统 极端气候事件增加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和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物种灭绝风险的增加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 天气事件增多,影
温室效应的研究心得体会

温室效应的研究心得体会
作为一位专业研究生,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主要关注了有
关温室效应的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了很多有关温室
效应的新知识,同时也对温室效应给我们带来的环境影响有了更
深刻的理解。
首先,通过我对温室效应的研究,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全球
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
通过气象观测数据,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一直
呈上升趋势,其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占据了一个很大的原因。
其次,我还了解到了,温室气体在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下会发
生变化。
比如,如果我们完全不对排放温室气体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最终可能会导致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不断增加。
这对于
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再次,就是我对于温室效应对气候带来的变化的认识。
随着全
球气温的上升,全球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气候变化对于大量
的生态系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比如,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的融
冰现象越来越明显,这会对海平面产生很大的影响。
全球气候的
变化也会对一些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于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总结来说,通过我的研究,我意识到温室效应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生态问题。
保持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的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通过大力的科研和普及科学知识的方式,引导全世界人民关注环境保护,从而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
我希望我的这份报告能够引起大众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并且为大家带来一些新的知识和理解。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研究性报告(优秀范文5篇)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研究性报告(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研究性报告面对当前世界上的一个严重问题————温室效应,我们对其产生和影响作出了研究。
产生: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影响: 1)气候转变:‘全球变暖’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
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
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2)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3)海平面上升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4)4)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5)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经济的影响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范围以内,其中大部份住在海港附近的城市区域.所以,海平面的显著上升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例如:加速沿岸沙滩被海水的冲蚀、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地方.ii)农业的影响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可会影响大气环流,继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由于未能清楚了解‘全球变暖’对各地区性气候的影响,以致对植物生态所产生的转变亦未能确定.iii)海洋生态的影响沿岸沼泽地区消失肯定会令鱼类,尤其是贝壳类的数量减少.河口水质变咸可会减少淡水鱼的品种数目,相反该地区海洋鱼类的品种也可能相对增多.至于整体海洋生态所受的影响仍未能清楚知道.iv)水循环的影响全球降雨量可能会增加.但是,地区性降雨量的改变则仍未知道.某些地区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区的雨量可能会减少.此外,温度的提高会增加水份的蒸发,这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带来压力.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但是,温室效应也并非全是坏事.因为最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增温最大,因而农业区将向极地大幅度推进.CO2增加也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而直接提高有机物产量.结论:温室效应寂静发展成为全人类需要解决的严重问题,甚至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
温室气体排放及温室效应读书报告

温室气体排放及温室效应读书报告一、全球气候变化过去100年来,地球正在经历着一次显著的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其变化的速度与强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成为当今影响最为深远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从全球平均气温和海温升高,大范围积雪和冰川融化,以及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观测事实,可以看出地球气候系统变暖的趋势明显。
1、地表温度变化1000年至2100年地表温度变化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2010:气候变化与发展》中给出了1000-2100年全球温度变化曲线,从中可看出工业革命之前的1000年里,全球气候基本无太大变化,但自1750年全球气温开始上升,到目前为止增幅超过1℃,在未来100年里有可能进一步上升2-5℃。
近百年气候变化由自然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共同造成,而近50年的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所导致,尽管对此尚有争论,但总体上在科学界已达成共识。
随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关于气候变化成因的认识逐步深化,“最近50年的气候变化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结论可信度逐渐提高。
IPCC的第三次评估报告(2001年)指出,新的、更强的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增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66%以上的可能性);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年)也显示,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90%以上的可能性)。
地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但地质年代的气候变化总体是缓慢的,而现代气候变化则是快速的,比地质年代的气候变化速率要快1000—10000倍,变化速度是空前的。
气候变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影响到整个人类在21世纪的基本生存,且其影响还将越来越大。
2、陆地温度变化上:1979-2005年地球地表温度(左)和卫星观测的对流层温(右)的线性趋势下:全球平均气温及对应的线性拟和图中的下图显示的是综合了陆地和海洋的全球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从这个图可以看到,在19世纪后半期一直到1910年代,全球表面气温有上下0.2-0.3摄氏度的波动,但是整体变化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室气体排放及温室效应读书报告一、全球气候变化过去100年来,地球正在经历着一次显著的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其变化的速度与强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成为当今影响最为深远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从全球平均气温和海温升高,大范围积雪和冰川融化,以及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的观测事实,可以看出地球气候系统变暖的趋势明显。
1、地表温度变化1000年至2100年地表温度变化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2010:气候变化与发展》中给出了1000-2100年全球温度变化曲线,从中可看出工业革命之前的1000年里,全球气候基本无太大变化,但自1750年全球气温开始上升,到目前为止增幅超过1℃,在未来100年里有可能进一步上升2-5℃。
近百年气候变化由自然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共同造成,而近50年的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所导致,尽管对此尚有争论,但总体上在科学界已达成共识。
随着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关于气候变化成因的认识逐步深化,“最近50年的气候变化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结论可信度逐渐提高。
IPCC的第三次评估报告(2001年)指出,新的、更强的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增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66%以上的可能性);IPCC的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年)也显示,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90%以上的可能性)。
地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但地质年代的气候变化总体是缓慢的,而现代气候变化则是快速的,比地质年代的气候变化速率要快1000—10000倍,变化速度是空前的。
气候变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影响到整个人类在21世纪的基本生存,且其影响还将越来越大。
2、陆地温度变化上:1979-2005年地球地表温度(左)和卫星观测的对流层温(右)的线性趋势下:全球平均气温及对应的线性拟和图中的下图显示的是综合了陆地和海洋的全球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从这个图可以看到,在19世纪后半期一直到1910年代,全球表面气温有上下0.2-0.3摄氏度的波动,但是整体变化不大。
很难说有什么趋势。
这里面有几个点超出正常范围不少,有可能是实际存在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当时测量站点的覆盖面太低造成的。
从1910年代开始,到1940年左右,全球温度有一个持续的上升过程,温升幅度达到了0.35摄氏度。
最近的一次温升,就是从1970年代开始,至少持续到2005年,温升幅度已经达到了0.55摄氏度。
由于从1980年代开始全球测量温度的站点数量众多,连续性系统性都已经很完善,这一段数据的可靠性是很高的,或者说,观测到的从1970年代开始的这一次大幅度温升过程,是非常可靠、明显的。
3、海洋温度变化在全球范围内,不仅仅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有这个逐渐加快的趋势,陆地和海洋都可以观察到这个变化趋势。
几组浅层海水温度历史变化数据4、高空温度变化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趋势有了,高空如何呢?在对流层,也可以观察到一个每10年0.12-0.19摄氏度的变暖率。
对于平流层,则观察到了一个每10年0.3-0.6摄氏度的变冷,不过最近的十年变冷率在下降。
由于数据相对少很多,对于平流层的变冷有可能高估了。
不同高度大气温度趋势从上到下:平流层底部,对流层中上,对流层底部,地表5、天气极端事件天气极端事件的频率或强度已发生了如下变化:(1)大部分陆地的冷昼、冷夜和霜冻的发生和频率很可能减小,而热昼、热夜和热浪的发生频率已经增加。
(2)大部分地区的强降水事件(或强降水占总降雨的比例)发生频率可能有所上升。
(3)自从1975年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极端高海平面事件可能已增加。
全球变暖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6、气候变暖的影响最新研究显示,与工业化前期时代平均气温水平相比,如果全球平均温度升高超过2摄氏度或更多,将会产生危险得不可逆转的影响,主要包括水资源、粮食安全、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系统影响等方面。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担心温室效应将会导致生男比例上升。
二、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1、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层使地球变暖的效应。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说明图地球表面的大气由于对表面的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所以大气层如同覆盖玻璃的温室一样,可以透过大气短波辐射,吸收热能,并阻挡了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让能多红外线辐射被折返到地面上。
如果地球上不存在大气,那么根据能量平衡方程式:)1(4S e T A -=σ式中,σ是Stefan-Boltzman 常数,5.67×10-8W/m 2·K 4;S 是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通量,W/m2;A是地球平均反射率,约为0.3。
由公式计算出地球的有效辐射温度255K(-18℃)。
而实际地标温度是15℃,相差33℃,其原因就是由于地球大气的存在。
温室效应使得地球在被太阳照射时温度不会急剧升高,不受太阳照射时温度不会急剧下降。
但因为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成分增加,便会促使地球的总体温度上升。
近年来引人关注的全球气温反常的快速攀升,主要是认为作用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急剧上升导致的。
近年来引起人关注的全球气温反常的快速攀升,主要是认为作用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急剧上升所致的。
2、温室气体广义的角度,能产生温室效应的大气成分称为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
狭义下的温室气体,主要指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京都议定书》附件A给出了如下6种: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合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
主要温室气体的特征3、辐射强迫“辐射强迫”是指对地球气候系统辐射能量平衡的外来辐射扰动,主要用来描述辐射扰动对气候系统影响程度的大小。
外来扰动可以是具有辐射活性的物质(如CO2、气溶胶等)浓度长期改变;可以是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得长期变化;也可以是其他可影响辐射能量吸收因素的长期改变,如地面反射率的改变。
辐射手指的不平衡可促使气候参数发生变化,最终使气候系统达到新的平衡。
正的辐射强迫会使地球表面和底层大气变暖,而负的辐射强迫使它们变冷。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将降低地球表面到太空的辐射效率,是一种正的辐射强迫。
它导致了底层大气和地表增温。
人类活动导致四种长生命周期温室气体的排放:CO2、CH4、N2O和卤代烃。
当排放大于清除过程时,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则增加。
寿命长的温室气体有足够时间进行充分混合,从而在对流层中达到均匀分布;而寿命短的温室气体在对流层中分布则不均匀。
从工业革命前到现在,所有充分混合的温室气体引起的辐射强迫大约为2.64W·m-2,其中CO2为1.66W·m-2,CH4为W·m-2,N2O为0.16W·m-2,位居温室气体前三位,可见在充分混合的温室气体中,CO2、CH4、N2O是影响气候变化最重要的三种温室气体。
4、人为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人类活动排放/吸收温室气体的主要领域有:能源、交通运输、建筑、工业、农业、林业、废弃物管理等。
1970~2004年,《京都议定书》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了大约70%(从28.7亿吨增至400亿吨CO2当量),仅在1990~2004年就大约增长了24%,其中CO2是最大的排放源,已增长了大约80%。
CO2的增长主要是电力、交通、建筑物取暖和制冷、生产水泥和其他产品使用化石燃料的结果。
土地利用变化及人为毁林释放出CO2,并减少碳汇。
1970~2004年,CO2的排放量从210×108t增加到308×108t,增加了大约80%,在2004年已占到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7%。
CO2在最近一个十年期当量排放的增加速率(每年9.2×108tCO2-eq)比以前每个十年期的排放速率(每年4.3×108tCO2-eq)高得多。
三、温室气体减排温室气体减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二是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储存)汇。
1、主要领域减排措施能源领域:(1)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适当发展低能耗的第三产业,逐步提高技术密集新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比例,使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在工业结构内部,估计发展能耗低、附加值高的产业,实现温室气体减排。
(2)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3)提高能源利用率。
交通领域:(1)改进基础设施,努力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
(2)推动交通工具节能。
(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锅炉减排:发展减排技术,例如燃料预处理、改造和完善锅炉燃烧系统、采用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等。
工业部门包括钢铁工业、建材工业、化学工业等均可积极采用相应的减排技术与措施。
农业领域:(1)反刍动物温室气体排放控制;(2)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3)改进农业固体废弃物收集和贮存方式;(4)推广免耕技术;(5)推广膜下滴灌技术;(6)加强肥料管理。
林业领域:林业活动可通过增强碳吸收汇、保护碳封存以及碳替代等措施达到减排/增汇的目的。
2、减排机制和减排技术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跨界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三大机制之一。
CDM机制由位于德国波恩执委会负责管理执行,如果某项目在执委会注册并且其减排效果得到认证,这个项目就能得到等量的“减排认证”(Certufued Emission Reduction,CER),1CER等于1tCO2或等效的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指标。
清洁发展机制是一项双赢机制。
《京都议定书》第12条规定,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向不承担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购买“可核证的排放削减量(CERs)”,从而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减排义务。
由于发达国家减排成本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从国外购买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比花费大量资金改进工业技术减排成本合算多。
因此,发达国家更愿意把资金和技术投入到发展中国家,从而间接获得排放配额,大幅度降低其再本国减排的成本;发展中国家可通过此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现金技术和资金。
碳捕捉和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指将人类活动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输送到一个封存几点,使其无法再重新逃逸回大气中,长期与大气隔绝的一个过程。
把碳送回地下是解决全球因能源使用而产生的碳排放问题的一个快捷而科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