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森林文化关系

合集下载

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摘要:中国是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直至今日,其它三大文明都已消亡在历史前进的步伐中,唯独只有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还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回顾浩浩汤汤的灿烂五千年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却和而不同。

其中,森林文化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影响颇深,二者可谓是一脉相承。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森林文化一脉相承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这漫长五千年里,我们的祖先从森林树木中得到启发灵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森林文化,这些森林文化逐渐累积与其它文化共同铸造了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

此次,通过对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让我们更加了解森林文化的广泛内涵与深远意义,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深刻地感受森林文化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从而使我们珍视宝贵的森林文化,敬佩崇高的森林文化,进而保护它,发扬它。

那么,森林文化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究竟有何密切关联呢?它是如何影响,缔造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呢?一、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文化中国传统建筑就得益于森林树木的启迪。

从原料上说,从木棒搭起的人字架草棚到后来的宫亭楼阁,我们的祖先都是从森林里获得木材,然后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进行我国的传统建筑的修葺。

从风格上说,中国的传统建筑还重山林风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就是对我国园林艺术的赞美。

古人陶冶于森林之自然情怀,从森林中汲取自然灵感,运用咫尺山林的造园手法,将山水、林木、花草、亭阁,错落有致的组合,无论是北京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都让我们体验回归自然、拥抱森林的乐趣,感受到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二、森林文化与中国文字载体早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用竹筒来书写文字,在《汉书·艺文》中就有记载“广开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积如丘山”。

古代森林资源研究和林业文化

古代森林资源研究和林业文化

古代森林资源研究和林业文化森林资源一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森林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而对于古代的森林资源,尽管由于资料的稀少性以及时间的推移已经难以进行详尽而完整的研究,但是通过一些史料和考古发现,人们依然能够对古代森林资源和森林管理有所了解。

1、古代森林资源的利用古代人们对于森林资源的利用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需求。

在中国古代,蓄木养林的概念就已经存在了。

在《周礼》、《尚书》等典籍中,就能看到“牧则蓄草、蓄木、蓄竹”这样的规定。

《东周列国志》中提到,春秋时期齐国“栽桧于北山”,可见古代对森林经济的重视。

另外,古代人们也利用森林资源进行狩猎和采集,以维持生计。

由于战争频繁,古代人们还大量使用木材制作兵器。

关于古代兵器制作,还有一本名叫《武备志》的书,详尽地记载了古代兵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涉及木杆、木弓、箭杆等。

2、古代森林管理古代森林管理基本上是以蓄木养林为主。

古代人们将森林资源视为一种财富,为此进行了比较严格的管理。

《周礼》规定:“天下山泽,有主则蓄草木,无主则以告即献王。

献王受之,置守使者。

”这就是古代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方式。

当然,相对于现代的森林管理体系,古代管理森林的方式显得比较粗糙但是至少说明古代社会在这方面也有相应的管理体系。

3、古代森林与文化森林与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代文化中不乏对于森林的诗词歌赋以及比喻、象征作用的运用,这既是对森林资源的一种赞扬,也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敬仰。

《诗经》中有不少关于森林的篇章,例如《大雅·大明》中所写的“广斯之未艾兮,靡所止猖披。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

既替余以琼瑰兮,又申之以绳墨。

”,描绘了苍翠的森林的辽阔和优美。

在佛教文化中,可见对于庙宇和园林的特殊关注,这也体现了人类对于美好的自然景观的追求和传承。

4、现代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森林资源的保护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森林不仅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还能维持全球气候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森林的文化功能

森林的文化功能

森林的文化功能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服务功能。

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森林的多种功能,而森林的文化功能也愈加得到重视。

那么究竟什么是森林的文化功能,森林的文化功能又大致有哪些呢?这正是本文所探讨的主题。

德国近自然林业理论认为,森林的文化功能是“森林通过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发展认知、大脑思考、生态教育、消遣娱乐、美学欣赏以及景观美化等方式,而使人类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非物质的服务效益”[1]。

笔者认为,森林的文化功能是指在人与森林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森林以自身的客观品质或者人类所赋予的品质对人所产生的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影响,从而使人类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

当前我国学者认为森林文化服务功能包括美学与文学艺术、游憩与保健疗养、科普与教育、宗教与民俗等方面。

森林的文化功能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与森林的相互作用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

森林是人类的诞生之所,影响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人在不断认识和改造森林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着两者的关系,使森林具有了人类的文化特征,也使人类生活烙上了森林的印记。

这是一种森林人格化和人格森林化的过程,也是森林文化功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具体而言,森林之所以具有文化功能,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森林自身具有的客观品质能够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要,这是森林文化功能存在的客观前提。

例如森林本身具有的美为欣赏和旅游提供了客体,森林丰富的资源为科学研究和教育提供了必要的课题和场所,森林中的新鲜空气和负氧离子能够缓解压力治疗疾病,某些树种的生物特性符合人类所向往的品质等。

另一方面,人自身有从森林中获得精神满足的主观需求,并在获得过程中使森林人格化,具备了文化特性。

例如人类早期的图腾崇拜便是神化自然以满足精神需要的过程。

人类送别的时候喜欢折柳相送,便赋予柳树送别的文化涵义;人们喜欢正直的品质,而松树以其相似的特征成为这一品格的文化符号。

总之,森林以其丰富而独特的品性满足人们多样的文化需求,而人们在寻求这种满足的同时又赋予森林更多新的品质,这最终形成森林多方面的文化功能。

森林中的文化与传统

森林中的文化与传统

森林中的文化与传统森林深处,特殊的文化与传统在悄然生长。

这些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形成了森林的精髓,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启示。

本文将探讨森林中的文化与传统,并探索它们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一、森林中的秘密知识传承森林是古老的智慧的守护者,它承载着丰富的知识和智慧。

在森林中,许多传统的知识和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例如,木工艺术、草药医学、珠宝制作等各种技艺在森林中得以独特的发展。

这些技艺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而这些传统的艺术与技艺,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财富,也是森林神秘力量的象征。

二、森林中的神秘仪式与信仰森林被认为是灵性的所在,人们赋予森林神秘的象征意义。

因此,许多森林部落都有属于自己的神秘仪式与信仰。

这些仪式往往与自然灵怪、神灵、动物精灵等相关。

人们通过参与仪式与信仰,与森林精神深度共鸣,感受到森林中超越日常世界的力量。

这些神秘的仪式与信仰成为了森林文化的核心。

三、森林中的民间传说与故事森林是民间传说与故事的发源地之一。

在森林中,各种神奇的传说和故事不断涌现。

这些故事讲述了森林的神秘力量,让人们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情。

例如,关于森林精灵、魔法血脉的传说便是在大自然中孕育而生。

这些传说和故事丰富了森林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

四、森林中的音乐与舞蹈森林中的文化与传统也体现在音乐和舞蹈中。

森林部落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传统而著名。

在森林中,人们通过音乐和舞蹈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例如,露天音乐会和火焰舞是森林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些音乐和舞蹈不仅体现了森林的美学价值,更是精神交流与传承的方式。

五、森林中的庆典与节日森林中的庆典与节日是森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庆典与节日能够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庆祝生命与自然的奇迹。

这些庆典与节日往往具有浓厚的宗教意义和神秘色彩。

例如,春分节、夏至节等都是森林部落重要的节日。

通过庆典与节日,人们弘扬森林中的文化与传统,加深对森林的认同和敬仰。

结语:森林中的文化与传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们以独特的方式点亮了人们心中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自然环境与文化的关系

自然环境与文化的关系

自然环境与文化的关系自然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维度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两大基石。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它孕育了人类文明,提供了人类所需的食物、水和庇护所。

而文化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它承载了人类的智慧、信仰和价值观,成为维系社会秩序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不同的自然环境塑造了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例如,在干旱的沙漠地区,人们发展出了与水和谐共生的游牧文化;而在茂密的雨林地区,人们则形成了依赖森林资源的农耕文化。

自然环境不仅决定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还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艺术创作。

例如,山水之美激发了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文化。

同时,文化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的面貌。

例如,农业技术的发展使得土地得以改造,城市的崛起改变了地貌景观,工业革命则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环境破坏。

这些文化活动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森林砍伐、水资源枯竭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文化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人类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态知识和智慧,这些知识被传承下来,成为指导我们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宝贵财富。

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和生态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开始关注环境保护,通过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自然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

自然环境孕育了文化,而文化又反作用于自然环境。

在追求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共同繁荣发展,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梁衡 重建人与森林的文化关系

梁衡 重建人与森林的文化关系

梁衡:重建人与森林的文化关系梁衡我们已经知道了森林的重要,专门建立了有关森林的各种学科,如分类、培育、养护、采伐、加工等等。

但迄今为止有关森林的学科都还停留在生产和生态层面,实际上还有一个更高的第三层面----“人文层面”亟待开发。

树木是与文字、文物并行的人类的第三部史书人类从森林中走来,森林是人类的家。

但是,自从人类走出森林,进化为有改造自然能力的人,就开始了对森林的利用、掠夺和破坏。

人们以各种理由攫取森林资源,如建筑、家具、烧火、垦荒、战争等等。

而当这个“家”被破坏得满目疮痍,不能再遮蔽风雨时,才大吃一惊,又回过头保护树木,重建生态平衡。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就像无知的孩子,森林像一个慈祥的母亲,一直注视着他的进步,记录着他的举动。

其实,人类除为了生存而进行物质生产外,还进行着政治、文化方面的活动。

森林、树木也在默默地注视并记录着这一切。

因为地球上比人年长的、有记忆的生物只有树木。

又因为人与树木恩恩怨怨,难扯能分,相依为命,这种记录就更同步、准确、生动。

它不是机械的C ⒕测定,不是发黄的史书,森林本身就是一个活的生命,与人类相依为命的生命。

在人类之前,它就存在;如它消失,人类也必将不存。

树木是与文字、文物并行的人类的第三部史书。

台儿庄战役留有弹孔的古槐描述春秋战国史的山东莒县古银杏塞外奇观河西走廊左公柳福建三明的“格氏栲”树林有必要建立一门新学科“人文森林学”我们已经知道了森林的重要,专门建立了有关森林的各种学科,如分类、培育、养护、采伐、加工等等。

但迄今为止都还停留在生产和生态层面,还有一个更高的第三层面----“人文层面”亟待开发。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门新学科----“人文森林学”,专门研究树木与人的文化关系,即研究人怎样影响树木,树木怎样记录并影响着人的文化活动。

这是一门交叉学科,可以以林学或生态学为主体,具体怎样归属,放在哪一级还待研究。

这门学科理论与实践并重,应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森林、树木对人的行为活动的记录。

浅议森林文化价值的概念及构成

浅议森林文化价值的概念及构成

浅议森林文化价值的概念及构成森林,是我们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也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在森林中,蕴藏着林木、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各种自然资源,在这其中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森林文化价值是指人类对森林所赋予的意义和价值,是人们在长期与森林相处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

本文将从森林文化的概念和构成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森林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内涵。

一、森林文化的概念1.1 森林文化的内涵森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人类对于自然、生命和美的理解和赞美,更是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感恩和尊重的表达。

森林文化的存在和传承,能够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和进步,对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森林文化是多样化、丰富多彩的,它既包含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文化传承,也包含了不同文化内涵的共同体现。

森林文化不仅是以文化传统为特色的,更是以相互交流、继承和创新为特点的。

森林文化也是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精神追求为内核的。

2.1 森林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人类在远古时期对于自然界、森林以及自身的认知和理解的集中体现。

在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都有着关于森林的神话传说。

比如中国古代的《山海经》、希腊古代的《奥林匹亚斯神话》,古印度的《摩奴传说》等,都包含了对于森林和自然界的神秘解读和崇拜。

通过这些神话传说,人们敬畏和崇拜自然,对于未知的世界产生了好奇和尊重,这不仅是对于神秘的森林世界的想象和探索,更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和寄托。

2.2 森林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作品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而森林文学艺术作品则是对于森林文化的深度表达和传承。

如古希腊的《奥德赛》中描述了许多充满神秘和奇幻色彩的森林场景,中国古代的《淮南子》中也有大量关于森林和自然的描绘和解读。

而在现代文学艺术作品中,以森林为背景的小说、影视作品和音乐作品也是层出不穷,这些作品中充满了对于森林的向往、热爱和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呼吁和思考。

20120503森林文化简论讲义(完整版)

20120503森林文化简论讲义(完整版)

绪论一. 森林文化的概念1. 森林的定义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生物群落,受环境的制约又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态系统。

2. 文化的含义文化的概念国内外仍在争论。

在中文中,“文”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是指改易、生成、造化。

西方的“文化”来源于拉丁文colore ,意思是耕耘、居住、练习、注意等。

文化学家泰勒给文化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有人才能创造文化。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3.森林文化的概念森林文化是指人对森林(自然) 的敬畏、崇拜、认识与创造,是建立在对森林各种恩惠表示感谢的朴素感情基础上的,反映在人与森林关系中的文化现象。

二.森林文化的基本特征1 森林文化的生态性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2 森林文化的人文性以森林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松柏――挺拔独立梅花――凌霜傲雪3 森林文化的民族性土家族的木屋吊角楼傣族的竹楼4 森林文化的地域性闽粤台――榕文化西北――胡杨江南水乡――梅花桃花文化5 森林文化的统一性森林文化体现的品格和人文精神,同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树种文化(桂花文化、梅花文化、银杏文化、松柏文化、竹文化等)第二章森林美与中国园林第三章森林文化产业花卉产业、森林公园产业和自然保护区产业第四章森林与文明第五章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四.学习森林文化的目的和意义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身的矛盾。

热爱自然,品味森林,保护环境第一章树种文化一.桂花文化1.桂花的别名桂;木犀;仙友;花中月老;九里香2.最早的文字记载皋涂之山多桂木3.品种分类(四个品种类型)金桂(花柠檬黄淡至金黄色);银桂(花色纯白、乳白或淡黄色)丹桂(花橙黄、橙红至朱红色);四季桂(每年多次或连续不断开花)4. 神话传说吴刚伐桂蟾宫折桂5. 咏桂佳作“联翩桂花坠秋月”“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03森林文化

03森林文化

和谐的生态文化观 :
系统观 消费观 发展观 效益观 资源观 平等观
体制观
法制观
公众参与观
2.7.1.2 生态文明ec-civilization : 指人类按照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 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与和谐发展的社
会文明形式,它是人类物质、精神和
制度成果的总和。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⑤物质产品。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 环境和由人创造出来的一切物品, 如工具、器皿、服饰、建筑物、水 坝、公园等,都是文化的有形部分。 在它们上面凝聚着人的观念、需求 和能力。
♦文化的一般特征 :
①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 或创造出来的。 ②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③文化是共有的。 ④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⑤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莲花也与佛教传说相关。人们拜佛时 多手捧莲花,供奉在佛祖塑像前,表示对 佛的虔诚,莲花为佛门礼仪花卉。“五树” 中的槟榔树,高大挺拔,果实可为药,是 热带雨林中既美观又实用的植物。“六花” 中除莲花外的其他五花,都是西双版纳的 名贵花卉,傣家人珍爱它们,保护它们, 把它们作为标志物。
菩 提 树
本节结束,谢谢!
理,森林资源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生 态需求和产品需求。
森林精神产品领域 —— 森林文化理论很少有人开展研究,开展工作, 可以说还是空白。 还有许多地方传统森林文化濒临灭绝,没有人 去抢救。 森林文化中的纯精神产品少之又少,而园林艺 术、森林食文化等要么吃老祖宗,要么就是照搬西 洋套路,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森林文化宣传教育是个空白。
(4)建设森林文化体系的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文化的社会,没有一项 活动不与文化相关,林业也不例外。 进行森林文化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 森林保护。 提高林业人的素质,创造完善的和谐林业。 开展森林旅游,增辟新的财源。 林业工程建设完善化。

浅议森林文化价值的概念及构成

浅议森林文化价值的概念及构成

浅议森林文化价值的概念及构成森林文化是人类与森林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果,包括人类对森林的认识、体验和利用,以及森林对人类的影响和滋养。

森林文化价值是指森林文化在人类社会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包括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价值。

森林文化价值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环境保护价值: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保护森林能够防止土壤水土流失、保持水源涵养、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对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经济资源价值:森林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为人类提供了各种木材、食物、药材、能源等重要物质资源。

森林也为旅游业、绿色产业等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空间,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 文化传承价值:森林文化承载着人类与自然的深厚情感和智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森林中的动植物、山水景色、神话传说等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文化能够传承和展示人类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4. 心灵寄托价值:森林对人类心灵的滋养和安慰具有特殊的作用。

森林环境的安静、美丽、纯净等特点能够让人心情愉悦、身心舒畅,有利于减轻压力、疏解疲劳,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 社会教育价值:森林文化有助于人们了解和认识自然,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自然保护观念,增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珍惜。

森林文化也为社会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场景,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创新思维、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要进一步挖掘和传承森林文化的价值,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森林的保护和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森林保护与利用的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2. 弘扬森林文化:通过开展森林文化节、展览、体验活动等,弘扬森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森林的魅力。

3. 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推动森林资源的优化利用和管理。

文化与森林的关系

文化与森林的关系

文化与森林的关系文化与森林、森林文化的关系城规10 吴伯男100334106摘要:森林是人类的发源地,为人类原始文化的创立提供了场地。

人们从森林中走出来,带有浓厚的怀森情绪。

人类发展的每一步,都与森林休戚相关。

森林哺育了人类,创造了人类。

人类在和森林的反复相互接触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森林文化。

森林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课题。

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的体系,影响并推动着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

摘要:森林文化传统文化文艺创作表现形式正文:1 森林文化的概念与内涵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森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所处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的繁荣程度密切相关,同时又影响和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

森林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所建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森林文化是人和森林形成的一种互动关系,也是人类经营森林的过程体现出的一种社会现象。

又邓小贤在《森林文化、森林美学与森林经营管理》中认为:“以森林为背景,以人类和森林和谐为指导思想和研究对象的文化体系”,“是指人对森林的敬畏、崇拜与认识、是建立在对森林各种恩惠表示感谢的朴素感情基础上的反映人与森林关系的文化现象”。

但新球在《森林文化的社会、经济和系统特征》中认为:“森林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森林及其环境的需求和认识及其关系的总和”。

2、中国传统思想与森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森林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之一“天人合一”思想,在某些方面表露了人与森林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这种文化思想精髓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经营森林、利用森林的方法方式。

我国许多著名的传说都与森林、山水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我国的森林文化早早地渗透在中华文化之中。

传说中的皇帝神游五山、《穆天子传》中的周穆王曾西游,和西王母会合在森林茂密的瑶池边。

哈拉帕文化与森林

哈拉帕文化与森林

哈拉帕文化衰败与森林的关系摘要本文阐述了古印度文明与森林的联系,将哈拉帕文化的起源、兴盛和衰败过程与森林资源从茂盛到枯竭相对应的阶段做了简单的介绍。

一暖湿气候孕育繁茂森林古印度三面环海,北面背靠高耸的喜马拉雅山,所以在地理上是一个独立的三角形半岛。

其北部有平原,还有两条大河流域,即印度河和恒河。

南部有高原,有富饶的森林和矿藏。

印度半岛主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赤道以北,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和热带森林气候区。

(于璞和)在王会昌的《世界古典文明兴衰与地理环境变迁》中,他阐述了地理环境的变迁给文明发源地带来的好处。

早全新世时期,全球气候转暖,导致了大陆冰盖消融,世界海面上升以及生物一气候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迁移,中低纬度地区降水量增加。

中全新世是最近10000a来气候最好的时期,其中的7000-4000a B.P.气候达到了最温暖湿润的程度,故又称“气候适宜期”。

在今天的热带、亚热带干旱地区,气候比现代湿润。

就降水分布情况来看,在几乎所有古老文明发祥的区域,8000-4000aB.P.间的气候都是比较湿润的。

那时,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都生长着茂盛的热带森林。

两个流域之间的差别在于东半部的森林更为茂密,是一片原始的热带雨林;西半部的印度河流域,则是季雨林区域,既有繁茂的林木,又有许多相对开阔、干爽一些的林间草地。

换言之,正是这种温暖湿润的气候,为古印度催生了广袤的森林资源。

二古印度文明靠破坏森林起家宏观纵横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古代文明不是早已沦为废墟(如巴比伦文明、玛雅文明等),便是演变为当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埃及等)。

约发端于公元前3000年的印度河文明,历经千年辉煌后,突然衰落了 (原华荣,1997) 。

初步结论是: 印度河流域的热带森林,孕育了古代农业,并成为阶级社会诞生、发展的自然基础。

青铜利刃、文明之火,砍尽、烧光了一片又一片原始森林,终于引发了良性生态平衡的崩解,导致难以逆转的沙漠化过程,使一个兴旺的古代社会衰落到死亡的边缘。

浅议森林文化价值的概念及构成

浅议森林文化价值的概念及构成

浅议森林文化价值的概念及构成森林文化是指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自然形成的、有关森林与人类相互之间的文化关系的一种综合范畴。

它包括了森林的自然文化、人文文化和社会文化三个基本构成部分。

首先,森林的自然文化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特性和珍贵的生态资源。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承载着许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同时又为人类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的资源。

因此,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文化价值对于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其次,森林的人文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与森林生态系统形成的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遗产。

森林文化的传统文化价值体现在各种森林传统技艺、森林文化音乐、森林文化建筑和森林文化信仰等领域。

例如,中国传统古建筑就融合了许多森林文化元素,如木构建筑、景观园林和木雕艺术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国际社会的宝贵文化遗产。

最后,森林的社会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关系。

森林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现在森林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保护和森林环境教育等方面。

例如,现代森林保护运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推动生态保护和森林合理利用。

同时,通过森林环境教育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问题,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文化观念。

综上所述,森林文化价值的概念和构成非常广泛和复杂。

从自然、人文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森林文化传承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以及社会文化观念的推广等层面,体现了森林文化的深厚内涵和重要价值。

因此,保护和弘扬森林文化不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森林的文化在林业实践中作用

森林的文化在林业实践中作用

森林的文化在林业实践中作用森林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角色。

森林的文化丰富多彩,涵盖了音乐、美术、文学和民俗等各个方面。

这些文化元素不仅反映了人类对森林的关注和热爱,还对森林管理及保护产生重要的影响。

森林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许多文化中,森林被视为神圣的地方,崇拜自然和树木,认为它们有治愈和灵魂速治疗之力。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森林被视为万物生长的重要之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日本文化中,森林可以被比喻成“森林大学”,因为它提供了各种自然知识和技能,是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桥梁。

森林文化还以生态系统的形式存在于一些稀有文化中,如澳大利亚的土著文化和南美洲的亚马逊原住民文化等。

这些文化中的传统知识和技能,对于森林丰富多样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气候和土壤特点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应用。

在林业实践中,森林文化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指导。

森林文化的传承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各种方法和技巧,可以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在中国,古代农民将黄河流域腊八节和清明节设为植树节,倡导人们种植各种树种。

这些不同的树种并非相互竞争,而是幸福地共处于同一土地,形成了古代的搭配观念。

这种观念使林木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

其次,森林文化可以为森林保护和管理提供积极的教育和宣传。

保护森林资源是保障人类未来的重要任务,在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下,加强森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森林的重要性及保护森林的必要性。

通过宣传和普及有关森林保护和管理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熟悉不同地区的森林资源特点、繁衍种类和保护方法,以及为森林保护提供人才基础。

最后,森林文化还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已逐渐与自然界疏远,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过度开发、大量排放等的行为严重危害着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森林与人类文化

森林与人类文化
员 所 获 得 的 能 力 和 习 惯 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杂 整
作 了很 多 的描 述 。北 京 自然博 物 馆 “ 的 由来 ” 览非 常 生动 而且 人 展 直 观地 再 现 了森 林 与 人 类关 系 :
所 有 这 些 都 充 分 说 明 森 林 是 人
体 ” 凡 打 上 人的 印记 的一 切 都属 。
人类 最早栖 息 于森林 之 中 , 以采 集 天 然 的野 果 ( 栗 )为食 , 橡
已 为世 界 所公 认 。关 于 人类 的起
旧 石器 时 代 ,人 类 主要 是在 森 林
中 生 活 , 旧 石 器 时 代 约 有 2 0至 0 3 o 年 之 久 。 就 是 说 在 人 类 出 0万 这 现 以 后 , 绝 大 部 分 时 问 都 是 在 森
林 环 境 中 生 活 的 。 人 类 只 有 在 发 明 农 业 种 植 以后 , 现 农 耕 文 化 , 出
才逐 步 离 开 了森林 。人 类 走 出森
林 环 境 , 今 不 到 1 年 , 果 与 至 万 如 在 森 林 中 生 活 时 间 相 比 , 只 是 短 暂 的 一 瞬 。所 以 , 林 是 人 类 的 诞 森 生 地 和 最 初 的 居 住 地 ,也 是 人 类 居 住 时 间 最 长 , 藉 以 生 息 繁 衍 的
首 位 ,它 究竟 是 种什 么样 的 动 物 呢 ? 比狼 的体 型略 小 , 豺 体毛 棕 黄
色 ,像 一 条 大黄 狗 ,脸 面有 点像 极 强 的 动 物 。 们 往 它
0头 结 群 行 狐 , 它 窜跳 奔跑 的 能 力非 凡 , 但 能 往 5~ 2
捕 杀 大型食 草 、 肉动物 , 食 老虎 见

森林文化

森林文化

3、森林文化森林文化是人与森林、人与自然之间建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以及由此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6]。

森林文化是人类与森林长期相处形成和发展的文明成果,是一种社会历史产物,其本质和精髓体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森林文化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是许多社会文化现象产生的源泉和基础。

针对景观生态林建设,在这里所探讨的森林文化主要涉及与森林有关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民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

3.1森林是人类文化的起源地森林是人类的发祥地,是人类文化形成的基础,人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人类文明从这里起源和延伸。

战国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曾将中国历史划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今世”四个阶段。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

人民不胜鸟兽龙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民食果蓏蚌,腥臊恶臭而伤肠胃,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从有巢氏“构木为巢”,到燧人氏“钻燧取火”,让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状态,都要拜森林之赐。

到后来的神农氏“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中国“上古”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直至人类进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人类生产生活条件突飞猛进,人类逐步摆脱了对森林资源的依靠。

但是森林文化已经广泛根植在人类文化当中,特别是在工业化带来的严重环境恶果及其对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巨大障碍面前,人类将重新认识和反思森林文化,并实现其人与自然和谐本质的文化回归。

3.2森林是汉字的造字源汉字大约起源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产实践当中创造的。

汉字三要素构成是形、义、音,是以象形、表义为基础的,其造字和用字方法无非“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这种造字方法必定是多取材自然的。

如“森林”这两个汉字里面有5个“木”,就是说许多的树木构成了森林,这是对森林最朴素的理解;园林的园字,繁体为“園”,表义为围墙环绕的土(“土”)、池(“口”)林草(“化”)。

文明进步和森林兴衰的关系

文明进步和森林兴衰的关系

文明进步和森林兴衰的关系摘要:回溯历史,人类发源于大森林,从人类起源至今的数千年来,也是大森林哺育着人类。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在与森林密切接触,这种接触孕育了森林文化,并且传承发展至今。

千百年来,人们利用森林资源来实现文明的进步。

然而,这种无节制的对资源地利用,却对森林带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关键字:人类文明 森林兴衰 生态环境随着文明的进步,森林在发生着兴衰变化。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人类从原始文明到如今的生态文明,人们不断地利用着森林,利用其资源,利用其价值,随着人类物质文明波浪式的发展前进,森林资源直线减少,我们面临的环境形式也越来越严峻。

然而通过反思,我们逐渐认识到森林的兴衰对人类文明兴衰的重要性,认识到森林的地位与作用。

前言:文明是通过文化来传承和发展的,是文化的发展表现,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利用森林资源来实现文明的进步,提高生活水平,并在此无节制地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

然而,自然对人类这种无节制地索取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报复,如今,连续地震、超强飓风、全球变暖等各种生态问题已经开始困扰地球的前途和人类的未来。

文明进步与森林的兴衰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森林兴,文明进步,森林衰,文明衰落,二者唇齿相依,密切相关。

四大古代文明与森林兴衰古中华、古埃及、古印度及古巴比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它们的文明曾经做为世界文明的象征,它们的繁荣昌盛曾一度令它们站在世界闻名的巅峰,然而,随着历史的推进,除中华文明以外的三大文明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巨浪之中,曾经的辉煌与灿烂化为漫天黄沙。

为何昌盛的文明会就此湮没呢?造成这样结果的因素是及其复杂的,但是,从生态论来看,这些文明的兴起与衰落与森林文化有着潜移默化的关系。

文明的兴起中华民族文明发祥于黄河-长江流域。

由于黄河-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因此土地肥沃、林木繁茂,形成了大面积的森林,在拥有了此等优越条件的情况下,华夏子孙从游牧走向定居,开始发展农耕文化,形成了古中华文农业明。

浅议森林文化价值的概念及构成

浅议森林文化价值的概念及构成

浅议森林文化价值的概念及构成森林文化价值是指人类对森林及其生态系统所赋予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

它是人类对森林的认知、理解和情感体验的反映,反映了人类与森林之间的互动关系。

森林文化价值的构成包括四个方面:自然文化、经济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

自然文化是森林文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森林赋予了人类生命的氧气、清新的空气、丰富的水源、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等重要生态服务。

自然文化强调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经济文化是指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所赋予的价值观念。

森林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经济基础,为人类提供了林木、果实、药材、木材和木材等重要的经济资源。

经济文化重视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社会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对森林所赋予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森林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物质财富,还承载着文化传统、历史记忆和社会认同。

社会文化重视森林的社会作用,包括为社会提供休闲娱乐和生态旅游等服务,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身份认同。

精神文化是指人类对森林所赋予的精神价值和情感体验。

森林作为自然界最美丽和神秘的景观之一,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宁静和灵感。

精神文化强调人类与自然世界的联系和沟通,强调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珍惜和文化传承。

森林文化价值的概念和构成反映了人类对森林的全面认识和多元化需求。

它既强调了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共生。

它不仅关注森林的经济价值和物质财富,也注重了森林的社会作用和文化意义。

它既强调了外在的利用和开发,也关注了内在的精神价值和情感体验。

我们应当珍视和传承森林文化价值,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风园12-2 120354222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较稳定的文化形态。

森林文化是指人对森林(自然)的敬畏、崇拜、认识与创造,是建立在对森林各种恩惠表示感谢的朴素感情基础上的,反映在人与森林关系中的文化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森林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之一“天人合一”思想,在某些方面表露了人与森林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这种文化思想精髓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经营森林、利用森林的方法方式。

关键词:森林文化传统文化文学艺术正文:格罗塞认为,所谓“文化”就是在那最简单的形式里也是一个包涵无限因子的极复杂的整体。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这样的“复杂的整体”。

森林文化是以森林为背景,以人类与森林和谐共存为指导思想和研究对象文化体系, 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森林文化对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作为传承文化的一种途径,文字与森林有着某种关系。

中国文字属于象形文字,本身就是事物初步抽象之象。

木”字在中国汉字演化发展史几乎没有多大变化。

(如右图)根据《辞源》所载,“森林”一词最早出现于《文苑英华》三一八卷“素晖射流漱,翠色绵森林”,“森”《说文解字》释为“木多见,从林、从木”;“林”则释为“平土有丛木”可见,“森林”二字均为“木”字派生。

木,《说文解字》解为“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山,下象其根,凡木之属皆从”。

因为是象形文字,很多与植物有关的字都是木字旁,如棉、麻。

文学艺术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有很多文学艺术的创作有感于森林文化。

森林文化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森秫中的一切生物,还有与森林相连的山石泉瀑等森林自然景物。

人类对森林的认识,起先是对森林资源的利用,而后在相依相融之中。

逐渐发展到以物拟人、喻物抒情的境地。

因此,森林的人格化和人格化的森林,是森林文化的核心与本质。

森林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对这种生活的积累、提炼与升华,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不竭之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文化》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人类发展与森林兴衰
院系:医学院口腔医学系
班级:2010级1班
姓名:侯家弼
学号:2010514539 日期:2012-04-18
人类发展与森林兴衰
医学院口腔医学2010级1班侯家弼 2010514539
摘要:森林是人类的发源地,为人类原始文化的创立提供了场地。

人类发展的每一步,都与森林休戚相关。

森林哺育了人类,创造了人类。

人类在和森林的反复相互接触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森林文化.人类在无节制地利用森林资源、主宰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但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埋下了无穷的隐患。

自然对人类无节制地索取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报复,各种生态问题正在困扰着地球的前途和人类的未来。

关键字:文明兴衰森林发展生态环境
千百年来,随着文明的进步,森林也在发生着兴衰的变化。

从古代原始文明的起源,到现在经济文化政治飞速发展,人们不断地利用着森林,利用其资源,利用其价值,来实现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文明进步与森林的兴衰有着紧密的联系。

达尔文的进化论指出,森林是人类的发源地,大森林孕育了人类。

人类文明的起源地自然也是来自于伟大的大森林。

几百万年来人类在认识森林,改造森林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灿烂的文明。

人类文明的脚步与森林的兴衰息息相关。

当人类文明刚刚起源,人类还生活在原始社会,居住在大森林之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来自于大自然的给予,从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们依赖于大自然得到食物,求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不仅仅食物,当时,原始人类的衣服,工具,栖息地等等原材料,都来自于大森林的给予,大森林赐予了原始人类的一切,没有了大森林,人们将会失去生活的条件,没有了大森林,人类将会失去生存的空间,没有了大森林,也就没有了生存的权利,原始社会文明时期,人类与大自然建立了一种完全依赖的关系,与森林建立了一种骨肉相连的联系。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需求也在不断的发展
着,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不断地增加,原始的大森林不足以提供给与人类所需要的一切,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学会种植庄稼来弥补生活上大森林无法给与的需求。

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越高,需求也就越高,人们受到空间的限制,开始毁林开荒,扩大种植面积,森林开始经历着人类的破坏,承受着人类的摧残,经受着痛苦,人类的文明发展建立在毁林获取资源的时代,随着人们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种植农作物的面积的也不断的增加着,森林已经没有原始社会的兴旺,但是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们对于大森林的破会程度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不过,虽然人们可以通过种植庄稼来获得必需品,但是人类还不能彻底走出大森林的庇护,一些必要的需求还是离不开大森林。

人类文明还不能离开森林,也受到森林的限制。

然而,人类的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生产力不断提高,当人们生产力开始发展到一定时期,人们进入工业社会文明时期,在这个物质欲需求极大的社会,人类更加变本加厉的利用也大森林,砍伐木材,破坏着植被,森林进入真正的衰弱时期,人们的不断开发,使森林不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人类文明开始不依赖于森林,开始摆脱森林的限制。

人类文明伊始的熊熊烈火是人猿揖别的最终标志,那么有目的地开发利用森林,则是人类从不发达社会进入发达社会的前奏曲。

综观世界,大规模开发利用森林是工业初期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国家都是通过发展森林工业第一产业,取得发展其他产业所需的资本和原材料,去推动整个工业化进程。

这也是发达国家都在资本原始积累期间经历过无林化阶段的根本原因。

我来自云南,说到云南,很多人会说那是一个很漂亮得地方。

不错,我深有体会,我出生在森林覆盖率较高的群山之中,在森林的怀抱中成长。

森林带给我很多欢乐,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森林开始逐渐减少,记忆里的群山慢慢变成平地,最后变成城市。

为了发展的需要,人们乱砍乱伐,树木一天天变少,原来清澈的小溪变得浑浊,最后干涸。

四季如春的云南,现在快成黄土高原了,连续几年的干旱,使经济作物大面积受灾,人类的文明正在威胁着森林的发展,也在威胁着我们人类自己的发展。

文明的不断进步,开始已经使森林从兴旺进入衰亡的时代,人类文明的脚步威胁着森林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使森林经受着灭顶的摧残,人类在无节制地利用森林资源、主宰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但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埋下了无穷的隐患。

自然对人类无节制地索取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报复,各种生态问题正在困扰着地球的前途和人类的未来。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森林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

当今社会,人们注意到森林与生态环境的息息相关,破坏森林,必将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必将导致人类文明的发展受到限制,所以各个国家开始重视森林植被的重要性,开始从破坏森林到大力发展森林,来创造人类健康的生存环境。

纵观古今,森林作为孕育生命的摇篮,一直与人类的文明进步同步的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从破坏森林到保护森林,文明进步始终与森林兴衰紧密相连,在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让我们开始保护森林,享受森林的美。

参考文献:
1.《生态文明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2.陈建成程宝栋印中华《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3.周永斌,殷有,匡阗,宋薇《生态文明建设时期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的发展机遇与
战略》
4.董智勇《森林:一个永恒的主题》
5.张禾木《森林与生命》
6.包战雄《森林生态美学及其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