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报告

崔靖蕊—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050051

论文摘要:2001年11月开始省级一般课题《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中学生创造能力的研究》(编号:080101)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获得,更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本文从问题提出、理论依据、功能目标、实施条件、教学程序、注意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引导探究独立思考创造能力创新精神

一、问题提出背景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需要学生在学习每一学科时,努力学习它的学科思想,通过学习,进行具有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训练、创造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学生的一生。

华裔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朱棣文和杨振宁曾不谋而和地指出:“中国学校较多的强调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注重书本知识的应试能力,中国留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的少得多。原因是激励学生创新精神方面明显不足,使他们的思维活动程度、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上不如人家。”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调动学生的内在需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更多的思考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是我们今后教学改革中努力的方向。“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始终贯穿了对学生思想观点、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法、严谨的态度、探索精神及各种能力等素质的培养。

二、主要观点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钻研,着眼于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它遵守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依照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使学生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它重视知识的获得,但更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它具有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和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教学功能。

三、理论依据

1.“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是以布鲁纳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探究性学习模式。布鲁纳认为:学习就是建立起一种认知结构。通过对新材料、新情境的不断探究,它赋于我们经验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学习就是同化⑴顺应⑵。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应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所以,布鲁纳格外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放手让学生自己思索、探究和发现事物。他主张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究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而“引导”的作用主要在于要对事物原有的发现过程从教学的需要加以限制,以缩短、减少发现过程的难度,使之沿着最简捷的路线进行。

2.奥苏贝尔有意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里倾向,激发学习动机。”

3.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这不仅对他们领会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4.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可以在智力活动中培养加强,进而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通过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学习迁移。

四、功能目标

1.使学生养成经过系统研究,并认真验证和亲身体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和提高学生感知的敏锐性和目的性,发扬研究精神,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条件

1.教师:教师扮演的角色是“顾问”、“引路人”,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考的机会,决定学生的探究类型,为学生的独立探究提供线索。教师要用最精炼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认识上的困难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想解决这一困难的要求,从而能认真思考所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架设探究桥梁,组织学生进行思维活动。

2.学生: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扮演的角色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积极的个性心里特征和超前学习感,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并利用统觉原理来解决新问题。将问题情境转变为解决问题的情境,直到问题解决。

3.教学条件:探究性学习原则上以掌握本学科基本结构为内容,因而要精选教材,能从中提炼出最基本的结构,难度要适中。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化学实验设备、化学实验室等。教师备课要有明确、系统的问题来反映教学内容,以问题带教学。

六、教学程序

1.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产生兴趣积极思维评价

产生问题质疑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2.操作说明

①创设情景产生问题

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目标、学生水平及其它客观条件,通过各种手段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创设情景的手段,可以利用图例、实验引出,也可以是调查的研究,也可以利用谈话、问题陈述等方法。提出的问题有一定探索性,又是学生能力所及的实验课题,可以将旧知识的矛盾尖锐地摆在学生面前。日本心理学家波夺野与稻恒认为:“使学生产生认知的失调,通过解决问题达到更高一级的认知体系”。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想输入的信息与人的现有知识结构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是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条件。

②产生兴趣质疑问题

由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的心里状态,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最佳状

态,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在学习铝的性质时,我增设两个实验。

如:取矿泉水瓶,事先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将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瓶中,迅速拧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塑料瓶奇迹般地瘪下去,学生可分析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这时提问:“如果把塑料软瓶换成一个铝制的易拉罐,情况怎样呢?”一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很快得出了易拉罐变瘪的结论。马上演示这一实验,实验现象为:易拉罐瘪了,过一会儿发现瘪了的易拉罐重新又鼓起来了。学生兴趣高涨,面对事实,大胆设想探究,原因在于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了氢气。又按照书上实验,在试管中放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铝,点燃生成气体验证。这样来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也培养了学生质疑、探究、创新的思维能力。

③积极思考假设验证

引导学生把问题情景进行充分讨论,把所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加以分析,以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或明确所要完成的任务,并把各种片断素材组织起来,再与先前的经验或知识联系起来,提供假设或方案。

验证的方法一般是以实验为主,要以实验中观察到的科学实施为依据,来判断假设的科学性,当实验事实与假设不符时,学生可进一步讨论,或者教师引导寻找实验失败的根源,增加适当的知识素材,进行再假设、验证,直到得到正确的假设。

④评价——推论

教师对学生经过验证的假设进行评价,对其加工至理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带来的成就感。这时教师可在这种胜利的愉悦中提出处于“最近发展区”的新问题。如:了解“镁”的知识后,引导学生作如下实验:

足量镁条投入2mol/LNH

4CL和CuSO

4

混合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这些现象背

离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研究实验现象,相互讨论,查阅资料,最后获得合理解释。使学生对新知识的体会加深,得到同化、迁移、发展。

七、、值得注意的问题

1. 要知识能力并重,忌过分淡化知识

提倡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知识体系,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还应高度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在强调素质教育,强调方法和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使学生拥有相对完整和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为实施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不要把素质教育和知识学习对立起来。

2. 要尊重学生的设想,忌随意批评指责

课堂上的参与和活动,是学生内在潜能的体现,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保护学生创新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培养有个性的个体。但对学生的一些不切实际的的提案,教师要加以引导,另一方面应尽量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操作,自己发现方案的不足之处。

3. 要为学生活动提供帮助,忌形成无法成功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