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案
以《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为题写教案
以《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为题写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任务,是以《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为题,让学生了解香港问题并分析我们国家在香港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香港问题发展脉络;
2. 深入认识我国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3. 学会使用各种资料探究历史问题、归纳总结。
三、教学重点
1. 了解香港问题的发展脉络;
2. 针对香港问题,了解中央政府的根本态度;
3. 学会从多方面分析历史问题,归纳总结。
四、教学准备
1. 各种资料,如图片、文献、以及与香港问题有关的视频等;
2. 挂图、录像播放设备、投影设备;
3. 其它文具备品。
五、教学过程
1. 活动引入: 1) 通过讲解图片,让学生了解香港问题发展脉络; 2)引出这次讨论的主题——“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2. 讨论:学生根据给出的材料,小组讨论,对政府所提出的香港问题基本立场作出分析和讨论。
3. 结果汇报:每组挑选代表,分别就小组成员的讨论结论进行
总结汇报,指出自己的观点,调动学生的思考。
4. 时事报道:通过报纸、电视等形式,让学生熟悉香港问题的最新动态。
5. 问题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香港问题,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
本课时我们主要讨论了香港问题以及我国对此问题的基本立场。
学生针对香港问题的讨论较为活跃,均能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
他们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历史问题,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探究,使本次教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推荐下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明确的,这里主要有三个问题。
一个是主权问题;再一个问题,是一九九七年后中国采取什幺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
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我们等待了三十三年,再加上十五年,就是四十八年,我们是在人民充分信赖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长期等待的。
如果十五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所以,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
我们可以再等一、二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
中国宣布这个决策,从大的方面来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公论面前会得到好评。
所以英国政府应该赞成中国的这个决策。
中英两国应该合作,共同来处理好香港问题。
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本文特点简析: 本文特点简析:
A、措辞严谨,表达明确,毫不 措辞严谨,表达明确, 含糊。 对己,话从反面说; 含糊。B、对己,话从反面说; 对人,话从正面说。 对人,话从正面说。C、高瞻远 目光敏锐,言辞轻松。 瞩,目光敏锐,言辞轻松。D、 立场坚定,语义明确, 立场坚定,语义明确,但措辞 委婉。 委婉。
3、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 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 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 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 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 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 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 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4、如果十五 年后还不收回, 年后还不收回,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 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 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 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出政治舞台,没有别的选择。5、对英国 也是有利的, 也是有利的,因为这意味着届时英国将 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 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在世界公论 面前会得到好评。 面前会得到好评。
6、人们还议论香港外资撤走的问题。只要 人们还议论香港外资撤走的问题。 我们的政策适当,走了还会回来的。 我们的政策适当,走了还会回来的。7、至 于说一旦中国宣布一九九七年要收回香港, 于说一旦中国宣布一九九七年要收回香港, 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 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 可避免, 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 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 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8如果在 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 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 怎么办?那时, 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 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分析下列文句的特点, 分析下列文句的特点,说说都运用 了哪些具体的技巧来锤炼语言, 了哪些具体的技巧来锤炼语言,表 现了怎样的语言特点。 现了怎样的语言特点。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深刻理解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重大意义,对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过程有一个基本了解。
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以“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依据;2、“一国两制”的内容及意义;3、当前的台海局势。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的发展过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二节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香港、澳门问题按“一国两制”构想解决后,台湾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但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的性质不同,也更具复杂性。
港、澳问题是我国政府恢复行使主权的问题,是中英、中葡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而台湾问题是由中国内战而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尽管国际因素也长期困扰着台湾问题的解决,但它纯属中国内政,是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的问题。
因此,实现两岸统一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两岸中国人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达成一致,谋求和平统一,任何外来势力的插手都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以和平统一为宗旨的“一国两制”构想最初就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它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上付诸实践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对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率先示范的作用,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日益成熟的条件,积累了经验,也奠定了基础。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二、和平解决台湾的方针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由于不同的历史原因,我国的香港、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霸占,台湾则被国民党所盘踞。
2023年最新的六国论教案9篇
2023年最新的六国论教案9篇[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以史论政,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领会作者反对屈辱求和的、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思想;2、学习本文紧扣中心论点逐层论述的写作方法;3、认识苏洵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弊在赂秦”。
4、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教学方法]:串讲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燕亡原因:“以荆卿为计”赵亡原因:“牧以谗诛”“用武不终”北宋――契丹、西夏北宋――六国契丹、西夏――秦小结:通过这四组对比,讽谏北宋统治者勿重蹈覆辙,要奋起御侮,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
点明写这篇史论的主旨,是本文的结论部分。
讨论:如果将第5段末句改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可有慎哉”,•并删去第6段,文章也是完整的。
这样做好不好?提示:可以从作者意图、文章布局和理路、重要的论断等方面进行考虑。
方式:四人一小组。
讨论后推代表发言。
小结:六国灭亡原因各不相同,而以地赂秦者不过三国,作者巧妙地提出“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论断,这样就把灭亡的原因集中到“弊在赂秦”这一中心论点上来了。
至于为什么要“赂秦”,作者则直到最后才说出了最要紧的一句:“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这叫做“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注意:苏辙同题文章中最紧要的一句是“不知天下之势”。
)作者这样来论述问题是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北宋正是为辽、西夏“积威之所劫”而年年纳币。
如果删去“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之故事”,就看不出这一点了,这是违背作者的意图的。
其次,从布局上看,本文是从论史逐步转向论策的。
因此从第3段开始,•先肯定燕、赵的“远略”,接着又批评了他们的错策。
循此继进,作者又为六国设想出总体的战略:第一步,不赂秦,不附于秦,不派刺客,不杀良将;第二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这样的设想是为下文“不赂而胜之”一语作铺垫的。
这个总体的战略设想也是针对北宋朝廷说的。
如果删去第5段话,上面这些话就变成无的放矢了。
1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四、教学重难点和信息技术融合突破重难点、支持学与教模式变革分析(依据教学内容进行重难点分析,确定教学模式变革方法)
1.选择几处细节,体会其精练生动,绘声绘色,寥寥几笔则人物个性毕现的语言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各自性格特点。
《鸿门宴》节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记叙散文。(本单元的重点,应是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以及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学生在反复朗诵中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特有的简洁美,在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叙事脉络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2.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樊哙闯帐一段,做到翻译准确。
3.结合课文内容,观看《史记》中项羽的相关史料,以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为切入点,以“一步与一生”为话题,写一篇读后感在课上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创新运用
一、导入
1.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简要讲解。(课件展示)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二、学生特征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能读懂浅近的白话文言文;对文学作品以及影视作品也多少有些了解,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入对精彩片段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定位和信息技术融合目标定位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ppt8 沪教版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 第一个问题:
• 原则性:“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 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 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 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 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 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 代。”“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 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 • 灵活性:体现在宣布的时间上“可以再等一二 年。”
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 问题的磋商。
1984.12.20,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定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
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香 港后中国将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 中英两国应该合作,使香港在过渡 期内不出现大的波动。
概括本文的特点
表述明确:立场鲜明,态度果敢,不拖泥带水 说理透彻:考虑全面,情理兼备 结构严谨:衔接自然,顺序不可颠倒。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一九八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邓小平
Wgsh1945制作
政论文: 政论旨在对现实中的政治问题表明 立场、阐述见解。
政论的体式是多样的,如社论编辑部文章、 时评、短评、宣言、声明,等等。特别是像 宣言、声明这样的文章,不像文艺作品那样 通过形象来曲折地表明立场,观点和态度, 而是直截了当地表达褒贬爱憎。因此政论的 主旨一般都是比较显豁的。 本文是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记录, 实际上是一篇关于香港问题的声明。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 第二个问题:
• 原则性:“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 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 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 • 灵活性:保持香港的繁荣,“希望取得英国 的合作”,也希望英国政府能为香港的繁荣 提出建议。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 第二个问题: • 原则性:“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 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 合于香港的政策。” • 灵活性:保持香港的繁荣,“希望取得英国的 合作”,也希望英国政府能为香港的繁荣提出 建议。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 第三个问题: • 原则性:“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 生严重的波动”,“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 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同时,这也表 现出了一种灵活性。 • 灵活性:在这些原则性的问题上,中国政府是 绝对不会动摇的,也是绝对不会让步的。而所 有的灵活性问题也都是用来保证原则性问题的 顺利解决的。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
• 第一个问题: • 原则性:“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 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 题。”“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 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 世界人民交代。”“不迟于一二年的时间,中国就要 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 • 灵活性:体现在宣布的时间上“可以再等一二年。”
理清段落层次,整体把握文意
文章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我们的基本立 场。第2、3两段阐述第一个问题,明确提出: “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第4、5两 段阐述第二个问题,即中国政府对香港的方 针政策,明确提出:“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 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第六 段阐述第三个问题,明确提出不要在十五年 过渡时期人为地制造混乱,“不要做妨碍香 港繁荣的事”。文章最后一段明确提出“通 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的建 议。
本文的语言艺术
老子曰:“大直若屈,大巧 1、表达明确,毫不含糊。 若拙,大辩若讷。” 2、对自己,从反面说;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 对英方,从正面说。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3、高瞻远瞩,言辞轻松。 然后君子。” 庄子曰:“大智闲闲,小 4、委婉的外交辞令。 智间间。大言炎炎,小言 詹詹。”
(教学资料)(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结构分析
总 分 总
基本立场 三个问题 中方建议
主权问题 不平等条约有效论 繁荣问题 英国管辖繁荣论 波动问题 香港灾难论
文本探究
为什么把主权问题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去讲? 国家主权问题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作者简介
邓 小 平 ( 1904-1997 ) , 伟 大 的 马 克 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 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 的创立者,主要著作收入《邓小平文选》。
课文背景
课文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这是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同志回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谈话的记录。 这篇谈话表达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完整的坚强信念及妥善解决香港问 题的坚定信心,是一篇光辉的历史文献。
①第三个问题,是中国 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 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 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 中部出现大的波动。
②我们希望中英两国
政府就此进行友好的
磋商。
3.决策、政策
①中国宣布整个决策, 从大的方面来讲对英国 是有利的。
②只要我们的政策 适当,走了还会回 来的。
课堂练习
比较下列各句中红色词的含义或用法上的差别:
第一单元 · 第一课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 《七子之歌》
背景简介
割让史
1842年:英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永久割让香港岛 。 1860年:英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永久割让九龙半岛 。 1898年:英国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 附近。 二百多个岛屿(新界),租期99年(1997.6.30到期)。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优秀教案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学目标】1.汲取伟人邓小平的卓越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2.透过语言的表层意思,深刻体会刚柔相济的语言特点。
3.使学生得到一次深入浅出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透过语言表层意思,深入领会邓小平博大精深的思想与高超的智慧。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语设计(略)第二步,介绍历史背景可以通过课件页面,介绍有关图片和文字内容。
第三步,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从整体上把握文意本文首段即明确提出我们对香港问题基本立场的三个问题,这是全文的总纲。
然后,文章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我们的基本立场。
第2.3两段阐述第一个问题,明确提出:“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第4.5两段阐述第二个问题,即中国政府对香港的方针政策,明确提出:“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
”第六段阐述第三个问题,明确提出不要在十五年过渡时期人为地制造混乱,“不要做妨碍香港繁荣的事”。
文章最后一段明确提出“通过外交途径开始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的建议。
第四步,讨论:为什么把主权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来讲?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要求:结合有关历史,明确主权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答案对即可。
第五步,众所周知,外交斗争最需要坚定的原则性与充分的灵活性相结合。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表现“坚定的原则性”的内容找出来,看看它们是怎样与“充分的灵活性”相结合的。
要求结合“三个问题”,从具体内容上探究。
第六步,探讨本文的语言特点。
要求结合课文中具体的句子。
第七步,总结与拓展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对这篇谈话的历史背景作了简单的了解,接着,理清了文章的段落层次,从整体上领会把握住了文意,然后对邓小平高超的外交语言技巧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深刻领会了一代伟人博大精深的思想与智慧。
最后对文章的语言艺术进行了分析归纳。
香港回归转眼已有四年多,如今香港的稳定与繁荣,充分证明了他老人家创立的“一国两制”科学性与正确性。
钱其琛同志有一段话,对小平同志在香港回归上做出的杰出的历史性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
2.体会作者在说话语气及词语的运用
二.教学过程:
1.背景介绍
本文是作者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记录,实际上是一篇关于香港的声明,所以也属于政论文。
2.文章思路
总论:明确的基本立场,三个问题:主权问题;管理问题;过渡问题
问: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来提出问题?(讨论这三个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
分述:就三个问题阐述观点和立场
(1)主权问题不能讨论。
从收回的范围,时间及决心予以确认
(2)管理问题取决于政策。
正面论证:现行制度和法律可以保留,只做适当改革;要同香港各界人士交流意见;中英两国进行友好磋商。
反面论证:如果
中国把四化建设能否实现放在香港是否繁荣上,那这个决策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3)过渡问题要进行磋商
我们不怕出现波动甚至是严重的波动,我们会勇敢的面对;但我们应该通过外交途径进行友好磋商,讨论如何避免这种灾难。
总结:建议达成一个协议。
3.学生讨论
文章正文在讨论三个问题时的排列次序能否更改,为什么?
4.给出另外两篇文章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和江泽民的〈在香港回归仪式上的讲话〉,要求学生将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
作比较,认真体会本文在历史上的伟大意义。
【2019-2020】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实用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学目的一、通过阅读,体会邓小平同志在外交工作中,在大是大非中的所表现出的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深遽的政治洞察力、高超的政治艺术和内含丰富的外交语言,从中汲取智慧,增长才干。
二、在初步掌握研究探讨阅读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尝试研究阅读实践,形成阅读技能,进而深入领会文章内容。
三、学习领袖的高超的语言艺术,探讨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设想本文是自读课文,按照自读教学的要求,注重学生的自读实践,突出学生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定形”训练。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1、发现疑问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具体指什么?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个动人的夜晚,凝视着电视中那激动人心的场面,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问题,畅谈感受。
教师归纳总结:发现问题有两个层面:一在疑问繁多的文章中发现疑问;二在平易浅显的文章中,或表面疑问已经解决的阅读过程中间发现疑问。
第二层面中的发现更可是否想到领袖们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二、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发现疑问。
电脑显示如下资料: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缔结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界“新界”)、《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文章采用总分形式,阐明了关于香港的三个问题:一是主权问题,二是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三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5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本篇课文研讨重点是“高超的语言艺术”。
研究层次是:明确言语字在面意思——理解言语的深层含义——揣摩言语的相关含义——总结语言表述的技巧。
三、学生尝试“研究探讨”阅读实践。
教师相机点拨。
(一)学生分组研究,交换疑问,教师点拨,提示重点研究对象。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立场》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立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山东韩其文1。
掌握课文的语言特色:(1)举重若轻,明白晓畅,严谨周密;(2)刚柔相济,富有感染力、说服力。
2。
学习本文批驳的方法:针对英国提出的错误观点,邓小平同志针锋相对有力反击而又不失得体。
3。
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1。
揣摩文中准确而严谨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2。
理清本文的谈话思路,掌握严密的逻辑顺序。
3。
补充大量的课外辅导材料,交代清会谈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起来了,才能在外交上不受屈辱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教学方法1。
自读-讨论-领悟-质疑。
2。
整体感知-重点赏析、领悟-梳理总结-练习巩固-知识拓展媒体设计本文很容易找到相关的CD片或录像带,特别是有关香港回归盛典的录像带,播放后会对学生有极强的感染力。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顾香港不平凡的回归之路,充满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英国统治者不甘心最后一块殖民地的丢失,制造了许多麻烦。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凭着他们的雄才大略和高瞻远瞩,排除了千阻万难,终于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香港回归的重要文献--《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二、解题本文是邓小平同志于1982年9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英国女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号称”铁娘子”,她在政治上奉行铁腕政策,不管对内对外,凡事以”强硬”二字当先,有人说她像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正是这位女首相领导英国同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岛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她是乘”马岛之胜威”来中国访问的,可是在中国她却碰了个”硬钉子”。
三、研习课文1。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名词术语。
高一语文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培优教案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一语文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培优教案一、网上课堂1.本讲主要内容(1)词语回旋管辖磋商届时绥靖(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结构的合理性。
(3)学习本文外交谈话的艺术性,做到刚柔相济,既讲原则,又灵活自由。
2.学习指导(1)本文的写作背景①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远割让香港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构想。
③1982年4月,英国前首相希思作为特使访华,为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正式访问作准备。
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抵达北京,中英两国政府开始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谈判。
撒切尔夫人在会谈中坚持三个不平等条约仍然有效,提出如果中国同意英国1997年后继续管治香港,英国可以考虑中国提出的立权要求。
9月24日,邓小平会见了撒切尔夫人,发表了谈话,表明了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2)本文的思路和主要内容课文是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向英方阐明我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明确提出了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继续保持香港繁荣,从而揭开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外交谈判的序幕。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明确阐述了我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3,4,5,6段):具体阐明我们在香港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本部分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第2,3段):明确肯定香港的主权必须收回。
第二层(第4,5段):宣布中国政府将采取“一国两制”的方式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
第三层(第6段):中英商谈如何使香港政府平稳交接。
第三部分(第7段):建议中英双方达成协议,使香港顺利过渡。
(3)本文的结构分析分文结构是“总——分——总”的。
中国政府对于港澳问题的立场、方针和政.doc.doc
中国政府对于港澳问题的立场、方针和政策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原则立场中国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遵照国际法的原则,宣布对于旧中国所签订的条约和协定的原则立场是:既不承认一切旧条约继续有效,也不认为一切旧条约当然失效。
按照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对于旧的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
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按照这个规定,条约是否继承是以条约的性质和内容为依据的,这既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又符合国际法的继承原则。
中国对于香港问题三个不平等条约的态度是举世皆知的。
中国认为三个不平等条约在整体上就是无效的,并不去就其中任何一个条约的某些条款的准确意义进行争论。
对于这一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香港不是殖民地“殖民地”主要是指因外国统治、管辖而丧失主权的国家。
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所以,殖民地的概念不适用于香港。
英国在香港实行的是殖民式统治,但并不等于香港就是殖民地。
1972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明确宣布:“香港、澳门是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
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殖民地’范畴。
”1972年11月,联合国大会以99票对5票的压倒优势,通过了有关将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上除去的协议。
这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立场的广泛支持。
中国又等待了33年反对不平等条约,收回香港,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立场。
在实际工作中,中国政府则考虑过去的历史背景,考虑总的国际形势,采取灵活的策略,保持战略上的主动地位。
1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 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 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 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 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Hale Waihona Puke 唐恪传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 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 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 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 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 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 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 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
自悔,折节为长者。
• 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 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 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徙 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 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 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 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 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
•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 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 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 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 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 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 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 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 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 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 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 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 “今当以死守 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案-教学教案
2.深入领会文章中高屋建瓴的洞察力和势如破竹的风格。
教学重点:目的1。
教学难点:目的2。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相信我们同学都还记得,在1997年7月1日,庄严的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回归了。
时至今日,香港依然是如此的美丽、繁荣和稳定。
这与小平同志当初的一系列高瞻远瞩的决策是分不开的。
他是当之无愧的香港回归这一千秋功业的奠基者和开拓人。
今天我们就学习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这是一篇经典性的讲话。
这些话句句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当时撒切尔夫人还威胁说,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小平同志毫不含糊地回应说,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也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
2.研讨新课。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邓小平同志以简驭繁,一开始就抓住了三个关键性的问题,主权问题、管理方式问题和过渡期间问题。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有关主权部分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我们的基本立场。
明确:主权问题,不容谈判。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有关管理方式问题,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我们的基本立场。
明确:一国两制。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有关过渡期间问题,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我们的基本立场。
明确:平稳过渡。
3.分析语言。
这篇文章明白如话,如果满足于表层意思,那真是一读就懂。
我们不能满足于浅表的理解,应该深入研究探讨。
那么复杂的问题,邓小平抓住三个关键问题,每个问题都用不多的几句话就说得非常透彻,只有深入领会,才能对邓小平博大的思想、高超的智慧领略一二。
所以不能浅尝辄止。
请同学们研究课后练习一中句子的深层含义。
(1).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明确:今天有中国政府决不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决不是李鸿章,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决不是软弱可欺的,决不搞屈辱外交,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文内容;
2.分析申明立场的措辞,学习的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
香港地区位于我国南部珠江口东侧,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人口约6149万人,其中97%是华人。
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统称香港。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842年8月至9月这一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缔结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使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这就是后来所说的“三个条约”。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应邀来我国进行访问,与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讨论。
双方领导人就此问题阐述了各自的立场,并同意通过外交途径继续进行商谈,从此揭开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外交谈判的序
幕。
英国政府错误地估计形势,过高估计了香港对中国的经济作用,过低估计了中国政府对主权问题的原则性和立场的坚定性,以为中国可以容许英国以某种方式在1997后继续管治香港。
因此,1982年9月22日,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英国谈判代表团提出了“三个条约继续有效论”,无理地认为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割让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国不能收回,谈判的内容仅应限于所谓“租借”的“新界”。
这当然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能接受的。
在这一背景之下,9月24日,邓小平同志会见了撒切尔夫人,向其表明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二、文分析
1.学生浏览全文后,请学生为文划分层次。
明确:文从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开门见山,指出要从三个问题来谈“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总说。
第二部分,2至7段。
分别就三个问题进行分析,阐明观点和主张,是分说。
这一部分可再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2、3段。
关于“主权问题”。
第二层:第4、段。
关于“1997年后中国采取什么方式来管理香港,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的问题。
第三层:第6、7段。
关于“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的问题。
2.文开篇将“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分为三个方面来谈,有何必要?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阐明观点?
明确:因为香港问题不只是主权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
在谈判过程中,除了主权问题“没有回旋余地”之外,还需双方进行磋商、研究。
这样,本着不同问题不同对待的原则,一方面明确了谈判内容,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对方清楚地了解我方的原则与态度。
3.在第一部分中,第二个问题与第三个问题的语言表述有何不同?为什么?
明确:第二个问题的主要部分是“采取什么方式”,主语是“中国”;第三个问题的主要部分是“商谈如何使香港……不出现大的波动”,主语是“中国和英国”。
暗示1997年之后,对香港的管理首先是中国自己的事。
4.文中怎么表现对主权问题的态度的?
明确:首先明确“没有回旋余地”,“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在第3段进一步明确,中国是在“宣布”收回香港,而不是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拿出来与英国进行谈判。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是从中英两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指出:中国“肯定”也是必须在1997年收回香港,“别无选择”,向对方表明了我方的态度。
然后,指出英国只有合作才会对自己有利——赢得“世界公论”的好评,暗示中国收回香港是大势所趋,是受世界公论所认同的。
.在谈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谈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明确:两个方面。
一是希望中英两国政府进行友好的磋商,一是说明保持香港的繁荣对中国建设的影响。
前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关于第一个方面,文中首先明确希望与英国合作,“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
当然这一问题与“主权问题”不同,是可以“进行友好的磋商”的。
关于第二个方面,是驳斥某种观点,暗示对方不要以此作为谈判中制约中方的资本。
同时也表现了我国对保持香港繁荣的信心。
6.对于第三个问题,中方的态度如何?是如何表现的?
明确:中方客观上承认出现波动的可能性,但明确指出,一旦出现“大的波动”,中方“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语气柔中见刚。
三、小结
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
步骤,也有利于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有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并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香港问题的圆满解决,消除了中英两国关系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这是中英两国政府友好合作的共同成就。
四、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练习三、四。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