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2018年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物理学科复习教学指导意见

2018年高考物理学科复习教学指导意见

2018年高考物理学科复习教学指导意见为切实做好2015年我市高考物理学科的备考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市的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物理高考成绩,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我市目前高三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部分学校领导及学生还重视不够,课时不足。

主要是对高考方案对我市高考可能产生的影响认识不清,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2.对高考的研究不深不透,不知如何把握教学的内容和难度,复习计划性不够强,重点不突出。

3.集体备课不够深入,实效性不强。

4.上课游离《考试说明》,被复习资料牵着走,高耗低效。

5.练习和单元检测缺乏精选,批改和评析不到位;跟进性辅导不及时,缺乏个性化等。

二、理解江苏新高考方案对物理学科产生的影响1.物理成绩对不同学生群体产生的影响:影响最大的两部分学生:一是语、数、外成绩很好,但物理成绩一般的学生,名校及多数一本院校对物理成绩的要求会是A(甚至A+);二是语、数、外成绩够本科线,但物理成绩达不到B等级的学生,会因为达不到本科资格线而落选。

2.教师和学生在认识上的偏差:新高考是全新的模式,绝不能认为只重视语数外就行了,那样会害了学生的。

也不能凭过去的老经验或想当然地认为学生考A或B并不难,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

三、认真落实物理学科复习教学的基本要求1.备课强化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应遵循“独立思考,集体研讨,资源共享,切合实际”的原则。

集体备课要精细化,各校集体备课每周至少一次,备课内容提前一周课时量,每次备课时间不少于一节课。

提倡天天集体备课,随时集体备课。

要将从学情出发,制定复习的阶段性计划、筛选练习资料和确立高效的复习策略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

要切实加强备课组建设,切实防止集体备课走过场。

2.课堂教学要优化课堂教学,要继续遵循“先学后讲课课练”、“质疑、探究、训练”的课堂教学总体思路,探讨选用诸如“考点释要——高考题析——方法总结——巩固训练”等高效复习模式。

教学中,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要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注重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养成。

福建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福建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加强和改进我省普通高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的要求,结合我省的教学实际,特提出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一、物理教学应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明确“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这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物理教学必须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着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共同发展。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方面,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

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

物理教学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和任务。

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不仅在于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的知识财富,更为重要的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立德树人”深化物理教学改革,使物理教学融物理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思想和精神于一体,全面发挥物理的“立德树人”功能,为学生的成长打开一扇窗户。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北京市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8年版)

北京市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8年版)

北京市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8年版)目录一、教学总体安排建议 (2)二、教学内容要求 (3)(一)必修 (3)(二)选择性必修 (15)三、教学与评价建议 (28)(一)教学建议 (28)(二)评价建议 (34)附录:课例 (38)一、教学总体安排建议为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与高考综合改革的衔接,稳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统筹高中三年的物理教学,建议2018年入学的高一年级以表1中教学内容安排实施教学。

表1 高中三年物理教学总体安排注:“旧教材”是指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配套的教材。

在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配套的教材出版之前,以旧教材为教学资源,落实2017年版课标理念与课程内容要求,实施教学。

2017年入学的高一年级仍然按照2017年颁布的教学指导意见进行教学。

二、教学内容要求(一)必修1. 必修11.1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内容要求】1.1.1 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例1 了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工作,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1.1.2 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

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

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例2 通过质点模型、太阳系行星模型等实例,体会物理模型在物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1.1.3 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

例3 结合瞬时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极限方法。

例4 结合加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物理学中的抽象思维。

例5 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工具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1.4 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

实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曾湘咏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市高中物理学科新课程的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参考部分课改实验区的实施经验和成果,整合我市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部分专家的建议,结合我市实际和物理学科特色,提出如下物理学科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注重共同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二、课程目标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目的侧重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仍然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三、课程设置1、高中物理课程结构:高中物理课程共包含12个模块,其中: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

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能量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选修系列1——物理1-1、物理1-2: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湖北省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湖北省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0-2
0-2
生获得
0-6
0-4
6
0-2
0-2
0-2 ≥ 14 选
0-6
0-4
0-6
0-4
0-6
0-4
0-6
0-4
0-6
0-4
2
2
2
2
6
2
2
2
2
0-2
0-2
0-2提下
0-2
0-2
0-2
自主安
0-2
0-2
0-2
排各学
0-2
0-2
0-2
科学分
0-9
0-2
3
0-9
0-2
3
0-18
3. 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音乐和美术,分别可并行或交叉开设, 学分作相应安排,具体由学校确定。
4. 体育与健康在高中三年全程安排学分。
0-9
0-2
0-9
0-2
0-18
0-4
3
2
2
3
2
2
0-18
0-18
2
2
6
6
2
2
12 2
8 ≥ 42 ≥ 14
1. 各年级学分安排 只呈现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 选修课程 学分由学校根据学生选修实际统筹确定。
2.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 物学等 9 学科高一学年完成必修学分; 高二学年及高三上学期只呈现 选择性必修学分, 选修课程学分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高三下学期由 学校自主设置学分。
二、基本原则 1.积极稳妥。 全面完整地实施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 2017 年版)》,找准课程教学改革与高考综合改革的有机衔接路径, 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进行必要调整,保证课程教学、考试 评价改革的 平稳过渡。 2.整体设计。 基于普通高中教育新定位和高考综合改革 新要求,对 2018 级学生的课程教学进行三年一贯的整体设 计,构建既强化共同基础,又关注个性发展,分类别、有层 次的课程结构,确保学校课程安排、学生选课与高考综合改 革的内在一致性。 3.切实可行。 充分考虑我省不同地域普通高中办学条件 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差异,赋予学校、学生合理而充分的自主 权,为学生全面成长、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提供更多的 选择空间,保障新课程和高考综合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课程设置 (一)课程类别与科目 1.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 成。 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是学业 水平合格性考试的课程内容,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 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 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含全国统一考试和 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 选择相关科目修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指导意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步入了实质性阶段,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时期。

课程标准无论是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还是课程目标均为建国以来的首创,它体现了物理学自身及其文化、经济与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国民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

这一要求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而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实现和达到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

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

尽管已经有了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但教科书可能单向传递信息,不具有交互性,无法根据学生的现场的反应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

另外,教科书是根据广泛的、统一的读者对象编写的,不可能对城乡差别、地域差别、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别和情感态度的差别等某一个方面做具体的关照。

然而,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却是具体的、有特点的,因此教师只有把《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和要求,把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转化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地达到新的课程目标。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原则教学过程是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相结合、相统一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的过程,是探究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统一创造过程。

(一)突出课程目标的三维度,体现以发展为主旨的原则重视个性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思潮之一。

课程标准提倡的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特别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教学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教学中必须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全部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发展。

1.正确地把握发展的内涵。

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变化的过程,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还应包括思想觉悟、道德水准、身体发育、思维能力、人格意志等诸方面,但又不是齐步走。

高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高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第一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把握《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规范高中物理教学,特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1.《指导意见》是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在分析浙江高中物理教学实际和总结、反思其它省新课程实验实施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对《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的研究而制定的,它是我省界定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深广度的标准,是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依据。

每一个教师应认真学习、准确把握。

2.《指导意见》分章按照“课程标准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程标准内容”采取按章直接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摘录的方式,便于教师检索。

“教学要求”以节为单位,分“基本要求”、“发展要求”与“说明”三部分。

主要是提出学生学习要达成的三维目标,提示教师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在模块学习期间都要达到的要求;“发展要求”是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在模块学习期间可以达到的要求。

“教学建议”按章对如何实施教学和达成教学目标提出导向性建议,供教师参考。

3.教学要求表述中的行为动词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所采用的行为动词相同,有的行为动词前加有“初步”、“大致”、“简单”等词,其对应的水平比原行为动词的水平低。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课程标准内容1.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二、教学要求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第2节时间和位移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2、教学建议(1)本章出现意义相近和意义相对的概念较多,如参考系与坐标系,时间与时刻,速率与速度,路程、距离与位移,矢量与标量,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速度、速度的改变与速度的变化率,等等,学生学习时容易混淆。

2018—学度高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2018—学度高中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4
案结合。要充分利用县教学共享资源,在县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内化为自己的 课时备课资源,真正做到备课为上课服务的目的。
③教师的试卷讲评课、实验课都要有教学案。教案要字迹工整,条理清楚。每节课后要 写出教学反思,以利完善提高。提高教学案质量,以教学案的高质量赢得学习的高效益。
5.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向 45 分钟要质量、要效益。 课堂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智力、训练能力的主阵地,是每个学生展示自我、提升自我 的大舞台,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应做到: ①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作为设计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②依据传授知识和学生已有经验,创设丰富的物理情景,用活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创造 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氛围和条件,发挥课前预习学案和课后自我完善的作用,三段学习统 筹设计,指导到位,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③师生互动,开展探究性学习,给学生留有思考加工、吸收消化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 生思维过程的训练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率。 ④努力构建“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的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创造主动展示、多层次多 种形式展示的环境,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实现学生有效学习、高效学习。 ⑤倡导过程教学。一是让每个学生参入课堂学习的全过程;二是让学生亲身感悟认知的 形成、技能形成全过程。彻底摒弃教师满堂灌、包办代替的低效教法。 ⑥年轻教师先听后讲,提倡课前默讲。 6.精心组织质量检测,要分层次布置作业,批阅及时,学案、作业批阅要有鼓励性批语。 平时的复习巩固,专项训练、配套练习等训练案和自主单元过关检测能有效提高学科能 力,关键是题目的质量是否高、训练是否有效,是否能很好的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是否符 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是否落实到位。因此,训练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精心选题,高度重视与课本相配套的题目(旧题通过研究,可以改造成符合新课标要 求的新题)的研究,要重视作业质量,避免片面追求数量,狠抓落实。 ②平时练习、测试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低、中档题为主,适当加入一些探究性题目, 如情景、设问新颖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灵活运用的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7.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各校教师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运用已有设备或就地取材,创造条件,加强演示实验 和学生实验。尤其是新增加的实验,应从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方法步骤、现象观察、 数据记录、结论、误差分析等诸方面进行研究,掌握操作技巧,以便指导学生实验(如探究弹 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描绘小灯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练习使用示波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8.08.15•【文号】教基〔2018〕15号•【施行日期】2018.08.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材正文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目前正在组织编写修订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

为统筹做好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促进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招生等有机衔接,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和要求,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育人为本,注重实效。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把科学的质量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打牢学生成长的共同基础,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坚持加强省级统筹、强化市县保障、学校具体实施,结合各地高考综合改革推进安排和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实际,有计划、分步骤、积极稳妥地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完善机制,强化保障。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系统培训、示范引领、监测督导等工作机制,完善经费投入、师资配置、专业研究、设施配备等保障机制,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三)工作目标2018年底完成新课程全员培训工作,2019年上半年开始,分批分步完成新教材培训工作,普通高中校长和教师队伍组织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能力整体提高,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的专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相关工作推进机制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到2025年,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内容和要求全面落实到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各个环节。

2018年高考理综试题Ⅲ分析及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指导意见

2018年高考理综试题Ⅲ分析及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指导意见

2018年高考理综试题Ⅲ分析及对高中物理教学的指导意见总体而言,本套试题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核,但是又有足够的背景创新,是一套难得的好题,对今后高中物理教学具有很好地指导意义。

14题考察一个人工核反应问题,学生只要知道反应前后质量数电荷数守恒即可解决。

15题只要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可轻松解答。

16题只要知道有效值的定义也不难解决。

这三个题,为本套试题中最简单的试题,同时也似乎预示着本套试题的目标取向。

17.在一斜面顶端,将甲乙两个小球分别以v和的速度沿同一方向水平抛出,两球都落在该斜面上。

甲球落至斜面时的速率是乙球落至斜面时速率的()。

A.2倍 B.4倍 C.6倍 D.8倍这个题题设创新较大,解答如下:tana=2tanθ,tana=,vy=2votanθ,vt=v02+vy2=v01+4tan2θ,vt与v0成正比,则==2。

这个题的难度跨越是比较大的。

首先学生应熟知平抛物体某时刻的速度的方向延长线经过该段时间水平位移的中点,其次学生要有足够的数学处理各未知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能力。

基础不太好的同学一般不能解决。

18、19、20题也很简单、很常规,只要学生经过一些常规题型的训练、具备一点的数学处理能力都可以拿下。

这些都启示我们,基础和常规永远都是重中之重。

21.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连接在直流电源上,电容器的极板水平,两微粒a、b所带电荷量大小相等、符号相反,使它们分别静止于电容器的上、下极板附近,与极板距离相等。

现同时释放a、b,它们由静止开始运动,在随后的某时刻t,a、b经过电容器两极板间下半区域的同一水平面,a、b间的相互作用和重力可忽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质量比b的大B.在t时刻,a的动能比b的大C.在t时刻,a和b的电势能相等D.在t时刻,a和b的动量大小相等21题有些新意和创新,重在考察学生的技能技巧。

学生首先要仔细读懂题目说的两电荷量大小相等、符号相反以及不计重力等关键语句。

新高考关于物理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

新高考关于物理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

新高考关于物理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下学期新高考关于物理学科的课程指导意见一、教学内容与进度2019 级新教材高二年级(2018 级、旧教材)上学期高三年级(2017 级、旧教材)二、教学策略与建议(一)认真学习国办发〔2019〕29 号《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继续贯彻落实《普通高中2017 届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

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推行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新教材,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物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物理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

依据《普通高中2017 届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普通高中的课程进行设置,明确各年级课程实施和教学内容,把握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命题内容和范围,扎实推进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规定的课时内,全面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1.要认真研究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两个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通过诊断性测试、座谈了解、查卷问调、课内外观察、课堂提问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准确把握教学起点,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

2.高一教学要降低起点、控制习题难度、放慢教学进度,排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切忌有一步到位的教学思想。

3.认真研究初、高中衔接的重要内容。

如“力、压强、物体的平衡、变速直线运动、功、功率、机械能、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能量守恒定律”等。

(三)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指导学生选课和实施分层次教学1.结合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学生进行物理选考的指导。

按照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

青海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青海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青海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推进青海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特制定《青海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青海省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实验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积极稳妥并富有创造性的推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在青海省的全面实施。

青海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物理教学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青海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从我省高中教学实际出发,以“加强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深化、逐年推进”为基本策略。

坚持改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坚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体现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关注物理学科与科技、社会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

二、任务目标(一)课程性质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总目标: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20180825辽宁省: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新20180825辽宁省:普通高中2018级学生物理教学指导意见
6.气体的等压変化和等容变化
7.气体实验定律的微观解释
8.固体
9.液体
主题2热力学定律
1.功、能和内能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能量守恒定律
4.热力学第二定律
主题3原子与原子核
主题4波粒二象性
1.能量量子化
2.光电效应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
5.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6.原子核的组成
7.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计算限于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运动方向垂直的情况。
8.学生分组实验:
(1)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2)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选择性必修3
主题1固体、液体和气体
1.分子动理论
2.实验:估测分子的大小
3.温度和温标
4.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5.实验: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
5.学生分组实验:
(1)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2)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第三学年
上学期
选修
学校自主开设物理选修课程
下学期
选修
学校自主开设物理选修课程
注:“模块”和“内容”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没有列入的内容不作教学要求。
教材预订建议:
高一:必修1 必修2 选修3-1 选修3-4
3.必修3模块2学分;选择性必修1模块2学分。
必修3模块教学建议
1.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计算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平行或垂直场强的情况。
2.选修3-1教材中对应“简单的逻辑电路”的内容不作要求。
3.学生分组实验:
(1)长度的测量及其测量工具的选用

北京市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8年版)

北京市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8年版)

北京市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8年版)目录一、教学总体安排建议 (2)二、教学内容要求 (3)(一)必修 (3)(二)选择性必修 (15)三、教学与评价建议 (28)(一)教学建议 (28)(二)评价建议 (34)附录:课例 (38)一、教学总体安排建议为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与高考综合改革的衔接,稳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统筹高中三年的物理教学,建议2018年入学的高一年级以表1中教学内容安排实施教学。

表1 高中三年物理教学总体安排注:“旧教材”是指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配套的教材。

在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配套的教材出版之前,以旧教材为教学资源,落实2017年版课标理念与课程内容要求,实施教学。

2017年入学的高一年级仍然按照2017年颁布的教学指导意见进行教学。

二、教学内容要求(一)必修1. 必修11.1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内容要求】1.1.1 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例1 了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工作,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1.1.2 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

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

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例2 通过质点模型、太阳系行星模型等实例,体会物理模型在物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1.1.3 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

例3 结合瞬时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极限方法。

例4 结合加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物理学中的抽象思维。

例5 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实验工具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1.4 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2018年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目录上篇必修课程必修1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 (4)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 (4)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5)必修2静电场 (6)电路及其应用 (7)下篇选修课程选修1-1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 (9)磁场 (9)电磁感应及其应用 (10)传感器 (10)选修1-2固体、液体和气体 (12)热力学定律 (12)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2)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12)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13)选修1-3光及其应用 (14)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 (14)原子与原子核 (14)2017年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和海南省将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在新方案、新课标、新高考、旧教材的现状下,为统筹安排高中三年教学,实现旧教材与新方案、新课标的有效衔接,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特制定《普通高中2017届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017年高一新生高中物理课程结构(必修和选修Ⅰ)注: 1. 上图中每个模块的主题源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版”)的模块内容,但有些主题的位置有所移动。

2. 必修课程中有学生必做实验10项,选修Ⅰ课程中有学生必做实验11项,具体内容与“修订版”的规定相同。

3. 若与“修订版”配套的选修Ⅰ系列课程的教科书2018年秋季出版,则建议在选修Ⅰ课程的教学中使用新教科书。

一、上篇: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包括必修1、必修2两个模块。

必修课程学完后,学生可参加用于高中毕业的学业水平考试。

(一)必修1本模块由“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三个主题组成。

【内容与要求】1.1 机械运动与物理模型(1)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

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

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用公式、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方法。

(3)定性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

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1.2 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1)认识重力、弹力与摩擦力。

通过实验,了解胡克定律。

知道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现象,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矢量和标量。

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力、质量的关系。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4)了解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1.3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理解功和功率。

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功率大小及其意义。

(2)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

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定性了解弹性势能。

(4)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体会守恒观念对认识物理规律的重要性。

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5)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

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互相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能量转化是有方向性的。

(6)知道利用能量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7)知道合理使用能源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节能的习惯。

【教学建议】本模块注重在机械运动情境下培养学生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和模型建构等物理核心素养。

教学中应根据本模块所学物理模型的特点,联系日常生活经验,从多个角度创设情境,提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必要性及方法等;让学生经历抽象概括诸如速度、加速度、力、能量等物理概念的过程,了解测量这些物理量的方法,进而学习科学定量地描述生活中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方法;通过探究物体间相互作用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等实验,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学会从机械能转化和守恒的视角分析物理问题。

关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注意让全体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说明:(1)“修订版”中必修1主题“1.2 相互作用与运动定律”的内容标准“1.2.5 知道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初步了解相对论时空观和微观世界的量子特征。

体会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是不断深入的”,调整到选修1-1主题“1.1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中。

(2)“修订版”中必修2主题“2.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标准“2.3.1 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

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互相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能量转化是有方向性的。

”“2.3.2 知道利用能量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2.3.3 知道合理使用能源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节能的习惯。

”调整到必修1主题“1.3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中(在原教科书的此主题内容中,体现了以上条目的主要要求)。

(3)必修1主题“1.3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的教学,可根据各地实际安排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进行。

(4)本模块的学生必做实验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研究两个互成角度力的合成规律;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必修2本模块由“静电场”“电路及其应用”两个主题组成。

【内容与要求】2.1 静电场(1)通过实验,了解静电现象。

能用原子结构模型和电荷守恒的观念分析静电现象。

(2)知道点电荷模型,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物理模型方法。

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体会库仑定律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3)知道电场是一种物质。

了解电场强度,体会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

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4)了解生产生活中关于静电的利用与防护的实例。

(5)知道静电场中的电荷具有电势能。

了解电势能、电势的含义。

(6)知道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7)能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能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

(8)观察常见电容器,了解电容器的电容,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能举例说明电容器的应用。

2.2 电路及其应用(1)观察并能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会使用多用电表。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

会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3)了解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

(4)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会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5)理解电功、电功率及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电、热现象。

(6)能分析和解决家庭电路中的简单问题,能将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实际。

【教学建议】本模块应通过静电场、电路等相关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促进其模型建构、科学论证等能力的发展,引导其关注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

本模块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科技密切相关,教师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能激发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渗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等思维方法,让学生知道建立点电荷、电场线等物理模型的原因,懂得如何建构这些模型,体会物理模型在研究具体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应用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建立电场强度等物理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库仑定律建立的探究过程,分析库仑扭秤实验的巧妙之处,培养科学猜想与验证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了解电荷在静电场中运动时电场力做功的特点,重视电场问题与重力场问题的类比分析,引导学生从做功与能量改变的关系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物理规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了解实验中存在误差的原因,了解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通过学习电功和电功率等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说明:(1)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实验版”)比较,在“修订版”的必修2中,有些内容有调整。

例如,增加了“2.2.3了解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删除了“实验版”中的“通过实验,观察门电路的基本作用。

初步了解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等(请比较“修订版”与“实验版”对课程内容要求的差异,本文皆不逐一列出)。

(2)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只讨论直线运动。

(3)“修订版”必修2中的主题“2.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移到本文选修1-2中(该主题有些内容在本文必修1的“1.3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中有所体现)。

(4)本模块的学生必做实验有: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长度的测量及其测量工具的选用;测量金属的电阻率;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

【考试评价建议】1.物理必修系列包括必修1、必修2两个模块,学生参加模块考试且成绩合格,共可获4学分。

2. 学生完成普通高中物理必修课程学习后,可参加用于高中毕业的学业水平考试。

该考试旨在诊断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的水平要求,达到学业质量标准水平2为合格。

3. 用于高中毕业的学业水平考试要体现基础性和全面性,反映学业质量标准和物理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注重考查对必修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与应用情况,试题要注重围绕科技、生产及学生生活经验等设计问题情境,加强对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或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4. 考试任务设计应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修订版”的规定及要求确定,考试内容的任务情境应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反映物理学科本质,充分体现考试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甄别学生学业水平的功能。

二、下篇:选修Ⅰ系列课程选修Ⅰ系列课程包括选修1-1、1-2、1-3三个模块。

完成必修课程和选修I 课程后,学生可参加用于高等院校招生录取的学业水平考试。

(一)选修1-1本模块由“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磁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传感器”四个主题组成。

【内容与要求】1.1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1)通过观察实验,了解曲线运动,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并认识平抛运动的规律。

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

体会将复杂运动分解为简单运动的物理思想。

能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抛体运动。

(3)会用线速度、角速度、周期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知道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离心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