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猫捉老鼠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猫捉老鼠》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猫捉老鼠》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2.能够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游戏,与队友协作;3.在游戏中锻炼身体素质,增强体育意识和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游戏规则游戏人数:10人以上,分为两队。
游戏道具:一个布带。
游戏规则:两队分别选出一位“猫”和若干位“老鼠”。
猫绑上布带,老鼠跑到场地的对面躲避,猫要追捉老鼠,抓到老鼠后将布带交给队友,由队友担任猫,继续游戏。
老鼠在场地上任意行走,但不得出界,被抓住后变成背负双手离地前进的“奶酪”。
被背的老鼠要将双手交叉放在胸前,不能再任意行动,由队友解救。
当猫抓住全部老鼠后,游戏结束。
2. 注意事项1.猫初始位置在中央,老鼠在场地对面;2.场地内划分出老鼠走动区域和禁区,禁区内老鼠不能在内逗留;3.被猫抓住的老鼠需要扮演奶酪的角色,不能再行动;4.队友之间要相互协作,通过解救老鼠来达成游戏目标。
三、教学过程1. 游戏前准备1.场地准备:根据场地大小和实际情况,安排好老鼠行动区域和禁区,标记好出口和逃跑路线。
2.选派猫和老鼠:由队长率先报出老鼠人数,双方队长抛硬币决定谁先挑战,谁先出猫,出猫者是谁先喊出“准备开始”话语的队长,采取竞选方式选拔老鼠队长。
3.分队伍和解释游戏规则:大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先后进行热身运动和讲解游戏规则。
2. 游戏操作1.热身运动:先进行简单的上下肢热身运动,如:握拳、头上顺着电线杆向前跑步、左右交替踢腿等,然后在场地内跑步练习,迅速加速、急停回转、侧步移动等,以准备进入游戏状态。
2.游戏开始:由猫喊“准备开始”,老鼠队伍从场地对面开始进入老鼠行动区域,猫则在场中央待命。
比赛开始时,猫可以进入老鼠行动区域抓捉老鼠。
3.游戏结束:全部老鼠被抓住,则游戏结束,比分为1:0;如果老鼠成功逃脱或被队友救下,则比分为0:1。
3. 游戏后总结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在回顾游戏过程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经验,发表个人看法,探讨更好玩,更健康的游戏方式。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猫捉老鼠》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猫捉老鼠》教案:大班体育游戏《猫捉老鼠》一、教学目标1. 培养大班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反应能力。
2. 提升大班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增强大班儿童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大班体育游戏教案《猫捉老鼠》(二)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空旷的室内或室外场地。
- 标志物(如彩带或小旗)。
- 音乐播放设备。
2. 学生准备:- 舒适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
四、教学步骤1. 游戏介绍-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游戏《猫捉老鼠》。
- 解释游戏目标:猫要抓到老鼠,老鼠要躲避猫的追捕。
2. 规则说明-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游戏规则:- 一名学生扮演猫,其他学生扮演老鼠。
- 场地中有标志物作为老鼠窝。
- 猫的目标是追捕老鼠,老鼠的目标是躲避被猫捉到。
- 老鼠可以在场地中自由奔跑,但不能离开场地。
- 猫追到老鼠后,被追捕的老鼠变成猫。
- 游戏结束时,看哪个老鼠能够躲避最长时间。
3. 分组和准备- 教师根据人数分组,确保每组都有一名猫和多名老鼠。
- 老鼠们站在标志物旁边,等待游戏开始。
- 猫站在离标志物一段距离的起点位置。
4. 开始游戏- 教师放音乐,标志游戏开始。
- 老鼠们可以开始四处跑动,猫则开始追捕老鼠。
- 当猫追到一名老鼠后,被追捕的老鼠变成新的猫,并继续追捕其他老鼠。
5. 结束游戏- 游戏时间到或只剩下少数老鼠未被捉到时,教师停止音乐。
- 被捉到的老鼠站在场地外,观看剩下的比赛。
- 游戏结束后,根据谁躲避时间最长来颁发奖品或表扬。
五、教学点拨1. 游戏过程中,老鼠们可以设法躲避猫的追捕,比如穿越狭小的空隙或躲到猫无法到达的地方。
2. 在游戏中,猫要灵活运用追捕策略,如分散老鼠的注意力或预测老鼠的行动。
3. 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提醒他们要谨慎行动,避免碰到其他学生或撞到物体。
六、教学延伸1. 可以在游戏中增加一些障碍物,增加游戏难度。
2. 可以尝试改变角色设置,让孩子们轮流扮演猫和老鼠,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猫捉老鼠》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4篇)
《猫捉老鼠》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4篇)猫捉老鼠教案篇一1、通过去做客的游戏激发幼儿亲近大自然,热爱大熊猫的情感。
2、通过帮助熊猫妈妈做事,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和一定的行为能力。
3、以“请客人老师帮忙”的形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1、场景布置:师生共同制作青青的草地和清澈的小河。
2、熊猫家的创设:熊猫宝宝、小奶瓶、小手帕等幼儿人手一份,竹叶、水、抹布、盆子。
3、配班老师扮演熊猫妈妈。
4、录有欢快音乐和《摇篮曲》的磁带,录音机。
1、打扮自己,去做客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幼儿以开火车的方式进入活动室,t:咔嚓咔嚓,呜——小x班的火车来啦!咦,这儿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呀,客人老师好!手机铃响,教师接电话t:喔,你好,您是熊猫妈妈呀!……您又生了小宝宝了?恭喜你呀,我们来看你和小宝宝吧!t:我们去熊猫家,好吗?t:我们来打扮一下自己吧!来,我们搽点宝宝霜,梳梳头发……(幼儿自由打扮自己)你们真漂亮!准备好了,我们出发啦!t:这儿有什么呀?(草地和小花),真漂亮,我们要爱护小草和小花,从它们身边轻轻地饶过去吧!……这儿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呢,小河里有什么呀?真像一面镜子,我们一起来照照镜子吧!……再见小河,再见,小草,我们去熊猫家咯!……咔嚓咔嚓——停!熊猫家到了!2、帮助整理,爱劳动t:熊猫妈妈好,我们来看你了!熊猫妈妈:你们好,欢迎欢迎!t:我们轻轻地去抱抱熊猫宝宝,看看熊猫抱抱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地抱熊猫,找座位坐下,轻轻地摇摇熊猫宝宝,看看熊猫宝宝。
t:熊猫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黑黑的耳朵是什么形状的?还有什么地方是黑黑的?哪儿是白白的?……我们来摸摸它胖乎乎的肚子吧!t:呀,熊猫宝宝的肚子扁扁的,它饿了,怎么办呢?t:熊猫宝宝是吃什么的?(奶水)它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小时侯都吃奶。
我们一起来喂喂熊猫宝宝吧!幼儿自由地拿小手帕和奶瓶给熊猫喂奶,教师用自己的动作和语言来影响幼儿的行为:轻轻地把奶瓶和小手帕分类放入盆子里。
大班优秀游戏教案《猫捉老鼠》
大班优秀游戏教案《猫捉老鼠》一、游戏介绍猫捉老鼠是一款适合大班幼儿园儿童的室内多人游戏。
游戏规则简单,操作容易,能够帮助幼儿们锻炼注意力、反应力、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游戏目标游戏中的猫通过追逐老鼠抓住它们,老鼠则需要躲避猫的追求。
幼儿们需要协作默契,通过想象、计划和执行等多种手段,完成相应活动的目的。
三、游戏规则游戏人数:适合大班幼儿园的10-20名小朋友参与。
游戏道具:一个球,若干个袋子。
游戏步骤:1.将袋子洒落在地上,其中一个袋子里面放一个球,表示为老鼠洞口。
2.其他袋子随意分散在空地上,表示为其它洞口。
3.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为“猫”,一组为“老鼠”。
并各自站在场地的两端。
4.游戏开始后,“猫”要追着“老鼠”跑,将球从一个袋子传到另一个袋子里。
如果“老鼠”成功将球传到下一个袋子,视为躲过了一次追逐,同时“猫”要从另一个袋子继续追逐。
5.如果“猫”抓到了“老鼠”,则交换角色,接下来“老鼠”则要成为“猫”,继续追捕“老鼠”。
6.游戏结束后双方互相给对方鼓励。
四、注意事项1.幼儿较为调皮,容易产生意外情况,若场地条件不太安全,尽可能远离危险区域,避免意外发生。
2.游戏初始需要对规则进行讲解,确保所有的小朋友都理解规则。
3.如果有幼儿逃离场地边界线,需要进行提醒和纠正,以确保所有人的游戏安全和游戏顺利进行。
五、游戏收获这一个游戏可以为幼儿园大班小朋友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避免孩子们过于沉迷于电子游戏或看电视,通过锻炼,加强幼儿们个体间的交流和协调,同时也能够加强孩子们运动能力,并让幼儿们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以上就是《猫捉老鼠》这一优秀游戏的详细介绍和教学方法,希望本教案能够在幼儿园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猫捉老鼠》体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体验《猫捉老鼠》的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遵守游戏规则的能力。
2. 技能目标: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奔跑、追逐、躲藏等基本运动能力,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和反应速度。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的品质,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猫捉老鼠》的游戏规则,能够积极参与游戏。
难点: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奔跑、追逐、躲藏等基本运动能力,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和反应速度。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猫捉老鼠游戏场地、老鼠尾巴道具、音乐、呼啦圈等。
2. 场地:宽敞的户外活动场地。
3. 音乐: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提高运动能力。
2. 教学基本规则(5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猫捉老鼠》的游戏规则,让幼儿了解游戏的基本玩法。
3. 分组游戏(1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猫”和若干“老鼠”。
游戏开始,老鼠们手持老鼠尾巴道具,躲避猫的追捕。
猫要用手中的呼啦圈捉到老鼠,老鼠被捉到后,要换角色继续游戏。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总结本次游戏的经验,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感受,引导幼儿积极面对挑战,勇于尝试。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幼儿的表现和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安全和心理健康,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2. 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4. 运用正面激励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勇敢品质。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游戏规则的掌握程度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猫捉老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追逐游戏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躲闪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会模仿猫和老鼠的动作。
2. 学会在游戏中追逐和躲闪。
难点:1. 掌握快速追逐和躲闪的技巧。
2. 学会在游戏中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猫和老鼠的玩偶或图片,音乐播放设备。
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提高注意力。
2. 教学基本动作(10分钟):1. 教师示范猫和老鼠的基本动作,如猫的跳跃、捉捕和老鼠的逃跑、躲闪。
2. 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基本动作,并在场地上进行练习。
3. 游戏环节(10分钟):1. 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一组扮演猫,一组扮演老鼠。
2. 游戏开始,猫要尽量抓住老鼠,老鼠要尽量躲避猫的捉捕。
3. 在游戏中,教师可适时调整难度,如增加猫的数量、改变老鼠的路线等。
4. 放松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如轻轻摇摆、深呼吸等,让幼儿缓解疲劳。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在游戏过程中,注意调整难度,确保幼儿能积极参与。
3.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追逐游戏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收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以便进行教学改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共同组织家庭版《猫捉老鼠》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2. 开展《猫捉老鼠》主题故事会,让幼儿了解猫和老鼠的文化背景。
3.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馆,让他们亲身体验猫和老鼠的生活习性。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游戏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伤。
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课时安排:1课时年龄段:5-6岁教学目标:1. 学习简单的猫捉老鼠的动作,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规则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教学内容:1. 猫捉老鼠的基本动作教学2. 游戏规则讲解3. 游戏实践教学准备:1. 平坦的场地2. 猫捉老鼠道具(如老鼠尾巴等)3. 音乐播放设备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3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
2. 基本动作教学(5分钟):教师示范猫捉老鼠的基本动作,如猫的低姿态行走、老鼠的快速奔跑等,引导幼儿模仿练习。
3. 游戏规则讲解(3分钟):向幼儿讲解游戏规则,包括猫和老鼠的角色分配、游戏场地、捉捕与逃避等内容。
4. 游戏实践(5分钟):将幼儿分成猫和老鼠两个队伍,进行游戏实践。
教师担任裁判,确保游戏顺利进行。
5. 总结与反思(2分钟):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经验教训。
二、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游戏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伤。
2.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游戏难度。
3. 注意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游戏。
4. 教师要以鼓励为主,积极评价幼儿的表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观察力。
2. 关注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角色,评价他们的规则意识和沟通能力。
3. 结合幼儿的分享和反思,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成长。
四、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类似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其他场合体验游戏的乐趣。
3. 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猫和老鼠的特点。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分析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需要调整。
幼儿园大班《猫捉老鼠》教案5篇
幼儿园大班《猫捉老鼠》教案5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编写的教案,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的撰写帮助教师更加系统地安排课程内容和进度,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大班《猫捉老鼠》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猫捉老鼠》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复习助跑屈膝跳过30—40厘米高障碍的动作。
2、初步学习肩上挥臂投远动作。
3、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遵守纪律的好品质。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体育器材、布置好活动场地、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今天老师来当猫妈妈,小朋友当小花猫,到麦场去捉老鼠,好吗?到麦场要走很远的路,现在先睡一觉。
(幼儿蹲在原地装着睡觉)2、喔喔——随着大公鸡的叫声,老师说:小花猫都醒来吧,跟妈妈一起伸伸懒腰(模拟伸懒腰动作——做伸展运动数次)捋捋毛(模拟捋毛动作——做体前屈运动)找找尾巴(模拟找尾巴动作——做体转运动,左右转体加转圈)二、基本部分1、猫妈妈带小花猫到麦场去,要学会几项本领:走过小桥,跨过篱笆,钻过山洞,跳过田埂。
随着节奏明快的音乐,猫妈妈带领小花猫走过两条平行的独木桥(矮体操凳)助跑跨过一道篱笆(缠有彩色皱纹纸的橡皮筋)钻过两个山洞(拱形门)跳过一条田埂。
全体幼儿按老师要求完成各种动作,并且循环练习两遍。
2、请小花猫到麦场捉老鼠(用灰布做成的老鼠形象沙包)捉到老鼠拿给妈妈看。
3、猫妈妈教孩子们摔死老鼠,高高举起手中的老鼠,向前下方摔去。
这样就自然地练习了肩上挥臂投物动作。
可以根据活动量调节摔死老鼠的次数。
4、老鼠摔死了,我们把老鼠扔掉吧,练习掷远活动。
(老师讲解肩上挥臂动作要领)根据扔得远近,是不是正前方等情况,确定练习次数。
结束部分麦场上的老鼠消灭了,我们胜利了,大家跳个舞吧!在音乐声中,幼儿随着老师边唱边跳,离开操场。
活动延伸可利用这些游戏材料组织幼儿再玩一些创编游戏:例如赶小猪、开火车的游戏。
猫捉老鼠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
猫捉老鼠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猫捉老鼠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反应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幼儿的体能,增强身体协调性。
4. 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会猫捉老鼠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反应力。
3. 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教学难点:1. 猫捉老鼠动作的连贯性和灵活性。
2. 在游戏中快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示范猫捉老鼠的动作和技巧。
2. 游戏法:通过猫捉老鼠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3. 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心得,分享经验。
4. 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猫捉老鼠道具(如老鼠尾巴)、音乐、场地等。
2. 场地:宽敞的室内场地或户外操场。
3. 音响设备:播放音乐。
五、教学内容1. 猫捉老鼠基本动作教学:教师示范猫捉老鼠的动作,学生跟随模仿,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灵活性。
2. 猫捉老鼠技巧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老鼠的动作,提高反应力,学会利用环境进行捉老鼠。
3. 游戏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猫捉老鼠游戏,教师观察并指导,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游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总结并给予鼓励。
六、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提高注意力。
2. 基本动作教学(5分钟):教师示范猫捉老鼠的基本动作,如猫的低姿态行走、跳跃、扑捉等,学生跟随模仿,注意动作的准确性。
3. 技巧教学(5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观察老鼠的动作,提高反应力,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环境进行捉老鼠,如利用桌子、椅子等障碍物。
4. 游戏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猫捉老鼠游戏,教师观察并指导,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在游戏中,教师可适时调整游戏难度,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学生分享游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教师总结并给予鼓励,强调观察力、反应力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猫捉老鼠》大班游戏活动教案
《猫捉老鼠》大班游戏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背景与目标1.1 活动背景老鼠和大猫是常见的动物,孩子们对它们有浓厚的兴趣。
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这两种动物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2 活动目标了解老鼠和大猫的特点。
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材料准备老鼠和大猫的图片或玩具。
遮挡物,如纸箱、布等。
音乐播放设备。
2.2 场地准备选择一个宽敞的场地,设置遮挡物,模拟老鼠和大猫的生活环境。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向孩子们介绍活动主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展示老鼠和大猫的图片或玩具,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2 游戏设置将孩子们分成两个小组,一组扮演老鼠,一组扮演大猫。
在场地上设置遮挡物,形成老鼠和大猫的领地。
规定游戏规则,如老鼠和大猫不能离开领地,不能被发现等。
3.3 游戏进行播放音乐,游戏开始。
老鼠组需要在音乐停止前找到大猫组的老鼠,而大猫组则需要保护老鼠。
音乐停止后,检查结果,给予奖励。
第四章:活动延伸4.1 故事讲述讲述一个关于老鼠和大猫的故事,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力。
4.2 绘画活动让孩子们绘制自己心中的老鼠和大猫,展示并分享。
第五章:活动总结5.1 回顾活动回顾游戏过程,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2 总结收获总结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如观察力、想象力、团队合作等。
第六章:活动实施步骤6.1 第一步:课堂导入利用图片或者实物,向孩子们展示猫和老鼠,引导他们分享对这两种动物的认识和了解。
引入活动主题,激发孩子们的活动兴趣。
6.2 第二步:游戏规则讲解详细讲解游戏规则,确保孩子们理解并能遵守规则。
分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角色(猫或老鼠)。
6.3 第三步:游戏进行开始游戏,孩子们根据规则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进行观察,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和游戏的顺利进行。
6.4 第四步:游戏总结游戏结束后,组织孩子们进行总结分享,了解他们的体验和感受。
《猫捉老鼠》大班游戏活动教案
《猫捉老鼠》大班游戏活动教案1.1 设计背景:1.1.1 老鼠和猫是儿童故事中的经典角色,能够引发儿童的兴趣。
1.1.2 通过猫捉老鼠的游戏,可以锻炼儿童的追逐和反应能力。
1.1.3 培养儿童团队合作和策略制定的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游戏规则2.1.1 老鼠需要在规定时间内逃避猫的追捕。
2.1.2 猫需要通过追逐和策略来捉到老鼠。
2.1.3 游戏过程中,老鼠和猫需要遵守规则,公平竞争。
三、教学内容3.1 游戏活动3.1.1 教师向学生介绍猫捉老鼠的游戏规则。
3.1.2 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猫和一个老鼠。
3.1.3 学生在规定场地内进行游戏,教师负责观察和指导。
四、教学目标4.1 学生能够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
4.2 学生能够通过追逐和反应来参与游戏。
4.3 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培养团队合作和策略制定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能够理解游戏规则并遵守。
5.1.2 学生能够通过追逐和反应来参与游戏。
5.1.3 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培养团队合作和策略制定的能力。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
5.2.2 学生能够通过追逐和反应来参与游戏。
5.2.3 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培养团队合作和策略制定的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猫和老鼠的玩偶或图片6.1.2 计时器6.1.3 标志物,如彩条或小球6.1.4 教学卡片,上面写有游戏规则和指令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2.1 学生分成的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彩色笔6.2.2 学生需要准备一份游戏记录表,用于记录游戏结果6.2.3 学生需要准备一份个人反思表,用于课后反思游戏过程和经验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3 注意事项6.3.1 确保所有教具和学具都符合安全标准,无毒无害6.3.2 教具和学具的数量要足够每个学生使用6.3.3 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应检查所有教具和学具是否完好无损七、教学过程7.1 导入阶段7.1.1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猫和老鼠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7.1.2 教师向学生介绍猫捉老鼠的游戏规则和目标7.1.3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并选出每组的猫和老鼠七、教学过程7.2 实践阶段7.2.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游戏,观察学生的表现并给予指导7.2.2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追逐和反应来参与游戏7.2.3 教师引导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中制定策略,提高游戏效果七、教学过程7.3 总结阶段7.3.1 教师组织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游戏的体验和感受7.3.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7.3.3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相互学习八、板书设计8.1 游戏规则8.1.1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猫捉老鼠的游戏规则8.1.2 教师用图片或符号来表示猫和老鼠的角色8.1.3 教师用箭头或线条表示老鼠逃避猫追捕的路径八、板书设计8.2 游戏目标8.2.1 教师在黑板上明确写出游戏的目标8.2.2 教师用图像或彩色笔来强调游戏目标的重要性8.2.3 教师鼓励学生关注游戏目标,并在游戏中努力实现八、板书设计8.3 游戏策略8.3.1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可能的游戏策略8.3.2 教师用图示或步骤来说明每种策略的实施方法8.3.3 教师鼓励学生在游戏中尝试不同的策略,找到最佳方案九、作业设计9.1 作业内容9.1.1 学生需要完成一份游戏记录表,记录下游戏的日期、时间、参与人员和游戏结果9.1.2 学生需要写一篇关于猫捉老鼠游戏的感想和体验的文章9.1.3 学生需要根据个人反思表,总结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和改进空间九、作业设计9.2 作业要求9.2.1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9.2.2 学生需要保证作业的质量,尽量做到清晰、完整、准确9.2.3 学生需要主动向教师请教,解决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九、作业设计9.3 作业评价9.3.1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批改和评价9.3.2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9.3.3 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教师反思10.1.1 教师回顾教学过程,思考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10.1.2 教师分析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10.1.3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思考如何调整教学内容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2 学生反思10.2.1 学生通过个人反思表,思考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和收获10.2.2 学生通过与同伴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10.2.3 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游戏中的知识和技能十、课后反思及拓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关注的环节1.1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1.1.1 知识点讲解的清晰度1.1.2 游戏活动的趣味性与教育性1.1.3 学生参与度的提升与保持1.2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达成1.2.1 学生对游戏规则的理解1.2.2 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与进步1.2.3 学生团队合作和策略制定能力的培养1.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处理1.3.1 学生对游戏规则的遵守1.3.2 学生追逐和反应能力的提升1.3.3 学生在游戏中的团队合作和策略制定能力的培养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2.1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2.1.1 知识点讲解的清晰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讲解游戏规则和知识点,通过示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猫捉老鼠》大班游戏活动教案
《猫捉老鼠》大班游戏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猫捉老鼠的游戏规则,知道如何扮演猫和老鼠。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反应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合作、竞争和成功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 教具:猫和老鼠的图片、卡片,以及用于标记老鼠藏身地的道具。
2. 场地:宽敞的室内活动场地。
3. 音乐: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猫和老鼠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讲解游戏规则:向幼儿介绍猫捉老鼠的游戏规则,让他们明白如何进行游戏。
3. 分组: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队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进行游戏。
4. 游戏环节:a. 队长带领队员观察场地,寻找合适的藏身地点。
b. 队长持卡片,队员持图片,按照规定的路线寻找老鼠。
c. 猫捉到老鼠后,两队交换角色,重新开始。
5. 总结:在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扮演猫和老鼠,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猫和老鼠的主题墙,让幼儿继续探索猫捉老鼠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反应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收集幼儿的分享内容,了解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延伸活动的效果。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猫捉老鼠的游戏规则,能够积极参与游戏。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反应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在游戏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步骤:1. 热身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游戏活动:按照活动过程中的分组和游戏环节进行游戏。
3. 放松活动: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进行放松活动,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帮助幼儿缓解疲劳。
《猫捉老鼠》大班游戏活动教案
《猫捉老鼠》大班游戏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猫捉老鼠的游戏规则,知道如何扮演猫和老鼠。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反应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体验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猫和老鼠的头饰、线索卡片、音乐播放设备。
2. 环境准备:宽敞的场地,可供幼儿奔跑和追逐。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猫捉老鼠的游戏规则,引导幼儿了解游戏的目的和玩法。
2. 游戏准备:教师将幼儿分成两个小组,一组扮演猫,一组扮演老鼠。
给每个小组分发头饰,并讲解如何在游戏中正确佩戴。
3. 游戏开始:教师播放音乐,猫开始追逐老鼠。
老鼠要尽快找到线索卡片,并将其交给猫。
4. 游戏结束:音乐停止,教师宣布游戏结果,奖励扮演猫和老鼠的幼儿。
四、活动拓展:1.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游戏中的有趣瞬间,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不同角色的乐趣。
3. 教师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体验猫捉老鼠的游戏。
五、活动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力、反应力和合作能力。
2. 教师收集幼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活动的效果和幼儿的喜好程度。
3. 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以提高活动质量。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游戏场地安全,无障碍物,以免幼儿在追逐过程中受伤。
2.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防止发生意外。
3. 教师要确保幼儿佩戴头饰的正确性,以免在游戏中发生脱落。
4. 调整音乐音量,使其既能调动气氛,又不会影响幼儿的听觉。
七、活动指导策略:1. 教师在游戏开始前,要向幼儿详细讲解游戏规则,确保幼儿理解。
2.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线索,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3. 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4.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八、活动安全措施:1. 确保游戏场地平整,无尖锐物品。
《猫捉老鼠》大班游戏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1. 了解猫捉老鼠游戏的规则,学会与同伴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
3. 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具:猫和老鼠的图片、指令卡、数字卡片、奖品等。
2. 环境:宽敞的场地,安全的游戏设施。
3. 音乐:欢快的背景音乐。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教学猫捉老鼠游戏规则(10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猫捉老鼠的游戏规则,讲解如何扮演猫和老鼠,以及游戏的进行方式。
2. 教师示范游戏,让幼儿观察并理解游戏规则。
3. 幼儿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游戏环节(10分钟):1. 教师发出指令,幼儿分组进行游戏。
2.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适时调整游戏难度,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3. 游戏结束后,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参与猫捉老鼠游戏的情况,鼓励家长陪同幼儿一起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猫捉老鼠的主题墙,让幼儿自主创作与猫捉老鼠相关的作品,如绘画、手工等。
3. 区域活动:在幼儿园各个区域设置与猫捉老鼠相关的游戏,如益智区、角色区等,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主选择游戏。
五、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游戏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伤。
2. 注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 关注幼儿的情绪,确保幼儿在游戏中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4. 适时给予幼儿指导和鼓励,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坚持性。
5.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合作。
六、教学内容:1. 回顾猫捉老鼠游戏的规则和技巧。
2. 学习如何在游戏中扮演猫和老鼠的角色。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讲解猫捉老鼠游戏的规则和技巧。
《猫捉老鼠》大班游戏活动教案
《猫捉老鼠》大班游戏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猫捉老鼠的基本玩法,知道游戏中的角色和规则。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反应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体验合作与竞争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1. 教具:猫捉老鼠游戏场地、老鼠尾巴道具、猫捉老鼠音乐。
2. 材料:呼啦圈、椅子等。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1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1.2 引导幼儿充分活动身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游戏规则介绍(5分钟):2.1 教师向幼儿介绍猫捉老鼠的游戏规则和角色。
2.2 讲解游戏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团队合作等。
3. 游戏环节(10分钟):3.1 教师组织幼儿分成两个小组,一组扮演猫,一组扮演老鼠。
3.2 猫捉老鼠游戏开始,老鼠组在规定时间内尽量躲避猫的追捕,完成指定的任务。
3.3 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 放松活动(5分钟):4.1 教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如轻轻摇摆、深呼吸等。
4.2 引导幼儿分享游戏中的感受和收获。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和目标,鼓励幼儿在家中与家人一起玩猫捉老鼠游戏。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猫捉老鼠主题墙饰,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力、反应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家长反馈: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参与猫捉老鼠游戏的情况,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
3. 幼儿自评: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收获,评价自己的表现。
六、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游戏场地安全,无障碍物,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伤。
2.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确保他们遵守游戏规则。
3.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教师应适当调整游戏难度,给予他们个体化的指导和支持。
4. 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游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幼儿大班体育教案《猫捉老鼠》3篇
幼儿大班体育教案《猫捉老鼠》幼儿大班体育教案《猫捉老鼠》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和灵活性;2. 培养幼儿的动作感知和反应能力;3. 提升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1. 软垫或布垫;2. 手帕。
活动流程:1. 游戏介绍:向幼儿介绍游戏的规则和目的,即“猫捉老鼠”游戏。
分为两队,一队扮演猫,另一队扮演老鼠。
2. 场地布置:将教室或运动场地布置成一个迷宫,可以利用软垫或布垫搭建墙壁,设置通道和死胡同。
3. 分组:将幼儿分成两队,一队为猫队,一队为老鼠队。
每个队员分别选择一个队友和一个对手。
4. 角色分配:确定猫和老鼠的起始位置,猫站在一侧,而老鼠则分散在迷宫中。
5. 游戏开始:教师拿着手帕作为“奶酪”,在迷宫中摇行走,表示奶酪的位置。
6. 猫追老鼠:老鼠通过听到手帕声音的方向来决定前进,而猫则尽可能地迅速追赶老鼠。
老鼠被猫捉住后,两队交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
7. 游戏结束:游戏一般持续10-15分钟,可以根据孩子的体力和兴趣进行调整。
8. 总结讨论:游戏结束后,引导幼儿谈论游戏过程,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鼓励他们分享团队合作的过程,如何帮助队友逃脱等。
教学提示:1. 在游戏中保持适度的竞争性,但避免过度激烈的对抗,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和合作的重要性。
2. 老鼠队员要学会运用听觉,通过声音来寻找奶酪的位置,并迅速反应。
3. 猫队员应该注意不要过于急躁,要灵活跑动,抓住合适的时机去捉住老鼠队员。
4. 引导幼儿互相配合,可以发展一些策略,例如老鼠先引开猫,然后通过另一条路线回到奶酪所在位置等。
5.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幼儿的表现,记录他们运动技能的发展和团队合作的表现,以便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幼儿大班体育教案《猫捉老鼠》精选3篇(二)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2.增强幼儿对纸棒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纸棒。
大班游戏活动教案《猫捉老鼠》
大班游戏活动教案《猫捉老鼠》一、教学目标1.认识游戏规则,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2.发展幼儿身体协调性与运动技能;3.借助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同时增强幼儿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游戏区域:准备一个宽敞的活动场所,将其划分为两个区域(猫的区域和老鼠的区域);2.游戏道具:铜铃、折叠椅、球等;3.游戏卡片:准备猫、老鼠、抓猫、逃跑等卡片。
三、教学过程1. 游戏规则本游戏分为猫和老鼠两个角色,猫角色需要捉到老鼠角色,而老鼠要躲避猫并尽可能多的收集铜铃,并通过逃脱、战斗等方式与猫进行角逐。
当猫抓到所有的老鼠后游戏结束。
2. 游戏具体流程1.活动开始前,教师将所有的幼儿坐在折叠椅上,然后从中选出一位幼儿担任“猫”角色。
猫先在场地中行走,资格外的幼儿称注意不被猫抓住;2.老鼠们拿着铜铃,可以随意移动,无限次数地在老鼠区域中躲避猫,可以将铜铃放在任意位置,并努力尽可能多地收集铜铃;3.在教师宣布“斗争开始”的同时,猫可以进入老鼠的区域内捉老鼠。
当猫抓到老鼠后,老鼠就成为猫的粮食了。
4.当所有的老鼠都被猫抓住后,比赛结束。
老鼠收集到的铜铃数目最多的幼儿获胜。
3. 情境模拟1.猫抓老鼠:教师在老鼠区域放置一些涂了颜色的小球,它们上面写着老鼠的名字,每只老鼠有三条命,第一次被抓住后放回来,但猫会消失10秒钟,老鼠可以再次躲避猫。
第二次被抓住后改为捉老鼠,老鼠不在是老鼠而成为猫。
2.逃脱猫的追赶:幼儿分为两支队伍,一队抓猫,一队逃跑。
逃跑的队伍人数少,手牵手排成圆圈,抓猫的人贴着这个圆圈走,老鼠可以从圆圈的任意位置逃跑。
抓猫的人可以做动作让圆圈变形,尽可能抓住逃跑的动物。
四、反思总结此次活动促进了大班幼儿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并提升了幼儿的社交能力和交流能力。
同时此次活动也对幼儿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培养。
同时,游戏也应当注意细节,比如说游戏区域的划分、游戏规则的合理化等等,后续应对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2024年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猫捉老鼠》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猫捉老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体育游戏活动,依据教材第六章第三节内容,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训练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
通过《猫捉老鼠》游戏,引导幼儿学习奔跑、躲闪、追逐等基本运动技能,同时培养幼儿在团队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奔跑、躲闪、追逐等运动技能。
2. 培养幼儿在团队游戏中相互合作、沟通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基本运动技能的训练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让幼儿在游戏中灵活运用运动技能,同时注意团队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口哨、计时器、标志盘、锥桶等。
2. 学具:猫和老鼠的头饰、追逐道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戴猫头饰,扮演猫的角色,引入游戏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邀请几名幼儿扮演老鼠,进行简单的追逐游戏,引导幼儿感受游戏乐趣。
2. 技能讲解与示范(5分钟)教师示范奔跑、躲闪、追逐等基本运动技能。
讲解游戏规则,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3. 例题讲解(5分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名幼儿扮演猫,其他幼儿扮演老鼠。
教师示范如何进行有效的追逐和躲闪,引导幼儿观察、学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各小组进行猫捉老鼠游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引导幼儿注意团队协作,鼓励相互帮助、沟通。
对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表扬,对其他幼儿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猫捉老鼠》2. 内容:游戏规则奔跑、躲闪、追逐技巧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共同完成一次家庭版《猫捉老鼠》游戏,记录游戏过程和收获。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家长引导幼儿运用所学技能,关注团队协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开展类似主题的体育活动,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
组织家长参与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家庭运动氛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基本运动技能的训练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猫捉老鼠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
猫捉老鼠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猫捉老鼠的基本动作,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规则意识。
3.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应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猫捉老鼠的基本动作:猫的行走、跳跃、扑捉,老鼠的奔跑、躲藏。
2. 游戏规则:猫要尽力捉到老鼠,老鼠要尽量躲避猫的追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
2. 教学器材:猫和老鼠的道具、障碍物。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猫捉老鼠动作,熟悉基本动作。
2. 讲解游戏规则,演示猫捉老鼠的动作。
3. 分成两队,一队扮演猫,一队扮演老鼠。
4. 开始游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5. 游戏结束后,进行总结,表扬表现优秀的幼儿。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2. 观察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团队精神和规则意识。
3. 听取幼儿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拓展:1. 增加游戏难度,如在游戏中加入其他动物角色,进行多动物捉老鼠游戏。
2. 组织幼儿进行猫捉老鼠比赛,提高竞争意识。
七、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游戏场地安全,无危险物品。
2. 教师在游戏中要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 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自我保护,避免碰撞或摔倒。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2. 考虑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3. 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经验教训,为下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九、家长沟通与反馈:1. 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
2. 向家长介绍猫捉老鼠游戏的好处,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玩耍。
3. 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体育教案:小猴爬树,培养幼儿的手脚协调能力和耐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教案:猫捉老鼠
体育游戏:猫捉老鼠
一.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的反应力和判断力,发展幼儿良好的竞争意识。
2)提高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一块较为宽敞的空地预先学习水果的英语单词老鼠头饰一
个录音机一台英语磁带一盒
三.活动过程:
1)老师带领幼儿进行跑、跳、闪躲方面运动,引导幼儿做些准备活动。
指导语:老鼠妈妈带小老鼠到外面玩,如果看见猫怎么办呢?今天妈妈就要教小老鼠们一些躲避办法。
2)用英语律动音乐教师组织幼儿围成一个圆,再借助气球爆炸的游戏让幼儿盘腿坐在地上,导入游戏环节。
3)教师组织幼儿玩猫捉老鼠游戏。
①复习水果的英语单词。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爱吃水果吗?(爱吃)你们爱吃什么水果用英语来告诉老师?(applebananaorange……)
①交代游戏方法与规则。
游戏玩法:今天来了一只特别爱吃偷水果的小老鼠,(有老
第1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