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史复习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情况。

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师。

商周之际鬼神地位下降,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文化的代表。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力,文化为华为贵族所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度的瓦解,导致了上层贵族地位下降和下层庶民地位的上升。

所以先秦文学的作者的身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

三、论述

1. 谈谈先秦文化对先秦文学发展演变的促进作用。

先秦文学大致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夏商之时,文化以宗教为主,所以夏商文化往往与宗教相关。同时,巫史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散文的发展。周初分封制的推行,礼乐文化成为主流,所以周代文化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春秋战国的文学家还关注政治,构想理想社会,史学和说理散文长足发展。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思想界活跃,各派人物纷纷著书立说,阐述政见,百家争鸣。产生了不同前代的、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2.神话的历史化:把深化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就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其发展谱系。

四、简答

1.《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体现在什么方面?

(1)保存神话最多而且相当古老,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

(2)有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多样的形象;

(3)《山海经》神话看似零散,却有某种“系统性”。

书中的神话形象按其神权的大小,表现出一定的尊卑次序。

2.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1)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慎重的忧患意识、

(2)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3)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3.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或隐喻的思维

(2)神话思维具有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特征

(3)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4)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感情体验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始祖神话(《淮南子。览冥训》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女娲不仅有开天辟地之功,也是人类的创造者)、洪水神话(《山海经。海内经》鲧禹父子治水,集中反映了先民再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战争神话(《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经过阪泉之战而大胜炎帝,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正式形成)、发明创造神话(后羿是神话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1.风雅颂:《诗经》的体制可以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2.赋比兴:是诗歌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人把思想情感及有关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唱歌,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3.四家诗:《诗经》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诗、齐诗、韩诗和古文毛诗,后称“四家诗”。其中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4.毛诗:是西汉鲁人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的古文《诗》,也是现在流传于是的《诗经》。由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立的诗体。是西汉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辑的古文《诗》,也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

5.笙诗 :宋朱熹于集传中称《诗.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诗为笙诗。

四、简答

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

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的来源和编订的一些消息。《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燕飨中的乐歌等。这些作品的编集成书,汉人认为经过孔子的删定。也可能是周王朝乐官在《诗经》的编辑和成书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订成书,大概在公元前六世纪,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2、《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如《生民》《公刘》

农事诗,如《七月》《丰年》

燕飨诗,如《小雅·鹿鸣》

怨刺诗,如《节南山》《十月之交》

战争徭役诗,如《六月》《采薇》

婚姻爱情诗,如《周南·关雎》

3.分析《采薇》末章的艺术特色。

末章将叙写景、记实、议论、抒情结合起来,通过兴与赋的完美结合,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体验,对战争的否定,感人至深。其中前面四句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既是写景记实,更是抒情伤怀。通过今与昔、春与冬不同劲舞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历史的伤感。可谓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发人深省。

4.分析《君子于役》写景的特点。

以思妇的口吻抒发对役政的不满。黄昏时候,牛羊都按时回家,自己的丈夫却不能回来,即景生情,因情寓意,在田园牧歌似的写景中,渗透了思妇无尽的相思和悲哀。

5. 分析《氓》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全篇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巧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在女主人公悔恨的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到婚后被虐、被抛弃的遭遇中,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

6.《氓》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就运用了比兴手法。用桑叶的盛于衰比喻女子容貌的色衰与婚姻变化。同时,也是写桑这一自然的景物来引起议论,写出了弃妇从结婚到被弃的过程。“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也运用了比兴手法,“鸠“比喻配偶或恋爱者,整句比喻了女子不应过分的沉溺于爱情之中,而应有理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