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紫癜的最佳治疗方案

紫癜的最佳治疗方案
紫癜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紫红色的斑点或斑块,常伴有出血倾向。
紫癜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进行,下面将介绍一些紫癜的最佳治疗方案。
首先,对于轻度的紫癜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组织胺药物和皮质类固醇。
抗组织胺药物可以减轻皮肤瘙痒和红肿,而皮质类固醇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
此外,还可以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K来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减轻出血倾向。
其次,对于中度的紫癜患者,可以采用光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光疗是利用紫外线照射皮肤,可以减轻皮肤瘙痒和红肿,促进病变消退。
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减轻病情。
最后,对于重度的紫癜患者,需要进行免疫治疗或手术治疗。
免疫治疗包括使用免疫球蛋白或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减轻病情。
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严重出血的患者,可以进行血管内介入手术或手术切除病变组织。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紫癜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护理。
首先,要避免受伤和摩擦,以免加重病情。
其次,要避免暴晒阳光,以免加重皮肤炎症。
另外,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加重病情。
总之,紫癜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来进行,轻度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中度患者可以采用光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度患者需要进行免疫治疗或手术治疗。
此外,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减轻病情,加快康复。
希望本文对紫癜患者有所帮助,祝愿大家早日康复!。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及相关护理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及相关护理茹玉华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和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回忆性分析我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27例发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
结果:27例患儿给予对症治疗、采取心理及重要脏器出血护理措施后,患儿临床病症及体征均消失,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结论: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干预过程中,将临床护理措施和治疗相结合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护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组自身免疫出血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造成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以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为特性的出血性疾病。
临床表现:急性型5岁以下儿童多见,大多数病前有感染史〔如上感、风疹等〕,全身散在针尖大小皮内或皮下出血点,亦可有片状瘀斑,四肢多见;可出现牙龈出血或鼻出血;严重时出现颅内出血或消化道出血;脾可肿大,病程短于6个月;慢性型学龄儿童多见,常在外伤后出现瘀斑,病症可反复发作,病程大于6个月,骨髓影像显示巨核系统有改变,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
2022年1~12月,我院收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27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忆性分析我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27例发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均符合《血液病学诊断及疗效标准》。
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8±0。
62〕个月;病程5d~9个月;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9例,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8例。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现象;头颅血肿者3例,皮肤瘀斑13例,鼻出血7例,脾肿大1例,胃腸道出血3例。
1、2治疗方法〔1〕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型一般用3~4周;慢性型待出血停止,治疗有效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
〔2〕输血或输血小板。
〔3〕各种止血药治疗。
〔4〕大量维生素C和维生素P治疗。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免疫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血液内血小板数量减少、质量降低引起的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
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是由于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破坏所致。
慢性者血清中存有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后形成复合物,对血小板有毒性作用。
【诊断提示】1.急性型(病程6个月以内)常见于儿童、青年,发病高峰年龄为1-5岁,好发于冬春季节。
起病急,畏寒、高热,继之皮肤出现斑点,黏膜、牙龈出血,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出血及引起贫血。
约有80%患者发病前1~3周有感染或服用药物等诱因。
多数能痊愈或缓解,部分转为慢性。
2.慢性型(病程6个月以上)常见于年轻女性。
起病缓慢,不易查到诱因,反复发生黏膜、皮肤出血和女性可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
常迁延不愈,有的可转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3.辅助检查(1)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急性型一般<20×10⁹/L,慢性型多在(30~80)×10⁹/L之间],体积大、颗粒少,染色过深;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固缩不良,凝血时间可正常;束臂试验阳性。
(2)骨髓检查:急性型巨核细胞正常,巨幼核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多,形成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血小板形成减少或缺乏,或成熟血小板巨大、畸形。
慢性型巨核细胞多增高,以颗粒为主,出血严重者红系增生明显。
(3)放射性核素标记血小板寿命缩短。
(4)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G)、相关补体(PAC3)测定增加。
【诊断标准】ITP国内诊断标准如下。
1.基本标准(1)至少2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应具备以下5点中任何一点:①泼尼松治疗有效;②切脾治疗有效;③PAIg增多;④PAC3增多;⑤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2.ITP重型标准(1)有3个以上出血部位。
成人、儿童及孕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指南

成人、儿童及孕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指南成人、儿童及孕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治指南引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血小板减少及皮肤和黏膜出血。
成人、儿童及孕妇患者因疾病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也不尽相同。
本文旨在提供针对成人、儿童及孕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综合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1. 临床表现:成人:多见于年轻女性,皮肤、黏膜瘀点及紫癜是主要症状,常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儿童:多见于学龄前儿童,常在病毒感染后出现瘀点、紫癜,伴轻度出血。
孕妇:因身体对外界变化较为敏感,常见于妊娠后期,出血症状较轻。
2. 实验室检查:检测血小板计数、骨髓穿刺检查、抗血小板抗体检测等能够参考诊断。
3. 无其他明确病因:排除感染、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病因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二、治疗:1. 观察治疗:对于儿童及孕妇,因症状较轻,且病程多为暂时性,一般可采取观察治疗,定期进行血小板计数,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注意休息。
2. 药物治疗:成人:首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起始剂量通常为1-2mg/kg/天,治疗效果良好后可逐渐减量。
对于激素效果不满意者,可考虑其他免疫抑制剂或免疫球蛋白治疗。
儿童:泼尼松龙也是首选药物,在剂量控制上应根据病情和体表面积进行调整,疗程一般为4-6周。
对于持续或反复性发作的患者,可使用长疗程低剂量泼尼松龙维持治疗。
孕妇:治疗方案需谨慎选择,最好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一般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剂量和疗程需根据孕妇体重和病情进行调整。
3. 外科治疗:对于无效或长期复发的患者,可考虑脾切除手术,但需慎重选择及术后进行抗感染和免疫调节治疗。
4. 亚计划治疗:针对激素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可考虑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以提高血小板计数。
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可采用可行性化疗方案。
血小板减少最新治疗方法

血小板减少最新治疗方法血小板减少(又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特点是血小板数目减少,易出血,尤其是皮肤、黏膜和内脏。
血小板减少的最新治疗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恢复造血功能、提高血小板生成和减少破坏、免疫治疗和支持治疗。
一、恢复造血功能1.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如果存在严重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可以考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这是一种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恢复正常的造血功能。
2. 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这两类药物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分化,从而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生成。
对于一部分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有效,但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二、提高血小板生成和减少破坏1. 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是从血浆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可以通过抗体介导的机制,提高血小板生成和抑制破坏。
丙种球蛋白可以作为急性期治疗的选择,能够快速提高血小板数目,但时间较短。
2. 血小板生长因子:血小板生长因子可以直接刺激骨髓内的血小板生成,使血小板数目增加。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血小板生长因子有血小板生成素1(TPO)、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等。
三、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血小板减少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常见的免疫治疗方法包括:1. 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是血小板减少的一线治疗方法,通过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减少血小板的破坏。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2. 免疫抑制剂: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自身免疫反应。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环孢素等。
四、支持治疗1. 血小板输注:对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如出血严重或预计手术出血风险较高,可以考虑进行血小板输注,以快速提高血小板数目,减少出血风险。
2. 对症治疗: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的出血症状需要及时对症处理,如局部止血、防止感染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包括年龄、病因、病程、临床表现等。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推拿按摩方面,中医常用手法如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摩腹等,以健脾 益肾、缩泉束尿。操作要点包括用力适中、均匀,以患儿能忍受为度。每日或隔 日一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在饮食调理方面,中医强调患儿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巧克力 等。同时指导家长制作药膳进行辅助治疗,如黄芪炖鸡、山药粥、红枣枸杞粥等。 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时间,避免过度兴奋和疲劳。
针对小儿遗尿症的预防保健,中医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睡前排尿、夜间唤醒排尿等。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对于 有家族史的孩子,家长应尽早进行干预和预防。
总之,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对于小儿遗尿症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较高 的应用价值。通过中药方剂、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 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结合饮食调理和预防保健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 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和医生应充分认识并重视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的作用, 为小儿遗尿症患儿提供更好的治疗和保健服务。
四、指南启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指导。首先,指南强调了 ITP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重要性。其次,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 括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药物和输注血小板等。
感谢观看
一、背景介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 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和血小板生成受抑。ITP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以成人较 为常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ITP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黏膜出血、鼻衄、牙 龈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脑出血等,这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二、指南内容
3、推拿治疗:通过推拿相关穴位,可起到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作用,有 助于改善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症状。
如何进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

如何进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疾病,其特征为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100×10^9/L)并伴有皮肤和/或黏膜出血。
以下将详细介绍ITP 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一、诊断:1.详细病史询问:包括发病时间、病程长短、是否有出血现象、个人习惯(服用药物、接种疫苗等)、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特别注意皮肤和黏膜出血点、紫斑、淋巴结肿大等是否存在。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常伴有其他血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骨髓穿刺与活检:可了解血小板生成和破坏情况,排除其他可能的骨髓疾病;-免疫学指标:抗血小板抗体检测(抗GPIIb/IIIa抗体、抗GPIb/IX 抗体);-外周血标细胞及血小板免疫学检测:可进行免疫表型分析、T、B淋巴细胞测定等。
4.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颅脑CT、头颅MRI等,排除颅内出血等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二、治疗:治疗ITP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治疗方式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出血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1.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甲泼尼龙等,能有效提升血小板计数,起效迅速。
然而,副作用较大,且停用后易复发。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在起效慢的同时,可能导致严重的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免疫球蛋白:可以通过抑制抗体生成和修复免疫系统,增加血小板存活时间等多种途径,起到抗炎、免疫调节的作用。
通常采用静脉输注方式。
-人工血小板:可以在短期内提高血小板计数,用于短期控制出血症状,但疗效持续时间较短。
-其他药物:如促进血小板生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丙种球蛋白、胺碘酮等。
2.手术治疗:-脾切除术:脾脏是ITP患者中主要的破坏血小板的器官,脾切除能降低血小板破坏率,提高血小板计数。
然而,由于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多,因此通常仅适用于慎重药物治疗无效的重型ITP患者。
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3版)

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3版)简介本文档是关于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与治疗的中国指南。
本指南基于2023年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提供一份权威和实用的指导,以帮助医生和专业人员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儿童ITP。
诊断标准根据本指南,对于儿童ITP的诊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2. 排除其他致血小板计数低下的原因;3. 无其他临床或实验室异常。
诊断流程本指南提供了以下诊断流程:1. 对疑似患有儿童ITP的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2. 进行血常规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完整性血细胞计数及其他相关指标;3.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降低的疾病;4. 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治疗原则本指南提供了以下治疗原则:1. 对于无明显症状的患儿,观察治疗是首选;2. 对于有出血症状或高度焦虑的患儿,可考虑对症治疗;3. 对于严重出血或生命威胁的患儿,需立即进行紧急治疗。
治疗方法本指南提供了以下治疗方法:1. 一线治疗:包括血小板生成素激动剂和免疫球蛋白;2. 二线治疗:如有需要,可以考虑脾切除术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随访与预后评估本指南提供了以下随访与预后评估建议:1. 对于患儿需进行定期随访,包括血小板计数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2. 预后评估应根据患儿的病情、治疗反应和相关指标进行。
结论本指南为医生和专业人员提供了儿童ITP诊断与治疗的中国指南。
它通过基于最新的研究和实践,帮助提供了有效而安全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旨在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
注:以上内容为文档概要,未能全面总结内容。
请参考《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3版)》获取详细信息。
治疗紫癜的最好方法

治疗紫癜的最好方法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黏膜或内脏出现出血点、瘀斑或血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紫癜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要想达到最好的效果,就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首先,对于轻度的紫癜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帮助缓解症状。
比如,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避免暴晒和受凉,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等。
这些都可以帮助减轻症状,预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其次,对于中度和重度的紫癜患者,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皮肤和黏膜的出血点和瘀斑,改善患者的症状。
但是在使用这些药物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以免出现药物副作用或者药物依赖。
除了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症状严重的紫癜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免疫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改善免疫功能,从根本上减轻紫癜的症状。
而手术治疗则是针对一些合并症或者并发症进行的,比如内脏出血或者血液凝固功能障碍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此外,对于一些慢性紫癜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中医治疗或者针灸理疗。
中医治疗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和阴阳,改善体质,从而达到治疗紫癜的效果。
针灸理疗则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的目的。
总的来说,治疗紫癜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要想达到最好的效果,就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诱发因素,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好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所有患者都能尽快康复,重拾健康的生活。
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探讨

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
治疗探讨
苏秀瑛;任惠玲
【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9(021)001
【摘要】@@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我院于1983年1月~1996年12月经临床、血象和骨髓象确诊322例,其中32例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现着重探讨其治疗ITP的应用价值.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苏秀瑛;任惠玲
【作者单位】泉州市第一医院,362000;泉州市第一医院,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探讨 [J], 苏秀瑛
2.两种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儿童川崎病的疗效评价 [J], 杨颖
3.静脉注射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 [J], 李自普;曹敬梅
4.静脉注射大剂量人体丙种球蛋白对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影响 [J], 李自普;曹敬梅
5.大剂量静脉注射高效丙种球蛋白对儿童重症药疹的疗效分析 [J], 罗晓燕;王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规范(2019年版)

附件 2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规范(2019 年版)一、概述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亦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儿童年发病率约为 4~5/10 万,高于成人患者。
常有 2~4 周前的前驱感染或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严重者可有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
部分患儿仅有血小板减少,没有出血症状;部分患儿可有明显的乏力症状;威胁生命的严重出血少见,如颅内出血的发生率<1 。
儿童ITP 是一个良性自限性疾病,80 的病例在诊断后12 个月内血小板计数可恢复正常,仅约20左右的患儿病程持续 1 年以上。
ITP 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机体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失耐受, 导致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和免疫介导的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不足。
阻止血小板过度破坏和促进血小板生成已成为ITP 现代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二、适用范围经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的儿童原发性ITP。
不包括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和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类疾病。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比较贴切的描述是:在建康儿童身上发生单纯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小板形态、功能无异常)以及与之有关的临床出血表现。
仅有与血小板减少相关的出血表现:以皮肤和粘膜出血多见,表现为紫癜、瘀斑、鼻衄、齿龈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
偶有颅内出血,是引起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除非有持续或反复活动性出血,否则不伴有贫血表现;没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通常不伴发热等感染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至少 2 次血常规发现血小板计数减少,除确定血小板数量外,需要做血涂片复核血小板数目,检查血小板形态(如大血小板、小血小板或血小板内颗粒情况)、白细胞(数量、形态和包涵体)和红细胞(数目、形态),有助于与其他非ITP 性血小板减少类疾病甄别,如假性血小板减少、遗传性血小板减少和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的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等。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什么是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导致瘀斑、瘀点以及黏膜出血等症状。
ITP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和破坏健康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减少。
虽然大多数病例是原发性的(特发性),但也有些情况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继发性(免疫性)ITP。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典型的ITP症状包括:•皮肤上的紫癜:这些是因为血小板减少,血液渗出到皮肤下表现为深紫色的瘀斑。
•黏膜出血:例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皮肤瘀伤:甚至是轻微的摩擦也会导致皮肤出现瘀斑。
在一些情况下,ITP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例如颅内出血,这需要紧急处理。
诊断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并进行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检查等实验室检查以确认诊断。
在确定为ITP后,医生还需要进一步排除其他病因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性。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ITP的治疗取决于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年龄等因素。
一般来说,治疗的目标是提高血小板数量以减少出血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方式包括: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用以抑制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攻击。
2.手术:对于一些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脾切除手术来提高血小板数量。
3.其他治疗:如输血、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方法也可以考虑。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预后大多数ITP患者有良好的预后,尤其是儿童患者。
对于成人患者,疾病可能有复发的风险。
一些病例可能会演变成慢性ITP,需要长期治疗和监测。
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控制症状,避免严重的出血并提高生活质量。
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症状变化,并定期就医接受治疗和监测。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加重,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3种方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吉林 医学 2013年 4月 第 34卷 第 11期
术 ,采用髋关节后 外侧切 口,切开 皮肤 皮下 组织及深 筋膜 ,分 开臀 中肌 ,显露髋 关节囊 ,切开关节 囊 ,取头器取 出股骨头 ,选 取合适 的人工假体。沿股骨小 转子下约 1.5 em处截骨 ,切除 髋臼内的圆韧带及横韧带 ,清理髋 臼前 内侧 的软组织 ,扩大髓 腔 ,将选定 的人工髋 臼试验放入 ,调制 并注入 骨水 泥 ,插入人 工股骨头 ,安装假 体并 复位 。 1.3 疗 效评 定 :优 :髋 关 节 活 动 正 常 ,无 关 节 疼 痛 ;良:髋 关 节 活动基本正常 ,偶尔疼痛 ;可 :休 息时基本无症状 ,行走时有疼 痛 ;差 :疼痛严重 ,严重 影响 日常生活 。同时观察 两组的并 发 症 发 生 情 况 。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 处理 ,优 良 率对 比采用轶和检验 ,并发症对 比采用 检验 ,P<0.05为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表 1 两组优 良率 比较(例 )
组别
治 疗 组
对 照 组
值 Jp值
例数
24
24
优
11
5
垦
10
lO
旦
2
6
薹
1
3
优 良率 (% )
87.5 62.5 7.258 < O.05
3 讨 论 随着 人 类 平 均 寿命 的 延 长 ,老 年 性 股骨 颈 骨 折 日益增 多 。
(关键 词] 儿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疗效
免疫性性血小板 减少性 紫癜 (IrI'P)是儿 童常见 的 出血 性 疾病 ,其特点是外周血小 板显 著减少 伴骨髓 巨核 细胞发育 成 熟障碍 ,临床以广泛 皮肤 黏膜和 内脏 出血 为 主要表 现。当血 小板 <20×10 /L,可致 颅 内 出血 等致命 危 险 ,因此 短时 问 内 提升血小板成 为必要 。笔者总结近年来 采用不 同治疗方 案 的 疗效 ,现报告如下。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定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皮肤粘膜、内脏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的产生【发病机制】一,抗血小板抗体二,血小板生成时间缩短,2-3天甚至几小时,正常8-10天【临床表现】急性型(<=6个月):婴幼儿多见,初起或同时有上感,主要为病毒所致。
可有寒热,全身皮肤粘膜出血(瘢点,紫癜或血肿)、内脏出血。
﹤1%患者颅内出血,危及生命,但大多数呈自限性,一般4~6周可自行缓解。
慢性型(大于6个月):主要见于学龄期,症状多在偶然中发现,10%由急性转为,也有皮肤粘膜的出血,内脏出血较少见,月经过多者可引起贫血,女性比男性约2~3:1【诊断标准】1.血小板计数<100×109儿。
2.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3.有皮肤出血点、瘀斑和(或)粘膜出血等临床表现。
4.脾脏无肿大。
5,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极度减少时,可凝血时间延长6.具有以下四项中任何一项:①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②脾切除有效;③血小板相关抗体增加;④血小板寿命缩短。
7 排除其它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台征、过敏性紫癜;其它免疫性疾病以及药物性因素等。
【ITP分度】1.,轻度:50<PLT<100.只在外伤后出血2.,中度:25<PLT<=50 可见自发出血3.,重度:10<PLT<254.,极重度:PLT<10【治疗】1.观察与治疗的选择:美国血液学会(ASH)及英国血液学会(BSH)对儿童ITP的治疗指南结合临床症状与血小板计数而制定a),观察:当血小板计数>30×109 /L时,无需住院及药物治疗,减少活动,密切观察防治外伤出血;忌用抗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
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文献复习

・
短 篇 论 著 ・
低剂量利 妥昔单抗 治疗 儿童慢性 难治性 血 小 板 减 少 性 紫癜 与 文献 复 习
杨 娟 王 希 王 红 李 昕 权
儿 童 免 疫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性 紫 癜 (mmu e i n
( 0 8 ) 1 。 L。 5 ~ 0 × 0/
注 , 有无 明显 诱 因反 复 出现 皮肤 淤斑 , 量鼻 出血 等 仍 少
症状 , 血小 板计 数 为 (0 1 ) 0/ 。9例 患 儿 接受 2 ~ 0 ×1 。 L 利妥 昔单 抗治 疗前 , 病程 已持 续 1 ~2 2 2个 月 。
院后 接 受 随 访 6 3 ~ 0个 月 , 小 板 计 数 维 持 为 ( 2 ~ 血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选择 2 0 0 7年 7月 至 2 1 0 0年 3月 四川 省都 江 堰 市 人 民医 院收 治 的慢 性 / 难治 性 I TP患 儿 9例 为 研 究对 象 。其 中 , 性 患 儿 为 6例 , 性 为 3例 ; 均 年 龄 为 男 女 平 6岁 ; 为 既往应 用糖 皮 质激 素 、 的 松龙 及 大 剂 量静 均 强 脉 用 丙 种 球 蛋 白 ( nrv n u i it e o s mmu o lb l , a n go ui n I G) 疗无 效 或 复发 , 用 长 春 新 碱 或 环 孢 菌 素亦 VI 治 继 均无 效 的患儿 , 最初 间断输注 血小 板预 防 出血 , 有效 能 止血 , 而后 逐渐 止血 效果 降低 , 现为 血小 板无 效 性输 表
今 尚不统 一_ 8 。
3 ×1 。 L O O/ 以上 , 或 基 本 无 出血 症 状 , 持 续 2个 月 无 并 以上 。③进 步 。血 小板计 数 有所上 升 , 出血 症状 改善 , 并 持续 2周 以上 。④无效 。血小 板计 数及 出血 症状 无
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治

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治【摘要】作为冬春季发病数较高的小儿血液疾病,本文对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检查、诊断依据和治疗等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叙述,以引起对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重视。
【关键词】儿童;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被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内统计itp占儿童出血性疾病的25%-40%。
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小儿多为急性,以婴幼儿于冬春季发病数较高。
1病因和发病机理1.1目前it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多种原因引起的机体免疫紊乱有关,但由于多数患儿患病前有病毒感染史,因此病毒感染最受人们的关注。
现已发现包括疱疹类病毒、麻疹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eb病毒和肝炎病毒等十余种病毒与itp的发病有关。
另外,支原体感染、细菌感染、药物介导(如利巴韦林、肝素、萘普生、卡马西平等)以及疫苗接种(如乙肝病毒疫苗、卡介苗、白百破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糖丸、麻疹、腮腺炎、风疹混合疫苗、流感疫苗等)都可诱发该病的发生[1]。
1.2急性itp多发生在病毒感染恢复期,其发病机制可能为:①病毒可能直接作用于巨核细胞,导致血小板产生减少;②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与血小板膜的fc受体结合,促进血小板破坏;③机体产生的抗病毒抗体与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发生交叉反应,或激活补体导致血小板破坏;④病毒改变血小板膜糖蛋白结构,血小板抗原性发生改变使机体自身抗体产生,自身抗体或将血小板当成异物清除,或使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功能受到损害。
2临床表现急性itp发病急,春季发病率高,多见于1-5岁小儿,但其他年龄组小儿也可见,发病前患儿常无任何症状,发病时以自发性皮肤黏膜出血为最主要表现。
发病时先在肢体出现针尖大小出血点,尤以下肢为多见,出血点大小不一,分布不均,亦伴有鼻或齿龈出血,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大片瘀班、血肿或消化道、泌尿道出血,更严重的会出现贫血,肝脾轻度肿大等症状,甚至发生颅内出血,但很少见。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板

XX,6岁男童
• 既往史:2月前因扁桃体炎就诊于我院门诊, 未查血象,予头孢治疗后痊愈。余无特殊。 • 个人史:健无特殊。 •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及类似疾病史。
入院查体
• T 36.1℃ P101次/分 R25次/分 BP94/68mmHg • 贫血面容,神智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散在出 血点、瘀斑。口腔内见出血点,咽无充血, 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心、肺、腹、神经查体 无异常。未及肝脾肿大。
病例特点
• 6岁学龄前男童,急性起病,病程1个月。 • 现病史:全身出血点、瘀斑,伴消化道出 血表现,查血小板低6x10^9/L。 • 既往史:2月前患扁桃体炎。 •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贫血貌,全身负重 部位出血点,瘀斑,口腔内有出血点,肝、 脾不大。心、肺、腹查体无异常。 •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高,N为主,HBG 稍低,PLT明显低。骨穿:骨髓增生活跃, 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ANA(+)。
ITP诊断
• 症状:全身出血表现。 • 查体:脾脏一般不增大。 • 辅助检查:①至少 2次化验血小板计数减少,血细胞形态 无异常。②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 碍。③诊断ITP的特殊实验室检查:PAIgG。 • 排除其它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①感染、药物、毒物诱发 的血小板减少;②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类风湿等;③ 血液系统:AA、MDS、ALL等;④脾亢;⑤先天性血小板 减低、EVANS 综合征等。
诊断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 极重度) • 贫血(轻度)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 )是 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占出血性疾病1/3。
ITP发病机制
1、血小板破坏增多: • 自身反应性抗体介导的血小板清除; 2、血小板生成减少: • 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免异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一)一般措施:
1、充分理解和与家长沟通ITP的病程及演变过程,仅有3%的患儿出现严重的出血,并多在血小板<10×109 /L发生颅内出血的机率大约是0.1~0.5%,且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有颅外伤和使用抑制血小板的药物,因此决定应用药物治疗ITP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社会精神因素。
议,不必用提高血小板的药物,达到以上的一级或二级。
但是一定要让患儿及家长知道有发生出血的可能性,并也知道即便使用药物期间也依然存在着严重出血的可能。
4、住院及其他措施:
住院的标准是存在有明显出血症状,一般出血程度在三期及四期。
轻、中度出血可定期门诊随访,严重的PLT减少可限制活动。
5、持续性和慢性ITP的治疗:基本上同初治ITP,多数患儿血小板在20~30×109/L,没有外伤不会发生出血,可根据出血的风险和限制活动的程度选择措施,月经过多的患儿可用抗纤溶药物和性激素以及可以带医疗诊断卡,以防急救。
6、MMR预防接种相关性的ITP患儿,可以检测疫苗效价,如达到90~95%可不再接种。
7、适当限制活动,避免外伤,疑有细菌感染者酌情使用抗生素,避免应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暂停预防接种。
(二)药物治疗:
1、一线药物治疗:初始ITP可选择提升血小板的药物:
推荐治疗策略估计有效率
静脉抗-D免疫球蛋白50-77%
50-70μg/kg
第一天IVIG单次>80%
0.8~1g/kg ≤75%
常规剂量泼尼松
1-2mg/kg.d最长
14d;4mg/kg.d×3-4d
等待观察约2/3 6个月内自行改善
2、二线药物治疗:
国际共识认为目前无循证医学的根据来验证有效药物及方案。
国内草案提出用重组TPO、免疫抑制剂等治疗I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