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道、法、术
质量管理的道与术
质量管理的道与术谢冰在企业管理中,质量就像管理者的红颜,求之不得,弃之则亡。
任何一门学问,都有道与术的问题。
道,是以思想、方向性的概念为主,具有恒久性、系统性、通用性,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同时也不具备实操性。
术,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具有短暂性、局部性和有条件使用性,只能用于特定的假设和时空环境下,并且有时候还是错误的,但具备很强的实用价值,能够解决眼下的很多具体问题。
大义为道,小技为术,质量管理从来不仅仅是术的问题,没有方向的支撑,没有质量管理的文化和工作哲学,企业的质量发展就缺乏继续动力。
在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中,质量人创造了多种质量管理工具:质量圈控制(QCC),统计过程控制(SPC),全面质量管理(TPM),田口质量工程学,质量工程展开(QFD),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ISO9000,六西格玛管理等不一而足。
这些方法,工具都均有科学的思想,严谨的构思,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从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发展中可以得到启示。
上世纪50年代以前,日本制造就是低档,劣质的代名词,从5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开始贯彻质量高于一切的管理理念,他们用SPC 培养员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用QCC挖掘员工的潜力,激发创造净胜,用5S革除不良习惯,创造美好环境,用TPM控制质量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倡导全面合作的工作理念,日本制造逐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部分领域还达到了领先地位。
上述事例看来,这些工具,方法似乎居功至伟,其实不然。
不论什么工具,要想发挥作用,其实还要最终落实到人身上。
严谨,认真,潜力,创造,习惯,合作……这些具有正能量的词汇并不是形容工具和方法的,它们的主体都是人,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
故而,笔者认为,质量管理的“道”是企业的质量文化,是工作哲学,是员工。
日本企业多年来将最基本的PDCA指导思想贯穿了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其成就是辉煌的,其本质却是朴素的。
PDCA思想取得的举世瞩目成绩的原因不在于其方法有什么先进性,而在于质量工作的习惯,在于员工的工作哲学。
人力资源管理的五纲
人力资源管理的“五纲”---道、法、术、势、器陈文武《吕氏春秋·用民》中讲到:“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意思是提起鱼网上的大绳一抛,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了,指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
那么人力资源管理的“纲”是什么呢?怎么抓住人力资源的纲?笔者作为20余年人力资源管理的从业人员,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的纲归纳为五个字,暨人力资源管理的五纲:“道、法、术、器”。
一纲:领悟人力资源管理的“道”老子《道德经》第1章讲到:“道可道,非常道。
”这里的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万物本原和实质,万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释,领悟。
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对现代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诚然对人的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实践或规则,只有相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哲学与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是世上万物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包括土地、原材料、资金、生产设备、环境、人力资源等所有生产要素中,处以主导与支配地位,人力资源永远永远都是社会最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回归到以人为本。
所有的制度体系必须围绕人,把人放在首位,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尊严、了解人的需求,激励人的工作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满足人的各类需求,平等地对待人等。
坚持人力资源满足并服从组织的战略的使命。
满足组织的战略,实现组织的目标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使命,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选、育、用、留、退五大功能必须至始至终瞄准和定位于组织的战略,组织的战略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相应管理措施亦需同步调整,紧跟组织战略变化的节奏与步伐。
然而,大多数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整天都是一成不变地工作,工作的唯一目标就是把事情做对,而不去思考做的的事情。
不了解组织的产业,不了解组织的业务,不了解组织的产品与客户,人力资源管理仍停留于传统的事务性管理阶段。
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参与制定组织的战略,支撑组织的战略,服从组织的战略。
安全管理的道、法、术
安全管理的道、法、术安全管理,这可不是个能随便应付的事儿!就像咱们过日子,得有里有面,有规有矩。
那安全管理的“道、法、术”到底是啥呢?咱先说这“道”。
你想想,“道”是不是就像咱们人生的方向,是大原则,大理念?安全管理的“道”,那就是要从心底里真正重视安全,把它当成天大的事儿!这可不是嘴上说说,得实实在在刻在心里头。
比如说,一个工厂的老板,如果他心里没把员工的安全当回事儿,光想着赶工赚钱,那能行?这不就像盖房子没打好地基,早晚得塌!再说说“法”。
“法”就像是一条条清晰的规矩,是咱们做事的标准和依据。
安全管理的“法”,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安全制度、流程和标准。
就好比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人人都得遵守。
要是没有这些法,那不就乱套了?工厂里没有严格的安全操作流程,工人随意干活,出了事谁负责?这就好比开车没有交规,那不得天天出车祸?最后讲讲“术”。
“术”呢,就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啦。
比如安全培训,怎么教员工正确使用设备,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应对。
这就像你学骑自行车,得有人告诉你怎么保持平衡,怎么刹车。
要是没这些技巧,你不摔个大跟头才怪!你看那些安全管理做得好的地方,“道、法、术”一个都不能少。
“道”让大家有正确的态度,“法”给大家画出条条框框,“术”教会大家具体怎么做。
这三者就像三脚架,缺了哪条腿都不稳当。
就拿咱们熟悉的厨房来说吧,想要安全做菜,“道”就是心里想着别切到手、别着火,重视这个事儿;“法”就是知道切菜得用专门的案板,用火得小心;“术”就是学会怎么拿刀不容易伤着,怎么控制火候。
再比如说建筑工地,“道”是项目经理心里时刻想着不能让工人出事儿;“法”是有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戴安全帽、系安全带都有明确规定;“术”就是教工人怎么搭建脚手架更稳当,怎么系安全带才正确。
要是一个地方安全管理出了问题,那肯定是“道、法、术”哪个环节没做好。
要么是压根儿不重视,没那个“道”;要么是制度不完善,“法”有漏洞;要么是方法不对头,“术”不精。
企业管理中的“道法术器”
企业管理中的“道法术器”作者:范忠军来源:《企业文化》2017年第33期摘要: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古代学者以其丰富的思维智慧提出的各种管理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的企业管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应用于生产实践,同时与世界的先进管理理念接轨,已是目前企业所需要探讨和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企业管理;道法术器企业管理是在西方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它不仅是一门纯粹的技术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尽管中国古代学者并没有正式提出过企业管理这一概念,但其思想却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
例如,“以人为本”“贵和尚中”理念等,管理者应将这些积极思想应用于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中,当然,传统文化中也必然有不适合现代管理的思想,比如平均主义思想,重传统轻创新等管理者需要避免或尽力消除这些消极影响。
我国的企业管理还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理念,更需要将这些先进理念与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以便为将来形成我国自己的企业管理理论打好根基。
老子《道德经》里有关“道法术器”的论述,便是管理思想一朵晶莹剔透、翻滚涤荡的浪花,对中国企业管理的影响深远流长。
一、道法术器的内涵“道、法、术、器”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从道家传承来讲,它强调四个字,叫“道、法、术、器”。
“道”是天道,“法”是人定的,就是说你该怎么跟着“天道”去做。
“术”是指技术层面上的操作方法。
“器”是指有型的物质或是有形的工具。
有句话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道法术器”作为一种管理学的理论,充实在我们工作生活每一个角落中,大到国家大事、小到一项企业管理,都能体现“道法术器”的思维模式。
道:“道以明向”。
如果用盖房子来比喻的话,道就是地基。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基础,任何高楼都盖不起来。
企业管理也是一样,道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根本,企业首先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出了问题,就会像奥迪奥拓的故事一样,南辕北辙,到达不了目的地。
关于道、法、术、势、器
关于道、法、术、势、器幸得高人指点,最近总在琢磨“道、法、术、势、器”这五个字,虽然这是商业模式范畴的东西,但所谓管理思想是互通的,所以也想思考看看能不能帮自己有所突破。
“道、法、术、器”出于老子的《道德经》,是商业模式的四个层面,而现代商业模式讲究“道、法、术、势、器”,当然这五个字也有不同的排序,但我习惯这样的叫法,这里面的逻辑很简单,道以明向、法以立本、术以立策、势以立人、器以成事。
道:是战略思想,是指引,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说白了就是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知道不知道,它就在那里而且从来不曾改变,这就是所谓的真理吧。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道”的根本不是企业赚多少钱或企业家赚多少钱,而是员工赚多少钱和企业为社会做多少贡献,是企业存在的根本,这个逻辑和BSC的四个维度有相似之处,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内部学习发展做得好,员工的整体素质就高,才会有良好的运营管理基础,这会直接影响客户的满意度,而客户会直接影响财务报表上的数字。
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摆在那里,但为什么企业“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呢?搜刮我脑子里有限的知识后,我是这样理解的,企业是不断成长的,“道”也要随企业的成长而成长。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不能要求一个三岁孩童拥有他爸爸的成熟思想,就更不要说要求他做出成年人的行为。
所以,如果企业是在初创期,经营目标就只有一个:赚钱,那么“道”就应该是生存;如果企业是在快速成长期,经营目标就是积累核心竞争力,那么“道”就应该是练内功;如果企业是在成熟期,经营目标就是树立形象、引领航向,那么“道”就应该是以人为本、贡献社会。
不管是生存,还是练内功,或者贡献社会,其实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让员工有钱赚、让社会更美好,这也是企业存在的意义。
所谓以不变应万变,就是这个道理吧。
法:是规则、方法,是将“道”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的关键,不同的企业命运由这里产生。
人是有特性的个体,所以做出的事情结果就有不同,而“法”就是我们做出的寻道手段,其中会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
企业管理的---道、法、术、器
企业管理的道、法、术、器如同一个国家,兴亡之事,不可不察。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道、法、术、器,堪称帝王之术,运用在治理国家上,其实触类旁通,同样适用于企业的管理。
道------所谓道者,企业之神也。
一家企业的品质如何,都体现在这个“道”上,御之以道,再以御人,按照现在管理的看法来说,道就是一家企业内在的企业文化,企业性格以及企业内涵,这些刚开始是企业首任创业者、管理者、经营者所赋予的,之后,不断历练,修正,完善“企业人格”,以后,无论是新近员工,还是生意往来的客户朋友,都将被这个企业所独特的性格魅力所吸引,我们说,为什么人们喜欢去世界500强的企业工作?有时在500强里工作,工资虽然不多,但是有那种感觉相当好,好就好在这个“道”上了。
当然,一家企业是否有道与其是否大是毫无关系的,但是能做大的企业,必然是有道的,这是一定的道理。
法------所谓法者,企业之尺也。
从狭义上来看,是一家企业的规章条例,赏罚制度。
毋庸置疑,一家企业的报酬是否丰厚,是这家企业能否吸引人来的主要条件之一,但是一家企业的法是这家企业的员工能否得到报酬的一种保障,在得到保障的同时也约束了员工个人,从而使企业的运作有了保障。
从广义上来看,是表现一家企业的度量与器量,良禽择木而栖,企业的气度从其行事风格上就能看出,这和人一样,有为大事者不拘小节,有细到无微不至,甚而有混乱不堪,领导随意发号施令,朝令夕改,今过河用船,明过河用桥,莫衷一是,又或者领导今日心情好,说得花好稻好,明儿心情欠佳,又一句话否定,给员工吃空心汤团,到头来失信又失人。
其实,一家企业的法不可太严,也不可太松。
太严犹如短命秦朝,暴政之下安有宁日?太松近似汉末式微,群雄四起不从其令。
法的适度与企业生存与否,息息相关。
术-----所谓术者,企业之谋也。
如果说道是从大方面着手的话,那么术就是小方面的着手。
术的用途甚广,是处理事的方法,如果说法是铁一样的原则,那么术就是千变万化的手段。
管理中的道与术实施步骤
管理中的道与术实施步骤1. 引言在管理实践中,道与术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道是指管理的原则和理念,是管理者在处理问题和决策时要遵循的准则;术则是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是管理者在实际操作中采取的具体手段。
道与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本文将介绍管理中的道与术实施步骤,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与运用道与术。
2. 道的实施步骤道是管理的根本,是管理者在决策和行动中应该秉持的原则。
以下是道的实施步骤:•正确认识和把握管理的本质管理的本质是指管理者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了解自己所管理的对象,并明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培养正确的管理态度管理者应该具备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坚持追求卓越、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
•建立正确的管理观念管理观念是管理者对组织和管理的基本认识和理解,管理者应该具备科学的管理观念,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
•树立正确的管理价值观管理价值观是指管理者对管理目标的认同和追求,管理者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协同工作和团队合作。
3. 术的实施步骤术是具体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是管理者在实践中具体运用的手段。
以下是术的实施步骤:•建立明确的管理目标管理者应该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并将其与组织的整体目标相衔接,确保管理活动的方向一致。
•完善管理计划管理者应该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包括资源配置、任务分配和进度控制等,以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有效的组织协调管理者应该合理组织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促进团队协同工作的开展。
•积极的人员培养和激励管理者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帮助其提升能力和业绩,并通过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及时的监督和评估管理者应该对管理活动进行及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4. 道与术的相互作用道与术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在管理实践中,道为术提供了指导和支撑,而术则是道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只有道与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组织管理的发展。
道与术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道的指导作用道为术提供了指导和支撑,在实施管理术之前,管理者应该明确道的原则和准则,确保找准方法和路径。
三大法宝的理解
三大法宝的理解引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说法称为“三大法宝”。
这个词汇源自佛教,但在现代社会中,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商业、教育、管理等。
三大法宝被认为是成功的关键,它们是:道、法、术。
本文将详细解释这三个概念,并探讨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道“道”是指正确的方向和价值观。
它是人们在行动中应该遵循的准则,也是实现目标的基础。
在商业领域,道包括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
它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行为准则。
在教育领域,道是教育者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培养的过程。
在管理领域,道是领导者对团队成员的激励和引导,使他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道的实践需要有正确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它需要我们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
只有在正确的道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掌握机会,取得成功。
二、法“法”是指正确的方法和策略。
它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和行动计划。
在商业领域,法包括市场营销策略、产品开发策略、供应链管理等。
它是企业实现竞争优势和盈利的关键。
在教育领域,法是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评估的方法和手段。
在管理领域,法是领导者对团队进行组织和激励的方法和技巧。
法的实践需要我们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它需要我们具备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和执行的能力。
只有在正确的法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有效地实现目标,解决问题,取得成果。
三、术“术”是指个人的能力和技巧。
它是实现目标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在商业领域,术包括销售技巧、沟通技巧、领导能力等。
它是个人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教育领域,术是学生学习和应对考试的技巧和方法。
在管理领域,术是团队成员在工作中发挥自己专业能力的技巧和经验。
术的实践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持续学习的意识。
它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只有在正确的术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应用案例商业领域在商业领域,道、法、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项目管理之道法术器20200715
●器是术的支撑,有什么术就需要配套什么器。
●比如说买火车票,以前要排提前很久去车站排很长时间的队,现 在网上就可以订票,随时可以改签。这是订购方式的变化,是术 的变化,但是要实现这个术的变化,需要有配套的设备,首先你 的手机要是智能手机、能上网,铁路公司要开发出这样的定票软 件。
●这些都是器。没有这些器,术就实现不了。
●还是这个例子。我们从上海自驾去广州,其他条件相同时。我若 选择一辆高性能SUV和选择一辆用了10年以上待淘汰的普通车辆? 差异自然显而易见。
●最后说说“道”,“道”在这四个概念中最为重要 ,就是老子所说的宇宙的根本真理、规律,是必须 遵从的。在例子当中,“道”就是方向,是指引。
●我们从上海自驾去广州,是往南走还是往北走?方向搞错了,“ 法”、“术”、“器”三者再好,也是南辕北辙。当然有人说, 我做火箭往北,一样比步行方式早到广州,那也OK,你要炫富, 高成本完成这个目标,这是你的自由,事倍功半这四个字的评语 是免不了的。
● 我们从上海去广州,选择了自驾的方法。一个老司机,上高速,沿途畅行 ,自然会开的比较快,还省油。如果是新手、本本族,相比老司机,不仅 速度慢,应对突发的经验不足,出现事故的概率更高。
●再说说“器”,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器具、工具 。
●也可以理解为术的一种方式,这是用钱可以解决的 问题。我想要强调的“器”是围绕“法”转的。用 器来固法。这样器才能真正发挥他的威力。
●先来说说“法”的概念。 ●法:是规则、方法。 ●是将“道”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的关键。
●比如我们从上海出发,要去广州。用什么方法去?自驾、坐船、 飞机,甚至自行车骑行、步行,都是可以选择的,这就是法。
●然后说“术”,简单理解就是技术,操纵这种方法 的经验累积和熟练度,是管理的方式与技巧,是策 略。是执行层面的事情。有了正确的方向,有了合 理的规则,剩下的需要执行。要执行到位就需要利 用术。
管理者的道、术、法
案例
信念助人成功
《19颗星——对美国四位名将之研究》的作者是美国空军 军官、政治学博士小埃得加· 普里尔,他查阅了浩如烟海的历 史资料,采访了五百多位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官, 用对比的手法概括了美国近代军事战略家马歇尔、麦克阿瑟 、艾森豪威尔和巴顿四人迥然各异的成长过程、军事素养及 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部分重大战役的指挥。这本书的最 终结论是“将帅之才不是天生的,而是时势造就的”。 马歇尔、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是五星上将,巴顿是四 星上将,四个人加起来一共是19颗星,这也是书名的由来。 这四位名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非常虔诚的信徒,在内心最 深处都有一个不变的尺度。在这一点上,他们高于一般人。
9
2、道路何在
相较而言,道路比道理更复杂。 《韩非子·显学》中说:“宰相必取于州郡,猛将必发于 卒伍。”意思是成功者的道路都是相似的。要做好管理,就 要想明白四件事:坐飞机还是爬楼梯、看出身还是看表现、 在米箩还是在糠箩、做内行还是做外行。 坐飞机和爬楼梯 如同字面上的理解,在管理行业,坐飞机就是指飞升直 上,地位提升很快;爬楼梯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位慢慢上 升。在管理工作中,如果所有人都爬楼梯,拔尖的人才就很 难脱颖而出;如果所有人都坐飞机,就很难让人服气。 每个人都盼望着升迁,而且越快越好,但事实上坐飞机 不如爬楼梯。因为坐飞机意味着不能犯错误,即使不犯错误 也会是众人的焦点所在,而爬楼梯的人基础扎实,根基稳健 ,更能禁得住群众的考验。
3
1、道理何在
学以致用,学习道理的目的在于运用。总的来说,道理 来源于书本、阅历和感悟三个方面。
书本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学习的一生。 善读书是管理者的第一使命。钱是很难赚完的,管理者要 先充实自己的脑袋,再充实口袋。 管理者要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丰富生活的 色彩,可以愉悦人的身心,从而改变人的生活状态。 管理者要把读书当成一种立业使命。知识改变命运是国家 强大的动力,管理者要勇于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管理者要把读书当成一种精神追求。读书可以促使人持续 不断地进步,管理者要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地读书,不断丰 富精神世界。
管理“道”与“术”的区别
管理“道”与“术”的区别某企业老总有两大困惑:一是该公司的人员流动频繁,尤其是中坚管理层几乎是一年一动,企业的进展受到严峻影响。
二是企业的人事纠纷频繁,离职的员工与企业打起了维权官司。
从该老总的叙述中,不难感觉出该企业在人事管理中出现了严峻的缺点。
该企业员工离职大致有三种原因:一是企业承诺的奖金未予兑现。
二是企业管理制度朝令夕改,管理层无所适从。
三是企业内部明争暗斗,人事关系过于复杂。
该老总一肚子委屈:“奖金未兑现,那是因为费用超标了。
按规定本就不应该有奖金。
至于管理制度的调整,有些制度在执行中就有很多漏洞,如果不改企业会蒙受损失。
我们就几十人的小公司,哪有什么复杂的?”既然如此,怎么离职员工会对公司有一肚子的怨气?企业裁员,又如何进行的呢?该企业采取迂回政策,对要裁的员工给最低工资标准,逼他们辞职,怕有后遗症。
该企业所采用的人事管理手段不过是“术”,难为“道”也。
所谓“术”不过是精于算计,善用手腕。
“术”总包括着欺诈、愚弄之意,只能取一时之利,难成王者之道。
企业与员工之间,不仅仅是雇佣间的利益关系;更是企业利益的创造者和使命的实现者。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更是最宝贵的财富。
一个对员工采用欺诈之“术”的企业,又怎能获得员工的认同和忠诚呢?企业的“道”与“术”反映了管理理念以及经营模式上根本的不同。
制度管理为“道”人情管理为“术”说起公司员工的忠诚度,该公司的老总怨言颇多:“现在的员工眼里的只有钱,我对所有员工都优厚有加。
逢年过节,我都请员工吃饭喝酒;平时对他们像兄弟一样,无微不至的关心,可他们一点都不懂得感恩。
”老板用情感拉拢,以换取员工的忠心,充其量不过是一时之欢,难得员工内心的真正认同。
国内的企业管理早已过了“草莽”时代,酒桌上称兄弟,小恩小惠换人心,改变了企业管理的根本,更难以笼络所有员工的人心,形成一个整体,组建为一个团队,反而在企业形成“江湖”义气、个人英雄主义之风盛行。
企业管理以人情为先,以道义为魂,这只是“术”。
管理中的道与术
管理中的“道”与“术” 识人之美用人之长“道”是理念,是规律,是原则。
结合到管理,“道”是管理理论,是管理学基础框架,它们不提供具体对策,只提供社会活动中最普遍的管理规律;而“术”是方法、是策略、是技巧。
它是管理理念的实践,主要提供具体的对策,但它不具备系统框架,尽管有时它也会基于某种特殊现象或某个组织的个别规律归纳出看似普遍适用的“原理”,但是这些规律只是在特定情境下才能发挥作用;“道为术之灵,术为道之体;以道统术,以术得道”,正确的管理方式就是“道”与“术”有效的统一。
“术"———技巧,处理各种人、事、物的技巧。
技巧高明的人往往能占得先机.缺点:锋芒外显,易使人感到太“精明" ,提防三分。
常常不得人心。
“法”———规则,制度、流程等,起规范约束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属基础建设范畴,管理中不可缺少的“游戏规则”。
缺点: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味依靠“法制”约束,并不能提高人的积极性,难以产生凝聚力、影响力.“道”—-—规律,人性、习惯、自然规律.理解人性,认知习惯,懂得按自然规律办事,跳出“小我”方得“大我".问题:悟“道”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与人性的自我修炼密不可分的心灵成长历程,短期难以见到明显效果。
急功近利者往往难以悟“道"。
管理中的各种方法、技巧属“术”的层面,可治标,难治本.常占理,难得“情”。
管理制度、流程等体制建设属“法"的层面,可避免或减少员工犯错的机会,必要但不充分。
可达到规范人行为的目的,但无法统一人的思想,赢得感情。
合“法”不一定合“情”合“理”。
管理要合“道”,就是要符合人性、习惯,充分考虑到别人的需求,“先做人后做事”,“识人之美、用人之长”,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潜能;让员工真实感受到“付出会有回报”而不是忽悠员工.悟管理之“道”,企业之树才可能常青!东西方管理中的“道”与“术”所谓“道",就是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哲学;所谓“术”,就是管理工具、管理手段、管理方法.从东西方企业管理实践来看,在“管理之道"上,有着很大的趋同性.从“经济人假设”的泰勒制到“社会人假设”的“Y理论"再到强调团队力量的“Z理论",一直到“权变论”、“博弈论"等等,在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都有它们的影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以利养义,因义生利”、“情、理、法"、孙子兵法等等。
企业管理的道和术
企业管理的道和术企业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采用各种管理方法,以优化企业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达到企业稳定、可持续经营的目的。
企业管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战略规划、组织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等方面。
而企业管理也有不同的方法和理念,包括管理学的道和术。
企业管理的道企业管理的道,指的是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思想。
它是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依据和引导。
企业管理的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总体规划企业管理的道首先要有一个总体规划。
首先要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根据不同阶段和不同市场环境设定相应的策略和战略。
此外,企业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以合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效率和效益。
2. 顾客导向企业管理的道还要注重顾客导向。
必须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并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只有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3. 创新精神企业管理的道也要强调创新精神。
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跟上市场的变化,赢得更多的机会。
创新精神也可以激发企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4. 基于团队合作企业管理的道还要基于团队合作。
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合作、共赢的文化。
全体员工应该在共同的目标下,通过团队协作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实现企业的整体发展。
企业管理的术企业管理的术,指的是企业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企业管理的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结构企业管理者应该建立适合企业的组织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使得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企业管理者也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和技能。
2. 原材料采购企业管理者要制定科学的采购管理策略,包括统筹招标、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
企业管理者要在保证原材料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确保采购成本最低,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利润。
3. 财务管理企业管理者要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核算、资金管理、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等。
管理中的道和术读后感
管理中的道和术读后感读完关于管理中的道和术的相关论述后,我那是感触颇多啊,就像发现了管理世界里的宝藏地图一样。
先说说这个“道”吧。
这管理中的“道”啊,就像是武林高手修炼的内功心法,是一种根本性的、指导性的理念。
它不是那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招式,而是隐藏在背后的智慧。
比如说,尊重员工就是一种很重要的“道”。
你想啊,如果一个管理者整天把员工当机器使,呼来喝去的,员工心里能舒服吗?肯定是憋着一肚子气,工作效率也高不到哪儿去。
但要是把员工当成团队的重要财富,尊重他们的想法、个性和权益,那员工就感觉自己是被重视的,就像被点了“工作热情”的穴位一样,主动撸起袖子加油干。
这就好比武林高手有了深厚的内力,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应对自如。
我就见过一些管理者,特别注重“术”,整天研究各种新奇的管理方法,今天学这个企业的打卡制度,明天学那个公司的激励方案,可就是不重视“道”。
结果呢,员工表面上按照这些新方法做了,但心里是不服气的,整个团队就像一盘散沙,看着是一堆人在工作,实际上各干各的,没有凝聚力。
而那些真正厉害的管理者,是把“道”和“术”结合得很好的。
他们心里装着尊重员工、以人为本这些“道”,然后用各种巧妙的“术”去实现管理目标。
总的来说,管理中的道和术就像人的两条腿,缺了哪一个都走不稳。
“道”给“术”指明方向,“术”让“道”得以落地实施。
就像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道”是魔术师的创意和理念,“术”就是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手法技巧,只有两者完美配合,才能在管理这个大舞台上表演出一场精彩绝伦的大戏。
以后要是我有机会做个管理者,我可得把这“道”和“术”牢牢记住,可不能只做个会耍几招花架子的“半吊子”管理者。
班主任管理的道与术心得体会参考8篇
班主任管理的道与术心得体会篇1从我第一次站上讲台到今天,我已经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了x年。
这x年中,我带过x 个班级,加起来也有了x年的班主任经验。
班主任的工作是很多的,但又非常的重要。
一个班级的建设中,班主任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x年的工作中,我对班级的管理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
每个同学的特性都不一样,每个班级的总体特征也不一样。
所以对待不同的班级,就要采取不同的办法。
因为一些方法可能对这个班级的同学有效,但是对另外一个班级的同学就没有效果了。
而且学生也有一点时代的特征,隔了三年的班级对同一个管理办法的适用程度也不一样。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每一年的个性变化也比较的大,心理是一个越发成熟的过程。
班主任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变化,使用不同的管理办法。
这个阶段的学生大部分自制力都比较的差,有的时候班级的学习气氛会非常的浮躁,除了学习好的、比较自觉的人之外,都没有什么人在学习。
在发现这种情况之后,我就会在班会上批评他们。
在之后,班级的学风就会变得好一点,但维持不了多久,又会变成之前那样。
我从这里发现批评虽然当时有用,但维持不了多久。
后来我想出了一套方法,在他们做的不好的时候批评,在他们做得好的时候不遗余力的夸奖他们。
虽然不能让他们一直保持着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但至少比批评要有效得多。
同样的,这套方法对学生也非常的适用。
班主任要学会挖掘同学的闪光点,就算成绩再差、性格再不好的同学,也会有他的优点。
班主任在生活中要经常观察自己班级的学生,找到每一个人的优点,给学生适当的鼓励,让他们建立自信。
班主任不能只把目光放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要关注班级你的每一个同学。
学校经常会举行很多的活动,如果某个学生恰好有这方面的特长,就可以推荐他去参加这个活动。
不仅能够锻炼他们,还能够让他们对自己产生信心,好好的学习。
班主任还需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要注意所有同学的心理健康。
若发现有学生的心理状态出现了问题,要及时进行疏导。
道法术管理思路
道法术管理思路道法术管理思路是指在管理实践中,遵循道、法、术的原则进行管理决策和实施。
道,是指管理者必须具备正确的管理理念和道德准则;法,是指管理者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和组织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术,是指管理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道法术管理思路的内涵与实践。
一、正确的管理理念和道德准则道管理,首先要有正确的管理理念,这包括对管理的定义、管理的目标、管理的方法等方面的认识。
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组织的目标,提高组织的绩效。
在管理理念上,应强调以人为本、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等理念,引领团队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管理者还需遵循良好的道德准则,以道德为基础对待员工和合作伙伴,以诚信守信赢得信任和尊重。
只有正当的管理目标、正确的管理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才能赢得员工的认同和团队的合作。
这样的管理理念和道德准则,将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二、遵循法律法规和组织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法律法规和组织规章制度是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
管理者要善于把握法律法规的底线,确保管理活动的合法合规,不断提高组织的法治意识。
组织规章制度也是管理者实施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要求管理者应精通并善于运用组织规章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员工,确保管理活动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约束管理者的行为,保障员工的权益,维护组织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三、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和方法术管理,要求管理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和方法。
管理技巧包括目标管理、沟通技巧、决策技巧、团队建设等方面的技能,在实际操作中,要求管理者能够善于沟通、善于协调、善于协作,有效地解决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管理方法也是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要求在实践中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如战略管理、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确保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实施各项管理活动,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
道家管理六律
道家管理六律是一种管理方法,其内容如下:
修身术——管理者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包括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宽容大度等。
养生术——管理者要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统御术——管理者要善于领导团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组织目标。
谋略术——管理者要具备高超的智慧和谋略,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和计划,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沟通术——管理者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与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等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治术——管理者要具备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能力,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和制度,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以上是道家管理六律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治”,即强调在管理过程中要顺应自然规律和人性,避免过度干预和强制管理,以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华为管理的道与术
任正非:华为管理的“道”与“术”华为成功核心的一点是:核心价值观的成功。
有的创业者的疑问是,创业之初最重要的是生存下去,产品要好,商业模式要有效,怎么能把这个看似挺虚的价值观,落实到管理的方方面面,同时看到效果?01华为之“道”是常识,是共识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对企业来讲,一定要回归到常识。
华为的成功一方面是“道”的成功。
“道”就是我们讲的核心价值观,文化、使命。
但很多企业其实在“道”上是有问题的,企业空想的那几个字不一定就是对的。
比如华为说以客户为中心,我们反思一下,我们到底在以客户为中心吗?还是你的下属、你的干部、你的员工在以你为中心。
我们到底以客户为中心,还是以领导为中心、以上司为中心、以股东为中心?我们承载了很多社会责任,为这个负责、为那个负责,最后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负责。
首先,公司的“道”不一定就能在所有员工中达成共识。
许多公司是以奋斗者为本吗?不是,很多企业是以官为本。
公司制度里,官越大,工资越高、奖金越多、股份越多,各种补贴、福利保险,其实都向官倾斜。
说是“以奋斗者为本”,大家都有共识,但是现实上没有达成共识。
持续艰苦奋斗,也是同样的道理。
其实华为的道很简单,就这么三句话。
这三句话不一定是华为独创的,而是回归了商业常识。
02严谨的制度是华为之“道”的支撑其次,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怎么使这个“道”落地?我们很多企业有文化,但是,就像《共产党宣言》的那句话:共产主义的幽灵飘在欧洲的上空。
我们的企业文化也像一个幽灵飘在企业的上空,我们往往是说一套,做一套。
什么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就是要能落地,落地是关键。
通过什么落地?通过制度。
因此,制度是核心。
企业光有“道”,没有制度的支撑,价值观永远就只是一个口号。
我们现在企业的伟大口号一点都不落后,比美国先进多了。
但是没有制度支撑,最后往往变成一句空话。
自我批判作为华为的价值观之一,不是依靠单一的形式实现的,而是有多种形式。
比如说华为的宣誓,每次12个人宣誓完以后,每个人还要就自己分管的领域进行宣誓,而且一年一次。
管理与道德
管理,道、德、术也。
一、道与管理“道”是中国思想最高的概念,儒释道三家都谈道,而且三家的道都很相似。
今天,我们要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谈管理,也一样离不开“道”。
老子说,“道无为而无不为”。
道是宇宙万事万物的原动力、基本规律和最终标准,是“无不为”的,所以才“无为”(不约束、不限制、不否定)。
道本身有阴阳(有阴阳才有运动),但“道”与“器”比较,道是阳性的(主动的),器是阴性的,水至阴至柔,故老子认为“几于道”。
人的思想应该像水一样,至柔,才能“几于道”,也就是儒家所谓的“中庸”,佛家所谓的“妙有”。
管理作为宇宙间的系列活动,自有其“道”存在,这个道,需要我们去体悟。
老子又说,“道可道,非常道”,常道是不可“道”的。
道是整体的、无穷的,中国文化中没有原子论,没有概念论,道,需要整体感悟(这也是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障碍之一)。
但是,道与具体事物结合,还是可“道”的,所以,才有“道之以政”,和“道之以德”的说法。
庄子也说,道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但是任何“可道”的“道”只是一种显像,而不能说是道的一部分,道不是由若干有限、有形的元素组成,而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
管理从经验到科学,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及管理自身的发展,或许正在进入一个哲学化时代,“道”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将日益明显(参见《管理的哲学化》)。
道在管理,体现出管理的最根本的动力源泉和评判标准,并随着管理的结构而存在于各个部分。
道在管理,有阴阳两极,体现在内外两篇,外篇应该在天时之变、地利之用、人和之力;内篇则结构复杂,在经营、在絜矩(制定规则)、在经权(原则与变通)、在分权、在蓄能、在养望、在均利、在安人、在竞合、在知行……正如前述,道是整体的,所以,在道的层面上,牵一发而动全身。
道与战略不同,战略主要是显性的,是系列的行动纲领,道则基本是隐性的,是(战略的)原因和标准。
道与企业文化也不同,企业文化很多主观的内容,而道则是纯粹客观的。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力行“悟道”,凡用心体悟,必有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导航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了解什么是管理之道;● 知道如何运用管理之法;● 学会管理者的道、法、术。
管理者的道、法、术一、管理之道:合规律“道”即规律,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规律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其基本特征有三个:第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第二,作用面积大;第三,违背要受惩罚。
道的要则在于悟,规律靠悟性,对规律的认识会影响人们的观念和心态。
作为管理者,首先要观念正确,能够很好地从总体把握事物的规律;其次要心态正确,无论何时都要保持平和心态。
1.道理何在学以致用,学习道理的目的在于运用。
总的来说,道理来源于书本、阅历和感悟三个方面。
书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学习的一生。
善读书是管理者的第一使命。
钱是很难赚完的,管理者要先充实自己的脑袋,再充实口袋。
管理者要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可以丰富生活的色彩,可以愉悦人的身心,从而改变人的生活状态。
管理者要把读书当成一种立业使命。
知识改变命运是国家强大的动力,管理者要勇于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管理者要把读书当成一种精神追求。
读书可以促使人持续不断地进步,管理者要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地读书,不断丰富精神世界。
阅历从既往的成功中获取知识,叫做经验;从既往的失败中获取知识,叫做教训;从他人的得失中获取知识,叫做借鉴。
尽读书者不信书,一个人仅仅会读书,很难做成大事,只有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驾驭自己、有效管理别人。
感悟党中央对领导干部的选拔定了三条标准: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
其实,有两条就足够了:掌握信息、坚守信念。
掌握信息。
管理者不会掌握信息,就是一个愚蠢的人。
首先,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或事物运动状态的表述。
信息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不灭性,一条信息产生后,其载体可以变换,但信息本身并没有被消灭;二是时效性,一条信息在某一时刻价值非常高,但过了这一时刻,可能一点价值也没有。
其次,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信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时间维度,二是内容维度,三是形式维度。
善于运用信息往往有两个特点:一是善于捕捉和回忆信息,二是善于将原有的信息与现在的情景有机结合,产生新的信息。
坚守信念。
管理者不会坚守信念,通常会做出很多荒唐的举动。
三点支撑是最稳固的结构。
一个人刚开始判断事物时,往往以书本知识为标准,一旦书本上的道理不足以支撑自己的判断,便会用经验、阅历做比较,但是要做重大决策时,最起作用的既不是书本,也不是经验,而是信念。
信念是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思想见解、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状态,集中体现人的认识、情感与意志。
信念来源于人的高级需要,从而产生动机和强烈的愿望。
信念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依靠生活的启示,以现实为材料,通过人的理性加工得以确立。
坚定的信念是人们立足于社会、立足于生活之本,能够使人们的生活变得充实和有价值。
【案例】信念助人成功《19颗星——对美国四位名将之研究》的作者是美国空军军官、政治学博士小埃得加·普里尔,他查阅了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采访了五百多位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军官,用对比的手法概括了美国近代军事战略家马歇尔、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和巴顿四人迥然各异的成长过程、军事素养及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部分重大战役的指挥。
这本书的最终结论是“将帅之才不是天生的,而是时势造就的”。
马歇尔、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是五星上将,巴顿是四星上将,四个人加起来一共是19颗星,这也是书名的由来。
这四位名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非常虔诚的信徒,在内心最深处都有一个不变的尺度。
在这一点上,他们高于一般人。
从案例可见,每个人都知道读书的好处,但是常常忽略了信念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高分低能者大有人在,而且往往学历越高信念越弱。
信念弱的人在世俗世界中没有得体的行为方式准则,在内心精神世界中缺乏恒定的标准,在关键时刻不能灵活应对,非常容易走向极端。
胡锦涛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管理工作者应有的信念。
2.道路何在相较而言,道路比道理更复杂。
《韩非子·显学》中说:“宰相必取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意思是成功者的道路都是相似的。
要做好管理,就要想明白四件事:坐飞机还是爬楼梯、看出身还是看表现、在米箩还是在糠箩、做内行还是做外行。
坐飞机和爬楼梯如同字面上的理解,在管理行业,坐飞机就是指飞升直上,地位提升很快;爬楼梯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位慢慢上升。
在管理工作中,如果所有人都爬楼梯,拔尖的人才就很难脱颖而出;如果所有人都坐飞机,就很难让人服气。
每个人都盼望着升迁,而且越快越好,但事实上坐飞机不如爬楼梯。
因为坐飞机意味着不能犯错误,即使不犯错误也会是众人的焦点所在,而爬楼梯的人基础扎实,根基稳健,更能禁得住群众的考验。
看出身和看表现领导者的出身与普通员工的出身含义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个要素:一是血缘,二是业缘。
血缘是父子相传,矛盾的重点在父不在子,在革命时期表现为老革命的后代子承父业;业缘是师徒相传,矛盾的重点在师不在徒,在革命时代表现为共青团员徒承师业。
无论是干部子弟,还是共青团出身,都只是一个人的经历而已。
天助自助者,干部的实践与成长相辅相成,参与实践的范围愈广、程度愈深,成长就会愈快。
路线出感情。
政治家要看出身,否则就没有追随者;政治家要看表现,否则就没有原则性。
可见,管理者无论出身好坏,重要的是看个人表现。
在米箩和在糠箩顾名思义,米箩就是装米的箩筐,糠箩就是装糠的箩筐。
虽然都是箩,但是箩中粮食的质量不同,人们对箩的关注程度也会不同。
企业中的“米箩”是指资源充足、分配资源能力大,即有权有势的部门;“糠箩”是指资源不充足、分配资源能力较弱,即无权无势的部门。
对于管理者来说,无论是在晋升的途中还是在工作的岗位上,都存在米箩与糠箩的状态,也存在米箩与糠箩的心态。
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不是在哪个箩里,而是如何在不同的箩间切换。
从糠箩“走”到米箩。
从糠箩“走”到米箩,是好是坏取决于“走”的方式、方法。
低档次的人是自己想方设法“谋”,即“跑官”;高档次的人是组织想方设法“请”,即“给官”。
从米箩“掉”到糠箩。
从米箩“掉”到糠箩,是好是坏取决于“掉”的方式、方法。
在米箩中干得好的人未必能够得到晋升的机会,还有可能由米箩转到糠箩,晋升与换岗是同步进行的。
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提拔一个,顾及其他。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能力再强的人,在工作中也会有疏漏之处,为了提拔一个人,得罪多数人,不到万不得已,领导是不会这样做的。
第二,有机体与无机体不同。
无机体是越用越废,有机体是用尽废退。
但凡好的有机体,都需要刺激和历练。
米箩的功能太单一,在米箩中呆久,激情就会衰退,需要在新的环境中经历风雨、开阔眼界、激发活力。
这是一种螺旋式的提升道路,是组织的器重,而非为难。
第三,自我保护。
领导者在用人问题上十分谨慎,最终还要基于自己的风险考虑。
用人之要在于识人,为了减少识人和用人的风险,领导者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把在米箩中干得不错的人暂时放到糠箩中以观后效。
要点提示从米箩“掉”到糠箩的注意事项:① 提拔一个,顾及其他;② 有机体与无机体不同;③ 自我保护。
晋升是他人选择的结果。
当上级把管理者从米箩“甩”到糠箩时,应对中考验的是管理立场、管理水平、管理眼光和管理风度,从政者需慎之又慎,基本应对方式有三个:其一,不去,就是不去。
在如今可以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年代,没有人能够获得强迫。
但是在同一级别中,任职的时间长短与影响力成反比,多次拒绝上级的调动,很容意被边缘化。
其二,去,但要发牢骚。
发牢骚是一件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有时领导者的决策是有良苦用心的,如果下属不能理解领导者的意图,一味发牢骚,只会让对手有机可乘。
其三,去,且昂着头去,能否回来再议。
要让领导者感到没有看错人从而记住你,要让糠箩的人感到你的能量和气量从而得到欢迎。
做内行和做外行内行是指干部是由系统内部晋升而来,十分熟悉系统的情况;外行是指干部由系统外部晋升而来,暂时不熟悉情况。
红与专、从政与业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要批判不问政治的倾向,要反对空头从政者,即完全不了解实际的从政者,也要反对迷失方向的从政者。
从政与业务并不是完全相背的,从政者也要懂业务,前提是要注意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内行容易掌握主动权。
主动权就是人们对于客观外界的辩证法的认识过程。
其实内行容易掌握主动权是相对外行来说的,虽然领导者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工作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管辖范围扩大,工作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内行同样要学习很多东西,优秀的管理者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别人,耐心听取下级提出的不同意见,并且加以考虑。
3.道义何在从政者有分配社会资源的资格,是处在明处的社会公众人物,受到许多人在暗处的窥视,想要“坐而论道”会更难一些。
很多事情并非出于从政者的本意,而是有难言之隐。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检验自己行为的情景和场所,在管理行业中,管理者必须把胡锦涛同志讲的三句话牢记在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常修为政之德德是修出来的,知道的事物属于知识,只有做到的事物才是德。
这个命题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德”,二是“修”。
德,即道德。
道德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标准、以良心为手段的一种社会规范。
领导干部掌管着公共权力,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社会对领导干部提出了特殊的、比其他职业者更高的道德要求,也就是管理道德,即管理者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道德,是其个人的道德信念、道德情感和道德水准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反映,作用于管理者的行为取向和行为过程。
修,即修炼、修养。
修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但无外乎是“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
从内容上看,首先,“执政为民”应当成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本质内容和最高准则,领导干部要始终提醒自己“我是人民的公仆、勤务员,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其次,从政道德的核心是正确用权,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为民用权、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勤勉用权、谨慎用权;最后,关键是廉洁奉公,这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根本。
从方法上看,“修”就是“磨”,就是在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
“知道为智,体道为德”,高尚的德操要靠自觉的、艰苦的、长期的磨练养成;“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也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是指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有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人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持道德信念,自觉地按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的境界。
常思贪欲之害《红楼梦》中有一句经典之言:“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欲有许多种,贪是其中致命的一个。
这个命题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思”,二是“害”。
“思”是个认知问题,要思得好,既要看清楚,又要会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