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精度设计环节(4学时)

合集下载

《数控车削加工——控制尺寸精度》——将党史教育融于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数控车削加工——控制尺寸精度》——将党史教育融于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数控车削加工——控制尺寸精度》——将党史教育融于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发布时间:2021-10-25T05:28:31.78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1期作者:刘超龚玲丽[导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教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刘超龚玲丽湖北省孝感市工业学校 432000一、教学背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展教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数控车削加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同学们能手工编制一些典型零件的车削程序,如何控制尺寸精度,保证质量还未知。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质量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将质量和效益提升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推动建设质量强国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控制尺寸精度是数控车削加工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

本内容教学四学时。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用修改刀具磨损的方法改变零件直径和长度尺寸(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整X向和Z向磨损来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从而提高零件质量(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质量意识和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增强学习自信和民族自信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修改车刀磨损量来控制尺寸精度(二)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质量意识和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四、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

全班50人,分成A、B两大组,理论和实操两大组交替进行,按“同组异质”每一大组分成5个小组,每组5人,1名组长担任质量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

(2)实操设备准备。

5台数控车削及配套的工、刀、量具;图纸和毛坯。

(二)教学实施(1)导:拿去今年数控技能大赛选手的作品,进行功能性演示,结果某一个地方功能不能实现。

教师提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怎么预防?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

设计意图:拿学生的作品出现的问题为切入口,创设情景,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树立榜样,激发学习兴趣。

《自动控制原理》绪论、第1、2章(新)

《自动控制原理》绪论、第1、2章(新)
第一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1.2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1.4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动态微分方程式的编写 2.2 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2.4 系统动态结构图 2.5 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3学时 (2) (1)
1、线性系统— 系统中各组成部分或元件特性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式 来描述的系统。 特点: (1)满足叠加原理。(对线性系统,初始条件为零时,几 个输入信号同时作用在系统上所产生的输出信号,等 于各输入信号单独作用时产生的输出信号的和。) (2)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可以用线性微分方程式来描述,暂 态特性与初始条件无关。 (3)系统为线性定常系统。 2、非线性系统 —当系统中存在非线性元件或具有非线性特性,其运 动方程用非线性微分方程式来描述。 特点: 不满足叠加原理;暂态特性与初始条件有关。
第四章
4.1 4.2 4.3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暂态特性
( 2) (4) (2)
第五章 5.1 5.2 5.3 5.4 5.5 5.6
频率法 12学时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频率特性的基本方法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 用频率法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系统暂态特性和开环闭环特性的关系 6学时
3、典型的非线性环节特性
4、两者的关系(参考教材Page6)
二、 连续数据系统和离散数据系统
1 、连续数据系统—— 信号为模拟的连续函数。 2、离散数据系统 —— 系统中一处或多处,信号以序列 或数码形式传递。 3、两者研究方法比较 连续:微分方程 — 拉氏变换 — 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 分析 离散:差分方程 — Z变换 —— 脉冲传递函数和频率 特性分析

哈工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介绍

哈工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介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介绍默认分类 2010-04-24 11:35:19 阅读6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作者:船舶学院时间:2009-6-16 14:40:51“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教学大纲(PUTER CONTROL OF ELECTRICAL MACHINE SYSTEMS)大纲编制:李哲教研室主任:李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教学性质:选修课适用专业:机械及近机类专业学时:30(26/4)学分:1.5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设立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讲述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控制系统,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和气压传动控制系统,通过这门课让学生掌握机电液气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内容有直流、交流电机的组成、原理、动态特性及其应用,液压伺服系统设计与气压传动系统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机电液气系统的组成、分类,分析和设计;了解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具备分析机电液气系统和设计简单的机电液气系统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深造和适应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相关课程有:电工学、模拟电路、自动控制原理、液压传动;电工学、模拟电路、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作为本课程的基础课。

液压传动课程侧重于讲述液压传动系统,本课程侧重于液压控制系统。

四、教学大纲内容使用教材与参考教材1、使用教材:(骆涵秀主编机电控制 XX大学 2000年1月)2、参考教材:(李洪人液压控制系统国防工业)(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工业)(朱善君可编程控制器系统原理应用维护清华大学)五、教学大纲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述(2)本章主要内容有:分别用实例引出机电、液压、气动控制系统的整体组成,功能和特点;要求学生掌握机电液气系统的组成;了解机电液气系统的发展方向和选用原则。

第二章直流电机(4)本章主要内容有:直流电机的原理,动态特性分析和系统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和系统应用;了解直流电机的原理、组成。

《金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金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金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金工实习课程代码:ELEA1036英文名称:Metalworking Practice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程学分/学时:1.5学分/2周开课学期:第3学期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等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企业生产实习、自动化综合实践、毕业设计开课单位:工程训练中心课程负责人:谢志余大纲执笔人:周新弘大纲审核人:余雷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课程性质:金工实习(工程训练)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是非机械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

本课程应安排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并辅以专题讲授。

学生通过实习获得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建立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概念;在培养一定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劳动观点、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等基本素质方面受到培养和锻炼;为了解制造领域的工程文化、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

教学目标:修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读图、识图、制图能力。

以便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根据图纸,独立完成加工制做任务。

机械制造工程训练与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等课程有着深刻的联系,须统筹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机械制造工程训练以实践教学为主,学生应能进行独立的基本实践操作,在训练过程中要有机结合基本工艺理论知识和实践,在保证贯彻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生产进行,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

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和基本的概念;学习机械制造基本工艺知识,对简单零件初步具有选择加工方法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了解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典型结构及主要工夹量具的使用;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掌握机械制造有关安全操作技术;2.接受基本工程素质教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学时:104 学分:6课程负责人:魏香林参编人员:徐斌锋、李文辉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机械制造基础》是以制造一定质量的产品为目标,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进行机械产品制造的综合性技术,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该课程是学生掌握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切削加工等基础知识的教学环节,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教学课时为64学时,4学分。

(二)课程作用机械制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本课程从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全面概括了解入手,以成形理论和切削理论为基础,介绍各种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以零件精度构成及实现为主线,介绍各种加工方法的合理综合应用,阐明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知识,为适应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前导、后续课程由于是大一,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的前提下同时学习本门课程,同时也也为后面学习数控操作与编程、数控实训、数控铣、ug编程等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理念:《机械制造基础》主要以培养学生机械零件质量检测能力、机械零件材料选择能力、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和零件毛坯成形技术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平台,以案例教学为途径,倾力打造本课程。

主要思路有:加强实践案例教学,充分利用校内机械实训室,进行教师现场辅导,师生互动交流;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上机训练、为就业拓宽一条渠道。

青大精密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青大精密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青大精密机械设计教学大纲05010092《精密机械设计》教学大纲学分4学时:(60+8)一、课程性质和目标本课程是为仪器仪表类及相近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学时为68学时。

作为专业骨干课程,本课程是在具备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

它融合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工程材料与热处理,零件的精度设计于一门课程,对精密机械及仪器仪表中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结构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工程材料以及零件几何精度的基础知识等诸方面进行阐述,是该专业本科学习期间的一门综合性机械类课程。

在课程科学知识体系上,充分考虑仪器仪表类专业精密机械设计的特点,削减了对仪器仪表专业应用性较弱的知识点,贯彻落实“少而精,教给手”的教育理念,著重培育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工程化和标准化设计能力。

充分利用一流设计手段,强化课堂教学环节,注重精密机械设计特点,特别强调设计方法和设计者素质的培育。

通过本课程的自学:1)使学生基本掌握精密仪器仪表中通用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动力分析及其设计方法;2)并使学生掌控通用型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选型及其计算方法,培育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科学知识,化解精密机械零、部件的设计问题;3)培养学生具有设计精密机械传动和仪器机械结构的能力,以及对某些典型零、部件的精度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4)并使学生介绍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试验方法;初步具备某些零、部件的性能测试和结构分析能力;5)使学生了解零件的材料与热处理方法、精度设计和互换性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在工程设计中如何正确选用。

二、课程基本建议本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主要由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集中课程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教师讲授与应用多媒体课件结合,采用启发式,问答式等方法进行教学。

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实验指导,由院实验中心组织任课老师和实验员负责实验的准备和实施,通过形式生动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工程的一门分支学科。

是一门研究各种机械制造装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科学。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与《机电一体化设计》、《模具设计》等学科处于同一层次。

它与《机床电器控制》、《机械CAD/CAM》、《现代制造技术》等构成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体系。

该课程是将原机制专业的四门专业课程(即机床设计、夹具设计、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融合形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新学科内容,是按照重基础、少学时、低重心、新知识、宽面向的原则整合而成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机制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了解典型机械制造装备的工作原理、性能、传动与结构,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完成复杂机械制造装备的设计能力的培养服务的。

先修课程有《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等。

二、课程目标1.了解常用机械制造装备的典型结构、运动与传动等。

2.掌握分析和调整机械制造装备运动、传动的方法。

3.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运动、传动设计的方法。

4.掌握机械制造装备整机和主要部件的设计方法。

5.了解机械制造装备性能的实验研究方法。

6.掌握机械制造装备运动学理论,掌握机械制造装备传动系统设计、主要零部件的载荷及力学分析、传动件计算条件确定的有关理论,了解精度、强度、刚度、动态特性、热特性、噪声理论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中的应用。

7.具有分析、比较和选择机械制造装备主要参数的能力、机械制造装备整体方案设计的能力、机械制造装备主要部件设计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机械制造装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领会,能作自主的解释、说明,并把握一般机械装备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精密仪器设计(1)》课程教学大纲

《精密仪器设计(1)》课程教学大纲

《精密仪器设计(1)》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MI3102、课程名称(中/英文):精密机械设计 Precision Machine Design3、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4、开课院(系)、教研室:电子信息及电气工程学院仪器系5、先修课程:《互换性技术与测量》、《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6、面向对象: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7、教材、教学参考书:教材名称:《精密机械设计》庞振基、黄其圣等主编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1年7月教学参考书:《电子精密机械设计(第3版)》徐祥和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86年《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何雪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机械原理》郑文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高延新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机械零件》郑志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理论力学》王崇斌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材料力学》沈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学教研组编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机械零件学习指南与课程设计》张绍甫徐锦康魏传儒编写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巩云鹏田万禄张祖立黄秋波编写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席伟光杨光李波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二、课程性质和任务《精密机械设计》是仪器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学习的与机械类有关的最后一门专业课,同时也是一门与仪器仪表相关的专业基础课。

这门课程综合了《机械原理》、《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及《机械零件》等课程的知识,因此本门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性强、授课难度大。

《精密机械设计》主要研究精密机械中常用机构和常用的零件和部件。

是从机构分析、工作能力、精度和结构等诸方面来研究这些机构和零、部件,并介绍其工作原理、特点、应用范围、选型、材料、精度以及设计计算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eda技术实用教程-veriloghdl答案

eda技术实用教程-veriloghdl答案

eda技术实用教程-veriloghdl答案【篇一:eda技术与vhdl程序开发基础教程课后答案】eda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2.eda系统设计自动化eda阶段三个发展阶段3. eda技术的应用可概括为4.目前比较流行的主流厂家的eda软件有、5.常用的设计输入方式有原理图输入、文本输入、状态机输入6.常用的硬件描述语言有7.逻辑综合后生成的网表文件为 edif8.布局布线主要完成9.10.常用的第三方eda工具软件有synplify/synplify pro、leonardo spectrum1.8.2选择1.eda技术发展历程的正确描述为(a)a cad-cae-edab eda-cad-caec eda-cae-cadd cae-cad-eda2.altera的第四代eda集成开发环境为(c)a modelsimb mux+plus iic quartus iid ise3.下列eda工具中,支持状态图输入方式的是(b)a quartus iib isec ispdesignexpertd syplify pro4.下列几种仿真中考虑了物理模型参数的仿真是(a)a 时序仿真b 功能仿真c 行为仿真d 逻辑仿真5.下列描述eda工程设计流程正确的是(c)a输入-综合-布线-下载-仿真b布线-仿真-下载-输入-综合c输入-综合-布线-仿真-下载d输入-仿真-综合-布线-下载6.下列编程语言中不属于硬件描述语言的是(d)a vhdlb verilogc abeld php1.8.3问答1.结合本章学习的知识,简述什么是eda技术?谈谈自己对eda技术的认识?答: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工程是现代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一门发展迅速的新技术。

2.简要介绍eda技术的发展历程?答:现代eda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从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和辅助测试等工程概念发展而来的。

工程造价管理课程标准

工程造价管理课程标准

《工程造价管理》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32008使用专业:工程造价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48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造价专业学习领域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系统讲解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基本应用的一门专业技术课,其任务是使学生全面领会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理论,掌握建筑工程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结算等阶段全过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方法,为培养造价专业学生从事造价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前导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施工组织》、《建筑经济》、《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工艺》。

后续课程:《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二)课程基本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要求为目标,在课程的教学设计、考核评价和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题的思想。

2、按照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体系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通过与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进行交流沟通,分析出岗位群的实际工作任务,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序化、提炼、整合,确定工作任务对知识的共性要求,并对所需的职业资格进行分析,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

3、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激励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耐心细致、工作责任心等能力纳入过程评价中。

(≡)课程设计思路1 .课程内容的选取以职业岗位能力调研为依据,遵循“必须、够用”原则,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2 .以职业能力需求为目标,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将课程内容进行构解、重构、序化、整合、设计学习情境。

3 .按照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项目,并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时数制定参考标准4 .课程实施按照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采用理实一体来设计教学过程,以学生能接受为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

eda技术实用教程-veriloghdl答案

eda技术实用教程-veriloghdl答案

eda技术实用教程-veriloghdl答案【篇一:eda技术与vhdl程序开发基础教程课后答案】eda的英文全称是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2.eda系统设计自动化eda阶段三个发展阶段3. eda技术的应用可概括为4.目前比较流行的主流厂家的eda软件有、5.常用的设计输入方式有原理图输入、文本输入、状态机输入6.常用的硬件描述语言有7.逻辑综合后生成的网表文件为 edif8.布局布线主要完成9.10.常用的第三方eda工具软件有synplify/synplify pro、leonardo spectrum1.8.2选择1.eda技术发展历程的正确描述为(a)a cad-cae-edab eda-cad-caec eda-cae-cadd cae-cad-eda2.altera的第四代eda集成开发环境为(c)a modelsimb mux+plus iic quartus iid ise3.下列eda工具中,支持状态图输入方式的是(b)a quartus iib isec ispdesignexpertd syplify pro4.下列几种仿真中考虑了物理模型参数的仿真是(a)a 时序仿真b 功能仿真c 行为仿真d 逻辑仿真5.下列描述eda工程设计流程正确的是(c)a输入-综合-布线-下载-仿真b布线-仿真-下载-输入-综合c输入-综合-布线-仿真-下载d输入-仿真-综合-布线-下载6.下列编程语言中不属于硬件描述语言的是(d)a vhdlb verilogc abeld php1.8.3问答1.结合本章学习的知识,简述什么是eda技术?谈谈自己对eda技术的认识?答: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工程是现代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一门发展迅速的新技术。

2.简要介绍eda技术的发展历程?答:现代eda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初从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和辅助测试等工程概念发展而来的。

《精密仪器设计》第四章传动机构结构分析

《精密仪器设计》第四章传动机构结构分析

《精密仪器设计》实验一 ——测量显微镜结构分析
一、目的 熟悉测量显微镜的测量使 用过程, 了解测量显微镜的 结构组成, 掌握精密仪器中 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主 要结构。
二、内容
1、用测量显微镜测量电路板过孔的直径尺寸,并给出测 量结果(D±ΔD)。 2、分析测量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 给出该仪器的性能指 标,画出系统的结构布局图。 3、 分析测量显微镜的误差来源及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找出测量显微镜中包括的机械传动机构,分析各自的 传动比/系数,画出结构简图。 5、找出测量显微镜中的 导向机构,分析其结构类型。 6.设计一针对小孔直径尺寸自动测量的测量显微镜的结 构,画出系统框图、结构布局图。 7、画一个部件(三个零件以上)的机械装配图。
计算传动系数
φ4
S4
φ3
S3 D2
S2
φ2
S1
φ1
D1
D3
1
2, 计1D 算传动S系1 数l S2
1
3, h, D2
S3D DE
4
3 S4
φ4
S4
φ3
S3 D2
S2
φ2
S1
φ1
D1
D3
思考题
1、精密测量及仪器中常见的机械部件有哪些?说明 各自的作用、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什么是传动比/传动系数?分析下列机构、画出结 构简图,并计算传动比/传动系数。 (1)平板测微器(P62图4-16)* 杠杆齿轮测微仪( P46图3-14 )* 丝杠及弹性工作台(P66图4-26) 杠杆式位移缩小机构(P63图4-28) 小型压力机 3.说明四连杆机构是如何演化为正弦机构的。
1.构件与运动副的表达方法
机架
双副构件
注: 点划线表示与其联 接的其他构件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最全最新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最全最新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学时:64学分:4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高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全日制编制:数控教研室审定: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批准日期:2020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大纲依据《数控加工岗位职业标准》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而制定。

二、课程教学目标1.熟悉数控机床的性能,功用,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掌握数控机床的控制方式和分类方法;2.熟悉数控机床的运动与坐标系的确定方法,掌握机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的意义;3. 掌握常用准备功能指令、辅助功能指令,能编写较复杂程度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4.熟悉数控车床的基本结构、加工特点、编程特点,掌握数控车削编程的基本指令,会根据要求编制简单的回转体零件的加工程序;5. 熟悉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结构、加工特点、编程特点,掌握数控铣削编程的基本指令,会根据要求编制铣面、铣轮廓等简单的加工程序;6.能阅读和理解零件数控加工程序,并能利用一定的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编辑、调试零件数控加工程序;7. 能根据零件图样要求,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及工序内容,按指定的数控系统编程指令与格式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形成程序清单;8. 能熟练操控常用的典型数控设备,并能根据数控加工工艺方案和程序清单实现零件的数控加工,完成零件的几何量检测与质量分析,填写检测报告。

三、课程教学单元及学时安排四、课程教学设计1.整体教学设计知识基础:本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集结知识内容、设计了3个学习情境,完成《数控技术应用》课程的学习。

以数控车削加工设备,数控镗铣加工设备,数控电火花加工设备及典型零件为载体,完成设备功能,结构,控制及应用等知识的传授,每个学情境就是一个工作任务,教、学、做有机融合,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贯穿始终。

2.单元教学设计学习情境1: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基础10学时1、数控设备概述 2学时数控设备的基本概念,数控设备基本组成,数控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数控设备的分类,数控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数控设备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数控设备的现状和发展。

大学物理三级实验项目

大学物理三级实验项目

《大学物理实验3》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3英文名称: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 3课程编号:2218991001 / 2218991002/ 2218991003课程性质:课程类型:专业必修是否为独立设课的实验课:是适用专业:理工科学时与学分:总学时:54 总学分:1.5 实验学时:54 实验学分:1.5制定时间:2008年12月(修订)制订人:封玲、赵改清、刘英一、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大学物理实验3是在大学物理实验(1) 、(2)的基础上开设的实验项目,是涵盖物理学全面基础知识的设计类实验,让学生对物理学各大领域的基本问题进行针对性设计与探索, 采用计算机实测技术,从而准确地获取实验的动态信息,提高实验精度和掌握瞬变过程,便于学生把精力集中到真正钻研的物理问题上,提高工作时效。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中级科学能力,是物理类专业(含相关工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为学生进入到近代物理实验和专业实验打下扎实科学实验基础。

本课程全部为设计性实验,注重基础性与先进性结合、适应性与系统性结合,采用计算机实测技术对各种信号进行监视、测量、记录和分析,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设计课题(包括在自行调研基础上自定课题),确定设计方案,实施完成并写出实验报告。

有独到见解的论文,由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化、修改,并建议发表。

通过本课程训练,提高并扩展学生实验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究学习方式, 初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能力、设计开发能力、科学论文的写作能力的中级科学能力。

每个实验对学生培养科学能力体系中科学能力点的对应,详见各实验教师依照学生确定的目的和相关要求所作教案,要求每个实验侧重一个科学能力点的针对性提高,并在学生实验报告的目的和实验分析栏目中有明确表述,教师给予等级评价。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环境:三、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实验内容四、教材、实验教材(指导书):《大学物理实验3讲义》,封玲、赵改清、刘英,2009年2月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1.平时成绩:平时所做的每一个实验均按设计性实验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见附件一;2.考核方式:期末完成一篇实验论文给出成绩,论文评分标准,见附件二;3.总评成绩计算办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70% + 论文成绩×30%;4. 教案与实验报告一并存档一年。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标准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标准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数控加工工艺课程类别:专业技能平台课程适应专业:数控技术应用学时学分:64学时,占4学分开课学期:第3学期二、课程概述《数控加工工艺》是一门传授数控加工工艺相关理论知识的课程,是需要较强分析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钳工技能实训、车工技能实训、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机械测量、电工基础等课程之后所进行的数控加工理论知识的讲授,结合企业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使学生能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的基础理论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数控机床概述、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数控加工工艺基础、数控加工用刀具与夹具系统、数控车床切削加工工艺、数控铳床切削加工工艺。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引导学生进行工学结合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数控机床加工工艺分析制定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必须的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创新创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善于沟通的交际意识等优秀品质。

(一)素质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稳重踏实、勤恳厚道的职业道德观念;养成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竞争与团结协作意识。

(二)知识1、掌握切削运动、切削用量选择、刀具切削部分几何形状和角度、刀具材料、零件定位等基本原理。

2、熟悉数控车削、铳削等加工方法;了解各种机床的特点、工作原理、基本构成和主要技术参数。

3、熟悉制定工艺规程步骤、拟定工艺的主要内容,能分析和编制简单件工艺规程。

4、熟悉数控车床、数控铳床与加工中心的工艺分析过程。

5、掌握数控机床一般性维护与保养的方法。

(三)能力1.能够对数控机床的切削运动、切削用量选择、刀具切削部分几何形状和角度、刀具材料、零件定位等基本原理分析和计算;2.理解数控加工常用指令的含义,能正确编制数控加工工艺;3.会分析零件图,选择数控加工的工、量、夹具,制定包括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盘类零件、平面类、箱体类不同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4.会根据零件要求,合理选择工具、夹具,能正确进行零件的定位与装夹;5.会根据典型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和制定;6.具有制订生产要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7.能对数控机床进行维护与保养以及一般故障进行排除;8.具有信息交流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精度设计环节
附图为减速器局部装配图,要求:
(1)确定滚动轴承精度及与轴颈、箱体孔的配合,并将配合代号标注在图示装配图上。

(2)试确定图示转轴与齿轮、轴套、挡油板以及箱体孔与端盖的公差与配合,并将配合代号标注在图示装配图上。

(3)确定键联结部分的公差与配合。

(4)确定齿轮的精度等级及最小保证侧隙j nmin,并由j nmin确定齿轮齿厚极限偏差(或公法线平均长度极限偏差),确定齿轮的检验指标及齿
坯公差;并按有关规定绘制齿轮工作图。

(5)完成图示转轴几何精度(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表面粗糙度)的设计,并绘制转轴零件图。

1由表6-1深沟球精度为4
条件:工作中稍有冲击,N=9.8kw,低速轴的转速为n=326r/min,齿轮模数为m=2.5m n,大齿轮齿数为:z1=90,小齿轮齿数为:z2=27,齿宽为:B=40mm,
j nmin=170u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