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做过比萨斜塔实验

合集下载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
伽利略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出生在意大利的比萨城。

他一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
伽利略在上学时很爱思考,而且对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常常自己动手去证明
亚里士多德是很著名的哲学家。

他认为从高处同时下落的两个物体,重的会先着地,轻的则后着地。

伽利略却越来越感到怀疑了,他想:“天上下冰雹时,大的小的不都是同时落地吗?是亚里士多德错了,还是自已错了?”
伽利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遭到世人的一致反对,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伽利略决定做一次公开的实验。

实验开始了,伽利略和他的学生把两个相差悬殊的铁球装在一个盒子里,盒底是活动的,只要一抽开,盒子中的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就会同时掉出来。

伽利略和学生们拿着盒子爬上塔顶,底下的人们全都仰着头看着。

伽利略亲自抽开了盒底,人们看见一大一小两个铁球落了下来,他们都紧张地屏住了呼吸。

“砰”的一声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围观的人们欢呼起来,而那些反对伽利略的人再也无话可说了。

人们亲眼见到的事实证明:从高处落下的物体,落地的时间与重量无关
值得一提的是,1969 年,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他们做了实验,把羽毛和石块同时从空中扔下,结果羽毛和石块同时落在了月球表面。

这正好说明如果没有空气浮力的话,羽毛和石块就会同时落地
比萨斜塔实脸的著名故事至今仍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它说明善于独立思考是多么重要。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原理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原理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原理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是伽利略在16世纪提出的一项著名的物理实验,通过这一实验,伽利略证明了落体运动的规律,并为后世的物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一实验原理的发现对于我们理解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原理。

首先,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原理是基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在地球表面上,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当物体自由下落时,其运动规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伽利略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质量的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其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相同的,这就是著名的等时性原理。

这一发现揭示了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为后来的物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其次,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原理还涉及到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在实验中,伽利略观察到,当物体沿着斜面自由滑动时,其运动规律也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通过实验测量,他发现了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斜面的倾角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这一结论为后来的斜面运动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对于我们理解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原理还涉及到摩擦力的影响。

在实验中,伽利略发现,当物体沿着斜面自由滑动时,摩擦力会对其运动产生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他发现了摩擦力与物体所受重力的正弦值成正比的规律,这一发现为后来的摩擦力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综上所述,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原理涉及到自由落体运动、斜面运动以及摩擦力的影响。

通过这一实验,伽利略揭示了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为后来的物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这一实验原理的发现对于我们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

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自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因重量而落体的理论,几乎至16世纪末人们都没有挑战过他的观点。

然而,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却不服从于这一傳統,他在1589年完成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实验。

伽利略认识到,只有通过实验才能验证亚里士多德的假设,因此他经过多次试验开发出一种完美的研究工具,即比萨斜塔实验。

比萨斜塔(Pisa Tower)是一座意大利中心建设的钟楼,它由陡峭的塔面和许多平台组成。

因此,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做了他的实验,他从不同高度抛出相同重量的物体,以看看它们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是否相同。

如果时间是完全相同的,那么这将意味着所有物体是以同样的方式落下的,而可能是重量很小甚至无关紧要。

这项实验给伽利略带来了难以置信的结果:即使重量不同以及从不同高度抛出,物体也会落下来的速度是相同的。

基于它发现了下落速度只与落下距离成正比,而跟物体质量无关的定律。

这个定律,成为今天伽利略定律,从而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理论的错误性。

伽利略的实验也对许多物理现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我们现在有关流体力学、电磁学、声学等许多领域中的科学解释,都是基于伽利略定律。

这项实验被认为是现代科学实践的第一次尝试,标志着科学实践研究的出现。

与此同时,它的结果也许会使人们感到意外,因为它正负责了亚里士多德的古老理论,并加入了一系列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知识。

这使得伽利略被人们认为是新科学实践研究的伟大先驱,并因他提出的定律而广为人知。

从此,伽利略的实验受到科学家欢迎,它成为重要的科学贡献,也促进了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的进步。

由于其显著的成就和科学思想,伽利略被称为科学史上的一位伟人。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伽利略,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的名字在世界各地都广为人知。

他曾经做过很多有意思的实验,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在比萨斜塔上做的实验。

这个实验不仅展示了伽利略的科学精神,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科学遗产。

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发生在16世纪初,当时他正在比萨进行科学研究。

据说,当时伽利略看到了比萨斜塔,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在比萨斜塔上同时放下一个重的物体和一个轻的物体,它们会同时落地吗?这个问题引起了伽利略的极大兴趣,他决定亲自进行实验来验证这个问题。

于是,伽利略找来了一块重的铁球和一块轻的木球,分别在比萨斜塔上同时放下。

结果出乎意料,两个物体竟然同时落地,这一实验结果让伽利略大为惊讶。

他意识到,这个结果与他之前所学到的自然规律并不相符,因为按照当时的常识,重的物体应该下落得更快才对。

伽利略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最终得出了著名的“等时性定律”。

他认为,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在同一重力场中下落的时间是相同的,与它们的质量无关。

这个定律彻底颠覆了当时人们对物体下落规律的认知,成为了后来牛顿力学的重要基础之一。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实验,伽利略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还发现了新的科学规律,这对于整个科学界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同时,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要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进行实验和观察,才能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和规律。

总的来说,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科学精神和实验精神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不断进行实验和观察,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推动科学的进步。

希望我们能够铭记这个故事,不断努力,探索未知,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伽利略创造运动学的故事

伽利略创造运动学的故事

伽利略创造运动学的故事
伽利略是一位伟大的意大利科学家,他在物理学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其中包括创立运动学。

以下是关于伽利略创造运动学的故事:伽利略的观察:伽利略生活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他对自然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实验。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他注意到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摆锤的摆动、滚动球体的运动等。

自由落体实验:据传说,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

他发现,无论物体的重量如何,所有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都会以相同的加速度自由落体,这就是著名的等时性定律。

斜面实验:伽利略还进行了斜面实验,研究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运动规律。

他发现,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加速度与斜面的倾角有关,提出了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

运动学定律:基于他的实验和观察,伽利略建立了运动学的基本定律,包括等时性定律、惯性定律等。

这些定律为后来牛顿的经典力学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总的来说,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观察,揭示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开创了现代运动学的先河,对后世的物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贡献被认为是科学革命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伽利略和比萨斜塔的故事。

伽利略和比萨斜塔的故事。

伽利略和⽐萨斜塔的故事。

伽利略的⾃由落体实验传说1590年,出⽣在⽐萨城的意⼤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萨斜塔上做⾃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乎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的观点。

但是,伽利略的两个球体并⾮像传说中的⼀样⼀起落下,即使重⼒加速度不变,两个球体受到空⽓阻⼒影响,是不会⼀起落下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鹅⽑和铅球不会⼀起降落的原因。

由于受到空⽓阻⼒,两个球体不能看作⾃由落体。

但是伽利略的实验理论是正确的,在真空中,⽆论多重的物体,都遵循⾃由落体定律。

伽利略在⽐萨斜塔做⾃由落体实验的故事,记载在他的学⽣维维安尼(Vincenzo Viviani,1622年—1703年)在1654年写的《伽利略⽣平的历史故事》(1717年出版)⼀书中,但伽利略、⽐萨⼤学和同时代的其他⼈都没有关于这次实验的的记载。

对于伽利略是否在⽐萨斜塔做过⾃由落体实验,历史上⼀直存在着⽀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看法。

另据记载,1612年有⼀个⼈在⽐萨斜塔上做过这样的实验,但他是为了反驳伽利略⽽作这个实验的,结果是两球并没有同时到达地⾯。

⽐萨(Pizza)⼜译作披萨饼、匹萨处提及⼀下不是很多⼈所知道的关于⽐萨起源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意⼤利,⼀位母亲正为⾷物⽽发愁。

家中只剩下⼀些⾯粉,却还养着⼀个⼩⼉⼦。

好⼼的邻居知道后为她送来⼀些番茄与乳酪,这位发愁的母亲⼗分⾼兴,⽤这些材料与⾯粉烤制了⼀张饼给⼉⼦吃,竟意外的美味。

说到⽐萨饼就不能不提“必胜客”这个⽐萨⾏业的巨头。

1958年根据房东太太的建议,还在念⼤学的卡尼兄弟在⽗母的杂货店旁租⽤了⼀间只能容纳⼆⼗五个座位的⼩酒馆,以⼩酒馆外形取名为“PIZZAHUT”。

这就是全球第⼀家必胜客餐厅。

从那年起到1971年仅仅13年的时间,必胜客迅速成为全球第⼀的⽐萨饼连锁企业。

如今在世界各地九⼗多个国家和地区,必胜客拥有12300多间分店,员⼯近25万名,每天接待超过400万位顾客,烤制170多万个⽐萨饼。

伽利略的生平事迹

伽利略的生平事迹

伽利略的生平事迹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

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

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

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伽利略著有《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书信》《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和《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为了纪念伽利略的功绩,人们把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命名为伽利略卫星。

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伽利略为牛顿的牛顿运动定律第一、第二定律提供了启示。

他非常重视数学在应用科学方法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实物与几何图形符合程度到多大的问题。

伽利略在帕多瓦大学工作的18年间,最初把主要精力放在他一直感兴趣的力学研究方面,他发现了物理上重要的现象——物体运动的惯性;做过有名的斜面实践,总结了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所经过的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他还研究了炮弹的运动,奠定了抛物线理论的基础;关于加速度这个概念,也是他第一个明确提出的:甚至为了测量病人发烧时体温的升高,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还在1593年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但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伽利略改变了研究方向。

他从力学和物理学的研究转向广漠无垠的茫茫太空了。

那是1609年6月,伽利略听到一个消息,说是荷兰有个眼镜商人利帕希在一偶尔的发现中,用一种镜片看见了远处肉眼看不见的东西。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原理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原理

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原理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原理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是一项经典的物理实验,它是由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在16世纪时进行的。

这个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无关的假说。

下面将详细介绍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的原理。

一、实验器材1.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比萨市,高56米,底部直径15米,顶部直径8.7米。

2. 小球:通常使用铁球或铅球,重量约为1千克。

3. 钢丝:用于悬挂小球和测量时间。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小球悬挂在钢丝上,并将钢丝固定在比萨斜塔上。

调整小球位置,使其与地面平行。

2. 实验过程:释放小球,让其沿着钢丝自由下落,并用计时器记录下其下落时间。

为了减少误差,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

三、实验原理1. 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指的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受到的加速度。

在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9.8米/秒²,这是一个常数,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2.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指的是物体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3. 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指的是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受到相同大小的加速度作用时所进行的直线运动。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成二次函数关系。

根据以上原理,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小球沿着钢丝自由下落时所受到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2. 小球沿着钢丝自由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3. 小球沿着钢丝自由下落时其位移与时间成二次函数关系。

四、实验误差在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1. 钢丝弹性:钢丝具有一定弹性,在小球释放后会有一定的回弹,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2. 空气阻力:虽然小球沿着钢丝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空气阻力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3. 计时误差:由于计时器的精度有限,可能会导致时间测量误差。

五、应用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和科研领域。

伽利略-比萨斜塔

伽利略-比萨斜塔

正比。

假如扔下一个金球和一个银球,由于金的比重大约是银的两倍,伽利略认为金球应领先银球一半的距离先落地。

伽利略说他经常做的实验是同时抛木球和铅球的实验。

他报告一个奇怪的现象:一开始木球的下降速度比铅球还快,之后铅球逐渐赶上木球,领先木球落地。

根据现在的物理学知识,如果考虑到空气阻力,铅球领先落地是预料中的,但是木球一开始领先铅球,则似乎是荒唐的。

因此有人怀疑伽利略是不是真的做了实验。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两名美国科学家米克里奇和塞特尔重复了伽利略的实验。

他们让51名学生做实验,一手握铁球,一手握木球(二者重量比约为10倍),两手朝下,同时松手让球下落,并对整个过程进行摄影。

对摄影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大多数(占88%)实验中,一开始木球的确明显领先铁球。

原因不是由于物理定律不成立,而是由于人们在扔球时,会下意识地先松开负重较轻的那一手(可能是因为人们要用更大的劲握住重球,因此松开要稍慢一些)。

伽利略报道的这个奇怪结果,恰恰证明了伽利略的确在高塔上做过落体实验。

既然他用不同材料的物体做过落体实验,那么也应该用相同材料的物体做过。

维维亚尼很可能是根据《论运动》中的这些叙述,夸大成当着众人的面在比萨斜塔做演示。

在维维亚尼的故事中,伽利略是为了证明用相同材料做成、重量不同的物体的下落速度相同,这与伽利略当时的观点相符。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的各个方面,分开了看都并非他的首创。

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公元前99~公元前55)在承认在介质中落体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同时,也正确地指出在真空中所有落体的速度都将一样快。

早期基督教神学家斐罗庞努士(490~570)在给亚里斯多德的著作做注解时,指出试验能证明亚里斯多德的落体法则是错误的,如果从同一高度扔下重量差别很大的两个物体,它们落地的时间差异将会极其小。

这是首次有关落体实验的记载,斐罗庞努士很可能只是在叙述前人的实验。

在伽利略时代,也有多人在他之前做了否定亚里斯多德理论的落体实验。

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并没做过

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并没做过

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并没做过昨天下午,超级爱好班物理爱好小组举行第二次活动,杭二中的物理高级教师赵初蓓讲物理学经典小故事。

天气冷,交通不太方便,但小朋友来得并许多。

从幼儿园大班到初二学生,年龄跨度专门大。

赵老师讲得深入浅出,小孩和家长都听得津津有味。

一到做实验,小孩就围上去,课堂专门喧闹。

赵老师问,你觉得自然界最大的东西是什么?有人说是宇宙。

那最小的是什么?一个男孩说是原子。

“对,从宇宙空间到微观粒子,空间尺度上从最大到最小的,差不多上物理学的研究范畴。

物理学的研究范畴专门广,甚至被称为‘万物之理’都不为过。

”赵老师接着说,“或从时刻尺度看,早至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爆炸、宇宙如何来的、宇宙的中心是什么,晚至遥远的今后,这些差不多上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今天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物理学小故事,我给同学们讲一讲。

”什么因素决定下落物体的快慢赵老师提问:什么因素决定一个下落物体的快慢?小朋友回答专门多:质量、地心引力、重量、牛顿……稍作讨论后,意见集中在物体质量上,赵老师要做两个现场对比实验。

一:赵老师左手拿一截粉笔,右手拿一张纸,同时从同一高度放掉,粉笔先落地,小孩们都没有疑问;二:赵老师拿起两张一样的纸,其中一张揉成团,再同时放掉,纸团先落地,许多小朋友疑问了,有个男生说:两张纸质量一样,但揉成团的受到的阻力小因此下落快。

赵老师夸奖了他。

“古人(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一直认为重的东西落得快,轻的东西落得慢,那个错误认识一直连续了两千多年。

一直到16世纪末,伽利略表示了怀疑。

他说我现在拿两块石头,一块重,下落速度为8,一块轻,下落速度是4,两块石头绑在一起,按理说轻石头会拖慢重石头的速度,那两块石头的下降速度一定比8小,然而按照质量决定速度的理论,这两块石头不是会下降得更快吗?自相矛盾。

”赵老师说,伽利略一个简单小推理,就破除了那个错误理论。

闻名的比萨斜塔落体实验伽利略没有做过伽利略认为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比萨斜塔实验的研究

比萨斜塔实验的研究

(e − μT1
−1)
=
0

可得 T1
=
1 μ
ln(1 +
v0 μ g
)
=
v0 g

v02 2g2
μ
+
v03 3g3
μ2
+
O(μ 3 )
,所以有最高点的高度
H
=
y (T1 )
=

g μ
T1
+
v0
+ μ
g μ
(1− e−μT1 )
=

g μ
( v0 g

v02 2g2
μ
+
v03 3g3
μ2
+
O(μ3)) +
伽利略的逻辑推理中的问题:.外表相同的一个铁球与一个木球同时下落,铁球质 量大于木球,当然是铁球先着地,木球后着地.现在,试想把铁球与木球绑在一起, 同时抛出,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一方面,铁球和木球组成了一个比铁球更重的物体,
同时外表形状的改变导致了空气阻力系数 k 的变大, μ = k 介于原来的两者之间 m
μt
+
μ 2t2 2

μ 3t3 6
+
O(μ 4t4 ))] .
= − gt 2 + gμt3 + O(μ 2t4 ) 26
选取五个外表完全相同的排球(颜色有区别!),设排球的质量为 M ,我们向四个 排球里注入水,使其质量分别为 2M 、3M 、6M 和 24M .四个排球外表相同,空气阻 力比例系数 k 亦相同.我们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这四个排球,我们会观察到排球越重 下落越快.在时刻 t 四个排球的位置分别为:

超越他人的挑战的事例

超越他人的挑战的事例

1、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降的“比萨斜塔实验:
加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2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经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做自由落体时,不因重量而呈现不同的速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

这个结论到伽利略时差不多近2000年了,还未有人公开怀疑过。

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是否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

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伽利略提出了崭新的观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果受空气的阻力相同,从同一高处下落时,不因重量而呈现不同的速度。

2、布鲁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一个诚实正直的学者,为了捍卫自己的学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所吸引,开始对自然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逐渐对宗教神学发生了怀疑。

他写了一些批判《圣经》的论文,并从日常行为上表现出对基督教圣徒的厌恶。

经过八年的监禁,布鲁诺被处以火刑,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布鲁诺的学说被证明是正确的。

1889年6月9日,在布鲁诺殉难的鲜花广场上,人们为纪念这位诚实勇敢的伟大思想家,为他树立一尊铜像,永远纪念他的功绩。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意义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意义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意义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你们知道吗?这个实验可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意义吧!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伽利略是谁。

你们可能听说过他,他可是意大利的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他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那么,他做了什么实验呢?就是那个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这个实验是这样的: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放了一个小球,然后让小球从塔顶掉下来。

你们猜怎么着?小球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弹起来,而是一直掉下去,速度越来越快!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是恒定的,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这个发现叫做“自由落体定律”。

哇,这个发现真是太神奇了!它意味着什么呢?它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那个观点是错误的。

亚里士多德说:“重物下落得快,轻物下落得慢。

”但伽利略的实验证明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所有的物体在同样的条件下下落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这个发现还有哪些意义呢?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它让我们明白了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原理:物体下落的速度是恒定的。

这个原理在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时都非常有用。

比如,我们可以用这个原理来计算火箭的速度、飞机的速度等等。

这个发现还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真理是不可战胜的。

虽然当时有很多人反对伽利略的观点,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信念,进行了实验,最终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这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只要我们有信念,勇敢地去追求真理,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这个实验还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观察和实验。

伽利略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这告诉我们,要想取得科学上的进步,就不能只凭空想,而要勇于实践,用实验来检验我们的理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推动科学的进步。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意义重大,它不仅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是恒定的,还让我们明白了真理是不可战胜的,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伽利略发现了什么

伽利略发现了什么

伽利略发现了什么首先,伽利略的一个重要的发现便是他在比萨斜塔上通过做实验而来的发现了,当时,伽利略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物理下落时候的规律其实并不是像伟人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选择了去斜塔做实验,结果还真的是如此,这是他比拟有名的一个发现了。

与此同时,在伽利略18岁那一年,他注意到一个问题,教堂里挂着的长明灯被风一吹总是会有规律的运动,然后伽利略就按照自己的脉搏来计时,最后发现了原理,并且成为后来的钟表的原理。

如假设要说,后来还有很多值得去说的东西。

后来的时候,他通过实验发现了不少事实,包括物体的运动,太阳月亮等运动规律等等,发现了哥白尼所说的日心说是正确的,这些都对他本人乃至整个科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伽利略的发现,可以说在他的一生都没有停止过,这个把科学奉为一生追求的伟人,有着非常执着的精神,而他的许许多多的发现,也成为科学界不可抹去的一个个亮点。

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关于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在不少人看来,他是一个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的科学至上的人,正因为他对科学有着极高的追求,对科学真理和规律有着无比的敬畏,所以说,在权威教条理论面前,伽利略没有退缩,反而是迎难而上,不畏权威,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并且还亲自去证实自己的观点,可以说这样的人,是非常少见的。

其次,伽利略也是一个坚强执着的人,尽管条件很恶劣,但是伽利略却始终有着一股接近科学、了解科学的劲头,为此,他对科学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但功夫也是不负有心人的,伽利略从中得出了很多新的发现,并且还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如果他不是这样的一个人的话,这些成就都是不能得来的。

从上面的种种,大家都可以看出伽利略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其实,古今中外,像伽利略这样的伟大还真的不是少数,他们大多数都具有这样的品质,而他们也凭着这一品质实现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对伽利略的评价关于伽利略的评价,首先一点当然是他的伟大的成就了,可以说这些都是伽利略留给后人的财富,也是他的突出的奉献,为此他也得到了很多较高的评价。

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事例

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事例

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事例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

比如说,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

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

他选择了比萨斜塔作实验场。

这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

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

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

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

”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

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

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

伽伸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伽利略做过比萨斜塔实验
比萨斜塔落体实验是伽利略开始奠定近代物理学基础的最早也是关键性的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是由他晚年的学生维维安尼(V Viviani. 1622-1703)在1654年写的《伽利略生平的历史故事》一书的记载,才流传于世的,它发表于1717年,但是直到1909年德国的沃尔维尔(E WOhlWill)发表的《伽利略及其为哥白尼学说而斗争》一书中,提出“伽利略从未在比萨时的著作中写过这件事,在后来的著作也未偶而提到过”,从而提出怀疑。

1935年美国的库珀(L.Cooper)发表《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比萨塔实验》一书,追随沃尔维尔的看法,提出“他在比萨教书时从未在比萨塔上做过所主张的实验,并把这个故事说成是“虚构”和“谎言”。

从此产生了争论,1952年11月法国科学史学家考义莱(A Koyré在美国哲学学会发表《计量的实验讲演》,认为从伽利略落体实验用的粗陋计时和计量工具。

得出“迈尔森纳甚至怀疑大科学们所说的伽利略的一些实验是否实际做过”。

后来他又发表论文和论文集,产生很大影响。

引起近几千年来关于伽利略是否做过这个实验的激烈争论,以致发展到大英百科全书的伽利略条目否定做过这个实验,世界传记百科全书予以回避。

本书作者在系统地搜集和分析了有关争论的很多资料,井查证了伽利略的几本原著后,认为有很多证据证明伽利略做过这个实验,理由是:
第一,维维安尼的记载是他亲自听伽利略说的,而他是伽利略晚年最信赖的学生和助手,反对伽利略做过这个实验的人至今拿不出维维安尼记载是错误的可靠证据。

第二,伽利略在《论运动》(1590)和两本《对话》中明确提过塔上落体实验达30余次。

关于实验用的东西、方法和数据都谈得非常具体,可见他是做过塔上落体实验。

第三,比萨斜塔就在比萨大学附近,塔高54.8米,2-6层直径相同,按统计年偏斜度为1毫米计算,1590年的偏斜度应为4.1米。

从第七层做自由落体实验,完全可以落到地面上。

一般的塔呈锥形,伽利略要做自由落体实验何必舍近求远不用此斜塔呢?他在1583年登钟塔测过摆的等时性,在1609年又在威尼斯的圣·马尔克塔上观测天象,为什么不能登比萨斜塔做简单的自由落体实验呢?
第四,雷尼利(V.Renin)在1641年两次做比萨斜塔落体实验,其中的一次与《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话》第62-63页上说的实验方法和结果一样。

雷尼利在1641年3月20日给伽利略的信中说他曾在伽利略那里听到并看到过同质料但重量不同物体实验的情况。

可见,有当时的人证。

第五,伽利略在1590年之后,在比萨大学受到攻击和被迫辞职,当时除去用这个实验批判亚里士多德观点之外,未发生引起如此之大公愤的其它原因。

当时,他的唯一支持者玛佐尼不但也在窗口上做过落体实验,而且在1597年写了《亚时士多德与波托拉的比较》书,支持伽利略这个观点。

根据以上五点理由,我们认为伽利略做了这个著名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
第一,它给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以决定性的批判,从思想和科学实验方法上,为近代物理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二,它否定了古代的力与速度成比例的观点,为加速度概念的出现和发现落体定律准备了条件。

第三,它表明不同重量物体在真空(甚至空气)中同速度落下,不但实验证实了伊壁鸠鲁的个同重量原子等速落下观点,为原子论的恢复创造了条件,而且实质上说明重力加速度在同引力场中是定值,即在引力场中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等效。

牛顿在1664年就在他的三一学院笔记中写过伽利略发现不同重量的物体在真空中以相
等速度落下问题,这是在维维安尼的书发表之前53年之久。

它对牛顿早年的科学思想起了不可否认的重要影响。

(木文选自阎康年所著《牛顿的科学发现与科学思想》一书,经阎康年同意由王绍符摘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