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娱乐
浅谈中国戏曲的民间性和程式性特征
浅谈中国戏曲的民间性和程式性特征作者:高霞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46期摘要:中国戏曲以虚拟的时空、刻板的程式以及写意的手法在世界文化史上独具特色,它诞生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之中,长期在民间活动,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在精神上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鲜明的民间性特质。
中国戏曲音乐另一个突出的特征是其程式性,程式性主要表现在对戏曲表演中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的严格规范和组织。
程式是民间日常生活动作的提炼和升华,故中国戏曲的民间性和程式性有一定的联系。
正是基于此,本文试图对戏曲的民间性和程式性特征进行阐述,描绘出戏曲音乐民间性表征,鉴赏戏曲表演和音乐中的程式的审美情趣,架起中国戏曲的民间性特征和程式性特征两者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戏曲民间性程式性戏曲程式传统文化戏曲深深的扎根在广大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以极具中国特色的表演模式最大程度呈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方式,满足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人民的精神需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物质和精神联系,具有非凡的民族特色和审美情趣。
其表演内容与念唱语言来源于民间社会,和民间方言、民族音乐、民俗文化、民间传统密不可分。
[1]一、中国传统戏曲的民间性1.戏曲的起源、传承和发展都在民间要分析戏曲的民间性,首先是因为戏曲来自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戏曲的民间性特征在戏曲诞生的那一刻就被深深刻在戏曲的基因里,之后无论戏曲如何嬗变和发展,其民间性永远都无法摆脱。
中国传统戏曲是民间音乐长期发展的产物,其萌芽早在上古时期原始社会的巫祝活动、祭祀仪式中就已经出现,在经过了约三千年礼乐文化和俗乐文化的长期孕育阶段后,直到宋元明时代才在对民歌、民间歌舞、说唱音乐、滑稽戏诗歌以及杂技等几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博采众长的基础上,集中国民族艺术之大成,形成了比较完整意义上的戏曲。
在传统戏曲兴盛的宋元明时代,无论是烟花柳巷,还是穷乡僻壤,只要有人烟的地方,便有戏曲的上演。
浅谈“传统文化热”现象
浅谈“传统文化热”现象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传统文化热”。
许多人穿汉服、祭祖先、讲国学、重视传统节日、历史剧热播……这一切现象,都在表明传统文化的热度大幅度上升。
当今社会,人们大都在学习欧美的先进知识与文化。
有意或是刻意的模仿,不知不觉间对中华传承五千年的文化有着一种鄙夷与抵触。
整个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个逐渐融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历史的过程,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又经历了文革等数次冲击,逐渐的走向了舞台的后面。
而如今“传统文化热”,是传统文化没有丧失生命力的证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养育的不仅仅人的肉体,更滋养人的精神和灵魂。
传播传统文化自然是好事。
这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根。
传播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这让我们时刻记得自己的故乡,也会为祖国的崛起而感到自豪。
传播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国家的实力。
古巴比伦原本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却因为国土的沦丧,这种文化也消失在了世界舞台上。
一种文化的存在,也是一个民族强大、国家强盛的强有力标志。
传播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的凝聚力……但这一切的传播都是有前提的。
一是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经过炎黄子孙五千余年的发展,一些观念已经不完全适用于当今社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论语》有言”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可悲的是,封建统治者最害怕这种人了,所以为了愚昧万民,封建统治者从来不说后半句,只是教导民众要有包容心,要以德报怨。
现在若还这样只说前半句,未免有些不妥。
但这并不是传统文化的缺陷。
回顾中国的历史,维持和平状态的时间绝对要比战乱长,所以,封建阶级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自然要去掉儒家学说中不利于自己和平统治的内容。
二是要尊重史实,不要过于商业化。
如今有的影视剧只为追求收视效果却不尊重历史,这很容易误导观众。
当然并不是反对娱乐大众的一面,但是这绝对不能叫做“传统文化”,绝对不能作为文化保留下来的。
这样,传统文化才能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真。
立春古代人们的民俗娱乐与游戏活动
立春古代人们的民俗娱乐与游戏活动立春,是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开始。
在古代,立春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举行各种民俗娱乐和游戏活动来庆祝这一时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人们在立春期间进行的常见娱乐和游戏活动。
一、点炉祭灶立春时节,人们经常会点炉祭灶。
炉火是生活的象征,人们相信通过点炉祭灶可以祈求春季顺利、家人平安。
在祭灶仪式中,需要摆放祭品,如新麦、糖果、水果等。
祭祀仪式后,家人会围坐在炉火旁边,品尝新糖果和糕点,共度团圆时刻。
二、踏青赏花立春时节,春意盎然,人们热衷于户外活动。
踏青赏花成为当时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
人们穿上新装,结伴而行,到郊外的花田、公园或山区赏花观景。
一方面,赏花可以欣赏到各种鲜花绽放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另一方面,踏青也可以锻炼身体,增进友谊。
三、放风筝立春时节,天气多风,是放风筝的好时机。
古代人们喜欢放风筝,认为放风筝能够驱邪,祈求好运。
他们在风和阳光明媚的日子,将精心制作的风筝放上天空。
风筝多以各种动物或神话故事人物为主题,色彩鲜艳,给人一种欢乐的感觉。
人们还会在放风筝的同时,组织一些游戏比赛,如比谁放得更高、比谁飞得更远等。
四、舞龙耍狮立春时节,人们也喜欢表演舞龙和耍狮。
这些传统民俗表演形式,通过独特的动作、音乐和服饰,给人一种节日气氛和喜庆的感觉。
舞龙和耍狮是人们在立春期间欢庆春天到来的象征,也是一种受欢迎的社交活动。
人们穿上龙或狮子的服装,舞动身体,表现出龙狮活灵活现的形象,以娱乐观众。
五、放鞭炮除了上述的娱乐活动,古代人们还喜欢放鞭炮。
鞭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有辟邪驱瘟,祈福除旧迎新的功效。
在立春这一天,人们会点燃鞭炮,炮声震天,以驱散邪气和霉运,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总结:立春是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开始。
古代人们通过各种民俗娱乐和游戏活动来庆祝这一时刻。
他们会点炉祭灶,踏青赏花,放风筝,舞龙耍狮和放鞭炮等。
浅谈古代戏曲艺术的鼎盛与发展
浅谈古代戏曲艺术的鼎盛与发展古代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鼎盛于唐宋时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古代戏曲艺术的鼎盛期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
唐代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戏曲艺术鼎盛的时期。
当时,宫廷中有专门的戏曲班子,演员们大多是皇室、贵族或文人,他们的演出水平非常高。
唐代以后的宋代,戏曲演出逐渐走出宫廷,走向民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宋代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巅峰时期,当时有众多优秀的剧作家和演员,戏曲剧目种类繁多,演出形式多样,有杂剧、过戏、扇子戏等。
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唐宋时期是戏曲艺术的鼎盛期,但随着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变化,戏曲艺术进入了衰落期。
明清时期,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重视,戏曲艺术逐渐得到复兴,成为文人雅士的消遣之一。
明代的文戏以杨派为主,清代则以越剧为主。
这个时期,戏曲剧目大量涌现,作品数量较多,艺术创作和表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由于大量剧目扩大了市场需求,演员们为了迎合观众口味,舞台艺术有时过于炫技,剧情内容也有所偏离,使得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剧作家和演员的辛勤创作和专业演绎。
戏曲剧作家是推动戏曲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以传统故事和历史题材为基础,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剧本,如《长生殿》、《西华山》、《红楼梦》等。
这些作品在剧情、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彰显了古代戏曲艺术独特的魅力。
演员的专业演绎也对戏曲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演员们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演技和艺术修养,使得戏曲艺术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持和需求。
戏曲艺术在唐宋时期得到了皇室和贵族的大力支持,这使得戏曲演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流传。
在宋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民间,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娱乐方式之一。
这种社会需求使得戏曲艺术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浅谈中国的传统玩具
浅谈中国的传统玩具-----风筝摘要:风筝,是一种游艺竞技娱乐民俗事象。
从它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民俗文化的一个侧面。
对其加以分析,不仅有利于风筝的发展,而且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继承和当代民俗文化的产生和形成,都是有益的。
关键词:传统玩具、风筝、起源、简史我是山东潍坊的一名学生,要写关于中国的东西,所以我就写自己家乡的骄傲-----风筝。
据我在家乡的了解,风筝是一种很古老的传统艺术品,它有悠久的历史,具体的历史由我来慢慢讲解一下吧!风筝的起源风筝始于中国,风筝起源于中国,这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
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
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
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仪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
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
(一)斗笠,树叶说斗笠是一种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当人类由渔猎转为耕作农业时就开始使用,特别在热带亚热带是必不可少的。
那时的斗笠制作很简单,系绳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软的树皮纤维。
据说有一农夫正在耕作时,忽然狂风大作,卷器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抓住系绳。
恰巧这系绳很厂,斗笠便象风筝一样在空中飞行了。
农夫觉得有趣,以后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后来演变成了放风筝。
树叶说来自中国南方一带。
据说古时候人们对风卷树叶满天飞的现象十分崇拜,便用麻丝等拴树叶防着玩,逐渐演变成放风筝活动。
浅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若溯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汉朝,而且今天的中国传统文化仍然保留着古代的影子。
自我感觉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文化,涵盖范围广泛,从政治、伦理、信仰、道德、地理、历史、内心都有涉及。
它不仅仅包括文化元素,还包括在政治、经济、社会伦理方面的贡献,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象征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深耕百姓,在历史的沧桑中积累了悠久的传承,在国内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传统文化促进了中国国家成就的完善,参与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贡献,促进了中国人民共同运动,激励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足。
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典范,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其精神价值也不仅限于这些。
从传统文化的建构来看,应该在自然与人文之间查找有用的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文化思想都落实在自然环境中。
比如有的文化思想表现为自然的象征,比如“山水”,通过自然环境强调伦理原则,表示凌驾于贵族与庶民之上。
此外,文化也以伦理、道德、精神等居高不下。
比如仁慈、友善、和合、知礼、智慧等,把美德融入生活中,代代古今被传承。
当今的中国,其传统文化仍然闪烁着多元文化的光芒,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传统文化也渐渐因循它的定位而变化。
传统文化依然是中国的精神阶梯,也是现代文化的基础,其成就的责任更加明显。
因此,中国文化如何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又如何在当今时代有效现代化,引用和调用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新型价值观,这是当今文化发展的必然之路。
通过多年的调研,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它不仅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贡献,更是吾世良知的极地。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余烬,而是古今连接的桥梁,是新旧文化相继革新的支点。
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奥义,进而梳理和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哲学、精神,不仅对中国文化有重要意义,对世人也是在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且耐人寻味的精神活力、人文荟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古代运动和娱乐活动
古代运动和娱乐活 动汇报人:XXX
目
壹
古代运动
录
贰
古代娱乐活动
壹 古代运动
射箭
射箭的历史: 起源于古代 狩猎和战争, 逐渐演变为
竞技运动
射箭的技巧: 包括站位、 握弓、拉弓、 瞄准、放箭
等步骤
射箭的装备: 弓、箭、箭 袋、护臂等
射箭的规则: 根据距离、 靶心、环数 等因素评分
骑马
举重
起源:古代举重起源于中国,已 有数千年的历史
技巧:古代举重注重技巧和力量, 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 技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举重的 形式和规则逐渐演变
比赛:古代举重比赛通常在节日、 庆典等场合举行,是古代人们喜 爱的一项运动贰 Nhomakorabea古代娱乐活动
棋类游戏
围棋:起源于中 国,是世界上最 古老的棋类游戏 之一
民间游戏
捉迷藏:古代儿童喜爱的游戏之一,考验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反应速度 跳绳:古代女性喜爱的游戏之一,可以锻炼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蹴鞠:古代足球运动,考验团队合作和技巧 围棋:古代棋类游戏,考验智慧和策略
戏曲表演
发展:经过唐、宋、元、 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形 成了各种剧种
起源:起源于古代的祭祀 仪式和民间歌舞
骑马的历史:起源于古代,用于战争、狩猎和运输 骑马的技巧:掌握平衡、控制速度和方向 骑马的装备:马鞍、马镫、缰绳等 骑马的好处:锻炼身体、提高协调性和平衡感
摔跤
起源:古代摔跤起源于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规则:摔跤比赛通常采用三局两胜制,选手通过摔倒对手获得胜利
技巧:摔跤技巧包括抱腿、抱腰、抱肩等,需要选手具备良好的力量、 速度和技巧 发展:摔跤在中国古代备受推崇,成为民间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在现代体育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浅谈汉唐古典舞蹈形式
浅谈汉唐古典舞蹈形式汉唐古典舞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汉唐古典舞形式在演出方面强调形神兼备、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舞蹈风格,具有独特的韵味与魅力。
下面我们将从舞蹈形式、表现技巧以及历史渊源等方面,浅谈汉唐古典舞蹈形式及其特点。
一、舞蹈形式汉唐古典舞主要包括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两大类。
宫廷舞蹈是以宫廷宴会和祭祀仪式为主要场合的舞蹈表演,具有高雅、典雅的特点。
而民间舞蹈则是一种集体性的、社交性的舞蹈形式,主要用于庆祝、祭祀、劳动和娱乐等场合。
在舞蹈编排上,汉唐古典舞蹈注重对舞者形体的塑造和对动作的表达。
在一些舞蹈动作上,汉唐古典舞也会采用一些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进行表演,以此来进一步强调舞蹈的意境和内涵。
二、表现技巧汉唐古典舞以婉约、艳丽、秀美为基本风格。
在表现技巧上,它擅长采用旋转、跳跃、变化等动作,以及以手、足、腰、眼等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进行优美的表演。
同样,它也擅长采用一些装饰性的舞台道具和服饰来丰富舞蹈表演。
总体上来说,汉唐古典舞在表现技巧上追求舞者动作的连贯性、舒展性和协调性,以及对形体、肢势、神态等方面的高度修饰和雕琢。
这也使得它成为了中国古典舞蹈中最为典雅和华丽的一种形式。
三、历史渊源汉唐古典舞的历史渊源非常悠久。
舞蹈在中国文化中早已有了悠久的历史,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大约商、周时代,已经有了形成特色的民间舞蹈。
而在古代的宫廷中,舞蹈更是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和礼仪的一部分。
在历史上,宫廷舞蹈一直受到皇帝和太后的重视,成为了文化演出和娱乐的中心。
随着风靡一时的汉唐盛世,汉唐古典舞也进一步成熟完善,并在当时成为了国内外的盛行之舞。
它们以宫廷宴会和祭祀仪式为主要场合的舞蹈表演,具有高雅、典雅的特点,成为了汉唐时代文化盛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述来看,汉唐古典舞蹈形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发展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它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浅谈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
浅谈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
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最基本的形式是琴乐。
古代文人雅士不仅会演奏琴乐,而且会把
琴乐当作自身文化修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将琴乐作为表现个人情感、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
文人雅士常常说,琴乐是文人的大雅乐,这种乐曲能够传递出文人的内心情感和思想,让
听众受到启迪和感染。
在中国古代,琴乐是一种高雅、优美、神秘的音乐形式,琴乐家通
过琴音的表现,传达出了对大自然、对人文的感悟和思考。
除了琴乐和诗歌,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还有一种很有特色的音乐形式,叫做曲艺。
在
中国古代,曲艺是由一个表演者和一群听众组成的一种娱乐形式。
表演者用口技、音乐、
舞蹈等方式表演出各种戏曲、评书等形式的娱乐节目,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曲艺是一种大
众文化,它将文化的表达和娱乐相结合,将文化传递给百姓,同时也提供了娱乐和慰藉。
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
的高度成就,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2024年浅谈古代文学游戏——以“刻烛为诗”为例》范文
《浅谈古代文学游戏——以“刻烛为诗”为例》篇一一、引言古代文学游戏是中国文化中的独特现象,这些游戏不仅是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其中,“刻烛为诗”便是这样一个颇具特色的文学游戏。
它通过特定的规则和形式,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智慧,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貌。
本文将就“刻烛为诗”这一古代文学游戏进行浅谈,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二、刻烛为诗的起源与规则“刻烛为诗”是一种以烛光为计时工具的文学游戏。
其起源已不可考,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游戏在古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流行度。
游戏的规则是,参与者在有限的时间内,以烛光为限,依次作诗。
每首诗的完成时间由燃烧的烛光来计量,当烛光燃尽,则该玩家的创作时间结束。
这种方式不仅考验参与者的文学才华,更考验他们的反应速度和临场创作能力。
三、刻烛为诗的文化内涵“刻烛为诗”作为一种文学游戏,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在有限的时间内创作出优秀的诗篇,需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
其次,这种游戏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竞争意识。
在游戏中,参与者互相较量,争夺优胜,这种竞争精神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刻烛为诗”还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文化交流和传承,通过这种游戏,文人墨客得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文学水平。
四、以具体实例分析刻烛为诗的魅力以某次“刻烛为诗”的比赛为例,参与者们在烛光闪烁中挥毫泼墨,竞相创作。
有的诗人擅长描绘山水风光,有的则擅长抒发情感。
在有限的时间内,他们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意境,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智慧。
这种游戏不仅考验参与者的文学功底,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挑战。
在烛光熄灭的瞬间,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
五、刻烛为诗的历史价值“刻烛为诗”作为古代文学游戏的一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首先,它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
通过这种游戏,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浅谈唐朝传统舞蹈
2021年第08期120艺术纵横浅谈唐朝传统舞蹈李芳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文化馆,江苏省泰州市2255001 研究目的和意义人类文明尚在启蒙阶段时,舞蹈便成为了他们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到现代社会为止,舞蹈可以被列入中国“最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中,可以说历史的长河有多悠远,舞蹈史就有多悠长。
”中华传统舞蹈的体系建立来自于儒、释、道神传文化,博大精深又充满了神秘色彩,以肢体语言、舞蹈动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着重表现人们内心的丰富精神世界——“情感的细致,思想的深入和性格的鲜明,反映人们的情感与理想以及当时社会的风气”。
本文通过对唐朝舞蹈艺术及表现形式的研究,结合当朝当代的国情和人文风情进行分析,浅谈唐朝传统舞蹈鼎盛的原因,探讨唐朝乐舞风格。
西方潮流对当代舞蹈影响巨大,导致一些传统文化流失,传统舞蹈越来越难以发展,为了将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可以学习唐朝取外来精华,扬自我文化的方式,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发扬传统舞蹈,这便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唐代舞蹈提到唐朝很多人都会想到强盛繁荣一类的形容词,它的强盛在人们心里很多王朝都比不上。
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唐朝的历史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在安史之乱以前的一百多年间,唐朝国力十分强大,经济非常雄厚,疆域辽阔又文化繁荣,达到极盛时期;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统一国家走向藩镇割据局面,逐渐由极盛走向衰败,最终灭亡。
唐代乐舞是中国古代乐舞发展史上的顶峰,主要由社会背景、文化观念、乐舞承传、乐舞创作、乐舞传入等使然。
3唐代乐舞兴盛的具体体现3.1.1 活动十分频繁歌舞活动的繁多是使得唐朝舞蹈兴盛的原因之一,在唐代,老百姓运用各种方式进行着多姿多彩的舞蹈活动。
3.1.2 空间的广泛不止是宫廷,民间也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歌舞活动。
3.1.3 舞者人数庞大除普通民众及宫中专业团队会参与乐舞表演外,唐朝时期贵族也乐于起舞,达官贵族参与乐舞的事例很多,如中宗集宴,中宗令参宴者各作表演,参与的近臣和文人修士纷纷即兴起舞,“工部尚书舞《谈容娘》、左卫将军舞《黄獐》等”,可以看出唐朝时期参与舞蹈的人数之多。
浅谈唐代乐人种类及社会影响
浅谈唐代乐人种类及社会影响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的繁荣时期,也是乐人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
在唐代,乐人种类繁多,包括宫廷乐人、庙堂乐人、民间乐人等。
首先是宫廷乐人,他们主要为皇帝和贵族们演奏宫廷音乐。
他们经过严格的选拔和培养,并且知识面较广,技艺也较高。
宫廷乐人的职责是演奏祭祀、会宴和娱乐时的音乐,并为皇帝和贵族们提供音乐娱乐的服务。
他们的音乐风格正式庄重,乐器种类繁多,有丝、竹、木、石等各种乐器,如琴、瑟、筝、笙、箫等。
宫廷乐人的音乐演奏对于皇帝和贵族们的精神享受非常重要,也是展示国家文化和礼仪的一种方式。
其次是庙堂乐人,他们主要在寺庙和庙堂中演奏宗教音乐。
庙堂乐人经过宗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掌握了一些宗教祭祀和音乐的知识。
他们的音乐主要用于寺庙祭祀和宗教仪式,起到了神圣崇高的作用。
庙堂乐人的音乐风格庄严肃穆,有助于引导信众的情绪和心灵的宁静。
最后是民间乐人,他们是唐代音乐活动中最为广泛的群体。
他们以演奏、歌唱和舞蹈为主,经常在街头巷尾、各种庆典和娱乐场所中表演。
民间乐人往往没有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但他们凭借天赋和长期从事音乐演奏的经验,技艺也颇为高超。
他们的音乐风格轻快活泼,往往以引起听众情绪的和谐为目的。
他们使用的乐器相对简单,如琵琶、笛子、鼓等,更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
这三类乐人在唐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社会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他们的音乐演奏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和艺术享受,提升了社会的文化水平。
他们将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乐器引入到中国的音乐传统中,丰富了音乐的形式和内涵。
他们的音乐演奏也成为了社交、娱乐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有利于促进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唐代乐人种类繁多,各有不同的社会角色和影响。
他们通过音乐艺术的表演,为唐代社会带来了文化上的繁荣与发展,也为后世的音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浅谈万载民间傩舞的艺术特色
浅谈万载民间傩舞的艺术特色万载民间傩舞是江西省丰城市万载县传统民间舞蹈,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历经千年沉淀,经过辈辈相传,至今仍然保留完整。
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源远流长,具有悠久历史民间傩舞,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商周时代,在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中,不断发扬光大。
万载县的傩舞,据传始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
二、形态丰富,动作精妙万载民间傩舞的形态丰富多样,表现形式有单人舞和群舞,场面热闹非凡。
傩舞的动作与表现方法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通过康熙、乾隆等朝代的发展丰富,形成了现代傩舞的舞蹈形式。
舞蹈动作详细、入微,掌握简单而准确,在机智灵活中富有变化。
在身体姿态和肢体动作方面,表现出小器姿态、矮缩腰肢、带浪漫等特点,使万载民间傩舞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色彩丰富,服饰华丽万载傩舞的服饰色彩热烈浓烈,华丽多彩,红、黄、蓝等颜色居多,能够很好地体现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舞蹈服饰的设计取材自古代的衣服,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服饰上常以大花、如意、蝴蝶等为纹饰,表达出吉祥如意、美好祝愿等含义,让观众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沉淀,而且能够在服饰上折射出古代的社会生活文化。
四、内容丰富,有益身心健康民间傩舞,可以看作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娱乐方式。
万载民间傩舞,不仅在于舞蹈本身的表演,更在于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
傩舞穿梭于寺庙、草台和村落,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普及民族文化紧密相连。
它不仅在造福观众的身体健康方面,而且在智力、心理和社交等方面都有益处。
综上所述,万载民间傩舞是中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傩舞之一,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色彩丰富、形态多样、动作精妙、内容丰富,能够为观众带来视觉和音乐上的享受,同时也是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记忆。
中国传统节日浅谈
中国传统节日浅谈吕瑞霞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还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它实质上是与人类化联系在一起的。
原始人钻木取火、刀耕火种,崇拜自然、图腾、祖先与神灵;宗法制社会形态下,人们讲究长幼尊卑、人伦血亲、礼教德治。
各个历史阶段,人们祭祖、拜月、踏青、登高、折柳驱邪……人类的行为观念随着人类的起源、进化、发展日益丰富,文化的内涵也随之渐趋深厚。
如某些行为、观念变成大多数人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则成为一种习俗,有些习俗以节日或民风民俗的形式存在下来。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全国性、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达 200多种,而其中最主要的有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 6种。
1.中国传统节目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据史料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周代才叫“年”。
“载”、“岁”、“年”都是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
关于春节的另一种说法是: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
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
江南有农谚这样形容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
重阳节在陕北是正式收割的季节……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大多出于农耕目的,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但传统节日体现或根植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确定的。
浅谈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
浅谈中国古代的文人音乐1. 引言1.1 古代文人音乐的重要性古代文人音乐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人们娱乐的方式,更是他们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工具。
古代文人音乐通过音乐艺术的方式,传达了文人们对自然、人生、爱情等方方面面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古代文人音乐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上,它不仅影响了古代文人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也对当时音乐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深入研究和传承古代文人音乐,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古代文人音乐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 正文2.1 古代文人音乐的起源古代文人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在战国时期,古代文人开始以音乐作为表达情感和抒发情怀的手段。
一些著名的诗人和文人,如屈原、乐毅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他们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文人音乐起源于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
古代文人音乐也受到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环境的影响,融合了当时的各种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文人音乐的起源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音乐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字数:178】2.2 文人音乐的发展历程文人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汉代。
在汉代,文人音乐主要表现为歌颂君王和社会大事的乐曲,如《文姬归汉》、《阳关三叠》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文人音乐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到了唐代,文人音乐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诸如《凤求凰》、《平沙落雁》等经典作品。
宋代是文人音乐的又一高峰期,不仅有《浪淘沙》、《凤求凰》等传世之作,还形成了词曲相配的独特风格。
元代至明清时期,文人音乐逐渐走向衰落,但仍有不少才子佳人创作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
浅谈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浅谈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摘要】本文围绕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展开讨论。
在探讨了地方戏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以及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接着,通过地方戏曲的历史渊源和当前面临的困境分析了保护地方戏曲的紧迫性。
然后对保护地方戏曲的现状进行了梳理,提出了传承与发展地方戏曲的措施。
展望了地方戏曲的发展前景,并在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地方戏曲保护传承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地方戏曲发展的建议。
通过全文的阐述,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地方戏曲、保护、传承、发展、历史、困境、现状、措施、前景、重要性、建议1. 引言1.1 地方戏曲的重要性地方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它是我国每个地方都有的独特艺术形式,通过其特有的音乐、舞蹈、表演等元素,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和情感表达。
地方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是民族的精神家园。
地方戏曲在传承中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表演形式和技巧,同时也吸收了各地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戏曲剧种。
这些地方戏曲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手法,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戏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作为文化传统的延续,更在于其对当地文化和民风民俗的生动展现。
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继承,更是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弘扬。
只有让地方戏曲得到充分保护和传承,我们才能让这一文化瑰宝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这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1.2 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意义保护传承与发展地方戏曲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前人智慧,传递价值观念,激发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地方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播载体。
保护传承地方戏曲不仅可以保护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也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浅谈蹴鞠
浅谈蹴鞠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不仅为世界的文明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创造出极其绚烂的传统文化,同样还是众多体育运动的起源地。
蹴鞠——世界上最早的足球运动,跟中华五千年文明历程同样丰富多彩,曲折回环。
可惜的是,如今的中华民族正一步步的走向强盛,曾经鼎盛一时的蹴鞠却没有发展成现代足球,甚至在现今的中华大地上都鲜少看见蹴鞠的踪影,究其原因,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
目前国际学术界主要有3种足球起源学说,即英格兰说、波斯“哈巴斯托姆”说和中国临淄说。
2004年国际足联认同中国临淄说,也就是说:足球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的,这是多么让人为之自豪的事情。
虽然现在的中国足球一次次的摧残中国人民的神经线,但不论如何,这个讯息在某种程度上的确会让这些“受残”人士可以有了某种慰藉。
蹴鞠是在中国古代体育项目中起源最早,开展最普遍的一个项目,封建社会的各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蹴鞠文化特色。
蹴鞠的发展演变:1.蹴鞠就是踢球,是中国古代足球名词。
《辞海》“蹴鞠亦作‘蹴毱’‘蹴踘’‘蹵踘’‘蹵鞠’。
中国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
”蹴鞠最早显现在《战国策·齐策》中记齐国首都临淄人民的娱乐生活:“其民无不吹竿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这段话被引用在《史记·苏秦列传》中,《史记索引》注释说:“刘向《别录》曰蹴鞠者……蹴亦蹋也。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又出现了蹴鞠一词:“(项)处后蹴鞠,要蹶寒,汗出多,即呕血。
”因此,在汉代以前是用蹋鞠一词,从汉代开始变使用蹴鞠,后虽出现许多不同名词,但蹴鞠一次一直被使用。
2.关于蹴鞠的起源,西汉学者刘向在其所著《别录》中说:“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
”其子刘歆在《七略》一书中也说:“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
”这二人把蹴鞠的起源时间定在黄帝时代,也就是距今四千六百多年的无文字记录时代,如同二人所说“传言”,是口口相传的说法,虽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汉代以后的文人大都认为蹴鞠就是起源于黄帝时代。
浅谈中国古代戏剧中的即兴表演
浅谈中国古代戏剧中的即兴表演鞠月斌【摘要】即兴表演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台表演形式,它的起源可以说来自于戏剧表演,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态。
笔者通过对中国戏剧舞台的即兴表演的发展历史的梳理,以便于把中国即兴表演的发展脉络整理清楚,从而掌握其演变的轨迹及其规律与特征,为现代戏剧即兴表演建言献策。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1页(P123-123)【关键词】古代戏剧;即兴表演;发展历史【作者】鞠月斌【作者单位】广东省话剧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正文语种】中文即兴表演,指表演者不局限于剧本或演出前未经设定而进行表演的形式。
它的表演形式的一种随性的,自由的发挥,是表演者凭借个人经验与应变能力而表现出的一种舞台魅力。
中国古代的即兴表演发展大概经历了六个阶段。
从最原始的娱神娱人仪式,和戏剧的替换词“优孟衣冠”或“俳优”开始,中国的传统戏剧已经在用滑稽的即兴表演逗乐观众了。
因此,即兴表演与巫舞的表演、拟人的幽默、优伶的立说和假面的运用一样有着深远的渊源。
即兴表演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主从关系的角色地位转换。
在没有故事、没有脚本的时代,留给即兴表演的发挥空间大。
进入“百戏”争鸣时代,配上故事和剧本,即兴表演则从主角退居演绎故事和表现剧情的次属地位,默默等待机会、蓄能待发。
即兴表演的脚步并没有停滞,随着时间由单薄走向丰富,从青涩走向成熟。
宋杂剧对即兴表演的意义异常重要。
瓦舍作为演出场地,首次把数量较多的表演者和观众聚集到一起,一定程度上推动戏剧向前发展。
宋杂剧除了在“瓦舍勾栏”表演外,还在宫廷中进行。
宋杂剧的表演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将演出作为调侃社会和官场的消遣方式,讽刺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症结,甚至直指统治阶层弊端;其次,表演的内容只有一个大纲,而具体的表演内容是由演员即兴发挥来完成;还有,这种表演形式短小、滑稽,其具体表现在现场的的即兴问答表演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国
史记》 战国策》最早记录了足球运动的情况。 足球运动的情况 《史记》和《战国策》最早记录了足球运动的情况。 史记》 战国策》记载都表明, 《史记》和《战国策》记载都表明,在当时的齐国故都临 蹴鞠(为足球)已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游乐方式, 淄,蹴鞠(为足球)已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游乐方式,而且 在民间广为盛行。 在民间广为盛行。
汉 代 画 像 砖 赛 马 图
弄虫蚁: 弄虫蚁:古人的宠物世界
虫蚁者,飞禽走兽昆虫鳞介也。 虫蚁者,飞禽走兽昆虫鳞介也。古人 弄虫蚁,与今人之养宠物相类,然而, 弄虫蚁,与今人之养宠物相类,然而,却 比今人多出许多花样来。
• 清代宫廷中,为欢迎西方人而举行的宴会上,就用经过训练 清代宫廷中,为欢迎西方人而举行的宴会上, 的老鼠表演:两只用细链条拴在一起的老鼠, 的老鼠表演:两只用细链条拴在一起的老鼠,按主人的命令 把链子缠结起来,然后解开。这种“特技老鼠” 把链子缠结起来,然后解开。这种“特技老鼠”的确出乎人 的意料,使观看的俄国人伊台斯勃兰德由衷赞叹: 的意料,使观看的俄国人伊台斯勃兰德由衷赞叹:“这些卑 微的动物的表演是我看过的表演中最惊人的。 微的动物的表演是我看过的表演中最惊人的。”
赛马
• 赛马,在古代称之为“驰逐”或“走马”。早在 赛马,在古代称之为“驰逐” 走马” 公元前4世纪中叶的齐威王时期 世纪中叶的齐威王时期, 公元前 世纪中叶的齐威王时期,赛马活动已经流 行于齐国,田忌与齐国诸公子“驰逐重射” 行于齐国,田忌与齐国诸公子“驰逐重射”时采 用孙膑的建议而以弱胜强的故事流传至今。 用孙膑的建议而以弱胜强的故事流传至今。到了 汉代,赛马活动日益兴盛,不仅流行于民间, 汉代,赛马活动日益兴盛,不仅流行于民间,而 且也流行于宫廷,汉武帝等都喜爱赛马活动。 且也流行于宫廷,汉武帝等都喜爱赛马活动。
传承意义
流行了数千年的蹴鞠的兴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变化、 流行了数千年的蹴鞠的兴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变化、 新陈代谢的历史规律 跨越时间上的历史距离, 的历史规律。 历史距离 新陈代谢的历史规律。跨越时间上的历史距离,消亡的古代蹴 鞠又在兴盛的现代足球中获得新生。 鞠又在兴盛的现代足球中获得新生。 2004年7月15日,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先生在第三届中国 主席布拉特先生在第三届中国 年 月 日 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先生在第三届 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向世界正式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 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向世界正式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 淄博被正式确认为世界足球起源地 被正式确认为世界足球起源地。 年德国世界杯期 淄博被正式确认为世界足球起源地。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 年德国世界杯 布拉特再次表示: 足球起源于中国,临淄是足球的故乡, 间,布拉特再次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临淄是足球的故乡, 不仅是你们的骄傲,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骄傲, 不仅是你们的骄傲,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骄傲,是 所有喜欢足球、喜欢世界杯的人的自豪。 所有喜欢足球、喜欢世界杯的人的自豪。” 2006年4月,作为德国世界杯的一部分,德国汉堡足球博 德国世界杯的一部分 年 月 作为德国世界杯的一部分, 物馆正式开馆,向观众展示丰富的足球历史文化, 物馆正式开馆,向观众展示丰富的足球历史文化,包括作为足 蹴鞠文化。 球起源地的灿烂的中国蹴鞠文化。
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 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 哭丧着脸活过几十年,那么, 哭丧着脸活过几十年,那么, 生活便成沙漠,要它何用? 生活便成沙漠,要它何用? ——梁启超 梁启超 不知道人民日常的娱乐方法, 不知道人民日常的娱乐方法,便不能 认识一个民族,好像对于个人, 认识一个民族,好像对于个人,我们若不 知道他怎样消遣闲暇的方法, 知道他怎样消遣闲暇的方法,我们便不算 熟悉了这个人。 熟悉了这个人。 ——林语堂 林语堂
明朝
明史》上记载,拥兵三吴、称兵割据的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 吴王张士诚 《明史》上记载,拥兵三吴、称兵割据的吴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 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一种赌具)、蹴鞠, )、蹴鞠 信,“每出师,不问军事,辄携樗蒲(一种赌具)、蹴鞠,拥妇女酣 可见踢球已和淫乐连在一起。所以,朱元璋称帝之后 称帝之后, 宴。”可见踢球已和淫乐连在一起。所以,朱元璋称帝之后,传下圣 严厉禁止军人踢球。朱元璋的圣旨只能禁止军人踢球, 旨,严厉禁止军人踢球。朱元璋的圣旨只能禁止军人踢球,但并不能 改变足球的娱乐性质。清代中叶以后,随着西方现代足球的传入, 改变足球的娱乐性质。清代中叶以后,随着西方现代足球的传入,中 国传统的蹴鞠活动被现代足球所取代。 国传统的蹴鞠活动被现代足球所取代。
斗茶
• 在古代,斗茶可谓风靡一时,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 在古代,斗茶可谓风靡一时,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 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 流烹煮,相互品评,以分高下。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 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 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
捶丸
• 起源 • 这是集现代“曲棍球”、“高尔夫球”运动于一身的原始 这是集现代“曲棍球” 高尔夫球” 根据唐代王建在 宫词》中描写这项运动 王建在《 写这项运动: 版,根据唐代王建在《宫词》中描写这项运动:“殿前铺 设两边楼,寒食宮人步打球,一半走來争跪拜,上棚先谢 设两边楼,寒食宮人步打球 一半走來争跪拜,上棚先谢 争跪拜 头筹” 这种类似“曲棍球” 运动,在唐时流行于宫 得头筹”。这种类似“曲棍球”的运动,在唐时流行于宫 中禁苑称为 步打球 称为“ 中禁苑称为“步打球”。 • 演变 • 到了宋朝,步打球取消了球门,改用球穴,球进穴得一分。 到了宋朝,步打球取消了球门,改用球穴,球进穴得一分。 名称也随之改变了, 捶丸” 即击, 名称也随之改变了,叫“捶丸”。“捶”即击,“丸”即 球。
• 其实古人对于玩乐消遣,有着异乎寻常的 其实古人对于玩乐消遣, 热情。也正是因为这种热情, 热情。也正是因为这种热情,才使得有关 玩乐的发明层出不穷。 玩乐的发明层出不穷。琴棋书画自然不在 话下, 话下,此外许多在今天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玩法, 玩法,填补着我们祖先们的业余时光。
球类运动
中国古代的球类运动历史悠久,类型多样, 中国古代的球类运动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在考 古发现中反映较多的主要有: 古发现中反映较多的主要有: 蹴鞠、打马球和捶丸 蹴鞠、
马球
马球,史称“击鞠” 马球,史称“击鞠”、“击球”等,骑在 击球” 马 背上用长柄球槌拍击木球的运动。 背上用长柄球槌拍击木球的运动。球状 小如拳,以草原 旷野为场地。 以草原、 小如拳 以草原、旷野为场地。游戏者乘 马分两队,手持球伏 共击一球,以打入对 马分两队 手持球伏,共击一球, 手持球伏 共击一球 方球门为胜。 方球门为胜。 马球最早源于公元前525年的波斯 (今伊朗 ,后传入中国。三国时 年的波斯 今伊朗 后传入中国。 今伊朗), 马球最早源于公元前 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诗曰: 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 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诗曰:“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说明至 少在汉末马球已经存在了。马球盛行于唐宋元3代 少在汉末马球已经存在了。马球盛行于唐宋元 代,至清代始湮没 , 主要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中 。
清朝
清代, 到了清代 在史籍上有关足球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足球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我国古 代的蹴鞠活动,自战国起经历了几千年,在汉、 宋时代, 代的蹴鞠活动,自战国起经历了几千年,在汉、唐、宋时代,曾经象彗 星一样,发出闪亮的光辉;后来,投入清代社会的水中, 星一样,发出闪亮的光辉;后来,投入清代社会的水中,只留下一点泡 终于暗落了。 沫,终于暗落了。
汉朝
秦统一六国后,蹴鞠运动一度沉寂。西汉建立后,又 统一六国后 蹴鞠运动一度沉寂。西汉建立后, 六国 建立后 复兴盛。汉朝人把蹴鞠视为 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 人把蹴鞠视为“ 复兴盛。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 中广泛展开,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 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 队中广泛展开,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
元朝
到了元代 关汉卿等人的散曲中记述了男女对踢足球的情景 元代, 等人的散曲中记述了男女对踢足球的情景。 到了元代,关汉卿等人的散曲中记述了男女对踢足球的情景。 但这种男女对踢,已不是双方寻求自身的娱乐, 但这种男女对踢,已不是双方寻求自身的娱乐,而是以妇女踢球作 为一种伎艺供他人欣赏。 为一种伎艺供他人欣赏。
唐代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足球制作技术也有所改进。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足球制作技术也有所改进。 由于球体轻了,又无激烈的奔跑和争夺,唐代开始有了女 由于球体轻了,又无激烈的奔跑和争夺,唐代开始有了女 子足球。女子足球的踢法是不用球门的,以蹴鞠踢高、 子足球。女子足球的踢法是不用球门的,以蹴鞠踢高、踢 出花样为能事,称为“白打” 出花样为能事,称为“白打”。
●
●
●
蹴鞠( ),最早载于 苏秦列传 蹴鞠(cù jū),最早载于《史记 苏秦列传》,苏 ),最早载于《史记·苏秦列传》 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 临苗甚富而实, 齐宣王时形容临苗 秦游说齐宣王时形容临苗:“临苗甚富而实,其 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 蹴鞠又名“ 民无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 蹴球” 蹴圆” 筑球” 踢圆” 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 即用脚踢, 系皮制的球, 等, “蹴”即用脚踢,“鞠”系皮制的球,“蹴 就是用脚踢球, 鞠”就是用脚踢球, 它是中国一项古老 它是中国一项古老 中国 的体育运动, 的体育运动,有直 接对抗、 接对抗、间接对抗 和白打三种形式。 和白打三种形式。
• 宋朝
•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持生活的足球艺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至少在南宋时期 持生活的足球艺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 艺人 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博纳养生杯:蹴鞠杯 ,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博纳养生杯 蹴鞠杯 • 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 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 又称“圆社” 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这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 ,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这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 动协会,类似于今天的足球俱乐部;也可以说, 动协会,类似于今天的足球俱乐部;也可以说,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 足球俱乐部。 足球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