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本管理办法规定了制造中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进行质量控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控制内容。
1.2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制造企业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
2.相关定义2.1 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
它是主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也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严密控制、顾客经常抱怨、废品率高、与配合尺寸较密切的工序。
2.2 特殊工序工序的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这种工序属于特殊工序。
例如:SMT,焊接等。
3.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指导原则3.1 工序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应视产品的类型、用途、用户的要求、生产条件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允许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3.2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以加强过程控制为主,辅以必要的多频次的工序检查,检查人员与质量保证人员对现场操作负有监督的责任和权限。
3.3 应从工序流程分析着手,找出各环节(或分工序)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控制方法,配备适当手段,进行工序过程的系统控制。
特别工序应遵循“点结合”的原则,在系统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3.4 应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加强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
制定明确的技术和管理文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各种因素,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
3.5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
3.6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所用工艺材料、被加工物料应实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进行复检。
3.7 必须使用经确认合格的模具、工装、设备和计量器具,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手段,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调整,力争实现自动控制,以减少人的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
3.8 应对工作环境(尘埃、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满足工艺文件的要求,必要时应加以验证。
4.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4.1 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4.1.1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工作介质、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管理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管理1.1.1关键和特殊过程的控制范围1.关键过程控制范围(1)施工要求高、过程质量不稳定或出现不合格频率较高的过程;(2)对产品质量特性有较大影响的过程;(3)原材料昂贵,出现不合格品后经济损失较大的过程;(4)其于人员素质、施工环境等方面的考虑,认为比较重要的其它过程。
2.特殊过程的控制范围(1)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
(2)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文规定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1.1.2关键和特殊过程的识别1.项目部是关键和特殊过程控制的实施单位。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关键和特殊过程控制的管理,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项目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施工员具体实施关键和特殊过程的控制。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及时编制关键部位控制及监测计划。
本工程关键部位控制及监测计划见表4.4-1。
表4.4-1关键部位控制及监测计划2.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关键和特殊过程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编制内容方面,除满足一般方案的要求外,还应包括:(1)建立保证机构,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分配,规定施工人员的配备和资格要求等。
(2)配备施工机具、测量设备。
(3)设置关键和特殊过程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确项目主要控制人员。
(4)制定过程参数,确定过程方法,规定过程条件,明确操作程序。
(5)明确各项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3.项目在确定特殊过程的人员、设备、工艺文件等时,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对其过程能力进行考察和确认。
4.项目技术负责人做好方案交底,专业工程师或施工员应向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项目设备管理人员和计量管理人员应按照设备设施管理及测量设备控制的相关规定,完成施工设备的验收和测量设备的鉴定工作。
6.实施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复核,核查设备、器具的配备和鉴定情况、各级人员配备及资格情况,并完成相关的工艺评定或工艺测验并做好记录。
7.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对人、机、料、法、环等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监控,必要时进行连续监控,并做好过程监控记录。
特殊工序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措施一、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定义;1.1原材料入库验收,机械性能测试,定义为关键工序。
1.2焊接、热处理入库验收、定义为特殊工序。
二、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过程质量控制。
2.1对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主要以“人员、机械、过程、方法”要素进行。
任何环节出了差错势必使产品质量达不到相应的要求。
故在关键过程控制中,对生产活动的几大要素的质量环节予以明确落实。
2.2人的因素;生产活动中人的因素是关键,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管理层,其素质责任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产品输出质量。
因此对于人的因素质量保证措施是,要有计划的进行培训。
特殊工序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
对一些重要的岗位必须持续培训,并且每年要进行年终考核,以达到更高的要求。
安全带质量检验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按岗位要求进行资格认可.。
2.3机械设备因素;合理高效的工装夹具,完好的设备是更好的完成产品过程的有力条件,故必须保证机械处于最佳状态,要有计划的进行保养、维修。
2.4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对一些因素加以控制,依据产品特性的要求,对流程进行分析并确定特殊过程的范围,按《作业指导书》及《检验规范》的规定要求实施确认,规定工艺参数控制要求,对过程参数实施连续的监控。
当材料、过程参数改变、设备更新等情况下,应对过程再次确认。
2.5方法在特殊工序过程中,必须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先进高效的加工方法,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生产任务。
只有建立良好的实施和监管体系,才能按设计要求完成产品的加工过程。
三、原材料入库验收3.1原材料是产品的基本单位,故材料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所以材料入库前必须进行如下项目的检验。
3.2金属材料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气泡、结疤、折叠和夹杂。
钢板不得有分层。
如还需要后期处理,加工后的表面不应有上述缺陷。
并应保证尺寸在公差范围内。
且平滑过渡无棱角。
3.3织带类材料外观不允许有破边,带子无破边、断线、织疵、混纱、散丝、面料歪斜等有害缺陷。
重要工序质量控制及关键工序控制点
重要工序质量控制及关键工序控制点一、引言在创造业中,重要工序质量控制及关键工序控制点的确定和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重要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意义以及关键工序控制点的确定和控制方法。
二、重要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和意义1. 重要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重要工序质量控制是指在创造过程中,对于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工序进行特殊的控制和管理,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 重要工序质量控制的意义重要工序质量控制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率,提高产品合格率,减少不良品的产生,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关键工序控制点的确定和控制方法1. 关键工序控制点的确定方法(1)流程分析法:通过对生产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哪些工序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
(2)经验法:通过经验总结,确定哪些工序在过去的生产中容易浮现质量问题。
(3)统计分析法: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哪些工序的质量波动较大,需要特殊关注。
2. 关键工序控制点的控制方法(1)工艺参数控制:对关键工序中的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其在规定范围内。
(2)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关键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3)操作规程制定: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对关键工序进行标准化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4)检测手段完善:建立完善的检测手段,对关键工序进行全面检测,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进行纠正。
四、案例分析以某汽车创造企业为例,其生产流程中的焊接工序被确定为重要工序。
通过流程分析和统计分析,确定了焊接工序中的焊接温度、焊接时间和焊接压力为关键工序控制点。
为了确保焊接质量,该企业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工艺参数控制:制定了焊接温度、焊接时间和焊接压力的合理范围,并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控制。
(2)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焊接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操作规程制定:制定了详细的焊接操作规程,明确了焊接工序的要求和操作步骤。
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管理办法2.11
关键过程(工序)和特殊过程(工序)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管控,有效防范并遏制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发生,使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施工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结合《关于印发“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管理办法”的通知》(二公局施发[2015]33号)、局项目策划指南(V1.0版)、局、公司技术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和办法的要求,对公司原《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控制规定》进行修订,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承建的所有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控制。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也可指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管理职责:1.施工管理部负责制定和完善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控制要求,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
2.项目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负责识别、确定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界定工作,编制作业指导书,执行首件工程认可制,确认作业人员、机械设备、监测设备的过程能力,并对过程实施进行严格控制。
3.项目总工职责:3.1策划初期组织项目各部门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识别- 627 -和界定项目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形成控制清单。
同时负责组织技术、试验、质检等部门在施工前预先鉴定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在受控条件下具备能够实现过程控制目标的能力。
3.2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开工前,负责指导工程技术管理部门编制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3.3负责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首件工程施工过程技术方案指导,并进行首件工程总结。
3.4根据首件工程总结,负责组织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编制作业指导书。
3.5根据《关于印发《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和《技术交底管理办法》的通知》(二公局四施发〔2015〕10号)文件要求,负责组织落实技术交底工作。
3.6负责组织技术、试验、质检等部门在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方案、实施、总结、验收等过程控制。
4.项目生产副经理职责:4.1负责组织机械、物资、生产等部门在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施工前预先鉴定在受控条件下具备能够实现过程控制目标的能力。
关键工序、重要部位、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工序、重要部位、特殊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2.建筑物沉降观测与结构变形观测质量控制措施
3.大体积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本工程各分区地下结构均有承台,单体尺寸较大;最小尺寸2200mm×3960mm,最大尺寸6800mm×7640mm,承台高度最高达3370mm,且B1区5段、B2区4段、B3区4段有一层地下
室。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次性浇筑量大,施工组织难度大,必须合理组织安排,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以避免产生冷缝,确保施工质量。
4.大面积混凝土楼地面结构质量控制措施
本工程机场大厅有大面积的混凝土地面,如何确保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质量是本工程控制的重点。
本工程拟采用激光整平机对整个施工过程质量进行控制。
5.钢管混凝土柱质量控制初步方案
本工程B区共设置钢管混凝土柱76个,柱体外径1600mm,根据钢管柱的标高不同,管壁厚度也随之变化,对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对钢管柱施工质量的要求。
6.金属屋面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工序的确定与控制
乐清市博邦科技有限公司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管理规范一:关键工序1-1: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5059-2006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导则1-2:关键工序的确定(1)对产品质量特性影响较大的工序。
(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对下个环节有较大影响的工序。
(3)工艺复杂程度大标准要求较高的工序。
1-3:关键工序的控制(1)对关键工序配备技术熟练的操作员检定合格的设备、详细的“操作指示。
”(2关键工序的人员更换需经工程部书面批准。
(3)在实施内部工序质量审核时重点审核关键工序。
(4)组装车间巡检人员重点检查关键工序控制点并做“巡检日报表”将信息及时反馈到工程部或生管部。
(5)工程部对质量信息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给相关部门要求给予解决并反馈解决措施及结果;工程部也要根据分析结果对工艺流程上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或更新标准。
(6)关键工序由工程部根据其设置原则确定,关键工序一旦设置即纳入工艺文件其它部门不得随意取消或更改。
(7)超声波铆接测试位为关键工位由生产车间专人调试,品质部检验组长每天巡检时用弹簧锤测试五个点,熔接处无裂纹,无松动为合格。
调试参数记录在《关键工序调试记录表》上。
保存期为一年。
(8)操作工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合格品放在合格品箱内。
不合格品放入不良品箱内,待确认。
(9)所有的检测工序必须配置检验指导书9-1检验人员须经过培训和考核熟悉相应的测试规范9-2检验员要确定检验产品和检验指导书是否一致9-3在线检验员按检验工序的《作业指导书》检验,合格品放在合格品区待下道工序包装。
不合格品用红色箭头纸或贴纸作不合格处标识放入不合格品区待修,不良品数记录在《成品全检不良品统计表》中。
每天上交品质部检验组长处,由品质部出《品质日报表》。
9-4 生产中一小时内如出现三台(含三台)以上同一不良或五台(含五台)不同不良品的组长应马上通知品质部检验组长或者上报工程技术人员处理。
二:特殊工序2-1 定义:不易检测或不经济检测的工序为。
关键工序管理规定
1.目的和适用范围为确保关键、特殊工序的制造质量处于受控状态,特制订本办法。
规定了关键、特殊工序确定原则、控制内容及方法。
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对关键、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
2.职责2.1工程部为归口协调部门。
负责确定关键、特殊工序;编制关键、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等文件,指导、监控实施过程。
2.2各生产车间负责按关键、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作业,并做好人员评定,数据收集、记录工作等。
2.3品质部负责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质量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改进措施。
2.4设备部负责关键、特殊工序设备管理、维护、保养。
2.5人事部负责组织关键、特殊工序操作人员的相关培训。
3.关键、特殊工序确定原则3.1关键工序确定原则a) 影响产品主要性能的工序;b) 在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工序;c) 工序质量中的薄弱环节。
3.2特殊工序确定原则a) 工序质量不能通过其后检验和试验完全确定的工序;b) 不易测量或不能经济测量产品特性的工序;c) 加工操作、保养需要特殊技能的工序。
3.3关键、特殊工序控制要求3.3.1工艺设计人员负责确定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编制《关键、特殊工序一览表》。
3.3.2对关键、特殊工序应编制下列文件:a) 《关键、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b) 《关键、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目录》。
3.3.3特殊工序的操作由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承担,人事部部负责人员培训,按照《人力资源控制程序》执行。
3.3.4关键、特殊工序的再确认由技术工程部负责,每年进行一次。
4.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4.1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按作业指导书要求严格执行,根据作业指导书规定,填写《关键、特殊工序记录表》。
4.2关键、特殊工序操作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填写《质量问题反馈单》,提交品质部。
4.3对于关键、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各生产车间需每年对人员技能进行评定,对无法承担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或调岗处理。
4.4各工程师对关键、特殊工序的异常情况提出纠正措施,并通过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纳入工艺文件,以保证工序质量的稳定。
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管理制度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一种管理手段。
通过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可以有效防止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下面我们就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管理制度进行详细探讨。
一、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定义关键工序是指生产过程中对最终产品性能或一些重要技术要求具有重要影响的工序。
它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关键工序的稳定性管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特殊工艺是指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特殊设备或特殊工作流程才能完成的工艺。
特殊工艺具有技术难度大、操作规程繁琐、风险较高等特点,对工艺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
二、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管理内容1.明确工艺要求:制定详细的工艺文件,明确产品的工艺要求、工序顺序、设备要求等,确保工艺能够正确执行。
2.设计工艺流程: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工艺要求,合理设计工艺流程,确保工序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和物料浪费。
3.流程控制:建立符合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的工艺控制规程,包括温度、时间、速度等工艺参数的控制,通过检测和记录,不断优化工艺过程。
4.设备管理:对关键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建立设备的使用记录,进行设备寿命评估,及时更换老化设备。
5.操作人员培训:对参与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操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工艺要求的理解和掌握,加强操作技能,确保工艺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6.质量监控: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对工艺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7.风险评估和控制: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相关控制措施,并建立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和风险。
8.数据分析和改进: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质量。
三、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管理制度的意义1.保证产品质量: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的管理制度能够防止因工艺不稳定导致的产品不合格问题,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特殊 过程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
上饶碧桂园信州府二标段工程特殊、重要工序质量保证措施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二〇一七年十月目录一、特殊过程与关键过程的界定 (3)二、关键、特殊工序的控制 (5)一)、对特殊过程的识别 (6)二)、对特殊过程的控制 (10)三、工序关键质量控制点 (19)四、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22)一)钢筋工程 (22)二)模板工程: (23)三)混凝土工程: (24)四)砌体工程: (24)五)抹灰工程 (25)六)屋面工程 (26)七)防水工程 (26)八)管道工程 (27)九)电气工程 (28)特殊工程与关键工序一、特殊过程与关键过程的界定a)关键工序:指有关键质量特性、安全特性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或出现不合格品较多的工序;模板工程、钢结构工程等是关键工序。
b)特殊工序:指工艺质量特性难以评定,或不易测定或不能经济的评定,操作或维护需要特殊技能,或事后检验和实验不能充分验证其结果的工序。
大体积砼、焊结、防水、砼灌注桩等过程为特殊过程。
特殊过程:指具有以下特点的过程:1、施工中难以或无法验证,只有通过工艺参数的控制来间接实现对质量特性的控制;2、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和测量加以验证;3、过程形成的缺陷可能在工程使用后才会暴露出来;4、不可重复的过程;5、具有高价值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的过程。
关键过程:处于重要工程部位,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过程。
针对我部已建和在建工程特点,制订出有代表性的施工过程作业指导书,各项目可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出适合各项目特点的作业指导书。
5、职责5.1技术部施工工艺为关键、特殊工序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关键、特殊工序的设立及工序技术交底及分析;5.2机械负责各关键、特殊工序设备工装的重点控制与管理;5.3质量管理部负责关键、特殊工序计量器具的重点控制与管理;5.4劳资负责组织关键、特殊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与上岗资格的归口管理;5.5质量管理部负责关键、特殊工序统计技术的培训及应用指导;5.6各劳务单位负责关键、特殊工序的人员控制和日常管理,并做好现场记录及定期统计分析,同时负责本单位各关键、特殊工序的日常监督、检查;5.7人力资源科负责关键、特殊工序人员的归口管理关键特殊工序的确立项目各职能部门会同质量部门及技术部门按照各工序的控制要求,确立关键、特殊工序关键工序设置原则:1关键、重要分部及分项工程的关键、重要质量特性或工艺特性形成的工序;2施工难度大,质量又不稳定的工序;3原材料贵重,一旦出先不合格品,损失价值大的工序;4工序复杂,对结构和构造有重大影响的工序;5对产品性能和质量影响大的工序,如防水、钢筋重要尺寸等工序关键、特殊工序操作人员岗位技能培训:1、关键、特殊工序作业人员须通过相应的岗位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发证后,方可上岗;2、对于国家或行业法规强制要求的特殊岗位,首先应取得相应岗位资格,并经项目部备案审核岗位知识与岗位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措施范本1: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措施1. 引言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为保证产品质量,确保关键、特殊工序的质量,需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本文档旨在详细描述关键、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并符合质量要求。
2. 工序描述描述关键、特殊工序的内容、目的、流程及所需资源等详细信息。
3. 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目标明确关键、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目标,例如减少缺陷率、提高产品性能等。
4. 质量控制措施4.1. 原材料选择与供应:详细说明原材料的选择标准、供应商评估流程,以及对原材料的检验要求。
4.2. 设备与工具校准:描述设备与工具的校准要求及频率,包括校准记录的保存。
4.3. 工艺参数控制:列出关键、特殊工序所需控制的工艺参数,明确控制范围及要求,如温度、压力、时间等。
4.4. 操作规程与培训: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并培训相关人员进行操作规程的掌握与遵守。
4.5. 检验与测试:描述关键、特殊工序的检验与测试方法、标准及频率。
包括相关记录的保存与评审。
4.6. 验收与检查:说明工序验收与检查的标准、方法及频率,确保工序符合质量要求。
5. 质量控制结果说明如何监控和评估关键、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结果,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6. 控制措施的持续改进阐述对质量控制措施的持续改进方法和流程,以期不断提高关键、特殊工序的质量。
7. 附件列出与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相关的附件,如操作规程、检验记录、培训材料等。
8. 法律名词及注释8.1. 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影响重大,容易引发严重质量问题的工序。
8.2. 特殊工序:对产品性能或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工序。
8.3. 质量控制:通过制定相应措施、执行和监测等方式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的过程。
范本2:关键、特殊工序质量控制措施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描述关键、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并符合质量要求。
关键、特殊工序对产品质量影响重大,需要制定特殊的控制措施来保证其质量。
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管理制度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工序,特殊过程是指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并需要特殊设备、操作和控制的工序。
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管理对于产品的品质稳定性和生产的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有效的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管理制度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范围:首先需要明确组织或企业的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将其明确的范围确定下来,这样才能确保后续的管理有效进行。
2.制定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范:针对每个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范,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要点、设备要求、操作步骤等,这样可以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3.建立并执行质量控制计划: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明确每个工序的质量要求和控制点,制定相应的检测标准和方法,进行过程控制和过程监测,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5.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和改进: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进行过程能力分析,明确其能力指标和改进目标,通过数据分析和工艺优化,不断提高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能力,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水平。
6.建立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变更控制机制:在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发生变更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变更控制机制,包括变更的评估、批准、实施和验证,以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7.持续监测和改进:建立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监测和改进机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持续提高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管理水平。
总之,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管理制度是组织或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适当的制度和规范,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可以确保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管理制度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管理制度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确保质量和安全的管理手段。
该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减少质量缺陷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本文将介绍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定义、管理流程和控制要点。
一、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定义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合规性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过程,其质量缺陷可能导致产品不合格或不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例如,其中一种食品加工中的杀菌工序,如果杀菌不到位,可能会导致食品中的病原菌超标,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特殊过程是指在生产中需要特殊设备、特殊环境或特殊操作技术的工艺过程。
这些过程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着严格的要求,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
例如,其中一种金属制品的焊接、热处理等工艺过程,需要特殊的焊接设备和热处理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否则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或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管理流程2.制定管理规范和流程:针对每个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流程。
规范要包括相关标准和要求、操作程序、设备要求、技术要求等。
3.设计操作指导和操作规程:对每个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编制详细的操作指导和操作规程。
包括必要的操作步骤、设备调试要求、参数设置、操作记录等。
4.培训和考核操作人员:对从事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操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了解并能够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5.设立质量控制点和监控要点:根据产品质量要求,设立质量控制点和监控要点。
通过设备检测、过程监控、样品抽检等方式,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
6.完善记录和报告系统: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操作、检测、异常处理等情况建立记录和报告系统。
将操作记录、检测结果、异常处理措施等信息进行整理和归档,以备查阅和追溯。
三、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管理的控制要点1.设备管理:确保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所需设备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特殊过程与关键工序控制计划
特殊过程与关键工序控制计划特殊过程与关键工序控制计划是组织在生产过程中对于特定的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采取的一种管理控制方式。
通过对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的监控和控制,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降低产品质量风险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特殊过程是指对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需要特别注意控制的生产过程。
特殊过程通常包括焊接、铸造、热处理、电镀等。
这些过程对于产品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组织结构等方面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特别的控制和监控。
关键工序是指产生具有质量风险的工序。
关键工序可能是特殊过程中的一些环节,也可能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其中一环节。
关键工序的不合格可能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甚至是质量事故。
因此,针对关键工序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1.识别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根据产品特性、工艺要求等,确定哪些过程是特殊过程,哪些工序是关键工序。
这需要对产品和工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可以借助过程流程图、质量控制图、FMEA等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
2.确定控制措施:根据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的特点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这包括工艺参数的控制范围、检测方法和设备、操作规程、员工技能要求等。
控制措施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和可行性的原则。
3.制定监控计划:根据控制措施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监控计划。
监控计划应包括监测频率、监控方法、监测点位、监控人员等要素。
监控计划的编制应确保对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
4.实施监控:按照监控计划进行实施,对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进行监控。
监控的方式可以包括现场检测、实验室检测、持续监测等。
监控过程中,需要将监测数据记录并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问题。
5.处理异常情况:如果在监控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或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
处理措施可以包括调整工艺参数、修复设备、培训员工等。
处理异常情况的目标是尽快恢复正常状态,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工程项目部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安全质量盯控工作细则
工程项目部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安全质量盯控工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夯实工程项目管理基础,强化过程控制,明确各管理人员职责,从源头上强化关键工序卡控、特殊过程盯控,防范各类生产安全质量事故(问题),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项目部必须把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安全质量盯控作为工程安全质量的重要环节来抓,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必须在相关人员盯控情况下组织施工,每道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施工前必须由总工程师组织每道工序技术交底及安全总监安全交底,确保施工现场所有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掌握安全、技术内容,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人值班。
施工完成后项目部成立自检小组,整体检查本工序及特殊过程结果,小组由生产副经理、技术员、试验员、安全员组成。
第二章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界定第三条关键工序是在工程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对工程产品质量有直接重大影响且总时差等于零且对成品的质量、性能、功能、寿命、可靠性及成本等有直接影响、工艺复杂,质量容易波动,对工人技术要求高或总是发生问题较多的工序,包括了测量定位、基坑开挖、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初期支护、隧道防排水、结构防排水、路基填筑、爆破工程等工序。
第四条特殊过程是指某些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或试验而得到充分验证的过程(工序),包括了钢筋焊接、网喷混凝土、方桩、钻孔灌注桩、抗滑桩、软基处理、预应力工程、超前小导管、超前大管棚等工序。
第五条关键工序作用是在工程产品形成过程中对产品主要使用功能、或者安全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特殊过程作用是对工件后期使用或进行破坏性试验掌握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关键工序进行并完成之后才能进行特殊过程检验,检验后如实记录相关资料。
第三章人员职责第六条项目开工前,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工程部、安质部、物机部梳理本工程的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确定责任人对生产安全质量工作进行盯控,形成《施工关键工序责任划分及盯控要点工作清单》(详见附件1)和《施工特殊过程责任划分及盯控要点工作清单》(详见附件2)。
施工关键工序及重要部位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关键工序及重要部位的质量控制措施关键工序是指施工难度大、质量易波动的工序,是控制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关键环节。
本工程主要针对测量、开挖爆破、喷锚支护、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工程施工达到合格。
一、工程测量质量控制措施1、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我项目部准备在本项工程的施工测量中,采取先进的测量控制手段,尽量淘汰数据采集由人工观测、记录和计算的陈旧方法,将此转化为智能化自动采集数据的方法,提高观测效率、观测质量,取消用人工记录、观测和计算方式,全部数据直接与计算机相互处理及交换,最大限度地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消除人工参与带来的错误和误差,以确保所获得的观测成果和记录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利用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将基本导线和施工导线合二为基本导线,开挖放样直接在基本导线点上完成,还可利用双自由导线控制点两点,快速算出自由测站点后交的三维坐标,这样缩短了测控时间,同时确保了工程质量。
3、一切测量设备必须检验合格才干利用,控制测量采用激光经纬仪和红外测距仪作导线控制网,施工测量首要采用全站仪,局部工程部位采用水准仪配精纬仪进行。
测量作业由富有经历的专业人员进行测量放线、复测。
4、混凝土立模采用等级控制点测设轮廊点,或由测设的建筑物纵横轴线点(或测站点)测设。
二、土石开挖质量控制措施1、管理措施(1)严格按照招标技术规范、设计图纸、通知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进行施工。
(2)对参与施工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合格后必须持证上岗。
(3)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依照设计进行施工,不得擅自更改计划和具体有关参数。
(4)依照不同被保护对象的具体特性,采纳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被保护对象的安全万无一失。
2、技术措施(1)开挖前认真做好方案设计,并先在需要预裂或光爆的地方或经监理单位批准的类同地方进行试验,以选择和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获得比较满意的爆破面和形成光滑的最终开挖断面,使在最小开挖线外的超挖量最小,并达到最小的爆破应力和合格的预裂裂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本管理办法规定了制造中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进行质量控制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控制内容。
1.2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制造企业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
2.相关定义2。
1 关键工序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工序.它是主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也是生产过程中需要严密控制、顾客经常抱怨、废品率高、与配合尺寸较密切的工序。
2。
2 特殊工序工序的加工质量不易或不能通过其后的检验和试验充分得到验证,这种工序属于特殊工序。
例如:SMT,焊接等。
3.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指导原则3.1 工序质量控制的严格程度应视产品的类型、用途、用户的要求、生产条件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允许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3.2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质量控制以加强过程控制为主,辅以必要的多频次的工序检查,检查人员与质量保证人员对现场操作负有监督的责任和权限。
3.3 应从工序流程分析着手,找出各环节(或分工序)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控制方法,配备适当手段,进行工序过程的系统控制。
特别工序应遵循“点结合”的原则,在系统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3。
4 应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加强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
制定明确的技术和管理文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各种因素,使工序处于受控状态.3.5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
3。
6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所用工艺材料、被加工物料应实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进行复检。
3.7 必须使用经确认合格的模具、工装、设备和计量器具,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手段,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调整,力争实现自动控制,以减少人的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3.8 应对工作环境(尘埃、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满足工艺文件的要求,必要时应加以验证.4。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4。
1 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4.1.1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明确工艺参数外,还应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试样的制取、工作介质、设备和环境条件等作出具体的规定。
4 1。
2 工艺规程必须经验证认可并符合有关标准。
主要工艺参数的变更,必须经过充分试验验证或专家论证合格后,方可更改文件。
4.1.3 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根据不同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工艺特点,可在工序流程的必要环节设置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
设立控制点的条件,控制点可按产品的质量特性、工序或设备来设置.4。
1。
4 对控制点应进行工序质量分析和验证,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明确控制方法,并进行连续评价。
控制点的工艺文件应包含质量控制的内容,如对控制的项目、内容、方法、检测频次、检查方法、记录及测定人员等做出具体规定。
4。
1。
5 工程部门应根据质量控制要求,编制原始记录表格并规定填表要求,包括让检验人员、质保人员对工艺参数和操作状况进行检查、监督、认定、签字的要求。
主要原始记录表格应汇总归档,并规定制件加工档案的保存期限,以备查考。
4。
1.6 规定并执行工艺文件的编制、评定和审批程序,以保证生产现场所使用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性。
4.1.7 制订并执行技术文件的保管、使用、更改和销毁制度(或标准).文件更改的审批程序应与原文件的审批程序相同,重要的更改应有试验验证。
4.2 人员的培训和考核4。
2.1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操作、检验人员必须经过定期考核和培训,并持有上岗操作证。
对有特殊要求的关键岗位,必须选派经专业考核合格、有现场质量控制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
4.2。
2 明确规定关键工序(特殊工序)操作、检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组成技术考核委员会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考核,各项成绩应填入考核档案,合格者发给相应的上岗操作证.4.3 设备、仪表和工艺装备4。
3。
1 关键工序(特殊工序)使用的设备、仪器仪表和工艺装备,必须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
4.3。
2 新制、改进或大修后的设备和仪器仪表应按其技术条件验收,经调试、鉴定合格签证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工艺装备必须按规定进行验收、验证(或试用)合格后,方可使用. 4。
3.3 设备必须完整、配套,配有显示(或自动控制)工艺参数的检测、计量仪器仪表.各种供监控用的仪表,一般应按其功能分别设置。
必要时,还应配备工艺参数自动记录仪和安全报警装置。
4。
3。
4 制订和执行设备、工艺装备的维修保养,仪器仪表的定期检定、校准制度。
设备主管部门应建立设备使用、点检、维修和校准的技术档案。
工装主管部门应对主要工装建立使用维修技术档案.4.3。
5 控制点的设备、工装应加以重点控制,以尽量减少设备及工装的误差引起的质量波动。
4.4 环境4。
4。
1 环境条件(厂房内温度和湿度,冷却介质的温度和压力,压缩空气的压力,施工现场的风速等)应满足工艺技术文件的要求。
4.4。
2 作业场所应配置有效的进、排风系统及安全技术措施,厂房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应符合TJ 36 的有关规定.4.4。
3 应对车间一些重要的噪声源设施(如通风机、鼓风机、空气压缩机等)采取适宜的减噪或隔音措施,以控制车间的环境噪声在85dB 以下(脉冲声除外,但应进行适当控制)。
4.4。
4 车间应有良好的自然采光或照明,操作工位应有足够的照度。
4。
4。
5 含有害物质的废水、废气、废渣必须进行有效的净化处理,三废排放标准应符合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4。
4.6 车间应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作业场地必须遵守防火和技术安全制度的规定。
4.5 工艺材料4。
5.1 工艺材料的采购文件应明确规定物品规格、材质和技术要求,必要时,还应提出质量保证的要求。
4。
5.2 重要工艺材料应严格按规定的技术要求择优定点采购。
采购部门选点时,必须经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对供应厂进行质量考察,并经试用验证认可后才能定点。
4。
5。
3 进厂工艺材料必须有制造单位的合格证明文件,重要材料必须按规定复验,无合格证或复验不合格的材料禁止入库和使用。
4.5。
4 超过保管期限的材料必须按规定重新复验,办理延期使用文件,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4。
5。
5 应提供符合使用要求的贮存场所和配套设施,并建立严格的保管、标志、发放、使用和回收制度。
4.5.6 使用中的各种材料必须按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定期分析,保证其成分在规定的范围内.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槽液和介质等应进行调整或更换,不合格者不准用于生产。
4.5.7 采用新牌号的重要工艺材料应进行试验及生产验证,提出试验验证报告,经主管部门组织鉴定审批后方可使用.4。
6 被加工物资4.6。
1 转入本工序的被加工物资(原材料、毛坯、半成品等),必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并具有合格证明文件。
必要时需附有所要求提供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及检测数据等技术资料,或进行抽查复验.4。
6.2 制定适用于本厂生产要求的外购物资标准,规定物资规格和技术要求,以及进厂入库的取样、检验项目和方法。
4.6。
3 重要的外购物资应择优定点采购,并进行进厂复验.必要时,应对供应厂进行质量保证能力的考察和监督,并建立合格供方的技术质量档案。
4.6.4 应建立进料验证、入库、保管、标志、发放制度,并认真执行。
4.7 工艺过程控制4.7.1 加工前,操作人员应熟悉工艺规程,严格按工艺规程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设备、材料、介质、环境条件的检查,进行各种预处理,工艺参数的试样验证等,并做好原始记录。
对特殊的关键件,工艺人员应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以保证操作人员真正掌握工艺规程。
4。
7.2 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
工件的装卡、摆放,工艺参数的调整,试样的抽取、检验和保管等应根据不同物资的技术要求,按工艺规程的有关条款执行.4。
7。
3 应认真、如实、完整地填写原始记录,并按规定程序签名、处理、传递和保管. 4.7。
4 操作中应密切注意加工情况,如发现问题,应立即自行或通知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并作好原始记录。
4。
7。
5 每批制件必须进行首件检查,并作好标记,填写首件记录卡,并在记录上签章。
4.7.6 工序检验员应对生产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对工艺的执行和原始记录的记录情况进行监督,抽检制件的加工质量,做好监督检查记录。
对巡检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应督促有关人员及时纠正。
4.7。
7 关键件加工中的主要分工序,根据需要可设立“见证点",由对质量不负直接责任的质保工程师实施见证性审核。
对工序加工中操作者是否处于自控状态,检验员是否忠于职守,图纸、工艺文件是否有效贯彻,工序加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方面进行监督性检查,以确保现场质量控制的有效性.4。
7。
8 制件在工序间的存放、周转与运输,应按定置管理规定及期量标准加以控制,并备有适用的工位器具和储运设备,防止损伤制件。
4。
8 质量检验4。
8.1 应规定工艺质量标准,明确技术要求,检验项目、项目指标、方法、频次、仪器等要求,并在工序流程中合理设置检验点,编制检验规程。
4.8。
2 按技术要求和检验规程对半成品和成品进行检验,并检查原始记录是否齐全,填写是否完整,检验合格后应填写合格证明文件并在指定部位打上合格标志(或挂标签)。
4.8.3 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
不合格件的回用应按规定程序审批,并按有关规定返修、返工和重新检验。
回用件应打上回用标志,回用、返修单据作为质量信息流转、存档。
对待验品、合格品、返修品、废品应加以醒目标志,分别堆放或隔离。
4.9 质量信息的反馈和处理4.9。
1 特殊工序的各种质量检验记录、理化分析报告、控制图表等都必须按归档制度整理保管,随时处于受检状态。
4.9.2 应编制和填写现场加工缺陷分类统计日报表及其它各种质量问题反馈单。
对突发性质量信息应及时处理,填写相应表格。
4。
9.3 应制订对后续工序(包括产品使用中)发现的特殊工序质量问题及时反馈、汇总和处理的制度,并认真执行。
4。
9。
4 应制订和执行质量改进制度。
按规定的程序对各种质量缺陷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针对主要缺陷项目制订质量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必要时应进行工艺试验,取得成果后纳入工艺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