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雷雨》
幼儿中班音乐雷雨教案
幼儿中班音乐雷雨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雷雨的声音和气氛。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听觉感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让幼儿感受雷雨的声音和气氛。
2. 引导幼儿用声音表现雷雨的气氛。
三、教学准备。
1. 雷雨音乐。
2. 雷雨的图片或视频。
3. 手风琴或其他乐器。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氛围。
老师在教室里播放雷雨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雷雨的气氛。
同时可以展示雷雨的图片或视频,让幼儿看到雷雨的场景。
2. 引导讨论。
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雷雨的声音和气氛,问幼儿他们对雷雨有什么感觉,雷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雷雨的气氛是怎样的。
3. 音乐欣赏。
老师再次播放雷雨的音乐,让幼儿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雷雨的声音,让他们想象自己置身于雷雨之中。
4. 音乐表现。
老师给幼儿介绍手风琴或其他乐器,并演示如何用乐器模仿雷雨的声音。
然后让幼儿自己尝试用乐器模仿雷雨的声音,可以分组进行。
5. 音乐表演。
让幼儿分组进行音乐表演,模仿雷雨的声音和气氛。
每个小组可以轮流表演,让其他幼儿观看和欣赏。
6. 总结。
老师和幼儿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说说他们对雷雨的感受和表演的感受。
并鼓励幼儿多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音乐课,幼儿对雷雨的声音和气氛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锻炼了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也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引导幼儿通过音乐来感受和表现各种不同的气氛和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雷雨中班科学教案
雷雨中班科学教案雷雨中班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雷雨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2. 了解雷电的危害和安全防护措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PPT、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描绘雷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现象,并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天气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天气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有关雷雨的问题,如“为什么会有闪电?为什么会有雷声?”等。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雷雨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讲解时可以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并结合图片或动画进行说明。
2.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有闪电?”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教师给出答案并解释:“闪电是云与地面之间的静电放电现象,当云中的正负电荷分离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形成闪电。
”3. 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会有雷声?”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教师给出答案并解释:“雷声是闪电放电时产生的声音,当闪电通过空气时,会使空气迅速膨胀并发出声音。
”三、实验(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以加深他们对雷雨的理解。
实验材料包括一个小金属球、一个橡皮球和一根塑料棍。
2. 实验步骤:a. 将小金属球系在塑料棍的一端。
b. 用橡皮球摩擦塑料棍。
c. 将摩擦后的塑料棍靠近小金属球,并观察是否有火花产生。
3.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与之前所学内容进行联系。
四、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雷雨对人们的危害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记录学生的意见,并进行整理。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雷雨对人们的危害。
2. 教师提醒学生在雷雨天气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站在高处、接触金属物体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雷雨的文章,包括雷雨的形成原因、过程以及对人们的危害和安全防护措施。
雷雨导入幼儿园教案中班
雷雨导入幼儿园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雷雨的现象和危害;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雷雨的现象和危害•导入主题:教师会在课堂上播放一个雷电交加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视频中的画面,询问幼儿这是什么现象,让幼儿想一想雷电对人的危害有哪些。
•资源展示:通过举一些例子,让幼儿了解雷电会造成的灾害和安全隐患,例如:导致树木倒塌、堵塞水道、引起火灾和人员意外伤亡等。
2. 雷雨的自我保护措施•导入主题:教师会让幼儿观察一些形象的图片,例如“躲进家里的小动物”、“不要站在高处”等,然后询问幼儿这些动物和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引导幼儿讨论应该在雷电中如何保护自己。
•资源展示:教师会演示一些常见的自我保护措施,例如:不要在开阔的场地待太久,找到遮蔽物或建筑物躲避、不靠近大树或铁塔、不要接触金属物等等。
3. 雷雨的语言表达能力•导入主题:教师会给幼儿展示一些与雷电相关的图片和卡通角色,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描述和表达来模仿人和动物的不同表情,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资源展示:教师会提供一些相关的词汇,例如“雷电”、“闪电”、“惊愕”、“害怕”等,供幼儿学习和使用。
三、教学过程1. 讲解雷雨现象和危害教师放置一段雷电交加的视频并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
随后教师整理幼儿的观察和表达,并用幻灯片和简单的语言解释雷雨的现象和危害。
2. 讨论安全问题教师讲解相关的安全知识,并引导幼儿思考自身在雷雨天气下的安全问题和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教师会结合图片和具体的实物进行模拟演示和讲解。
3. 形象比喻和语言表达教师讲解与雷雨有关的词汇和表情,并让幼儿通过自我表达和模仿来学习相关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教师会在课堂上关注幼儿的表现,并进行实时反馈和评估,例如:问问题、检查幼儿的语言表达、考虑幼儿的自我保护措施等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会等渠道向家长反馈幼儿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
中班科学领域活动雷雨教案
中班科学领域活动雷雨教案一、引言雷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在科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透过科学活动,中班学生可以了解雷雨的形成过程、危险性以及保护自己的方法。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中班学生深入了解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二、前期准备1.教师准备雷雨的相关知识,并熟悉相关活动的流程和要点。
2.学生了解雷雨的基本概念和危险性,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介绍。
三、活动一:雷雨模拟实验1. 实验材料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水•大块的金属片•电源和电线2. 实验步骤1.将水倒入透明容器中,约占容器的一半。
2.将金属片放入水中。
3.连接电源和电线,确保金属片与电源相连。
4.打开电源,观察容器内的情况。
3. 实验讨论通过实验模拟雷雨的形成,学生可以观察到金属片与电源连接后,容器内会产生雷雨模拟效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 金属片为什么会产生雷雨效果? - 雷雨是如何形成的? - 雷雨对人们有什么影响?四、活动二:制作雷雨插画1. 材料准备•白纸和彩色笔•四季变换的图片•插画示例2. 制作过程1.教师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介绍雷雨在四季中的特点。
2.学生观察图片,用彩色笔在白纸上描绘雷雨的形象。
3.教师提供插画示例,并引导学生在插画中添加雷电、雨滴、乌云等元素。
3. 分享讨论学生完成插画后,可以分小组或全班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 - 你的雷雨插画中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 不同插画中雷雨的形象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五、活动三:观察雷雨天气1. 准备工作•天气预报•显微镜•雷达图2. 实施步骤1.教师分享天气预报,提前告知雷雨天气预警。
2.学生观察天空,记录云的变化和天气情况。
3.使用显微镜观察雨滴的形状和颜色。
4.展示雷达图,让学生了解雷达如何检测雷雨。
3. 分析讨论学生观察并记录雷雨天气的过程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 云的变化和天气情况有哪些关联? - 雨滴的形状和颜色有何特点?六、活动四:雷雨安全知识1. 知识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雷雨的危险性,并讲解雷雨安全知识,如: - 在雷雨天气中尽量不要站在高处,如大树下、山顶等。
中班音乐雷雨的教案
中班音乐雷雨的教案执教者:廖阳芳一、活动目标:1、知道切分音,学习切分音的唱法,并掌握节奏;2、能记忆歌词内容,基本掌握歌曲;3、喜欢歌唱活动,能用动作大胆表现歌曲内容。
二、活动准备:1、已录好的音乐《夏天的雷雨》;2、歌曲内容图谱一份,问答标志两个;3、雷雨示意图一份,切分音节奏型图谱一张。
三、活动过程:1、直观教具出示,吸引注意力,导入活动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 “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看看能不能从歌曲里找到答案。
” “认真听,等等请你们告诉我都听到了什么?”2、师示范唱,引导幼儿记忆歌词师有感情地唱一遍歌曲,并提问。
师:“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3、出示图谱,帮助理解记忆歌词内容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此句歌词的图谱,并解释图标代表含义师:“你们还听到了什么?”播放音乐,再次记忆歌词师:“有没有什么新发现?听到不一样的歌词了吗?”幼儿再次听音乐,重组图谱顺序,帮助记忆歌词顺序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秘密?”“我们用‘?’来表示提问,‘小嘴巴’表示回答,一起听听,提了几个问题,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最后问什么?都是怎么回答的?”“最后回答是什么?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什么?”看图谱演唱歌曲,巩固记忆歌词顺序师:“我们一起看图谱唱一遍!再认知听听,还有什么秘密时我们没有发现的?”“你们有没有每次提问和回答的开头,节奏都是一样的,我们以前很少遇到的。
”4、分析讨论,演唱歌曲出示节奏型图谱,认识切分音师:“是什么样的节奏?”“什么样的节奏呀?我们一起边唱边用手拍出来。
”分组演唱,一问一答,表现歌曲特点。
师:“我们请男生来问,女生来答。
”5、创编动作,表演歌曲、分析闪电、打雷、落雨的特点,通过不同的动作加以表现师:“闪电要一闪闪,可以怎么做?打雷轰隆隆地响呢?大雨落下来可以怎么表示落呢?”“老师发现某某小朋友做得很棒,我们跟他一起来一遍。
”“你们看,老师的这个动作怎么样?像不像闪电在发光?”、幼儿表演,体验愉快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动起来!”总结:经验迁移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歌曲,叫什么?还学了一个什么节奏?雷雨在夏天最常见,可是不一定夏天才有。
幼儿园中班教案《夏天的雷雨》通用
幼儿园中班教案《夏天的雷雨》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夏天》的第三章《夏天的天气》,详细内容围绕夏天的雷雨现象展开,包括雷雨的形成、安全防护以及雷雨后的彩虹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夏天的雷雨现象,知道雷雨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2. 培养幼儿在雷雨天气时的安全意识,学会基本的防护措施。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雷雨的形成原因及安全防护措施。
教学重点:夏天的雷雨现象及其特点,雷雨后的彩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雷雨视频、彩虹模型、安全防护道具。
2. 学具:画纸、水彩笔、安全防护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雷雨视频,让幼儿感受雷雨天气的氛围,引导幼儿关注雷雨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雷雨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讲解雷雨天气时的安全防护措施。
(3)展示彩虹的形成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用画纸和水彩笔描绘出他们心中的雷雨场景。
(2)进行安全防护角色扮演,让幼儿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引导幼儿思考:雷雨后的彩虹为什么是弯弯的?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夏天的雷雨》2. 内容:(1)雷雨的形成原因及特点(2)雷雨天气的安全防护措施(3)彩虹的形成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你心中的雷雨场景。
(2)制作安全防护卡片,提醒自己和家人注意雷雨天气的安全。
2. 答案:(1)根据幼儿的绘画作品,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丰富多彩的雷雨场景。
(2)根据课堂所学,指导幼儿完成安全防护卡片的制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雷雨现象的认知程度,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寻找雷雨后的彩虹。
(2)开展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安全防护教育。
幼儿园中班《雷雨》教案
幼儿园中班《雷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雷雨的基本知识,包括雷雨的形成、特点等。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幼儿的自然科学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4.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雷雨的形成:介绍雷雨的形成原因,如大气层中的正负电荷相遇等。
2. 雷雨的特点:讲解雷雨的声、光、雨等现象,以及雷雨天气的安全知识。
3. 观察雷雨:引导幼儿观察雷雨天气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4. 想象雷雨:通过故事、绘画等形式,激发幼儿对雷雨的想象力。
5. 探索雷雨:开展科学实验,让幼儿了解雷雨中的科学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2. 材料:画纸、画笔、故事书等。
3. 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引起幼儿对雷雨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雷雨的形成、特点,讲解雷雨天气的安全知识。
3. 观察:让幼儿观察雷雨天气的变化,培养观察力。
4. 想象:通过故事、绘画等形式,激发幼儿对雷雨的想象力。
5. 探索:开展科学实验,让幼儿了解雷雨中的科学原理。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雷雨天气,记录下来。
2. 评价:通过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价幼儿对雷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活动:1. 雷雨主题故事会:选择适合中班幼儿理解的雷雨主题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了解雷雨的形成和特点。
2. 雷雨天气观察日记:组织幼儿在户外观察雷雨天气,让幼儿记录下雷雨的声音、光线和雨势等特征。
3. 雷雨科学实验: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幼儿了解雷雨天气中的科学原理,如静电现象。
七、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通过图片、视频、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雷雨的形成和特点。
2. 互动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回答与雷雨相关的问题,提高幼儿的思考能力。
3.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雷雨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夏天的雷雨》教案通用七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夏天的雷雨》教案通用七篇幼儿园中班科学《夏天的雷雨》教案 1【活动目标】1、学习观察夏季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
2、尝试用语言表达夏季雷雨前后的情景。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重难点】学习观察夏季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
用语言表达夏季雷雨前后的情景。
【活动准备】1、《小朋友的书・夏天真热》2、活动前了解幼儿关于夏天雷雨的已有经验,收看或收听关于雷雨的天气。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钱的情形。
1、太阳公公到哪去了?2、天空中出现了什么?(乌云)3、看上去怎么样?4、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打雷声,闪电)二、引导幼儿观察雷雨时的情形。
1、现在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雨点)2、雨从哪儿来?落到了哪里?看看四周的树、花草、房子有什么变化。
3、等雨小些时,教师和幼儿一起撑伞到雨中走走,听雨点声,看雨滴落到地上的圈圈、地面的积水、花草变化等。
三、引导幼儿观察雷雨后的情形。
1、看一看,听一听,现在和下雨时又什么不一样?2、天上出现了什么?(白云)3、到户外走一周,呼吸雷雨后的清新空气,感受雨后的凉爽。
幼儿园中班科学《夏天的雷雨》教案 2活动目标1、理解歌曲内容,对夏天的雷雨感兴趣。
2、感受问答式歌曲的特点,并尝试用跳跃音、响亮有力的音表现雷雨的特点。
活动准备课件准备:雷声音效、闪电图片、雷雨视频、《夏天的.雷雨》歌曲和伴奏。
活动过程播放雷声音频,教师引导幼儿进行雷雨初感知1、教师播放雷声音效,引导幼儿猜猜。
――这是什么声音?下雷雨时,你还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看到什么?(突出“轰隆隆、哗啦啦”等象声词。
)2、问答游戏――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回答时,要鼓励幼儿尽量用完整句回答,如天空中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天空中轰隆隆,什么声音响?――天空中哗啦啦,什么落下来?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并学唱歌曲1、欣赏歌曲《夏天的雷雨》。
中班科学活动雷雨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雷雨科学教案中班科学活动:雷雨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雷雨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准备:1. 教具:玻璃瓶、塑料袋、螺旋藤球、活塞、细水管、泡沫板、铝箔。
2. 素材:图片或视频素材介绍雷雨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向幼儿们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过雷雨?大家来说一说雷雨是什么样的。
”鼓励幼儿们个别回答,引导他们提及天空乌云密布,有闪电和雷声,还有雨水等。
2. 活动一:观察实验(20分钟):(1)教师采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向幼儿们介绍雷雨的形成原理。
简单解释静电的概念,并告诉幼儿们黑云是由于云中的水蒸气凝结成云雾后,云中的冰粒子和水滴通过上下碰撞释放出大量静电,形成闪电和雷声。
(2)根据教师的示范,给幼儿展示一个简单的观察实验,以加深他们对雷雨形成过程的理解。
步骤:①将玻璃瓶填满水,将塑料袋剪下一小块,用活塞倒插在塑料袋上形成一个小袋。
②将细水管插入玻璃瓶中,将另一端插入螺旋藤球。
③用手把藤球的螺旋部分摩擦几次,使其带有静电。
④将塑料袋剪小口,将一只手按住玻璃瓶口,使活塞抽出,然后用另一只手快速将螺旋藤球向塑料袋中插入,并迅速抽出。
⑤这时,幼儿们会看到藤球的螺旋上立刻出现了一个小的闪电,并听到仿佛是雷声的“噼里啪啦”声。
3. 活动二:制作云朵实验(30分钟):(1)教师向幼儿们介绍在云中心形成雷电的过程。
让幼儿们知道云中的冰粒子和水滴通过上下碰撞释放静电,并且天空中的雷雨与云中的静电有关。
(2)幼儿分小组进行制作云朵实验。
步骤:①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泡沫板、铝箔和水滴。
②幼儿们用泡沫板切出云朵形状,再把铝箔剪成小碎片,作为云朵中的冰粒子。
③幼儿们将冰粒子(铝箔碎片)和水滴(用手指蘸水)放在云朵上并轻轻晃动。
④然后,教师适时询问幼儿们是否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引导他们认识到云朵中的冰粒子和水滴的碰撞会产生静电。
中班雷雨儿歌教案
中班雷雨儿歌教案引言:雷雨是大自然的一种力气,对于幼儿来说,雷雨可能是一个陌生而又充盈惊愕的现象。
为了让幼儿了解雷雨的原理和安全知识,我们设计了一堂中班雷雨儿歌教案,通过儿歌的方式,让幼儿在欢快中进修。
一、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雷雨的形成原理。
2. 培育幼儿对雷雨的爱好,并消除对雷雨的恐惊感。
3. 培育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雷雨的形成原理。
2. 雷雨的安全知识。
3. 与雷雨相关的儿歌。
三、教学筹办:1. 课件或图片展示雷雨的形成原理。
2. 画纸、颜料和画笔。
3. 雷雨相关的儿歌歌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播放雷雨声音,引导幼儿谈论他们对雷雨的熟识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进修雷雨的形成原理:通过课件或图片,向幼儿展示雷雨的形成原理,简易易懂地诠释雷电与云层、大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干系。
鼓舞幼儿提问,回答他们的疑惑。
3. 进修雷雨的安全知识:向幼儿介绍雷雨天气的危险性,例如雷电的损害和避雷的常识。
通过图片或小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正确的避雷姿势和保卫自己的方法。
4. 进修雷雨相关的儿歌:老师向幼儿演唱雷雨相关的儿歌,如《雷雨滴滴嗒》等。
鼓舞幼儿跟着节奏拍手,动起来,增加参与感。
5. 创作雷雨画作:给幼儿提供画纸、颜料和画笔,让他们自由发挥创设力,画出自己眼中的雷雨场景。
鼓舞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观览。
6. 合作游戏: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游戏,如模拟雷雨中的避雷行动。
鼓舞幼儿互相救助,共同完成任务,培育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总结:通过这堂中班雷雨儿歌教案,幼儿不仅对雷雨有了更深度的了解,还培育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欢快中进修,幼儿的进修效果将更好,对雷雨也会有更多的爱好和正确熟识。
雷雨计划中班教案模板反思
教学对象:中班幼儿教学目标:1. 理解歌曲内容,学会演唱歌曲《夏天的雷雨》。
2. 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体验合作与互动的乐趣。
3. 了解夏天的雷雨现象,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4.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教学准备:1. 歌曲录音《夏天的雷雨》2. 教学课件(展示雷雨现象图片)3. 雷雨现象相关书籍或图片4. 音乐道具(如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1. 播放雷雨声效,引导幼儿闭上眼睛感受声音。
2.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样的声音?3. 引导幼儿回忆夏天的雷雨经历,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欣赏歌曲1. 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让幼儿聆听。
2. 提问:歌曲中唱了些什么?你们能跟着唱吗?3. 邀请幼儿尝试跟唱,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学习歌曲1. 教师范唱歌曲,幼儿跟唱。
2. 教师讲解歌曲中的拟声词,如“轰隆隆”、“哗啦啦”,让幼儿感受雷雨的震撼力。
3. 分组练习,幼儿两两结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歌曲。
四、表演歌曲1. 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如模仿闪电、打雷、下雨等。
2. 幼儿分组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创意和表现力。
3. 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总结反思1.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过程,总结本次音乐活动的收获。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3. 教师针对活动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本次《夏天的雷雨》音乐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以下是对本次活动的反思:1. 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使得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2. 通过歌曲演唱、表演等形式,激发了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鼓励和评价,让幼儿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雷雨中班科学教案大全
雷雨中班科学教案大全第一节:探索雷电的形成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雷电的形成原理。
准备材料:1. 黑色气球2. 橙子3. 塑料梳子4. 水龙头5. 塑料容器6. 大纸片7. 学生笔记本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你们是否见过雷电?雷电是一种很神奇的自然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雷电的形成原理。
2.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展示已经准备好的黑色气球和橙子,观察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橙子和气球之间会有什么效果?3.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发一个黑色气球和一个橙子。
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a. 将橙子插入气球里,注意不要放进去太深。
b. 摩擦橙子,然后将气球悬挂起来。
c. 靠近气球的金属物体(如门把手),观察气球是否会发出光和声音。
4. 记录实验结果:让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观察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橙子摩擦后会产生光和声音?将学生的观察结果和思考记录在笔记本中。
5. 理论探索:通过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橙子摩擦后的现象与雷电之间是否有相似之处。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论,并对其进行展示和讨论。
6. 概括原理:引导学生总结:雷电是由于云层中水滴和冰粒之间产生的摩擦,从而产生巨大的静电放电。
7. 小结: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雷电的安全问题。
第二节:制作闪电模型目标:通过动手制作闪电模型,加深学生对雷电形成原理的理解。
准备材料:1. 空心塑料管2. 金属导线3. 小灯泡4. 电池5. 塑料容器6. 铁钉7. 黏土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在上节课中,我们了解了雷电的形成原理,今天我们将通过制作一个闪电模型,来更好地理解雷电的现象。
2. 分组制作模型: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发一个空心塑料管、金属导线、小灯泡、电池、铁钉和黏土。
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制作模型:a. 将铁钉插入黏土中,固定在塑料容器底部。
b. 将塑料管安装在铁钉上。
幼儿园中班教案《夏天的雷雨》通用
幼儿园中班教案《夏天的雷雨》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夏天》的第四章《夏天的天气》,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夏天的雷雨现象展开,包括雷雨的形成、雷雨天的安全知识以及雷雨后的美好景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夏天的雷雨现象,知道雷雨的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2. 培养幼儿在雷雨天的安全意识,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雷雨的形成原因及雷雨天的安全知识。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雷雨天的安全防护措施,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雷雨现象的图片、视频,安全教育卡片,绘画材料等。
2. 学具:安全知识小手册,绘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雷雨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你们在夏天有没有遇到过雷雨?雷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简短的语言,讲解雷雨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教师出示安全教育卡片,讲解雷雨天的安全知识,如:不要在户外玩耍,远离高大建筑物,不要触摸金属物品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2)幼儿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自己在雷雨天?4.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5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雷雨的故事,引导幼儿想象故事中的场景和角色。
5. 绘画活动(10分钟)教师分发绘画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雷雨景象或雷雨后的美丽景色。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夏天的雷雨》2. 内容:(1)雷雨的形成原因(2)雷雨天的安全知识(3)雷雨后的美丽景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雷雨景象或雷雨后的美丽景色。
2. 答案:根据幼儿绘画作品,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夏天的天气变化,感受雷雨现象。
(2)开展家庭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了解雷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幼儿园中班教案《雷雨》
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雷雨》中班教学计划《雷雨》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夏天的季节性特征并了解雷暴的自然现象。
体验唱歌的乐趣,并了解雷暴的常识。
快来看看幼儿园班《雷雨》。
活动目标:1.了解雷暴的自然现象。
2.进一步了解夏季的季节特征。
3.体验唱歌的乐趣。
4.初步了解雷暴的常识。
5.能够大胆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感受到雷雨。
活动准备:1.准备磁带录音机,歌曲音乐《夏天的雷雨》音乐磁带。
2.准备雷暴照片并进行记录。
3.准备一个手电筒和许多仪器。
活动程序:首先,老师播放录音并引导事件的主题。
1.播放雷暴录音,让孩子们听。
2.引导孩子猜测;听到什么声音?您什么时候听这个声音?第二,引导孩子讨论。
谁在夏天看到雷雨?那是什么感觉第三,组织孩子观看雷暴的照片。
1.请孩子谈论图片的内容:例如:闪电的图片,闪电后的雨的图片。
2.激发孩子谈论雷暴的感觉。
3.引导幼儿讨论:雷电时我该怎么办?例如:用手遮住耳朵,张开嘴巴,不要站在树下,呆在安全的地方等。
第四,学习歌曲《夏天的雷雨》。
1.老师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并指导孩子听和欣赏。
2.引导孩子谈论他从歌曲中听到的内容,并帮助孩子理解歌曲的内容。
3.多次阅读歌词后,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唱歌唱歌。
五,儿童表演曲《夏天的雷雨》。
1.引导孩子扮演打雷和婆婆的角色,握住手电筒和乐器唱歌。
2.指导幼儿扮演角色扮演游戏,例如唱歌“闪光”,闪电妈妈将手电筒开关拨动几次,唱“砰隆隆”,雷先生必须击败乐器。
3.根据幼儿的角色重复表演。
小百科全书:通常是指自然界中的闪电。
雷声是由于云层与大气层之间的正负电荷强烈放电而引起的。
高温导致大气迅速膨胀并产生震耳欲聋的大声噪音。
这是雷声。
幼儿园中班教案《雷雨》
幼儿园中班教案《雷雨》中班教案《雷雨》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夏季的季节特征,认识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体验唱歌的乐趣,初步了解雷雨的常识,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雷雨》教案吧。
活动目标:1.认识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2.进一步感知夏季的季节特征。
3.体验唱歌的乐趣。
4.初步了解雷雨的常识。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雷雨。
活动准备:1.准备录音机,歌风《夏天的雷雨》的音乐磁带。
2.准备有关雷雨现象的图片,录音。
3.准备手电筒,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一、教师播放录音,引出活动主题。
1.播放雷雨录音,让幼儿倾听。
2.引导幼儿猜一猜;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什么时候听这种声音?二、引导幼儿探讨。
谁看见过夏天的雷雨?它是什么样的?三、组织幼儿观赏有关雷雨现象的图片。
1.请幼儿说说图片的内容:例如:闪电的画面,闪电过后下雨的画面。
2.启发幼儿说说看到雷雨的感受。
3.引导幼儿探讨:打雷和闪电时应该如何去做?例如:用双手掩着耳朵,张开嘴,不能站在树下,要留在安全的地方等。
四、学习歌曲《夏天的雷雨》。
1.教师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引导幼儿倾听,欣赏。
2.引导幼儿说说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
3.教师朗诵几遍歌词后,与幼儿一起随着音乐学唱歌曲。
五、幼儿表演歌曲《夏天的雷雨》。
1.引导幼儿自选取扮演打雷公公和闪电婆婆的角色,分别拿着手电筒和乐器演唱歌曲。
2.指导幼儿分角色扮演,如唱到一闪闪时,闪电婆婆便把手电筒开关数次,唱到轰隆隆时,打雷先生便要敲打乐器。
3.根据幼儿的兴趣交换角色重复表演。
小百科:一般是指自然界中的雷电,雷是由于大气中的云体之间、云地之间正负电荷互相摩擦产生剧烈的放电,产生高温、使大气急剧膨胀,产生震耳欲聋的巨响,这就是闪电雷鸣。
中班教案雷雨
中班教案雷雨教案标题:中班教案《雷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了解雷雨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雷雨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帮助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他们对雷雨的感受和体验。
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图书:《雷雨》的简化版绘本或相关图片资料。
2. 彩色纸、颜料、画笔和贴纸等制作活动所需材料。
3. 雷雨声音录音或音频播放设备。
4. 课堂布置:创建一个舒适的角落,以模拟雷雨的氛围。
教学活动:1. 引入活动:- 向学生介绍雷雨的概念,简要解释雷雨是一种天气现象,是由云层中的水蒸气形成的。
- 播放雷雨声音或模拟雷雨的声音,让学生感受雷雨的氛围。
2. 阅读与讨论:- 与学生一起阅读《雷雨》的简化版绘本或展示相关图片资料。
-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插图中的细节,询问他们对雷雨的感受和想法。
- 鼓励学生描述他们在雷雨中听到、看到和感受到的事物。
3. 制作活动:- 提供彩色纸、颜料、画笔和贴纸等材料,让学生制作与雷雨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画一幅雷雨的场景、制作一只闪电的贺卡等。
-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他们对雷雨的感受和想法。
4. 表演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扮演雷雨中的不同角色,如闪电、雷声、雨滴和人物等。
- 引导学生通过动作、声音和表情等方式,模拟雷雨的场景和氛围。
5. 总结活动:-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制作的艺术作品,并描述他们对雷雨的感受和体验。
- 整理学生的描述,帮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总结雷雨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延伸:1. 观察天气: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鼓励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特别是雷雨天气。
让他们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并与班级分享。
2. 阅读相关故事: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天气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书,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和影响。
3.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雷雨的氛围和感受。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阅读和讨论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中班雷雨教案
中班雷雨教案第1篇教案电闪雷鸣(科学)1.让幼儿知道风、雨、雷、电都是自然现象,没有恐惧和害怕。
2.培养孩子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准备 1.事先让家长带幼儿观察有关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2.录有刮风、下雨、打雷声音的录音带《奇妙的声音》及《电闪雷鸣》录像带。
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听录音《奇妙的声音》。
幼儿闭上眼睛,认真听录音,并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 2.教师引导幼儿看录像,了解刮风、下雨。
闪电、打雷是自然现象。
3.幼儿两人一组,分别讨论和分享:刚才看到了什么?喜不喜欢? 4.教师引导幼儿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里,天气经常变化,有时会刮风,有时会闪电和打雷,有时会下雨,雨后还会有彩虹,有时还会下雪。
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不要害怕,要想知道为什么,长大了可以去探索这个奥秘。
建议提供一些关于自然界其他现象的图片,如雾、霜、冰等。
,并放在自然的角落让孩子自由观察。
电闪雷鸣第2篇教案雨水接力赛(体育)活动目标:1。
要知道游戏中海面是可以吸水的。
2、积累初步的积累和比较的经验。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块海棉,8个脸盆(四个装水,四个空的),用于测量的尺子活动过程:一、玩玩海绵。
1、捏一捏海绵有什么感觉?把海绵放进水里,再拿起来,你发现了什么?(海绵会吸水)挤一挤,你又发现了什么?(水被挤出来了)2.引导孩子挤水,用海绵吸水。
二、雨水接力赛1.老师讲游戏规则:和你的朋友一起用海绵把桶里的水输送到对面的桶里。
老师一打铃,大家都停止运送雨水。
我们来比较一下哪一组带的水最多。
2.孩子们被分为红、黄、蓝、绿四组,分别贴上颜色标签。
游戏一开始,孩子们就开始用海绵提水。
3.铃声一响,老师和孩子们就聚在一起,测量哪一组运的水最多。
测量方法是:老师手拿一把尺子,垂直插入水中测量。
4.引导孩子观察尺子上的标记。
哪组水面位于标尺的最高标记处,哪组携带的雨水最多。
5、重复游戏两次。
雨水接力赛第3篇教案中班艺术活动《小小雨点》教案设计设计意图该歌曲旋律欢快而富有感染力,同时其歌词和旋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好记好学,如果放在小班段的孩子学习是适宜的,但仅仅放在学习歌曲方面觉得没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该教材,因为其歌词虽说有重复的地方,但第五、六、七、八小节也有可创新的地方——就是用替换的方式对歌词进行创编,这对幼儿来说更具有学习的价值,因此,活动设计除了学习歌曲的部分,还增加了创编歌词环节。
幼儿中班儿歌雷雨教案
幼儿中班儿歌雷雨教案教案标题:幼儿中班儿歌雷雨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雷雨天气的特点和安全知识。
2. 培养幼儿对儿歌的兴趣和表演能力。
3. 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雷雨天气的特点和安全知识。
2. 学唱儿歌《雷雨》。
3. 学习表演儿歌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教学准备:1. 儿歌《雷雨》的音频或视频。
2. 雷雨天气的图片或实物。
3. 合适的教具和道具,如雷声模拟器、雨伞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导幼儿观察雷雨天气的图片或实物,让他们描述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2. 播放儿歌《雷雨》,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拍手或拍桌子。
探究活动:1. 与幼儿一起讨论雷雨天气的特点,如闪电、雷声和大雨等。
2. 使用雷声模拟器或其他方式模拟雷声,让幼儿感受并描述自己的感觉。
3. 通过看图或实地观察,引导幼儿了解雷雨天气的安全知识,如不要在室外乱跑、不要躲在树下等。
展示活动:1. 分组让幼儿学唱儿歌《雷雨》,并指导他们掌握歌曲的节奏和动作。
2.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儿歌,其他同学可以担任观众或合唱。
3.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创意,如可以自己编排动作或加入道具。
巩固活动:1. 让幼儿自由发挥,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段关于雷雨的表演,可以包括动作、对话和道具等。
2.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的创作,其他同学可以给予鼓励和反馈。
结束活动:1. 回顾整个教案,让幼儿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 播放儿歌《雷雨》作为结束音乐,让幼儿跟随节奏自由舞动。
教学延伸:1. 带领幼儿观察和记录不同天气的变化,包括雷雨、晴天、阴天等。
2. 鼓励幼儿创作自己的儿歌或故事,表达对天气的感受和想象。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教案《雷雨》
中班教案《雷雨》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进一
步感知夏季的季节特征,认识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体验唱歌的乐趣,初步了解雷雨的常识,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雷雨》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认识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2.进一步感知夏季的季节特征。
3.体验唱歌的乐趣。
4.初步了解雷雨的常识。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雷雨。
活动准备:
1.准备录音机,歌风《夏天的雷雨》的音乐磁带。
2.准备有关雷雨现象的图片,录音。
3.准备手电筒,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播放录音,引出活动主题。
1.播放雷雨录音,让幼儿倾听。
2.引导幼儿猜一猜;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什么时候听这种声音?
二、引导幼儿讨论。
谁看见过夏天的雷雨?它是什么样的?
三、组织幼儿观赏有关雷雨现象的图片。
1.请幼儿说说图片的内容:例如:闪电的画面,闪电过后下雨的画面。
2.启发幼儿说说看到雷雨的感受。
3.引导幼儿讨论:打雷和闪电时应该怎么做?例如:用双手掩着耳朵,张开嘴,不能站在树下,要留在安全的地方等。
四、学习歌曲《夏天的雷雨》。
1.教师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引导幼儿倾听,欣赏。
2.引导幼儿说说从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
3.教师朗诵几遍歌词后,与幼儿一起随着音乐学唱歌曲。
五、幼儿表演歌曲《夏天的雷雨》。
1.引导幼儿自选取扮演打雷公公和闪电婆婆的角色,分别拿
着手电筒和乐器演唱歌曲。
2.指导幼儿分角色扮演,如唱到"一闪闪"时,闪电婆婆便把
手电筒开关数次,唱到"轰隆隆"时,打雷先生便要敲打乐器。
3.根据幼儿的兴趣交换角色重复表演。
小百科:一般是指自然界中的雷电,雷是由于大气中的云体之间、云地之间正负电荷互相摩擦产生剧烈的放电,产生高温、使大气
急剧膨胀,产生震耳欲聋的巨响,这就是闪电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