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意象的象征意义以及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开创了表现性诗歌创作传统,正所谓“诗言志”,以诗

歌为载体表现人们内心深处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微妙的思想感情。这个“志”既是指理性的思想观念,又指感性的情感态度,还包括人们的

潜意识。正是由于写作对象微妙细腻、不可名状,因而人们选择用意

象来表达其内在的情感和神韵,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情感

含蓄委婉地蕴含在意象之中,这便使意象具有“藏”和“隐”的特点,

需要人细细揣摩、品味,正如《蜀经》所言“立象以尽意”。这与苏

州园林,通过隔景、障景、借景营造出一种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艺

术效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正是由于意象的多重象征性与朦胧性,

使诗歌的语言具有含蓄婉转、温柔敦厚的特点,也使得人们在解读诗

歌时因理解不同、个人情感不同,有着不同的感受与感悟,正所谓“诗

无达诂”。中国诗歌自《诗经》以来,塑造意象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

赋比兴。钟嵘在《诗品序》中说道:“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

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

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

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相辅相成,

使易于表达的事物和难以表达的精神内涵都得以充分的体现。

一、诗歌意象的多重象征

1、本事象征

《诗经》像一轴巨幅的历史画卷,它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深刻再现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史诗”之

称。孔子言及诗,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一些诗歌意象具有典型的本事意象的特点,影射社会现实,表现人们或讽刺或赞美之情。

例如《鄘风·墙有茨》和《鄘风·相鼠》就是在影射卫国一段荒淫乱伦的历史:卫宣公与庶母夷姜私通生下伋子,后又占有伋子的妻子宣姜。卫宣公死后,宣姜又与伋子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顽私通。“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墙有茨》通过曲笔的手法,将卫国上层统治者荒淫无耻、糜烂腐化的生活尽泄与字里行间,将宫闱深处见不得人的污秽之事在“不可道”中尽道无疑。《相鼠》更是对卫灵公、公子顽以赤裸裸的蔑视和讽刺。“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怨怒之音,直透纸背,真实地表达了百姓愤怒激怨的情绪,也间接地体现了人们的道德羞耻感。

同样属于鄘风,《载驰》记叙并赞美了许穆夫人归国救魏的壮举。据记载,卫懿公好鹤失政,公元前660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师败绩,遂灭卫”。宋桓公率师迎卫遗民,夜渡黄河。卫人拥立戴公为君,舍于漕。次年,戴公病逝,立文公。许穆夫人是戴公的亲妹妹,远嫁许穆公,当她听到卫戴公逝世的消息时,立刻奔赴漕邑,吊唁戴公,慰问文公,并提出联齐抗狄的主张,后得到齐桓公之助,卫终复国于楚丘。《载驰》再现的就是许穆夫人“载驰载驱,归唁卫侯”这一段历史,歌颂了一个坚毅果敢、有情有义、高瞻远瞩的女英雄形象。

2、义理象征

所谓义理象征是以诗歌意象委婉曲折地象征着人生哲理。

例如《周南·汉广》连用四个“不可”:“不可休思”、“不可求思”、

“不可泳思”、“不可方思”,象征着“汉广之智,不求不可得也”,意在表明爱情婚姻要有礼法,不能做逾越礼法之外的事,即所谓的“好色而喻于礼”。

又如《曹风·蜉蝣》以象寄意,用蜉蝣朝生暮死比喻人生的短暂、渺小。“心之忧矣,於我归处”,一个“忧”字统摄全文,是作者对人生短暂,生命无所归依发出的苦苦的忧愁和深深的感叹,呈现出一种生命的幻灭感与悲剧意识,对后世影响深远。

《桧风·隰有苌楚》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诗人把自己内心的感受,用艺术的外化,寓深情于诗外,慨叹人生苦而不言苦。但在羊桃树茂盛的枝条、婀娜的花朵、润泽的果实中,我们隐约听到“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的喟叹;在羡慕羊桃树无知而无忧之乐、无家而无累之乐、无室而无愁之乐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对人生的厌倦、对人生痛苦的哲学思考。知识与情感是人痛苦的来源,颇有些道家与佛家的意味,体现了人生的悲剧意识。

3、遗俗象征

远古母系社会的遗俗已经成为诗歌意象的潜层象征意义,反映了上古社会人们的生活习俗与爱情观念。

相传殷商始祖契的母亲祖狄在河边食玄鸟之卵后得子。因而在三月初三上巳节这一天,人们相聚河畔,祓禊祈福。青年男女也于这一天相会,谈情说爱。体现了人们对繁衍后嗣、幸福生活的祈求与期盼。《郑风·溱洧》正是对这一节日礼俗的描绘。

男女自由幽会是母系社会遗留的另一风俗。高禖庙、桑林、水畔都是男

女欢会的场所,有着多子与幸福的寓意,同时也透露着上古时期男女性爱原始的粗野的气息。正如《鄘风·桑中》所言“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周南·汉广》中“错薪”、“刈楚”、“秣马”的意象展现了人们结婚礼前的准备。

《周南·芣苡》中祈子的巫术仪式,体现了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殖崇拜和强烈的生殖欲望。《易经》有言:“男女觏精,万物化生”。

4、礼乐象征

周朝是礼乐之邦,当时盛行的有“五礼”即“吉”“凶”“军”“宾”“嘉”,此外还有“飨燕之礼”、“乡饮酒礼”等等。《诗经》本是诗乐舞合一的,大多与西周礼乐之制有关,集中体现在大雅小雅中。

例如《小雅·鹿鸣》描写周天子大宴群臣,《小雅·彤弓》描写周天子宴飨赏赐有功诸侯,都属于飨礼。《小雅·宾之初筵》描写贵族饮宴,这属于燕礼。

《豳风·七月》中“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体现的是秋天丰收时的乡饮酒礼。

《诗经》意象往往蕴含着礼乐之义。例如《周南·关雎》中摘取荇菜有所选择,喻男女交友也要有所约束;钟鼓之乐是礼乐之乐,是肃穆和平的象征;以及君子与淑女门当户对,这象征了“好色而喻于礼”的意思,即男女之间的情爱是合于礼、有底线、有原则的。

二、《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有“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按朱熹的说法: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