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语选读之礼克己复礼精编版

合集下载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45页文档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45页文档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克己复礼》完整版课件

《克己复礼》完整版课件

释题:克己复礼
克,约束,克制; 复,回归; 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 相应的礼节仪式。(主要指周礼)
常识链接——知人论著
1.知背景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之间攻伐不断,君不像君,臣不像 臣,孔子非常怀念周公时期君臣、臣民都守礼制的盛世。简单地 说“克己复礼”就是倡导每个人都要严格遵守上下尊卑等级秩序 ,恢复到周公时君臣和睦、社会安定、人人守礼的状态。
这也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颜渊问仁、 仲弓问仁、司马牛问仁、子贡问仁、子张问仁,他 的答案都不同;就是对待同一个学生,他也会按照 当时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如樊迟三次问仁,孔子的 回答也都不同。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 周。”(3.14)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 公!”(7.5)
颜渊说:“请问实践仁德的细目。”孔子说:“不符合礼的 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钝,也愿意照这些话去做。”
1.在孔子的论述中,“仁”与“礼”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 则是“礼”的基础和体现。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 政”;对普通百姓而言,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 的出发点和准则。“礼”以“仁”为基础,靠“仁”来 维持,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
“克己复礼”的原因1:推崇周礼的责任感。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也?”(3.1)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6.25)
【参考译文】 孔子评论季氏说:“他用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 如果这都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容忍呢?”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这还是觚吗!这还是觚吗 !”
礼之所起
《荀子·礼论》 原文: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 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 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 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 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君子 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 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 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 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 “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 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 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 之爱于父母乎?”
颜渊(前521~前481年)
曹姓,颜氏,名回。春秋末鲁国都城人(今山东 曲阜市陋巷街)。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 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 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 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 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 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 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礼之本?——鲁· 林放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 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17.11)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 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 以学文。”
庄公三年(前478年),赵简子围卫,庄公出奔。卫人 立公子斑师(襄公孙,庄公堂弟)为卫君。齐伐卫, 俘虏了斑师,改立公子起(灵公子,庄公弟)为卫君。 卫君起元年(前477年),卫石曼尃把国君赶到了齐国。 出公从齐国返回卫国复位。 出公后元元年(前476年),出公重赏了曾经随从他逃 亡的人。 出公后元二十一年(前456年),贵族褚师比等人联合 工匠暴动,出公逃亡宋国,向越国求援。出公叔父公 子黔赶走出公之子自立为国君,是为悼公。 悼公元年(前456年),越、鲁、宋三国出兵护送出公 返卫,因卫国大夫坚守,出公不敢入城,最终死于越, 但君位仍被承认。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课件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课件

如何将克己复礼的思想应用于现代生活
个人层面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自 我约束和修养,遵循社会公德和 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权利和感受。
家庭层面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社会层面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 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 会公平正义,同时遵守法律法规, 维护社会秩序。
克己复礼在生活中的实践
个人修养方面
01
自我约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自我约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
做出过激的举动。通过克己复礼的修养,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成
为一个更加成熟和理性的人。
02
谦虚低调
克己复礼强调谦虚低调的品质,不骄傲自大,不自以为是。在与人交往
中,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ONE
KEEP VIEW
《〈论语〉选读》之 《克己复礼》课件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克己复礼》的原文与解释 • 克己复礼的含义与思想 • 克己复礼在生活中的实践 • 总结与思考

《论语选读》主题1 第2课 克己复礼

《论语选读》主题1 第2课 克己复礼

第二课克己复礼1.有子名字叫有若(字子若),比孔子小43岁。

《史记》说“有若状似孔子”,所以后来孔子去世,弟子思慕,就立有若为师,像对待孔子一般侍奉。

2.宰我以宰为氏,讳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

宰我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孔丛子·记义》中记载,宰我出使楚国,楚昭王要送一辆华丽的车子给孔子。

宰我说孔子对奢侈华丽的东西以及娱心乱性的音乐,都不会接受的,替孔子拒绝了楚昭王的礼物。

孔子得知之后,对宰我的做法表示称赞。

在春秋时期,由于诸侯之间进行的争霸战争导致周代的礼乐崩颓,所以,一心要恢复礼乐制度的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说法,意思是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一切非礼的视听言行都必须加以克制,这就算有了仁德。

礼,指周礼,其实就是孔子认为正确的社会价值规范。

“克己复礼”是孔子主张道德上达到的自由自主的境界。

孔子注重自身修养,严于律己。

我们从“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来。

“克己复礼为仁”里面包涵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克己”,即克制、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孔子经常用“君子”的标准对照自己,力求完善。

因为“君子”在孔子的心目中是“仁”与“礼”的化身,“仁”即君子的“质”,“礼”即君子的“文”,文质彬彬的君子就是一种理想的人格。

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克.己复礼为仁克: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下归.仁焉归:____________________(3)请问其目.目:____________________(4)非.礼勿视非:____________________(5)回虽不敏.敏: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约束(2)赞许(3)条目,大项中分出的小项(4)不符合(5)聪明,机智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论语第二课《克己复礼》课件 (68张PPT)

论语第二课《克己复礼》课件 (68张PPT)

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历史上通称周公,他哥哥
是周武王,兄弟俩非常相爱、非常和睦。周武王在生 病时,周公写了一篇祈祷文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 季、文王的灵位面前起誓,周公说:“舍掉我的寿命, 把我的寿命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吧!” 读完祈祷文,周公就将这一卷祈祷文放在祭祀祖宗的 太庙里面。心诚则灵!周武王的身体果然好了。《中 庸》说:“至诚如神。”真理之论也!
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礼”是颇为繁多的,其起源和核心 则是尊敬和祭祀祖先。郭沫若说:“礼是 后来的字,在金文里面,我们偶尔看见用 丰字的。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个器 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大概礼之 起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 为对人,更其后扩展为各种仪制。”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 度、规矩、仪节。其特征是将以祭神(祖 先)为核心的原始礼仪,加以改造制作, 予以系统化、扩展化,成为一整套习惯统 治法规(“仪制”)。因之这套“礼仪” 对每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 束力,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 这套作为习惯法的“礼仪”就逐渐变为替 氏族统治服务的专利品了。政统与血统的 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 突出特点。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病死了, 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 成王才十三岁,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 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 是代理天子的职权。这个时候,有一些别有用心人就 开始散播谣言,说周公想篡位。周公听到这样的谣言 之后,为了不让他的侄儿为难,自己就辞职到山东去 居住了。
周礼的内涵
(2)要“正名” (纠正与礼乐制度相违背的各种名分)
如何达到“礼”?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 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 吾得而食诸?”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一、【课文梳理】1.“仁”是什么?颜渊问仁章(12.1)——克己复礼为仁(“礼”即“仁”,“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2.“礼”是什么?周监于二代章(3.14)——周礼(周代的礼仪制度)甚矣吾衰也章(7.5)——极力推崇“周礼”3.为什么要恢复“周礼”?(因为当前礼崩乐坏)八佾舞于庭章(3.1)——痛斥僭越天子礼仪觚不觚章(6.25)——感叹礼崩乐坏天下有道章(16.2)——暗示天下无道卫君待子而为政章(13.3)——说明名不正齐景公问政于孔子章(12.11)——暗示等级制度破坏4.如何恢复“周礼”?齐景公问政于孔子章(12.11)——严明等级制度其为人也孝弟章(1.2)——要求为人孝弟(“孝弟”是“仁之本”)(“孝”什么?如何做到“孝”?)子夏问孝章(2.8)——不仅能“服其劳”“先生馔”(基础),更能保持“色”(“心”敬)三年之丧章(17.21)——强调“心安”(外在礼仪通过内心情感来实现)礼云礼云章(17.11)——强调“礼乐”不在外在,(而在内心)。

人而不仁章(3.3)——强调内心情感是外在形式的礼乐的基础。

5.“礼”与“仁”是什么关系?(“礼”与“仁”是通过什么联系起来的?)其为人也孝弟章(1.2)——要求为人孝弟(“孝弟”是“仁之本”)6.“孝”与“礼”是什么关系?(请探讨)【说明】1.“礼”不仅是具体的礼节仪式,而且包括古代社会一系列制度以及相关的宗教、政治、伦理等思想观念。

2.孔子纳“仁”入“礼”,提出“仁”“礼”结合的主张,在“礼崩乐坏”的当时,具有创新意义。

3.“礼”和“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孔子常把两者相提并论。

因为“礼”和“乐”是相辅相成的,音乐、舞蹈能起到感化人的作用。

“礼”有了“乐”的配合,才能有效地发挥陶冶性情、协调社会关系的功能。

二、【回顾整理】★默写课文相关语录(1)颜渊问仁。

子曰:“。

一日克己复礼,。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2024年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学习教案

2024年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学习教案

2024年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中“颜渊”篇第二章,“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围绕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涉及克己与复礼的内涵,探讨其对于当代社会仁爱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己复礼”的含义,认识到其在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提升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3. 通过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克己复礼”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克己复礼”的基本含义,学会将其应用于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论语》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现代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做到“克己复礼”。

2. 讲解:详细讲解“克己复礼”的含义,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3. 例题讲解:分析经典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克己复礼”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讨论如何践行“克己复礼”,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论语》之“克己复礼”2. 板书内容:a. “克己复礼”的含义b. “克己复礼”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c. 践行“克己复礼”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你对“克己复礼”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

2. 答案要点:a. 简要阐述“克己复礼”的含义。

b. 分析“克己复礼”在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提升中的作用。

c. 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如何践行“克己复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克己复礼”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论语》其他章节,深入了解儒家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2024年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学习教案

2024年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学习教案

2024年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中“颜渊”篇第二章,“克己复礼”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孔子关于“克己复礼”的论述,以及颜渊、子贡等弟子的理解与阐述。

涉及的教材章节为:《论语·颜渊》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克己复礼”的含义,领会其精神实质,培养自律、尊礼的品质。

2. 通过对论语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文言文语法和词汇。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克己复礼”的含义,掌握相关的文言文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克己复礼”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论语》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如学校里的礼仪现象,引发学生对“克己复礼”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克己复礼”的原文,分析其含义,解释相关的文言文知识。

3. 例题讲解:列举一个例子,让学生运用“克己复礼”的原则进行分析,如人际交往中的礼貌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生活中践行“克己复礼”的实例,并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主题:《论语·颜渊》篇——“克己复礼”2. 内容:原文: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解释:约束自己,恢复礼节,实现仁爱;每天约束自己,恢复礼节,使天下归附仁爱。

重点词汇:克、复、礼、仁七、作业设计情况:小明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老人站着,但他坐在座位上玩游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克己复礼”的含义,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论语》中其他关于“仁”的论述,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的原文理解。

2. 教学目标中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

(13.3)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 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 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 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 不中, 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 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概括讲来,周礼的内容应该包括礼义、 礼仪或礼节、礼俗三个层面。礼义是抽象 的礼的道德准则;礼仪或礼节是具体的礼 乐制度。这些礼仪都是本着忠、孝、信、 义等准则推衍而来,目的是为了“明贵贱, 辨等列,顺少长”;礼俗即周人的社会风 俗与道德习惯,它较礼节更细且繁,只是 并无硬性规定。就主次而言,礼仪、礼节、 礼俗是从属于礼义的,因为礼的根本目标 是维护周王朝的统治,这才是其本质所在。
周公的名字叫周公旦,历史上通称周公,他哥哥 是周武王,兄弟俩非常相爱、非常和睦。周武王在生 病时,周公写了一篇祈祷文在神明面前,在太王、王 季、文王的灵位面前起誓,周公说:“舍掉我的寿命, 把我的寿命给我的兄长,让他能继续安定天下吧!” 读完祈祷文,周公就将这一卷祈祷文放在祭祀祖宗的 太庙里面。心诚则灵!周武王的身体果然好了。《中 庸》说:“至诚如神。”真理之论也!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病死了, 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 成王才十三岁,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 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 是代理天子的职权。这个时候,有一些别有用心人就 开始散播谣言,说周公想篡位。周公听到这样的谣言 之后,为了不让他的侄儿为难,自己就辞职到山东去 居住了。
颜渊死,颜路(1)请子之车以为之椁(2)。子曰:“才不才, 亦各言其子也。鲤(3)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以吾从大夫之后(4),不可徒行也。” 【注释】 (1)颜路:颜渊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45年。 (2)椁:音guǒ,古人所用棺材,内为棺,外为椁。 (3)鲤:孔子的儿子,字伯鲁,死时50岁,孔子70岁。 (4)从大夫之后:跟随在大夫们的后面,意即当过大夫。孔子 在鲁国曾任司寇,是大夫一级的官员。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

核心理念
1 克己
意味着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而是考虑他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2 复礼
强调尊重他人、遵循社会礼仪和规范,以确保社会的秩序和和谐。
原文解析
克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复礼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克己复礼,坎蒙保亨”。(《论 语·卫灵公》)
学习实践
1
关注内心
反思自己的欲望和冲动,寻找克制的方法,如冥想和自律。
2
学习礼仪
研究和遵守社会礼仪和规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生活中主动采取克己和复礼的行动,如实施公益活动和帮助他人。
现代应用与意义
1 个人品质
克己复礼的实践可以培养 和展示个人的良好品质和 道德。
2 人际关系
遵循克己复礼可以建立和 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 的发展和稳定。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 复礼》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是关于克己奉公、尊重他人的重要思想章节。 通过学习《克己复礼》,我们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社交行为,并建立和谐 的人际关系。
背景介绍
《克己复礼》是《论语》中的一篇重要章节,记录了孔子对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和遵循礼仪的看法。这一思想意 味着我们应该主动约束自己的欲望,以及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3 社会影响
克己复礼的价值观在现代 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案例讲解
商务会议
通过克己和复礼,商务会议可以 更加有效和和谐。
家庭聚餐
克己复礼的价值观可以让家庭聚 餐更加愉快和有意义。
社区服务
克己复礼的实践可以促进社区的 团结和发展。
总结
通过学习与实践《克己复礼》,我们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克己复礼为仁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克己复礼为仁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克己复礼为仁【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2)焉。

为仁由己(3),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4)。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5)斯语矣。

” (《论语·颜渊第十二》)【注释】(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

(2)归仁:归服仁德。

(3)为仁由己:修行仁德是由自己支配的事,行不行全在于自己。

(4)目:细目或条文。

大纲之下是细目。

(5)请事:将按照指示去做。

【翻译】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这就是仁。

哪一天人们能克己复礼,天下就能归服仁德。

修行仁德,是由自己支配的事,怎么会由别人支配呢?”颜渊说:“请问仁的细目。

”孔子说:“不合乎礼节的不要看,不合乎礼节的不要听,不合乎礼节的不要说,不合乎礼节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会按照指示去做。

”【评析】“非礼”和“礼节”、“放纵”和“规范”、“喜欢”和“应该”、“情感”和“义理”,从这些属性的尺度,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心性修养和成熟度。

要修行“仁”德,就不能光考虑自己了,不能随着情感和喜欢而放纵私欲,必须从义理、规范等角度来看,要多为别人设想才能称得上“仁”德。

也就是要多克制自己的私欲,言行尽量符合礼节规范。

“仁”的礼节规范约束人的言行,但是孔子说的细目,除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之外,还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为何连看和听都不行?这就是许多人容易忽视和想不通的。

人对于外在讯息如果没有识别能力、不懂得过滤,就容易被外来讯息污染,大脑就会装满不符合“礼”的思想,这样的思想还会带动“非礼”的言行。

说白了,仁者就是要能本着善心,思想必须是善的,眼睛看的耳朵听的当然也要善的。

只有能分明善恶,能区分好坏,才能做到不随波逐流,不受污染,从外在来看,就是能表现善的言行,也就是合乎礼的规范。

【延展】1、小孩生下来大脑里的思想像白纸一般,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小孩变坏了,这是不是也反映社会的问题?在社会乱象中,该如何教小孩多为别人着想、善待别人?该如何教小孩正确看待社会或媒体乱象中的讯息和言行?2、人的思想中如果没有道德良知或强有力的规范,往往为了满足私欲,会表现伤害他人的言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论语选读之礼克己
复礼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论语》选读之礼(克己复礼)
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注释】(1)克己复礼:克制自己,恢复(遵循)礼制(周礼)。

(2)目:纲目,条目,具体要点。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注释】(1)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2)畔:同“叛”.(3)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评析】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那么怎么做呢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
3、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注释】(1)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2)何如: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4、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命运,没有可能作为君子;不懂得礼,没有可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辨人家的言语,没有可能认识人。


【评析】孔子再次向君子提出三点要求,即“知命”、“知礼”、“知言”,这是君子立身处世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论语》一书最后一章谈君子人格的内容,表明此书之侧重点,就在于塑造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培养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志士仁人。

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注释】①劳:辛劳,劳苦。

②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

③绞:说话尖刻,。

【译文】说:“恭敬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烦扰不安;谨慎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畏缩拘谨;勇猛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违法作乱;直率而不符合礼的规定,就会尖刻伤人。


【评析】“恭”、“慎”、“勇”、“直”等德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以“礼”作指导,只有在“礼”的指导下,这些德目的实施才能符合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劳”、“葸”、“乱”、“绞”,就不可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注释】①质:质朴.②文:文饰.③史:虚浮不实.④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译文】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评析】这段话可以从各种层次上来理解和发挥。

大而言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人类朴素的本质,“文”则指文化的累积。

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人没有文化,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

“文胜质则史”就是指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相协调。

小而言之,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

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像个酸秀才,书呆子,注重繁文得节而不切实际。

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忘了做人的根本。

所以要“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广而言之,“文质彬彬”还可以从写作、艺术、审美的内容和形式、内在美与外在美、质朴与文饰等各个方面来力。

以理解和发挥,从而使“文”与“质”成为一对内涵
丰富而外延广泛的范畴得到深入研究。

所有这些,当然不是我们在这里能够讨论得清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