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与咽旁间隙影像解剖
合集下载
鼻咽癌影响诊断及咽旁间隙解剖(1)
.
3
病理
鼻咽癌大部分起源于呼吸道的柱状上皮。
病 鳞癌
理 腺癌
分 泡状核细胞癌
型 未分化癌
东方人最多见
.
4
鼻咽部解剖
①鼻腔后方 ②软腭后上方 ③上自颅底 ④下至软腭游离缘 ⑤顶后壁呈穹隆状 ⑥粘膜下有丰富的淋
巴组织称咽扁桃体 (腺样体)
.
5
鼻咽部正常影像表现
CT(软组织窗)
翼突内外侧板
颞下窝 翼外肌
35
plate to the lateral aspect of the carotid artery at the skull base
鼻咽与口咽
• 肿瘤向下超过第2颈 下缘平面 。
.
36
T2:肿瘤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
.
37
肿 瘤 侵 犯 鼻 腔 、 口 咽 、 咽 旁 间 隙
.
38
T3:侵犯颅底、翼内肌
咽鼓管咽口 圆枕
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
咽旁间隙
咽隐窝
头长肌
肿瘤在鼻咽部发生后侵犯: 向上方
向前正侧 后鼻孔、鼻中隔以
蝶骨底、蝶窦、 蝶鞍、海绵窦
及翼突
向后外方
动脉鞘区
向前上方
筛窦、眼 眶及球后
肿块
向后上方
向外侧 茎突前间隙、翼内外肌、 上颌窦、咬肌、颞颌窝 等
枕骨斜坡 后颅窝
向下
软硬腭、悬雍垂、扁桃体
②鼻咽癌为侵蚀性骨质破坏,而血管纤维瘤为压迫性 骨吸收破坏。
③增强扫描时血管纤维瘤显著强化,而鼻咽癌仅轻中 度强化;MRI扫描T2WI上肿瘤呈高信号,瘤内血管因 流空效应表现为低信号,称‘椒盐征’
腺样体肥大☜
.
咽旁间隙
咽旁间隙影像学 诊断
于振坤
咽旁间隙解剖边界
上界:颞骨外侧附着的咽颅骨筋膜,内侧至卵园孔和脊孔。注意:颅底 孔不包括在PPS的边界中。
下界:舌骨大角和二腹肌后腹。PPS在此水平弯向下颌间隙后面 内界:颊咽筋膜覆盖咽颅骨筋膜和咽缩肌 外侧:筋膜覆盖翼肌蝶下颌韧带。腮腺间隙与PPS外侧通过茎突下颌通道 沟通,该通道被由茎突到下颌角的茎突下颌韧带、下颌骨升支及颅底 封闭。 前界:翼下颌斜坡,起于翼内板钩至下颌骨舌面颏舌线后侧面。 后界:血管茎突肌腱筋膜覆盖由翼内板至茎突的腭帆张肌
图23:A,轴状位增强CT扫描显示左侧CS增强肿瘤。注意,颈内动脉前内侧移位 (箭头),颈内静脉被肿瘤挤压无法看到。 B:轴状位MRI T1WI扫描肿瘤轻度增强影像,颈内静脉被挤压至后外侧(黑箭头) 颈内动脉前内侧移位(白箭头)。 C:T1WI中多个低信号流空影证实为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
图24:A强化后MRI轴状位 T1WI扫描示,CS肿物未见流空影。 MRI未见流空影是神经鞘瘤征象而不是副神经节瘤 B:强化CT扫描显示相对无明显强化支持雪旺氏细胞瘤。 C:强化后立即扫描图象显示雪旺氏细胞瘤轻度增强影像。 与图23相比较增强的程度明显降低
图14:A,腮腺区病变将PPS脂肪推向前内侧。 B, 轴状位MRI T1WI扫描像,左侧腮腺深叶肿瘤(T)将 PPS脂肪前内侧移位(箭头)。 C,肿瘤在T2WI为中等信号。 D,肿瘤在强化T1W脂肪饱和图象上为均质增强术后组 织学证实病变为低度分级肌上皮癌。
图15:A,轴状位MRI T1WI扫描显示起源于腮腺深叶边界清晰的低信号病变 (T)。肿瘤与周围正常脂肪化的腮腺组织(P)分界明显。 B,T2WI扫描病变为极高的信号与CSF信号接近。 C,病变在T1WI强化扫描图像上显示未见明显强化。多形性腺瘤的强化表现 为多样性,有时在照影的晚期图像上表现为增强,所以将其与周围组织分 辨较困难。
于振坤
咽旁间隙解剖边界
上界:颞骨外侧附着的咽颅骨筋膜,内侧至卵园孔和脊孔。注意:颅底 孔不包括在PPS的边界中。
下界:舌骨大角和二腹肌后腹。PPS在此水平弯向下颌间隙后面 内界:颊咽筋膜覆盖咽颅骨筋膜和咽缩肌 外侧:筋膜覆盖翼肌蝶下颌韧带。腮腺间隙与PPS外侧通过茎突下颌通道 沟通,该通道被由茎突到下颌角的茎突下颌韧带、下颌骨升支及颅底 封闭。 前界:翼下颌斜坡,起于翼内板钩至下颌骨舌面颏舌线后侧面。 后界:血管茎突肌腱筋膜覆盖由翼内板至茎突的腭帆张肌
图23:A,轴状位增强CT扫描显示左侧CS增强肿瘤。注意,颈内动脉前内侧移位 (箭头),颈内静脉被肿瘤挤压无法看到。 B:轴状位MRI T1WI扫描肿瘤轻度增强影像,颈内静脉被挤压至后外侧(黑箭头) 颈内动脉前内侧移位(白箭头)。 C:T1WI中多个低信号流空影证实为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
图24:A强化后MRI轴状位 T1WI扫描示,CS肿物未见流空影。 MRI未见流空影是神经鞘瘤征象而不是副神经节瘤 B:强化CT扫描显示相对无明显强化支持雪旺氏细胞瘤。 C:强化后立即扫描图象显示雪旺氏细胞瘤轻度增强影像。 与图23相比较增强的程度明显降低
图14:A,腮腺区病变将PPS脂肪推向前内侧。 B, 轴状位MRI T1WI扫描像,左侧腮腺深叶肿瘤(T)将 PPS脂肪前内侧移位(箭头)。 C,肿瘤在T2WI为中等信号。 D,肿瘤在强化T1W脂肪饱和图象上为均质增强术后组 织学证实病变为低度分级肌上皮癌。
图15:A,轴状位MRI T1WI扫描显示起源于腮腺深叶边界清晰的低信号病变 (T)。肿瘤与周围正常脂肪化的腮腺组织(P)分界明显。 B,T2WI扫描病变为极高的信号与CSF信号接近。 C,病变在T1WI强化扫描图像上显示未见明显强化。多形性腺瘤的强化表现 为多样性,有时在照影的晚期图像上表现为增强,所以将其与周围组织分 辨较困难。
鼻咽部的CT解剖及临床PPT课件
口腔顶盖为腭,
前2/3是硬腭,后1/3是软腭.
2、颞下窝 翼外板与下颌骨升支之间,内含颞肌、咀嚼肌、腮腺深叶及下颌骨喙突等。
后壁分别平第C1~2、
第C2~3、第C3~6颈椎。
喉室
咽腔前壁后面观
咽旁间隙
前外界:翼内肌 后外界:腮腺 内 界:腭肌 内 容:脂肪、小 涎腺、腮腺残余、 三叉神经、下颌支 等。
No Image
正常鼻咽腔横断面
正
长
方
方
形
形
梯
双
梯
形
形
5
轴位
冠状位
1、咽鼓管隆突 2、咽鼓管咽口 3、咽隐窝 4、翼内肌
束 5、咽旁间隙 6、头长肌 7、翼内板 8、翼外板 9、
颈内动脉 10、颈内静脉 11、会厌 12、蝶窦
冠状和 矢状位
正常鼻咽部软组织窗
翼突内外侧板 咽鼓管咽口 圆枕 咽旁间隙 咽隐窝
翼腭窝 翼外肌 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
头长肌
正常鼻咽部骨窗
颈静脉孔
眶下裂
骨性咽 鼓管
破裂孔
舌下神经孔 翼上颌 卵圆孔 间隙 棘孔
颈动脉管 斜坡
鼻咽癌
鼻咽癌早期
鼻咽癌中晚期
顶后壁粘膜下有丰富的淋 在舌根与会厌软骨之间的正中有舌会厌韧带相连系。 侧壁由前下向后上: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及咽隐窝 顶后壁粘膜下有丰富的淋 向外侧移位提示病变来自咽 咽峡系悬雍垂和软腭的游离缘、两侧由腭舌弓及腭咽弓、下由舌背构成。 右侧咽隐窝变浅(鼻咽癌) 冠状面鼻咽腔位于中线颅底下方,咽鼓管咽口位于咽圆枕下方,上方为咽隐窝, 向前移位提示病变来自颈动 右侧咽隐窝变浅(鼻咽癌) 内容上颌动脉、上颌神经、翼腭神经节。 1、翼 窝 翼突内外板向后伸形成翼窝,内有翼内肌、腭帆张肌,翼外板外面附着翼外肌。 冠状面鼻咽腔位于中线颅底下方,咽鼓管咽口位于咽圆枕下方,上方为咽隐窝, 冠状面鼻咽腔位于中线颅底下方,咽鼓管咽口位于咽圆枕下方,上方为咽隐窝, 咽峡的前下部为舌根,上有舌扁桃体。
鼻咽、口咽部CT扫描
临床表现:鼻咽干燥不适,有黏稠样分泌物不易咳出,故患者咳嗽 频繁常伴有恶心。鼻咽部检查见黏膜慢性充血,增生肥厚,覆以分 泌物或干痂。慢性鼻咽炎是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层及淋巴组织的弥 漫性炎症。临床上常表现为鼻咽部干燥,鼻后部有黏稠分泌物,可 有块状分泌物咳出,还可有头痛等。
影像学表现:主要向粘膜表面及腔内生长,表面光滑,外浸不明显, 咽旁间隙变窄不明显,颅底骨质完整,即使形成较明显肿块伴随的 咽鼓管阻塞征象较轻,同侧乳突气房多清晰,与早期鼻咽癌(咽隐 窝变浅没有外浸)鉴别困难,活检确认
肿瘤坏死可出现密度不均。对比增强后肿瘤呈均匀性轻度 到中度强化。磁共振1WI:信号稍高于周围肌肉组织; T2WI:信号高于肌肉T。Gd-DTPA增强T1WI:较明显强化 ,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较均匀,坏死则信号强度欠均匀。
2、鼻咽部软组织肿胀: 表现鼻咽后壁、顶壁、侧壁、咽隐窝、咽鼓管、软组织肿胀增厚。
咽是一漏斗形肌性管道,前后扁 平,位于1-6颈椎前方,为呼吸 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上起自颅底部 下至第6颈椎平面和环状软骨下缘,
与食道相续。 按软腭、会厌游离缘的平面将咽
部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
咽的分部 (一)鼻咽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咽鼓管扁桃体 咽扁桃体
(二) 口咽 舌会厌正中襞
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
(1)平扫
① 体位:仰卧位,两侧外外耳孔与台面等高,头颅正中矢状 面垂直于并对准台面中线。
② 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③ 扫描范围: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 扫描定位基准线:横断扫描——听眶线(仰卧位) ⑤ 扫描范围:从上往下由中颅凹底至硬腭。 ⑥ 扫描野(FOV):头部范围。 ⑦ 扫描参数:层厚和层间距都是3mm,或薄层扫描。 ⑧ 曝光条件:120kV,≥120mA。 ⑨ 重建算法:标准或高分辨率算法。
影像学表现:主要向粘膜表面及腔内生长,表面光滑,外浸不明显, 咽旁间隙变窄不明显,颅底骨质完整,即使形成较明显肿块伴随的 咽鼓管阻塞征象较轻,同侧乳突气房多清晰,与早期鼻咽癌(咽隐 窝变浅没有外浸)鉴别困难,活检确认
肿瘤坏死可出现密度不均。对比增强后肿瘤呈均匀性轻度 到中度强化。磁共振1WI:信号稍高于周围肌肉组织; T2WI:信号高于肌肉T。Gd-DTPA增强T1WI:较明显强化 ,肿瘤组织的信号强度较均匀,坏死则信号强度欠均匀。
2、鼻咽部软组织肿胀: 表现鼻咽后壁、顶壁、侧壁、咽隐窝、咽鼓管、软组织肿胀增厚。
咽是一漏斗形肌性管道,前后扁 平,位于1-6颈椎前方,为呼吸 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
上起自颅底部 下至第6颈椎平面和环状软骨下缘,
与食道相续。 按软腭、会厌游离缘的平面将咽
部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
咽的分部 (一)鼻咽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圆枕 咽隐窝 咽鼓管扁桃体 咽扁桃体
(二) 口咽 舌会厌正中襞
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
(1)平扫
① 体位:仰卧位,两侧外外耳孔与台面等高,头颅正中矢状 面垂直于并对准台面中线。
② 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③ 扫描范围: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 扫描定位基准线:横断扫描——听眶线(仰卧位) ⑤ 扫描范围:从上往下由中颅凹底至硬腭。 ⑥ 扫描野(FOV):头部范围。 ⑦ 扫描参数:层厚和层间距都是3mm,或薄层扫描。 ⑧ 曝光条件:120kV,≥120mA。 ⑨ 重建算法:标准或高分辨率算法。
鼻咽部解剖及病变的影像表现
8岁
咽囊囊肿Tornwaldt
鼻咽顶部增殖腺后方,头 长肌前方脊索顶端退化, 咽部上皮凹陷形成囊性盲 隐窝:咽囊。
粘膜向退化的脊索处延伸 而成,可发生囊肿或脊索 残余肿瘤。
鼻咽部解剖
咽鼓管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隆突 咽隐窝(位于颅底破裂孔
下面,中间无明显结构, 鼻咽癌若发生于咽隐窝, 容易侵犯破裂孔向颅内蔓 延)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包括
颈部以下的淋巴结转移)
放射性脑病,放疗后5年
鼻咽恶性淋巴瘤
青壮年 颅骨破坏少见 转移淋巴结无中心坏死
右侧咽部肿胀1个月
病因
青年男性
性激素依赖学说, 雄激素刺激血 管纤维组织增生。
胚胎发育过程中, 生殖组织异位 遗留在鼻咽部,青春期在雄激素的 刺激下生长而产生的肿瘤。
鼻咽部解剖
鼻咽介于 颅底-硬 腭之间 咽颅底筋膜
前:鼻腔、翼腭窝 后:增殖腺(咽扁
桃体或增殖体 两侧:咽旁间隙 顶:蝶骨体、斜坡、
2岁
腺样体增生
发生于胚胎四个月, 5岁左右呈生理性肥大, 5岁 以后开始萎缩,14-15岁 达成人状态。
腺样体肥大也可因为屡 次上呼吸道感染、营养 不良及遗传因素。
增强MRI为JNA患者术后随访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复发
易 复 发
17岁男性 鼻塞伴鼻出血2月余
3岁男孩,发现左颈肿物5个月
18岁男性,全身乏力4个月
鼻咽小结
病变不多,病变的信号及强化特点具有一 定特征性
关键是颅底解剖,影像主要是了解累及的 部位,进行分期,指导临床
谢谢
组织学研究认为,肿瘤血窦丰富、 壁薄,血管畸形较大,伴管壁平滑 肌和弹性纤维发育不全。
鼻咽纤维血管瘤
咽囊囊肿Tornwaldt
鼻咽顶部增殖腺后方,头 长肌前方脊索顶端退化, 咽部上皮凹陷形成囊性盲 隐窝:咽囊。
粘膜向退化的脊索处延伸 而成,可发生囊肿或脊索 残余肿瘤。
鼻咽部解剖
咽鼓管 、咽鼓管咽口 咽鼓管隆突 咽隐窝(位于颅底破裂孔
下面,中间无明显结构, 鼻咽癌若发生于咽隐窝, 容易侵犯破裂孔向颅内蔓 延)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包括
颈部以下的淋巴结转移)
放射性脑病,放疗后5年
鼻咽恶性淋巴瘤
青壮年 颅骨破坏少见 转移淋巴结无中心坏死
右侧咽部肿胀1个月
病因
青年男性
性激素依赖学说, 雄激素刺激血 管纤维组织增生。
胚胎发育过程中, 生殖组织异位 遗留在鼻咽部,青春期在雄激素的 刺激下生长而产生的肿瘤。
鼻咽部解剖
鼻咽介于 颅底-硬 腭之间 咽颅底筋膜
前:鼻腔、翼腭窝 后:增殖腺(咽扁
桃体或增殖体 两侧:咽旁间隙 顶:蝶骨体、斜坡、
2岁
腺样体增生
发生于胚胎四个月, 5岁左右呈生理性肥大, 5岁 以后开始萎缩,14-15岁 达成人状态。
腺样体肥大也可因为屡 次上呼吸道感染、营养 不良及遗传因素。
增强MRI为JNA患者术后随访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复发
易 复 发
17岁男性 鼻塞伴鼻出血2月余
3岁男孩,发现左颈肿物5个月
18岁男性,全身乏力4个月
鼻咽小结
病变不多,病变的信号及强化特点具有一 定特征性
关键是颅底解剖,影像主要是了解累及的 部位,进行分期,指导临床
谢谢
组织学研究认为,肿瘤血窦丰富、 壁薄,血管畸形较大,伴管壁平滑 肌和弹性纤维发育不全。
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咽、口咽部CT扫描
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 下降、复视及头痛等。
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 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对较高分化癌, 病程较晚以及放疗后复发的病例,手术切除和化 学药物治疗亦属于不可缺少的手段。
诊断依据:
① 病史:可有家族史。
② 临床症状:早期可有回吸涕中带血或擤出带血鼻涕;逐渐出
治疗:咽囊较小者可穿刺抽脓后用10%~20%硝酸银或50%三氯醋酸烧
灼破坏咽囊黏膜,以防感染复发。咽囊大者可将软腭拉开或切开,显 露咽囊,用细长剪剪除咽囊前壁,刮除后壁,去除干净囊壁。若有增 殖体肥大者可予以切除。
慢性鼻咽炎
慢性鼻咽炎是一种病程发展缓慢的慢性炎症,常与邻近器官或全身 性疾病并存,如鼻窦炎、腺样体残留或潴留脓肿、咽囊炎等,可能 使鼻咽部长期受到刺激以致发炎。另外,与某些不明原因的疾病或 症状,如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1、反复鼻出血:为一重要症状,小的肿瘤仅局限在鼻咽 者,出血量并不多,有时仅涕中带血。2、进行性鼻塞:肿瘤向前伸 展,堵塞后鼻孔,可引起一侧或两侧鼻阻塞,鼻塞重时用口腔呼吸 ,睡眠发出鼾声,说话呈闭塞性鼻音,咽部常有干燥感。
影像学表现:致密纤维组织和扩张血管,血管丰富、缺乏弹性易出 血,多位于蝶骨体、枕骨斜坡及后鼻孔,明显强化,超过100Hu,T 1WI中等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内部血管基质低信号
3、 侵犯周围组织: 突入鼻咽腔软组织肿块延伸至后鼻孔、鼻腔
3、侵犯周围组织:
咽旁间隙、翼内、外肌、颞下窝、颈动脉鞘区、咽后淋巴结。通过卵 圆孔、破裂孔进入颅内。
4、NPC颈部淋巴结转移:是NPC最常见的转移
鼻咽囊肿
咽囊炎,又名咽黏液囊炎、鼻咽部正中瘘或鼻咽囊肿。又称桑汶地病。 主要症状为鼻腔后部有脓性分泌物下流入口咽部,咽囊脓肿自行破裂 可形成脓性瘘管。一般在口咽视诊或在间接喉镜、鼻咽镜检查时较易 发现。
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 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对较高分化癌, 病程较晚以及放疗后复发的病例,手术切除和化 学药物治疗亦属于不可缺少的手段。
诊断依据:
① 病史:可有家族史。
② 临床症状:早期可有回吸涕中带血或擤出带血鼻涕;逐渐出
治疗:咽囊较小者可穿刺抽脓后用10%~20%硝酸银或50%三氯醋酸烧
灼破坏咽囊黏膜,以防感染复发。咽囊大者可将软腭拉开或切开,显 露咽囊,用细长剪剪除咽囊前壁,刮除后壁,去除干净囊壁。若有增 殖体肥大者可予以切除。
慢性鼻咽炎
慢性鼻咽炎是一种病程发展缓慢的慢性炎症,常与邻近器官或全身 性疾病并存,如鼻窦炎、腺样体残留或潴留脓肿、咽囊炎等,可能 使鼻咽部长期受到刺激以致发炎。另外,与某些不明原因的疾病或 症状,如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1、反复鼻出血:为一重要症状,小的肿瘤仅局限在鼻咽 者,出血量并不多,有时仅涕中带血。2、进行性鼻塞:肿瘤向前伸 展,堵塞后鼻孔,可引起一侧或两侧鼻阻塞,鼻塞重时用口腔呼吸 ,睡眠发出鼾声,说话呈闭塞性鼻音,咽部常有干燥感。
影像学表现:致密纤维组织和扩张血管,血管丰富、缺乏弹性易出 血,多位于蝶骨体、枕骨斜坡及后鼻孔,明显强化,超过100Hu,T 1WI中等信号,T2WI明显高信号,内部血管基质低信号
3、 侵犯周围组织: 突入鼻咽腔软组织肿块延伸至后鼻孔、鼻腔
3、侵犯周围组织:
咽旁间隙、翼内、外肌、颞下窝、颈动脉鞘区、咽后淋巴结。通过卵 圆孔、破裂孔进入颅内。
4、NPC颈部淋巴结转移:是NPC最常见的转移
鼻咽囊肿
咽囊炎,又名咽黏液囊炎、鼻咽部正中瘘或鼻咽囊肿。又称桑汶地病。 主要症状为鼻腔后部有脓性分泌物下流入口咽部,咽囊脓肿自行破裂 可形成脓性瘘管。一般在口咽视诊或在间接喉镜、鼻咽镜检查时较易 发现。
鼻咽部的CT解剖PPT课件
-
No Image
9
正常鼻咽腔横断面
正
长
方
方
形
形
梯 形
-
双 梯 形
10
5
轴位
冠状位
1、咽鼓管隆突 2、咽鼓管咽口 3、咽隐窝 4、翼内肌
束 5、咽旁间隙 6、头长肌 7、翼内板 8、翼外板 9、
颈内动脉 10、颈内静脉 11、会- 厌 12、蝶窦
11
冠状和 矢状位
-
12
正常鼻咽部软组织窗
翼突内外侧板 咽鼓管咽口 圆枕 咽旁间隙 咽隐窝
翼腭窝 翼外肌 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
头长肌
-
13
正常鼻咽部骨窗
颈静脉孔
眶下裂
骨性咽 鼓管
破裂孔
舌下神经孔 翼上颌 卵圆孔 间隙
棘孔颈动Biblioteka 管斜坡-14
鼻咽癌
鼻咽癌早期
鼻咽癌中晚期
-
15
上行侵入蝶窦翼腭窝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
-
16
右侧咽隐窝变浅(鼻咽癌)
-
17
口咽部(中咽)
为软腭游离缘平面至会厌上 缘部分,前方借咽峡(与 口腔相通,向下连通喉咽 部)。咽峡系悬雍垂和软 腭的游离缘、两侧由腭舌 弓及腭咽弓、下由舌背构 成。腭舌弓和腭咽弓间的 深窝称扁桃体窝,内有腭 扁桃体。咽峡的前下部为 舌根,上有舌扁桃体。
-
5
咽旁间隙移位提示
向外侧移位提示病变来自咽 粘膜 向内移位提示来自腮腺深叶 或嚼肌间隙 向前移位提示病变来自颈动 脉鞘
-
6
翼窝、颞下窝、翼腭窝
1、翼 窝 翼突内外板
向后伸形成翼窝,内有翼 内肌、腭帆张肌,翼外板 外面附着翼外肌。
咽旁间隙PPT课件
.
12
图10:A,右侧MS浸物浸润翼肌,但未引起张口受限。 B,病变经CT介导的FNA检查证实为淋巴瘤
.
13
图11:冠状位MRI T1WI 示异常增大、增强的颅底卵园孔左侧 V3*侵及MS。这一表现符合这一黑色素肿瘤患者的病史沿神经 扩散
.
14
图12:CT骨窗轴状位显示与图11为同一患者,证实:左侧卵园 孔增宽。 该例患者中,沿神经扩散可以引起骨管或孔的扩大而 未见骨质破坏
.
16
腮腺间隙常见疾病
肿瘤 • 多形性腺瘤 • Warthin 瘤 • 脂肪瘤 • 粘液表皮样癌 • 腺样囊性癌 • 腺泡细胞癌 • 鳞癌 • 淋巴结外或淋巴结非何杰金淋巴瘤 • 淋巴结转移癌,常见于面部和头皮的皮肤癌 炎症、感染 • 腮腺炎、腮腺囊肿 • 反应性淋巴肥大 • 淋巴上皮囊肿、病变 • 先天性、发育性病变 • 血管瘤 • 静脉淋巴畸形 • 第一鳃裂囊肿
B/C图像中T2WI显示在不同扫描位像上密集的亮结节代表复发的 腮腺床的肿瘤。
.
20
图17:A腮腺淋巴管瘤在T2WI表现为高信号。 B,PPS下方直接与下颌和舌下间隙相沟通。
.
21
图18,右侧腮腺浅叶粘液表皮样癌,在T2WI扫描显 示出边界清晰高信号。 该表现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相 类似,影像学不易区分。
C:骨窗轴状位CT显示骨膜新骨形成的日光影-这种骨肉瘤常 见征象
.
11
咬肌间隙常见疾病
炎症/感染 • 牙缘性感染:蜂窝组织炎,脓肿 • 肌炎 • 先天性/发育性 • 血管瘤 • 静脉淋巴畸形 新生物 • 肌肉或骨良性肿瘤 • 横纹肌肉瘤 • 骨肉瘤 • 神经鞘瘤 • 非何杰金淋巴瘤 • 粘膜癌深部侵犯 • 转移癌
鼻咽癌影像学诊断
63610 鼻咽癌至鼻腔
放疗后随访
•肿块消退获残存 •放疗后复发 •颅底改变 •放疗相关肿瘤
•放疗后纤维化 •腔壁软组织萎缩 •放射性脑损伤 •副鼻窦炎性渗出
推荐放疗后3月初始复查,头2年内 每6月复查一次
肿块消退
放疗后随访
萎缩
放疗后随访
放疗后随访
复发
T2W偏高信号 肿瘤复发
淋巴结复发
放疗后随访
CT
T1WI T1WI+C
正常解剖---鼻咽腔冠状面 鼻咽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卵圆孔 –咽旁间隙(颅底-颌下腺)
CT
CT骨窗
T1WI T1WI+C
正常解剖---鼻咽腔冠状面
鼻咽偏后部
标志为腭帆提、张肌 NP顶侧壁为上缩肌、淋巴组织
垂体柄 蝶窦
卵圆孔
上颌N
胼胝体 侧脑室
视交叉 颈内A
T1WI T1WI+C
•咬肌间隙(颞下窝)
前界:上颌窦后壁 外界:颧弓 内后:与咽旁间隙比邻
•含下颌骨、翼内肌、 翼外肌、颞肌、咬肌
正常解剖——鼻咽腔横断面
鼻咽上部
– 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 侧咽隐窝
– 腭帆张肌、腭帆提肌 – 翼外肌、颞肌、咬肌
CT
T2WI
T1WI Gd+
正常解剖——鼻咽腔横断面
鼻咽口咽 交界处
正常解剖——鼻咽腔横断面
• MRI:显示咽颅底筋膜(周围肌肉、脂肪间隙、颈动脉鞘受累) • CT:鼻咽部肿瘤未超出翼茎线(翼内板内侧与茎突外侧的连线)
前面超腔:肿瘤超过翼内板游离缘连线,侵犯后鼻孔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前至后鼻孔
后鼻孔、头长肌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放疗后随访
•肿块消退获残存 •放疗后复发 •颅底改变 •放疗相关肿瘤
•放疗后纤维化 •腔壁软组织萎缩 •放射性脑损伤 •副鼻窦炎性渗出
推荐放疗后3月初始复查,头2年内 每6月复查一次
肿块消退
放疗后随访
萎缩
放疗后随访
放疗后随访
复发
T2W偏高信号 肿瘤复发
淋巴结复发
放疗后随访
CT
T1WI T1WI+C
正常解剖---鼻咽腔冠状面 鼻咽中部
–标志是咽鼓管圆枕 –卵圆孔 –咽旁间隙(颅底-颌下腺)
CT
CT骨窗
T1WI T1WI+C
正常解剖---鼻咽腔冠状面
鼻咽偏后部
标志为腭帆提、张肌 NP顶侧壁为上缩肌、淋巴组织
垂体柄 蝶窦
卵圆孔
上颌N
胼胝体 侧脑室
视交叉 颈内A
T1WI T1WI+C
•咬肌间隙(颞下窝)
前界:上颌窦后壁 外界:颧弓 内后:与咽旁间隙比邻
•含下颌骨、翼内肌、 翼外肌、颞肌、咬肌
正常解剖——鼻咽腔横断面
鼻咽上部
– 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咽口、 侧咽隐窝
– 腭帆张肌、腭帆提肌 – 翼外肌、颞肌、咬肌
CT
T2WI
T1WI Gd+
正常解剖——鼻咽腔横断面
鼻咽口咽 交界处
正常解剖——鼻咽腔横断面
• MRI:显示咽颅底筋膜(周围肌肉、脂肪间隙、颈动脉鞘受累) • CT:鼻咽部肿瘤未超出翼茎线(翼内板内侧与茎突外侧的连线)
前面超腔:肿瘤超过翼内板游离缘连线,侵犯后鼻孔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前至后鼻孔
后鼻孔、头长肌
鼻咽癌的影像表现:超腔周围侵犯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腺样体(adenoids)
❖ 淋巴组织 ❖ 演变
发生于胚胎4月 5岁--生理性肥大 6~7岁--萎缩 14~15岁--成人状态
头长肌 颈长肌 头前直肌
❖ 头长肌 起:C3~6横突 止:枕骨基底部下面
❖ 颈长肌 起:C5~6,T1~3椎体侧部 及C3~6横突
止:寰椎前弓、C2~6横突及椎体 侧部。
舌骨下颈筋膜间隙
❖ 内脏间隙
喉咽、食管、气管、甲状腺、甲状旁腺、喉返神 经、淋巴结
❖ 颈前间隙
舌骨上、下间隙
❖ 颈动脉间隙 ❖ 咽后间隙 ❖ 椎旁间隙
椎前间隙 脊柱旁间隙
❖ 颈后间隙
横断面
横断面
横断面
பைடு நூலகம்
横断面
横断面
冠状面
谢 谢!
二〇〇五年四月
❖ 止于:腭腱膜
❖ 向内走行于在咽鼓管软骨部的下方
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
腭帆张肌 腭帆提肌
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 ❖ 舌骨上颈筋膜间隙之P一PS)
❖ 内容物
脂肪 颈外动脉分支 咽静脉丛
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l space,
❖ 边界
PPS)
上:颅底
下:舌骨
❖ 头长肌位于颈长肌前外侧,后外侧为头前直肌
头长肌 颈长肌 头前直肌
头长肌 颈长肌
鼻咽侧壁
❖ 咽鼓管圆枕 ❖ 咽鼓管咽口 ❖ 咽隐窝 ❖ 腭帆提肌、腭帆张肌 ❖ 纤维结缔组织
咽鼓管(auditory tube)
❖ 后外1/3--骨部 前内2/3--软骨部
❖ 咽鼓管内侧软骨形成突起--咽鼓管圆枕 (torus tubaris)
❖ 圆枕与咽后壁之间凹陷--咽隐窝
咽鼓管(auditory tube)
咽鼓管(auditory tube)
腭帆张肌(tensor veli palatini muscle)
❖ 起自:蝶棘、舟状窝翼内板外侧及咽鼓管 软骨
❖ 止于:腭腱膜 ❖ 位于咽鼓管的前外侧,垂直下降
腭帆提肌(levator veli palatini ❖ 起自:颞骨及咽鼓管m软us骨cl内e)侧板的下缘
❖ 鼻咽 ❖ 口咽 ❖ 喉咽
咽(pharynx)
鼻咽(nasopharynx)
❖ 前:后鼻孔 ❖ 后:椎前软组织 ❖ 上:蝶骨体、枕骨斜坡 ❖ 下:口咽部 ❖ 两侧:肌肉、筋膜
鼻咽顶后壁
❖ 腺样体 ❖ 头长肌、颈长肌、头前直肌 ❖ 厚度:顶壁 ≤1.5cm
后壁 ≤8mm (5岁) ≤5mm (成人)
外:咀嚼肌间隙
内:咽粘膜间隙
后内:椎前肌肉及筋膜
后外:腮腺深叶、二腹肌后腹
颈筋膜间隙
❖ 舌骨上间隙(suprahyoid) ❖ 舌骨下间隙(infrahyoid) ❖ 舌骨上、下间隙
舌骨上颈筋膜间隙
❖ 咽旁间隙 ❖ 咽粘膜间隙 ❖ 腮腺间隙 ❖ 咀嚼肌间隙 ❖ 翼腭窝 ❖ 下颌下间隙 ❖ 舌下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