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春风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仁政

仁政是儒家的政治主张,即以仁义道德作为施政的依据。孔子在对“仁”的解释中,已有关于“仁政”的思想。孟子发挥孔子的思想,明确提出了“仁政”这一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òu)。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仁政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在政治上主张道德政治,着眼于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即所谓“王(wànɡ)道”。与之对立的暴力政治则被称为“霸道”。在经济上,主张给农民以固定的土地、必要的生产资料和时间,反对横征暴敛,使老百姓能够生活下去,以保持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统治。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孟子认为人人皆有仁义之心,仁政正是王者的仁义之心推己及人的结果。

仁政的学说反映了古代的“民本”思想,有其开明、进步的意义。历代封建统治者也大多标榜仁政,但真正把仁政落到实处的,并不多见。

1.字音字形

(1)曾皙.(xī)(2)千乘.(shènɡ)(3)饥馑.(jǐn)

(4)哂.(shěn) (5)俟.(sì) (6)铿尔(kēnɡ)

(7)撰.(zhuàn) (8)莫.春(mù) (9)冠.者(ɡuàn)

(10)舞雩.(yú)

2.重要词语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陪侍

(2)居.则曰:闲居,平常

(3)千乘

..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千乘,一千辆兵车;摄,夹

(4)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因,叠加,增添;饥馑,谷物失收叫“饥”,果菜失收叫“馑”。通常泛指饥荒

(5)比及

..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比及,等到;方,义

(6)夫子哂.之:微笑

(7)宗庙之事,如会同

...,愿为小相.焉:会,诸侯会盟;同,诸侯共

..,端章甫

同朝见天子,这里泛指外交会见;端章甫,穿玄端戴章甫,指穿戴礼服礼帽;相,主持礼仪的人,即司仪

(8)舍.瑟而作.:舍,放下;作,站起来

(9)异乎三子者之撰.:述

(10)冠者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成人,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

(11)吾与.点也:赞同

(1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谦让

3.通假字

(1)鼓瑟希.,铿尔:通“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晚

(3)唯求则非邦也与.:通“欤”,助词,表疑问语气

4.虚词用法

(1)如⎩⎪⎪⎨⎪⎪⎧

如.或知尔: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介词,至于,引出对象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表选择,可译为“或者”訚訚如.也:助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的样子” (2)方⎩⎪⎨⎪⎧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方形,矩形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义 (3)与⎩⎪⎨⎪⎧ 吾与.点也:赞同唯求则非邦也与.:助词,表疑问语气,同“欤” (4)以⎩⎪⎨⎪⎧

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毋吾以.也:介词,因为则何以.

哉:动词,用,为,干加之以

.师旅:介词,把以.俟君子:连词,相当于“而”

(5)则⎩⎪⎨⎪⎧ 居则.曰: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则

.何以哉:连词,引出假设条件下的结果,可译为“那么”

唯求则

.非邦也与: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5.词类活用

(1)端章甫...

: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

瑟希: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3)风.

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4)三子者出,曾皙后.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留在后面 6.特殊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介词宾语前置

(2)不吾知也:动词宾语前置

(3)浴乎沂,风乎舞雩:介词短语后置

(4)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省略句

语段赏析

1.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赏析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大几岁,不要因为我年长的缘故就不敢说话。你们平常总是说:‘没人了解我啊!’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

这一部分写孔子向学生们问志。但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孔子一出场就给人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可见孔子确实是一位高明的老师。

2.(冉有)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赏析冉求回答说:“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我来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使百姓衣食丰足。至于礼乐教化,那得有待君子推行了。”

冉有的回答彬彬有礼,极其谦让:自己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家,并且还只能解决吃的问题,礼乐教化的事还待君子。这既和他的性格有关,更主要的是他从老师的笑中意识到了老师对子路的批评,懂得了“为国以礼”的道理。

3.(曾晳)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赏析曾晳说:“暮春时节,换季的春服穿上了身,约上五六个青年人,六七个少年人,在沂水里洗一洗,在舞雩坛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曾皙用形象化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在他那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成,这一蓝图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是孔子“仁政”思想的反映,所以孔子赞成曾皙的观点。

孔子虽然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己“道之不行”,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之叹。曾皙的主张,与他“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思想相契合,因此发出由衷的赞叹。

重点研读

1.孔子为什么对曾点的想法深表赞同?

答案孔子对曾点的想法表示赞同,可以有这样几种解释:(1)孔子虽然热衷于入世,但多次碰壁后心灰意冷,知道自己“道之不行”,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之叹。曾点的志向,表明他“知时而不求为政”,这与孔子此时的心情契合。(2)曾点描绘了一副雍容暇豫的盛世气象,这正是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主张的生动写照,体现了孔子的政治理想。(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