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一中2017级文科实验班周测试题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源一中2017级文科实验班周测试题

历史试卷

1.在西周《盠驹尊》铭文中,有贵族自称是周天子的“旧宗小子”,在“对扬”天子的宠遇时说:“万年保我万宗!”在《盠方彝》铭文中又说:“万年保我万邦。”据此可知

A. 宗法关系已成为西周执政基础

B. 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C. 宗法与分封制度间的紧密关系

D. 家国同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

2.据现有的资料证明:从陕西到山东,从河北到江西,包括河南、安徽、湖北等省在内,都有早商铜器的发现。在郑州曾经发现两处较大的早商铜器作坊遗址。由此推理商朝

A. 青铜器生产出现区域化

B. 青铜冶铸技术成就斐然

C. 官营冶铸业占主导地位

D. 青铜器制造业规模巨大

3.春秋战国时期,在对犯罪原因的认识上,儒家、墨家、道家均认为贫穷是产生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了各自的“富民”方案。三家提出的方案

A.为当时统治者所认同B.符合实际政治的需要

C.旨在维护小农的利益D.体现出对现实的忧虑

4.战国秦汉铁器制造渐成大业,是获利丰厚的行业之一,同样获利丰厚的还有一些经营畜牧业的大商家。能够说明这一变化的是

A.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流B.手工业发展推动商业繁荣

C.重农抑商政策尚未执行D.耕作方法出现革命性变化

5.荀子认为,如果人们加强农业生产,又节约开支,天就不能使人贫穷;如果人们荒废了农业生产而又奢侈浪费,天也不能使人们富裕。荀子这一主张

A.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B.反映了地主阶级的要求

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6.《战国策》记载:“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通韩之上党于共、莫,使道已通,因而关之,出入者赋之……共有其赋,足以富国。”这体现了当时

A.商业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

B.关税收入对于诸侯国的重要性

C.交通便利使韩魏间商业活动频繁

D.长途贩运促使了商业获利丰厚

7.孔子在汉朝被尊为“素王”,宋代被封为“至圣文宣王”,清代称其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新文化运动时期则被视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这可表明

A. 传统文化主流地位动摇

B. 后人重新解读历史的现实需要

C. 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发展

D. 历史上无评价孔子的统一标准

8.西汉时孝廉只须甄别而不经考试,东汉自顺帝起,凡诸生举孝廉须试章句,文吏举孝廉须试笺奏;郡国孝廉须年四十以上才得应选,其中若有茂才异行者,则不拘年齿。这一变化

A.说明对官员才能的重视B.打破贵族世代为官陈规

C.体现公开公平选官原则D.意在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9.昌邑王刘贺是汉武帝刘彻之孙,5岁即继承王位,后被扶上帝位。《汉书·霍光传》记载刘贺“既至,即位,行淫乱”,因而被大将军霍光废黜。近代史学大家吕思勉不同意班固的观点,认为“史所言昌邑王罪状,皆不足信”。这反映出

A.历史观点往往很难达成一致 B.刘贺是根据嫡长子继承制继位

C.吕思勉的说法才是真实历史D.班固作为汉朝人其记载更可信

精耕细作技术进一步发展牛耕使用遍及大江南北

C. 北方的农业生产高于南方

D. 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11.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考古发现的陶风车、陶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这主要说明

A. 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

B. 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

D. 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

12.宋代《武林旧事》记载,皇帝游幸西湖时,西湖边往往出现“以轻桡趁逐求售者”不计其数;每逢酒库开新,“书库名高品,以长杆悬之,谓之‘布牌”’。这些主要表明

A. 临安的商业规模较大

B. 宋人的商业意识较浓

C. 宋代市民文化较发达

D. 商人很注重商品宣传

13.西晋时,司隶校尉刘毅上书建议“罢中正,废九品”;司徒卫瓘等也上疏要求废除九品,“复古乡议里选”。这主要在于该制度

A.不能真正选拔优秀人才B.排斥寒门子弟人仕做官

C.使门阀士族垄断选官权D.阻碍官员道德水平提升

1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晋义熙六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刘裕凭此战胜利收复广固B.慕容超轻敌导致广固失守

C.刘裕与慕容超大战于建康D.慕容超战败后被斩于建康

15.李华《中书政事堂记》:“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复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兵不可以擅兴,权不可以擅与,货不可以擅蓄,此堂得以诛之。”材料说明了政事堂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加强了地方权力

C.有利于政治清明D.不利于商业发展

16.唐代确立了严格的官吏致仕(退休)制度。官吏致仕的法定年龄为七十岁,或“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五品以上的官致仕,直接奏皇帝批准,六品以下则由尚书省奏皇帝批准。这有利于

A.官僚制度发展成熟B.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

C.完善社会养老体系D.形成尊老的社会观念

17.788年,宰相李泌上言唐德宗:“江淮漕运,以甬桥为咽喉,地属徐州”,徐州若失,“是失江淮也,国用何从而至!”据此可知,此时

A.徐州是唐政府主要赋税来源地B.徐州成为各派势力争夺的焦点

C.中央集权体制受到了严重威胁D.江淮漕运决定着唐朝兴衰成败

18.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

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

19.唐中期以后,散文(古文)的创作开始兴盛起来,入宋以后更趋繁荣。这些散文大多用词简练准确,句法严密,逻辑性很强。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B.官方哲学对佛道理论的吸收

C.诗歌创作盛极而衰遭到抛弃 D.重文抑武提高文人生活水准

20.唐朝女性服饰图案丰富华丽,色彩鲜艳,多有富贵之气。而宋朝女性服饰纹样清秀,颜色淡雅,风格趋于含蓄简约。这一变化根源于()

A.社会环境的变化B.统治者意识的影响

C.学术思想的衍化D.各民族融合的程度

21.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府的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凡宅舍养马,则每日有人供草料;养犬,则供饧糠;养猫,则供鱼鳅。”这一现象表明宋代

A.市场上的商品种类繁多B.城市商业监管逐渐松弛

C.市民阶层开始养殖宠物D.城市行业分工日趋细密

22.据宋人吴自牧所记,当时“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料,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料至一千料,亦可载二三百人”,“若有出洋,即从泉州港口至岱屿门,便可放洋出海,泛往外国也”。这一记载说明宋代A.海外贸易环境优化B.抑商政策松动

C.对外贸易规模较大D.外商来华频繁

23.朱熹曾自述之所以得中进士,是因为在答卷中糅进了佛理,而他初次赴京赶考,随身携带的也只有某高僧的语录。这反映了

A.佛学与儒学有相通之处

B.理学思想根源于佛学

C.科举考试以阐释佛理为主

D.儒学正统地位发生动摇

24.近代学者辜鸿铭认为:宋代儒学是推崇真正的孔子学说的学派,“同欧洲相比,汉代儒学相当于古罗马的旧教,而宋代儒学则类似新教”,按照他的看法,宋代儒学同欧洲新教都

A. 否定真正权威

B. 注重回归古典

C. 顺应世俗要求

D. 精于哲学思辨

25.单雄信(隋末农民起义军将领)的形象多变。《旧唐书》记载:“单雄信者……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在宋代,《资治通鉴》完全否定了单雄信,而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又把单雄信尊为神灵,民众为他立庙。这说明

A.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

B.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模糊

C.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

D.记述者的立场往往影响历史评价

26.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这反映出

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

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

27.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明朝

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

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

28.两汉以后,各封建中央政权往往在地方行政官府以外另设较大的监察区和专职监察官,如西汉十三部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