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
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3、治则治法的总结:根据慢性胃炎的病机和证型,专家共识意见总结出多 种治则治法。以脾胃虚弱为主者,宜健脾和胃;以湿邪为主者,宜祛湿化痰;以 气滞为主者,宜理气解郁;以血瘀为主者,宜活血化瘀。同时注重扶正祛邪,调 理情志,改善生活习惯。
结论与展望
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的研究成果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有益的 参考。然而,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样本量较小,研究范围较窄等。未来研究可进 一步拓展专家共识意见的应用范围和深度,考虑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以 验证专家共识意见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希望更多的临床医生和研究者积极参 与,共同推动中医诊疗慢性胃炎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进程。
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 见
目录
01 一、慢性胃炎的定义 与症状
03 三、中药治疗
02 二、中医诊断标准 04 四、西药治疗
目录
05 五、饮食调理
07 参考内容
06 六、预防措施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胃黏膜炎症和细胞再生失衡。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本 次演示将介绍慢性胃炎的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包括定义与症状、中医诊断标 准、中药治疗、西药治疗、饮食调理和预防措施等方面。
五、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慢性胃炎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患者应遵循少食多餐、低脂低盐、 高蛋白高纤维的饮食原则。以下是一些饮食调理的建议:
1、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保护胃黏膜。
2、适量摄入蛋白质,以鱼肉、鸡肉等白肉为主,避免摄入过多红肉增加胃 肠负担。
3、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粗粮、杂粮、蔬菜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改善便秘症状。
7、脉象异常:脉濡细或弦细, 或细数。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现场调研与讨论
起草与修订
组织专家委员会成员进行现场调研,了解 各地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并进行 深入讨论。
根据文献回顾、现场调研和专家讨论的结 果,起草共识意见初稿,经过多次修订和 完善,最终形成本共识意见。
02
慢性胃炎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 素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较高
慢性胃炎在中国的发病率 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的慢性胃炎发病 率存在差异,可能与地域 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有 关。
年龄与性别分布
慢性胃炎多见于中老年人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慢性胃炎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
素 • 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
法
目录
• 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与方案选 择
• 慢性胃炎的随访与预后评估 • 共识意见总结与未来研究方向
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慢性胃炎的普遍性
制定共识意见的目的
慢性胃炎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 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且病程较长 ,容易反复发作。
为了规范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提 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制定本共识 意见。
诊断与治疗现状
目前对于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存在 一些问题,如诊断标准不统一、治疗 方法多样且效果不一等。
性胃炎专家委员会,由来自全国各 地的消化内科专家组成。
对国内外关于慢性胃炎的文献进行回顾与 分析,了解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诊断方 法、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是一篇旨在汇总、整合和标准化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领域诊疗方法的文章。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理特征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并伴有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
由于其病程长、易反复、癌变风险高等特点,对其的诊疗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点。
本文在参考大量中医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诊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形成了具有共识性的诊疗意见。
文章不仅涵盖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原则和常用中药方剂等内容,还就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调养、情志护理等辅助治疗手段提出了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诊疗方案,以提高中医在该领域的诊疗水平,为患者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也希望这篇文章能推动中医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发展,进一步展现中医在慢性病管理中的独特优势。
二、病因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病因病机多涉及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久病体虚等因素。
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司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与输布。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升降失常,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胃络失养,发为本病。
情志失调,忧思恼怒,致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发为本病。
劳倦过度,耗伤气血,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升降失常,发为本病。
久病体虚,累及脾胃,致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升降失常,发为本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气机郁滞,胃络失养。
在中医理论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机体失养,抗病能力下降,病情迁延不愈。
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胃络失养,加重病情。
因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以健脾和胃、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为大法,同时兼顾肝脾,调整气机,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2016年)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2年,上海)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自2006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订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以来,国际上有关慢性胃炎的诊疗出现了某些新进展,慢性胃炎的分级分期评估系统(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tis assessment,OLGA)、欧洲《胃癌癌前状态处理共识意见》、Maastricht Ⅳ共识提出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关系及根除H.pylori的作用、慢性胃炎内镜和病理诊断手段的进步等,这些均促使我们要及时更新共识意见。
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承办的2012年全国慢性胃炎诊治共识会议于2012年11月9日至10日在上海召开。
82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消化病学专家对此前起草小组专家撰写的共识意见草案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并以无记名投票形式通过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表决选择:①完全同意;②同意,但有一定保留;③同意,但有较大保留;④不同意,但有保留;⑤完全不同意;若选择①者所占比例>2/3或选择①和②者所占比例>85%即通过该条款。
全文如下。
一、流行病学1.由于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因此难以获得确切的患病率。
估计的慢性胃炎患病率大致与当地人群中H.pylori感染率平行,可能高于或略高于H.pylori感染率。
H.pylori现症感染者几乎均存在慢性胃炎(见后述条款),用血清学方法检测(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阳性者绝大多数存在慢性胃炎。
除H.pylori感染外,胆汁反流、药物、自身免疫性等因素也可引起慢性胃炎。
因此,人群中慢性胃炎的患病率高于或略高于H.pylori感染率。
2.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一般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慢性胃炎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一般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这主要与H.pylori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有关,萎缩、肠上皮化生(以下简称肠化)与“年龄老化”也有一定关系。
2020年最新中国慢性胃炎专家共识意见
主讲人:xxx
背景
自2012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定 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以来,国际上出台了 《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意见》
欧洲Mastricht-5共识和我国第五次全国Hp感染处理共 识意见
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以及根除Hp的作用 慢性胃炎内镜和病理诊断手段的进步
8.基于内镜和病理诊断可将慢性胃炎分萎缩性和非萎缩 性两大类。胃黏膜萎缩可分成单纯性萎缩和化生性萎缩,胃黏膜腺体
有肠化生者属于化生性萎缩。
9.基于胃炎分布可将慢性胃炎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 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
临床表现
1.慢性胃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有无消化不良症状及其 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分类、内镜下表现、胃黏膜组织 病理学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在前述的一项纳入8892例慢性胃炎
3.证实Hp阳性的慢性胃炎,无论有无症状和并发症,均应 行Hp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因素存在。抗衡因素包括患者伴存
某些疾病(胃食管反流病、哮喘、炎症性肠病等)、社区再感染率高、卫 生资源优先度安排等。
4.Hp胃炎治疗采用我国第五次Hp感染处理共识推荐的铋 剂四联Hp根除方案。
治疗
5.Hp根除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应常规行Hp复查,评估根除 治疗的效果;最佳的非侵入性评估方法是尿素呼气试验 (13C/14C);评估应在治疗完成后不少于4周进行。
背景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暨上海市
消化疾病研究所承办 2017年全国慢性胃炎诊治共识会议于2017年7月1日在
上海召开 75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消化病学专家 共识意见共包含48项陈述(条款)
目录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自2012年11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颁布后,国内外又出台了多个相关共识,如《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意见》、欧洲Maastricht 5共识、我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意见,慢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慢性胃炎内镜和病理诊断手段的进步等均要求共识意见的更新。
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承办的2017年全国慢性胃炎诊治共识会议于2017年7月1日在上海召开,7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消化病学专家参加了共识的讨论和投票。
新共识已于近期已正式发表,共识内容共包含48项陈述(条款),现将共识的主要陈述(条款)内容介绍如下。
一、流行病学1.由于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因此难以获得确切的患病率。
估计的慢性胃炎患病率高于当地人群中Hp感染率。
2.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Hp感染密切相关。
3.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一般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4.慢性胃炎人群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比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一般与胃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5、我国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较高,内镜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敏感性较低,需结合病理检查结果。
二、慢性胃炎的病因及其分类1.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
2.Hp胃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
3.胆汁反流、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包括阿司匹林)等药物和乙醇摄入是慢性胃炎相对常见的病因。
4.自身免疫性胃炎在我国相对少见。
5.其他感染性、嗜酸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胃炎和Ménétrier病相对少见。
6.慢性胃炎的分类尚未统一,一般基于病因、内镜所见、胃黏膜病理变化和胃炎分布范围等相关指标进行分类。
7.基于病因可将慢性胃炎分成Hp胃炎和非Hp胃炎两大类。
8.基于内镜和病理诊断可将慢性胃炎分萎缩性和非萎缩性两大类。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对慢性胃炎的认识和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慢性胃炎的诊疗水平,我们组织专家对慢性胃炎的诊疗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深入探讨,形成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本文旨在概述慢性胃炎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学、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预防与管理等方面的共识意见,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科学、规范、实用的诊疗指南。
我们希望通过本共识的推广与实施,推动我国慢性胃炎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同质化,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慢性胃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预防、诊断和治疗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药物刺激、自身免疫因素等。
其中,H. pylori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它能在胃黏膜上生存并引起慢性炎症。
长期食用过热、过咸、过于粗糙的食物,以及长期大量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胃黏膜损伤,从而引发慢性胃炎。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也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和损伤。
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胃黏膜损伤与修复的失衡、免疫反应的参与以及神经内分泌因素的调节等。
H. pylori感染时,其产生的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形成有利于H. pylori定居和繁殖的局部微环境,同时其产生的空泡毒素等致病因子可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
胃黏膜在长期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萎缩、肠化等病理变化。
免疫反应也在慢性胃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自身免疫性胃炎就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胃黏膜损伤的典型例子。
神经内分泌因素如胃泌素、生长抑素等也在慢性胃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调节作用。
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胃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慢性胃炎
总结词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中医认为 其多由脾胃虚弱、肝气犯胃、瘀血内停等 病因所致。
VS
详细描述
慢性胃炎的症状包括胃痛、胃胀、嗳气、 反酸等,中医治疗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 、活血化瘀为主,中药方剂可选用香砂六 君子汤、柴胡疏肝散等。同时,中医也强 调饮食调理,主张定时定量饮食,避免刺 激性食物,保持心情平和。
不宜与其他药 物同时使用
在服用中药治疗胃痛时, 不宜同时使用其他止痛药 、消炎药等,以免药物相 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
定期复查
在使用中药治疗胃痛过程 中,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 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 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06
专家共识总结与展望
总结核心观点
胃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总结了核心观点,包括病因病机、诊断标准、治疗方 案和疗效评估等方面。
胃食管反流病
要点一
总结词
胃食管反流病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中医认为其多由肝气犯胃、胃热炽盛等病因所致。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包括烧心、胸痛、咳嗽等,中医治 疗以疏肝理气、清热泻火为主,中药方剂可选用柴胡疏 肝散、左金丸等。同时,中医也强调饮食调理,主张定 时定量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平和。
02
中医对胃痛的认识
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
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导致脾胃功能受 损,引起胃痛。
感受外邪
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影响脾胃功能,导 致胃痛。
情志失调
长期情绪紧张、焦虑或抑郁,导致肝气犯 胃,引起胃痛。
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胃失濡养,引起胃 痛。
辨证施治
饮食停滞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选用保 和丸加减。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解读萧树东
胃黏膜萎缩种类
胃黏膜萎缩
化生性萎缩,应用黏液染色 (AB/PAS\HID/AB)划分为
小肠型 大肠型
非化生性萎缩
相关概念 ➢ 化生性萎缩:胃固有腺体被肠化或假幽门腺体替代 ➢ 非化生性萎缩:胃固有腺体被纤维组织或纤维肌组织替代 或炎性细胞浸润所致
➢ 小肠型化生:完全型肠化亚型,与胃癌无明显关系 ➢ 大肠型化生:肠化与胃癌发生有关,检出率与活检块数相
血清学检查在萎缩性胃炎中的应用
n
PG Ⅰ(μg/l)
PGR
正常组
77
123.99±32.25
10.09±1.89
胃溃疡组
58
78.88±17.99
5.38±1.98
球溃组
90
103.17±21.42
6.78±1.58
萎缩性胃炎组 92
58.63±25.35*
4.36±2.57*
胃癌组 PG Ⅰ、P1G41R在各组28的.7测4±定11值.5(5*Mean±S1D.6)6±1.01*
部位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萎缩性胃炎组PGⅠ和PGR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溃疡组(P<0.
萎缩性胃体炎患者由的固于有膜缺内乏有大内量淋因巴子细胞,、浆因细而胞浸影润,响而到胃体维发展生为素萎缩B时1,2固的有膜吸内收慢性,炎症发细展胞消下退,去黏便膜肌出更为肥厚
大多数患者(约70%)为无症状的慢性胃炎,固有膜的炎性细胞逐渐消退
下检测血清PGⅠ和P自GⅡ身免疫性胃炎是指慢性炎症和萎缩性病变限于胃体、胃底的泌 不立同即程 复度查萎胃缩镜性和胃病酸炎理的,黏随必访要膜时时以间手术及治疗血或清内镜中下局出部现治疗自身抗体 其特征是无酸、无内因子分泌 因此,胃黏膜不同部位的病变和严重程度可由PGⅠ、PGⅡ和PGR的变化反映出来,检测血清中PG的含量及PGR的变化对胃部病变及
2022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解读
慢性胃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推荐意见1-2:慢性胃炎的患病率一般随年龄 增长而上升(证据质量:高;推荐强度:强推荐)
英国胃肠病学会的胃癌管理指南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风险与年龄呈正相关, 且男性略高于女性。美国一项研究对6年期间接受胃镜检查的48万例受试者进行分析 ,其中慢性活动性胃炎患病率约由50岁的5%升至40岁的12%,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 率约由60岁的5%升至80岁的10% , 此后年龄每增长10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 约增高5%。
慢性胃炎内镜诊断、随访的意义与人工智 能的应用
推荐意见4-2:推荐内镜下初步评估胃炎的Hp感染状 态。(证据质量:中等;推荐强度:强推荐)
Hp未感染的胃黏膜平滑而有光泽,胃体部大弯的皱襞细长、笔直,有时可见胃底腺 息肉。胃角、胃体部小弯处观察到黏膜上皮下规律排列的集合小静脉( RAC )是无 Hp感染的重要特征,通过胃角、胃体部小弯RAC阳性作为排除Hp感染标准的灵敏度 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 Hp感染内镜下通常表现为弥漫性发红、黏膜肿胀和黏液白浊。 除此之外,内镜下还会出现萎缩、皱襞异常、黄色瘤和增生性息肉等表现。
推荐意见4-8:人工智能具有综合胃黏膜图像信息、辅 助识别Hp胃炎的价值,其真正的临床应用潜力需更多 的临床研究来验证(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条件 推荐)
Hp胃炎准确的内镜诊断需要足够的技能培训,耗时、耗力且存在一定主观性。近年 来,利用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在多个医学领域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医学成 像方面。
慢性胃炎内镜诊断、随访的意义与人工智 能的应用
推荐意见4-9:人工智能具有辅助识别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化、异型增生的潜在价值(证据质量:低;推荐强 度:条件推荐)
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
该病症状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者发生胃癌的危险度增加,在临床上越来越引起重视。
中医药在本病的诊疗方面有着多年的积累,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曾于2009年组织制定了《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对慢性胃炎的诊疗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近年来,中医药在诊治慢性胃炎方面取得诸多进展,有必要对共识意见进行更新,以满足临床需要,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4年8月在合肥牵头成立了《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起草小组。
小组成员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并先后组织国内脾胃病专家就慢性胃炎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程、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总结讨论,形成本共识意见初稿,之后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斐法进行了3轮投票。
2015年9月在重庆进行了第一次投票,并根据专家意见,起草小组对本共识意见进行了修改。
2015年12月在北京进行了第二次投票。
2016年6月在厦门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召开核心专家审稿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脾胃病学知名专家对本共识意见(草案)进行了第三次投票,并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和修改。
2016年7月在哈尔滨第28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上专家再次进行了讨论、修改和审定。
并于2016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本共识的最终定稿会议,完成了本共识意见。
(表决选择:①完全同意;②同意,但有一定保留;③同意,但有较大保留;④不同意,但有保留;⑤完全不同意。
如果>2/3的人数选择①,或>85%的人数选择①+②,则作为条款通过)。
现将全文公布如下,供国内外同道参考,并冀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概述1.病名慢性胃炎中医病名诊断以症状诊断为主。
以胃痛为主症者,诊为“胃脘痛”;以胃脘部胀满为主症者,诊为“痞满”。
若胃痛或胃脘部胀满症状不明显者,可根据主要症状诊断为“反酸”“嘈杂”等病[1-3]。
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中医药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为了规范慢性胃炎的中医诊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我们组织专家对慢性胃炎的中医诊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形成了《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本文旨在总结慢性胃炎的中医诊疗经验,明确诊疗原则和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指导,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慢性胃炎患者。
二、慢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慢性胃炎在中医理论中,多归属于“胃脘痛”“痞满”等范畴。
其病因病机复杂,涉及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脾胃虚弱等多个方面。
饮食不节:长期饮食不规律,或过食生冷、辛辣、肥甘厚味,均可损伤脾胃,导致气机升降失调,发为慢性胃炎。
情志失调:情绪不稳定,长期忧思恼怒,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亦可引发慢性胃炎。
外邪犯胃:外感风寒湿热等邪,侵入胃腑,损伤胃气,使胃失和降,亦可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
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当,导致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升降失常,水谷精微不得输布,气血生化乏源,胃失濡养,发为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以脾胃受损、气机升降失调为核心,涉及饮食、情志、外邪、脾胃虚弱等多个方面。
因此,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恢复脾胃功能,调和气机升降,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三、慢性胃炎的中医诊断慢性胃炎的中医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舌象、脉象等四诊合参。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感受外邪等因素导致脾胃受损,气机升降失调,从而出现胃痛、胃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中医诊断中,慢性胃炎常分为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肝胃不和等证型。
脾胃虚弱型表现为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泄等;脾胃虚寒型则表现为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畏寒肢冷等;胃阴不足型则表现为胃痛灼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等;肝胃不和型则表现为胃痛胀满、情绪不稳、胸胁胀满等。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上)(2006,上海)
5 .用 AB- PAS和 HI AB黏液 染 色 能 区 分 肠 化 亚 型 , D—
意 , 有 保 留 ;. 全 不 同 意 。如 果 “ ” 2 3人 数 通 过 , 但 5完 1> / 或 “ ” 2 > 8 人 数 通 过 者 作 为通 过 条 款 ) 1 +“ ” 5 。全 文 如下 :
图 结 合 , 可提 高 与 国 际 诊 断 标 准 的 一 致 性 。 则 3 .病 理 检 查 应 报 告 每 1 活检 标 本 的 组 织 学 变 化 。 块 此 种 报 告 方 式 可 向 临床 医生 反馈 更 详 细 的 信 息 , 利 于 有 减 少 活 检 随机 误 差 带 来 的 结 论 偏 倚 , 便 临 床 作 治 疗 前 后 方
程度的判断。
附 属 仁 济 医 院及 上 海 市 消化 疾 病 研 究 所 承 办 的第 二 届 全 国慢
性 胃炎 诊治 共 识 会 议 于 2 0 0 6年 9月 1 — 1 4 6日在 上 海 召 开 。
5 名 来 自全 国 各地 的 消 化 病 学 专 家 及 分 别 来 自美 国 与 芬 兰 6 的 国 际著 名 学者 P ly ora 授 和 P nt Sp o e e oC re 教 a e t ipn n教 授 i
比较 。
演 变成 胃癌 的关 系 及 根 除 幽 门 螺 杆 菌 的 作 用 [ 胃癌 发 生 模 式 中 存 在 一 转 折 点 (h o t f ortr ) 、 境 因 素 对 萎 缩 tep i eun ] 环 non 性 胃炎 发 生 与 发 展 的影 响及 生 物 活 性 食 物 成 分 对 胃癌 的化 学
维普资讯
中华消化杂志 20 年 l ! 塑 07 尽箜 鲞笙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2006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制订
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2007国际慢性胃炎的分级分期评估系统(OLGA) 2012年1月欧洲《胃癌癌前状态处理共识意见》 2012年4月《中国第四次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共识》 2012年5月Maastricht Ⅳ共识提出HP与慢性胃炎和 胃癌的关系及根除HP的作用 2012 年11 月在上海修订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 见》,于2013年1 月正式发布。
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直观模拟评分法)
组织学对5项组织学变化和4个分级的细述: ① HP感染:
观察胃黏膜黏液层、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管上皮表面的 HP。 0:特殊染色片上未见HP; +:偶见或小于标本全长1/3有少数HP; ++:HP分布达到或超过标本全长1/3而未达2/3或连续性、 薄而稀疏地存在于上皮表面; +++ :HP成堆存在,基本分布于标本全长。 肠化黏膜表面通常无HP定植,宜在非肠化处寻找。 对炎性反应明显而HE 染色切片未发现HP的,要作特殊染 色仔细寻找,推荐用较简便的Giemsa染色,也可按各病理 科惯用的染色方法。
4.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
炎性反应;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 则。
一、流行病学
1.由于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因此难以
获得确切的患病率。估计的慢性胃炎患病率大致与 当地人群中HP感染率平行,可能高于或略高于HP 感染率。 2.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一般 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3.慢性胃炎人群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比例在不 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一般与胃癌的发 病率呈正相关。
⑤
肠化。
0:无肠化; +:肠化区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1/3 ++:肠化区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1/3~2/3 +++:肠化区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2/3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除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外,还有其他一些诊断方法,如血清学检查、X线钡餐等。 这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辅助诊断,但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对较低,一般不作为首选。
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评估
01
02
03
轻度
炎症浸润深度较浅,局限 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腺 体变化轻微,无或仅有少 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中度
慢性胃炎的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认识
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 高公众对慢性胃炎的认识 ,了解其危害及预防措施 。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治 疗,避免滥用药物,同时 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 调整用药方案。
提供心理支持
慢性胃炎患者可能存在焦 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 供心理支持有助于缓解患 者的不良情绪。
炎症浸润深度较深,可累 及黏膜下层或肌层,腺体 变化明显,中性粒细胞浸 润较多。
重度
炎症浸润深度深达肌层或 更深,中性粒细胞大量浸 润,腺体破坏或消失。
04
慢性胃炎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策略
抑酸药物
抑酸药物是慢性胃炎的常用治疗药物 ,如质子泵抑制剂(PPI)和H2受体 拮抗剂,可以缓解胃痛、反酸等症状 ,促进胃黏膜修复。
可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慢性胃炎诊疗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的意义与影响
对临床医生的指导意义
提供了明确的慢性胃炎诊断标 准,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和制 定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病因提出了具体的治 疗建议,为医生提供了更为详 细的治疗指导。
强调了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根除 治疗的重要性,指导医生更好 地管理慢性胃炎。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精选ppt
13
0
+
++
+++
0 每个高倍视野中单个核细胞≤5个(如数量略超过正常 而内镜下无明显异常,病理可诊断为基本正常)
+ 慢性炎细胞较少并局限于黏膜浅层,不超过黏膜层的 1/3
++ 慢性炎细胞较密集,不超过黏膜层的2/3
+++ 慢性炎细胞密集,占据黏膜全层
精选ppt
24
精选ppt
25
精选ppt
26
肠化
0
+
++
+++
0 无肠化 + 肠化区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的1/3 ++ 肠化区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的1/3-2/3 +++ 肠化区占腺体和表面上皮总面积的2/3以上
精选ppt
27
精选ppt
28
精选ppt
中度萎缩肠化
29
精选ppt
31
其他组织学特征
精选ppt
22
0
+
++
+++
萎缩;胃窦
萎缩;胃体
精选ppt
23
局限于胃小凹区域的肠化不能算萎缩
黏膜层出现淋巴滤泡不能算萎缩,要观察其周围区域的腺 体情况来决定
取材于糜烂或溃疡边缘的黏膜常存在腺体破坏,其导致的 腺体数量减少不能被视为萎缩性胃炎
切片中未见到黏膜肌层者,失去了判断有无萎缩的依据, 不能“推测”诊断
3
慢性胃炎 分类
根据部位 胃窦为主胃炎 胃体为主胃炎 全胃炎
胃炎
第二种分类法
H.pylori相关性急性胃炎 一次性大量吞服H.pylori所致 健康志愿者 非H.pylori相关性急性感染性胃炎 包括急性化脓性胃炎、急性胃肠炎等 急性胃肠炎(acute gastroenteritis) 指不洁饮食引起的以肠道炎症为主的 疾病,临床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AEHG
CNAG胃镜表现 (片状、条状充血)
CNAG胃镜表现 (条状充血)
CNAG胃镜表现 (出血点)
CNAG胃镜表现 (出血点/斑)
CNAG胃镜表现 (伴平坦糜烂)
CNAG胃镜表现 (伴隆起糜烂)
CAG胃镜表现 (粘膜灰白/颗粒状改变)
CAG胃镜表现 (粘膜灰白/颗粒状改变)
CAG胃镜表现 (粘膜血管显露)
胃炎
gastritis
概述
定义 胃粘膜损害反应 涉及三个过程:上皮损伤、粘膜炎症和 上皮细胞再生。 胃炎(gastritis) 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炎症,常伴上 皮损伤和细胞再生。 胃病(gastropathy)指某些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病变主要 表现为上皮损伤和上皮细胞再生而胃粘膜炎症缺如或 很轻。临床习惯上仍将其归入“胃炎”中。 分类 根据发病和病程,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分类
分类方法很多。国内慢性胃炎共识会议(2000年)采纳了国际新悉尼系统( update Sydney system)分类法。该分类法的依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 的分布部位,结合可能病因如H.pylori感染。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 CNAG) 又称慢性浅表性 胃炎,指不伴有胃粘膜萎缩性改变、胃粘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 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其主要病因是H.pylori感染。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指胃粘膜已发生了萎缩性 改变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CAG可再分为: 多灶萎缩性胃炎(multifocal atrophic gastritis) 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性分 布,以胃窦为主,多由H.pylori感染的CNAG发展而来。相当于Strikland分类 的B型胃炎。 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萎缩性改变主要位于胃体,由自身免 疫引起。相当于Strikland分类的A型胃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6 ·
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 , April 2004 , Vol. 16 , No . 4
够大 ,达到黏膜肌层 。
的 1/ 3 ,达到 2/ 3 ;重度 : 慢性炎症细胞 为中度 ;2/ 3 以上为重度 。其他组织学
2. 用于临床时 ,建议取 2~3 块标 密集 ,占据黏膜全层 。计算密度程度时 特征 :分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类 ,不需
门体腺少腺固体甚层少出皮3 ,残腺总体有至者替数现数假。存萎轻的腺完不代淋淋45面减幽.. 腺缩萎度肠体全能巴巴积少门1,胃/缩化数诊滤滤体是消:超3腺固底1,减断泡泡/指分失::大过化有肠3(指体少 为不要幽布。部以生腺化2胃超萎)算考/标门不分下体部腺、3的过缩萎虑肠腺本规腺,数分萎为仅固缩萎化减过1,则体减占缩要轻残/有缩或3,少浅仍少;腺是剔但度留重腺,。但腺或未保不体指胃除少度;体未体1由达胃超留体和。表/数减:超3本肠黏固底过黏表胃;1~腺少中过身化膜有原膜面窦 (体体度2慢,有幽层腺肌减腺上部/2)3/性:, 胃门嗜胞化实和化窦全和上胃义名炎“腺和胃炎浸取程酸生重胃词称分为类化胃炎润材度性是度体四诊(,,胃主统见表生体和部粒胃炎断、,,3称窦有一表病”位级细底症等都特修应为病使理为1胞腺程有饰异。。包;)因用诊主慢后。异浸萎度炎词性括可慢断”性者型润缩相症。病部,循性报胃包例增的差慢、的原位的胃明告炎如括生指两性慢特体“要炎显即肉要标级胃性慢征等报分上可芽分或,炎胃性和判类。皮告肿以轻;有但炎假形断表内病(活上度、许当不幽集态时左淋因动时、多胃再门簇学要侧中巴。性,窦胃核同的加称腺度细性变)
胃炎 。如同时存在平坦糜烂 、隆起糜烂 疗法 (见附录二) 。
或胆汁反流 ,则诊断为浅表性或萎缩性
四 、病理组织学诊断
胃炎伴糜烂或伴胆汁反流 。
(一) 活检取材
2. 病变的分布和范围 : 胃窦 、胃体
用于临床建议取 2~3 块标本 ,用
和全胃 。
于研究取 5 块 。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
3. 诊 断 依 据 : 浅 表 性 胃 炎 : 红 斑 提供取材部位 、内镜所见和简要病史等
断”项 。
性炎症 、活动性 、萎缩和肠化) 要分级 ,
5. 诊断书写格式 : 除表明胃炎类 分成无 、轻度 、中度和重度 4 级 。如有
异型增生要注明 ,并分为轻度 、中度和 重度 3 级 。分级方法采用我国制定的 标准 ,与悉尼系统直观模拟评分法 (vi2 sualanaloguescale) 并用 。
(点片状 、条状) ,黏膜粗糙不平 ,出血点 资料 ,以加强临床和病理的联系 ,取得
/ 斑 ;萎缩性胃炎 :黏膜呈颗粒状 ,黏膜 更多反馈信息 。
血管显露 ,色泽灰暗 ,皱襞细小 。
(二) 关于组织学变化的程度分级
4. 活 检 取 材 : 见“病 理 组 织 学 诊
对 5 种形态学变量 ( H. pylori 、慢
有胃癌家族史者 ; ③伴有糜烂性十二指
2. 找出可能的病因或诱因 : 药物 、 肠炎者 ; ④消化不良症状经常规治疗疗
酒精或胃十二指肠反流 。
效差者 。
(二) 内镜检查
(四) 根除 H. pylori 的治疗方案
1. 分类 :内镜下慢性胃炎分为浅表
常用的有铋剂加两种抗生素或质
性胃炎 (又称非萎缩性胃炎) 和萎缩性 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组成的三联
举行了慢性胃炎研讨会 。这是继 1982
三 、H. pylori 相关性胃炎
年在重庆召开首次全国慢性胃炎研讨
(一) H. pylori 在慢性胃炎发病中
会后的第 2 次会议 。此间 ,国际上曾举 的作用
行过若干次胃炎研讨会 ,达成了一些重
已有充分证据证明 , H. pylori 是
要共识 ,如悉尼系统 ( 1990 年) 和新悉 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
糜烂性
pylori ;轻度 :偶见或小于标本全长 1/ 3 有少数 H. pylori ;中度 : H. pylori 分布 超过标本全长 1/ 3 而未达 2/ 3 或连续 性 、薄而稀疏地存在于上皮表面 ;重度 : H. pylori 成堆存在 ,基本分布于标本 全长 。肠化黏膜表面通常无 H. pylori
250mg + 甲硝唑 400mg ,均每日 2 次 ×1 周。
二 、质子泵抑制剂 ( PPI) + 两种抗 生素
1. PPI 标 准 剂 量 + 克 拉 霉 素 500mg + 阿莫西林 1000mg ,均每日 2 次 ×1 周 。
2. PPI 标 准 剂 量 + 阿 莫 西 林 1000mg + 甲硝唑 400mg ,均每日 2 次 × 1 周。
尼系 统 ( 1996 年) ; 有 关 幽 门 螺 杆 菌
(二) H. pylori 相关性胃炎的诊断
( H. pylori) 的新发现也已改变了对胃
证实有 H. pylori 现症感染 (组织
炎病因的认识 。与会专家事先分成临 学 、尿素酶 、细菌培养 、13 C 或14 C2尿素
床胃镜组 、病理组和 H. pylori 组进行 呼气试验任一项阳性) ,病理切片检查
自身免疫性 多灶萎缩性 特殊型
自身免疫
H. pylori 饮食因素 环境因素 ?
A 型胃炎 ,胃萎缩 弥漫胃体性 恶性贫血相关性
B 型胃炎 化生性 弥漫胃窦萎缩性
定植 ,故标本全长中要扣除肠化区 。
化学性
化学性刺激
反应性
2. 活动性 : 慢性炎症背景上有中 性粒细胞浸润 。轻度 :黏膜固有层有少 数中性粒细胞浸润 ; 中度 : 中性粒细胞
(三) 病理诊断报告 应包括部位特征和形态学变化程 度 ,有病因可见的应报告病因 。病理检 查要报告每块标本的组织学变化情况 , 结合内镜所见及取材部位作出诊断 。 五 、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 (一) 消除或削弱攻击因子 1. 根除 H. pylori : 指征见“ H. py2 lori 相关性胃炎项”。 2. 抑酸或抗酸治疗 : 适用于胃黏 膜糜烂或以烧心 、反酸 、上腹饥饿痛等 症状为主者 。可根据病情或症状的严 重程度 ,选用抗酸剂 、H2 受体阻断剂或 质子泵抑制剂 。 3. 针对胆汁反流或服用非甾体类 抗炎药 (NSA IDs) 等情况作相应治疗和 处理 。 (二) 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 适用于胃黏膜糜烂 、出血或症状明 显者 。药物包括兼有杀菌作用的胶体 铋 、兼有抗酸和胆盐吸附作用的铝碳酸 制剂和具黏膜保护作用的硫糖铝等 。 (三) 动力促进剂 适用于以上腹饱胀 、早饱等症状为 主者 。 (四) 中药 辩证施治 ,可与西药联合应用 。 (五) 其他 抗抑 郁 药 和 镇 静 药 , 适 用 于 睡 眠 差 、有明显精神因素者 。 附录一 : 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和分类 一 、活检取材 1. 用于研究时 ,希望根据悉尼系统的要 求取 5 块标本 ,胃窦 2 块取自距幽门 2 ~3cm 处的大弯和小弯 ;胃体 2 块取自 距贲门 8cm 处的大弯和小弯 (约距胃 角近侧 4cm) ; 胃角 1 块 。对可能或肯 定存在的病灶要另取标本 。标本要足
淋巴细胞性
非感染性 肉芽肿性
嗜酸细胞性 其他感染性疾病
原发性 ? 免疫反应性 麦胶 药物性
H. pylori ? Crohn 病
结节病 Wegener 肉芽肿和其他
血管炎病 异物性 原发性
食物过敏 其他过敏原 ?
细菌 (非 H. pylori) 病毒 霉菌
痘疹样 (或疣状) 胃炎 (内 镜下)
准备 ,在充分吸取国际上有关胃炎的共 有慢性胃炎组织学改变者 ,可诊断为
识精神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H. pylori 相关性慢性胃炎 。但从严格
写成讨论稿 ,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再举 意义上讲 ,诊断 H. pylori 相关性慢性
行全体会议 。专家们对慢性胃炎的多 胃炎时 ,现症感染应以病理组织学检查
本 ,胃窦小弯 1 块 (和大弯 1 块) 及胃体 要避开淋巴滤泡及其周围的淋巴细胞 要分级 ,出现时要注明 。前者包括淋巴
小弯 1 块 。
区。
滤泡 、小凹上皮增生 、胰腺化生和假幽
3. 不同部位的标本须分开装瓶 。 4. 须向病理科提供取材部位 、内镜 所见和简要病史 。 二 、特殊染色 1. 对炎症明显而 HE 染色片上未 见 H. pylori 的标本 ,要作特殊染色仔 细寻找 。可用较简便的 Giemsa 染色或 Wart hin2Starry 染色 。 2.对于肠化如认为有必要 ,可作 AB2PAS 和 HID2AB 染色 。 三 、组织学分级标准 有 5 种形态学变量要分级 ( H. py2 lori 、慢性炎症 、活动性 、萎缩和肠化) , 分成无 、轻度、中度和重度 4 级 (或 0、+ 、
乳糜泻相关性
孤立性肉芽肿
2004 年 4 月 第 16 卷 第 4 期
·247 ·
病理检查要报告每块活检标本的 组织学变化情况 。萎缩性胃炎的病理 诊断标准暂定为 :同一部位 (胃窦或胃 体 ,胃角标本作胃窦计算) 的 2 块或 2 块以上活检标本都有萎缩和/ 或肠化时 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 ;如仅 1 块标本有 萎缩和/ 或肠化 ,应诊断为“慢性胃炎伴 萎缩和/ 或肠化”。
数问题意见基本一致 ,但也存在一些分 发现 H. pylori 为依据 。
歧 。现将多数专家同意的共识意见总
(三) 根除 H. pylori 疗法的应用
结如下 。
成功根除 H. pylori 可使胃黏膜慢
一 、慢性胃炎的分类
性活动性炎症得到明显改善 ,但改善消
结合临床 、内镜和病理组织学结果 化 不 良 症 状 的 作 用 有 限 。根 除
+ + 、+ + + ) 。分级方法用下列标准或/ 胃炎类型